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疾呼与咒骂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还是二十岁没开始的时候,几个哥们儿我们特别想出名。那时候还没有伟大的芙蓉姐姐与勇敢的妖妃娘娘,我们也没想到可以借奇特的照片来横空出世。结果一位喝过江湖水的前辈指了一条明路,他翻着白眼对我们说:“你们去骂余秋雨去,准火,一骂一个准儿!”
那时候,大伙都迷恋在武侠的刀光剑影里,谁知道余秋雨是谁。等研究明白他老大贵姓了,骂他已经不是时髦的事儿了,已经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我们是没什么文学良心的,不必以咒骂余老先生来证明自己的文艺骨骼。就算脑后长了块反骨,也犯不着在这事儿上大作文章。毕竟,那是所谓文坛和文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后来,听老师说过,现在,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学术交流已经变成了“喝茶敬酒”般的和气温顺,极少有开门见山的直指弊端。学术探讨的句式一般来说都是这样的: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先生,关于某某问题的大作余已拜读,实感醍醐灌顶,诚为振聋发聩之作,在下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您不愧是本领域的泰山北斗。只是呢,有一点小问题,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还不是很成熟,说出来的目的,仅供您参考,完全没有反驳您的意思,您可千万不要介意。我的小小意见是(十几个字说出意见)我又把余秋雨给想起来了,不是余秋雨这个人,而是那个被轰轰烈烈地口诛笔伐的余秋雨。
与这种恭敬的学术探讨相对应的是,只要有一个人敢挑刺,挑文人的刺,挑名人的刺,挑无名小卒们的毛病,如果他挑出了大家都没挑出的刺,那他必然遭遇万刺穿心。谁让他假装清醒了?就他一个人清醒吗?我们只是没说话,不代表我们不清醒!此处所说的,只是一点感想,不专为余秋雨的遭遇而发。
其实,我觉得,余秋雨,适逢改革开放之后出名的文人,能够为了他的文化事业而辞官,能够为了他的文化普及的理想而不停地上电视,能够为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的理由而身赴险地,你也不能说他虚伪。他成长学习的环境造就了他那么样的思维,天生就那样的一个人。如果你所说的虚伪,是因为他与你心目中真实的他相去甚远,那么你真是可爱极了。他按照真实的自己去说去写去做,你可以批评他的堕落,也可以不愤他所谓的文化感、使命感,你大可以嘲讽他的人文关怀,可是你不能说他虚伪。虚伪的是教他成长的环境,虚伪的是他一路上学看到的和所学习到的东西,或者是你的那份义愤填膺,却不能是他这个人和他的文人气质。
有人要他忏悔,凭什么要他忏悔。如果你真的有证据,那么你就贴出来。读者观众自然有办法收拾他,用不着你大呼小叫的。如果那份罪过只是你的一厢情愿,那么就省省笔墨,何必浪费你的那份正义感?需要忏悔的人太多了,可以从名人里排出几个加强连。但是,忏悔这件事情,除了向对自己的灵魂和上帝为之,其余的人,大可以不必看见他忏悔时的泪水。不是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且你也没拿出确凿的证据说余秋雨先生真的做了什么让你看不上眼的“勾当”!
有人要他远离电视。人家不想远离电视,人家就喜欢电视,凭什么要人家远离?谁说学者不能上电视?你既然都承认他是学者,那么你是学者吗?你是什么层次的学者?你凭什么对一个资深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手段方法指手画脚的?人家就是要上电视,就是要普及文化,毕竟人家讲出了文化的东西。你凭什么就不让人家将“电视文化”进行到底?你也想去电视上批评他去吧,可是你不够红,也不够有型,电视不请你。还有人居然拿李敖的电视露面跟余秋雨比。我觉得二者基本没有可比性。李敖是没钱交税的人,官方说法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人,没什么机会离开台湾到外地做节目。而且在台湾没几个电视台敢请他,他坐过二百多次牢(可能应该说“几百次牢”记忆不准确),台湾媒体是不愿意冒这个风险的。所以说,不能以李敖出镜率低来证明他就更清高,他就更文化人。只是他机会不太多。你看他跟吴宗宪过招时,那个抢话说的劲头,就知道了。
又说清高,余秋雨也不算不清高,你看他什么时候写过“床上情节”了,什么时候描写过“人体艺术”了?而且我们说的清高是什么呢?是穷酸吗?我们的学者一度极其贫穷,所以一旦金钱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我们的学术就腐败了,我们的文学就没精神了。越是有知识的人,越应该分配给他财富。工资无法体现他的经济上的价值,那么他完全可以自行创收,一不偷,二不抢,不是挺好的吗?而且有人爱看啊!而且余秋雨现在是“自由职业人”(还自由着呢吧),做什么都可以,普及文化,接近文化与大众的距离,这是好事,而他做的也不错。大众不就是爱看看书,更爱看电视吗?不就选秀比赛节目的收视率高吗?为什么不参与。
有些故事,若还没说,那就算了吧!朴树说得多好啊,人的记忆是有误差的,有时候是极大的误差,可以将曾经过往完全颠倒过来。你不能批评一个人说谎,你只能拿出证据,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他写的不是自己的过去,他是在写如果让我重活一次,或者说我的那个双胞胎兄弟。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你爱他的文笔就看他的文章,否则你大可不掏钱不去掺和他的事儿。我们都难免会在回忆的时候美化自己,何况那些又有成就又名利双收的精英呢?精英的过去,即使曾经是草莽,出会被粉饰成盖世英雄。人性大抵如此,何必认真呢?要么你就找出证据揭穿他的谎言把他打翻在地,要么你就一笑而过把它当成幽默。读名人传记的时候,你总不会以为你真的看到了那个真实的人。谎言是最大的幽默,善于宽容对待幽默的人,是聪明人。
余秋雨的散文里有硬伤,有些是真的硬伤,有些是“人为”的,是余之外的人故意而为的。这很幽默。硬伤是不能纵容的,身为学者,也不能凭自己的记忆篡改几千年文化长河里面的几个读音几个典故啊?你应该找书来抄,一字一句地抄下来。我们学生现在写论文都是这样严格负责任的,何况你是个学者呢?当学生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教师念错了字还死不承认,你跟他较真他就让你让外面站着去。那时候真是觉得世界黑暗啊!越是为人师者越应该洁身自好每日三醒。但是如果你自己想出了一个出错的可能性,然后告诉同学说这是老师的错,发动大家一起站到教室外面去示威,要老师认错,那就不好了。
学术上近来出现了“流氓”流氓嘛,也不是太坏的人,人活一世,偶尔都要客串一把流氓,但是以此为职业就不好了。当年余秋雨正当红的时候,上海媒体对他居然做到不闻不问,有人把这看作是文人相轻的典范。后来媒体们开始大肆攻击他的时候,基本上篇篇都会捎带研究他的人格。人格可是个严肃的问题,凡人都可以厣议论,但是上帝不可以对此加以评论。上帝觉得自己是完美的,所以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缺陷,他的小水果刀见哪都想划两道儿,像个流氓欺负可怜的小孩儿,这就不太好了。
人红必有真功夫,余秋雨红到台湾的时候,据说余光中先生也对其大加赞赏。想想那个精神抖擞的老头,以诗起家,以诗扬名,以诗占据了北斗地位。写诗的人,特别是写出他那样的诗句的人,他赞美的人,文化底蕴文字功力还值得怀疑吗?当然要怀疑,但是不要恶意攻击。怀疑说明你成熟,说明你也有文化使命感,使命感很需要。但是为了出名而攻击的话,你就有点太幽默了。
文化出现了疾病时,如果你没有能力将它治愈,请你大声疾呼有能力的人注意,还它健康的状态。但是你不要咒骂,咒骂只是内耗。内耗这回事,聪明的人是不干的,想想卖汉堡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谁也没在谁出出危机时在煽风点火。并不是这两个汉堡包品德高尚,而是他们知道,同在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他出错了,大家一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没必要立刻与他划清界线,因为界线是划不清的;也没必要将他踢出局外,因为是没那么爆发的脚力的。而且,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没有真凭实据时,不能乱说话。说话时也要温文尔雅地说,不能张嘴就是高八度的“怒斥”这样的话,人家都忘了你提出的问题了,只记得你张牙舞爪时的凶狠模样。你本意是要唤醒民众,为此破坏自己形像就不太好了。
还是二十岁没开始的时候,几个哥们儿我们特别想出名。那时候还没有伟大的芙蓉姐姐与勇敢的妖妃娘娘,我们也没想到可以借奇特的照片来横空出世。结果一位喝过江湖水的前辈指了一条明路,他翻着白眼对我们说:“你们去骂余秋雨去,准火,一骂一个准儿!”
那时候,大伙都迷恋在武侠的刀光剑影里,谁知道余秋雨是谁。等研究明白他老大贵姓了,骂他已经不是时髦的事儿了,已经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我们是没什么文学良心的,不必以咒骂余老先生来证明自己的文艺骨骼。就算脑后长了块反骨,也犯不着在这事儿上大作文章。毕竟,那是所谓文坛和文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后来,听老师说过,现在,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学术交流已经变成了“喝茶敬酒”般的和气温顺,极少有开门见山的直指弊端。学术探讨的句式一般来说都是这样的: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先生,关于某某问题的大作余已拜读,实感醍醐灌顶,诚为振聋发聩之作,在下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您不愧是本领域的泰山北斗。只是呢,有一点小问题,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还不是很成熟,说出来的目的,仅供您参考,完全没有反驳您的意思,您可千万不要介意。我的小小意见是(十几个字说出意见)我又把余秋雨给想起来了,不是余秋雨这个人,而是那个被轰轰烈烈地口诛笔伐的余秋雨。
与这种恭敬的学术探讨相对应的是,只要有一个人敢挑刺,挑文人的刺,挑名人的刺,挑无名小卒们的毛病,如果他挑出了大家都没挑出的刺,那他必然遭遇万刺穿心。谁让他假装清醒了?就他一个人清醒吗?我们只是没说话,不代表我们不清醒!此处所说的,只是一点感想,不专为余秋雨的遭遇而发。
其实,我觉得,余秋雨,适逢改革开放之后出名的文人,能够为了他的文化事业而辞官,能够为了他的文化普及的理想而不停地上电视,能够为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的理由而身赴险地,你也不能说他虚伪。他成长学习的环境造就了他那么样的思维,天生就那样的一个人。如果你所说的虚伪,是因为他与你心目中真实的他相去甚远,那么你真是可爱极了。他按照真实的自己去说去写去做,你可以批评他的堕落,也可以不愤他所谓的文化感、使命感,你大可以嘲讽他的人文关怀,可是你不能说他虚伪。虚伪的是教他成长的环境,虚伪的是他一路上学看到的和所学习到的东西,或者是你的那份义愤填膺,却不能是他这个人和他的文人气质。
有人要他忏悔,凭什么要他忏悔。如果你真的有证据,那么你就贴出来。读者观众自然有办法收拾他,用不着你大呼小叫的。如果那份罪过只是你的一厢情愿,那么就省省笔墨,何必浪费你的那份正义感?需要忏悔的人太多了,可以从名人里排出几个加强连。但是,忏悔这件事情,除了向对自己的灵魂和上帝为之,其余的人,大可以不必看见他忏悔时的泪水。不是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且你也没拿出确凿的证据说余秋雨先生真的做了什么让你看不上眼的“勾当”!
有人要他远离电视。人家不想远离电视,人家就喜欢电视,凭什么要人家远离?谁说学者不能上电视?你既然都承认他是学者,那么你是学者吗?你是什么层次的学者?你凭什么对一个资深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手段方法指手画脚的?人家就是要上电视,就是要普及文化,毕竟人家讲出了文化的东西。你凭什么就不让人家将“电视文化”进行到底?你也想去电视上批评他去吧,可是你不够红,也不够有型,电视不请你。还有人居然拿李敖的电视露面跟余秋雨比。我觉得二者基本没有可比性。李敖是没钱交税的人,官方说法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人,没什么机会离开台湾到外地做节目。而且在台湾没几个电视台敢请他,他坐过二百多次牢(可能应该说“几百次牢”记忆不准确),台湾媒体是不愿意冒这个风险的。所以说,不能以李敖出镜率低来证明他就更清高,他就更文化人。只是他机会不太多。你看他跟吴宗宪过招时,那个抢话说的劲头,就知道了。
又说清高,余秋雨也不算不清高,你看他什么时候写过“床上情节”了,什么时候描写过“人体艺术”了?而且我们说的清高是什么呢?是穷酸吗?我们的学者一度极其贫穷,所以一旦金钱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我们的学术就腐败了,我们的文学就没精神了。越是有知识的人,越应该分配给他财富。工资无法体现他的经济上的价值,那么他完全可以自行创收,一不偷,二不抢,不是挺好的吗?而且有人爱看啊!而且余秋雨现在是“自由职业人”(还自由着呢吧),做什么都可以,普及文化,接近文化与大众的距离,这是好事,而他做的也不错。大众不就是爱看看书,更爱看电视吗?不就选秀比赛节目的收视率高吗?为什么不参与。
有些故事,若还没说,那就算了吧!朴树说得多好啊,人的记忆是有误差的,有时候是极大的误差,可以将曾经过往完全颠倒过来。你不能批评一个人说谎,你只能拿出证据,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他写的不是自己的过去,他是在写如果让我重活一次,或者说我的那个双胞胎兄弟。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你爱他的文笔就看他的文章,否则你大可不掏钱不去掺和他的事儿。我们都难免会在回忆的时候美化自己,何况那些又有成就又名利双收的精英呢?精英的过去,即使曾经是草莽,出会被粉饰成盖世英雄。人性大抵如此,何必认真呢?要么你就找出证据揭穿他的谎言把他打翻在地,要么你就一笑而过把它当成幽默。读名人传记的时候,你总不会以为你真的看到了那个真实的人。谎言是最大的幽默,善于宽容对待幽默的人,是聪明人。
余秋雨的散文里有硬伤,有些是真的硬伤,有些是“人为”的,是余之外的人故意而为的。这很幽默。硬伤是不能纵容的,身为学者,也不能凭自己的记忆篡改几千年文化长河里面的几个读音几个典故啊?你应该找书来抄,一字一句地抄下来。我们学生现在写论文都是这样严格负责任的,何况你是个学者呢?当学生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教师念错了字还死不承认,你跟他较真他就让你让外面站着去。那时候真是觉得世界黑暗啊!越是为人师者越应该洁身自好每日三醒。但是如果你自己想出了一个出错的可能性,然后告诉同学说这是老师的错,发动大家一起站到教室外面去示威,要老师认错,那就不好了。
学术上近来出现了“流氓”流氓嘛,也不是太坏的人,人活一世,偶尔都要客串一把流氓,但是以此为职业就不好了。当年余秋雨正当红的时候,上海媒体对他居然做到不闻不问,有人把这看作是文人相轻的典范。后来媒体们开始大肆攻击他的时候,基本上篇篇都会捎带研究他的人格。人格可是个严肃的问题,凡人都可以厣议论,但是上帝不可以对此加以评论。上帝觉得自己是完美的,所以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缺陷,他的小水果刀见哪都想划两道儿,像个流氓欺负可怜的小孩儿,这就不太好了。
人红必有真功夫,余秋雨红到台湾的时候,据说余光中先生也对其大加赞赏。想想那个精神抖擞的老头,以诗起家,以诗扬名,以诗占据了北斗地位。写诗的人,特别是写出他那样的诗句的人,他赞美的人,文化底蕴文字功力还值得怀疑吗?当然要怀疑,但是不要恶意攻击。怀疑说明你成熟,说明你也有文化使命感,使命感很需要。但是为了出名而攻击的话,你就有点太幽默了。
文化出现了疾病时,如果你没有能力将它治愈,请你大声疾呼有能力的人注意,还它健康的状态。但是你不要咒骂,咒骂只是内耗。内耗这回事,聪明的人是不干的,想想卖汉堡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谁也没在谁出出危机时在煽风点火。并不是这两个汉堡包品德高尚,而是他们知道,同在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他出错了,大家一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没必要立刻与他划清界线,因为界线是划不清的;也没必要将他踢出局外,因为是没那么爆发的脚力的。而且,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没有真凭实据时,不能乱说话。说话时也要温文尔雅地说,不能张嘴就是高八度的“怒斥”这样的话,人家都忘了你提出的问题了,只记得你张牙舞爪时的凶狠模样。你本意是要唤醒民众,为此破坏自己形像就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