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我的名字叫刘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大人很霸气!
他出生于1719年,32岁(1751)时才开始参加公务员考试。从1652年到1814年,162年间,刘家共出了11个进士,35个举人,名副其实的考试专业户。在这11个进士当中,多一半的人考中进士时候的年龄都要比他低。刘大人是上比不及祖辈,下不过他孙辈。那他年轻的时候干嘛去了?就没考过举人吗?没考过秀才吗?
答案是:没考过。这货什么都没考,直接就考进士去了。
为什么?
两个字:恩荫。换句话说:他有个好老子-刘统勋。
刘统勋的官很大:雍正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
当官儿就有当官儿的福利。尤其是当大官。
刘统勋就有一个福利:他可以买举人,直接考进士。
1651年,刘统勋再也看不下去这个整天在家呆着的儿子了,于是他给他买了个举人,让他去考进士。说实话,根本就没报希望。可谁想这货居然考上了,刘统勋童鞋很高兴:你是怎么办到的呀?!
刘大人笑了:蒙呗!
刘统勋彻底无语了:擦……
那一年,和大人一岁。
刘大人通过了笔试,按程序,下面就应该是面试了。他昂首挺胸地来到乾隆爷面前,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刘统勋很意外,乾隆爷很满意。刘统勋那帮好哥儿们集体站出来表示:举贤不避亲,刘统勋的这个儿子很出色,一定要点他个状元。
刘统勋第一个站了出来,疾声痛呼:万岁爷,万万不可…….
乾隆爷也摇了摇头:这个,真不行。
为什么?!
刘大人的卷子答得实在是太烂了。饶是刘统勋那帮同事在那儿不遗余力地照顾,刘大人的成绩依然还是排在了十名开外。十几名的卷子还想点状元,玩呢啊?!
那刘统勋呢?!按说自己的儿子要成状元了,他还不乐疯了啊?!为什么要提出反对?!
有病吧,这人!
刘统勋童鞋是这样想的:我这个人今天弹劾这个,明天收拾那个。在朝中所有的汉大臣里面我是最高的。在我之前的汉大臣中没有一个当军机大臣的。我是唯一的一个,何止唯一的一个,所有的军机处的官员都归我一个汉族人管。我得招多大的记恨,把我儿子点成状元,得惹多少事?!点成状元,将来留在北京当官。大家不看着我,人家就天天盯着我的儿子。他哪件事办得不好,哪件事办得有问题,天天借着我儿子弹劾我。得了,你也别做状元,也别做榜眼,也别做探花,你就做一个普通进士。你普通进士没有留京的资格啊。这样你就到外地当官去了。到外地,天高皇帝远,这是一。第二,谁不知道我啊?我儿子你在那儿,你敢惹。你也不打听打听我是谁。
乾隆爷的出发点与刘统勋差不多。他想啊:我这么重用一个汉人,再重用他儿子,知道的人觉得他儿子很有本事,文采很好,字很好,文章很好。不知道的,就是走后门啊。我再给他留京,他再照顾他儿子,将来更不利于他忠心耿耿为我工作了。不行,这个人,第一,不能点上状元榜眼探花;第二,有他爹在这儿一天,他就不能在北京工作。发出去,越远越好。
当然了,也不是直接就发出去,他还得在北京锻炼几年。所以,刘大人在1751年考中进士之后,就直接进了翰林院了。
有童鞋会问了:他怎么被分配到了一个那么好的单位啊?!
刘统勋童鞋第一个举手回答道:不进翰林院,将来怎么封“文”字啊。
刘大人的谥号是“文清”,“文清”就代表着他在翰林院工作过。所以他先进翰林院,从最小的庶吉士翰林院的小秘书做起。后来一步步地往上熬,结果他老子(刘统勋)有一件事没办好,后来借故就给他发出去了。发出去以后,他就从此一直在外地为官。1776年又回到了北京,他先在北京干了两年。结果皇上又让他出去了一次。真正长时间地住在北京,他是在1782年以后。
刘大人回京之后,就开始了与和大人同在乾隆朝当官的二十年。那么,对于刘大人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家族根基并且做官清廉的人来说,他能看得惯飞扬跋扈的和大人吗?他究竟敢不敢与和大人这样一个清朝第一贪官对抗呢?
从资料上来看,刘大人回到京之后,他还真的与大人开过玩笑,逗过闷子,给和大人出过丑。这种事在他的身上确实有过,出出难题,寒碜寒碜和大人,这种事他还是敢做的。
举例:说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刘大人心想和珅准得去拜见皇上,给皇上拜年去。他给皇上拜年去,就要从自己家门口过。他准备难为难为他。
大年三十刚下的雪,雪半化不化,路上很泥泞。刘大人就找家人在门前泼几盆脏水。这一泼几盆水,这个道就更泥泞了。
“看着啊,待会儿等和中堂来的时候,告诉我一声。大声地喊和中堂给您拜年来了。请大声地叫我。我跟里头待着。”刘墉吩咐一个下人道。
然后和大人就来了,坐着轿就来的。仆人扯开嗓子就喊:“和中堂好,和中堂给咱们拜年来了。老爷您快出来呀......”
刘墉迫不及待地冲了出来,一瞅,好家伙,全身破破烂烂,油腻不堪,整个一丐帮长老。当时往那儿一跪,“邦邦”给和大人磕头。
和大人愣那了:你丫比我大31岁,大过年的你还给我先磕头,这不为难我呢吗?!您跪那儿,我也跪那儿吧。“邦邦”就在那儿还礼。
刘墉穿了一身破衣服,人家无所谓。可和大人那身衣服是见皇上去的。经这么一出,全身上下肮脏不堪,还怎么去给皇上拜年?!不给自己找病呢嘛!怎么办呢?回去换吧!洗洗刷刷换完衣服,再给皇上拜年,这时候就已经不是拜个早年了,就成拜晚年了。
他比别的官员都晚了。
皇上就问了:“每年你都抢着第一个来,今年你怎么来得这么晚?”
和大人说了:“您还说呢,还不是那刘墉,您也不收拾收拾他。”
当时乾隆皇帝的回答是:“你们两人,刘墉那个人开玩笑惯了,他跟谁不开玩笑。我处置他,我处置不过来。他爱跟谁闹跟谁闹。反正我也不管,你看着办吧。”
这种事,不见得是真的。但是刘墉与和大人之间如果发生这种事,一点也不奇怪。历史上的刘墉确实是个极好跟人家开玩笑,极其诙谐的一个人。所以这种玩笑,耍弄,戏弄和大人的事,历史上应该发生过。
但也仅此而已。他还不没有那个胆量与和大人真刀真枪地明着干。
刘大人很霸气!
他出生于1719年,32岁(1751)时才开始参加公务员考试。从1652年到1814年,162年间,刘家共出了11个进士,35个举人,名副其实的考试专业户。在这11个进士当中,多一半的人考中进士时候的年龄都要比他低。刘大人是上比不及祖辈,下不过他孙辈。那他年轻的时候干嘛去了?就没考过举人吗?没考过秀才吗?
答案是:没考过。这货什么都没考,直接就考进士去了。
为什么?
两个字:恩荫。换句话说:他有个好老子-刘统勋。
刘统勋的官很大:雍正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
当官儿就有当官儿的福利。尤其是当大官。
刘统勋就有一个福利:他可以买举人,直接考进士。
1651年,刘统勋再也看不下去这个整天在家呆着的儿子了,于是他给他买了个举人,让他去考进士。说实话,根本就没报希望。可谁想这货居然考上了,刘统勋童鞋很高兴:你是怎么办到的呀?!
刘大人笑了:蒙呗!
刘统勋彻底无语了:擦……
那一年,和大人一岁。
刘大人通过了笔试,按程序,下面就应该是面试了。他昂首挺胸地来到乾隆爷面前,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刘统勋很意外,乾隆爷很满意。刘统勋那帮好哥儿们集体站出来表示:举贤不避亲,刘统勋的这个儿子很出色,一定要点他个状元。
刘统勋第一个站了出来,疾声痛呼:万岁爷,万万不可…….
乾隆爷也摇了摇头:这个,真不行。
为什么?!
刘大人的卷子答得实在是太烂了。饶是刘统勋那帮同事在那儿不遗余力地照顾,刘大人的成绩依然还是排在了十名开外。十几名的卷子还想点状元,玩呢啊?!
那刘统勋呢?!按说自己的儿子要成状元了,他还不乐疯了啊?!为什么要提出反对?!
有病吧,这人!
刘统勋童鞋是这样想的:我这个人今天弹劾这个,明天收拾那个。在朝中所有的汉大臣里面我是最高的。在我之前的汉大臣中没有一个当军机大臣的。我是唯一的一个,何止唯一的一个,所有的军机处的官员都归我一个汉族人管。我得招多大的记恨,把我儿子点成状元,得惹多少事?!点成状元,将来留在北京当官。大家不看着我,人家就天天盯着我的儿子。他哪件事办得不好,哪件事办得有问题,天天借着我儿子弹劾我。得了,你也别做状元,也别做榜眼,也别做探花,你就做一个普通进士。你普通进士没有留京的资格啊。这样你就到外地当官去了。到外地,天高皇帝远,这是一。第二,谁不知道我啊?我儿子你在那儿,你敢惹。你也不打听打听我是谁。
乾隆爷的出发点与刘统勋差不多。他想啊:我这么重用一个汉人,再重用他儿子,知道的人觉得他儿子很有本事,文采很好,字很好,文章很好。不知道的,就是走后门啊。我再给他留京,他再照顾他儿子,将来更不利于他忠心耿耿为我工作了。不行,这个人,第一,不能点上状元榜眼探花;第二,有他爹在这儿一天,他就不能在北京工作。发出去,越远越好。
当然了,也不是直接就发出去,他还得在北京锻炼几年。所以,刘大人在1751年考中进士之后,就直接进了翰林院了。
有童鞋会问了:他怎么被分配到了一个那么好的单位啊?!
刘统勋童鞋第一个举手回答道:不进翰林院,将来怎么封“文”字啊。
刘大人的谥号是“文清”,“文清”就代表着他在翰林院工作过。所以他先进翰林院,从最小的庶吉士翰林院的小秘书做起。后来一步步地往上熬,结果他老子(刘统勋)有一件事没办好,后来借故就给他发出去了。发出去以后,他就从此一直在外地为官。1776年又回到了北京,他先在北京干了两年。结果皇上又让他出去了一次。真正长时间地住在北京,他是在1782年以后。
刘大人回京之后,就开始了与和大人同在乾隆朝当官的二十年。那么,对于刘大人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家族根基并且做官清廉的人来说,他能看得惯飞扬跋扈的和大人吗?他究竟敢不敢与和大人这样一个清朝第一贪官对抗呢?
从资料上来看,刘大人回到京之后,他还真的与大人开过玩笑,逗过闷子,给和大人出过丑。这种事在他的身上确实有过,出出难题,寒碜寒碜和大人,这种事他还是敢做的。
举例:说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刘大人心想和珅准得去拜见皇上,给皇上拜年去。他给皇上拜年去,就要从自己家门口过。他准备难为难为他。
大年三十刚下的雪,雪半化不化,路上很泥泞。刘大人就找家人在门前泼几盆脏水。这一泼几盆水,这个道就更泥泞了。
“看着啊,待会儿等和中堂来的时候,告诉我一声。大声地喊和中堂给您拜年来了。请大声地叫我。我跟里头待着。”刘墉吩咐一个下人道。
然后和大人就来了,坐着轿就来的。仆人扯开嗓子就喊:“和中堂好,和中堂给咱们拜年来了。老爷您快出来呀......”
刘墉迫不及待地冲了出来,一瞅,好家伙,全身破破烂烂,油腻不堪,整个一丐帮长老。当时往那儿一跪,“邦邦”给和大人磕头。
和大人愣那了:你丫比我大31岁,大过年的你还给我先磕头,这不为难我呢吗?!您跪那儿,我也跪那儿吧。“邦邦”就在那儿还礼。
刘墉穿了一身破衣服,人家无所谓。可和大人那身衣服是见皇上去的。经这么一出,全身上下肮脏不堪,还怎么去给皇上拜年?!不给自己找病呢嘛!怎么办呢?回去换吧!洗洗刷刷换完衣服,再给皇上拜年,这时候就已经不是拜个早年了,就成拜晚年了。
他比别的官员都晚了。
皇上就问了:“每年你都抢着第一个来,今年你怎么来得这么晚?”
和大人说了:“您还说呢,还不是那刘墉,您也不收拾收拾他。”
当时乾隆皇帝的回答是:“你们两人,刘墉那个人开玩笑惯了,他跟谁不开玩笑。我处置他,我处置不过来。他爱跟谁闹跟谁闹。反正我也不管,你看着办吧。”
这种事,不见得是真的。但是刘墉与和大人之间如果发生这种事,一点也不奇怪。历史上的刘墉确实是个极好跟人家开玩笑,极其诙谐的一个人。所以这种玩笑,耍弄,戏弄和大人的事,历史上应该发生过。
但也仅此而已。他还不没有那个胆量与和大人真刀真枪地明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