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总体战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好吧,这种问题对于普通的将领来说,是没必要去思考的。但我想,你的目标应该是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吧,那就很有用处了。”赵抗虽然挺欣赏郑南臣,但他还是小看了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志向“不二错这一点很好理解,只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就可以了,但要做到却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不过对你来说,应该不算太难。”
见郑南臣微微点了下头,赵抗便开始讲起更重要的“不大错”“不大错,就是不露出致命的破绽,或是就算露出破绽,也让敌人没有办法抓住,这一点可就难做到多了。因为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不只是军事问题,它还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以著名的长平之战为例,这次战役一般人都认为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才导致赵国战败,如果继续让廉颇坚守以老秦师,赵国就算不胜,也不至于败北,真的是这样吗?”赵抗话音止住,似乎是想听听郑南臣的看法。
这个战例郑南臣也曾经深思过,所以并没有需要赵抗等多久“这场战役,赵国一开始就没有获胜的可能,秦国的国力远在赵国之上,而且秦军虽然不若赵军悍勇,但是吃苦耐劳方面则远胜之。而且当时赵国又遭遇灾害,向齐国借粮也失败了,如果一直拖下去的话,赵国国内饿死的人恐怕更多。所以赵国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全国兵力,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尽管如此,赵括确实算不上真正的将才,为将者,不识天时、不辨地利,是庸才也。赵括居然被敌军诱入死地,可见其不识地利,而且秦军出动了数十万兵力,却只需丢下了几千真假混杂的尸体就能诱其上当,甚至追击过程中赵军还出现了前后军脱节的情况,这只能说他还是太年轻了”
“有道理,赵国在外交上做得也很不好,完全被秦国玩弄于鼓掌之间,孙子强调‘伐交’的重要性,确实是很有道理的。南臣啊,其实赵国那时并非完全没有胜机,你能想到吗?”赵抗开始考郑南臣了。
“属下只能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调代北抵御匈奴的李牧南下,可那时李牧还年轻,未必镇得住四十万大军。而且对匈奴不设防,那实在太危险了。”郑南臣沉思了一会,回答道。
“这倒无妨,李牧手下就有十余万军队,全是百战精兵,让他和廉颇换防即可。不过这种办法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还是兵对兵、将对将,李牧可未必打得过白起啊!”赵抗轻叹道,他一直很偏爱战国时的赵国,当年读史时就为其后期的昏君误国而郁闷了好久。
“那么就兵不对兵、将不对将?这该怎么打?”郑南臣这下也迷糊了,他的思维再开阔也无法和接受过现代观念的赵抗相比。
“很简单,先利用险要的地形拖住秦军的主力,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多二十万军队便足以拖住大部分秦国的军队。然后派出十万骑兵秘密从雁门云中一线斜插秦国的腹地关中,关中是平原地带,利于骑兵驰骋,而秦军已经精锐尽出,未必能阻止得了。当然,这是一次军事冒险,但比起死战必败的结局,值得一赌。”赵抗笑道。
郑南臣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样一来,万一东方六国起兵攻击赵国身后,那赵国不是更早灭亡吗?就算有长城(指赵长城,防御匈奴的。)在,代北也至少得有五万兵士驻守吧,分散到各地维持治安的驻军也至少要三五万吧,赵国总兵力不过五十万,这样一来便只剩十万老弱病残可用,怎么可能抵挡得了?何况这五十万恐怕还有水分,那可用兵力就更少了。”
“你说的这种可能,是想当然的结果,再仔细想一想,如果东方六国真的这么做,那么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呢?”赵抗轻笑了一声提示性地问道。
郑南臣沉思了一会,突然面色大变,叫道“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秦国!还真是令人吃惊”
“还不算笨,说说理由吧。”赵抗的笑容更加舒展。
“这样一来,偷袭秦国的十万精兵被断了归路,又心忿盟国背信弃义,必定向秦军投降,而与秦军主力对峙的二十万大军无法撤退,也只有同样的出路,于是秦国平白就得到了三十万大军,而且还不用担心他们的忠诚。由于事出仓促,其他东方五国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协调好,就算出兵也只可能是与赵国相邻的燕国、齐国与魏韩。三晋一体,而魏韩两国又需要借助赵国的力量抵抗强秦,所以出兵的可能性很小。那么也就是燕齐二国出兵的可能性较大。且不说燕齐二国早就国力衰弱,能不能攻下赵国本土还是两说,长平之战后燕军的主力被赵国的残兵大败就是明证。就算他们攻下又怎么样呢?赵国百姓心怀怨愤,必定不会甘心臣服,民间的抵抗一定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燕齐二国的军队又如何抵挡实力大增的秦军呢?兵力超过八十万的秦军,足以横扫天下了,他们若敢这么做,不过是使得秦国统一的时间大大提前罢了。”郑南臣说出了他的分析。
“说得很好,不过你只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一方面也很重要,那就是若赵国的奇袭成功了,结果会怎么样。”赵抗眼中第一次透出了睥睨天下的光芒“就算赵国奇袭成功,秦国的面积远大于赵国,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稳固统治,何况秦国王室也大有可能撤入巴蜀地区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就算秦军主力因此军心浮动,若想以二十万赵军全歼他们,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所以如果赵国成功的话,那结果会是秦国大幅削弱或是灭亡,赵国短期国力大幅减退,换来了日后统一天下的资本。东方诸国大多短视,在他们眼中,这对自己是有利的,至于数十年后赵国的国力会形成压倒之势,就不是他们所能预见的了。要是他们有这能耐,当初就算合六国之力,也一定要将秦国扼杀在萌芽之中的。总结一下,结论就是,以东方五国的眼光来看,偷袭赵国于己不利,而坐山观虎斗则于己有利,你说他们会如何选择呢?”赵抗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似乎是想等郑南臣发问。
郑南臣果然提出了问题“公子的分析入情入理,南臣心服口服,但是秦国民风尚武,国内也有一定数量的驻军,赵国十万骑兵孤军深入,就算李牧用兵如神,代北边军精锐善战,只怕也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取胜吧,只要关中秦军坚持一两个月,等前线的秦军一回师,赵国的这十万精锐可就要被包饺子了。”
“好吧,这种问题对于普通的将领来说,是没必要去思考的。但我想,你的目标应该是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吧,那就很有用处了。”赵抗虽然挺欣赏郑南臣,但他还是小看了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志向“不二错这一点很好理解,只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就可以了,但要做到却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不过对你来说,应该不算太难。”
见郑南臣微微点了下头,赵抗便开始讲起更重要的“不大错”“不大错,就是不露出致命的破绽,或是就算露出破绽,也让敌人没有办法抓住,这一点可就难做到多了。因为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不只是军事问题,它还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以著名的长平之战为例,这次战役一般人都认为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才导致赵国战败,如果继续让廉颇坚守以老秦师,赵国就算不胜,也不至于败北,真的是这样吗?”赵抗话音止住,似乎是想听听郑南臣的看法。
这个战例郑南臣也曾经深思过,所以并没有需要赵抗等多久“这场战役,赵国一开始就没有获胜的可能,秦国的国力远在赵国之上,而且秦军虽然不若赵军悍勇,但是吃苦耐劳方面则远胜之。而且当时赵国又遭遇灾害,向齐国借粮也失败了,如果一直拖下去的话,赵国国内饿死的人恐怕更多。所以赵国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全国兵力,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尽管如此,赵括确实算不上真正的将才,为将者,不识天时、不辨地利,是庸才也。赵括居然被敌军诱入死地,可见其不识地利,而且秦军出动了数十万兵力,却只需丢下了几千真假混杂的尸体就能诱其上当,甚至追击过程中赵军还出现了前后军脱节的情况,这只能说他还是太年轻了”
“有道理,赵国在外交上做得也很不好,完全被秦国玩弄于鼓掌之间,孙子强调‘伐交’的重要性,确实是很有道理的。南臣啊,其实赵国那时并非完全没有胜机,你能想到吗?”赵抗开始考郑南臣了。
“属下只能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调代北抵御匈奴的李牧南下,可那时李牧还年轻,未必镇得住四十万大军。而且对匈奴不设防,那实在太危险了。”郑南臣沉思了一会,回答道。
“这倒无妨,李牧手下就有十余万军队,全是百战精兵,让他和廉颇换防即可。不过这种办法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还是兵对兵、将对将,李牧可未必打得过白起啊!”赵抗轻叹道,他一直很偏爱战国时的赵国,当年读史时就为其后期的昏君误国而郁闷了好久。
“那么就兵不对兵、将不对将?这该怎么打?”郑南臣这下也迷糊了,他的思维再开阔也无法和接受过现代观念的赵抗相比。
“很简单,先利用险要的地形拖住秦军的主力,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多二十万军队便足以拖住大部分秦国的军队。然后派出十万骑兵秘密从雁门云中一线斜插秦国的腹地关中,关中是平原地带,利于骑兵驰骋,而秦军已经精锐尽出,未必能阻止得了。当然,这是一次军事冒险,但比起死战必败的结局,值得一赌。”赵抗笑道。
郑南臣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样一来,万一东方六国起兵攻击赵国身后,那赵国不是更早灭亡吗?就算有长城(指赵长城,防御匈奴的。)在,代北也至少得有五万兵士驻守吧,分散到各地维持治安的驻军也至少要三五万吧,赵国总兵力不过五十万,这样一来便只剩十万老弱病残可用,怎么可能抵挡得了?何况这五十万恐怕还有水分,那可用兵力就更少了。”
“你说的这种可能,是想当然的结果,再仔细想一想,如果东方六国真的这么做,那么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呢?”赵抗轻笑了一声提示性地问道。
郑南臣沉思了一会,突然面色大变,叫道“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秦国!还真是令人吃惊”
“还不算笨,说说理由吧。”赵抗的笑容更加舒展。
“这样一来,偷袭秦国的十万精兵被断了归路,又心忿盟国背信弃义,必定向秦军投降,而与秦军主力对峙的二十万大军无法撤退,也只有同样的出路,于是秦国平白就得到了三十万大军,而且还不用担心他们的忠诚。由于事出仓促,其他东方五国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协调好,就算出兵也只可能是与赵国相邻的燕国、齐国与魏韩。三晋一体,而魏韩两国又需要借助赵国的力量抵抗强秦,所以出兵的可能性很小。那么也就是燕齐二国出兵的可能性较大。且不说燕齐二国早就国力衰弱,能不能攻下赵国本土还是两说,长平之战后燕军的主力被赵国的残兵大败就是明证。就算他们攻下又怎么样呢?赵国百姓心怀怨愤,必定不会甘心臣服,民间的抵抗一定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燕齐二国的军队又如何抵挡实力大增的秦军呢?兵力超过八十万的秦军,足以横扫天下了,他们若敢这么做,不过是使得秦国统一的时间大大提前罢了。”郑南臣说出了他的分析。
“说得很好,不过你只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一方面也很重要,那就是若赵国的奇袭成功了,结果会怎么样。”赵抗眼中第一次透出了睥睨天下的光芒“就算赵国奇袭成功,秦国的面积远大于赵国,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稳固统治,何况秦国王室也大有可能撤入巴蜀地区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就算秦军主力因此军心浮动,若想以二十万赵军全歼他们,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所以如果赵国成功的话,那结果会是秦国大幅削弱或是灭亡,赵国短期国力大幅减退,换来了日后统一天下的资本。东方诸国大多短视,在他们眼中,这对自己是有利的,至于数十年后赵国的国力会形成压倒之势,就不是他们所能预见的了。要是他们有这能耐,当初就算合六国之力,也一定要将秦国扼杀在萌芽之中的。总结一下,结论就是,以东方五国的眼光来看,偷袭赵国于己不利,而坐山观虎斗则于己有利,你说他们会如何选择呢?”赵抗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似乎是想等郑南臣发问。
郑南臣果然提出了问题“公子的分析入情入理,南臣心服口服,但是秦国民风尚武,国内也有一定数量的驻军,赵国十万骑兵孤军深入,就算李牧用兵如神,代北边军精锐善战,只怕也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取胜吧,只要关中秦军坚持一两个月,等前线的秦军一回师,赵国的这十万精锐可就要被包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