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号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周军已经进入巫山地区。青山之间,江水湍急,波涛在山水之间咆哮。江边的石壁上一个高亢沙哑的低声传来:“嗨!”顿时众人齐声呐喊:“嗨哟哟……”另一些人很有节奏地喝道:“嗬嗨!”
纤夫们的喊声苍劲而有力,盖过了涛涛江水的浪声,逆水之中散发出极强的生命力。郭绍站在船头,一时间都被震撼了。他望向江边,只见一群赤身的汉子俯着身体,扶着石壁,在喊声中一次次地向前艰难地前进。这时号子手又起头吆喝道:“拖呀!”一众汉子立刻齐声喊道:“拖、拖拖拖……”
楼船前面还有一个熟悉当地水况的艄公,和战船首领舵手在一起调整船只的方向,避免船只触礁。郭绍感受到战船的命运和纤夫们联系在了一起,那一声声壮丽的号子,仿佛战阵上的喊声。
之前有部将劝他离开船只走陆路,因为一触礁就要毁船。不过郭绍拒绝了,他说要和将士同舟共济……当然也有个原因,他会游泳。
这一段险水路程并不远,郭绍所乘的旗舰不多久就度过了最急的一段。接下来普通的船只可能仍旧需要纤夫继续拉,但周军长江战船不用,因为有水车加多桨动力,风帆也比较好;军用战船是不计成本的东西。
岸上的纤夫收起纤绳,轻快地唱起歌来,返身向东走;还有更多的船要通过险水,当然也有更多纤夫在后面。郭绍细听时,大部分歌声没有歌词,偶尔有一两个词但似乎是当地方言词汇,他没听懂。也许远古先祖最初的音乐,就是这样的声音,发自本心的呐喊。
“来人,把他们的首领找来,我上岸去见见。”郭绍回头对部将说道。
郭绍乘小船上岸,只见沿江道路上的军队车马如同长龙,虎贲军的虎旗在巍峨重叠的山间飘扬,分外壮观。偶尔遇到峭壁,也有栈道……以前的人们在石壁上用手工凿出石洞来,然后用木料插在石洞里,上面搭木板建成栈道;似乎无论多么险恶的大自然,都阻挡不住人们前进的脚步。
一群赤身披着褴褛破布的人佝偻着背看着郭绍,他们只是用目光来表达礼节,没有多余的话。终于一个号子头上来,弯腰道:“将军。”
郭绍转身结果一个装铜钱的袋子,递给他道:“与我们同舟共济、帮助过大周军的人,都是我们的盟友。”
号子头高兴道:“谢将军赏。”本来一声不吭的纤夫们听到袋子里哗哗的铜钱声音,气氛也放松了,小声地说起话来。
这时郭绍才发现京娘背着身,一脸无奈。郭绍便问号子头:“你们为啥不穿衣服?”
“穿不起。”号子头故意把话说得慢点,虽然口音不同、但发音还是能叫人听懂,“俺们容易把衣裳磨烂,且湿衣服穿着会病。”
郭绍一脸同情,感叹了一声,又问:“这边的百姓过得怎样?”
号子头道:“穷山恶水的,地里种不出多少东西,‘下江’拉船的还要抢咱们的活,苦哇。”
郭绍便道:“你回去告诉山里有威望的乡老,让附近的首领族长都带人到巫山县,大周要赈济受苦的百姓。”
“好,好呐。”号子头看着郭绍急忙点头。
郭绍说罢挥手让纤夫们走了,重新上座船。这时部将忍不住进言道:“那些人虽然过得苦,主公心存怜悯,但不必现在赈济他们。军粮从后方运来太不容易了,送给山民太可惜。”
郭绍却道:“咱们不能这么算成本。若是周军不修德行,名声太差,现在行船怎么办?就水师那些人不熟悉这险恶的水情,不把船都撞毁了……纤夫们不说故意毁咱们的船,逃进山里不给咱们向导拉船,大军走这条路也够呛。”他拍了一掌部将的肩膀,“那些人虽是干苦力的,但也是人,谁好谁坏分得清。咱们对他们好点,百姓心里明白的。”
一旁左攸赞道:“主公高屋建瓴,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正说着话,便听得“哇……”地一声,不远处一个士卒忽然呕吐了一口。郭绍转头看了一眼,只见他脸色苍白,便对左攸说道:“从江陵府带了一些郎中过来,叫他们熬些汤药防止疾病。”
“是,在下即刻去催促他们。”左攸道。
船在江上摇摇晃晃,上面载着一些虎贲军的将士多是北方人、可能不习惯在大江上坐船。想当年曹操打孙吴,也是因北方人不习惯坐船才把船拿铁索连在一起,所以中了火攻。
……当天下午,郭绍忽然得报,后军昨晚遭遇了袭营,粮草辎重被焚毁无算。
战船上的文武哗然,大伙儿都问:“这道路只有一条,周围都是山,后军怎会被袭?”但前来禀报的小将也不知道,只说是蜀军,有甲胄有旗帜不是山匪。
再说山匪没事招惹军队作甚?
郭绍不管他们议论,从一个包裹里翻出一份奏报来再看了一遍,然后递给王溥。他继续翻出地图来瞧。
王溥道:“可能就是这地方的人,巫山军寨。”
前几天前锋董遵诲部传来了奏报,第一次与蜀军发生了交锋。蜀军在巫山县东面的一座山上立了个军寨,因地势险要,董遵诲派人进攻数次也没有成功;于是他奏报,为了不在前面堵塞道路耽误行程,派人堵住山口后率继续前进,没有继续进攻军寨。
根据董遵诲的描述,蜀军军寨在山上,并没有堵住路,所以攻不下也不影响大军继续前进。可是把蜀军留在那里,却不知从何处袭扰了郭绍腹背。
次日,郭绍乘船到达了蜀军军寨前,遂带人离舟上岸,去看那地方……留着确实是个麻烦,就好像在半路有颗钉子,说不定啥时候就下来袭扰大军的粮道和辎重。
“就在那边的山上。”留守山口的指挥使用手指指着说道。
郭绍眯起眼睛看时,隐隐见山石上有一些旗帜,离得太远地看不太清具体的状况。北面的大山峭壁如同一排屏障一般,沿着长江耸立。风景绮丽壮观,但郭绍却不太喜欢在这种地方,视线不开阔、一望被山挡着,总觉得有点压抑。
“我走近点去看。”郭绍道。
左攸劝道:“此地凶险,主公不必亲自涉险,派人去看了回来禀报便是。”
郭绍没有理会,转头道:“把甲胄拿过来,披甲。”
两个亲兵把他的东西拿来,郭绍脱掉外衣,里面穿的是透气的胡麻内衣。当下便在亲兵的帮助下换上戎装。先披上锁子甲、裙甲,主要护住活动部位,然后挂上板甲;一会儿工夫郭绍因为穿两重甲已经重了五十多斤。他又接过头盔戴上,里面垫皮、两侧以锁甲护耳;半圆头盔顶部还有个鼓囊囊的凸出包,实在不是很好看的设计……但因为此时的人头发比较长一般梳着发髻,所以要有个空间容下发髻才舒服。
一众将士也披甲装备,跟着郭绍沿着山口从灌木林中的蜿蜒道路向山坡上跋涉。大伙儿走了没一会儿,又见前面有一些周军将士在藩篱工事后面驻守。前面已经是十分陡峭的石山了,石山上有曲折的道路,已经能看到山上驻守的蜀军人影。
“操!”一个部将在后面骂了一声,“蜀国人跑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设个军寨,干什么用?”
郭绍抬头望那山顶,山后是什么光景却不知道,反正肯定是崇山峻岭的山区。“山后应该有路,可以绕路袭扰行军道路,不然蜀军在这里建个军寨确实没意义。”
“叫向导。”郭绍转头喊道。他喊罢又观察前面的地形,视线所及之内,几乎全是悬崖峭壁无路可通,只有这军寨前才有在山石上开凿的道路。
不一会儿,一个当地人上来,却说那山后什么光景他也没去过,估计是没有人烟的地方。
就在这时,忽然一个军士从后面赶上来,单膝跪地道:“后军派人押俘虏上来了,说昨晚追击蜀军抓获了几个人。”
“带过来。”郭绍道。
不多时,便见三个被拔了甲胄,戎服狼狈的人反绑着手被押上来。他们脸上有淤青血痕,看起来周军将士抓住他们后给吃了点苦头。
押着俘虏的武将喝道:“问你们什么就说什么,敢嘴硬绑了石头沉江里!”
俘虏们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
郭绍指着山上问道:“军寨上有多少人?”
前面的蜀军俘虏道:“一千二百余。本来只有一百多人,王监军新近增援了一千余人,运来了大批粮食……叫咱们守半年。”
“王监军,是王昭远罢?”左攸叹道。部将们议论,“还想守半年,他倒想得很美。”
俘虏道:“不瞒将军,山上地形险恶,无论从哪个方向确实无法强攻。王监军派人是这么说的……他说夔州以东已经布下了铜墙铁壁,周军没有三五年别想过夔州;但因为咱们是最前面的堡垒,外无援军,只要守半年并不断袭扰粮道、以使周军兵马疲敝。”r1058
s
周军已经进入巫山地区。青山之间,江水湍急,波涛在山水之间咆哮。江边的石壁上一个高亢沙哑的低声传来:“嗨!”顿时众人齐声呐喊:“嗨哟哟……”另一些人很有节奏地喝道:“嗬嗨!”
纤夫们的喊声苍劲而有力,盖过了涛涛江水的浪声,逆水之中散发出极强的生命力。郭绍站在船头,一时间都被震撼了。他望向江边,只见一群赤身的汉子俯着身体,扶着石壁,在喊声中一次次地向前艰难地前进。这时号子手又起头吆喝道:“拖呀!”一众汉子立刻齐声喊道:“拖、拖拖拖……”
楼船前面还有一个熟悉当地水况的艄公,和战船首领舵手在一起调整船只的方向,避免船只触礁。郭绍感受到战船的命运和纤夫们联系在了一起,那一声声壮丽的号子,仿佛战阵上的喊声。
之前有部将劝他离开船只走陆路,因为一触礁就要毁船。不过郭绍拒绝了,他说要和将士同舟共济……当然也有个原因,他会游泳。
这一段险水路程并不远,郭绍所乘的旗舰不多久就度过了最急的一段。接下来普通的船只可能仍旧需要纤夫继续拉,但周军长江战船不用,因为有水车加多桨动力,风帆也比较好;军用战船是不计成本的东西。
岸上的纤夫收起纤绳,轻快地唱起歌来,返身向东走;还有更多的船要通过险水,当然也有更多纤夫在后面。郭绍细听时,大部分歌声没有歌词,偶尔有一两个词但似乎是当地方言词汇,他没听懂。也许远古先祖最初的音乐,就是这样的声音,发自本心的呐喊。
“来人,把他们的首领找来,我上岸去见见。”郭绍回头对部将说道。
郭绍乘小船上岸,只见沿江道路上的军队车马如同长龙,虎贲军的虎旗在巍峨重叠的山间飘扬,分外壮观。偶尔遇到峭壁,也有栈道……以前的人们在石壁上用手工凿出石洞来,然后用木料插在石洞里,上面搭木板建成栈道;似乎无论多么险恶的大自然,都阻挡不住人们前进的脚步。
一群赤身披着褴褛破布的人佝偻着背看着郭绍,他们只是用目光来表达礼节,没有多余的话。终于一个号子头上来,弯腰道:“将军。”
郭绍转身结果一个装铜钱的袋子,递给他道:“与我们同舟共济、帮助过大周军的人,都是我们的盟友。”
号子头高兴道:“谢将军赏。”本来一声不吭的纤夫们听到袋子里哗哗的铜钱声音,气氛也放松了,小声地说起话来。
这时郭绍才发现京娘背着身,一脸无奈。郭绍便问号子头:“你们为啥不穿衣服?”
“穿不起。”号子头故意把话说得慢点,虽然口音不同、但发音还是能叫人听懂,“俺们容易把衣裳磨烂,且湿衣服穿着会病。”
郭绍一脸同情,感叹了一声,又问:“这边的百姓过得怎样?”
号子头道:“穷山恶水的,地里种不出多少东西,‘下江’拉船的还要抢咱们的活,苦哇。”
郭绍便道:“你回去告诉山里有威望的乡老,让附近的首领族长都带人到巫山县,大周要赈济受苦的百姓。”
“好,好呐。”号子头看着郭绍急忙点头。
郭绍说罢挥手让纤夫们走了,重新上座船。这时部将忍不住进言道:“那些人虽然过得苦,主公心存怜悯,但不必现在赈济他们。军粮从后方运来太不容易了,送给山民太可惜。”
郭绍却道:“咱们不能这么算成本。若是周军不修德行,名声太差,现在行船怎么办?就水师那些人不熟悉这险恶的水情,不把船都撞毁了……纤夫们不说故意毁咱们的船,逃进山里不给咱们向导拉船,大军走这条路也够呛。”他拍了一掌部将的肩膀,“那些人虽是干苦力的,但也是人,谁好谁坏分得清。咱们对他们好点,百姓心里明白的。”
一旁左攸赞道:“主公高屋建瓴,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正说着话,便听得“哇……”地一声,不远处一个士卒忽然呕吐了一口。郭绍转头看了一眼,只见他脸色苍白,便对左攸说道:“从江陵府带了一些郎中过来,叫他们熬些汤药防止疾病。”
“是,在下即刻去催促他们。”左攸道。
船在江上摇摇晃晃,上面载着一些虎贲军的将士多是北方人、可能不习惯在大江上坐船。想当年曹操打孙吴,也是因北方人不习惯坐船才把船拿铁索连在一起,所以中了火攻。
……当天下午,郭绍忽然得报,后军昨晚遭遇了袭营,粮草辎重被焚毁无算。
战船上的文武哗然,大伙儿都问:“这道路只有一条,周围都是山,后军怎会被袭?”但前来禀报的小将也不知道,只说是蜀军,有甲胄有旗帜不是山匪。
再说山匪没事招惹军队作甚?
郭绍不管他们议论,从一个包裹里翻出一份奏报来再看了一遍,然后递给王溥。他继续翻出地图来瞧。
王溥道:“可能就是这地方的人,巫山军寨。”
前几天前锋董遵诲部传来了奏报,第一次与蜀军发生了交锋。蜀军在巫山县东面的一座山上立了个军寨,因地势险要,董遵诲派人进攻数次也没有成功;于是他奏报,为了不在前面堵塞道路耽误行程,派人堵住山口后率继续前进,没有继续进攻军寨。
根据董遵诲的描述,蜀军军寨在山上,并没有堵住路,所以攻不下也不影响大军继续前进。可是把蜀军留在那里,却不知从何处袭扰了郭绍腹背。
次日,郭绍乘船到达了蜀军军寨前,遂带人离舟上岸,去看那地方……留着确实是个麻烦,就好像在半路有颗钉子,说不定啥时候就下来袭扰大军的粮道和辎重。
“就在那边的山上。”留守山口的指挥使用手指指着说道。
郭绍眯起眼睛看时,隐隐见山石上有一些旗帜,离得太远地看不太清具体的状况。北面的大山峭壁如同一排屏障一般,沿着长江耸立。风景绮丽壮观,但郭绍却不太喜欢在这种地方,视线不开阔、一望被山挡着,总觉得有点压抑。
“我走近点去看。”郭绍道。
左攸劝道:“此地凶险,主公不必亲自涉险,派人去看了回来禀报便是。”
郭绍没有理会,转头道:“把甲胄拿过来,披甲。”
两个亲兵把他的东西拿来,郭绍脱掉外衣,里面穿的是透气的胡麻内衣。当下便在亲兵的帮助下换上戎装。先披上锁子甲、裙甲,主要护住活动部位,然后挂上板甲;一会儿工夫郭绍因为穿两重甲已经重了五十多斤。他又接过头盔戴上,里面垫皮、两侧以锁甲护耳;半圆头盔顶部还有个鼓囊囊的凸出包,实在不是很好看的设计……但因为此时的人头发比较长一般梳着发髻,所以要有个空间容下发髻才舒服。
一众将士也披甲装备,跟着郭绍沿着山口从灌木林中的蜿蜒道路向山坡上跋涉。大伙儿走了没一会儿,又见前面有一些周军将士在藩篱工事后面驻守。前面已经是十分陡峭的石山了,石山上有曲折的道路,已经能看到山上驻守的蜀军人影。
“操!”一个部将在后面骂了一声,“蜀国人跑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设个军寨,干什么用?”
郭绍抬头望那山顶,山后是什么光景却不知道,反正肯定是崇山峻岭的山区。“山后应该有路,可以绕路袭扰行军道路,不然蜀军在这里建个军寨确实没意义。”
“叫向导。”郭绍转头喊道。他喊罢又观察前面的地形,视线所及之内,几乎全是悬崖峭壁无路可通,只有这军寨前才有在山石上开凿的道路。
不一会儿,一个当地人上来,却说那山后什么光景他也没去过,估计是没有人烟的地方。
就在这时,忽然一个军士从后面赶上来,单膝跪地道:“后军派人押俘虏上来了,说昨晚追击蜀军抓获了几个人。”
“带过来。”郭绍道。
不多时,便见三个被拔了甲胄,戎服狼狈的人反绑着手被押上来。他们脸上有淤青血痕,看起来周军将士抓住他们后给吃了点苦头。
押着俘虏的武将喝道:“问你们什么就说什么,敢嘴硬绑了石头沉江里!”
俘虏们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
郭绍指着山上问道:“军寨上有多少人?”
前面的蜀军俘虏道:“一千二百余。本来只有一百多人,王监军新近增援了一千余人,运来了大批粮食……叫咱们守半年。”
“王监军,是王昭远罢?”左攸叹道。部将们议论,“还想守半年,他倒想得很美。”
俘虏道:“不瞒将军,山上地形险恶,无论从哪个方向确实无法强攻。王监军派人是这么说的……他说夔州以东已经布下了铜墙铁壁,周军没有三五年别想过夔州;但因为咱们是最前面的堡垒,外无援军,只要守半年并不断袭扰粮道、以使周军兵马疲敝。”r1058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