第六三章 功过相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空飘洒冰雨。
雨丝夹杂着小米粒大小的冰雪落下,令道路显得泥泞湿滑。天际尽头,雨雾蒙蒙,让人无法看得真切。寒冬腊月里,整个世界都变得有些压抑,有些阴沉,风卷冰雨,格外寂寥……
官道上,一队铁骑,护送着两辆马车急速行进。
车轱辘从泥泞的路面上碾过,泥水飞溅。铁蹄掠过,只留下遍地狼藉。
雄阔海和阚棱各驾驶一辆马车,一路上不停的扬鞭催马。苏烈一袭白衣,外罩一件藏青色大红里子的披风,率领十名虎卫在前面开路。郑言庆和沈光,则并驾而行,紧随马车之后。
从武邑悄然离开后,郑言庆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
不知为什么,自他决意回家的那一刻起,竟生出归心似箭的感受。
从未有过如此急迫的心情,从未像现在这样子,思念郑世安,思念毛小念,思念家中的每一个人。
在此之前,不管他表面上如何作为,可内心中,始终怀有一分抵触。
但是在高句丽征战厮杀近一载光阴后,他开始慢慢的融入于这个时代。他可以忍受别人诬陷他投敌,可以忍受别人冒领他的功勋。可他绝无法忍受,那些人把郑世安也牵连在里面。
郑言庆当然清楚,他不去洛阳,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可是,他不会后悔。
有些事情可以忍,但有些事情,绝不能忍。即便是官场上讲求中庸之道,讲求平衡之道。可被人骑在脖子上拉屎,这种事情绝不能退让。否则,他今日退让一步,明日就要退让两步,三步,乃至于到了最后,退无可退。
郑家欺人太甚,亦或者说郑醒欺人太甚,他宁可和郑家撕破脸皮,这一次也不会退让半步。
“少爷,前面过了永济渠,就是馆陶。今晚,可是在馆陶落脚?”
苏烈从前面过来,询问郑言庆。
他也知道了郑言庆的打算,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决意跟随。在苏烈眼中,郑言庆所做的决定,无疑最对他的胃口。男儿大丈夫,岂能任由他人污蔑?虽然这样一来,苏烈的前程会受到影响。可是他相信,郑言庆定然能重新崛起,甚至不需要等待太久。只因为,他是郑言庆。
一个六岁就能名扬士林,出身高贵,师从名将,文采出众,又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怎可能就此沉沦?
哪怕是暂时的蛰伏,为的也是日后冲天而起。
所以,苏烈没有改变主意。而郑言庆呢,也没有对他做出任何承诺,但却一直默默的观察。
苏烈长于骑军,犹好奇兵。
这一点,倒是挺对郑言庆的胃口,所以一路上,郑言庆把他在高句丽的所作所为,都详细的讲述给苏烈知晓。果然,苏烈在听罢之后,大加赞赏,对郑言庆的信服,有增加了几分。
馆陶?
郑言庆勒住了马,沉吟一下,轻声道:“咱们今晚,不过永济渠。”
“啊?”
“连夜赶路,咱们沿济水西行,在明日入夜前抵达临漳。
后日可在临漳休整一日,然后绕道河内。我估计,三天内咱们就可以从汜水关,直抵巩县。”
这样安排,等同于把路途拉远了。
可郑言庆还是决定这样走。
反正能在除夕之前,抵达巩县就行。如果走馆陶……
以郑言庆对郑宏毅的了解,那小子未必不会派人,在馆陶堵他。如果被郑宏毅堵住了,那面子上就会不好看。毕竟一起患难与共,经历过无数次惨烈厮杀,这种袍泽之情,他无法拒绝。
如果郑宏毅要求情,他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郑宏毅开口,甚至不和郑宏毅见面。只要他抵达巩县,那郑醒就难逃一死。
至于郑元寿会怎么考虑?郑仁基会怎么想?
都不在郑言庆的考虑范畴。了不起一拍两散,我光脚的,难不成还怕你们这些穿鞋子的吗?
苏烈不太明白郑言庆的想法,有些为难的说:“公子,这样一来,可就多出一天的路程。”
“我知道,你照做就是。”
苏烈虽然有些不解,但骨子里有一种军人的习性,让他还是严格的按照郑言庆吩咐去做。骑队在岔路口转向,向西急行。郑言庆抬头看看天色,突然把沈光叫道了身边,低声吩咐。
“沈大哥,我想请你,先行赶回巩县。
我听说,爷爷的田产已经被没收,不过他的住所想必不会有变。姑姑带人在那里坐镇,郑家人也不敢太过于为难。你先回巩县,告诉爷爷,我这边一切平安,不日就会抵达,请他放心。”
沈光想了想,点头答应。
为了让郑世安放心,郑言庆还把他的假面,交给沈光,以证明他平安无事。
沈光领命之后,又从马队里牵出一匹战马,打马扬鞭而去。见沈光离开,郑言庆立时松了口气。
宏毅,对不起了……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而是郑家,太不给我面子!
****
郑言庆决意不去洛阳,谢科紧跟着也直接返回阳夏。
裴行俨听从了郑宏毅的建议,派人在馆陶,想要把郑言庆拦住。可没想到,郑言庆根本就没有从馆陶经过。
如此一来,消息飞快的就传到了洛阳。
郑善果从鱼俱罗的府邸中出来,登上了马车。
鱼俱罗是在八月初,卸掉隆山郡太守职务,从岷蜀返回洛阳。如今,他闲赋在家,过的非常悠闲。郑言庆‘投敌’的消息传来时,鱼俱罗是第一个上奏皇帝,表示他不相信郑言庆会在平壤‘投敌’。
无奈何,当时杨广正因为辽东战败的事情,而心烦意乱。
所以鱼俱罗的奏章,他根本就没听进去。反而在第二天一早,下令千牛卫前往巩县,捉拿郑世安。好在,千牛卫刚离开洛阳,裴世矩就站出来,为郑言庆求情。他的理由也非常简单,不相信郑言庆会‘投敌’。此后,和郑言庆素无交情的驸马宇文士及,也不知为何,通过南阳公主之口,表达了他的意思。
不过,宇文士及并没有似裴世矩鱼俱罗那样求情,而是说,郑言庆是长孙晟的弟子,还请陛下看在长孙晟的面子上,三思而行。长孙晟是什么人?那是杨广最为信赖的一名近臣。
其实,那言下之意也是说:长孙晟教出来的学生,焉能投敌?
再后来,求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萧皇后也站出来,为郑言庆说话。
当然,萧皇后求情,是因为得了裴淑英的请求。加之她对郑言庆的感官也不差,同样不太相信郑言庆会在平壤‘投敌’。别人的话,杨广可以不听。但萧皇后的话,杨广却要思量。
于是在拍出千牛卫的第三天,他又发出一道诏令,赦免了郑世安。
郑世安甚至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巩县大牢里呆了一天之后,便重获自由。出狱后,他才知道,郑言庆在高句丽出了事情,至今下落不明。郑世安得知此事后,当场昏了过去。
后来虽然苏醒过来,却从此卧床不起,再也无法下地走动。
在郑世安心里,有一丝愧疚。
他知道,郑言庆其实并不想去平壤。如果言庆在高句丽真的出了事,那就是他一手造成的结果。
思念、牵挂、还有内疚,种种情绪纠缠在一起,让郑世安病倒了。
可他没有想到,郑家竟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不但罢免了他族老的职务,还夺走了他名下的田产。若非裴淑英领人及时赶到,郑世安甚至有可能,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这心里,又该何等憋屈?
郑善果从一开始,就不太赞成郑家的这些举措。
首先,他了解郑醒,所以根本不相信,郑醒有那种魄力,把一个营寨的粮草辎重焚毁,以集结隋军败将。其次,他也不相信郑言庆会投敌……可这是族老会的决意,郑善果也无可奈何。
现在真相大白了,郑家开始慌了。
郑元寿派人赶到洛阳,请郑善果出面说项。
郑善果也是从别人口中,听说郑言庆在岷蜀时,曾随鱼俱罗学槊。故而厚着脸皮登门拜访,却不想,鱼俱罗闭门不见。
坐在回去的马车上,郑善果轻轻揉着太阳穴。
该怎么办才好?
郑醒闹出这一档子事,可算是丢尽了郑家的脸面。既然鱼俱罗不愿出面说项,那只有另想办法。
“福成!”
“老爷,有什么吩咐。”
郑福成是郑善果的老管家,也是心腹之人。
听到郑善果在车里呼唤,他连忙催马上前,在车帘外恭敬的候命。
“你立刻去窦家村一趟,持我名剌,求见窦威窦先生。就说我今晚,在大定酒楼摆酒,请他务必赏光。”
“喏!”
郑福成连忙拨转马头,朝着长夏门方向疾驰而去。
郑善果闭上眼睛,心里苦笑:如今,这洛阳人就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哥哥啊,既知今日,你们又何必当初呢?我虽然不知道窦家和郑言庆是什么关系。可你们差一点弄的郑言庆家破人亡,窦家有可能出面为你们说项吗?若窦威不肯出面,那只有请求言庆,能高抬贵手。
一想到这些,郑善果就感觉无比烦闷。
回到家中,郑善果刚坐下来,没等他喝上一口茶,就见听人说:“安远堂**,求见老爷。”
郑善果是二房所出,**却是六房所出。
二者一个属著经堂,一个是安远堂,虽则同为郑姓,可彼此之间,联系并不算太多。毕竟著经堂的权势,远比安远堂大。虽则这些年安远堂有所起色,特别是财力上,变得格外雄厚,可这地位的差距,依旧很大。所以,郑善果虽在洛阳为官,却从未与**有过交涉……
这个时候,**为何前来拜访?
郑善果心里疑惑,但也不敢怠慢。
因为他知道,郑仁基的独子郑宏毅,此次跟随郑言庆在高句丽出生入死,功劳不小。即便是郑仁基不可能复起,但郑宏毅却能借此机会,搏一个好前程,日后说不得安远堂会重新崛起。
“请!”
郑善果连忙下令,命人把**请到了中堂。
“明礼,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呢?你在洛阳也有四载,这还是头一次主动前来呢。”
“四爷,我家老爷派人,有要事禀报。”
**先是道了个罪,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毕恭毕敬的双手呈上。
郑善果接过了书信,示意**一旁坐下,然后打开来,迅速扫一眼。刹那间,他这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言庆,拒来洛阳?”
**轻声道:“我家小公子送信,说郑公子本来是要来的。可不想在路上,听说了……郑公子很不高兴,连夜带着他的扈从,不告而别。不仅是郑公子走了,阳夏的谢公子也因为郑公子不肯过来,与小公子告辞离去。裴虎贲和薛虎贲想要阻拦,却阻拦不住他们。
小公子还派人在馆陶,试图拦住郑公子。可不成想郑公子在永济渠北岸,突然改变主意,改道而行。如今,小公子也不清楚郑公子他们的行程……我家老爷说,需尽快告知四爷知晓。”
郑善果这手一颤,强笑一声,“如此,多谢仁基贤弟。”
他心里暗自叫苦不迭:郑言庆这分明是打算撕破脸皮了……哥哥们,郑家这脸面,可要丢大发了!
****
正如郑善果所猜想的那样,郑言庆拒赴洛阳,那就是横下心来,要撕破面皮。
不仅仅是郑善果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在洛阳的文武百官,士绅门阀,一个个也看出了端倪。
所有人心里,都暗自感叹:这郑言庆,未免太大胆了吧。
让他赶赴洛阳,那可是皇帝的旨意。
说穿了,郑言庆这叫做抗旨不尊,是杀头的大罪。他不来,那皇帝兴师动众准备的庆典,又该如何操办下去?这不止是要扫郑家人的脸面,连带皇帝的面子,也被打了……
杨广得知消息后,暴怒不已。
在朝堂上,他险些把龙案掀翻出去,暴躁的在丹陛之上,来回踱步。
文武百官也理解杨广的心情:辽东之战失败,杨广在西域诸国国王面前,丢了老大的颜面。而且,也因为这一次失败,使得突厥始毕可汗咄吉,有些动了心思。只看杨广要操办庆典,咄吉却拒不前来,就能知道,他心怀不轨。其实,心怀不轨的人,又何止咄吉一个人?
留在洛阳的西域诸国国王,恐怕未必没有想法。
所以,杨广迫不及待的想要借此次庆典,宣扬大隋国威。
此前裴世清押送高建武抵达洛阳时,的确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这还不够,杨广需要郑言庆他们抵达洛阳,给他涨一涨颜面。看看吧,不是我大隋治下,同样是人才济济。只需一个少年,就能把高句丽搅得天翻地覆……我大隋能人无数,区区高句丽,不过是螳臂挡车。
可这一切,都将因为郑言庆的拒绝到来,而变成泡影。
这让杨广,又如何不怒?
“陛下,郑言庆恃功自傲,目无法纪。今抗旨不尊,实罪不容赦。陛下当立刻将其缉拿下狱,以正律法之严明。”
宇文化及跳出来,一副义愤填膺之状。
他对郑言庆没有好感,而且当初他为儿子向裴仁基求亲,眼见着裴家已经答应,可裴翠云却和郑言庆联手上演了一出私奔的好戏。裴仁基固然尴尬异常,可宇文化及的脸面,更难看。
即便你宇文化及甚得皇上宠信,可是在世家门阀眼中,还是那个破野头出身。
连一个小孩子都不把你放在眼中,你就算得了天大的勋位,又能如何?宇文化及不敢去得罪裴家,但是对郑言庆却怀恨在心。当初缉拿郑世安,也正是宇文化及在一旁推波助澜……
原以为可以把郑言庆踩在脚下,哪知郑言庆又咸鱼翻生。
宇文化及心里正不舒服呢,郑言庆却上演了一出抗旨的好戏。这种机会,他又怎能放过呢?
杨广闻听,目光一凝。
“宇文将军此话差矣。”
没等杨广开口,洛阳留守樊子盖却站出来,“郑言庆抗旨不尊,固然是有罪,但却情有可原。来大将军兵败平壤,却将数万兵卒弃之异国他乡。郑言庆心怀故国,在高句丽浴血奋战,杀敌无数,更扬我大隋威风。可有些人,却趁机诋毁,诬陷忠良,只是忠臣在外流血,家人却险遭大难。偌大的功劳,却被他人侵占……如若换做是我,亦会心怀怨念,更何况郑言庆年不过十四五岁,正少年气盛之时,焉能咽得下这口气?其罪无可恕,却情有可原。”
樊子盖这一番话,立刻引得许多人点头称是。
郑善果在一旁暗自叫苦,原想让宇文化及站出来把话题引开,不成想还是被人提起。
这一次,郑家这颜面,恐怕难以保存。
他正在想着如何措辞反驳,朝堂上许多人纷纷站出来,表示郑言庆所为虽有罪,但也并非不可原谅。
特别是那些武将,更是言辞激烈,义愤填膺。
也难怪,郑言庆是长孙晟的弟子,说起来也算是军方的人。他们当然要站出来,维护一番。
双方争吵,从开始辩论,到后来的互相攻击。
话题越扯越远,吵得杨广连连蹙眉。
他一方面对郑言庆拒不来洛阳,万分恼怒;另一方面,又对郑家的所作所为,颇为不屑。杨广当然知道,郑家肯定是想要保住郑醒的性命。甚至连西苑十六夫人,也或多或少的在他面前,为郑醒求情。杨广也犹豫不定,想着借郑言庆来洛阳的机会,对他大加封赏,安抚住郑言庆之后,让郑家再与他商量。可郑言庆不赴洛阳,已表明了态度,他一定要郑醒的性命。
这分明是,在逼迫朕下诏杀人!
杨广被群臣吵得心烦意乱,忍不住怒声呵斥,而后甩袖退朝。
回到西苑之后,他仍在为此心烦。这个郑言庆,实在是不知好歹。你若真的要了郑醒的性命,日后又怎么在郑家立足?朕也是一番好意,想为你和郑家说项,可你倒好,竟扫了朕的颜面。
“陛下,何故如此烦恼?”
萧皇后不知在什么时候,来到了杨广身旁。
“梓潼,你来了!”杨广叹了口气,“还不是为那郑言庆的事情?他不肯来洛阳,朝中一边是要治他的罪,一边又说他情有可原。朕也在为此烦恼,考虑着,该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萧皇后在杨广身旁坐下,拉着他的手,轻轻摩挲。
杨广还是晋王时,在和兄长杨勇的太子之争中,也时常心烦意乱。每每这个时候,萧皇后就像这样子坐在他身旁,让他心灵获得平静。
“梓潼,你怎么看?”
萧皇后一笑,“陛下感觉,郑醒所为,该当何罪?”
“罪不容赦,斩立决。”
“既然是这样,你又何必犹豫?”
“朕,只是替那半缘君操心,他日后如何在郑家立足。杀了郑醒,对他半点好处都没有,郑家又如何肯放过他?何不听从朕的说和,他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而郑家也能保住郑醒,岂非两全齐美?”
萧皇后忍不住笑了,“陛下,您这又是听了哪位夫人的说项?”
“哦……却是朱贵儿得郑家托付,私底下说了几次。不过她倒是没说要救郑醒的命,梓潼切莫怪罪与她。”
萧皇后冷哼一声,“陛下,此国家大事,怎能让一女子指手画脚?
依我看,陛下对朱贵儿却是太过纵容,绝非一件好事。陛下既然认为郑醒有罪,那就该问他的罪。郑言庆都不怕和郑家撕破面皮,陛下又何必为他操心?再者说了,郑言庆和郑家撕破面皮,与陛下只有好处,绝无坏处……陛下想想,那半缘君在高句丽做的好大事情,可谓功勋卓著。他杀了多少人,倒不算什么,可怕的是,他救了多少人,而这些人,都是什么身份?
麦铁杖的孙子,诚敬夫人的曾孙,阳夏谢氏子弟,管城崔氏族人,以及河北十三家世族子弟……
陛下,郑言庆若是与郑家和解,以他救出这些世胄子弟的交情,郑家……”
杨广闻听,倒吸一口凉气。
“若非梓潼提醒,朕险些忘记了这件事情。”
“所以,半缘君和郑家撕破面皮,于陛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要我说,郑醒该死,而且必须以极刑处置。唯有这样,方能平息半缘君心中的怨念。陛下以为,妾身说得可有道理?”
“梓潼所言极是,正当如此。”
杨广说完,话锋一转,“可那郑家子抗旨不尊,朕又当如何处置?”
萧皇后说:“陛下是想杀他,还是不想杀他?”
“这个嘛……这个小子,确有些本事。其文采出众,且武略不俗,立下好大功劳,朕岂能忍心杀之?”
“陛下既然不忍杀之,可他抗旨不遵之罪,也不能轻易放过。
以妾身之见,干脆对他不闻不问。他立下大功,也犯下了大罪,功过相抵,就让他安心在巩县反思,陛下认为如何?”
萧皇后的这个主意,立刻引起了杨广的共鸣。
郑言庆这个小子,仗着立了功,就忘乎所以。长此以往,绝非一件好事……干脆,就冷他一下。
“妾身还有一个主意……”
萧皇后说:“前些时日,妾身看了洛浦书馆拓印的《三国演义》,其中有一个情节,倒是颇有些意思。”
说着话,她伏在杨广耳边,窃窃私语了一阵。
杨广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连连点头,不住道:“梓潼所言极是……哦,那部《三国演义》,回头送与朕看上一看。这个半缘君,倒也真是有趣。你说他那脑袋瓜子里,为何能想出这种故事?”
说完,杨广忍不住大笑起来。
萧皇后也不禁抿嘴轻笑,心里道:淑英,本宫也算是不负所托,如此应该对得起你那些礼物。
****
就在洛阳朝臣,为郑言庆抗旨不尊之事,争吵的面红耳赤时,隋炀帝杨广,突然发出一道诏令。
郑言庆抗旨不尊,论罪当斩。
然则念其征伐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故而免其不敬之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不饶。功过相抵,命郑言庆幽居巩县,闭门思过。
诏令中,即没有提及之前郑言庆被废去的云骑尉之职,也没有说到其他事情。
总之一句话,功过相抵,将所有的事情全都说个清清楚楚。郑善果得知了诏令内容后,忍不住仰天长叹:荥阳郑氏数百年传承,今日被郑言庆抹的一干二净。郑醒,令天下郑氏蒙羞……
郑言庆立下那么大的功劳,结果却是功过相抵,还下诏闭门思过。
那犯下诬陷功臣,冒领功劳之罪的郑醒,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郑善果不用去想,也清楚了解。
诏令发出,郑善果立刻上书请辞。
家里出了这么一个人,若没有撕破脸,大家还能相安无事。可既然撕破脸了,郑善果亦不愿继续留在洛阳,被人耻笑。
同日,杨广命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率三百千牛卫离开东都,奔赴荥阳。
就在宇文成都离开东都之际,郑言庆一行人已渡过河水,自汜水关通过,往巩县方向,急行……
***********
十一点左右,还有一更。
天空飘洒冰雨。
雨丝夹杂着小米粒大小的冰雪落下,令道路显得泥泞湿滑。天际尽头,雨雾蒙蒙,让人无法看得真切。寒冬腊月里,整个世界都变得有些压抑,有些阴沉,风卷冰雨,格外寂寥……
官道上,一队铁骑,护送着两辆马车急速行进。
车轱辘从泥泞的路面上碾过,泥水飞溅。铁蹄掠过,只留下遍地狼藉。
雄阔海和阚棱各驾驶一辆马车,一路上不停的扬鞭催马。苏烈一袭白衣,外罩一件藏青色大红里子的披风,率领十名虎卫在前面开路。郑言庆和沈光,则并驾而行,紧随马车之后。
从武邑悄然离开后,郑言庆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
不知为什么,自他决意回家的那一刻起,竟生出归心似箭的感受。
从未有过如此急迫的心情,从未像现在这样子,思念郑世安,思念毛小念,思念家中的每一个人。
在此之前,不管他表面上如何作为,可内心中,始终怀有一分抵触。
但是在高句丽征战厮杀近一载光阴后,他开始慢慢的融入于这个时代。他可以忍受别人诬陷他投敌,可以忍受别人冒领他的功勋。可他绝无法忍受,那些人把郑世安也牵连在里面。
郑言庆当然清楚,他不去洛阳,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可是,他不会后悔。
有些事情可以忍,但有些事情,绝不能忍。即便是官场上讲求中庸之道,讲求平衡之道。可被人骑在脖子上拉屎,这种事情绝不能退让。否则,他今日退让一步,明日就要退让两步,三步,乃至于到了最后,退无可退。
郑家欺人太甚,亦或者说郑醒欺人太甚,他宁可和郑家撕破脸皮,这一次也不会退让半步。
“少爷,前面过了永济渠,就是馆陶。今晚,可是在馆陶落脚?”
苏烈从前面过来,询问郑言庆。
他也知道了郑言庆的打算,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决意跟随。在苏烈眼中,郑言庆所做的决定,无疑最对他的胃口。男儿大丈夫,岂能任由他人污蔑?虽然这样一来,苏烈的前程会受到影响。可是他相信,郑言庆定然能重新崛起,甚至不需要等待太久。只因为,他是郑言庆。
一个六岁就能名扬士林,出身高贵,师从名将,文采出众,又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怎可能就此沉沦?
哪怕是暂时的蛰伏,为的也是日后冲天而起。
所以,苏烈没有改变主意。而郑言庆呢,也没有对他做出任何承诺,但却一直默默的观察。
苏烈长于骑军,犹好奇兵。
这一点,倒是挺对郑言庆的胃口,所以一路上,郑言庆把他在高句丽的所作所为,都详细的讲述给苏烈知晓。果然,苏烈在听罢之后,大加赞赏,对郑言庆的信服,有增加了几分。
馆陶?
郑言庆勒住了马,沉吟一下,轻声道:“咱们今晚,不过永济渠。”
“啊?”
“连夜赶路,咱们沿济水西行,在明日入夜前抵达临漳。
后日可在临漳休整一日,然后绕道河内。我估计,三天内咱们就可以从汜水关,直抵巩县。”
这样安排,等同于把路途拉远了。
可郑言庆还是决定这样走。
反正能在除夕之前,抵达巩县就行。如果走馆陶……
以郑言庆对郑宏毅的了解,那小子未必不会派人,在馆陶堵他。如果被郑宏毅堵住了,那面子上就会不好看。毕竟一起患难与共,经历过无数次惨烈厮杀,这种袍泽之情,他无法拒绝。
如果郑宏毅要求情,他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郑宏毅开口,甚至不和郑宏毅见面。只要他抵达巩县,那郑醒就难逃一死。
至于郑元寿会怎么考虑?郑仁基会怎么想?
都不在郑言庆的考虑范畴。了不起一拍两散,我光脚的,难不成还怕你们这些穿鞋子的吗?
苏烈不太明白郑言庆的想法,有些为难的说:“公子,这样一来,可就多出一天的路程。”
“我知道,你照做就是。”
苏烈虽然有些不解,但骨子里有一种军人的习性,让他还是严格的按照郑言庆吩咐去做。骑队在岔路口转向,向西急行。郑言庆抬头看看天色,突然把沈光叫道了身边,低声吩咐。
“沈大哥,我想请你,先行赶回巩县。
我听说,爷爷的田产已经被没收,不过他的住所想必不会有变。姑姑带人在那里坐镇,郑家人也不敢太过于为难。你先回巩县,告诉爷爷,我这边一切平安,不日就会抵达,请他放心。”
沈光想了想,点头答应。
为了让郑世安放心,郑言庆还把他的假面,交给沈光,以证明他平安无事。
沈光领命之后,又从马队里牵出一匹战马,打马扬鞭而去。见沈光离开,郑言庆立时松了口气。
宏毅,对不起了……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而是郑家,太不给我面子!
****
郑言庆决意不去洛阳,谢科紧跟着也直接返回阳夏。
裴行俨听从了郑宏毅的建议,派人在馆陶,想要把郑言庆拦住。可没想到,郑言庆根本就没有从馆陶经过。
如此一来,消息飞快的就传到了洛阳。
郑善果从鱼俱罗的府邸中出来,登上了马车。
鱼俱罗是在八月初,卸掉隆山郡太守职务,从岷蜀返回洛阳。如今,他闲赋在家,过的非常悠闲。郑言庆‘投敌’的消息传来时,鱼俱罗是第一个上奏皇帝,表示他不相信郑言庆会在平壤‘投敌’。
无奈何,当时杨广正因为辽东战败的事情,而心烦意乱。
所以鱼俱罗的奏章,他根本就没听进去。反而在第二天一早,下令千牛卫前往巩县,捉拿郑世安。好在,千牛卫刚离开洛阳,裴世矩就站出来,为郑言庆求情。他的理由也非常简单,不相信郑言庆会‘投敌’。此后,和郑言庆素无交情的驸马宇文士及,也不知为何,通过南阳公主之口,表达了他的意思。
不过,宇文士及并没有似裴世矩鱼俱罗那样求情,而是说,郑言庆是长孙晟的弟子,还请陛下看在长孙晟的面子上,三思而行。长孙晟是什么人?那是杨广最为信赖的一名近臣。
其实,那言下之意也是说:长孙晟教出来的学生,焉能投敌?
再后来,求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萧皇后也站出来,为郑言庆说话。
当然,萧皇后求情,是因为得了裴淑英的请求。加之她对郑言庆的感官也不差,同样不太相信郑言庆会在平壤‘投敌’。别人的话,杨广可以不听。但萧皇后的话,杨广却要思量。
于是在拍出千牛卫的第三天,他又发出一道诏令,赦免了郑世安。
郑世安甚至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巩县大牢里呆了一天之后,便重获自由。出狱后,他才知道,郑言庆在高句丽出了事情,至今下落不明。郑世安得知此事后,当场昏了过去。
后来虽然苏醒过来,却从此卧床不起,再也无法下地走动。
在郑世安心里,有一丝愧疚。
他知道,郑言庆其实并不想去平壤。如果言庆在高句丽真的出了事,那就是他一手造成的结果。
思念、牵挂、还有内疚,种种情绪纠缠在一起,让郑世安病倒了。
可他没有想到,郑家竟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不但罢免了他族老的职务,还夺走了他名下的田产。若非裴淑英领人及时赶到,郑世安甚至有可能,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这心里,又该何等憋屈?
郑善果从一开始,就不太赞成郑家的这些举措。
首先,他了解郑醒,所以根本不相信,郑醒有那种魄力,把一个营寨的粮草辎重焚毁,以集结隋军败将。其次,他也不相信郑言庆会投敌……可这是族老会的决意,郑善果也无可奈何。
现在真相大白了,郑家开始慌了。
郑元寿派人赶到洛阳,请郑善果出面说项。
郑善果也是从别人口中,听说郑言庆在岷蜀时,曾随鱼俱罗学槊。故而厚着脸皮登门拜访,却不想,鱼俱罗闭门不见。
坐在回去的马车上,郑善果轻轻揉着太阳穴。
该怎么办才好?
郑醒闹出这一档子事,可算是丢尽了郑家的脸面。既然鱼俱罗不愿出面说项,那只有另想办法。
“福成!”
“老爷,有什么吩咐。”
郑福成是郑善果的老管家,也是心腹之人。
听到郑善果在车里呼唤,他连忙催马上前,在车帘外恭敬的候命。
“你立刻去窦家村一趟,持我名剌,求见窦威窦先生。就说我今晚,在大定酒楼摆酒,请他务必赏光。”
“喏!”
郑福成连忙拨转马头,朝着长夏门方向疾驰而去。
郑善果闭上眼睛,心里苦笑:如今,这洛阳人就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哥哥啊,既知今日,你们又何必当初呢?我虽然不知道窦家和郑言庆是什么关系。可你们差一点弄的郑言庆家破人亡,窦家有可能出面为你们说项吗?若窦威不肯出面,那只有请求言庆,能高抬贵手。
一想到这些,郑善果就感觉无比烦闷。
回到家中,郑善果刚坐下来,没等他喝上一口茶,就见听人说:“安远堂**,求见老爷。”
郑善果是二房所出,**却是六房所出。
二者一个属著经堂,一个是安远堂,虽则同为郑姓,可彼此之间,联系并不算太多。毕竟著经堂的权势,远比安远堂大。虽则这些年安远堂有所起色,特别是财力上,变得格外雄厚,可这地位的差距,依旧很大。所以,郑善果虽在洛阳为官,却从未与**有过交涉……
这个时候,**为何前来拜访?
郑善果心里疑惑,但也不敢怠慢。
因为他知道,郑仁基的独子郑宏毅,此次跟随郑言庆在高句丽出生入死,功劳不小。即便是郑仁基不可能复起,但郑宏毅却能借此机会,搏一个好前程,日后说不得安远堂会重新崛起。
“请!”
郑善果连忙下令,命人把**请到了中堂。
“明礼,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呢?你在洛阳也有四载,这还是头一次主动前来呢。”
“四爷,我家老爷派人,有要事禀报。”
**先是道了个罪,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毕恭毕敬的双手呈上。
郑善果接过了书信,示意**一旁坐下,然后打开来,迅速扫一眼。刹那间,他这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言庆,拒来洛阳?”
**轻声道:“我家小公子送信,说郑公子本来是要来的。可不想在路上,听说了……郑公子很不高兴,连夜带着他的扈从,不告而别。不仅是郑公子走了,阳夏的谢公子也因为郑公子不肯过来,与小公子告辞离去。裴虎贲和薛虎贲想要阻拦,却阻拦不住他们。
小公子还派人在馆陶,试图拦住郑公子。可不成想郑公子在永济渠北岸,突然改变主意,改道而行。如今,小公子也不清楚郑公子他们的行程……我家老爷说,需尽快告知四爷知晓。”
郑善果这手一颤,强笑一声,“如此,多谢仁基贤弟。”
他心里暗自叫苦不迭:郑言庆这分明是打算撕破脸皮了……哥哥们,郑家这脸面,可要丢大发了!
****
正如郑善果所猜想的那样,郑言庆拒赴洛阳,那就是横下心来,要撕破面皮。
不仅仅是郑善果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在洛阳的文武百官,士绅门阀,一个个也看出了端倪。
所有人心里,都暗自感叹:这郑言庆,未免太大胆了吧。
让他赶赴洛阳,那可是皇帝的旨意。
说穿了,郑言庆这叫做抗旨不尊,是杀头的大罪。他不来,那皇帝兴师动众准备的庆典,又该如何操办下去?这不止是要扫郑家人的脸面,连带皇帝的面子,也被打了……
杨广得知消息后,暴怒不已。
在朝堂上,他险些把龙案掀翻出去,暴躁的在丹陛之上,来回踱步。
文武百官也理解杨广的心情:辽东之战失败,杨广在西域诸国国王面前,丢了老大的颜面。而且,也因为这一次失败,使得突厥始毕可汗咄吉,有些动了心思。只看杨广要操办庆典,咄吉却拒不前来,就能知道,他心怀不轨。其实,心怀不轨的人,又何止咄吉一个人?
留在洛阳的西域诸国国王,恐怕未必没有想法。
所以,杨广迫不及待的想要借此次庆典,宣扬大隋国威。
此前裴世清押送高建武抵达洛阳时,的确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这还不够,杨广需要郑言庆他们抵达洛阳,给他涨一涨颜面。看看吧,不是我大隋治下,同样是人才济济。只需一个少年,就能把高句丽搅得天翻地覆……我大隋能人无数,区区高句丽,不过是螳臂挡车。
可这一切,都将因为郑言庆的拒绝到来,而变成泡影。
这让杨广,又如何不怒?
“陛下,郑言庆恃功自傲,目无法纪。今抗旨不尊,实罪不容赦。陛下当立刻将其缉拿下狱,以正律法之严明。”
宇文化及跳出来,一副义愤填膺之状。
他对郑言庆没有好感,而且当初他为儿子向裴仁基求亲,眼见着裴家已经答应,可裴翠云却和郑言庆联手上演了一出私奔的好戏。裴仁基固然尴尬异常,可宇文化及的脸面,更难看。
即便你宇文化及甚得皇上宠信,可是在世家门阀眼中,还是那个破野头出身。
连一个小孩子都不把你放在眼中,你就算得了天大的勋位,又能如何?宇文化及不敢去得罪裴家,但是对郑言庆却怀恨在心。当初缉拿郑世安,也正是宇文化及在一旁推波助澜……
原以为可以把郑言庆踩在脚下,哪知郑言庆又咸鱼翻生。
宇文化及心里正不舒服呢,郑言庆却上演了一出抗旨的好戏。这种机会,他又怎能放过呢?
杨广闻听,目光一凝。
“宇文将军此话差矣。”
没等杨广开口,洛阳留守樊子盖却站出来,“郑言庆抗旨不尊,固然是有罪,但却情有可原。来大将军兵败平壤,却将数万兵卒弃之异国他乡。郑言庆心怀故国,在高句丽浴血奋战,杀敌无数,更扬我大隋威风。可有些人,却趁机诋毁,诬陷忠良,只是忠臣在外流血,家人却险遭大难。偌大的功劳,却被他人侵占……如若换做是我,亦会心怀怨念,更何况郑言庆年不过十四五岁,正少年气盛之时,焉能咽得下这口气?其罪无可恕,却情有可原。”
樊子盖这一番话,立刻引得许多人点头称是。
郑善果在一旁暗自叫苦,原想让宇文化及站出来把话题引开,不成想还是被人提起。
这一次,郑家这颜面,恐怕难以保存。
他正在想着如何措辞反驳,朝堂上许多人纷纷站出来,表示郑言庆所为虽有罪,但也并非不可原谅。
特别是那些武将,更是言辞激烈,义愤填膺。
也难怪,郑言庆是长孙晟的弟子,说起来也算是军方的人。他们当然要站出来,维护一番。
双方争吵,从开始辩论,到后来的互相攻击。
话题越扯越远,吵得杨广连连蹙眉。
他一方面对郑言庆拒不来洛阳,万分恼怒;另一方面,又对郑家的所作所为,颇为不屑。杨广当然知道,郑家肯定是想要保住郑醒的性命。甚至连西苑十六夫人,也或多或少的在他面前,为郑醒求情。杨广也犹豫不定,想着借郑言庆来洛阳的机会,对他大加封赏,安抚住郑言庆之后,让郑家再与他商量。可郑言庆不赴洛阳,已表明了态度,他一定要郑醒的性命。
这分明是,在逼迫朕下诏杀人!
杨广被群臣吵得心烦意乱,忍不住怒声呵斥,而后甩袖退朝。
回到西苑之后,他仍在为此心烦。这个郑言庆,实在是不知好歹。你若真的要了郑醒的性命,日后又怎么在郑家立足?朕也是一番好意,想为你和郑家说项,可你倒好,竟扫了朕的颜面。
“陛下,何故如此烦恼?”
萧皇后不知在什么时候,来到了杨广身旁。
“梓潼,你来了!”杨广叹了口气,“还不是为那郑言庆的事情?他不肯来洛阳,朝中一边是要治他的罪,一边又说他情有可原。朕也在为此烦恼,考虑着,该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萧皇后在杨广身旁坐下,拉着他的手,轻轻摩挲。
杨广还是晋王时,在和兄长杨勇的太子之争中,也时常心烦意乱。每每这个时候,萧皇后就像这样子坐在他身旁,让他心灵获得平静。
“梓潼,你怎么看?”
萧皇后一笑,“陛下感觉,郑醒所为,该当何罪?”
“罪不容赦,斩立决。”
“既然是这样,你又何必犹豫?”
“朕,只是替那半缘君操心,他日后如何在郑家立足。杀了郑醒,对他半点好处都没有,郑家又如何肯放过他?何不听从朕的说和,他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而郑家也能保住郑醒,岂非两全齐美?”
萧皇后忍不住笑了,“陛下,您这又是听了哪位夫人的说项?”
“哦……却是朱贵儿得郑家托付,私底下说了几次。不过她倒是没说要救郑醒的命,梓潼切莫怪罪与她。”
萧皇后冷哼一声,“陛下,此国家大事,怎能让一女子指手画脚?
依我看,陛下对朱贵儿却是太过纵容,绝非一件好事。陛下既然认为郑醒有罪,那就该问他的罪。郑言庆都不怕和郑家撕破面皮,陛下又何必为他操心?再者说了,郑言庆和郑家撕破面皮,与陛下只有好处,绝无坏处……陛下想想,那半缘君在高句丽做的好大事情,可谓功勋卓著。他杀了多少人,倒不算什么,可怕的是,他救了多少人,而这些人,都是什么身份?
麦铁杖的孙子,诚敬夫人的曾孙,阳夏谢氏子弟,管城崔氏族人,以及河北十三家世族子弟……
陛下,郑言庆若是与郑家和解,以他救出这些世胄子弟的交情,郑家……”
杨广闻听,倒吸一口凉气。
“若非梓潼提醒,朕险些忘记了这件事情。”
“所以,半缘君和郑家撕破面皮,于陛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要我说,郑醒该死,而且必须以极刑处置。唯有这样,方能平息半缘君心中的怨念。陛下以为,妾身说得可有道理?”
“梓潼所言极是,正当如此。”
杨广说完,话锋一转,“可那郑家子抗旨不尊,朕又当如何处置?”
萧皇后说:“陛下是想杀他,还是不想杀他?”
“这个嘛……这个小子,确有些本事。其文采出众,且武略不俗,立下好大功劳,朕岂能忍心杀之?”
“陛下既然不忍杀之,可他抗旨不遵之罪,也不能轻易放过。
以妾身之见,干脆对他不闻不问。他立下大功,也犯下了大罪,功过相抵,就让他安心在巩县反思,陛下认为如何?”
萧皇后的这个主意,立刻引起了杨广的共鸣。
郑言庆这个小子,仗着立了功,就忘乎所以。长此以往,绝非一件好事……干脆,就冷他一下。
“妾身还有一个主意……”
萧皇后说:“前些时日,妾身看了洛浦书馆拓印的《三国演义》,其中有一个情节,倒是颇有些意思。”
说着话,她伏在杨广耳边,窃窃私语了一阵。
杨广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连连点头,不住道:“梓潼所言极是……哦,那部《三国演义》,回头送与朕看上一看。这个半缘君,倒也真是有趣。你说他那脑袋瓜子里,为何能想出这种故事?”
说完,杨广忍不住大笑起来。
萧皇后也不禁抿嘴轻笑,心里道:淑英,本宫也算是不负所托,如此应该对得起你那些礼物。
****
就在洛阳朝臣,为郑言庆抗旨不尊之事,争吵的面红耳赤时,隋炀帝杨广,突然发出一道诏令。
郑言庆抗旨不尊,论罪当斩。
然则念其征伐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故而免其不敬之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不饶。功过相抵,命郑言庆幽居巩县,闭门思过。
诏令中,即没有提及之前郑言庆被废去的云骑尉之职,也没有说到其他事情。
总之一句话,功过相抵,将所有的事情全都说个清清楚楚。郑善果得知了诏令内容后,忍不住仰天长叹:荥阳郑氏数百年传承,今日被郑言庆抹的一干二净。郑醒,令天下郑氏蒙羞……
郑言庆立下那么大的功劳,结果却是功过相抵,还下诏闭门思过。
那犯下诬陷功臣,冒领功劳之罪的郑醒,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郑善果不用去想,也清楚了解。
诏令发出,郑善果立刻上书请辞。
家里出了这么一个人,若没有撕破脸,大家还能相安无事。可既然撕破脸了,郑善果亦不愿继续留在洛阳,被人耻笑。
同日,杨广命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率三百千牛卫离开东都,奔赴荥阳。
就在宇文成都离开东都之际,郑言庆一行人已渡过河水,自汜水关通过,往巩县方向,急行……
***********
十一点左右,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