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东方冕文集 > 看历史剧学什么

看历史剧学什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近年来,根据正史,或野史,或真实少于想象的小说拍摄成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场面恢弘、艺术感强的有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表现治国有方的帝王戏有唐太宗李世民、康熙大帝等; 展示廉吏风采的戏有包拯、一代廉吏于成龙、海瑞等;表现才子戏贪官的戏有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 这些历史剧或准历史剧的收视率颇高。有的人看它们纯粹为消谴,打发时间; 有的人看它们是从中了解历史,学史明智;有的人看它们是专门盯着剧中的反面形象不放,希望从中获取一点人生“真谛”人们看戏的目的各不相同。对第一种人我们无可非议,对第二种人我们表示敬意, 而对专门盯着剧中反面形象不放的第三种人,我们只能表示诧异。

    经济快报载:在宰相刘罗锅、 铁齿侗牙纪晓岚中将“大弄臣和珅”塑造得栩栩如生的王刚,原本希望和珅的奸诈、狡猾和最后可悲的下场对世人有一点警示作用。然而事与愿违, 一些人竞相将奸臣和珅作为处世榜样。对此“罪魁祸首”的王刚认为, 这是很可悲的事情。王刚本人也曾亲身感受过“和珅”的负面影响,有一次, 王刚到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县采访。在采访单位请他吃饭时,有人说:“王老师,你演的和珅太逼真了,我们单位也有一位和珅。”王刚以为他们单位揪出大贪官了,谁知大家哈哈大笑,指着办公室主任说:“就是他!”这位主任没有一点窘的意思,站起来大谈“学习和珅”的经验,并且说:“王老师,你演的和珅对我帮助太大了,我还得好好学习。”当时王刚只觉得天旋地转,脑子里一片空白。“我就想, 正义何在呀!如果我辛辛苦苦演的大奸臣,却成为现代人竞相效仿的对象,那真是一 种悲哀,一种堕落。”我赞同王刚对效仿和珅行为的评判。因为他的评判是对一种错误价值取向思想的鞭挞,是对丑恶行为的痛斥,并且告诉了我们看历史剧应汲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

    效仿大弄臣是悲哀,是堕落,但是在社会上, 特别是在官场上走这条道路的人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是,现有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地方用人腐败,一些有经济问题,或有这样那样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合格干部,不但没有受应有的惩罚,还不断被提拔重用。而一些清正廉明,带领群众走上富裕路,积极为群众谋福祉的干部却得不到重用。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一些干部失去了应有的辨别力,产生了要提拔关键在拍、在送,而不在实干的错误思想。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他们挖空心思寻找“实用”的东西。和珅是善拍且拍得位高权重的“杰出”代表,自然进入那些官瘾大之人的眼中,被视为楷模。

    以奸臣和珅为处世榜样的人,往往患以点代面的毛病。他们只看到和珅位高权重“风光”无限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最后可悲的下场。一个人不能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事物,并警惕事物危险的一面,是可怕危险的。它会让人失去应有的辨别力,迷于财,溺于色,惑于权,最终难免落得个与和珅一样可悲的下场。这已被李乘龙、丁仰宁等腐败分子一再证实。这些人一时的风光不值得“羡慕”倒是他们可悲的下场值得思考,值得总结经验教训。这对一个人的发展不无裨益。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一段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得此三镜,以防过失。”从中可以看出李世民以古为镜、以人为镜,是为学得治国良策,扬弃商纣王、隋炀帝之流远贤臣近小人的恶行,以防止在治国过程中产生失误。正因为这样“贞观之治”的盛世才会出现,彪炳史册。李世民在历史上可谓正确学习、运用历史的典范,也是当今值得我们学习的榜 样,类似的榜样在历史上大有人在,如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他们清正廉明,敢于为民做主,深受百姓的爱戴。我们看历史剧要学就应学这样的榜样,做一个堂堂正正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至于像和珅一样的历史人物还是不学为好,免得小可败坏社会风气,大可祸国殃民,留下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