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的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共有居民十万人,其中有不少残疾人,难以正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压力。从2005年起,上海市启动智障人士“阳光之家”实事项目,甘泉路街道积极响应。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街道陆续创办“阳光之家”、“阳光心园”和“阳光基地”开辟活动场地,配置器材设施,竭诚为残疾人服务,让温暖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经过教育训练,残疾学员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技能、学会了简单劳动,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家属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送来一封封感谢信和一面面锦旗。2007年10月,八位智利特奥代表参观了“阳光之家”和残疾学员一起绘画串珠,打乒乓搭积木,互赠作品;2008年3月“阳光之家”获得普陀区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12月,关心精神障碍人员的“阳光心园”获得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栏目也曾报道这个阳光团队。
阳光之家暖融融
走进250平方米的智障人员“阳光之家”让人感到的是温馨和多彩:休息室里,张贴着五个醒目的大字“你行,我也行”张贴着学员的学习心得和照片;玻璃橱窗里是学员用七彩珠子串成的笔筒、纸巾盒,以及顽皮的小猫小狗;康复指导室里安置有多种健身器材。几位学员一面干活,一面哼着轻快的歌。这是一个暖融融的阳光家园。
甘泉路街道“阳光之家”成立于2005年7月,位于平利路上的一个花木葱郁的小区,内有中度以上智障学员23人。2008年,两位老师朱国娣和包宁先后来此。朱老师看到一双双呆滞的眼睛、一个个生活难以自理的青年时,很心痛。一位家长哭着说:“老师,我的孩子智力不到十岁,我看不到天亮!”朱老师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的天亮起来。
为了使残疾学员适应社会,提高综合能力,老师们丰富教育课程,鼓励学员“动起来”:强化启蒙教育,教学员学会写自己名字报家庭地址,教他们学会使用货币和安全走路;增加康复训练和特奥活动课;开设音乐和绘画课,培养学员的艺术爱好;开展训练动手能力的串珠和刺绣课包老师常不辞辛苦地学在前头,然后二十遍三十遍的教学员。通过学习和活动,让他们聪明起来,欢乐起来。
为了让学员们爱劳动,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老师联系了绣丽服装厂给点简单的活干。阳光学员们首次作业,两人一组结队,聪明的帮迟钝的,配合行动,做完后老师验收修补。经通力合作,十几天后首战告捷。月底,学员大多拿到十几元津贴。智障儿开始赚钱了!这是件破天荒的事,学员高兴极了,一遍遍地数着钱,如同过节。重度智障的女学员刘映,因做得少,只拿了五元钱。她却乐颠颠地回家将钱交给爸爸说:“爸爸,我发工资了,给你买东西吃。爸爸你看,我会赚钱了!我好能干!”老刘高兴地笑起来,摸着女儿的头说:“是呀,我的孩子真能干!”笑着笑着,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他激动地从怀里掏出钱买糖果糕点,庆贺女儿的进步;同时小心地将这五元钱装裱起来,珍藏起来,这是他今生今世也舍不得用掉的。
为了鼓励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老师每周点评学员的表现,从一分到五分公布分数;同时注意因材施教,细心培育学员的特长。21岁的脑瘫学员钱晨康说:“以前我在家里很孤单,人也懒。进入阳光之家后,活动不断,很开心;老师教我们要勤劳,我就在家里扫地、烧水。老师发现我爱写文章,就教我多写,经过一段时间,我的文章登上了普陀残疾人报;老师发现我能说,就让我说相声,一遍遍地教。2009年5月,我和龚军合演反映智障学员生活的相声阳光之家,参加了普陀区‘阳光之家’五周年庆典,获得一片笑声和掌声。我高兴极了!”你行我也行!学员你追我赶喜讯不断:2006年,学员演唱志愿者周百嵘创作的歌我爱阳光我爱家,获上海市智障人士唱歌一等奖;2008年,陶靓蓉的晨练获上海市智障少儿画展一等奖;在2009年上海市第七届特奥会上,潘阳等10位学员奋力争先,夺得足球比赛银牌
一封感人肺腑的信
2010年11月10日,普陀区孙区长收到了一封由商招娣等六位精神疾病学员家长联名写来的信,感谢甘泉路街道“阳光心园”的热心服务。信中说,感谢老师们为精神障碍人员的康复做了很大贡献,老师每天精心上课,督促学员锻炼并进行音乐治疗,组织进行劳动和公益活动,还在街道的关心下费心思组织他们去看世博会。美好的“阳光心园”让懒惰的病人变得勤快,让自闭的青年欢乐幸福,让无助的家长减轻压力,从而看到了希望,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甘泉路街道的“阳光心园”2009年12月开办,是为精神障碍人士提供的日间照料站,167平方,就在“阳光之家”旁边。这里有6位精神障碍学员,平均年龄30岁。因工作需要,朱国娣被调来做负责人,和卢海萍老师一起管理这支特殊的队伍。刚开始时,学员有的郁郁寡欢不愿沟通,有的常好心做“坏事”老师们从盯紧他们按时吃药,教导他们孝敬父母做起,继而开启心智培养品德,教学员自尊自爱,互助互利,做一个有益家庭有益社会的人;还教他们读励志书籍,增强自信,教他们制图打球,锻炼其动手和动脑能力。经过刻苦训练,学员们创作的立体绣“茶壶”等三个作品,均获得2010年上海市“阳光心园”手工作品比赛二等奖。
工作中,老师坚持“一盯紧”和“四清楚”“一盯紧”是盯紧学员按时吃药按时睡眠;“四清楚”是清楚学员的家庭,清楚学员的病情,清楚学员的情绪,清楚学员的需求。数月前,小杨突然有些精神恍惚,是否在家里忘记吃药了?老师马上电话联系他的母亲。原来他父母离异,这几天儿子在父亲那里,忘记吃药了。老师的及时了解弥补了家长的疏忽。学员小陈的妈妈是癌症晚期,平日很宠爱儿子,现在不得已将儿子送进“阳光心园”又很不放心,于是天天晚上问:“你习惯不习惯?老师待你们好不好?”问了一个星期,儿子嫌烦了:“妈妈你怎么天天这样问?我们的老师很好的,就像妈妈一样。”从此,小陈妈妈那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去年夏天“阳光心园”召开了一次家长座谈会。家长们满怀感激地回忆起孩子入园前后的变化。家长裔某说:“原来批评儿子时他常顶嘴,我说一句他要说十句,把我气得说不出话。经过老师的教育,现在不大说怪话了,被我批评时他会不满地嘀咕,不是我说不过你,是老师说了,要尊敬父母有时在家做了错事,我说:明天告诉你们老师。他马上就讨饶:不要告诉老师。我一定改正!”另一位家长顾某接着说道:“以前女儿吃饭时地上全是饭粒,现在知道干净了,学会了擦桌子,知道把落在地上的饭粒拾起来。”家长们你一句我一句:孩子开始讲清洁了,知道做家务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拿到津贴会买东西孝敬父母了一件件温馨的小事,让身心疲惫的家长深深感动,他们感谢老师用爱的心血浇灌,让铁树开了花。
家长们一边说一边流泪。家长流着泪说,老师流着泪听,座谈会从下午2点一直开到晚上6点还没结束。不久,学生家长又联名给区长写信读着这封字字滚烫的感谢信,普陀区区长孙荣乾感慨地批示:“感谢残联和甘泉街道的同志,请区残联进行宣传表扬。” 孩子,你大胆地往前走
2010年2月,甘泉路街道残联康复援助基地“阳光援助基地”正式开办,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助残基地,接受轻度肢残、智障、精神障碍及视力、听力障碍者18人,总部设在“阳光之家”分部在“阳光心园”和良友慈善超市。基地培育学员做一些轻体力无风险的工作,并推荐实习,推荐上岗。
阳光基地工作人员注重抓好两件事,一是寻找产品,二是典型引路。首先,寻找产品是关键。因为只有有了产品,学员才能有活干、有收入。老师们绞尽脑汁地联系业务。吕亚晴老师回家同丈夫商量,要他帮忙。去年5月,她丈夫的朋友杨老板联系到了制作世博会快餐盒的业务。得知能制作快餐盒为世博作贡献,学员们非常高兴,通过细心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绣丽服装厂自从搬到桃浦后路远了,但夏晶老师依旧积极与其联系。该厂领导也很关心阳光学员,说:“我会天天把给你们做的产品带上厂车,请按时接收。”于是小夏常早上六点去接货,几天后做好了再晚上赶到工场交货。老师们整日忙碌,人很累,但心里很高兴:我们的学员有活干了。
一些共建企业和志愿者也很支持助残工作:宏尼印刷厂积极提供印花产品;统一饮料公司把饮料瓶盖的分类业务交来;世博餐饮服务公司热心支持,让援助基地的学员制作快餐盒;志愿者巍丽萍教学员学串珠,制成工艺品义卖
当学员有了突出表现,老师和助残员便及时鼓励,并用典型引路的方法,鼓励他们带动伙伴共同前进。21岁的候莉敏身患多种疾病,难找工作。进入“阳光基地”后,她做些轻体力活,有了养老保险和劳动补贴。在这里,她学会了做穿珠绣,将产品放在良友超市义卖,市民们很喜欢。通过阳光基地的培训,小候发现了自身价值。她还学会了弹电子琴,周末的晚上,她会抚琴弹一曲,悠扬的琴声让父母脸上笑开了花。通过这样的典型引路,其他残疾人纷纷树立起信心,谋求生存发展。
几年来,街道残联干部和助残员走访了每一户智障人员家庭,了解情况,解决困难。除了街道的倾情投入,助残工作也离不开社会支持。同阳光之家、阳光心园等结对共建的,有普陀区就业促进办、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医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大附中、甘泉街道警署、帮帮协会等十几家单位。还有许多助残员、大学生、老同志和社区居民,共同为残疾人奉献爱心输送阳光。由于助残工作发动面广,开展得扎实,2010年8月,上海市残联来甘泉路街道“阳光基地”拍摄纪录片,宣传介绍援助基地的工作。同时,这个“阳光基地”作为普陀区的代表,入选为上海市6家“阳光援助基地”之一。
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共有居民十万人,其中有不少残疾人,难以正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压力。从2005年起,上海市启动智障人士“阳光之家”实事项目,甘泉路街道积极响应。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街道陆续创办“阳光之家”、“阳光心园”和“阳光基地”开辟活动场地,配置器材设施,竭诚为残疾人服务,让温暖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经过教育训练,残疾学员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技能、学会了简单劳动,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家属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送来一封封感谢信和一面面锦旗。2007年10月,八位智利特奥代表参观了“阳光之家”和残疾学员一起绘画串珠,打乒乓搭积木,互赠作品;2008年3月“阳光之家”获得普陀区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12月,关心精神障碍人员的“阳光心园”获得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栏目也曾报道这个阳光团队。
阳光之家暖融融
走进250平方米的智障人员“阳光之家”让人感到的是温馨和多彩:休息室里,张贴着五个醒目的大字“你行,我也行”张贴着学员的学习心得和照片;玻璃橱窗里是学员用七彩珠子串成的笔筒、纸巾盒,以及顽皮的小猫小狗;康复指导室里安置有多种健身器材。几位学员一面干活,一面哼着轻快的歌。这是一个暖融融的阳光家园。
甘泉路街道“阳光之家”成立于2005年7月,位于平利路上的一个花木葱郁的小区,内有中度以上智障学员23人。2008年,两位老师朱国娣和包宁先后来此。朱老师看到一双双呆滞的眼睛、一个个生活难以自理的青年时,很心痛。一位家长哭着说:“老师,我的孩子智力不到十岁,我看不到天亮!”朱老师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的天亮起来。
为了使残疾学员适应社会,提高综合能力,老师们丰富教育课程,鼓励学员“动起来”:强化启蒙教育,教学员学会写自己名字报家庭地址,教他们学会使用货币和安全走路;增加康复训练和特奥活动课;开设音乐和绘画课,培养学员的艺术爱好;开展训练动手能力的串珠和刺绣课包老师常不辞辛苦地学在前头,然后二十遍三十遍的教学员。通过学习和活动,让他们聪明起来,欢乐起来。
为了让学员们爱劳动,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老师联系了绣丽服装厂给点简单的活干。阳光学员们首次作业,两人一组结队,聪明的帮迟钝的,配合行动,做完后老师验收修补。经通力合作,十几天后首战告捷。月底,学员大多拿到十几元津贴。智障儿开始赚钱了!这是件破天荒的事,学员高兴极了,一遍遍地数着钱,如同过节。重度智障的女学员刘映,因做得少,只拿了五元钱。她却乐颠颠地回家将钱交给爸爸说:“爸爸,我发工资了,给你买东西吃。爸爸你看,我会赚钱了!我好能干!”老刘高兴地笑起来,摸着女儿的头说:“是呀,我的孩子真能干!”笑着笑着,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他激动地从怀里掏出钱买糖果糕点,庆贺女儿的进步;同时小心地将这五元钱装裱起来,珍藏起来,这是他今生今世也舍不得用掉的。
为了鼓励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老师每周点评学员的表现,从一分到五分公布分数;同时注意因材施教,细心培育学员的特长。21岁的脑瘫学员钱晨康说:“以前我在家里很孤单,人也懒。进入阳光之家后,活动不断,很开心;老师教我们要勤劳,我就在家里扫地、烧水。老师发现我爱写文章,就教我多写,经过一段时间,我的文章登上了普陀残疾人报;老师发现我能说,就让我说相声,一遍遍地教。2009年5月,我和龚军合演反映智障学员生活的相声阳光之家,参加了普陀区‘阳光之家’五周年庆典,获得一片笑声和掌声。我高兴极了!”你行我也行!学员你追我赶喜讯不断:2006年,学员演唱志愿者周百嵘创作的歌我爱阳光我爱家,获上海市智障人士唱歌一等奖;2008年,陶靓蓉的晨练获上海市智障少儿画展一等奖;在2009年上海市第七届特奥会上,潘阳等10位学员奋力争先,夺得足球比赛银牌
一封感人肺腑的信
2010年11月10日,普陀区孙区长收到了一封由商招娣等六位精神疾病学员家长联名写来的信,感谢甘泉路街道“阳光心园”的热心服务。信中说,感谢老师们为精神障碍人员的康复做了很大贡献,老师每天精心上课,督促学员锻炼并进行音乐治疗,组织进行劳动和公益活动,还在街道的关心下费心思组织他们去看世博会。美好的“阳光心园”让懒惰的病人变得勤快,让自闭的青年欢乐幸福,让无助的家长减轻压力,从而看到了希望,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甘泉路街道的“阳光心园”2009年12月开办,是为精神障碍人士提供的日间照料站,167平方,就在“阳光之家”旁边。这里有6位精神障碍学员,平均年龄30岁。因工作需要,朱国娣被调来做负责人,和卢海萍老师一起管理这支特殊的队伍。刚开始时,学员有的郁郁寡欢不愿沟通,有的常好心做“坏事”老师们从盯紧他们按时吃药,教导他们孝敬父母做起,继而开启心智培养品德,教学员自尊自爱,互助互利,做一个有益家庭有益社会的人;还教他们读励志书籍,增强自信,教他们制图打球,锻炼其动手和动脑能力。经过刻苦训练,学员们创作的立体绣“茶壶”等三个作品,均获得2010年上海市“阳光心园”手工作品比赛二等奖。
工作中,老师坚持“一盯紧”和“四清楚”“一盯紧”是盯紧学员按时吃药按时睡眠;“四清楚”是清楚学员的家庭,清楚学员的病情,清楚学员的情绪,清楚学员的需求。数月前,小杨突然有些精神恍惚,是否在家里忘记吃药了?老师马上电话联系他的母亲。原来他父母离异,这几天儿子在父亲那里,忘记吃药了。老师的及时了解弥补了家长的疏忽。学员小陈的妈妈是癌症晚期,平日很宠爱儿子,现在不得已将儿子送进“阳光心园”又很不放心,于是天天晚上问:“你习惯不习惯?老师待你们好不好?”问了一个星期,儿子嫌烦了:“妈妈你怎么天天这样问?我们的老师很好的,就像妈妈一样。”从此,小陈妈妈那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去年夏天“阳光心园”召开了一次家长座谈会。家长们满怀感激地回忆起孩子入园前后的变化。家长裔某说:“原来批评儿子时他常顶嘴,我说一句他要说十句,把我气得说不出话。经过老师的教育,现在不大说怪话了,被我批评时他会不满地嘀咕,不是我说不过你,是老师说了,要尊敬父母有时在家做了错事,我说:明天告诉你们老师。他马上就讨饶:不要告诉老师。我一定改正!”另一位家长顾某接着说道:“以前女儿吃饭时地上全是饭粒,现在知道干净了,学会了擦桌子,知道把落在地上的饭粒拾起来。”家长们你一句我一句:孩子开始讲清洁了,知道做家务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拿到津贴会买东西孝敬父母了一件件温馨的小事,让身心疲惫的家长深深感动,他们感谢老师用爱的心血浇灌,让铁树开了花。
家长们一边说一边流泪。家长流着泪说,老师流着泪听,座谈会从下午2点一直开到晚上6点还没结束。不久,学生家长又联名给区长写信读着这封字字滚烫的感谢信,普陀区区长孙荣乾感慨地批示:“感谢残联和甘泉街道的同志,请区残联进行宣传表扬。” 孩子,你大胆地往前走
2010年2月,甘泉路街道残联康复援助基地“阳光援助基地”正式开办,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助残基地,接受轻度肢残、智障、精神障碍及视力、听力障碍者18人,总部设在“阳光之家”分部在“阳光心园”和良友慈善超市。基地培育学员做一些轻体力无风险的工作,并推荐实习,推荐上岗。
阳光基地工作人员注重抓好两件事,一是寻找产品,二是典型引路。首先,寻找产品是关键。因为只有有了产品,学员才能有活干、有收入。老师们绞尽脑汁地联系业务。吕亚晴老师回家同丈夫商量,要他帮忙。去年5月,她丈夫的朋友杨老板联系到了制作世博会快餐盒的业务。得知能制作快餐盒为世博作贡献,学员们非常高兴,通过细心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绣丽服装厂自从搬到桃浦后路远了,但夏晶老师依旧积极与其联系。该厂领导也很关心阳光学员,说:“我会天天把给你们做的产品带上厂车,请按时接收。”于是小夏常早上六点去接货,几天后做好了再晚上赶到工场交货。老师们整日忙碌,人很累,但心里很高兴:我们的学员有活干了。
一些共建企业和志愿者也很支持助残工作:宏尼印刷厂积极提供印花产品;统一饮料公司把饮料瓶盖的分类业务交来;世博餐饮服务公司热心支持,让援助基地的学员制作快餐盒;志愿者巍丽萍教学员学串珠,制成工艺品义卖
当学员有了突出表现,老师和助残员便及时鼓励,并用典型引路的方法,鼓励他们带动伙伴共同前进。21岁的候莉敏身患多种疾病,难找工作。进入“阳光基地”后,她做些轻体力活,有了养老保险和劳动补贴。在这里,她学会了做穿珠绣,将产品放在良友超市义卖,市民们很喜欢。通过阳光基地的培训,小候发现了自身价值。她还学会了弹电子琴,周末的晚上,她会抚琴弹一曲,悠扬的琴声让父母脸上笑开了花。通过这样的典型引路,其他残疾人纷纷树立起信心,谋求生存发展。
几年来,街道残联干部和助残员走访了每一户智障人员家庭,了解情况,解决困难。除了街道的倾情投入,助残工作也离不开社会支持。同阳光之家、阳光心园等结对共建的,有普陀区就业促进办、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医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大附中、甘泉街道警署、帮帮协会等十几家单位。还有许多助残员、大学生、老同志和社区居民,共同为残疾人奉献爱心输送阳光。由于助残工作发动面广,开展得扎实,2010年8月,上海市残联来甘泉路街道“阳光基地”拍摄纪录片,宣传介绍援助基地的工作。同时,这个“阳光基地”作为普陀区的代表,入选为上海市6家“阳光援助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