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经济转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76章:经济转型
第276章:经济转型
王财笑了笑不置可否道:“这个不用你操心了,容闳自会相机处理,这事他比你要上心的多了。”说完摆了摆手示意三个孩子都退下,事实上对于王语萱突然提出要组建政党的心思,王财到现在也没有回过味来,此刻他只是在想一个问题,帝国将来的民主体系到底需不需要政党力量的介入?
代表不同利益的政党固然能够及时的将民声民意有效的传达上来,但是王财似乎记得当年学政治时有说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他们对政策的诉求也不同,中国这么大,倘若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思,人人都只琢磨着自己阶级的利益,那会不会造成社会分裂与对立?要说到社会的理想,王财心中只有一个模模糊糊影子,说到具体的东西,毕竟才识有限,他也很难说得清楚,想来想去总觉得是把双刃剑,只能长叹一声随势而行了。
定溯和定漠入朝参政这在帝国朝廷的众位大臣之间并没有什| 么意外的,毕竟皇子年岁日长,的确是时候熟悉朝廷政事了,而且所有的大臣都认为继承这数千万国土的储君一定会在这两个皇子中产生,当下人人着意用心办差,都希望给将来的新主子留下个好印象。
而石达开则是连吃两惊,一是奇怪皇上又放心让他主理藩务,二是居然把皇长子也交给他,当真是有些匪夷所思。说实话石达开现在也正是干一番事业的壮年,这么早便退隐二线做什么内阁咨政当真是有些不甘心,只是害怕长居要位令王财不放心而对自己下黑手,不得已而自求退避,到了天京这半年里每天在家中读书、教子,每每回想当年指挥千军万马地意气风发,当真是说不出的苦闷烦恼。虽然挂了一个毅国公的极品荣誉虚衔,但实际上是平头老百姓。一丝一毫的权势也没有,再说那狗屁咨政,基本上王财一个月也难得有一次诏见咨政的机会,每与妻妾论及将来,无不是垂头丧气,锐意尽失。此番听朝廷下诏令其出任理藩院部长之职,当真即欢喜又疑惑。按吏部新增的编制,理藩院部长乃是正一品的朝廷大员,虽比不上毅德公这三个字在朝中地尊荣地位,但却是手握所有藩**民生杀大权的官职,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皇上会突然对他放心了?将皇长子交给他带着熟悉处理朝政更是让他想不明白了,石达开回到天京后便闭门谢客,许多天朝旧臣想来拜访都被他谢绝,这样做也是想避嫌。但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地墙,时间长了,石达开也听说了一些皇室内部的小道消息,据说两位皇子中,皇上颇为喜欢二皇子定漠,说二皇子的脾气性格和他比较像。而对于温文尔雅的皇长子定溯却时有不满之意,这当然不能做为皇次子定漠就一定成为储君的依据,但也可从中摸到一些信息,这次两位皇子入朝参政,便有一些善于钻营的官员暗中向二皇子定漠大献殷勤,甚至石达开的一些家臣也认为这正是一个重新扳回局面地好机会,不断劝他多与皇长子定溯亲近,以图将来。
石达开毕竟是在天京变乱中滚出来的,对于宫袆内矛盾斗争的残酷性心中是非常清楚的,谁敢保证王财将两位皇子请出来不是在试天下臣工的心思?倘若这个时候自己看不清楚。心思又活动起来的话。那只怕再被打入万仗深渊便再也翻不了身了。因此自打接任理藩院部长一职后,石达开每天按时上朝。按时离朝,遵照朝廷旨意,兢兢业业的办理藩务,除了公务上的往来,从来不与助理定溯有什么交往,到是定溯为人谦谨,遇上不明白地事情常常向石达开请教,石达开抱定了辅助皇子的态度,虽然自己是部长,但实际上理藩院的主要决策都是由定溯提出后,两人一共商讨再上报的,也就是说,理藩院实际上是以定溯为首的。
王财很快便知道了理藩院这种奇怪的官级关系,但是他也并不想去干涉,既然石达开小心谨慎,那他也乐于定溯有这样一个独当一面地机会,再说王财也相信,石达开表面上放手上定溯去尝试各种治国策略,实际上在大方向上还是看的比较紧的,毕竟理藩院节制众多藩国,万一要是出了事情,那皇上决不会拿自己儿子下手,到时候担责任的还是他这个部长,这点石达开把住了,那王财便不担心理藩院能有什么差子,而且定溯为人细心,办事颇有章法,上任后开展的一系列缓合矛盾,加快融合的藩国政策令王财非常满意,特别是经过内阁同意后,制订了《藩地移民法》,规定所有帝国百姓向朝廷交纳相应担保金之后,便可以由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前往藩地兴办工厂、开矿、经商等等,倘若仅仅是移民,那便更简单了,只要在各地移民局申请登记,连担保金都不需要交,便可以由国家统一安排移民到相应的藩国。
当年《北民法》颁布后,帝国百姓恐惧北方苦寒之地,移民而去的大部分都是关外百姓,而这次《藩地移民法》颁布后,江南、江北乃至西南各省的百姓、商人都有申请赴藩国者,特别是江南大批商人都愿意跑到藩国去开设工厂,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朝廷政策地鼓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藩国劳动力便宜,商家所需支付地薪酬便少了很多。对于藩国来说,这其中的好处是非常明显地,帝国朝廷从当初的掠夺政策转向抚持政策,解决了藩国大量失业人口,而老百姓有饭吃,参与造反作乱的人便少了很多,对于朝廷来说,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工厂搬到藩国不但有利于帝国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让藩国上缴的税收翻倍的增长,只是骤然少了这许多工厂,帝国本土的失业人口便逐渐增加,这引起了各地议政院的强烈不满,申诉的折子如雪片般飞往朝廷各级官署,甚至一些地区还发生了工人失业暴动,虽然都被当地警察部门镇压,但也暴露出了帝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迫在眉睫。
谁料商务部的官员在看到皇上下旨要求“拓展新经济模式,加速帝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时,一个个莫名其妙,在十九世纪,世界各国都以大力发展工业和保证自由贸易来实现社会经济繁荣,这也正是帝国政府长期以来所追求的,但皇上又提出了“拓展新经济模式”,又说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这就让商务部官员摸不着头脑了。
事实上在王财看来最好的经济模式应该是配有一定的国家宏观调控,并配有现代化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而这样的理论估计很难让商务部官员听的明白(王财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人人都意识到必需找到一条新的发财至富的道路,才能继续保证帝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理藩院要发展藩国经济,那就必然会影响到帝国本土经济,这一对矛盾却是摆在皇帝与商务部官员面前急待解决的事情。
总算是王财脑海里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书本知识没有忘记,拉着商务部官员一连讨论了半个月,才最终提出了“以稳定农业为前提,以发展高科技工业为核心,以加速重工业为根本,努力发展流通和服务产业”的政策。所谓以农业为前提,那便是要保证帝国本土四万万百姓能吃饱肚子,而以发展高科技工业是因为王财坚持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帝国参与世界竞争的本钱就是谁在现代科技上站的更高,以帝国十余年来不断发展教育、增加对教育投资的效果来看,中华帝国已经有能力独立的建立起涉及基础学科各个方面的新工业,继续坚持对科技的投入必定将保证帝国工业水平的快速提高,至于以重工业为根本,那便是将包括造船业、机械制造、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等等在内涉及国家整体工业化的工业门类放在根本的位置,以此来稳定帝国工业根本并强化工业潜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努力发展流通和服务产业”这一条。由于数十年来帝国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又没有实行有节制的生育政策,因此国内人口不断增长,随着这些新增人口的成年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入藩国,帝国的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应对国内经济的新情况,王财想到了当年书本上所说的“第三产业”,这“第三产业”具体有哪些内容,王财是记不清了,但是他琢磨着想想似乎也就是涉及流通与服务这两方面了。
[奉献]
第276章:经济转型
第276章:经济转型
王财笑了笑不置可否道:“这个不用你操心了,容闳自会相机处理,这事他比你要上心的多了。”说完摆了摆手示意三个孩子都退下,事实上对于王语萱突然提出要组建政党的心思,王财到现在也没有回过味来,此刻他只是在想一个问题,帝国将来的民主体系到底需不需要政党力量的介入?
代表不同利益的政党固然能够及时的将民声民意有效的传达上来,但是王财似乎记得当年学政治时有说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他们对政策的诉求也不同,中国这么大,倘若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思,人人都只琢磨着自己阶级的利益,那会不会造成社会分裂与对立?要说到社会的理想,王财心中只有一个模模糊糊影子,说到具体的东西,毕竟才识有限,他也很难说得清楚,想来想去总觉得是把双刃剑,只能长叹一声随势而行了。
定溯和定漠入朝参政这在帝国朝廷的众位大臣之间并没有什| 么意外的,毕竟皇子年岁日长,的确是时候熟悉朝廷政事了,而且所有的大臣都认为继承这数千万国土的储君一定会在这两个皇子中产生,当下人人着意用心办差,都希望给将来的新主子留下个好印象。
而石达开则是连吃两惊,一是奇怪皇上又放心让他主理藩务,二是居然把皇长子也交给他,当真是有些匪夷所思。说实话石达开现在也正是干一番事业的壮年,这么早便退隐二线做什么内阁咨政当真是有些不甘心,只是害怕长居要位令王财不放心而对自己下黑手,不得已而自求退避,到了天京这半年里每天在家中读书、教子,每每回想当年指挥千军万马地意气风发,当真是说不出的苦闷烦恼。虽然挂了一个毅国公的极品荣誉虚衔,但实际上是平头老百姓。一丝一毫的权势也没有,再说那狗屁咨政,基本上王财一个月也难得有一次诏见咨政的机会,每与妻妾论及将来,无不是垂头丧气,锐意尽失。此番听朝廷下诏令其出任理藩院部长之职,当真即欢喜又疑惑。按吏部新增的编制,理藩院部长乃是正一品的朝廷大员,虽比不上毅德公这三个字在朝中地尊荣地位,但却是手握所有藩**民生杀大权的官职,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皇上会突然对他放心了?将皇长子交给他带着熟悉处理朝政更是让他想不明白了,石达开回到天京后便闭门谢客,许多天朝旧臣想来拜访都被他谢绝,这样做也是想避嫌。但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地墙,时间长了,石达开也听说了一些皇室内部的小道消息,据说两位皇子中,皇上颇为喜欢二皇子定漠,说二皇子的脾气性格和他比较像。而对于温文尔雅的皇长子定溯却时有不满之意,这当然不能做为皇次子定漠就一定成为储君的依据,但也可从中摸到一些信息,这次两位皇子入朝参政,便有一些善于钻营的官员暗中向二皇子定漠大献殷勤,甚至石达开的一些家臣也认为这正是一个重新扳回局面地好机会,不断劝他多与皇长子定溯亲近,以图将来。
石达开毕竟是在天京变乱中滚出来的,对于宫袆内矛盾斗争的残酷性心中是非常清楚的,谁敢保证王财将两位皇子请出来不是在试天下臣工的心思?倘若这个时候自己看不清楚。心思又活动起来的话。那只怕再被打入万仗深渊便再也翻不了身了。因此自打接任理藩院部长一职后,石达开每天按时上朝。按时离朝,遵照朝廷旨意,兢兢业业的办理藩务,除了公务上的往来,从来不与助理定溯有什么交往,到是定溯为人谦谨,遇上不明白地事情常常向石达开请教,石达开抱定了辅助皇子的态度,虽然自己是部长,但实际上理藩院的主要决策都是由定溯提出后,两人一共商讨再上报的,也就是说,理藩院实际上是以定溯为首的。
王财很快便知道了理藩院这种奇怪的官级关系,但是他也并不想去干涉,既然石达开小心谨慎,那他也乐于定溯有这样一个独当一面地机会,再说王财也相信,石达开表面上放手上定溯去尝试各种治国策略,实际上在大方向上还是看的比较紧的,毕竟理藩院节制众多藩国,万一要是出了事情,那皇上决不会拿自己儿子下手,到时候担责任的还是他这个部长,这点石达开把住了,那王财便不担心理藩院能有什么差子,而且定溯为人细心,办事颇有章法,上任后开展的一系列缓合矛盾,加快融合的藩国政策令王财非常满意,特别是经过内阁同意后,制订了《藩地移民法》,规定所有帝国百姓向朝廷交纳相应担保金之后,便可以由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前往藩地兴办工厂、开矿、经商等等,倘若仅仅是移民,那便更简单了,只要在各地移民局申请登记,连担保金都不需要交,便可以由国家统一安排移民到相应的藩国。
当年《北民法》颁布后,帝国百姓恐惧北方苦寒之地,移民而去的大部分都是关外百姓,而这次《藩地移民法》颁布后,江南、江北乃至西南各省的百姓、商人都有申请赴藩国者,特别是江南大批商人都愿意跑到藩国去开设工厂,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朝廷政策地鼓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藩国劳动力便宜,商家所需支付地薪酬便少了很多。对于藩国来说,这其中的好处是非常明显地,帝国朝廷从当初的掠夺政策转向抚持政策,解决了藩国大量失业人口,而老百姓有饭吃,参与造反作乱的人便少了很多,对于朝廷来说,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工厂搬到藩国不但有利于帝国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让藩国上缴的税收翻倍的增长,只是骤然少了这许多工厂,帝国本土的失业人口便逐渐增加,这引起了各地议政院的强烈不满,申诉的折子如雪片般飞往朝廷各级官署,甚至一些地区还发生了工人失业暴动,虽然都被当地警察部门镇压,但也暴露出了帝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迫在眉睫。
谁料商务部的官员在看到皇上下旨要求“拓展新经济模式,加速帝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时,一个个莫名其妙,在十九世纪,世界各国都以大力发展工业和保证自由贸易来实现社会经济繁荣,这也正是帝国政府长期以来所追求的,但皇上又提出了“拓展新经济模式”,又说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这就让商务部官员摸不着头脑了。
事实上在王财看来最好的经济模式应该是配有一定的国家宏观调控,并配有现代化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而这样的理论估计很难让商务部官员听的明白(王财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人人都意识到必需找到一条新的发财至富的道路,才能继续保证帝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理藩院要发展藩国经济,那就必然会影响到帝国本土经济,这一对矛盾却是摆在皇帝与商务部官员面前急待解决的事情。
总算是王财脑海里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书本知识没有忘记,拉着商务部官员一连讨论了半个月,才最终提出了“以稳定农业为前提,以发展高科技工业为核心,以加速重工业为根本,努力发展流通和服务产业”的政策。所谓以农业为前提,那便是要保证帝国本土四万万百姓能吃饱肚子,而以发展高科技工业是因为王财坚持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帝国参与世界竞争的本钱就是谁在现代科技上站的更高,以帝国十余年来不断发展教育、增加对教育投资的效果来看,中华帝国已经有能力独立的建立起涉及基础学科各个方面的新工业,继续坚持对科技的投入必定将保证帝国工业水平的快速提高,至于以重工业为根本,那便是将包括造船业、机械制造、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等等在内涉及国家整体工业化的工业门类放在根本的位置,以此来稳定帝国工业根本并强化工业潜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努力发展流通和服务产业”这一条。由于数十年来帝国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又没有实行有节制的生育政策,因此国内人口不断增长,随着这些新增人口的成年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入藩国,帝国的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应对国内经济的新情况,王财想到了当年书本上所说的“第三产业”,这“第三产业”具体有哪些内容,王财是记不清了,但是他琢磨着想想似乎也就是涉及流通与服务这两方面了。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