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看望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天出差,长途,第二章不知何时发出,莫等。)
军训结束有两天休息时间,王桥准备抽空回静州,去看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杨琏。当初如果不是杨琏帮助,他进不了静州一中。进不了静州一中,能否考上山南大学还是个未知数。因此,王家人都记住杨琏这个情。
王桥寻了公用电话打给杨琏。
“喂,我是杨琏。王桥啊,大学生活怎么样?”杨琏恰好睡在沙发上,听到电话响起,缓慢站起来,接过电话。
王桥原本想报喜讯,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低沉无力,问道:“杨叔,生病了?”
杨琏咳嗽两声,“没事,热伤风。你不用过来,秧两天就行了。”
杨琏妻子和儿子均在国外,生病以后无人照料,王桥挂断电话急急忙忙来到客运中心。一个小时后,他出现在杨琏家门口。
九月底,山南天气依然闷热,杨琏穿着长袖长衣,满脸病容,开门后,有气无力地道:“王桥,学习这么忙,你怎么还过来。”
王桥见情况不对,道:“杨叔,我们马上到医院去。”
杨琏摆摆手,道:“基本退烧了,就是全身无力,不用去医院,养一养就行了。”
王桥扶着杨琏在沙发上斜躺着。杨琏闭目养神,道:“自己去倒水喝,我要休息一会儿。”
饭桌上放着一碗稀饭,已经带着异味,冰箱里只有可怜巴巴的两个干馒头和一盘咸菜。杨琏在静州算是社会名流,谁知光鲜背后过着冷锅冷灶的生活。王桥对其抱着深深的尊敬和同情,道:“杨叔想吃点什么,我给你做。”
“没有食欲,等会喝点稀饭就行,你别管我。”
王桥不由分说地道:“我煮锅粥,再去买点酸菜,熬点酸菜汤,解暑开胃。”
杨琏想起曾经吃过的酸菜黑鱼汤,禁不住咽口水,实在无法拒绝,道:“那就谢谢王桥了。”
“杨叔,说谢就生分了。如果去年杨叔不把我送到静州一中,我今年肯定考不进山大。”
“我不说谢,你也不要说谢谢。谢来谢去多麻烦。”
“你喝杯白开水,我去买菜。”王桥倒了一杯白开水放在桌上,然后出去买酸菜。他本想买黑鱼,无奈附近菜市没有一条黑鱼,只能买回草鱼和昌东酸菜。
回家后,他动作利索地剖鱼,又用菜油炒酸菜,不一会儿,屋里飘起油炒酸菜特有的香味。
杨琏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听着厨房传来的响动。自从妻儿到了国外以后,家里就少了锅碗瓢盆的响声,缺了温暖。厨房里传来的呯呯响声和越来越浓的香味,让杨琏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鼻子酸酸的。
午饭时,杨琏接连喝了两碗酸菜鱼汤,汗水从毛孔中争先恐后地钻出来,沉积半月的病减轻不少。喝完第三碗酸菜,他放下碗,感慨道:“按理说我的家庭应该幸福美满,两个儿子都在国外完成了研究生学业,一个读博,另一个进了著名实验室,在外人面前我应该是成功人士。但是,现在越来越感觉我的人生还不如单位看门师傅幸福。李师傅没有多少文化,三个儿子都是最普通的工人,住的是老房子,前些天我看见他们端了张桌子摆在家门口,一家人光着膀子啃猪蹄,喝啤酒,热热闹闹。我回家就随意喝点稀饭,冷冷清清,没有家的气氛。”
王桥道:“杨叔可以到国外去。”
杨琏苦笑道:“毛笔字、诗词、国画这些文化人喜欢的事情,外国人都不会欣赏,再加上半句洋文不会说。到了国外就成为没有任何用处的废人,我不想去。”他长叹息一声,又回到先前话题:“一个人在国内,生了病,没有人嘘寒问暖,还真不如门卫李师傅过得实在啊。这几年平时风风光光,每到年节之时,李师傅几个小子全都拖儿带女回家,大人喝酒,小人放鞭炮,这才是合家团圆。我一个人在家里,最多与儿子打打电话祝节日好,一点都没有年的味道。”
杨琏发了一顿牢骚,又觉身体无力,躺倒在床。王桥原本是想吃了午饭回家,见到杨琏状态实在不佳,觉得于心不忍,主动留下来陪伴。
杨琏身体多日不适,觉得家里特别冷清,没有拒绝王桥的好意,道:“我先去睡一会儿,客厅有电话,书房有书,还有毛笔、纸墨,你随便用,别拘束。钥匙在桌上,出去时带上。”
王桥轻轻将卧室房门拉过来半掩着,来到客厅。
客厅正面是一张全家福,照片中,杨琏夫妻俩约莫四十多岁,两个儿子都还处于青春时期。四人服装得体,精神饱满,用家和万事兴来形容这张照片十分准确。与照片相对应是家中环境,只有一个男主人在家,原本兴旺的家庭少了人气,不可避免显得冷清和没落。
王桥为了能让食欲不振的杨琏胃口大开,看了一会儿电视,他又到菜市场去寻找晚餐灵感。在菜市场买了一把豇豆,一块精瘦肉和青辣椒,正欲离开时,意外地看到市场角落有人在卖豆花,质量还算不错,而且是胆水豆花,这正是开胃的好菜。他便买了两块钱的豆花,再配上一块钱的佐料。
回到家时,杨琏还在沉睡,轻微打着鼾。
王桥和杨琏的关系最初是提携与被提携的关系,慢慢地演变成了忘年交,他对杨琏既有尊敬和感谢之情,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和怜惜之情。
康家书多,近半是介绍西方历史和社会的书,王桥随手抽了一本弗洛伊德的作品,坐在窗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王桥久闻弗洛伊德大名,今天是第一次看原著,很快就被吸引住了,联想到自己这两年与吕琪和晏琳交往情况,再与书中理论对比,一会儿颇有心得地拍腿赞叹,一会儿又皱眉思索。
时间就在书页翻动中滑到了五点,杨琏来到书房门口,见王桥一动不动在看书,没有打扰,转身来到厨房,有心煮一顿晚餐。看着厨房里放着的食材,他琢磨着如何才能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想了几种方案都不太满意。
“杨叔,你别动,我来。”
王桥听到动静后来到厨房。他接过菜刀,利索地将精瘦肉切成细丝,用豆粉、豆瓣、料酒等佐料码味。码味时,将豇豆焯水,放在盘里凉拌。
杨琏站在一旁观看,不由得想起与妻儿在一起的日子,眼神中露出淡淡的伤感之色。当王桥扭头说话时,他脸上挤出些笑容,掩饰住内心真实感受。
雪白的豆花、青翠与金黄交错的青椒肉丝、白色蒜泥和青色豇豆,还有一盆酸菜汤,四个菜色、香、味俱全,杨琏坐在桌前,仿佛找到家的温暖,端起饭碗,道:“王桥手艺不错,我有食欲了。”
两人沉默着吃饭,杨琏夹起最后一点青椒肉丝,细细嚼了,放下碗,道:“王桥,进大学以后有什么打算?毕业后有什么想法?”
王桥笑道:“军训才结束,两眼一抹黑,暂时还没有规划。”
杨琏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是文科生,大学毕业不外乎五种就业途径,一是到研究机构做学问,二是进政府机关走仕途,三是进新闻媒体做记者,四是进学校当老师,五是到企业做经理,你考虑过最想从事什么行业,或者说内心深处最想从事什么行业?不用急于回答,仔细想一想。”
王桥想了一会儿,道:“我这性格做学问不太适合,也从来没有想去当记者和老师。从我内心来说有两个选择,一是进政府机关,走仕途,二是进企业,当企业家。”
杨琏道:“只能有一个选择,内心最想走仕途还是进企业?”
仕途和经商如鱼和熊掌,让王桥一时难以选择。从广南到复读班这一段经历如电影片段一般在王桥脑中快速闪过,有两个画面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姐夫李银湘跳楼自杀时的情景,一年多时间过去,细节依然清晰如新;二是在看守所面临死刑的重压下,经历过炼狱般的一百天。
思来想去,王桥道:“我最想进的还是政府机关。”
杨琏道:“既然想进政府机关,山大确实是一个好台阶。我建议可以考虑入党,加入学生会组织,这对将来的分配极有好处。人这一生最关键其实就是几步,读大学算是一步,大学分配算是另一步,这两步走好了,人生大体上就步入正轨,这两步没有走好,将来必然会遇到坎坷。”
“入党?”王桥离开学校以来,一直位于社会边缘,“入党”距离他实在很远,他压根没有想到在大学入党这个问题,对这个建议有点发懵。
(第九十一章)
(明天出差,长途,第二章不知何时发出,莫等。)
军训结束有两天休息时间,王桥准备抽空回静州,去看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杨琏。当初如果不是杨琏帮助,他进不了静州一中。进不了静州一中,能否考上山南大学还是个未知数。因此,王家人都记住杨琏这个情。
王桥寻了公用电话打给杨琏。
“喂,我是杨琏。王桥啊,大学生活怎么样?”杨琏恰好睡在沙发上,听到电话响起,缓慢站起来,接过电话。
王桥原本想报喜讯,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低沉无力,问道:“杨叔,生病了?”
杨琏咳嗽两声,“没事,热伤风。你不用过来,秧两天就行了。”
杨琏妻子和儿子均在国外,生病以后无人照料,王桥挂断电话急急忙忙来到客运中心。一个小时后,他出现在杨琏家门口。
九月底,山南天气依然闷热,杨琏穿着长袖长衣,满脸病容,开门后,有气无力地道:“王桥,学习这么忙,你怎么还过来。”
王桥见情况不对,道:“杨叔,我们马上到医院去。”
杨琏摆摆手,道:“基本退烧了,就是全身无力,不用去医院,养一养就行了。”
王桥扶着杨琏在沙发上斜躺着。杨琏闭目养神,道:“自己去倒水喝,我要休息一会儿。”
饭桌上放着一碗稀饭,已经带着异味,冰箱里只有可怜巴巴的两个干馒头和一盘咸菜。杨琏在静州算是社会名流,谁知光鲜背后过着冷锅冷灶的生活。王桥对其抱着深深的尊敬和同情,道:“杨叔想吃点什么,我给你做。”
“没有食欲,等会喝点稀饭就行,你别管我。”
王桥不由分说地道:“我煮锅粥,再去买点酸菜,熬点酸菜汤,解暑开胃。”
杨琏想起曾经吃过的酸菜黑鱼汤,禁不住咽口水,实在无法拒绝,道:“那就谢谢王桥了。”
“杨叔,说谢就生分了。如果去年杨叔不把我送到静州一中,我今年肯定考不进山大。”
“我不说谢,你也不要说谢谢。谢来谢去多麻烦。”
“你喝杯白开水,我去买菜。”王桥倒了一杯白开水放在桌上,然后出去买酸菜。他本想买黑鱼,无奈附近菜市没有一条黑鱼,只能买回草鱼和昌东酸菜。
回家后,他动作利索地剖鱼,又用菜油炒酸菜,不一会儿,屋里飘起油炒酸菜特有的香味。
杨琏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听着厨房传来的响动。自从妻儿到了国外以后,家里就少了锅碗瓢盆的响声,缺了温暖。厨房里传来的呯呯响声和越来越浓的香味,让杨琏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鼻子酸酸的。
午饭时,杨琏接连喝了两碗酸菜鱼汤,汗水从毛孔中争先恐后地钻出来,沉积半月的病减轻不少。喝完第三碗酸菜,他放下碗,感慨道:“按理说我的家庭应该幸福美满,两个儿子都在国外完成了研究生学业,一个读博,另一个进了著名实验室,在外人面前我应该是成功人士。但是,现在越来越感觉我的人生还不如单位看门师傅幸福。李师傅没有多少文化,三个儿子都是最普通的工人,住的是老房子,前些天我看见他们端了张桌子摆在家门口,一家人光着膀子啃猪蹄,喝啤酒,热热闹闹。我回家就随意喝点稀饭,冷冷清清,没有家的气氛。”
王桥道:“杨叔可以到国外去。”
杨琏苦笑道:“毛笔字、诗词、国画这些文化人喜欢的事情,外国人都不会欣赏,再加上半句洋文不会说。到了国外就成为没有任何用处的废人,我不想去。”他长叹息一声,又回到先前话题:“一个人在国内,生了病,没有人嘘寒问暖,还真不如门卫李师傅过得实在啊。这几年平时风风光光,每到年节之时,李师傅几个小子全都拖儿带女回家,大人喝酒,小人放鞭炮,这才是合家团圆。我一个人在家里,最多与儿子打打电话祝节日好,一点都没有年的味道。”
杨琏发了一顿牢骚,又觉身体无力,躺倒在床。王桥原本是想吃了午饭回家,见到杨琏状态实在不佳,觉得于心不忍,主动留下来陪伴。
杨琏身体多日不适,觉得家里特别冷清,没有拒绝王桥的好意,道:“我先去睡一会儿,客厅有电话,书房有书,还有毛笔、纸墨,你随便用,别拘束。钥匙在桌上,出去时带上。”
王桥轻轻将卧室房门拉过来半掩着,来到客厅。
客厅正面是一张全家福,照片中,杨琏夫妻俩约莫四十多岁,两个儿子都还处于青春时期。四人服装得体,精神饱满,用家和万事兴来形容这张照片十分准确。与照片相对应是家中环境,只有一个男主人在家,原本兴旺的家庭少了人气,不可避免显得冷清和没落。
王桥为了能让食欲不振的杨琏胃口大开,看了一会儿电视,他又到菜市场去寻找晚餐灵感。在菜市场买了一把豇豆,一块精瘦肉和青辣椒,正欲离开时,意外地看到市场角落有人在卖豆花,质量还算不错,而且是胆水豆花,这正是开胃的好菜。他便买了两块钱的豆花,再配上一块钱的佐料。
回到家时,杨琏还在沉睡,轻微打着鼾。
王桥和杨琏的关系最初是提携与被提携的关系,慢慢地演变成了忘年交,他对杨琏既有尊敬和感谢之情,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和怜惜之情。
康家书多,近半是介绍西方历史和社会的书,王桥随手抽了一本弗洛伊德的作品,坐在窗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王桥久闻弗洛伊德大名,今天是第一次看原著,很快就被吸引住了,联想到自己这两年与吕琪和晏琳交往情况,再与书中理论对比,一会儿颇有心得地拍腿赞叹,一会儿又皱眉思索。
时间就在书页翻动中滑到了五点,杨琏来到书房门口,见王桥一动不动在看书,没有打扰,转身来到厨房,有心煮一顿晚餐。看着厨房里放着的食材,他琢磨着如何才能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想了几种方案都不太满意。
“杨叔,你别动,我来。”
王桥听到动静后来到厨房。他接过菜刀,利索地将精瘦肉切成细丝,用豆粉、豆瓣、料酒等佐料码味。码味时,将豇豆焯水,放在盘里凉拌。
杨琏站在一旁观看,不由得想起与妻儿在一起的日子,眼神中露出淡淡的伤感之色。当王桥扭头说话时,他脸上挤出些笑容,掩饰住内心真实感受。
雪白的豆花、青翠与金黄交错的青椒肉丝、白色蒜泥和青色豇豆,还有一盆酸菜汤,四个菜色、香、味俱全,杨琏坐在桌前,仿佛找到家的温暖,端起饭碗,道:“王桥手艺不错,我有食欲了。”
两人沉默着吃饭,杨琏夹起最后一点青椒肉丝,细细嚼了,放下碗,道:“王桥,进大学以后有什么打算?毕业后有什么想法?”
王桥笑道:“军训才结束,两眼一抹黑,暂时还没有规划。”
杨琏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是文科生,大学毕业不外乎五种就业途径,一是到研究机构做学问,二是进政府机关走仕途,三是进新闻媒体做记者,四是进学校当老师,五是到企业做经理,你考虑过最想从事什么行业,或者说内心深处最想从事什么行业?不用急于回答,仔细想一想。”
王桥想了一会儿,道:“我这性格做学问不太适合,也从来没有想去当记者和老师。从我内心来说有两个选择,一是进政府机关,走仕途,二是进企业,当企业家。”
杨琏道:“只能有一个选择,内心最想走仕途还是进企业?”
仕途和经商如鱼和熊掌,让王桥一时难以选择。从广南到复读班这一段经历如电影片段一般在王桥脑中快速闪过,有两个画面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姐夫李银湘跳楼自杀时的情景,一年多时间过去,细节依然清晰如新;二是在看守所面临死刑的重压下,经历过炼狱般的一百天。
思来想去,王桥道:“我最想进的还是政府机关。”
杨琏道:“既然想进政府机关,山大确实是一个好台阶。我建议可以考虑入党,加入学生会组织,这对将来的分配极有好处。人这一生最关键其实就是几步,读大学算是一步,大学分配算是另一步,这两步走好了,人生大体上就步入正轨,这两步没有走好,将来必然会遇到坎坷。”
“入党?”王桥离开学校以来,一直位于社会边缘,“入党”距离他实在很远,他压根没有想到在大学入党这个问题,对这个建议有点发懵。
(第九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