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29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26
谭宗三赶到“豫丰”没有见到鲰荛,只见到鲰荛留在那里的一张便条。便条上说为了保险起见,他把新得到的这些材料,存放到另一个地方去了。“见条速到平沪商场宫家来找我。切切。”
“这家伙,有病!”心急如焚的谭宗三扑一个空,恨恨地啐了一口,赶紧上车又往“平沪商场”赶去。
所谓“平沪商场官家”是鲰荛未来的“老丈人”家。说起来还真难以让人相信,这样一个“天才读书人”鲰荛,最后居然会找到这样一个“丈人老头”又死迷住那样一个“弄堂千金”宫小红。也真可谓“冤冤相报,一物降一物了”
宫小红的父亲是平沪电影院的账房先生。
平沪电影院坐落在当时还算是比较冷僻的上海西区。像那样的末流影戏馆,上海起码有好几百家。甚至还要多一些。它们大都地处偏僻的下只角。门前没有大马路。周围没有大饭店大商场。跟单开间门面的馄饨店茶叶店为邻。不等天色完全冷透,一只只糖炒良乡栗子摊头就已经在它大门口一字摆开。一到晚上,摊头上点的都是一盏盏丝丝作响的电石灯,同时发出一股老怪异的化学气味。但平沪跟别的那些三流影戏馆有一点不同,它坐落在一个跟它同名的商场里。这个平沪商场是由一大片低矮陈旧的小店家组成。商场和影戏馆同属一个老板。每天夜里,最后一场电影刚散场,还不到十一点,它已经像这世界上最疲惫最衰弱的一个老人,瘫倒在女佣人端来的滚烫的洗脚水跟前了。关掉最后一盏灯,大门口漆黑一团。留一地棒冰纸。几张说明书被踏进了烂泥浆里。几十年后今天的上海,电影院里不再卖说明书。但那时候是卖的。介绍剧情。介绍明星。印一两幅模模糊糊的剧照,或明星头像。最后留一点空地,再印上两句吉祥而又特别庸俗的广告语。一个半裸的西洋女人,咧着嘴,一手叉腰,一手撩开浴衣下摆,展示两条长腿上全体模糊的性感,代表一家连裤丝袜进口商社向您老全家恭贺新禧。
鲰荛从小就收集了很多这样的说明书。满满一抽屉。或者还要多。他这样做,绝不是为了那些条由浅蓝或粉红点子组成的大腿。不是的。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把他矫饰成一个多么“儒道”的人,连模糊的或不模糊的大腿都不喜欢看。不。他看。准确地说,别的男孩子(或男青年)喜欢做的和必定要做的事,一般来说他都喜欢。有时只是没时间做。或不舍得在这种事情上花时间。没那么多时间。或者说,还没无聊到这种程度。他收集这些说明书是别有原因的。
那时父亲还没被聘为教授。家里住的是祖父留下的房子,还得靠出租其中的一间,才能补上家用和他学费方面的亏空,甚至还不够。父亲在教书写书之余,还得厚着脸皮,去一些老朋友手里承揽一点文稿校对的活儿,贴补家用。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能再开口向家里讨钱去看头轮影院上演的每一部新影片。但是谈论评点每一部新影片,几乎是他就读的这所私立贵族中学同学之间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往往是头大头轮影院演过,第二三天,这种讨论就会在校内火爆地进行开来。)他对外一直声称自己的父亲是“教授”既不愿被排斥在这种火爆之外,也不愿让同学们看穿这么个“教授”之家,居然困窘到连头轮电影都看不起的地步。于是他想到花极少的钱买说明书。先了解剧情。再从报章杂志上读有关新片的文章,再读广告栏里张贴出来的新片剧照,再加上他奇特的联想、绝对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他居然成了全校绝对第一流的“影评专家”像谭宗三那样家里拥有几部电影放映机、从来是把新片租到自己家里来放映的富公子,听他吹电影时,也只有目瞪口呆的份。一直到父亲真的当上教授,翻倍地增发了他的零用钱后,他特地从枫径镇“丁义兴”买来二十只吃酒人最欣赏的“丁蹄”烫了一大壶黄酒,准备了一长篇谢罪状,请来平日里经常在一起评电影的那些同学,向他们公布事实真相,并把辛苦收集了多少年的电影说明书,总起当众付之一炬,并大声诵读:
“呜呼吁噫兮同窗罔极之情,助我信我兮爱惜弥殷。念之望之兮祈我高腾,愧余有负兮砚友之心”
演出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把那些同学感动得一个个全都想起立默哀。
周存伯张大然陈实一度看中平沪这块地皮,建议谭宗三,在这里为“联合投资银行”建一座高层写字楼,用意有二。一,在上海重塑谭氏集团形象;二,把谭氏集团的影响推进到沪西地区。也是开发西部嘛。
经过“豫丰小班子”一再权衡,决定分阶段实施。由存伯负责此计划工程方面的各项事务;大然负责疏通市府区府军方警方青帮红帮白道黑道各方关系;陈实当然是沟通金融界和新闻界的关系。
但最棘手的事,还要算跟平沪老板的交道。
这平沪电影院和平沪商场的老板跟宫小红的阿爸是堂兄弟关系。讲起来,官小红的阿爸、那位“宫账房”还是这位“宫电影”、“宫商场”的堂阿哥。当初是这位堂阿哥把堂阿弟从宁波乡下带到上海来学生意的。这位“宫账房”一度也发达过。在沪西地区小有名气。商场和电影院,最早都是他办起来的。后来染上了抽大烟的毛病,麻将台子上手气又不好,一输再输,不仅输掉了商场,也把电影院输在了麻将台子上,最困窘的时候,真正是难为情,居然“出矿’自己的“小老婆”给人做奶妈来为自己赚一点老酒钱和小菜钱。一张老脸真的只好塞到裤裆里去算了。这种苦日子一直过了好几年。逼到最后,总算戒掉了“抽”和“赌”的毛病。后来才知道,当初暗中出资从自己手里盘进商场和电影院的,正是那位被自己带出道的堂阿弟。堂弟瞒了他几年,就是要让他吃点苦,戒掉这些要命的恶癖。好在商场和电影院没落到外姓人手里。从此他就老老实实心甘情愿在堂弟手下做一名账房先生。倒也平安无事。四十五岁以后,还得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宝贝女儿。真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但这两年,无论是商场还是电影院,却越来越不景气。不是上海做商场和电影生意的都不景气,而是这一个商场和这一个电影院不景气。
照理说,电影院建在商场里,电影院为商场招徕顾客,商场吸引顾客去看电影。两者应该是如鱼得水相辅相成。生意应该做得比没有这个条件的商场或电影院更加火爆才是。
为什么应该火爆,却没火爆起来?
问题就出在这平沪商场太破旧了。太不上档次了。
当初“宫账房”年轻,头子活,人缘好,用相当便宜的价钱从一位青帮朋友手里买下了平沪这块地皮,一时不晓得做啥才好,就盖了几间平房,租给几位到上海来做小生意的宁波同乡。消息一传出去,众多宁波同乡来找他。他就不断地盖些小平房租给他们。种种的小百货生意也就因此在这地面上做了起来。从衣帽鞋子,到针头线脑。香烟洋火。搓板脚桶。还开了一两爿小笼馒头店。一两爿相命馆。一两家南货店专卖宁帮糕点、糟醉士产。靠西北角,还开了一家混(澡)堂。都是一些实实在在、却又做不了大场面的店家。这种店家吸引不了大多数年轻人。而看电影的大多的又是年轻人。这样,电影院的生意越来越清淡,也显得越来越破旧。本来想看看电影再去逛逛商场的人,一看,这电影院那么破旧,也不来了。商场的生意也越发清淡。本该相辅相成的两者,现在反而相克相死了。
宫账房站在平沪电影院二层楼上往下看,那些店家的屋头顶像一片旧鞋底。那时他就想到应该平仓“卖”掉这个商场,另谋生路了。
但是,他做不到。商场电影院早已不是他的了。他当初就是因为头脑子大活,才摔了大跟头。现在再没有人相信他的点子了。虽然他这次的点子分明是对的,也没人相信。或者说,不敢相信。而拥有这商场电影院的那位堂弟当初就是靠“老实本分”才渐至殷实的。一辈子坚信“老实本分”是唯一能帮助他们宫家摆脱困境的康庄大道。但他却不知,今天的上海,浑然跟几十年前不同。只靠老实本分,似乎已难以在生意场上渡难关求发达。两人为这件事也吵过几次。甚至拍过桌子红过脸。但每次,只要堂弟一揭堂哥的那张底牌,说他:侬聪明,有办法,当初为啥还要靠小阿嫂卖自己的奶水来赚侬的老酒铜钿?这位堂哥就再没话可说了。
鉴于这种情况“豫丰班子”的人考虑许久,居然把说动那位“堂弟”出卖地皮的重担,交给从来不出去搞外交的鲰荛头上。说穿了,这里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当时鲰荛正跟官家那位千金谈恋爱。“豫丰班子”的人都相信“特洛伊木马”的古训。凡事都可以从内部攻破。
鲰荛自己也讲不清自己为啥偏偏会迷上这位“弄堂千金”(三流影戏院老板的掌上明珠)。分明是个任性到了极点的小娇娇。只想困懒觉的小白狸。因贪吃珍珠米(老玉米)已然开始发胖的小馋猫。一个每天都要把一串桅子花白兰花挂在蚊帐钩上而不喜欢把它们戴在头上或别在衣襟上的女学生。这是个冷静下来想想几乎一无是处的女孩。要知道她上学期英语只考了二十八分。要知道,当年他自学英语,只花了半年时间,就能横扫圣约翰和复旦交大校园里那些天之骄子。他自学德语,又把由德国教授一统天下的同济学子全部灭到装聋作哑的地步。对于高雅的法语,他只花了四个月时间就能自如地对话,冒充留法回来的“硕士”应聘当上了法商让伊可先生家两个小男孩的家庭教师。这样的天才居然自甘堕落和毁灭在一个“二十八分”手中!一个充满理性的强者,却要完全拜倒在一个几乎完全谈不上理智、通体只剩下那火辣辣感性的女孩子脚下。真叫人“匪夷所思”但他还是没法劝阻得了自己。她和他周围那些为他已十分熟悉的女性(她们充满了学问,而又“诡计”多端)太不一样了。他太喜欢她的这种“充满了感性”的“存在方式”她太让他激动了。每天都受到极大的刺激。惊异。她从不允许他在约会时迟到。只要一过约定时间,你还没到,她绝对马上把专为他买的一大堆小吃食品统统扔进垃圾桶里,转身就走,连一声“bye-bye”也不给。
“约会还迟到?侬有啥了不起?侬以为侬是美国总统?菲利浦亲王?还是那个自以为天下所有的女人都会看相(看中)自己的西门庆?哼。哼。”她这么说。但只要他能提前几分钟,她又会高兴得扑过来,搂住你的脖子,叽叽喳喳乱叫。
在黑暗中,她总是那样的毫无顾忌,那样地贴近你,踮起小小的脚尖,那样真诚而又贪婪地打量着你疲惫的眼睛。她不许四周的太平门发出任何一点声响。(她喜欢在散场后的影戏院观众席里跟他约会。)她用她的尖叫驱赶那些想进场来做任何事的员工。她是老板的侄女。谁都得听她的。然后四周围就彻底地安静下来了,安静得就像深海的海底那般雄厚凝重。每次她的心都跳得那么厉害。喘出的气都那么火烫。她拉着你冰凉的手,有时就紧紧抱着你的后腰,一动也不动地把脸贴放在你胸口上。轻轻地叫着你:“半年半年哦,好半年再给我吟一段法文诗。要多多的。别停下。念吧。接着念。念下去。哦念下去抱紧我侬为啥会有那么好的记性呢?为啥么?(她把这“么”字拖得老长)说呀。阿能把侬的记性给我一点吗我只要一点点一点点真的。一点点就够了哦,别松开我哦,半年半年臭半年让我咬侬一口,好吗?我咬了真的咬了”有一次,她壮起胆从他衬衣领子里伸进手去,颤颤地摸了他一下后背,心跳得差一点要晕过去;后来大红起脸喘喘地对他说:“你也摸一下吧。哦,别这样不是前头。是后头。后头。”
他也曾无数次地告诫自己,不要再去理睬她。更不要因为她的年轻——是的她只有十九岁——而毁灭了自己漫长而挚深的爱的历程。但自从结识了她以后,再走到任何一个没完没了地总在表演着自己的矜持和慎微的女孩面前,他就怎么也产生不了那种他已然尝到的激动。她是那样的缺少矜持,但又那样的坦诚。炽烈。
哦,炽烈。
锅红了。
鲰荛曾见过小红的阿爸。那是一个俗气到不能再俗气的小老头。他一面在听你说话,一面又斜起眼睛关注着煤球炉上的开水壶是否已经在喷气;同时又在听弄堂里叫卖旧皮货的人所报的价钱;同时也在听小红的奶娘(也是他家的老娘姨、兼他的老相好)在厨房间里窸窸窣窣挪动的声音;同时还在听售票窗口的动静;同时又在注意他们家那只最老的黄皮猫的去向。自从戒掉恶习后,他便养开了猫。养六只。全是老得爬不动的。他每天都踢它们。听它们尖叫,然后给它们喂鸡内金鸭肫肝猪下水自煮羊头。同时他还在关注小红娘在隔壁房间里到底在做啥。小红娘从苏北到上海已经十八年了,一张嘴依旧“拉块拉块”的,一句上海话还不会讲。他不许她学。怕她学会了上海话,出去轧姘头。他虽然一个月才洗一次头,但每天都要搽老牌子玫瑰花露生发油。他口口声声叫你“小阿弟”却最怕你到了吃饭时间还不肯告辞。他在鲰荛面前装出一副老前辈的样子,懒洋洋地伸长了一副短腿,躺在藤椅里说话。长长的手指甲里却全部嵌满了黑黑的油泥。他跟你说,霞飞路上最大一爿旧货店出两万块洋钱来车他房间里这套红木家具。实际上他房间里最值钱的是那只插鸡毛样帚的瓷瓶,收旧货的开价二十五块。他把别人臭骂了一顿。收旧货的说,侬要再骂一句,我要肯出二十四块都不是人。他不骂了。改成低声讨价。最后终于以二十四块三角七成交。他觉得他赚了三角七。在跟自己那位老堂弟的关系上,他也是这样。得知是被这位堂弟暗中盘去自己的商场电影院,他一方面是真心感激他的“保护”一方面又不甘心不服气。总是有点冷言冷语。但又慑于堂弟的“一身正气”不敢在行动上真有所越轨。他的确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管理着堂弟托付的账务。同时又天天运丹田气吃豆腐浆,甚至天天跟弄堂口对过老虎灶里那个老本根学长拳,要练一个“元始真如,先天至精,一灵炯炯”以图万一。这万一究竟是什么,他也说不清。只是当商场影院真正安静下来时,依然是那一片旧鞋底似的屋头顶在仰受每年一度黄梅好雨久久的播弄时,他总是越发地躁动不安;并在一度的消瘦后,再度丰腴、黑胖,只是比从前更容易出虚汗,出那种腻腻的油汗,往往在衬衫和汗衫上留下一块块永远也洗不去的黄斑。
小红的娘每天要出去买小菜,顺便在外头吃一副大饼油条,留出两个钟头的空档。他会趁机溜进小红奶娘的房间里去。他喜欢她的肥硕。喜欢她的有力。喜欢她的随和。喜欢她始终如一在羞涩和大方之间游移。他喜欢躺在她粗大的两腿之间,把头依靠在她软枕似鼓凸的双乳上面,阖上眼,由她去慢慢捡拾去他那在鬓间渐显渐多的一茎茎白发。常常这样,又能获取一个极惬意的回笼觉,直到小红娘忍耐的敲门声剥啄响起,催他去漱口揩脸吃刚买回来的早点。
忍受这里的一切,对于从小至大一直依赖于、也被训导得十分理智的鲰荛来说,在心理上所要付的代价,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大。现在让人担心的是,一旦他充分得到了那些毕竟是缺乏底蕴、又基本无甚内涵的“炽烈”和“坦诚”还有那种种可爱的“任性”后,能不能持续长久地产生各种“激动”并且继续持久地为此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回答只有两个字:难说。说不定几年后“天才鲰荛”觉得人世间也就无非如此了,于是陪着小红“老姆”(老婆)一起吃“珍珠米”熬绿豆汤津津乐道于探讨哪种进口吊袜带价钱更“合算”同时陪着“丈人老头”养黄皮老猫试用各种进口的猫饲料,同时开始再度收集收藏那些印有模糊性感照片的电影说明书。一过四十岁,开始同样地丰腴黑胖,出更多的虚汗和油汗,在衬衫上留下更多洗不去的黄斑,热衷于结交拜访比他更年轻的文化名人。一过四十五岁,就得准备一柄放大镜了。等等等等。
所有这一切的今后走向,的确都难以预料。但今天,他却认定把刚得到的这箱材料,存放在小红这里,是最可靠的。
127
这箱有关洪兴泰的材料是经易门的儿子经十六交给鲰荛的。
那天阿部等了三个礼拜,不见那个姓赵的女人带着她那位奇特的儿子来签订租房契约,有点急了,也有点火了。他还从来没有这样真心等待过一个“房客”他从来也没有把来租他房子的各色人等真当一回事过。从烟纸店小开,到金城银行襄理,用苏北话来讲,他跟他们,无非都是“说说玩玩”的。只有这一回,他当真了,但对方却把他“玩”了。更让他恼怒的是,自己竟然没法把这母子二人彻底忘掉。(不。不要说彻底。只要淡忘一些,也做不到。)他到上海这么些年,还从来没有一个女人能在他心里停留过三天。他也不会允许一个中国女人在自己的心里逗留三天。或三天以上。现在已经整整三个月了,甚至更久了,他还在等待。即便是今天,他一面下决心,一旦这对母子再次在他小楼门前出现,他要极尽侮辱之能事,让这两个中国人永远“记牢”他这个叫“阿部”的日本太郎,一面却还在瞟瞥雨中的窗外,瞟瞥着那个曾被那个姓赵的女人在那一天的雨夹雪中站立了整整五六个钟头的地方。
她的姿色甚至都不及他家当年在北海道雇佣过的那几个女佣。他不喜欢干瘦的女人。尤其不能忍受干瘦还偏偏自信倔强的女人。那不是女人,是大报郊区小山丛里的刺棘棵。他对女人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也没有任何异样的癖好。(比如他的三叔就只喜欢大脚趾和其它四个脚趾都长得一般齐、一般短小圆浑匀称的女人。而他的二弟却只喜欢嗓门粗哑、上嘴唇上长一层黑黑茸毛、一说话就咬着牙齿直跺脚的女人)他呢,并没有多少跟异性赤诚交往的体验,只觉得女人就得白润。圆润。娇润。再加上一点装腔作势,扭扭腰肢,说些一连串的“不不不不不”或者玩些抿起小嘴偷偷一笑的小伎俩,同样可爱得可以。而这一位,干巴巴,还那么自信,还不愿装腔作势,凭什么?
而那个儿子,一说起话来就结巴,脖梗一耸一耸,也耸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更是平常得不见一点特色。类似的男孩,在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或上午十一点二十二分左右,随便在上海哪一个馄饨摊头上,你都可以很随便地搜罗到一大把。
但恰恰是这两位,却偏偏让他心里燥热不止。
他从赵忆萱身上感受到的是异样的执著。这是在中国女人身上开掘“顺从”时,往往能得到的最多的一种共生矿体。阿部觉得中国男人缺的正是这玩意儿。执著到哪怕抚哭就地正法的丈夫。不敢。一睁开眼,阿部总觉得自己满眼瞧见的都是那类提着鸟笼、拎着长衫下摆、礼节周到、笑容可掬、昨儿个赤诚山呼大清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今儿个紧着拥戴民国领袖幸甚幸甚幸幸甚、曾几何时为不得不留发编辫续胡尾而哭得死去活来、又曾几何时又为不得不伤及这父母天地君亲赐之发肤体例而再次哭得死去又活来。男人啊,中国男人,您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上海县洋枪队射杀新党党人时,赶快上起排门板、吹灭煤油灯、搂着三寸金莲钻进棕棚床底下的是您;一旦光复赶快架起梯子爬到店门上,把店牌上的“满汉全席”、“满汉首饰”、“满汉茶食”、“满汉娇娘”、“满汉出屎坑”、“满汉油炸臭豆腐干”一律改成“新汉全席”、“新汉首饰”、“新汉娇娘”、“新汉油炸臭豆腐干”的也是您您不觉得在您自鸣得意的“新”字里,涸出的是别人的血腥吗?哦,您是一个拥有xxxx的人。xxxx,它伟大而又壮烈,它本该伟大而又壮烈。它必将永远伟大而壮烈。它恢宏炽热地出现在地平线上,就是为的支撑这容我们生存发展的一番大和地的啊。您不觉得在您裤裆里悠闲着的,只是一根半死不活半干不湿的泥鳅吗?
哦,男人。
阿部那天一下就发觉,赵忆萱的儿子上得楼来,眼睛只盯着房间里最老式最古旧最灰暗最锈迹斑斑最歪歪斜斜的东西看个不休。在楼下客厅里的时候,他就只注意阿部随手放在当间长条案右首上的那几块瓦当。后来,一直在瞟瞄阿部放在藤椅扶手把上的那部宋朝元佑党籍碑的拓本。起初,他只以为十六七岁的孩子,看个新鲜。后来居然看个不已,他以为他喜欢写大楷宇,才对碑帖这么感兴趣。问的结果,才知道他根本就不练毛笔字。他只是对各种各样碑帖的版本样式感兴趣。对鉴别碑帖感兴趣。“小小年纪,你懂鉴别?”阿部觉得可笑。
小经易门红了脸,不作任何辩解,只是恋恋不舍地把那本元佑党籍碑轻轻放回藤椅扶手上,回到母亲身后去了。
“你说说。说说。我这本党籍碑是真是假?”
“”孩子看了看母亲。
“大人跟侬讲话,侬有啥话,就老老实实讲出来。不要做得这么不懂事。”母亲嗔怪道。
小经易门又一次红了脸,再次把认定的目光投向藤椅扶手。尔后说:“价价价值价值连连连城。”
“为什么?”
“什什么为为为什么?这种这种碑帖,早先有两只版版子。一只版是是宋徽宗老老老先生亲笔,——一只版子是是蔡蔡蔡京老先生亲笔。这两块碑后来后来都毁掉了毁了老可惜的。以后行世行世的,都为后刻。根据徽宗蔡京亲笔刻的碑,一一一塌刮刮刮子,只存世了二三年。行世的拓拓拓本极少。能流传至今的拓拓拓本就更少了。相当值铜钿。看也看看看不到。侬这本就是就是就是徽宗亲笔。真的是他亲笔。亲亲亲亲亲笔”说到最后一句,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垂下一副蒲扇般的大手,微弓起那根瘦高的脊背,两眼闪出湿润的柔光,把一种注入了极端向往的倾斜和颤抖,在全身的涌动中展开;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对碑帖拥有者阿部的全部钦羡、全部敬佩和全部谦恭。微微喘息。所有这一切,都跟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孩子,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应显达的和能显达的气质,毫不相干。
也许还不能说阿部那天受到了震惊。但在送走这母子两以后,他的确忽然间觉得失去了啥,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做啥才好。天光暗淡。雨中的雪完全让位给了冻豆似的雨珠。马路对过的屋头顶一片一片地只剩下一阵灰蒙蒙的平移。包括灯光。他让自己入静,咽一口气到丹田,反复寻找赵忆萱站过的不同位置,回想赵忆萱的影子。声调。神情。她一绺淋湿了的额发曾遮掩去半边眼睛,剩下的半边里,依然闪烁着某种干热。这种眼神可以从挂在欧洲最古老的城堡大厅墙上找到。那是些蒙着灰尘的油画。金碧辉煌但却斑斑驳驳。哦,一种被牢牢制约了几十年的干热,在灰尘后头闪烁。他想象跟这样的“女大公”一起滚倒在路易十六式大雕花木床上度过那惊涛骇浪般的销魂之夜。谁说我阿部不想要女人?!他想象她的痉挛和疯狂(假如她的确还能疯狂起来的话)。她会板起脸,打他的手心。挺直了腰,走来走去。坐着马车来到海岬一角。在那片长满了高大的麻黄树的沙滩上,寻找古船的碎帆。他喜欢听她发号施令的声音。这声音像一块块棕色的花岗岩,又像月光下洒落在防波堤上的碎玻璃片那样,永远具备一种凝固的流淌的魅力。他要轻轻吻她后背,让她颤栗着并拢颀长的双腿。然后轻轻抚摸她指尖。跪在她面前。仰起头来注视她。让她窸窣作响的裙摆轻轻摩挲着他那粗糙而又焦黄的脸庞。他甚至喜欢她长期不理他。每天都端着老式的铜座子煤油灯,把咖啡送到她门口。只要能隔着厚重的门板依旧听得到她穿着软底拖鞋在里边焦躁地踱着步;然后冲出来,带着清莹的泪花,冲向对面的沙丘。他要把她因此而留下的每一个脚印窝窝,都灌满最昂贵的波斯水银。带刺的灌木丛从容地钩破五色满金卧水蟒袍料。
他向往过这样的女人吗?
哦,的确能让他完完全全地跪下的,他愿意跪下。愿意放弃了一切,但必须能因此又得到一切。是的是的。只要她总是能闪烁起那种干热的光泽,贞定着那类迷蒙的执著,点燃起那样隐蔽的疯狂,留下那一片队伍麇集的冷漠。啊,她应该就是那条最伟大最古老的三桅船,高扬着凯旋的战旗,缭绕着从不消失的硝烟,驶进红海或渤海湾。而卑微的他,只是一个为她启动舵轮或收紧桅索的跷脚船长。
你在哪儿?
女人。
锅红了。
阿部把长期跟玩古董的中国人周旋,当作一种玩弄中国的游戏。打开这幢小楼的每一扇房门,你都可以看到,他这些年从中国人手里搞到的中国古董。(准确地说,是中国的旧货。更准确地说是一部六七千年的中国生存史。蟋蟀罐。鼻烟壶。端砚歙砚秦砖汉瓦砚。自然还有百十方瓦当。从一字的“卫”、“关”瓦当,到二字的“君子”、“西庙”瓦当,到三字的“有万熹”“益延寿”、四字的“长生未央”“与天无极”、五字的“鼎胡延寿保”一直到十二字的“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应有尽有。还有几百锭名墨。其中包括上千元一锭的大明众妙斋带彩漫堂椿朝朝染翰墨。包括八百元一份的漆皮白绢套八锭明宝笏斋千秋真鉴墨。还有紫檀木家具。花梨木家具。楠木家具。乌木家具。黄杨木家具。少不了宜兴紫砂壶。少不了八百件永乐窑祭红瓶。少不了吴十二炼成的宣德炉,其色如好女子肌肤,融融从黯淡中发奇光,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迥非他物可比方”在另一间房间里存放的则是皮货,妆蟒绸缎,绫罗纱绢,竹葛夏布。阁楼上收藏的是史部要籍,从左氏春秋、竹书纪年到二十六史,石刻法帖,手抄宋书,一应道佛经诀总计六百三十六部套。加上一部残缺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统统装在规格一律的樟木箱里。他从来也没有翻阅过它们。他知道中国文人雅士向往“一日不可不对清音”他从他们手里搞到十二架十三徽古琴,有叫“清角绕梁”的,有叫“绿绮凤凰”的,也有叫“春雷秋籁”的,等等等等,因为没有地方单独存放它们,只好都放在了那十几只樟木箱子的上头,再蒙上一大块白布。他专门收集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收集中国古人束袍服用的铜玉带钩。收集木变石戒指。收集达官贵人用过的眼镜。收集犀角器物。各式铜佛。千手观音。欢喜菩萨。另有五百方印石,全都塞在了一个旧皮箱里。还有一千二百粒据说是慈禧殉葬的珠子和一个翡翠西瓜。至于那些金丝银丝编的蝈蝈笼和唧岭子盒、洋表自鸣钟、玉如意、赤金碗碟、珊瑚朱砂沉香折扇、娇深暗黄龙汤碗五彩百幅玉堂春瓶青釉描金皮球花盘)
这就是中国。
他在玩着中国。
中国的男人也在玩着中国。
别忘了他还有五箱子古钱币。专门辟了个房间存放古字画。十二本当谱。
但他只喝最便宜的砖茶。那是一种必须煮来喝的低档茶。煮开来以后,叶片绝对有大拇指大。叶梗则几乎能用来当顶门杠。他喜欢它无与伦比的浓配苦涩,喜欢它的粗野,就像那些北海道的渔夫,带着满身的鱼腥味和一双湿透了的靴于,在拥挤不堪的小酒馆里,搂着四个奶膀于两个大屁股的老板娘,拍击着让狂风吹得摇摇晃晃的板壁和火炉“呀呀哩来呀呀哩来”地吼唱着。
女人和古董,几乎是他所认识的所有那些有身份、有头脑。有财力、有家底的中国男人的全部归宿。全部追求。如果可能,再加上一点必要的权力。人前的吆五喝六。人后的一醉方休。
而这个小经易门几乎是这一切的一切。绝对的绝对。绝对的提纯。绝对的浑然。绝对的凝铸。最精彩的化身化石化合化一。最中国的中国。他喟然惊叹了。
128
母亲死后,经十六变得愈加沉默。很有几天,他漫无目的地在大街小巷里穿行。只低着头,快步走。由着雨淋湿头发。由着三轮车黄包车带铃裆的有轨电车脚踏车和一把把钢骨黑布洋伞撞他。有时他长久地站在电车轨道中间,看着被雨淋湿的钢轨,暗暗发亮的钢轨,弯曲远去的钢轨,被人跨来跨去的钢轨,继续负重。他不愿离开这两条湿漉漉的钢轨。以至电车当当地向他驰来逼近,都不愿走。马路两边的人向他大声叫喊。一个老太太买小菜从这儿路过,看见这场面,吓得几乎要昏倒,小菜篮子掉下来,塌棵菜蘑菇田螺五香豆腐干滚了一地。有两个胆子大一点的冲上前去拉他,也都被他推开。他在继续前行的电车面前步步倒退。踉踉跄跄地倒退。差一点被自己的长衫后据绊倒。
129
那天经易门回家特别晚。谭雪俦找他谈话,请他设法接管“豫丰”再度出山。他听着,一句话都不说,很快开始哽咽。哽咽了好大一会儿,仍然不说话。谭雪俦说,侬有啥委屈,对我讲。他摇摇头。谭雪俦说,侬还有啥难处,也对我讲。他还是摇摇头。谭雪俦说,侬有啥要求,也可一并提出来。他继续摇摇头。只是哽咽得更加厉害。委屈,真的是委屈。又过了十几分钟,经易门才慢慢地平静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份“备案”放在谭雪俦面前,说,这是前一段空闲时,我随时想到随手记下来的几件应该急办的事。侬看看。不一定有用。至于接管“豫丰”的事,请容我再想一想谭雪俦忙说,易门,这桩事体,包括姜老太太在内的全体老太太和老老太太都反复斟酌过了,无论如何要请信看在谭家的面子上,再费心一趟经易门忙做了个手势,请谭雪俦不要再说下去。这时谭雪俦真有点急了,说,要不要让老太太和老老太太亲自来求侬?经易门一听,连声叫道,不不不千万千万不可以。说着,眼泪再次哗哗地滚落下来,尔后长叹一声道,我只是不想伤害三先生。谭雪俦说,宗三那边,我会去安排的。侬放心。经易门摇了摇头说,快四十年了,我真的觉得有点对不起三先生
“侬有啥对不起他?这话从何讲起?真要讲对不起,应该是他对不起侬。”谭雪俦不解地反问。
“”经易门没解释,只是坐直了上身,呆呆地看着谭雪俦。谭雪俦没等到答案,也就没再继续追问。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当然不是要搞清在谭宗三和经易门两人之间究竟是谁对不起谁,而是尽快地组织力量,收拾谭家门内这一向以来被谭宗三搞紧张了的人事关系和搞散了的经营局面。
“易门,我晓得,请侬再度出山,实在也是为难侬。但为谭家着想,侬就再做一次难人吧。只有如此了。我想,侬会给我这个面子的,不用再请老太太来出面求侬了。”谭雪侍十分恳切地说道。
经易门无法再拒绝。
离开“将之楚”楼时,已快到十一点。楼前那块草坪尽头有一排七叶按村。经易门又在树下静静地站了好大一会儿。这按树有一种并不为所有人都喜欢的气味。但当年谭老老先生坚持要种这么一排,说它能驱虫。从种下它们起,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它们已长成嵬嵬参天的大树。站在这一排按树下,正面可见“将之楚”那永不衰败的姿容,稍稍侧一下头,又可看见“迪雅”楼那简朴清秀的身影。经易门跟谭宗三一样,早就暗暗地喜欢上“迪雅”的这点与众不同。他甚至奢想过,把东西两管事房搬到“迪雅”多次设想过,早晚只剩自己一个人时,单独和“迪雅”和树梢上那清淡的霞光在一起的情景。当然他很快排除了自己的这个想法。除了为谭家做事以外,他从不在谭家的任何人面前表露任何一点个人欲望。他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以不变应万变的致胜关键。
十一点二十分。他想去“迪雅”跟谭宗三说几句什么。已经走到“迪雅”小院那精致的月洞门前了,抬头看看楼上的灯光,却又收回了去按门铃的手。几十年来,他一直想能真正地跟同龄的谭宗三平等地谈一谈。他一直想得到谭宗三真正的原谅和理解。一直想真正接近谭宗三。也一直把未能取得这种理解和接近,视作自己一生最大的失败。说来恐怕谁也不会相信,对于经易门来说,谭家门里没有一个人能比谭宗三更让他感到牵挂。更让他动真情。谭家门里的一切,都融汇了他经家三代人的心血。这里当然也包括他经易门的努力。但奠基的,不是他。谭家之所以有今天,首先要说的是经老老先生辅佐了谭老老先生,尔后要说的是经老先生辅佐了谭老先生和谭先生。十多年来,作为第三代的他参与了父辈的这种辅佐;后五六年,东西两管事房甚至可以说基本都已在他掌管之下。但能说他创始了什么?不能。唯独一件,那就是“谭宗三”是经他的辅佐“长成人的”这么些年,他从未放过一切可能的机会,暗自努力,要在谭宗三身上“创造”一个成就,为谭家做出一个完全由他做出的“贡献”可以说,他鞠躬尽瘁了。但却不能“死而后已”因为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也是刚才谭雪俦要他再度出山去接管“豫丰班子”时,他要哽咽、他要“复杂”要百感交集突涌出一股内疚自责之心的根由:他没创造好一个“谭宗三”每每是这样,当谭家人当着他的面责备感叹谭宗三的不争气时,他总感到是在责备他,责备他的无能他的失职,他没能做好一件谭家门最需要他做、却又偏偏没有能做好的大事
他常常想去问谭宗三,这究竟是为什么?问谭宗三,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再问谭宗三,在你我之间,究竟应该谁恨谁?要知道,我一生最大的唯一的失败是你给造成的是你啊当然,经易门永远不会恨谭宗三,更不会去当面责问。他,只想取得谭宗三的谅解。理解。接近。永远是这样。
十一点四十六分。他回到自己家。掏钥匙开门。怎么也开不开。斯匹林锁从里头给卡死了。他用力敲了两下门,也不见有回应。但门里分明是有人。有声音。等他再敲门时,门里果然有人叫喊了。“十六,是侬阿爸是侬阿爸呀让我去开门”这是老娘姨。“侬敢!”这是儿子经十六的声音。
“十六!十六!侬在做啥?!”经易门叫了两声。冷汗一下从额头上渗了出来。这些日子,他已有预感,儿子要出事。儿子在憋着一股劲。一股气。经易门见自己叫喊也不管用,急得在门廊下转了两圈。他不敢用太大的声音,更不敢使用蛮力去撞门。因为这儿临着马路。邻居们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他不愿公然出丑。这几个月,在背后议论经家的人已经不少了。他不想在大局刚有一点转机的时候,再给别人添个口实。但怎么进门呢?该死的英国式小别墅四处都做得特别结实。低矮一点的窗户外又都焊上了铸铁窗栏。后门也是用两寸厚的实心橡木木板做成的。水落管上都装着防盗贼攀爬的倒扎刺。(即便没有这些防护设施,让经易门从水落管上爬进楼去,这想法似乎也太夸张了一些。)
就在经易门怎么也想不出有效办法解决眼前这道难题时,忽听得门里一阵扑腾响。难以确定到底是碰倒了椅子,还是砸翻了花盆。总之是匐匐地乱了两下,门被人打开了。是披头散发的老娘姨,一见经易门,就只知惊慌失措地叫喊:“经先生经先生”经十六冲下楼来拦阻,但没来得及,这时也差一点跌出门,跟父亲撞个满怀。
“畜生,侬想做啥?”经易门一把护住老娘姨。瞪大眼间。
“那根钉子呢?”从来不敢跟父亲正面交锋的经十六,今天居然也瞪大了眼反问。
“啥钉子?”经易门一愣。
“还有啥钉子?!”儿子大叫起来。
“畜生,侬想做啥?!”经易门一边骂,一边四下打量。这才看清,整幢楼里都被翻了个底朝天。正厅里挂的那张全家福照片上,也被剜出了一个大洞。好像是把怀抱幼时十六的忆萱,剜了去。
经十六今天在家,把原来属于妈妈的东西,全都一一地搬进了自己房间。连用过的被褥枕头、碗筷调羹、梳妆用品、衣服鞋帽全部。无一遗漏。现在他想向父亲要的那根“钉子”是母亲死后,钉在棺材上的钉子。忆萱生前总叫“气闷”最怕关窗、关门。尤其怕大暑天要落大雨却又落下不下来时的那种天气。这种时刻,她特别难受,常常要对经易门说,我以后死了,侬千万不要给我盖棺材盖。我怕气闷。这次替她人敛,按习俗,棺材盖要钉七根一虎口长的铁钉。但钉第七根时,经易门却不让钉了。在场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不懂他为什么要这样。尤其不懂这个历来最循规蹈矩的人,怎么会在自己夫人如此重大的一件事情上偏偏做出这种越规的举动。人们只以为他伤心过度了,便没去计较。只见他从丧工手里极郑重地接过那根钉子,窸窣地藏进内衣口袋。以后的好几天,总看见他在夜很深的时候,捧着这根钉子,坐在忆萱的遗像前,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许多亲戚朋友都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能听懂、而又为这句话动容的只有两一个人,一个是儿子十六,一个就是这位老娘姨。这两人听懂了他在问忆萱:“侬还气闷(口伐)?侬还气闷(口伐)?”
儿子恨父亲。他觉得是父亲“逼”死了母亲。他忍了这么长时间,今天实在忍不住了,便突然行动。他不能容忍这个“逼”死母亲的人再沾染母亲任何一点东西。
“侬交出来!交出来!”他对父亲叫道。在搬完了别的东西后,他寻找这根钉子。他要亲自为母亲保存这根钉子。不只是因为他天生有那样一种收藏的癖好。在经十六看来,由这根钉子的空缺所造成的那一点“空隙”是母亲和这个世界唯一的“通道”只要攥着这根钉子,似乎就能保证母亲能顺畅地呼吸。这几乎和母亲的生命同等重要的东西,当然不能让逼死母亲的人把攥着。
“交出来,侬!交出来!”他青白起脸对父亲叫道。并准备父亲扑过来打他。经易门曾不止一次地用藤条抽打过他。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以及长成了大孩子以后,都打过。
但那天,经易门没有采取任何武力手段镇压儿子的反叛。
他理解儿子。十六岁的儿子。
他颤栗了一下。颓然坐倒在门厅的一把花梨木靠椅上。两行清泪渭然而下。过了几分钟,只见他索索地把手伸进中山装,从里边那件绒线背心的口袋里,掏出一只布包;再打开布包,便是那根已开始有点生锈的钉子。
几个月来,经易门无时无刻不把这根钉子带在自己身边。是的,他知道,忆萱的死,跟他是有关系的。他要为忆萱看护好这根钉子,为亿营留住这一点点透气的通道,让她的“后半辈子”不再感到气闷。他常常梦到,自己在一遍又一遍地问忆萱:侬还气闷(口伐)?还气闷(口伐)而忆萱却只是在前边飘飘忽忽地走着,不答理他。
那一箱关于“洪兴泰”的材料,正是小十六在翻找这根钉子时,从经易门的房间里翻找出来的。
126
谭宗三赶到“豫丰”没有见到鲰荛,只见到鲰荛留在那里的一张便条。便条上说为了保险起见,他把新得到的这些材料,存放到另一个地方去了。“见条速到平沪商场宫家来找我。切切。”
“这家伙,有病!”心急如焚的谭宗三扑一个空,恨恨地啐了一口,赶紧上车又往“平沪商场”赶去。
所谓“平沪商场官家”是鲰荛未来的“老丈人”家。说起来还真难以让人相信,这样一个“天才读书人”鲰荛,最后居然会找到这样一个“丈人老头”又死迷住那样一个“弄堂千金”宫小红。也真可谓“冤冤相报,一物降一物了”
宫小红的父亲是平沪电影院的账房先生。
平沪电影院坐落在当时还算是比较冷僻的上海西区。像那样的末流影戏馆,上海起码有好几百家。甚至还要多一些。它们大都地处偏僻的下只角。门前没有大马路。周围没有大饭店大商场。跟单开间门面的馄饨店茶叶店为邻。不等天色完全冷透,一只只糖炒良乡栗子摊头就已经在它大门口一字摆开。一到晚上,摊头上点的都是一盏盏丝丝作响的电石灯,同时发出一股老怪异的化学气味。但平沪跟别的那些三流影戏馆有一点不同,它坐落在一个跟它同名的商场里。这个平沪商场是由一大片低矮陈旧的小店家组成。商场和影戏馆同属一个老板。每天夜里,最后一场电影刚散场,还不到十一点,它已经像这世界上最疲惫最衰弱的一个老人,瘫倒在女佣人端来的滚烫的洗脚水跟前了。关掉最后一盏灯,大门口漆黑一团。留一地棒冰纸。几张说明书被踏进了烂泥浆里。几十年后今天的上海,电影院里不再卖说明书。但那时候是卖的。介绍剧情。介绍明星。印一两幅模模糊糊的剧照,或明星头像。最后留一点空地,再印上两句吉祥而又特别庸俗的广告语。一个半裸的西洋女人,咧着嘴,一手叉腰,一手撩开浴衣下摆,展示两条长腿上全体模糊的性感,代表一家连裤丝袜进口商社向您老全家恭贺新禧。
鲰荛从小就收集了很多这样的说明书。满满一抽屉。或者还要多。他这样做,绝不是为了那些条由浅蓝或粉红点子组成的大腿。不是的。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把他矫饰成一个多么“儒道”的人,连模糊的或不模糊的大腿都不喜欢看。不。他看。准确地说,别的男孩子(或男青年)喜欢做的和必定要做的事,一般来说他都喜欢。有时只是没时间做。或不舍得在这种事情上花时间。没那么多时间。或者说,还没无聊到这种程度。他收集这些说明书是别有原因的。
那时父亲还没被聘为教授。家里住的是祖父留下的房子,还得靠出租其中的一间,才能补上家用和他学费方面的亏空,甚至还不够。父亲在教书写书之余,还得厚着脸皮,去一些老朋友手里承揽一点文稿校对的活儿,贴补家用。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能再开口向家里讨钱去看头轮影院上演的每一部新影片。但是谈论评点每一部新影片,几乎是他就读的这所私立贵族中学同学之间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往往是头大头轮影院演过,第二三天,这种讨论就会在校内火爆地进行开来。)他对外一直声称自己的父亲是“教授”既不愿被排斥在这种火爆之外,也不愿让同学们看穿这么个“教授”之家,居然困窘到连头轮电影都看不起的地步。于是他想到花极少的钱买说明书。先了解剧情。再从报章杂志上读有关新片的文章,再读广告栏里张贴出来的新片剧照,再加上他奇特的联想、绝对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他居然成了全校绝对第一流的“影评专家”像谭宗三那样家里拥有几部电影放映机、从来是把新片租到自己家里来放映的富公子,听他吹电影时,也只有目瞪口呆的份。一直到父亲真的当上教授,翻倍地增发了他的零用钱后,他特地从枫径镇“丁义兴”买来二十只吃酒人最欣赏的“丁蹄”烫了一大壶黄酒,准备了一长篇谢罪状,请来平日里经常在一起评电影的那些同学,向他们公布事实真相,并把辛苦收集了多少年的电影说明书,总起当众付之一炬,并大声诵读:
“呜呼吁噫兮同窗罔极之情,助我信我兮爱惜弥殷。念之望之兮祈我高腾,愧余有负兮砚友之心”
演出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把那些同学感动得一个个全都想起立默哀。
周存伯张大然陈实一度看中平沪这块地皮,建议谭宗三,在这里为“联合投资银行”建一座高层写字楼,用意有二。一,在上海重塑谭氏集团形象;二,把谭氏集团的影响推进到沪西地区。也是开发西部嘛。
经过“豫丰小班子”一再权衡,决定分阶段实施。由存伯负责此计划工程方面的各项事务;大然负责疏通市府区府军方警方青帮红帮白道黑道各方关系;陈实当然是沟通金融界和新闻界的关系。
但最棘手的事,还要算跟平沪老板的交道。
这平沪电影院和平沪商场的老板跟宫小红的阿爸是堂兄弟关系。讲起来,官小红的阿爸、那位“宫账房”还是这位“宫电影”、“宫商场”的堂阿哥。当初是这位堂阿哥把堂阿弟从宁波乡下带到上海来学生意的。这位“宫账房”一度也发达过。在沪西地区小有名气。商场和电影院,最早都是他办起来的。后来染上了抽大烟的毛病,麻将台子上手气又不好,一输再输,不仅输掉了商场,也把电影院输在了麻将台子上,最困窘的时候,真正是难为情,居然“出矿’自己的“小老婆”给人做奶妈来为自己赚一点老酒钱和小菜钱。一张老脸真的只好塞到裤裆里去算了。这种苦日子一直过了好几年。逼到最后,总算戒掉了“抽”和“赌”的毛病。后来才知道,当初暗中出资从自己手里盘进商场和电影院的,正是那位被自己带出道的堂阿弟。堂弟瞒了他几年,就是要让他吃点苦,戒掉这些要命的恶癖。好在商场和电影院没落到外姓人手里。从此他就老老实实心甘情愿在堂弟手下做一名账房先生。倒也平安无事。四十五岁以后,还得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宝贝女儿。真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但这两年,无论是商场还是电影院,却越来越不景气。不是上海做商场和电影生意的都不景气,而是这一个商场和这一个电影院不景气。
照理说,电影院建在商场里,电影院为商场招徕顾客,商场吸引顾客去看电影。两者应该是如鱼得水相辅相成。生意应该做得比没有这个条件的商场或电影院更加火爆才是。
为什么应该火爆,却没火爆起来?
问题就出在这平沪商场太破旧了。太不上档次了。
当初“宫账房”年轻,头子活,人缘好,用相当便宜的价钱从一位青帮朋友手里买下了平沪这块地皮,一时不晓得做啥才好,就盖了几间平房,租给几位到上海来做小生意的宁波同乡。消息一传出去,众多宁波同乡来找他。他就不断地盖些小平房租给他们。种种的小百货生意也就因此在这地面上做了起来。从衣帽鞋子,到针头线脑。香烟洋火。搓板脚桶。还开了一两爿小笼馒头店。一两爿相命馆。一两家南货店专卖宁帮糕点、糟醉士产。靠西北角,还开了一家混(澡)堂。都是一些实实在在、却又做不了大场面的店家。这种店家吸引不了大多数年轻人。而看电影的大多的又是年轻人。这样,电影院的生意越来越清淡,也显得越来越破旧。本来想看看电影再去逛逛商场的人,一看,这电影院那么破旧,也不来了。商场的生意也越发清淡。本该相辅相成的两者,现在反而相克相死了。
宫账房站在平沪电影院二层楼上往下看,那些店家的屋头顶像一片旧鞋底。那时他就想到应该平仓“卖”掉这个商场,另谋生路了。
但是,他做不到。商场电影院早已不是他的了。他当初就是因为头脑子大活,才摔了大跟头。现在再没有人相信他的点子了。虽然他这次的点子分明是对的,也没人相信。或者说,不敢相信。而拥有这商场电影院的那位堂弟当初就是靠“老实本分”才渐至殷实的。一辈子坚信“老实本分”是唯一能帮助他们宫家摆脱困境的康庄大道。但他却不知,今天的上海,浑然跟几十年前不同。只靠老实本分,似乎已难以在生意场上渡难关求发达。两人为这件事也吵过几次。甚至拍过桌子红过脸。但每次,只要堂弟一揭堂哥的那张底牌,说他:侬聪明,有办法,当初为啥还要靠小阿嫂卖自己的奶水来赚侬的老酒铜钿?这位堂哥就再没话可说了。
鉴于这种情况“豫丰班子”的人考虑许久,居然把说动那位“堂弟”出卖地皮的重担,交给从来不出去搞外交的鲰荛头上。说穿了,这里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当时鲰荛正跟官家那位千金谈恋爱。“豫丰班子”的人都相信“特洛伊木马”的古训。凡事都可以从内部攻破。
鲰荛自己也讲不清自己为啥偏偏会迷上这位“弄堂千金”(三流影戏院老板的掌上明珠)。分明是个任性到了极点的小娇娇。只想困懒觉的小白狸。因贪吃珍珠米(老玉米)已然开始发胖的小馋猫。一个每天都要把一串桅子花白兰花挂在蚊帐钩上而不喜欢把它们戴在头上或别在衣襟上的女学生。这是个冷静下来想想几乎一无是处的女孩。要知道她上学期英语只考了二十八分。要知道,当年他自学英语,只花了半年时间,就能横扫圣约翰和复旦交大校园里那些天之骄子。他自学德语,又把由德国教授一统天下的同济学子全部灭到装聋作哑的地步。对于高雅的法语,他只花了四个月时间就能自如地对话,冒充留法回来的“硕士”应聘当上了法商让伊可先生家两个小男孩的家庭教师。这样的天才居然自甘堕落和毁灭在一个“二十八分”手中!一个充满理性的强者,却要完全拜倒在一个几乎完全谈不上理智、通体只剩下那火辣辣感性的女孩子脚下。真叫人“匪夷所思”但他还是没法劝阻得了自己。她和他周围那些为他已十分熟悉的女性(她们充满了学问,而又“诡计”多端)太不一样了。他太喜欢她的这种“充满了感性”的“存在方式”她太让他激动了。每天都受到极大的刺激。惊异。她从不允许他在约会时迟到。只要一过约定时间,你还没到,她绝对马上把专为他买的一大堆小吃食品统统扔进垃圾桶里,转身就走,连一声“bye-bye”也不给。
“约会还迟到?侬有啥了不起?侬以为侬是美国总统?菲利浦亲王?还是那个自以为天下所有的女人都会看相(看中)自己的西门庆?哼。哼。”她这么说。但只要他能提前几分钟,她又会高兴得扑过来,搂住你的脖子,叽叽喳喳乱叫。
在黑暗中,她总是那样的毫无顾忌,那样地贴近你,踮起小小的脚尖,那样真诚而又贪婪地打量着你疲惫的眼睛。她不许四周的太平门发出任何一点声响。(她喜欢在散场后的影戏院观众席里跟他约会。)她用她的尖叫驱赶那些想进场来做任何事的员工。她是老板的侄女。谁都得听她的。然后四周围就彻底地安静下来了,安静得就像深海的海底那般雄厚凝重。每次她的心都跳得那么厉害。喘出的气都那么火烫。她拉着你冰凉的手,有时就紧紧抱着你的后腰,一动也不动地把脸贴放在你胸口上。轻轻地叫着你:“半年半年哦,好半年再给我吟一段法文诗。要多多的。别停下。念吧。接着念。念下去。哦念下去抱紧我侬为啥会有那么好的记性呢?为啥么?(她把这“么”字拖得老长)说呀。阿能把侬的记性给我一点吗我只要一点点一点点真的。一点点就够了哦,别松开我哦,半年半年臭半年让我咬侬一口,好吗?我咬了真的咬了”有一次,她壮起胆从他衬衣领子里伸进手去,颤颤地摸了他一下后背,心跳得差一点要晕过去;后来大红起脸喘喘地对他说:“你也摸一下吧。哦,别这样不是前头。是后头。后头。”
他也曾无数次地告诫自己,不要再去理睬她。更不要因为她的年轻——是的她只有十九岁——而毁灭了自己漫长而挚深的爱的历程。但自从结识了她以后,再走到任何一个没完没了地总在表演着自己的矜持和慎微的女孩面前,他就怎么也产生不了那种他已然尝到的激动。她是那样的缺少矜持,但又那样的坦诚。炽烈。
哦,炽烈。
锅红了。
鲰荛曾见过小红的阿爸。那是一个俗气到不能再俗气的小老头。他一面在听你说话,一面又斜起眼睛关注着煤球炉上的开水壶是否已经在喷气;同时又在听弄堂里叫卖旧皮货的人所报的价钱;同时也在听小红的奶娘(也是他家的老娘姨、兼他的老相好)在厨房间里窸窸窣窣挪动的声音;同时还在听售票窗口的动静;同时又在注意他们家那只最老的黄皮猫的去向。自从戒掉恶习后,他便养开了猫。养六只。全是老得爬不动的。他每天都踢它们。听它们尖叫,然后给它们喂鸡内金鸭肫肝猪下水自煮羊头。同时他还在关注小红娘在隔壁房间里到底在做啥。小红娘从苏北到上海已经十八年了,一张嘴依旧“拉块拉块”的,一句上海话还不会讲。他不许她学。怕她学会了上海话,出去轧姘头。他虽然一个月才洗一次头,但每天都要搽老牌子玫瑰花露生发油。他口口声声叫你“小阿弟”却最怕你到了吃饭时间还不肯告辞。他在鲰荛面前装出一副老前辈的样子,懒洋洋地伸长了一副短腿,躺在藤椅里说话。长长的手指甲里却全部嵌满了黑黑的油泥。他跟你说,霞飞路上最大一爿旧货店出两万块洋钱来车他房间里这套红木家具。实际上他房间里最值钱的是那只插鸡毛样帚的瓷瓶,收旧货的开价二十五块。他把别人臭骂了一顿。收旧货的说,侬要再骂一句,我要肯出二十四块都不是人。他不骂了。改成低声讨价。最后终于以二十四块三角七成交。他觉得他赚了三角七。在跟自己那位老堂弟的关系上,他也是这样。得知是被这位堂弟暗中盘去自己的商场电影院,他一方面是真心感激他的“保护”一方面又不甘心不服气。总是有点冷言冷语。但又慑于堂弟的“一身正气”不敢在行动上真有所越轨。他的确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管理着堂弟托付的账务。同时又天天运丹田气吃豆腐浆,甚至天天跟弄堂口对过老虎灶里那个老本根学长拳,要练一个“元始真如,先天至精,一灵炯炯”以图万一。这万一究竟是什么,他也说不清。只是当商场影院真正安静下来时,依然是那一片旧鞋底似的屋头顶在仰受每年一度黄梅好雨久久的播弄时,他总是越发地躁动不安;并在一度的消瘦后,再度丰腴、黑胖,只是比从前更容易出虚汗,出那种腻腻的油汗,往往在衬衫和汗衫上留下一块块永远也洗不去的黄斑。
小红的娘每天要出去买小菜,顺便在外头吃一副大饼油条,留出两个钟头的空档。他会趁机溜进小红奶娘的房间里去。他喜欢她的肥硕。喜欢她的有力。喜欢她的随和。喜欢她始终如一在羞涩和大方之间游移。他喜欢躺在她粗大的两腿之间,把头依靠在她软枕似鼓凸的双乳上面,阖上眼,由她去慢慢捡拾去他那在鬓间渐显渐多的一茎茎白发。常常这样,又能获取一个极惬意的回笼觉,直到小红娘忍耐的敲门声剥啄响起,催他去漱口揩脸吃刚买回来的早点。
忍受这里的一切,对于从小至大一直依赖于、也被训导得十分理智的鲰荛来说,在心理上所要付的代价,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大。现在让人担心的是,一旦他充分得到了那些毕竟是缺乏底蕴、又基本无甚内涵的“炽烈”和“坦诚”还有那种种可爱的“任性”后,能不能持续长久地产生各种“激动”并且继续持久地为此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回答只有两个字:难说。说不定几年后“天才鲰荛”觉得人世间也就无非如此了,于是陪着小红“老姆”(老婆)一起吃“珍珠米”熬绿豆汤津津乐道于探讨哪种进口吊袜带价钱更“合算”同时陪着“丈人老头”养黄皮老猫试用各种进口的猫饲料,同时开始再度收集收藏那些印有模糊性感照片的电影说明书。一过四十岁,开始同样地丰腴黑胖,出更多的虚汗和油汗,在衬衫上留下更多洗不去的黄斑,热衷于结交拜访比他更年轻的文化名人。一过四十五岁,就得准备一柄放大镜了。等等等等。
所有这一切的今后走向,的确都难以预料。但今天,他却认定把刚得到的这箱材料,存放在小红这里,是最可靠的。
127
这箱有关洪兴泰的材料是经易门的儿子经十六交给鲰荛的。
那天阿部等了三个礼拜,不见那个姓赵的女人带着她那位奇特的儿子来签订租房契约,有点急了,也有点火了。他还从来没有这样真心等待过一个“房客”他从来也没有把来租他房子的各色人等真当一回事过。从烟纸店小开,到金城银行襄理,用苏北话来讲,他跟他们,无非都是“说说玩玩”的。只有这一回,他当真了,但对方却把他“玩”了。更让他恼怒的是,自己竟然没法把这母子二人彻底忘掉。(不。不要说彻底。只要淡忘一些,也做不到。)他到上海这么些年,还从来没有一个女人能在他心里停留过三天。他也不会允许一个中国女人在自己的心里逗留三天。或三天以上。现在已经整整三个月了,甚至更久了,他还在等待。即便是今天,他一面下决心,一旦这对母子再次在他小楼门前出现,他要极尽侮辱之能事,让这两个中国人永远“记牢”他这个叫“阿部”的日本太郎,一面却还在瞟瞥雨中的窗外,瞟瞥着那个曾被那个姓赵的女人在那一天的雨夹雪中站立了整整五六个钟头的地方。
她的姿色甚至都不及他家当年在北海道雇佣过的那几个女佣。他不喜欢干瘦的女人。尤其不能忍受干瘦还偏偏自信倔强的女人。那不是女人,是大报郊区小山丛里的刺棘棵。他对女人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也没有任何异样的癖好。(比如他的三叔就只喜欢大脚趾和其它四个脚趾都长得一般齐、一般短小圆浑匀称的女人。而他的二弟却只喜欢嗓门粗哑、上嘴唇上长一层黑黑茸毛、一说话就咬着牙齿直跺脚的女人)他呢,并没有多少跟异性赤诚交往的体验,只觉得女人就得白润。圆润。娇润。再加上一点装腔作势,扭扭腰肢,说些一连串的“不不不不不”或者玩些抿起小嘴偷偷一笑的小伎俩,同样可爱得可以。而这一位,干巴巴,还那么自信,还不愿装腔作势,凭什么?
而那个儿子,一说起话来就结巴,脖梗一耸一耸,也耸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更是平常得不见一点特色。类似的男孩,在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或上午十一点二十二分左右,随便在上海哪一个馄饨摊头上,你都可以很随便地搜罗到一大把。
但恰恰是这两位,却偏偏让他心里燥热不止。
他从赵忆萱身上感受到的是异样的执著。这是在中国女人身上开掘“顺从”时,往往能得到的最多的一种共生矿体。阿部觉得中国男人缺的正是这玩意儿。执著到哪怕抚哭就地正法的丈夫。不敢。一睁开眼,阿部总觉得自己满眼瞧见的都是那类提着鸟笼、拎着长衫下摆、礼节周到、笑容可掬、昨儿个赤诚山呼大清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今儿个紧着拥戴民国领袖幸甚幸甚幸幸甚、曾几何时为不得不留发编辫续胡尾而哭得死去活来、又曾几何时又为不得不伤及这父母天地君亲赐之发肤体例而再次哭得死去又活来。男人啊,中国男人,您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上海县洋枪队射杀新党党人时,赶快上起排门板、吹灭煤油灯、搂着三寸金莲钻进棕棚床底下的是您;一旦光复赶快架起梯子爬到店门上,把店牌上的“满汉全席”、“满汉首饰”、“满汉茶食”、“满汉娇娘”、“满汉出屎坑”、“满汉油炸臭豆腐干”一律改成“新汉全席”、“新汉首饰”、“新汉娇娘”、“新汉油炸臭豆腐干”的也是您您不觉得在您自鸣得意的“新”字里,涸出的是别人的血腥吗?哦,您是一个拥有xxxx的人。xxxx,它伟大而又壮烈,它本该伟大而又壮烈。它必将永远伟大而壮烈。它恢宏炽热地出现在地平线上,就是为的支撑这容我们生存发展的一番大和地的啊。您不觉得在您裤裆里悠闲着的,只是一根半死不活半干不湿的泥鳅吗?
哦,男人。
阿部那天一下就发觉,赵忆萱的儿子上得楼来,眼睛只盯着房间里最老式最古旧最灰暗最锈迹斑斑最歪歪斜斜的东西看个不休。在楼下客厅里的时候,他就只注意阿部随手放在当间长条案右首上的那几块瓦当。后来,一直在瞟瞄阿部放在藤椅扶手把上的那部宋朝元佑党籍碑的拓本。起初,他只以为十六七岁的孩子,看个新鲜。后来居然看个不已,他以为他喜欢写大楷宇,才对碑帖这么感兴趣。问的结果,才知道他根本就不练毛笔字。他只是对各种各样碑帖的版本样式感兴趣。对鉴别碑帖感兴趣。“小小年纪,你懂鉴别?”阿部觉得可笑。
小经易门红了脸,不作任何辩解,只是恋恋不舍地把那本元佑党籍碑轻轻放回藤椅扶手上,回到母亲身后去了。
“你说说。说说。我这本党籍碑是真是假?”
“”孩子看了看母亲。
“大人跟侬讲话,侬有啥话,就老老实实讲出来。不要做得这么不懂事。”母亲嗔怪道。
小经易门又一次红了脸,再次把认定的目光投向藤椅扶手。尔后说:“价价价值价值连连连城。”
“为什么?”
“什什么为为为什么?这种这种碑帖,早先有两只版版子。一只版是是宋徽宗老老老先生亲笔,——一只版子是是蔡蔡蔡京老先生亲笔。这两块碑后来后来都毁掉了毁了老可惜的。以后行世行世的,都为后刻。根据徽宗蔡京亲笔刻的碑,一一一塌刮刮刮子,只存世了二三年。行世的拓拓拓本极少。能流传至今的拓拓拓本就更少了。相当值铜钿。看也看看看不到。侬这本就是就是就是徽宗亲笔。真的是他亲笔。亲亲亲亲亲笔”说到最后一句,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垂下一副蒲扇般的大手,微弓起那根瘦高的脊背,两眼闪出湿润的柔光,把一种注入了极端向往的倾斜和颤抖,在全身的涌动中展开;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对碑帖拥有者阿部的全部钦羡、全部敬佩和全部谦恭。微微喘息。所有这一切,都跟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孩子,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应显达的和能显达的气质,毫不相干。
也许还不能说阿部那天受到了震惊。但在送走这母子两以后,他的确忽然间觉得失去了啥,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做啥才好。天光暗淡。雨中的雪完全让位给了冻豆似的雨珠。马路对过的屋头顶一片一片地只剩下一阵灰蒙蒙的平移。包括灯光。他让自己入静,咽一口气到丹田,反复寻找赵忆萱站过的不同位置,回想赵忆萱的影子。声调。神情。她一绺淋湿了的额发曾遮掩去半边眼睛,剩下的半边里,依然闪烁着某种干热。这种眼神可以从挂在欧洲最古老的城堡大厅墙上找到。那是些蒙着灰尘的油画。金碧辉煌但却斑斑驳驳。哦,一种被牢牢制约了几十年的干热,在灰尘后头闪烁。他想象跟这样的“女大公”一起滚倒在路易十六式大雕花木床上度过那惊涛骇浪般的销魂之夜。谁说我阿部不想要女人?!他想象她的痉挛和疯狂(假如她的确还能疯狂起来的话)。她会板起脸,打他的手心。挺直了腰,走来走去。坐着马车来到海岬一角。在那片长满了高大的麻黄树的沙滩上,寻找古船的碎帆。他喜欢听她发号施令的声音。这声音像一块块棕色的花岗岩,又像月光下洒落在防波堤上的碎玻璃片那样,永远具备一种凝固的流淌的魅力。他要轻轻吻她后背,让她颤栗着并拢颀长的双腿。然后轻轻抚摸她指尖。跪在她面前。仰起头来注视她。让她窸窣作响的裙摆轻轻摩挲着他那粗糙而又焦黄的脸庞。他甚至喜欢她长期不理他。每天都端着老式的铜座子煤油灯,把咖啡送到她门口。只要能隔着厚重的门板依旧听得到她穿着软底拖鞋在里边焦躁地踱着步;然后冲出来,带着清莹的泪花,冲向对面的沙丘。他要把她因此而留下的每一个脚印窝窝,都灌满最昂贵的波斯水银。带刺的灌木丛从容地钩破五色满金卧水蟒袍料。
他向往过这样的女人吗?
哦,的确能让他完完全全地跪下的,他愿意跪下。愿意放弃了一切,但必须能因此又得到一切。是的是的。只要她总是能闪烁起那种干热的光泽,贞定着那类迷蒙的执著,点燃起那样隐蔽的疯狂,留下那一片队伍麇集的冷漠。啊,她应该就是那条最伟大最古老的三桅船,高扬着凯旋的战旗,缭绕着从不消失的硝烟,驶进红海或渤海湾。而卑微的他,只是一个为她启动舵轮或收紧桅索的跷脚船长。
你在哪儿?
女人。
锅红了。
阿部把长期跟玩古董的中国人周旋,当作一种玩弄中国的游戏。打开这幢小楼的每一扇房门,你都可以看到,他这些年从中国人手里搞到的中国古董。(准确地说,是中国的旧货。更准确地说是一部六七千年的中国生存史。蟋蟀罐。鼻烟壶。端砚歙砚秦砖汉瓦砚。自然还有百十方瓦当。从一字的“卫”、“关”瓦当,到二字的“君子”、“西庙”瓦当,到三字的“有万熹”“益延寿”、四字的“长生未央”“与天无极”、五字的“鼎胡延寿保”一直到十二字的“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应有尽有。还有几百锭名墨。其中包括上千元一锭的大明众妙斋带彩漫堂椿朝朝染翰墨。包括八百元一份的漆皮白绢套八锭明宝笏斋千秋真鉴墨。还有紫檀木家具。花梨木家具。楠木家具。乌木家具。黄杨木家具。少不了宜兴紫砂壶。少不了八百件永乐窑祭红瓶。少不了吴十二炼成的宣德炉,其色如好女子肌肤,融融从黯淡中发奇光,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迥非他物可比方”在另一间房间里存放的则是皮货,妆蟒绸缎,绫罗纱绢,竹葛夏布。阁楼上收藏的是史部要籍,从左氏春秋、竹书纪年到二十六史,石刻法帖,手抄宋书,一应道佛经诀总计六百三十六部套。加上一部残缺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统统装在规格一律的樟木箱里。他从来也没有翻阅过它们。他知道中国文人雅士向往“一日不可不对清音”他从他们手里搞到十二架十三徽古琴,有叫“清角绕梁”的,有叫“绿绮凤凰”的,也有叫“春雷秋籁”的,等等等等,因为没有地方单独存放它们,只好都放在了那十几只樟木箱子的上头,再蒙上一大块白布。他专门收集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收集中国古人束袍服用的铜玉带钩。收集木变石戒指。收集达官贵人用过的眼镜。收集犀角器物。各式铜佛。千手观音。欢喜菩萨。另有五百方印石,全都塞在了一个旧皮箱里。还有一千二百粒据说是慈禧殉葬的珠子和一个翡翠西瓜。至于那些金丝银丝编的蝈蝈笼和唧岭子盒、洋表自鸣钟、玉如意、赤金碗碟、珊瑚朱砂沉香折扇、娇深暗黄龙汤碗五彩百幅玉堂春瓶青釉描金皮球花盘)
这就是中国。
他在玩着中国。
中国的男人也在玩着中国。
别忘了他还有五箱子古钱币。专门辟了个房间存放古字画。十二本当谱。
但他只喝最便宜的砖茶。那是一种必须煮来喝的低档茶。煮开来以后,叶片绝对有大拇指大。叶梗则几乎能用来当顶门杠。他喜欢它无与伦比的浓配苦涩,喜欢它的粗野,就像那些北海道的渔夫,带着满身的鱼腥味和一双湿透了的靴于,在拥挤不堪的小酒馆里,搂着四个奶膀于两个大屁股的老板娘,拍击着让狂风吹得摇摇晃晃的板壁和火炉“呀呀哩来呀呀哩来”地吼唱着。
女人和古董,几乎是他所认识的所有那些有身份、有头脑。有财力、有家底的中国男人的全部归宿。全部追求。如果可能,再加上一点必要的权力。人前的吆五喝六。人后的一醉方休。
而这个小经易门几乎是这一切的一切。绝对的绝对。绝对的提纯。绝对的浑然。绝对的凝铸。最精彩的化身化石化合化一。最中国的中国。他喟然惊叹了。
128
母亲死后,经十六变得愈加沉默。很有几天,他漫无目的地在大街小巷里穿行。只低着头,快步走。由着雨淋湿头发。由着三轮车黄包车带铃裆的有轨电车脚踏车和一把把钢骨黑布洋伞撞他。有时他长久地站在电车轨道中间,看着被雨淋湿的钢轨,暗暗发亮的钢轨,弯曲远去的钢轨,被人跨来跨去的钢轨,继续负重。他不愿离开这两条湿漉漉的钢轨。以至电车当当地向他驰来逼近,都不愿走。马路两边的人向他大声叫喊。一个老太太买小菜从这儿路过,看见这场面,吓得几乎要昏倒,小菜篮子掉下来,塌棵菜蘑菇田螺五香豆腐干滚了一地。有两个胆子大一点的冲上前去拉他,也都被他推开。他在继续前行的电车面前步步倒退。踉踉跄跄地倒退。差一点被自己的长衫后据绊倒。
129
那天经易门回家特别晚。谭雪俦找他谈话,请他设法接管“豫丰”再度出山。他听着,一句话都不说,很快开始哽咽。哽咽了好大一会儿,仍然不说话。谭雪俦说,侬有啥委屈,对我讲。他摇摇头。谭雪俦说,侬还有啥难处,也对我讲。他还是摇摇头。谭雪俦说,侬有啥要求,也可一并提出来。他继续摇摇头。只是哽咽得更加厉害。委屈,真的是委屈。又过了十几分钟,经易门才慢慢地平静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份“备案”放在谭雪俦面前,说,这是前一段空闲时,我随时想到随手记下来的几件应该急办的事。侬看看。不一定有用。至于接管“豫丰”的事,请容我再想一想谭雪俦忙说,易门,这桩事体,包括姜老太太在内的全体老太太和老老太太都反复斟酌过了,无论如何要请信看在谭家的面子上,再费心一趟经易门忙做了个手势,请谭雪俦不要再说下去。这时谭雪俦真有点急了,说,要不要让老太太和老老太太亲自来求侬?经易门一听,连声叫道,不不不千万千万不可以。说着,眼泪再次哗哗地滚落下来,尔后长叹一声道,我只是不想伤害三先生。谭雪俦说,宗三那边,我会去安排的。侬放心。经易门摇了摇头说,快四十年了,我真的觉得有点对不起三先生
“侬有啥对不起他?这话从何讲起?真要讲对不起,应该是他对不起侬。”谭雪俦不解地反问。
“”经易门没解释,只是坐直了上身,呆呆地看着谭雪俦。谭雪俦没等到答案,也就没再继续追问。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当然不是要搞清在谭宗三和经易门两人之间究竟是谁对不起谁,而是尽快地组织力量,收拾谭家门内这一向以来被谭宗三搞紧张了的人事关系和搞散了的经营局面。
“易门,我晓得,请侬再度出山,实在也是为难侬。但为谭家着想,侬就再做一次难人吧。只有如此了。我想,侬会给我这个面子的,不用再请老太太来出面求侬了。”谭雪侍十分恳切地说道。
经易门无法再拒绝。
离开“将之楚”楼时,已快到十一点。楼前那块草坪尽头有一排七叶按村。经易门又在树下静静地站了好大一会儿。这按树有一种并不为所有人都喜欢的气味。但当年谭老老先生坚持要种这么一排,说它能驱虫。从种下它们起,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它们已长成嵬嵬参天的大树。站在这一排按树下,正面可见“将之楚”那永不衰败的姿容,稍稍侧一下头,又可看见“迪雅”楼那简朴清秀的身影。经易门跟谭宗三一样,早就暗暗地喜欢上“迪雅”的这点与众不同。他甚至奢想过,把东西两管事房搬到“迪雅”多次设想过,早晚只剩自己一个人时,单独和“迪雅”和树梢上那清淡的霞光在一起的情景。当然他很快排除了自己的这个想法。除了为谭家做事以外,他从不在谭家的任何人面前表露任何一点个人欲望。他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以不变应万变的致胜关键。
十一点二十分。他想去“迪雅”跟谭宗三说几句什么。已经走到“迪雅”小院那精致的月洞门前了,抬头看看楼上的灯光,却又收回了去按门铃的手。几十年来,他一直想能真正地跟同龄的谭宗三平等地谈一谈。他一直想得到谭宗三真正的原谅和理解。一直想真正接近谭宗三。也一直把未能取得这种理解和接近,视作自己一生最大的失败。说来恐怕谁也不会相信,对于经易门来说,谭家门里没有一个人能比谭宗三更让他感到牵挂。更让他动真情。谭家门里的一切,都融汇了他经家三代人的心血。这里当然也包括他经易门的努力。但奠基的,不是他。谭家之所以有今天,首先要说的是经老老先生辅佐了谭老老先生,尔后要说的是经老先生辅佐了谭老先生和谭先生。十多年来,作为第三代的他参与了父辈的这种辅佐;后五六年,东西两管事房甚至可以说基本都已在他掌管之下。但能说他创始了什么?不能。唯独一件,那就是“谭宗三”是经他的辅佐“长成人的”这么些年,他从未放过一切可能的机会,暗自努力,要在谭宗三身上“创造”一个成就,为谭家做出一个完全由他做出的“贡献”可以说,他鞠躬尽瘁了。但却不能“死而后已”因为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也是刚才谭雪俦要他再度出山去接管“豫丰班子”时,他要哽咽、他要“复杂”要百感交集突涌出一股内疚自责之心的根由:他没创造好一个“谭宗三”每每是这样,当谭家人当着他的面责备感叹谭宗三的不争气时,他总感到是在责备他,责备他的无能他的失职,他没能做好一件谭家门最需要他做、却又偏偏没有能做好的大事
他常常想去问谭宗三,这究竟是为什么?问谭宗三,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再问谭宗三,在你我之间,究竟应该谁恨谁?要知道,我一生最大的唯一的失败是你给造成的是你啊当然,经易门永远不会恨谭宗三,更不会去当面责问。他,只想取得谭宗三的谅解。理解。接近。永远是这样。
十一点四十六分。他回到自己家。掏钥匙开门。怎么也开不开。斯匹林锁从里头给卡死了。他用力敲了两下门,也不见有回应。但门里分明是有人。有声音。等他再敲门时,门里果然有人叫喊了。“十六,是侬阿爸是侬阿爸呀让我去开门”这是老娘姨。“侬敢!”这是儿子经十六的声音。
“十六!十六!侬在做啥?!”经易门叫了两声。冷汗一下从额头上渗了出来。这些日子,他已有预感,儿子要出事。儿子在憋着一股劲。一股气。经易门见自己叫喊也不管用,急得在门廊下转了两圈。他不敢用太大的声音,更不敢使用蛮力去撞门。因为这儿临着马路。邻居们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他不愿公然出丑。这几个月,在背后议论经家的人已经不少了。他不想在大局刚有一点转机的时候,再给别人添个口实。但怎么进门呢?该死的英国式小别墅四处都做得特别结实。低矮一点的窗户外又都焊上了铸铁窗栏。后门也是用两寸厚的实心橡木木板做成的。水落管上都装着防盗贼攀爬的倒扎刺。(即便没有这些防护设施,让经易门从水落管上爬进楼去,这想法似乎也太夸张了一些。)
就在经易门怎么也想不出有效办法解决眼前这道难题时,忽听得门里一阵扑腾响。难以确定到底是碰倒了椅子,还是砸翻了花盆。总之是匐匐地乱了两下,门被人打开了。是披头散发的老娘姨,一见经易门,就只知惊慌失措地叫喊:“经先生经先生”经十六冲下楼来拦阻,但没来得及,这时也差一点跌出门,跟父亲撞个满怀。
“畜生,侬想做啥?”经易门一把护住老娘姨。瞪大眼间。
“那根钉子呢?”从来不敢跟父亲正面交锋的经十六,今天居然也瞪大了眼反问。
“啥钉子?”经易门一愣。
“还有啥钉子?!”儿子大叫起来。
“畜生,侬想做啥?!”经易门一边骂,一边四下打量。这才看清,整幢楼里都被翻了个底朝天。正厅里挂的那张全家福照片上,也被剜出了一个大洞。好像是把怀抱幼时十六的忆萱,剜了去。
经十六今天在家,把原来属于妈妈的东西,全都一一地搬进了自己房间。连用过的被褥枕头、碗筷调羹、梳妆用品、衣服鞋帽全部。无一遗漏。现在他想向父亲要的那根“钉子”是母亲死后,钉在棺材上的钉子。忆萱生前总叫“气闷”最怕关窗、关门。尤其怕大暑天要落大雨却又落下不下来时的那种天气。这种时刻,她特别难受,常常要对经易门说,我以后死了,侬千万不要给我盖棺材盖。我怕气闷。这次替她人敛,按习俗,棺材盖要钉七根一虎口长的铁钉。但钉第七根时,经易门却不让钉了。在场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不懂他为什么要这样。尤其不懂这个历来最循规蹈矩的人,怎么会在自己夫人如此重大的一件事情上偏偏做出这种越规的举动。人们只以为他伤心过度了,便没去计较。只见他从丧工手里极郑重地接过那根钉子,窸窣地藏进内衣口袋。以后的好几天,总看见他在夜很深的时候,捧着这根钉子,坐在忆萱的遗像前,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许多亲戚朋友都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能听懂、而又为这句话动容的只有两一个人,一个是儿子十六,一个就是这位老娘姨。这两人听懂了他在问忆萱:“侬还气闷(口伐)?侬还气闷(口伐)?”
儿子恨父亲。他觉得是父亲“逼”死了母亲。他忍了这么长时间,今天实在忍不住了,便突然行动。他不能容忍这个“逼”死母亲的人再沾染母亲任何一点东西。
“侬交出来!交出来!”他对父亲叫道。在搬完了别的东西后,他寻找这根钉子。他要亲自为母亲保存这根钉子。不只是因为他天生有那样一种收藏的癖好。在经十六看来,由这根钉子的空缺所造成的那一点“空隙”是母亲和这个世界唯一的“通道”只要攥着这根钉子,似乎就能保证母亲能顺畅地呼吸。这几乎和母亲的生命同等重要的东西,当然不能让逼死母亲的人把攥着。
“交出来,侬!交出来!”他青白起脸对父亲叫道。并准备父亲扑过来打他。经易门曾不止一次地用藤条抽打过他。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以及长成了大孩子以后,都打过。
但那天,经易门没有采取任何武力手段镇压儿子的反叛。
他理解儿子。十六岁的儿子。
他颤栗了一下。颓然坐倒在门厅的一把花梨木靠椅上。两行清泪渭然而下。过了几分钟,只见他索索地把手伸进中山装,从里边那件绒线背心的口袋里,掏出一只布包;再打开布包,便是那根已开始有点生锈的钉子。
几个月来,经易门无时无刻不把这根钉子带在自己身边。是的,他知道,忆萱的死,跟他是有关系的。他要为忆萱看护好这根钉子,为亿营留住这一点点透气的通道,让她的“后半辈子”不再感到气闷。他常常梦到,自己在一遍又一遍地问忆萱:侬还气闷(口伐)?还气闷(口伐)而忆萱却只是在前边飘飘忽忽地走着,不答理他。
那一箱关于“洪兴泰”的材料,正是小十六在翻找这根钉子时,从经易门的房间里翻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