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别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阮清沅进来的时候,看见了记忆中年轻的母亲正对着她温柔地笑。
“怎么瞧着还是病恹恹的,不是王大夫说已经大好了么。”崔氏微微蹙眉,阮清沅身后的柳妈妈和几个丫头顿时低下头去。
阮清沅抿抿嘴,回道:“让母亲担忧了,想必再吃两剂药就没事了。”
曲妈妈对崔氏道:“七姑娘身子弱,这药到底厉害了些,如今天儿还热,七姑娘素来苦夏,难免无精打采的,不如老奴吩咐了叫厨上的人准备些姑娘平日爱吃的菜来,饭用得香自然身上就好得快了。”
“这孩子怕是这次伤着了。,”崔氏怜爱地拉过阮清沅的手说:“往日有个不舒服的尽往我身上碾,如今倒似一夜之间长大了。”
崔氏还在絮叨着,如所有平常母亲一样,阮清沅抬眼,见着她秀美的一张脸上笑意浅浅,流露出一种暖意洋洋的温柔来,瞧着她的目光充满柔和,她心里一软,往前去用白玉般的小手覆盖住崔氏的大手。
“母亲,”她开口说:“母亲要去南京吗?”
崔氏见她一双乌黑的眼睛水汪汪的,心里头无限爱怜,摸着她的脸道:“我们沅姐儿也想去吗?可是你如今刚刚痊愈,不能走太远的路。”
“那……”阮清沅知道自己无法轻易说服崔氏:“三姐姐也会去吗?我想让三姐姐在家里陪我。”
曲妈妈在旁边笑说:“还是三姑娘有本事,叫我们七姑娘这么喜欢她。”
阮清汝只是阮家七个女儿中行三的庶女,并不算特别出挑的。阮清沅上面还有一堆嫡姐庶姐。
“你为什么想让三姐姐陪你?”崔氏笑问她。
清沅想了想说:“三姐姐十分有耐心,待我也和气。我想让她教我弹琴。”
崔氏此时对阮清汝的观感还是十分好的,她没有忘记刘姨太太说的,去南京兴许能给她寻门好些的亲事。
崔氏轻轻点了点阮清沅的鼻子,“等回来再让她教吧。你三姐姐近日来也不得闲,如今还在别庄里陪着你杨大姐姐呢。”
崔氏指的别庄,是太湖旁的一个庄子,很大,是前朝某郡王置的,后来改朝换代,这宅子却没收归朝廷,慢慢地后代不争气,就给典了,官府买来算是给苏州府任上官员留个避暑地。
阮清沅倏然睁大了眼睛,仿佛一件特别重要的事从自己脑中钻了出来。
“母亲,难道三姐姐不回来过中秋节了吗?”
还有几天就是中秋了。
崔氏点点头,觉得这孩子的确有两分奇怪。这事是早定好的。“你杨大姐姐前些日子身上不大爽快,你三姐姐正陪着你杨大姐姐。她便和你杨世伯一家在庄子上过节了。你若没有人玩,还能去找五姐姐六姐姐呀。”崔氏以为她只是病中无聊了。
阮清沅觉得手里微微有些发汗。
她记得当年苏州出过一件大事:杨知府家的大小姐杨芳晖和一个穷书生私奔了。
在他们这些有点头脸的世家里,这样的丑事几十年来也未必能出一件,下场自然好不了,书生被逮回来后不知下落,杨小姐一条白绫死在了祠堂。
而她三姐阮清汝后来嫁的,就是这位杨小姐原来的未婚夫啊,这决计不是什么凑巧之事。分明是她这个好姐姐处心积虑下的安排。她知道阮清汝不是什么善类。
她不能让崔氏再像前世一样,在南京声名扫地,为了个不要脸的庶女放下十几年的身段求到家大业大的金陵江氏去!
“母亲。”清沅一把抓住崔氏的手,“我也要去别庄。”
崔氏愕然。“这……”
就要过中秋了,家里里外也有许多事,这时候还去庄子上避暑?她看着小女儿苍白的脸,又觉得开不了口拒绝她。
“夫人。”曲妈妈劝道:“姑娘素来不耐夏日,这又是大病初愈的。去庄子上水边待几日也未尝不可。要不然您同老爷说一声,咱们也同知府大人一道,在庄子上过节可行?两家一起也热闹些。”
崔氏心里一动。其实若非今年阮清沅大病,她们一家本也就是要去别庄上避暑的。
她对清沅说,“你先回去吧,乖些听妈妈们的话。记得好好喝药,这事母亲自然有主意。”
阮清沅用一种极其令崔氏心软的神色看着她,乖乖地点点头,才恋恋不舍地跟着柳妈妈回自己的屋子了。崔氏瞧着只觉得心疼。倏然她又叹了口气,道:“阿曲,你说是不是我想多了,我总觉得沅儿如今……有些太懂事了。”
就算适才来见她,礼数也一应俱全的。要知道从前的这个小女儿,耍滑偷懒,在自己身边撒娇嬉闹,是最厉害的。
曲妈妈只能说:“奴婢瞧着七姑娘是真长大了,从前跟着五姑娘六姑娘玩闹,如今却是识礼懂事多了。”
崔氏说:“若在我这母亲面前也放不开,你可认为这是好事?我是怕她这一病心思倒重了,学了四丫头整日地伤春悲秋。”
曲妈妈只能说:“四姑娘自也有四姑娘的好处。姑娘家总是要长大的,您还能永远指望着七姑娘长不大不是?”
崔氏微微一笑。低头不语。她只是心里有些淡淡的不舍得。
两日后,崔氏就点齐了人手,备好了车马,打点着往别庄去避暑。阮清沅的父亲阮镛对这个突然的决定也没有什么意见。
阮家籍贯上虞,本支却都在京城落户。阮镛自己也是在京城出生的。他们一家在苏州并没有什么亲人,在哪里过中秋没有太大差别。
阮家几个姑娘都很开心。原以为今年不能再去别庄歇夏,却不知还能赶上个尾巴。
阮家安置在别庄西侧,东侧临着一片塘子,引了太湖的水,建的大都是二层的小楼,有一个精致的水榭,这里就住了杨知府一家。
如今阮家三姑娘也住在这里。
阮清沅想起自己小时候,每逢夏天,就爱和父亲同僚家的孩子们相携着去林子里粘知了,或者去湖里挖莲藕采菱角,去河边乘凉放河灯。每日枕着水声入睡,起来又是满眼青翠,还能在崔氏许可下偶尔坐了小舟出去荡一荡。
这是年少时候最美好的光景了。
可是她如今却没有这个心思。上辈子也是因她的一场病,阮家众人没有来别庄上,杨芳晖似乎就是在中秋节前后同人私奔的。
可是阮清汝依旧是一副疼爱妹妹的模样,丝毫看不出来什么异样。有时她盯地久了,她还会转而来捏自己的脸说:七妹为什么老爱盯着我瞧?
刚安顿好,就是中秋节。
这天晚上,庄里上下灯火通明,欢声笑语的,庭中早已经陈着各种瓜果吃食,香案是早摆出来了。
阮镛带着孩子们焚香拜月,念了祝祷词,吃过团圆饭,就应了杨知府的邀,一起登高赏月。
一干女眷和杨家一个四岁多的哥儿由婆子丫鬟们招呼了去湖边放灯玩,崔氏和杨夫人指挥下人在水榭里摆了月饼水果,临水是围绕低平的栏杆,设了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两位夫人就坐在这里看孩子们玩闹。
阮二姑娘清湄与杨家两个庶出姑娘在短廊上聊天。阮四姑娘清漓一贯得不爱亲近人群,凛着玉颜独自赏了会月便向崔氏求告要回去,崔氏虽然不喜却也没说她什么。
只三姑娘阮清汝带着三个最小的妹妹在湖边放灯。
“要我说,今日城里才热闹,必是满街灯花火龙,零嘴小吃。”五姑娘阮清涟放累了灯,就不管不顾地坐在草地上。
“你又是何处听来的?”阮清汝问她。
她说:“当然是双柱说的。”
双柱是她乳母的儿子,常常悄悄递给她一些外头的小玩意儿。
“就是大姐姐二姐姐,母亲也是带她们上街的,我便去不得了,哪里有这般偏心的?明年中秋我必也得去瞧瞧。”
阮清涟向来有些心狭,作为阮家姑娘里容貌最不出众的一个,身为嫡女的她气派也并不好。甚至常常对崔氏有些怨怼,觉得她偏心。
“如今家里这么多孩子,要是都拖上街去,人多眼杂,第一个就是你这丫头被拐了。”阮清汝打圆场:“我要是母亲,就留你一个人在家。”
清涟瞥着眼看她,心里却嘀咕:一个庶女罢了,还敢拿起姐姐的款来教训我。等看到旁边有人投来目光时,她才笑着佯装赌气地同清沅回话。
阮清沅没在听她们说话,她远远瞧见了放灯的杨家大小姐杨芳晖。
她正穿了一袭撒花烟罗纱,斜斜梳了一个堕马髻,清风中衣袂飘飘,风情独具,正阖着双目双手合十祈愿,周身气质,已有了几分妇人的韵味。
阮清沅进来的时候,看见了记忆中年轻的母亲正对着她温柔地笑。
“怎么瞧着还是病恹恹的,不是王大夫说已经大好了么。”崔氏微微蹙眉,阮清沅身后的柳妈妈和几个丫头顿时低下头去。
阮清沅抿抿嘴,回道:“让母亲担忧了,想必再吃两剂药就没事了。”
曲妈妈对崔氏道:“七姑娘身子弱,这药到底厉害了些,如今天儿还热,七姑娘素来苦夏,难免无精打采的,不如老奴吩咐了叫厨上的人准备些姑娘平日爱吃的菜来,饭用得香自然身上就好得快了。”
“这孩子怕是这次伤着了。,”崔氏怜爱地拉过阮清沅的手说:“往日有个不舒服的尽往我身上碾,如今倒似一夜之间长大了。”
崔氏还在絮叨着,如所有平常母亲一样,阮清沅抬眼,见着她秀美的一张脸上笑意浅浅,流露出一种暖意洋洋的温柔来,瞧着她的目光充满柔和,她心里一软,往前去用白玉般的小手覆盖住崔氏的大手。
“母亲,”她开口说:“母亲要去南京吗?”
崔氏见她一双乌黑的眼睛水汪汪的,心里头无限爱怜,摸着她的脸道:“我们沅姐儿也想去吗?可是你如今刚刚痊愈,不能走太远的路。”
“那……”阮清沅知道自己无法轻易说服崔氏:“三姐姐也会去吗?我想让三姐姐在家里陪我。”
曲妈妈在旁边笑说:“还是三姑娘有本事,叫我们七姑娘这么喜欢她。”
阮清汝只是阮家七个女儿中行三的庶女,并不算特别出挑的。阮清沅上面还有一堆嫡姐庶姐。
“你为什么想让三姐姐陪你?”崔氏笑问她。
清沅想了想说:“三姐姐十分有耐心,待我也和气。我想让她教我弹琴。”
崔氏此时对阮清汝的观感还是十分好的,她没有忘记刘姨太太说的,去南京兴许能给她寻门好些的亲事。
崔氏轻轻点了点阮清沅的鼻子,“等回来再让她教吧。你三姐姐近日来也不得闲,如今还在别庄里陪着你杨大姐姐呢。”
崔氏指的别庄,是太湖旁的一个庄子,很大,是前朝某郡王置的,后来改朝换代,这宅子却没收归朝廷,慢慢地后代不争气,就给典了,官府买来算是给苏州府任上官员留个避暑地。
阮清沅倏然睁大了眼睛,仿佛一件特别重要的事从自己脑中钻了出来。
“母亲,难道三姐姐不回来过中秋节了吗?”
还有几天就是中秋了。
崔氏点点头,觉得这孩子的确有两分奇怪。这事是早定好的。“你杨大姐姐前些日子身上不大爽快,你三姐姐正陪着你杨大姐姐。她便和你杨世伯一家在庄子上过节了。你若没有人玩,还能去找五姐姐六姐姐呀。”崔氏以为她只是病中无聊了。
阮清沅觉得手里微微有些发汗。
她记得当年苏州出过一件大事:杨知府家的大小姐杨芳晖和一个穷书生私奔了。
在他们这些有点头脸的世家里,这样的丑事几十年来也未必能出一件,下场自然好不了,书生被逮回来后不知下落,杨小姐一条白绫死在了祠堂。
而她三姐阮清汝后来嫁的,就是这位杨小姐原来的未婚夫啊,这决计不是什么凑巧之事。分明是她这个好姐姐处心积虑下的安排。她知道阮清汝不是什么善类。
她不能让崔氏再像前世一样,在南京声名扫地,为了个不要脸的庶女放下十几年的身段求到家大业大的金陵江氏去!
“母亲。”清沅一把抓住崔氏的手,“我也要去别庄。”
崔氏愕然。“这……”
就要过中秋了,家里里外也有许多事,这时候还去庄子上避暑?她看着小女儿苍白的脸,又觉得开不了口拒绝她。
“夫人。”曲妈妈劝道:“姑娘素来不耐夏日,这又是大病初愈的。去庄子上水边待几日也未尝不可。要不然您同老爷说一声,咱们也同知府大人一道,在庄子上过节可行?两家一起也热闹些。”
崔氏心里一动。其实若非今年阮清沅大病,她们一家本也就是要去别庄上避暑的。
她对清沅说,“你先回去吧,乖些听妈妈们的话。记得好好喝药,这事母亲自然有主意。”
阮清沅用一种极其令崔氏心软的神色看着她,乖乖地点点头,才恋恋不舍地跟着柳妈妈回自己的屋子了。崔氏瞧着只觉得心疼。倏然她又叹了口气,道:“阿曲,你说是不是我想多了,我总觉得沅儿如今……有些太懂事了。”
就算适才来见她,礼数也一应俱全的。要知道从前的这个小女儿,耍滑偷懒,在自己身边撒娇嬉闹,是最厉害的。
曲妈妈只能说:“奴婢瞧着七姑娘是真长大了,从前跟着五姑娘六姑娘玩闹,如今却是识礼懂事多了。”
崔氏说:“若在我这母亲面前也放不开,你可认为这是好事?我是怕她这一病心思倒重了,学了四丫头整日地伤春悲秋。”
曲妈妈只能说:“四姑娘自也有四姑娘的好处。姑娘家总是要长大的,您还能永远指望着七姑娘长不大不是?”
崔氏微微一笑。低头不语。她只是心里有些淡淡的不舍得。
两日后,崔氏就点齐了人手,备好了车马,打点着往别庄去避暑。阮清沅的父亲阮镛对这个突然的决定也没有什么意见。
阮家籍贯上虞,本支却都在京城落户。阮镛自己也是在京城出生的。他们一家在苏州并没有什么亲人,在哪里过中秋没有太大差别。
阮家几个姑娘都很开心。原以为今年不能再去别庄歇夏,却不知还能赶上个尾巴。
阮家安置在别庄西侧,东侧临着一片塘子,引了太湖的水,建的大都是二层的小楼,有一个精致的水榭,这里就住了杨知府一家。
如今阮家三姑娘也住在这里。
阮清沅想起自己小时候,每逢夏天,就爱和父亲同僚家的孩子们相携着去林子里粘知了,或者去湖里挖莲藕采菱角,去河边乘凉放河灯。每日枕着水声入睡,起来又是满眼青翠,还能在崔氏许可下偶尔坐了小舟出去荡一荡。
这是年少时候最美好的光景了。
可是她如今却没有这个心思。上辈子也是因她的一场病,阮家众人没有来别庄上,杨芳晖似乎就是在中秋节前后同人私奔的。
可是阮清汝依旧是一副疼爱妹妹的模样,丝毫看不出来什么异样。有时她盯地久了,她还会转而来捏自己的脸说:七妹为什么老爱盯着我瞧?
刚安顿好,就是中秋节。
这天晚上,庄里上下灯火通明,欢声笑语的,庭中早已经陈着各种瓜果吃食,香案是早摆出来了。
阮镛带着孩子们焚香拜月,念了祝祷词,吃过团圆饭,就应了杨知府的邀,一起登高赏月。
一干女眷和杨家一个四岁多的哥儿由婆子丫鬟们招呼了去湖边放灯玩,崔氏和杨夫人指挥下人在水榭里摆了月饼水果,临水是围绕低平的栏杆,设了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两位夫人就坐在这里看孩子们玩闹。
阮二姑娘清湄与杨家两个庶出姑娘在短廊上聊天。阮四姑娘清漓一贯得不爱亲近人群,凛着玉颜独自赏了会月便向崔氏求告要回去,崔氏虽然不喜却也没说她什么。
只三姑娘阮清汝带着三个最小的妹妹在湖边放灯。
“要我说,今日城里才热闹,必是满街灯花火龙,零嘴小吃。”五姑娘阮清涟放累了灯,就不管不顾地坐在草地上。
“你又是何处听来的?”阮清汝问她。
她说:“当然是双柱说的。”
双柱是她乳母的儿子,常常悄悄递给她一些外头的小玩意儿。
“就是大姐姐二姐姐,母亲也是带她们上街的,我便去不得了,哪里有这般偏心的?明年中秋我必也得去瞧瞧。”
阮清涟向来有些心狭,作为阮家姑娘里容貌最不出众的一个,身为嫡女的她气派也并不好。甚至常常对崔氏有些怨怼,觉得她偏心。
“如今家里这么多孩子,要是都拖上街去,人多眼杂,第一个就是你这丫头被拐了。”阮清汝打圆场:“我要是母亲,就留你一个人在家。”
清涟瞥着眼看她,心里却嘀咕:一个庶女罢了,还敢拿起姐姐的款来教训我。等看到旁边有人投来目光时,她才笑着佯装赌气地同清沅回话。
阮清沅没在听她们说话,她远远瞧见了放灯的杨家大小姐杨芳晖。
她正穿了一袭撒花烟罗纱,斜斜梳了一个堕马髻,清风中衣袂飘飘,风情独具,正阖着双目双手合十祈愿,周身气质,已有了几分妇人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