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大汉重生 > 第8章 舌辩群英,小子初露脸

第8章 舌辩群英,小子初露脸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尊父景升如今可好?”

    “家父尚好,每日读书会友,一切平静!就是惦念一些从前好友,此番学生前来颖阴,家父特意叮嘱向老师问好!”刘琦答到。

    “呵呵,不错!”荀爽轻抚胡须,点头道:“我来问你,你父亲亦是当世名士,你为何要舍近求远,远游求学呢?”

    “家父正值壮年,当为自己心中报负拼搏,岂可为小子学业而荒废前程。而学生以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一路走来,不曾落下功课,也有更多机会向更多饱学之士求教,习得的学问又岂是家父一人能教得了的?”刘琦不卑不亢地回答。

    “呵呵……好!”荀爽忍不住对刘琦的应答叫好,这哪象是一个九岁不到的孩子。

    荀爽又仔细地看了看刘琦,觉得甚是满意,这孩子长相俊美,心思慎密,思想健全,谈吐清晰!能从自己手中的信看出自己是何人足见其观察力之细;能把自己从末学后辈叫到学生足见其心思之慎密;对自己的提问毫不思索对答如流足见其反应及语言能力都是及强的。

    “今天我准备与大家探讨一下目前太平道的问题,这里是我们书院目前比较优秀的几位学生,你可以留下来听听!到下面找个位置坐下吧!”荀爽指了下面的座位对刘琦说。

    刘琦躬身施礼:“诺!”随即转向堂下课桌走去。

    刘琦走到底部空桌前席地而坐,左右观察了一下同窗之人。除了刚才带他进来的郭嘉,别的还真不认识。

    “好了,刚才我已与大家说了今天的课题是‘论太平道的兴起’。大家也都准备了一番了,来吧大家都说说吧!”荀爽对众学子道。“荀彧,你先来!”

    “诺!”只见左排首座站起一位十八九岁的青年,面目俊朗,衣着光鲜,气度不凡,目宇间充满了智慧。

    朝荀爽一礼,荀彧娓娓道来。

    “学生以为,这太平道兴起,是因为目前大汉国力衰弱造成的。国力衰则税赋重,税赋加重则百姓苦。天下百姓本愚昧,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拥护谁。现在天下虽安,可民众疾苦。而太平道人适时地介入鼓动,加上治愈一些病人,很容易受到鼓惑,盲从!”

    “我觉得是百姓闲余的时间太多,没有更多的工作,他们把无处打发的时间用来听取太平道的鼓惑,听得多了,信得也就多了……“有人开了头,其他学子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是官府法典不明所至,若能明确规定不得聚众宣扬,也不至如此……”

    “我以为是百姓生活越来越差所至……”

    “……”

    “……”

    学子们各抒己见,理解各一,都有一些道理,又不尽全面。

    刘琦举起右手,想要发言。

    荀爽抚须点头,让大家安静下来。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荀爽示意刘琦站起来:“这位是刘表刘景升家公子刘琦,想必山阳刘景升大家都有所耳闻。这刘琦同学从山阳一路走来,路上各种见闻想必比各位呆在这小小颖阴所见的更多,我们来让刘小同学谈谈吧?”

    “各位师兄好,我是刘琦。”刘琦向两边的学长施礼,又向夫子荀爽施礼,然后接着说。

    “各位师兄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琦觉得不尽全面。琦以为:这太平道昌行,原因有很多,规纳起来主要有四点。其一,当今朝庭政令不通,朝堂上宦官外戚轮番争权,我士族名士大贤不得重用,有才能之人埋没于山野。没有好的人才治理,国家政局混乱!”先给士族一顶高帽,才不致在座之人排斥。

    “其二,民间疾苦,百姓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老百姓若过得安乐,谁也不会信那太平道妖言。可惜的是百姓吃不上饭,有病又无钱医治,而太平道又适机医好一些无钱医治的病人,给了百始信任的平台。所以推广起来,百姓比较容易接受!”

    “其三,我以为百姓愚钝,容易受到鼓惑。但这百姓愚钝亦与我大汉朝的治学制度有关!由古以来读书之人都以我士族之人为主,百姓无书可读,当然就无智可言,所以也就失去了明辨是非的才能。”

    “其四……”

    不待刘琦说完,一学子起身打断了刘琦的发言:“笑话,若百姓都来读书,何人种地?何人经商?”

    这人年约二十左右,是郭嘉本家族兄郭图,才学也是有一些的,就是为人比较刻薄,趋炎附势,很是看不起寒门百姓,就连落魄的本家族弟郭嘉也是颇为不屑。

    但又对郭嘉的才华有些妒忌,所以平日总是各种挤兑。

    刘琦没想到有人打断自己,有些无措地望向荀爽。荀爽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刘琦向郭图一礼:“师兄误解我的意思了,当今天下农业为主,商业辅之,而我士族治理天下!而农商之行亦是需要经营的,而要经营好就需要学问。就拿农业来说,目前我朝多有天灾,而百姓的生产受影响颇大,没有好的天气就没有好的收成。而这些问题通过学问是可以减少很多损失的!若百姓懂得开渠造水库就可以预防旱灾,筑坝开渠则可预防洪涝……”

    “这些事自有官员带领安排,哪用百姓去学?只用按照安排去做就是了!“另一学子接话道。

    “师兄差矣!司农以下官员主管钱谷税赋,有几人懂得生产之事?如何开渠如何防旱抗涝谁人懂得?百姓懂!可不能形成规范,不能推广,因为他们没有学识将经验化为学问进以传播……把让百姓们除了田间劳作的时间组织起来做一些防范灾害之事更是一举多得!”

    刘琦看到首座的荀彧向他默默地点了点头,看来这“王佐之才”看的果然更深远些“哦?如何个一举多得?”

    “一来解决了民生,抗拒了自然灾害就可增加收成,那百姓就可以过得更好;二来收成好了,我士族及国家的收入自然会增加,真正的国富民强;再者百姓就少了许多闲暇时间,试问谁还有空去听太平道教义?”刘琦向荀彧点头道。

    “那这些事也得有人去组织才行吧?”又有人提出新的看法。

    刘琦笑了笑:“这就是我想说的第四个问题,我朝官宦制度不健全!朝堂倒是分工明确,可到了州、郡、县就差了许多,尤其到乡、亭、里。一个乡就三个小吏,而亭里就一个亭长里长,事事俱到,哪里管得过来?”

    刘琦侃侃而谈,与众师兄一直议论到响午时分!在座之人也大多认可刘琦所讲,对小刘琦的博学也是刮目相看。

    荀爽更是惊讶,这小小年纪,其见解远超许多当世名家。这课堂上一番言语,明日就会传遍书院,这小子算是小小地露了一把脸了。就连平日自视甚高的荀彧郭嘉都表现出认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