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论朝政宫闱秘事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夫妻两个在老太太那里碰了个软钉子,只好去问老太爷的意思。只不过老太爷却不是那么好见的。
老太爷身为内阁首辅,佐天子理阴阳,其权至重,其位至高。不但管着户部、吏部、兵部、翰林院等重要部门;同时又担任国史馆和其他好几个修书馆的总裁官,职务之多,工作之忙。大楚立朝六十年,绝无仅有。
大内设有内阁值房,因为离着皇上近,方便就近请示汇报,所以老太爷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办公。从内廷出来,到了朝房,每日排队等着见他的吏属往往就有几十上百人。老太爷经常坐在轿中批览文书,处理事务。就算得了闲回到家中,仍然点燃蜡烛接着办理未完成之事。
有鉴于老太爷“周敏勤谨、勇于任事、有大功于社稷”,正统三年以后,皇上便不只一次地各种场合表示:要在老太爷过世之后让他“配享太庙”。如此殊荣,千古罕见,老太爷却并不当真。
阖府上下,都知道老太爷忙,没有重大的事务,谁也不敢去打扰他。即使是大老爷,等闲也见不到他的面,就算见了,也难得说上几句话。
正赶上朝中政事繁忙,西北突兀人刚刚消停了,东北女真人又起了幺蛾子,老太爷与一众兵部、户部官员忙着调集大军、遴选将领、组织后勤、筹措军饷,忙得焦头烂额。一连几天都没有回家。
大太太心急如焚,可急也没办法。过了几日,闻知太后病势稍缓,就再一次递牌子进了慈宁宫。这一次进宫,大太太给雨馨穿上最好的衣服,将她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带着她一同进了慈宁宫西暖阁。
雨馨不是第一次晋见太后,只觉得这一次太后比任何一次更加亲切随和。出宫的时候,太后还赏了她一对双喜双如意镶宝石长簪。
又过了一日,老太爷终于回府。夫妻俩带着满肚子的说辞拜见老太爷。
老太爷在外院松风书舍接见儿子和媳妇。松风书舍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幽静雅致,是老太爷的小书房,书舍内收藏了大量典籍,包括许多珍贵的古本、孤本、善本书籍。
老太爷很少在这里见人。
老太爷中等身材,五官端正,颌下一把四寸美髯,美中不足的是头发胡须都已略显斑白,虽然政事繁忙,看起来精神却好,双眼开合之间,隐现精芒,一看便知是胸有丘壑之人。他表情端肃严谨、不苟言笑。因为久居上位,不用作势,身上自然便有一股威严,令人战战兢兢、不敢造次。
夫妻两个给老太爷见了礼,闲话几句赶紧说明了来意,“不行!”老太爷想也没想就一口拒绝。
在老太太那碰了一个软钉子,大太太已经不感到十分惊讶了。她偷偷给丈夫打了个眼色,劝说的话还没说出口,一个门房便在门外禀报:“礼部尚书穆宁安求见!”
老太爷立刻吩咐道:“将穆大人请进南书房,我马上就到。”说罢站起身,大太太着急地瞪了一眼大老爷。
大老爷嘴唇动了动,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老太爷是什么人物,早把夫妻两人的小动作收入眼底,他语气平缓地说道:“我知道你们想的是什么,但是这件事不成,以后也不要再提了。”说罢摆摆手出了松风阁。
直到二更时分,老太爷才见完一大票吏属进了松鹤堂。
正房里遣了丫鬟婆子,只剩下一对老夫妻对坐。
老夫老妻这么多年了,客套话也就懒得说了,老太太开门见山问道:“馨姐儿的事,老大和媳妇都与老爷提了吧?”
老太爷拿起碗盖拨弄着茶盏道:“提是提了,我驳回了。老大媳妇进了一回慈宁宫,回来就有了这个心思,当是向太后的意思。”
老太太点了点头:“我瞧着老大很是心热……”
老太爷合上盏盖,连连摇头:“他还在做着国丈的美梦呢。老大这个人总是煞不下心来读书做事,这一次吏部将他列在廷推拔擢的名单里,被我划去了。老大对我这个父亲想是有了微词。”
大楚的规矩,越是高级官员的任免越是谨慎。所谓廷推,是由吏部尚书领衔,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以及言官和全部到场,推选高级京官和地方官人选的形式。一般来说,职位越高,参与推选的人数就越多。拟定名单之后,上交皇帝,皇帝用朱笔在他满意的人员名字上画个圈,人选就这么定下了。
颇有几分民主的意思。
老太太一挑眉毛,老太爷就解释道:“有多大脑袋带多大帽子,以老大的器量才学,一个从三品的太仆寺卿已经很勉强了,再往上升,恐怕对他是祸非福。”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只可惜,这些子孙中,没有一个能够继承老爷的衣钵的。杨家新贵,毕竟比不得开国八大家族那样的底蕴。有朝一日老爷致仕了,我怕杨家会从此衰微下去……”
老太爷洒然笑笑:“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家族,万贯家财不如遗书一卷。历朝历代,父子两代同时入主机枢的,能有几例?”自嘲一笑道:“别人看我杨家烈火烹油、鲜花著锦,实际上,杨家如今已富贵到了极处,早已升无可升。世间的事就是这样,不进则退。如今就如在刀尖上行走,稍一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自古以来,功高盖主又不能急流勇退的,如商鞅、如韩信,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若此时我一门心思提拔杨家之人,杨门显赫可期,不过将来必成致祸之源!就算是开国八大姓,这几代皇帝更迭之中,吃了挂落的就有好几家呢。”
老太太连连点头:“老爷虑事深远。既然有此考虑,何不上书求退。我也好陪着老爷邀游山林、读书品茶,岂不乐哉!胜过如今这般没黑没白的做事!”
老太爷叹息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四海之内尚未真正一统,国事看似平稳,实则危机四伏,我又怎能在这个时候撂挑子。我自小立志要做伊尹、吕望一流的人物,操庙算之权行强国富民之术,只可惜蹉跎半生,也只得如今的局面。”
老太太听得肃然起敬:“老爷既然有志于成就一代名相功业,我自当成全老爷这一番心思。”
老太爷不由向老太太投去感激的一瞥,“家中诸事,还要累夫人多操些心,老大媳妇……”老太爷摇了摇头。
老夫人笑道:“都是分内之事,何足挂齿。倒是太子妃之事,老身尚未看得十分明白,还请老爷给我叨登叨登。”
老爷子道:“自当为夫人分说清楚。”却没有立刻回答,话锋一转道:“皇上近日提拔了内侍王英担任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
老太太皱眉:“王英是什么人?司礼秉笔兼提督东厂可算是内廷二号人物了!”老太太对六部九卿还算熟悉,但是内廷衙门就所知有限了。
老太爷便给她解释:“王太监此前是承乾宫萧皇贵妃的管事太监,这一次走的就是萧皇贵妃的路子。还有,前几日皇上谕令礼部,要在今年万寿节上为萧皇贵妃上尊号。”
“萧皇贵妃?她不是已经有尊号了吗?”
老太爷点点头:“皇上的意思,两个字的尊号不足以彰显皇贵妃贤良淑德,要臣子们拟定四个字的尊号!”
老太太大吃了一惊:“历朝历代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呀!如此宠冠六宫……”老太太双眉紧皱,一时陷入了沉思。
老太爷也不催她,只悠闲地品着茶。良久,老太太忽然道:“这几年来,向太后的病一直反反复复,这一次难道……”
老太爷点点头。“我得到消息,太后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老太太低喃道:“……太后一死……宫里头,岂不变成了萧贵妃的天下……”她终于把所有的线索穿成了一串,明白了老太爷的思路。“老爷的意思是……太子……”
萧皇贵妃出自大楚开国八大姓之一的萧家,一门显赫,世代为官。父亲就是当今吏部尚书萧昌宗。在大楚,吏部乃六部之首,尚书又称为天官,可见威权之重。
萧皇贵妃不但美若天仙,心机同样深不可测,一入宫便深得帝宠。不就便生下了皇四子,母以子贵,很快便晋升为皇贵妃,成为东西十二宫名副其实的“副后”。此后皇二子、皇三子先后离奇死亡,只有养在慈宁宫的太子平安长大。
皇四子就变成了实际上的皇次子。
这些年,有太后压制着,萧皇贵妃抢班夺权的步子总算没有迈得太大。如果太后一旦去了,整个后宫可就真是她的天下了,皇后吗,与萧皇贵妃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段位的。所以对不起,靠边站。
老太爷道:“皇上还在潜邸之时,位分并不显赫,皇太后便为她选了翰林学士之女为妃。皇后出身清流,娘家无权无势,她又过于端方,所以一直不得圣宠。萧皇贵妃数次发难,要不是有太后在上面压着,恐怕中宫早就易主了……”
老太太吸了一口凉气:“当年太宗夺位,宗室相残的一幕难道又要重演了吗?可太子毕竟是皇后嫡出,既占嫡又占长,何况太子已立了超过十年了,君臣名分早已定下。”
老太爷摇摇头,“太子早立?君臣名分已定?怕是没有那么简单!太子立了还可以废,只要一天没有当上皇帝,这君臣名分就一天不会真正定下来。”
老太太震惊道:“难道……萧家……真敢造反不成?”
老爷子目中精光一闪:“若是萧家真敢造反倒也无妨。怕就怕皇上自己先动摇了……”
老太爷叹息道:“……这几年,皇上扩建宫苑,广纳妃嫔,对于朝政的关心越来越少,萧家媚上邀宠,多次进献异域美女,清秀娈童,诸多奇技淫巧之物,又延揽道士,为皇上烧汞炼丹。皇上渐渐对萧家多有倚重。太子身份敏感,不敢结交外臣,太后倒是个明白的,却又病恹恹的,力不从心……太后若是真的就这么去了,皇上怕要立刻倒向萧贵妃了……再加上赵王本来就比太子更得皇上宠爱……”皇四子八岁便被封为赵王。
老太太叹息一声:“常听人说太子仁孝,是个好的……”
老太爷哂笑:“仁孝?我看应该说是仁懦!我冷眼旁观,太子入主东宫十年,如今对朝政依然毫无影响力,身边只有詹事府的一班人马,其余投向他的大臣一个一个全被他推了出去,我看他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身为储君十年,这么显赫重要的位置,竟然没有培养出来自己的班底,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老太太却站出来替太子说话了:“我想太子是害怕揽权太多,遭皇上猜忌,所以如此韬光养晦吧!”
老太爷点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定是皇后教给她的。真是迂腐。”
老太太这次是真的不解了。
老太爷解释道:“若皇上雄才大略,他这么做倒也不能说错。因为那样性格的帝王往往权力欲极重,容不得旁人分他的权。可当今皇上,性格软弱,太子又有太后撑腰,又有强势兄弟虎视眈眈,早当勇于任事,在朝臣中早早建立威望,组建自己的班底。皇上那安于现状的性子,只要不是有人杀到乾清宫逼宫,就算有所猜忌,他也轻易不会动手杀人的……只看看晋王的所作所为便知道了!”
老太太回想一番正统皇帝登基七年以来的政绩,国家大政完全决于内阁之手,后宫听凭太后和萧贵妃做主,他竟什么也不管,什么也管不了。皇上做到这个地步,也真是让人无语。
他昔年意外夺得大宝,初始倒也还算勤勉,可没几年,便日渐滑向“荒淫无道”的深渊。他倒也算得宽厚,就是优柔寡断、听不得枕边风,再加上好色如命……
如果皇太子当机立断,将权力顺理成章拢在自己手上,就是逼宫让皇上退位当个太上皇,估计皇上也不会说个不字,又何必像今日这般,太后一死,他便危机重重了。
老太爷品评道:“皇五子潞王年纪尚小不提。赵王残暴鲁莽,也不是明君的材料。太宗这支,也只有延庆王的次子淳哥儿是个人物。倒是晋王邑辰身为太祖幼子极具才干,可惜太重恩怨,失于苛察。秦王枫齐看似荒唐游嬉,实则精明无比,又过于随性,可惜可惜!”
老太太就笑道:“人无完人,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帝王!老爷拿这些宗室子弟与尧舜禹汤相比,如今哪里还能挑出好那样的皇帝?”
老太爷也不由失笑。
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解释,老太太终于明白了老太爷的想法,对于自己的丈夫,她向来钦佩,他的政治远见的确也是出类拔萃。于是道:“未来几年,恐怕朝中波诡云谲,危机四伏,老爷也要多加小心了。”
老太爷点点头,丝毫不见紧张,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既然处在首辅这个位置上,自然就有承担诸多风险的觉悟。
老太太唏嘘了片刻,又道:“这么看来,老爷是不看好太子了?所以不想馨姐儿嫁入东宫,免得将来连累杨家?我算明白太后的苦心了。若是与我们杨家联姻,有老爷帮衬,太子以后的位子就可就安稳多了。”杨家若是与太子联手,凭老太爷的威望,将他扶上皇位,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老太爷点点头:“的确如此,如今朝局复杂,除了赵王、太子,晋王、秦王也是极大的变数。将来如何尚未可知,不论谁输谁赢,杨家只要不牵涉其中,保全自身当无任何问题。太子想将杨家绑上船,可他实在非是我杨某心中的英主……”换句话说,他还不太够资格被杨老爷子效忠。
要想完成老太爷的宏愿,成就一代名相,背后必须有一个贤君支持,太子看着又是一个当今,似乎离这个要求有点远。
这么一说,老太太也就明白了。她沉吟片晌道:“这些话,你还是应当对老大、老二他们说说。”
老太爷放下手中的茶盏,“这些事情,要靠他们自己去悟,我不可能一辈子当他们的拐杖,总有一天我会去的。”
老太太想了想,确实也是这个道理。便又转了个话题:“景阳宫的那位贵人,最近没有再与老爷提起我们的七姑娘了?”
老太爷笑道:“怎么没有?已经是第三次了!这一次我以她年纪太小,不懂规矩为由推脱掉了。下一次,无论如何也得要澜姐儿进一次景阳宫了。”
如果雨澜在此,听到了这番对话,必定可以立刻反应过来,老太太对她态度的大转变,实际上竟出自宫里某位贵人的关心。
“这么些年过去了,她仍然顾念着姐妹之情,这倒是殊为不易了!十五年前名震京师的两大花魁,一个进入皇宫一个嫁入相府。如今,一个早已化为一抔黄土,另一个不但贵为一宫主位,而且诞下皇子,这境遇差别之大,真是叫人唏嘘……”
老爷也感叹:“当年若不是皇上胡闹,我又怎肯将齐氏接入府中,许给老大,又阴差阳错生下澜姐儿……”
老太太道:“老大当时毕竟是皇上的侍读,皇上的命令他怎敢不听。不过澜姐儿我瞧着倒是个好的。”
“哦?”老太爷眉毛一挑,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老太太的性子他是知道的,很少这么夸人的。
老太太就把雨澜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一句不拉告诉了老太爷。说起标点符号的事情,老太爷也不由面露沉吟。如今他手下的书办们都在用这个法子呢,奏折看起来也就省事多了。前些日子没空与老太太深谈,竟不知这个法子原来出自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
老太太又与他说了一番佛经与养生之道上的独特见解,又说起她平时爱看的书竟然是《食货志》,老太爷也不由啧啧称奇。“没想到我们杨家出了这样一号人物。”他就抚着胡子笑了起来,“找个时间我也见见。景阳宫那边,也还需要她去敷衍一番。”
老太太就问:“老爷觉得景阳宫到底是个什么目的?难道还念着当年与齐姨娘的姐妹情分?”
老太爷道:“景阳宫的是不是个念旧的,姐妹之情有没有有所顾及,我不大清楚。但如此迫切地想要见到澜姐儿,恐怕还有别的目的隐含其中……澜姐儿毕竟是我们府上的小姐,若是她与澜姐儿常来常往,自然也和我们府上攀上了关系。”
老太太也就恍然大悟,太后在宫里都要受到皇贵妃的压制,何况是景阳宫的慧妃。想必她在宫里的日子一定很难过吧!怪不得要拐弯抹角地攀扯到老爷头上来。有了相府这棵大树,萧贵妃再跋扈,也总要容让一二的吧。
老爷子叹息半晌,幽幽道:“国是艰难,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景阳宫里的毕竟也有五皇子傍身,也是一位不能开罪的贵人,将来不论谁当了皇上,只要不出意外,一世富贵是跑不了的。攀攀交情倒也无妨!只要不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广结善缘,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景阳宫的五皇子潞王虽然只有八岁,毕竟也是当今的儿子,于皇位吗,总还是有那么一丁点机会的。
老太爷已经开始选择押宝了,凭他的老道,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
作者有话要说:
夫妻两个在老太太那里碰了个软钉子,只好去问老太爷的意思。只不过老太爷却不是那么好见的。
老太爷身为内阁首辅,佐天子理阴阳,其权至重,其位至高。不但管着户部、吏部、兵部、翰林院等重要部门;同时又担任国史馆和其他好几个修书馆的总裁官,职务之多,工作之忙。大楚立朝六十年,绝无仅有。
大内设有内阁值房,因为离着皇上近,方便就近请示汇报,所以老太爷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办公。从内廷出来,到了朝房,每日排队等着见他的吏属往往就有几十上百人。老太爷经常坐在轿中批览文书,处理事务。就算得了闲回到家中,仍然点燃蜡烛接着办理未完成之事。
有鉴于老太爷“周敏勤谨、勇于任事、有大功于社稷”,正统三年以后,皇上便不只一次地各种场合表示:要在老太爷过世之后让他“配享太庙”。如此殊荣,千古罕见,老太爷却并不当真。
阖府上下,都知道老太爷忙,没有重大的事务,谁也不敢去打扰他。即使是大老爷,等闲也见不到他的面,就算见了,也难得说上几句话。
正赶上朝中政事繁忙,西北突兀人刚刚消停了,东北女真人又起了幺蛾子,老太爷与一众兵部、户部官员忙着调集大军、遴选将领、组织后勤、筹措军饷,忙得焦头烂额。一连几天都没有回家。
大太太心急如焚,可急也没办法。过了几日,闻知太后病势稍缓,就再一次递牌子进了慈宁宫。这一次进宫,大太太给雨馨穿上最好的衣服,将她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带着她一同进了慈宁宫西暖阁。
雨馨不是第一次晋见太后,只觉得这一次太后比任何一次更加亲切随和。出宫的时候,太后还赏了她一对双喜双如意镶宝石长簪。
又过了一日,老太爷终于回府。夫妻俩带着满肚子的说辞拜见老太爷。
老太爷在外院松风书舍接见儿子和媳妇。松风书舍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幽静雅致,是老太爷的小书房,书舍内收藏了大量典籍,包括许多珍贵的古本、孤本、善本书籍。
老太爷很少在这里见人。
老太爷中等身材,五官端正,颌下一把四寸美髯,美中不足的是头发胡须都已略显斑白,虽然政事繁忙,看起来精神却好,双眼开合之间,隐现精芒,一看便知是胸有丘壑之人。他表情端肃严谨、不苟言笑。因为久居上位,不用作势,身上自然便有一股威严,令人战战兢兢、不敢造次。
夫妻两个给老太爷见了礼,闲话几句赶紧说明了来意,“不行!”老太爷想也没想就一口拒绝。
在老太太那碰了一个软钉子,大太太已经不感到十分惊讶了。她偷偷给丈夫打了个眼色,劝说的话还没说出口,一个门房便在门外禀报:“礼部尚书穆宁安求见!”
老太爷立刻吩咐道:“将穆大人请进南书房,我马上就到。”说罢站起身,大太太着急地瞪了一眼大老爷。
大老爷嘴唇动了动,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老太爷是什么人物,早把夫妻两人的小动作收入眼底,他语气平缓地说道:“我知道你们想的是什么,但是这件事不成,以后也不要再提了。”说罢摆摆手出了松风阁。
直到二更时分,老太爷才见完一大票吏属进了松鹤堂。
正房里遣了丫鬟婆子,只剩下一对老夫妻对坐。
老夫老妻这么多年了,客套话也就懒得说了,老太太开门见山问道:“馨姐儿的事,老大和媳妇都与老爷提了吧?”
老太爷拿起碗盖拨弄着茶盏道:“提是提了,我驳回了。老大媳妇进了一回慈宁宫,回来就有了这个心思,当是向太后的意思。”
老太太点了点头:“我瞧着老大很是心热……”
老太爷合上盏盖,连连摇头:“他还在做着国丈的美梦呢。老大这个人总是煞不下心来读书做事,这一次吏部将他列在廷推拔擢的名单里,被我划去了。老大对我这个父亲想是有了微词。”
大楚的规矩,越是高级官员的任免越是谨慎。所谓廷推,是由吏部尚书领衔,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以及言官和全部到场,推选高级京官和地方官人选的形式。一般来说,职位越高,参与推选的人数就越多。拟定名单之后,上交皇帝,皇帝用朱笔在他满意的人员名字上画个圈,人选就这么定下了。
颇有几分民主的意思。
老太太一挑眉毛,老太爷就解释道:“有多大脑袋带多大帽子,以老大的器量才学,一个从三品的太仆寺卿已经很勉强了,再往上升,恐怕对他是祸非福。”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只可惜,这些子孙中,没有一个能够继承老爷的衣钵的。杨家新贵,毕竟比不得开国八大家族那样的底蕴。有朝一日老爷致仕了,我怕杨家会从此衰微下去……”
老太爷洒然笑笑:“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家族,万贯家财不如遗书一卷。历朝历代,父子两代同时入主机枢的,能有几例?”自嘲一笑道:“别人看我杨家烈火烹油、鲜花著锦,实际上,杨家如今已富贵到了极处,早已升无可升。世间的事就是这样,不进则退。如今就如在刀尖上行走,稍一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自古以来,功高盖主又不能急流勇退的,如商鞅、如韩信,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若此时我一门心思提拔杨家之人,杨门显赫可期,不过将来必成致祸之源!就算是开国八大姓,这几代皇帝更迭之中,吃了挂落的就有好几家呢。”
老太太连连点头:“老爷虑事深远。既然有此考虑,何不上书求退。我也好陪着老爷邀游山林、读书品茶,岂不乐哉!胜过如今这般没黑没白的做事!”
老太爷叹息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四海之内尚未真正一统,国事看似平稳,实则危机四伏,我又怎能在这个时候撂挑子。我自小立志要做伊尹、吕望一流的人物,操庙算之权行强国富民之术,只可惜蹉跎半生,也只得如今的局面。”
老太太听得肃然起敬:“老爷既然有志于成就一代名相功业,我自当成全老爷这一番心思。”
老太爷不由向老太太投去感激的一瞥,“家中诸事,还要累夫人多操些心,老大媳妇……”老太爷摇了摇头。
老夫人笑道:“都是分内之事,何足挂齿。倒是太子妃之事,老身尚未看得十分明白,还请老爷给我叨登叨登。”
老爷子道:“自当为夫人分说清楚。”却没有立刻回答,话锋一转道:“皇上近日提拔了内侍王英担任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
老太太皱眉:“王英是什么人?司礼秉笔兼提督东厂可算是内廷二号人物了!”老太太对六部九卿还算熟悉,但是内廷衙门就所知有限了。
老太爷便给她解释:“王太监此前是承乾宫萧皇贵妃的管事太监,这一次走的就是萧皇贵妃的路子。还有,前几日皇上谕令礼部,要在今年万寿节上为萧皇贵妃上尊号。”
“萧皇贵妃?她不是已经有尊号了吗?”
老太爷点点头:“皇上的意思,两个字的尊号不足以彰显皇贵妃贤良淑德,要臣子们拟定四个字的尊号!”
老太太大吃了一惊:“历朝历代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呀!如此宠冠六宫……”老太太双眉紧皱,一时陷入了沉思。
老太爷也不催她,只悠闲地品着茶。良久,老太太忽然道:“这几年来,向太后的病一直反反复复,这一次难道……”
老太爷点点头。“我得到消息,太后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老太太低喃道:“……太后一死……宫里头,岂不变成了萧贵妃的天下……”她终于把所有的线索穿成了一串,明白了老太爷的思路。“老爷的意思是……太子……”
萧皇贵妃出自大楚开国八大姓之一的萧家,一门显赫,世代为官。父亲就是当今吏部尚书萧昌宗。在大楚,吏部乃六部之首,尚书又称为天官,可见威权之重。
萧皇贵妃不但美若天仙,心机同样深不可测,一入宫便深得帝宠。不就便生下了皇四子,母以子贵,很快便晋升为皇贵妃,成为东西十二宫名副其实的“副后”。此后皇二子、皇三子先后离奇死亡,只有养在慈宁宫的太子平安长大。
皇四子就变成了实际上的皇次子。
这些年,有太后压制着,萧皇贵妃抢班夺权的步子总算没有迈得太大。如果太后一旦去了,整个后宫可就真是她的天下了,皇后吗,与萧皇贵妃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段位的。所以对不起,靠边站。
老太爷道:“皇上还在潜邸之时,位分并不显赫,皇太后便为她选了翰林学士之女为妃。皇后出身清流,娘家无权无势,她又过于端方,所以一直不得圣宠。萧皇贵妃数次发难,要不是有太后在上面压着,恐怕中宫早就易主了……”
老太太吸了一口凉气:“当年太宗夺位,宗室相残的一幕难道又要重演了吗?可太子毕竟是皇后嫡出,既占嫡又占长,何况太子已立了超过十年了,君臣名分早已定下。”
老太爷摇摇头,“太子早立?君臣名分已定?怕是没有那么简单!太子立了还可以废,只要一天没有当上皇帝,这君臣名分就一天不会真正定下来。”
老太太震惊道:“难道……萧家……真敢造反不成?”
老爷子目中精光一闪:“若是萧家真敢造反倒也无妨。怕就怕皇上自己先动摇了……”
老太爷叹息道:“……这几年,皇上扩建宫苑,广纳妃嫔,对于朝政的关心越来越少,萧家媚上邀宠,多次进献异域美女,清秀娈童,诸多奇技淫巧之物,又延揽道士,为皇上烧汞炼丹。皇上渐渐对萧家多有倚重。太子身份敏感,不敢结交外臣,太后倒是个明白的,却又病恹恹的,力不从心……太后若是真的就这么去了,皇上怕要立刻倒向萧贵妃了……再加上赵王本来就比太子更得皇上宠爱……”皇四子八岁便被封为赵王。
老太太叹息一声:“常听人说太子仁孝,是个好的……”
老太爷哂笑:“仁孝?我看应该说是仁懦!我冷眼旁观,太子入主东宫十年,如今对朝政依然毫无影响力,身边只有詹事府的一班人马,其余投向他的大臣一个一个全被他推了出去,我看他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身为储君十年,这么显赫重要的位置,竟然没有培养出来自己的班底,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老太太却站出来替太子说话了:“我想太子是害怕揽权太多,遭皇上猜忌,所以如此韬光养晦吧!”
老太爷点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定是皇后教给她的。真是迂腐。”
老太太这次是真的不解了。
老太爷解释道:“若皇上雄才大略,他这么做倒也不能说错。因为那样性格的帝王往往权力欲极重,容不得旁人分他的权。可当今皇上,性格软弱,太子又有太后撑腰,又有强势兄弟虎视眈眈,早当勇于任事,在朝臣中早早建立威望,组建自己的班底。皇上那安于现状的性子,只要不是有人杀到乾清宫逼宫,就算有所猜忌,他也轻易不会动手杀人的……只看看晋王的所作所为便知道了!”
老太太回想一番正统皇帝登基七年以来的政绩,国家大政完全决于内阁之手,后宫听凭太后和萧贵妃做主,他竟什么也不管,什么也管不了。皇上做到这个地步,也真是让人无语。
他昔年意外夺得大宝,初始倒也还算勤勉,可没几年,便日渐滑向“荒淫无道”的深渊。他倒也算得宽厚,就是优柔寡断、听不得枕边风,再加上好色如命……
如果皇太子当机立断,将权力顺理成章拢在自己手上,就是逼宫让皇上退位当个太上皇,估计皇上也不会说个不字,又何必像今日这般,太后一死,他便危机重重了。
老太爷品评道:“皇五子潞王年纪尚小不提。赵王残暴鲁莽,也不是明君的材料。太宗这支,也只有延庆王的次子淳哥儿是个人物。倒是晋王邑辰身为太祖幼子极具才干,可惜太重恩怨,失于苛察。秦王枫齐看似荒唐游嬉,实则精明无比,又过于随性,可惜可惜!”
老太太就笑道:“人无完人,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帝王!老爷拿这些宗室子弟与尧舜禹汤相比,如今哪里还能挑出好那样的皇帝?”
老太爷也不由失笑。
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解释,老太太终于明白了老太爷的想法,对于自己的丈夫,她向来钦佩,他的政治远见的确也是出类拔萃。于是道:“未来几年,恐怕朝中波诡云谲,危机四伏,老爷也要多加小心了。”
老太爷点点头,丝毫不见紧张,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既然处在首辅这个位置上,自然就有承担诸多风险的觉悟。
老太太唏嘘了片刻,又道:“这么看来,老爷是不看好太子了?所以不想馨姐儿嫁入东宫,免得将来连累杨家?我算明白太后的苦心了。若是与我们杨家联姻,有老爷帮衬,太子以后的位子就可就安稳多了。”杨家若是与太子联手,凭老太爷的威望,将他扶上皇位,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老太爷点点头:“的确如此,如今朝局复杂,除了赵王、太子,晋王、秦王也是极大的变数。将来如何尚未可知,不论谁输谁赢,杨家只要不牵涉其中,保全自身当无任何问题。太子想将杨家绑上船,可他实在非是我杨某心中的英主……”换句话说,他还不太够资格被杨老爷子效忠。
要想完成老太爷的宏愿,成就一代名相,背后必须有一个贤君支持,太子看着又是一个当今,似乎离这个要求有点远。
这么一说,老太太也就明白了。她沉吟片晌道:“这些话,你还是应当对老大、老二他们说说。”
老太爷放下手中的茶盏,“这些事情,要靠他们自己去悟,我不可能一辈子当他们的拐杖,总有一天我会去的。”
老太太想了想,确实也是这个道理。便又转了个话题:“景阳宫的那位贵人,最近没有再与老爷提起我们的七姑娘了?”
老太爷笑道:“怎么没有?已经是第三次了!这一次我以她年纪太小,不懂规矩为由推脱掉了。下一次,无论如何也得要澜姐儿进一次景阳宫了。”
如果雨澜在此,听到了这番对话,必定可以立刻反应过来,老太太对她态度的大转变,实际上竟出自宫里某位贵人的关心。
“这么些年过去了,她仍然顾念着姐妹之情,这倒是殊为不易了!十五年前名震京师的两大花魁,一个进入皇宫一个嫁入相府。如今,一个早已化为一抔黄土,另一个不但贵为一宫主位,而且诞下皇子,这境遇差别之大,真是叫人唏嘘……”
老爷也感叹:“当年若不是皇上胡闹,我又怎肯将齐氏接入府中,许给老大,又阴差阳错生下澜姐儿……”
老太太道:“老大当时毕竟是皇上的侍读,皇上的命令他怎敢不听。不过澜姐儿我瞧着倒是个好的。”
“哦?”老太爷眉毛一挑,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老太太的性子他是知道的,很少这么夸人的。
老太太就把雨澜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一句不拉告诉了老太爷。说起标点符号的事情,老太爷也不由面露沉吟。如今他手下的书办们都在用这个法子呢,奏折看起来也就省事多了。前些日子没空与老太太深谈,竟不知这个法子原来出自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
老太太又与他说了一番佛经与养生之道上的独特见解,又说起她平时爱看的书竟然是《食货志》,老太爷也不由啧啧称奇。“没想到我们杨家出了这样一号人物。”他就抚着胡子笑了起来,“找个时间我也见见。景阳宫那边,也还需要她去敷衍一番。”
老太太就问:“老爷觉得景阳宫到底是个什么目的?难道还念着当年与齐姨娘的姐妹情分?”
老太爷道:“景阳宫的是不是个念旧的,姐妹之情有没有有所顾及,我不大清楚。但如此迫切地想要见到澜姐儿,恐怕还有别的目的隐含其中……澜姐儿毕竟是我们府上的小姐,若是她与澜姐儿常来常往,自然也和我们府上攀上了关系。”
老太太也就恍然大悟,太后在宫里都要受到皇贵妃的压制,何况是景阳宫的慧妃。想必她在宫里的日子一定很难过吧!怪不得要拐弯抹角地攀扯到老爷头上来。有了相府这棵大树,萧贵妃再跋扈,也总要容让一二的吧。
老爷子叹息半晌,幽幽道:“国是艰难,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景阳宫里的毕竟也有五皇子傍身,也是一位不能开罪的贵人,将来不论谁当了皇上,只要不出意外,一世富贵是跑不了的。攀攀交情倒也无妨!只要不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广结善缘,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景阳宫的五皇子潞王虽然只有八岁,毕竟也是当今的儿子,于皇位吗,总还是有那么一丁点机会的。
老太爷已经开始选择押宝了,凭他的老道,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