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皇权败政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秦分裂之后,北方各民族都紧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接连割据天下,成就一番事业,他们中有的为了复国,有的为了复仇,有的为了政治投机,有的为了胸中雄心,有的则单纯是迫不得已,但都落实到了行动,只有江南的东晋王朝,好像没事人一样,没有半点紧迫感。
当然这种局面也并不难理解,此时的东晋王朝已几乎没有独当一面的能臣良将了,起码表面上来看是这样的,民间有无英雄豪杰,就不为人知了,也不会影响朝局。
士族政治的弊端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这样,一旦当家大族中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就出现了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窘境,真正有屎的人只能望坑兴叹,而没屎的人则在坑边装模作样,最后两方人都不舒服。
桓氏家族随着桓温的死,已经趋于平淡,王谢家族的光芒随着谢安的死,也逐渐暗了下来,但这些人就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旧占据超大的空间,阻隔了真正有能力报效国家的人才的上进之路。
现有家族没有真正的良臣,或许有良臣的家族又没有用武之地,东晋面临青黄不接的惨状,没有一个正经人来主持大局,所有人都只是安于现状而已,谁还敢冒头搞事情。
若是皇帝给力也没关系,但长久以来权臣当道的情形,让皇权受到莫大的压制,根本无力掌控全局,即便权臣忽然消失踪迹,他也不能适应独掌大权的环境。
如果淝水之战后,谢安的威望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谢氏家族必定还是无可争议的老大,以谢玄为首的后辈,仍能把国家经营得风生水起,可惜谢安在大战前原型毕露,将老谢家的所有资本全都挥霍干净,谢玄虽立下奇功,却也无力触碰权柄。
目前的问题是,大家族对于扭转国家颓势渐感有心无力,孝武帝司马昌明也不是雄才大略的人,突然没了束缚,反而找不到前进的方面,更无力指挥大规模的北伐。
所以东晋上下官民,只能看着北方各个异族斗来斗去,却无从插手,更无力清除所有敌人、恢复中原。
首都卫戍司令官谢玄,如果能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时间一久,或许会有不小的成就,实际上已经把国土恢复到了黄河流域了,但司马昌明意不在此,不但没有魄力,更没有远见,只知盯着眼前的寸土寸金,以出征时间太长为由,居然下令谢玄班师。
谢玄不是桓温一类的人,本身胸无大志,为人非常纯粹,只知踏实做事,并没有太多想法,好处是心无旁骛,做事更有效率,坏处在于影响力不够,即便能击退前秦百万雄师,仍旧太嫩,个人魅力和号召力都很匮乏。
谢玄最初的计划是让豫州督导官朱序驻防梁国,自己进屯彭城,用以支援北方黄河沿岸的诸据点,并与西面的洛阳,遥遥呼应,可是朝廷诏书已经下达,只好留下少数警卫部队,然后迅速班师回京。
碰巧翟辽和张愿接连叛乱,北方百姓恐惧不安,谢玄上疏请求处分,并解除所有官职,司马昌明下诏安慰挽留,让他仍回淮阴,改任会稽郡长。
387年初,东晋朝廷下诏任命朱序为青兖二州督导官,代替谢玄镇守彭城,朱序请求向后稍作撤退,驻防淮阴,朝廷批准。
经此之后,谢玄虽然没那么多想法,但渐渐也意识到自己家族已遭猜忌,什么出征时间太长,说白了只是不想让自己再领兵建功而已。
当年能够得到朝廷重用,谢玄必定要感激叔叔谢安,而此时受到贬谪,也是拜谢安所赐,功过相抵,无所谓恩啊恨的,只能默然接受就是了。
征战沙场大半生的谢玄,生活突然平静下来,倒很不适应,加上心情愤懑,昔日旧疾复发,没过多久便病逝了,享年46岁。
于是朱序便成了东晋的顶梁大将。
朱序出身当然也不是平头百姓,但与王谢这种大家族是完全没法比的,这也意味着大族控制朝政的时代终于渐行渐远了,司马昌明完完全全享受到天下至尊的感觉。
可惜他没有珍惜这次机会,整个东晋的皇帝几乎全都是权臣的傀儡,现在终于没了那些枷锁,司马昌明却放纵起来,丝毫不把国事放在心上,终于让国家步入覆灭的边缘。
谢玄刚死的时候,孝武帝当然还是励精图治了一段时间的,但没多久便露出狐狸尾巴,便沉迷于美酒和美女群中,不能自拔,而把国家大事全交给弟弟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岂是肯吃苦的人,也对酒色情有独钟,于是两兄弟经常日夜狂饮高歌,流连声色。
司马昌明因为受皇后王法慧一家的影响,还有另一个爱好,就是信奉佛教。
但他当然并没有因此拥有菩萨心肠,单纯就是赶时髦而已,因为道教盛行的时代,佛教只是新兴的教派,司马昌明觉得很新鲜,尤其是对三姑六婆、和尚尼姑,很感兴趣,偶尔玩玩制服诱惑什么的,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些佛教的工作人员,也多数不是正经和尚尼姑,趁着被皇帝宠信的机会,忙于争权夺利,随意派人当官,随意对人赏赐,大肆收敛税收,贿赂更是明目张胆,司法黑暗的程度令人咋舌,监狱里的囚犯全是被诬陷的,真正违法犯罪的人却活得异常逍遥自在。
政府最高行政长官陆纳,是江东名士陆玩的儿子,经常劝谏司马昌明,但都无功无返,望着皇宫叹息道:“这么好的一个家,难道小孩们要把它砸烂?”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权臣乱政的时代过去了,皇权乱政的时代却比之更加黑暗。
所谓长流必缺,久亲必隙,司马兄弟虽然志趣相投,但到底身份相异,随着司马道子治理朝政的时间越来越长,权势之大,上自朝廷,下到地方,以及远域近疆,无所不至,司马昌明渐渐有些不大高兴,再见到这个可爱的兄弟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喜形于色了,暗中准备排除异己。
(本章完)
前秦分裂之后,北方各民族都紧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接连割据天下,成就一番事业,他们中有的为了复国,有的为了复仇,有的为了政治投机,有的为了胸中雄心,有的则单纯是迫不得已,但都落实到了行动,只有江南的东晋王朝,好像没事人一样,没有半点紧迫感。
当然这种局面也并不难理解,此时的东晋王朝已几乎没有独当一面的能臣良将了,起码表面上来看是这样的,民间有无英雄豪杰,就不为人知了,也不会影响朝局。
士族政治的弊端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这样,一旦当家大族中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就出现了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窘境,真正有屎的人只能望坑兴叹,而没屎的人则在坑边装模作样,最后两方人都不舒服。
桓氏家族随着桓温的死,已经趋于平淡,王谢家族的光芒随着谢安的死,也逐渐暗了下来,但这些人就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旧占据超大的空间,阻隔了真正有能力报效国家的人才的上进之路。
现有家族没有真正的良臣,或许有良臣的家族又没有用武之地,东晋面临青黄不接的惨状,没有一个正经人来主持大局,所有人都只是安于现状而已,谁还敢冒头搞事情。
若是皇帝给力也没关系,但长久以来权臣当道的情形,让皇权受到莫大的压制,根本无力掌控全局,即便权臣忽然消失踪迹,他也不能适应独掌大权的环境。
如果淝水之战后,谢安的威望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谢氏家族必定还是无可争议的老大,以谢玄为首的后辈,仍能把国家经营得风生水起,可惜谢安在大战前原型毕露,将老谢家的所有资本全都挥霍干净,谢玄虽立下奇功,却也无力触碰权柄。
目前的问题是,大家族对于扭转国家颓势渐感有心无力,孝武帝司马昌明也不是雄才大略的人,突然没了束缚,反而找不到前进的方面,更无力指挥大规模的北伐。
所以东晋上下官民,只能看着北方各个异族斗来斗去,却无从插手,更无力清除所有敌人、恢复中原。
首都卫戍司令官谢玄,如果能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时间一久,或许会有不小的成就,实际上已经把国土恢复到了黄河流域了,但司马昌明意不在此,不但没有魄力,更没有远见,只知盯着眼前的寸土寸金,以出征时间太长为由,居然下令谢玄班师。
谢玄不是桓温一类的人,本身胸无大志,为人非常纯粹,只知踏实做事,并没有太多想法,好处是心无旁骛,做事更有效率,坏处在于影响力不够,即便能击退前秦百万雄师,仍旧太嫩,个人魅力和号召力都很匮乏。
谢玄最初的计划是让豫州督导官朱序驻防梁国,自己进屯彭城,用以支援北方黄河沿岸的诸据点,并与西面的洛阳,遥遥呼应,可是朝廷诏书已经下达,只好留下少数警卫部队,然后迅速班师回京。
碰巧翟辽和张愿接连叛乱,北方百姓恐惧不安,谢玄上疏请求处分,并解除所有官职,司马昌明下诏安慰挽留,让他仍回淮阴,改任会稽郡长。
387年初,东晋朝廷下诏任命朱序为青兖二州督导官,代替谢玄镇守彭城,朱序请求向后稍作撤退,驻防淮阴,朝廷批准。
经此之后,谢玄虽然没那么多想法,但渐渐也意识到自己家族已遭猜忌,什么出征时间太长,说白了只是不想让自己再领兵建功而已。
当年能够得到朝廷重用,谢玄必定要感激叔叔谢安,而此时受到贬谪,也是拜谢安所赐,功过相抵,无所谓恩啊恨的,只能默然接受就是了。
征战沙场大半生的谢玄,生活突然平静下来,倒很不适应,加上心情愤懑,昔日旧疾复发,没过多久便病逝了,享年46岁。
于是朱序便成了东晋的顶梁大将。
朱序出身当然也不是平头百姓,但与王谢这种大家族是完全没法比的,这也意味着大族控制朝政的时代终于渐行渐远了,司马昌明完完全全享受到天下至尊的感觉。
可惜他没有珍惜这次机会,整个东晋的皇帝几乎全都是权臣的傀儡,现在终于没了那些枷锁,司马昌明却放纵起来,丝毫不把国事放在心上,终于让国家步入覆灭的边缘。
谢玄刚死的时候,孝武帝当然还是励精图治了一段时间的,但没多久便露出狐狸尾巴,便沉迷于美酒和美女群中,不能自拔,而把国家大事全交给弟弟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岂是肯吃苦的人,也对酒色情有独钟,于是两兄弟经常日夜狂饮高歌,流连声色。
司马昌明因为受皇后王法慧一家的影响,还有另一个爱好,就是信奉佛教。
但他当然并没有因此拥有菩萨心肠,单纯就是赶时髦而已,因为道教盛行的时代,佛教只是新兴的教派,司马昌明觉得很新鲜,尤其是对三姑六婆、和尚尼姑,很感兴趣,偶尔玩玩制服诱惑什么的,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些佛教的工作人员,也多数不是正经和尚尼姑,趁着被皇帝宠信的机会,忙于争权夺利,随意派人当官,随意对人赏赐,大肆收敛税收,贿赂更是明目张胆,司法黑暗的程度令人咋舌,监狱里的囚犯全是被诬陷的,真正违法犯罪的人却活得异常逍遥自在。
政府最高行政长官陆纳,是江东名士陆玩的儿子,经常劝谏司马昌明,但都无功无返,望着皇宫叹息道:“这么好的一个家,难道小孩们要把它砸烂?”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权臣乱政的时代过去了,皇权乱政的时代却比之更加黑暗。
所谓长流必缺,久亲必隙,司马兄弟虽然志趣相投,但到底身份相异,随着司马道子治理朝政的时间越来越长,权势之大,上自朝廷,下到地方,以及远域近疆,无所不至,司马昌明渐渐有些不大高兴,再见到这个可爱的兄弟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喜形于色了,暗中准备排除异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