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警觉的福康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永清再次反驳:虽然这样的战斗比较轻松,付出也较少。但是所谓困兽犹斗,一旦将这支南下清军包了饺子,很难阻止他们肆虐江南。即使最后围歼了这支清军,富裕的江南也必将糜烂一片,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吴永恒反驳,“你想让我们新华夏付出多少条性命,为南方的大明夺取北京?”
刘永清则说道,“大家源自华夏,为自己的祖先留些血泪算什么?”骨子里,刘永清还是一个解放军战士。
张柏林补充道,“严格说来,我们是新华夏人,请大家记住这点。”他的潜台词是说,我们即使帮助大明,也要在确保自身里的利益。
既然谈到新华夏的利益,政府官员终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先不谈是否能够占领北京,或者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从大明迅速统一张国这个角度出发,对于新华夏到底有多少好处?
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现在,新华夏与大明交好,不代表永远就是朋友。此时的大明,主要官员都在新华夏接受过培训,他们已经明白,一个光专注陆地的国家,注定只能成为二流的国家。只有海军同样强大,才能名副其实的成为世界大国。海洋,不仅是国家战略所需,也是经济所需,政治所需。海洋的资源甚至超越了陆地。马汉的《海权论》在大明军队与政府内部也是与许多赞同者的。可以说,新华夏教会了学生近代意识,却也给自己增添了一强敌。
一个统一的大明,目光注定会投向外围。东亚、东南亚作为中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一旦大明关注此地,想要拥有这些地区的宗主权并不困难。
而新华夏的目标呢?随着北美地区的人口的逐渐增长,新华夏对于本土的安危已经不放在心上。因为一个新生的美利坚注定了不能在短期内威胁到新华夏。等到美利坚稳定并打算扩张时,它会发现,西方的邻国已经不是它所能够轻易招惹的了。因此,新华夏此时已经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国外。
先是东南亚的新加坡、兰芳自治领,后是澳洲,都是新华夏目光对外的体现。控制了东南亚,就控制了东亚南下的航道。不仅如此,南亚也是新华夏关注的目标,因为南亚有新华夏需要的许多资源,比如柚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此时,西方造船都以橡木为主,少量会因地制宜的以柚木材料。相对而言,自然密度更大、含油脂量更高的柚木更适合造船。更何况,南亚还有铁力木更是最优秀的造船材料,南亚也有不少。
新华夏虽然已经决定,全部的军舰都用钢铁制造,但是商船却不在此列。
商船不用太考虑防护性,因此,此时造船行业最常用的木料完全符合使用要求。虽然后世的木材成了天价,钢铁则是白菜价。但是,此时,钢铁才是最贵重的战略物资。因此,新华夏需要这些造船用木料。
因此,无论南亚还是东南亚,都是新华夏的利益所在,不容他人染指。
但是,一旦中国这个沉睡的巨龙苏醒过来呢?等待新华夏的,估计至少在南亚的影响恐怕就要微乎其微了。
最关键的是,人口是事关新华夏能够崛起的关键所在,没有了充足的人口,新华夏不要说与英法等世界强国竞争,就是与即将独立的美利坚相比,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可以说,人口,是新华夏的死穴所在。
这一点,不仅是新华夏人,就是大明,恐怕也是非常清楚。因为,许多在大明身居高位的官员,都是在新华夏培训过的。对于新华夏的虚实,即使不是十分清楚,至少表面上的实力还是比较清楚的。而新华夏与大明签订的劳工协议,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旦与大明交恶,大明想要抓住新华夏这个致命的缺点其实十分容易,只要阻止劳工或者移民前往新华夏即可。
因此,至少在短期内,不支持大明统一全国,成为新华夏的国策。当然,也不能允许大明被满清重新吞并,也是一个基本条件。
会议结果让刘永清这个纯粹的军人难以接受。但是,最后还是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现在的他,只能是新华夏人,屁股决定了脑袋。
1771年冬,新华夏陆军出动了7000人,连同远东区的1000海外军团士兵,在海军舰队的护送下,抵达遥远的东亚,并以最快的速度登陆镇江,同时,留下海军巡航长江后,新华夏陆军继续北上,占领了扬州,截断了大运河河道,就此,清军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或者东进的通道都被切断,只能向西逃窜,而西方,新华夏也事先挖了一个坑。
尤其是运河的切断,对南下的清军影响最大。清军的粮草虽然可以依靠以战养战的策略从当地获得,但是军火与武器却必须从北方获得,因此,只此一点,已经注定了南下清军的败亡结局。
清军其实也明白补给通道的重要性,在扬州就布置了超过六千的清军绿营。只是,绿营在此时的清军里,虽然人数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但是地位却是极低,根本不能与八旗兵相比,军备既差,俸禄也低,几乎不能养家糊口。饭都吃不饱,还能指望绿营会为国死战?猪脑袋都知道不可能。装备差、意志薄弱,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他们其实一直是作为地方守备部队的面目出现的。
这样,自然为新华夏军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扬州城已经百年未经过战火,歌舞升平之下,就是城墙的年久失修。新华夏在以野战炮凶猛的轻松的摧毁了扬州的城墙,绿营兵见大势已去,无心抵抗,作鸟兽散,速度快的人影都见不着。新华夏军队轻松入城,状态如同游街。
这一支南下清军的统领是正蓝旗人阿桂,副统领则是傅恒的儿子福康安。阿桂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战争经验丰富,虽然清缅战争中,因为失利曾经被乾隆多次斥责,但是其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在军中又是威望卓著,没有人可以比拟。在明瑞过世后,可以算得上满清第一名将,是满族将领的一面旗帜。因此,乾隆最后还是捏着鼻子将他提了出来,作为南下清军的主将。
至于福康安,虽然年轻,也是骁勇善战之人,最重要的,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皇后的儿子。更有民间传言,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当然,在当事人不说话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真假。不过,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是人尽皆知的。傅恒死后,为了照顾富察氏,就将福康安派了出来,历练一番,以作大用。在用人方面,乾隆倒是值得赞赏一番。他不会因为对某人亲厚就让某人骤登大位,拔苗助长。
阿桂作为沙场老将,因此无论是军队行进还是扎营,或是进攻,都是颇有章法。为了麻痹南方的大明,将清军分为数路,昼伏夜行,在大明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悄悄抵达了扬州。在受到南京大明军队分兵驻守安庆过后,果断出击,一举拿下了南京。
拿下南京后,阿桂与福康安发生了分歧。
福康安建议,趁着大明军队首尾难顾,不如直接轻军突进,直奔杭州,将大明的临时首都再次攻克,必然能够再此重重的打击到明逆的威望,消灭明逆就在此时。
不得不说,这个计策还是不错的。只要再次攻克杭州,大明的声望再落,许多墙头草般归顺大明的清朝官员,说不定会再次来个拨乱反正,让大明在南方的统治土崩瓦解。
不过,在清缅战争吃过火枪大亏的阿桂却谨慎了许多。这一支军队虽然顺利的占领了南京,阿桂将胜利归于突袭与清军的白刃战能力。对于正面对抗大明的火枪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在攻城时,根本没与大明军队正面交锋,反而让阿桂更加心里没底。因为,没有正面交锋,说明明军也也没有遭受多少损失。在经过杭州的兵力调整,以疲惫的孤军对抗整装待发的明军,阿桂并没有多少信心。
要知道,这支南下的清军这可是满清所能拼凑出的最强战力了。一旦这支部队折戟南方,满清可就再也没有进攻之力了。每次梦回,阿桂都会想起乾隆在他临行前握着他的手的模样,那是信任,更是巨大的压力,他根本不敢冒险。
因此,他的策略是,稳扎稳打,以南京为依托,首先攻略周围地区。等到平定了苏南后,再西进安庆,与绿营兵合力,攻下安庆。然后就可以将战线逐步向南推进。
福康安年纪既轻,又没有什么威望,只能同意阿桂的意见。
福康安作为一路军队的统帅,就接连攻下了镇江、无锡、苏州等地,望者披靡。正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却接到驻守南京的阿桂的命令,火速返回,防守南京。因为新华夏已经攻占了扬州、镇江,截断了清军的退路。
福康安并没有直接返回南京,而是在镇江附近徘徊,并打探敌情。
等到情报显示,包围南京的明逆军队已经超过十万,心中一寒,明逆有海军的巨炮协助,轰破城墙并不困难,等待守军的只有败亡一途。一旦城破,有长江阻隔,城内清军根本无法向北方撤退,只能向西逃窜,才有一线生机。
因此,福康安当机立断,拒绝接受阿桂的命令,下令向马鞍山方向转移,以接应即将败退的清军。
事实证明,福康安的判断十分准确。(未完待续)
刘永清再次反驳:虽然这样的战斗比较轻松,付出也较少。但是所谓困兽犹斗,一旦将这支南下清军包了饺子,很难阻止他们肆虐江南。即使最后围歼了这支清军,富裕的江南也必将糜烂一片,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吴永恒反驳,“你想让我们新华夏付出多少条性命,为南方的大明夺取北京?”
刘永清则说道,“大家源自华夏,为自己的祖先留些血泪算什么?”骨子里,刘永清还是一个解放军战士。
张柏林补充道,“严格说来,我们是新华夏人,请大家记住这点。”他的潜台词是说,我们即使帮助大明,也要在确保自身里的利益。
既然谈到新华夏的利益,政府官员终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先不谈是否能够占领北京,或者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从大明迅速统一张国这个角度出发,对于新华夏到底有多少好处?
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现在,新华夏与大明交好,不代表永远就是朋友。此时的大明,主要官员都在新华夏接受过培训,他们已经明白,一个光专注陆地的国家,注定只能成为二流的国家。只有海军同样强大,才能名副其实的成为世界大国。海洋,不仅是国家战略所需,也是经济所需,政治所需。海洋的资源甚至超越了陆地。马汉的《海权论》在大明军队与政府内部也是与许多赞同者的。可以说,新华夏教会了学生近代意识,却也给自己增添了一强敌。
一个统一的大明,目光注定会投向外围。东亚、东南亚作为中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一旦大明关注此地,想要拥有这些地区的宗主权并不困难。
而新华夏的目标呢?随着北美地区的人口的逐渐增长,新华夏对于本土的安危已经不放在心上。因为一个新生的美利坚注定了不能在短期内威胁到新华夏。等到美利坚稳定并打算扩张时,它会发现,西方的邻国已经不是它所能够轻易招惹的了。因此,新华夏此时已经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国外。
先是东南亚的新加坡、兰芳自治领,后是澳洲,都是新华夏目光对外的体现。控制了东南亚,就控制了东亚南下的航道。不仅如此,南亚也是新华夏关注的目标,因为南亚有新华夏需要的许多资源,比如柚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此时,西方造船都以橡木为主,少量会因地制宜的以柚木材料。相对而言,自然密度更大、含油脂量更高的柚木更适合造船。更何况,南亚还有铁力木更是最优秀的造船材料,南亚也有不少。
新华夏虽然已经决定,全部的军舰都用钢铁制造,但是商船却不在此列。
商船不用太考虑防护性,因此,此时造船行业最常用的木料完全符合使用要求。虽然后世的木材成了天价,钢铁则是白菜价。但是,此时,钢铁才是最贵重的战略物资。因此,新华夏需要这些造船用木料。
因此,无论南亚还是东南亚,都是新华夏的利益所在,不容他人染指。
但是,一旦中国这个沉睡的巨龙苏醒过来呢?等待新华夏的,估计至少在南亚的影响恐怕就要微乎其微了。
最关键的是,人口是事关新华夏能够崛起的关键所在,没有了充足的人口,新华夏不要说与英法等世界强国竞争,就是与即将独立的美利坚相比,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可以说,人口,是新华夏的死穴所在。
这一点,不仅是新华夏人,就是大明,恐怕也是非常清楚。因为,许多在大明身居高位的官员,都是在新华夏培训过的。对于新华夏的虚实,即使不是十分清楚,至少表面上的实力还是比较清楚的。而新华夏与大明签订的劳工协议,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旦与大明交恶,大明想要抓住新华夏这个致命的缺点其实十分容易,只要阻止劳工或者移民前往新华夏即可。
因此,至少在短期内,不支持大明统一全国,成为新华夏的国策。当然,也不能允许大明被满清重新吞并,也是一个基本条件。
会议结果让刘永清这个纯粹的军人难以接受。但是,最后还是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现在的他,只能是新华夏人,屁股决定了脑袋。
1771年冬,新华夏陆军出动了7000人,连同远东区的1000海外军团士兵,在海军舰队的护送下,抵达遥远的东亚,并以最快的速度登陆镇江,同时,留下海军巡航长江后,新华夏陆军继续北上,占领了扬州,截断了大运河河道,就此,清军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或者东进的通道都被切断,只能向西逃窜,而西方,新华夏也事先挖了一个坑。
尤其是运河的切断,对南下的清军影响最大。清军的粮草虽然可以依靠以战养战的策略从当地获得,但是军火与武器却必须从北方获得,因此,只此一点,已经注定了南下清军的败亡结局。
清军其实也明白补给通道的重要性,在扬州就布置了超过六千的清军绿营。只是,绿营在此时的清军里,虽然人数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但是地位却是极低,根本不能与八旗兵相比,军备既差,俸禄也低,几乎不能养家糊口。饭都吃不饱,还能指望绿营会为国死战?猪脑袋都知道不可能。装备差、意志薄弱,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他们其实一直是作为地方守备部队的面目出现的。
这样,自然为新华夏军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扬州城已经百年未经过战火,歌舞升平之下,就是城墙的年久失修。新华夏在以野战炮凶猛的轻松的摧毁了扬州的城墙,绿营兵见大势已去,无心抵抗,作鸟兽散,速度快的人影都见不着。新华夏军队轻松入城,状态如同游街。
这一支南下清军的统领是正蓝旗人阿桂,副统领则是傅恒的儿子福康安。阿桂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战争经验丰富,虽然清缅战争中,因为失利曾经被乾隆多次斥责,但是其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在军中又是威望卓著,没有人可以比拟。在明瑞过世后,可以算得上满清第一名将,是满族将领的一面旗帜。因此,乾隆最后还是捏着鼻子将他提了出来,作为南下清军的主将。
至于福康安,虽然年轻,也是骁勇善战之人,最重要的,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皇后的儿子。更有民间传言,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当然,在当事人不说话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真假。不过,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是人尽皆知的。傅恒死后,为了照顾富察氏,就将福康安派了出来,历练一番,以作大用。在用人方面,乾隆倒是值得赞赏一番。他不会因为对某人亲厚就让某人骤登大位,拔苗助长。
阿桂作为沙场老将,因此无论是军队行进还是扎营,或是进攻,都是颇有章法。为了麻痹南方的大明,将清军分为数路,昼伏夜行,在大明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悄悄抵达了扬州。在受到南京大明军队分兵驻守安庆过后,果断出击,一举拿下了南京。
拿下南京后,阿桂与福康安发生了分歧。
福康安建议,趁着大明军队首尾难顾,不如直接轻军突进,直奔杭州,将大明的临时首都再次攻克,必然能够再此重重的打击到明逆的威望,消灭明逆就在此时。
不得不说,这个计策还是不错的。只要再次攻克杭州,大明的声望再落,许多墙头草般归顺大明的清朝官员,说不定会再次来个拨乱反正,让大明在南方的统治土崩瓦解。
不过,在清缅战争吃过火枪大亏的阿桂却谨慎了许多。这一支军队虽然顺利的占领了南京,阿桂将胜利归于突袭与清军的白刃战能力。对于正面对抗大明的火枪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在攻城时,根本没与大明军队正面交锋,反而让阿桂更加心里没底。因为,没有正面交锋,说明明军也也没有遭受多少损失。在经过杭州的兵力调整,以疲惫的孤军对抗整装待发的明军,阿桂并没有多少信心。
要知道,这支南下的清军这可是满清所能拼凑出的最强战力了。一旦这支部队折戟南方,满清可就再也没有进攻之力了。每次梦回,阿桂都会想起乾隆在他临行前握着他的手的模样,那是信任,更是巨大的压力,他根本不敢冒险。
因此,他的策略是,稳扎稳打,以南京为依托,首先攻略周围地区。等到平定了苏南后,再西进安庆,与绿营兵合力,攻下安庆。然后就可以将战线逐步向南推进。
福康安年纪既轻,又没有什么威望,只能同意阿桂的意见。
福康安作为一路军队的统帅,就接连攻下了镇江、无锡、苏州等地,望者披靡。正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却接到驻守南京的阿桂的命令,火速返回,防守南京。因为新华夏已经攻占了扬州、镇江,截断了清军的退路。
福康安并没有直接返回南京,而是在镇江附近徘徊,并打探敌情。
等到情报显示,包围南京的明逆军队已经超过十万,心中一寒,明逆有海军的巨炮协助,轰破城墙并不困难,等待守军的只有败亡一途。一旦城破,有长江阻隔,城内清军根本无法向北方撤退,只能向西逃窜,才有一线生机。
因此,福康安当机立断,拒绝接受阿桂的命令,下令向马鞍山方向转移,以接应即将败退的清军。
事实证明,福康安的判断十分准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