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李纲被赶鸭子上架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蜡丸密信策反耶律余睹的阴谋暴露,金国开始策划第二次伐宋,对皇帝赵桓进行征伐。
此时,大宋朝廷高层之间还在进行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大臣之间的倾轧与排挤仍未停止。
靖康元年五月,朝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让他领兵出征。
太原之围未解,两次援救都损兵折将,皇帝赵桓的威望也因此受损,急于再次组织军队奔赴太原解围。
种师中战死,姚古被治罪,老将种师道又因病致仕,朝廷一时选不出合适的将领。
耿南仲对皇帝赵桓上奏说:“想援助太原,非李纲不可。”
当初太学生们上书,裹挟民众闹事,要求恢复李纲的职务,已经让皇帝赵桓和太子党对李纲心怀芥蒂。
此后在清理太上皇余党一事上,李纲又站在了太子党首领耿南仲的对立面。
因此,李纲逐渐成了耿南仲等人的眼中钉。耿南仲推荐李纲领兵出征河东太原府,就是为了将李纲从朝堂上排挤出去。
皇帝赵桓立即准奏,任命李纲为河东、河北宣抚使,负责领兵解救太原府城。
李纲虽然是主战派,但他只会用大义激励别人上战场去流血牺牲,何曾想过自己亲自上阵?
于是,李纲推辞说:“臣是一个书生,确实不懂兵事。在京城被围时,不得已才为陛下料理兵事,现在让臣为大帅,恐怕误国家大事。”
然而,皇帝赵桓不准李纲推辞这个任命。
李纲哪里敢领兵出征,他退朝后就称病不上朝,请求去职。
然而李纲连上十多份请辞的奏书,皇帝赵桓都不同意。
此时朝中也有台谏官上言说李纲不能离开朝廷。皇帝赵桓认为这是为大臣游说,对台谏官加以斥责,表露了一定要李纲挂帅的决心。
有人不平地对李纲说道:“公知道为什么派公出任宣抚使吗?这不是为了边防之事,而是想借此去掉公,则京城之人无话可说罢了。公坚持卧病不起,说谗言的人会更加放肆,皇上是否发怒还测料不到,公该当如何应对?”
李纲默认不语。
李纲与皇帝赵桓僵持间,朝中另一个主战派,同知枢密院事许翰写上“杜邮”二字送给李纲。
“杜邮”来自一个典故:
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武安君白起奉秦昭王之命出城巡视。
当白起到达咸阳西门十里远的杜邮时,秦昭王派使者前来赐武安君短剑,让他用短剑自裁。
武安君白起怒问自己所犯何罪?但最终,他迫于压力而不得不拔剑自杀。
许翰用这二字典故提醒李纲,再僵持下去,恐有杀身之祸。
李纲惊恐之中慌忙入宫受命。
见李纲领命了,皇帝赵桓亲自抄写《裴度传》赐给李纲以示勉励。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为唐德宗贞元五年进士。
唐宪宗时,裴度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被藩镇派刺客暗杀。宰相武元衡遇害,裴度亦伤了头部。
旋即,裴度代武元衡为相。后亲自出镇,督统诸将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
裴度坚持正道,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为将相二十余年,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
皇帝赵桓赐给李纲《裴度传》,意思是唐朝的文官裴度能够领兵平叛,如今李纲领兵出战,同样可以建功立业,就不要再说自己是甚么书生了。
李纲见了,却开口说道:“吴元济以蔡州周围的一小块地方与唐室相抗衡,这与金人力量的强弱自然是不能相比的,而臣未曾奢望比得上裴度的万分之一。
然而外寇入侵之患可以攘除,但让小人在朝,大害却难以去掉。
如果朝廷有了正气,使君子之道长,则抵御外敌入侵并不难。”
接着,李纲又将裴度论政敌元稹、魏洪简的奏疏中的关键话语抄下来呈给皇上。
李纲此举,无疑是在明白说朝堂上奸臣小人当道。这可就太不给皇帝赵桓面子了。
不过,皇帝赵桓还是忍下了这口气,以礼回答安抚了李纲。
随后,李纲又以宣抚司统属的兵马只有一万二千人,且尚未聚集到一起为由,请求推迟启程期限。
皇帝赵桓亲自批字,认为李纲是拖延时间,抗拒命令。
李纲再次上书说明之所以不能启程的原因,并且说:“陛下先前认为臣专权,现在又说臣是抗拒命令。本打算派遣大帅去解重围,却以专权、抗命之人担任大帅,恐怕不行吧?希望能够批准臣解去宣抚使之职。”
总而言之,最善于把军中将士逼到战场上送死的主战派大臣李纲,轮到自己上阵时却是推三阻四,死活不肯上战场。
皇帝赵桓又召见李纲,对他说道“:卿替朕巡视完边防,就可以返回朝廷。”以此来宽慰李纲,让他放心上任。
李纲却说道:“臣此番出行,没有再返回朝廷之理。
过去范仲淹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去安抚西北边疆,经过郑州,见到吕夷简。
吕夷简说‘:参知政事怎么能够再回来呢?’后来果然如此。
现在臣因为愚蠢和直率不被朝廷容纳,如果臣出行,则与敌拼死于战场,这是臣的愿望。
万一朝廷不能坚持抗战,又欲割地议和,李纲惟求退隐山林,终此一生。
请陛下明察臣一片孤忠,以全君臣之义。”
李纲的一番话,让皇帝赵桓也为之动容,他又岂能不知李纲是那种正直的大臣?
然而正因为李纲是所谓正直的大臣,所以才决不容忍赵桓割土地,弃百姓以保全自己的皇位。
又正因为李纲不容忍割土地、弃百姓,以强硬的主战派姿态现身,所以才深得民心。
从太学生上书一事,就可看出东京士民对李纲的拥戴超过了对赵桓这个皇帝的拥戴。
李纲这种人不打发走,皇帝赵桓心不能安。
可是如果公开罢免李纲,不但是揭掉了新皇帝赵桓仁德英明的面纱,还会再次激起士民强烈的抗议。
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打发李纲去抗金。东京汴梁城的士民们总不会因为李纲去打金国人而闹事造反吧?
六月十日,敢于直言的左司谏陈公辅,被耿南仲指责为李纲的党羽。
陈公辅自知逃不过此劫,干脆公开承认自己就是支持李纲,主动递上辞呈。
陈公辅还将皇帝赵桓、耿南仲等人的心事点明:“李纲书生,不知军旅,派他增援太原,这乃是大臣故意陷害,李纲此去必败。”
皇帝赵桓和耿南仲恼羞成怒,陈公辅随即被赶出京城,责监合州酒务。
因为蜡丸密信策反耶律余睹的阴谋暴露,金国开始策划第二次伐宋,对皇帝赵桓进行征伐。
此时,大宋朝廷高层之间还在进行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大臣之间的倾轧与排挤仍未停止。
靖康元年五月,朝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让他领兵出征。
太原之围未解,两次援救都损兵折将,皇帝赵桓的威望也因此受损,急于再次组织军队奔赴太原解围。
种师中战死,姚古被治罪,老将种师道又因病致仕,朝廷一时选不出合适的将领。
耿南仲对皇帝赵桓上奏说:“想援助太原,非李纲不可。”
当初太学生们上书,裹挟民众闹事,要求恢复李纲的职务,已经让皇帝赵桓和太子党对李纲心怀芥蒂。
此后在清理太上皇余党一事上,李纲又站在了太子党首领耿南仲的对立面。
因此,李纲逐渐成了耿南仲等人的眼中钉。耿南仲推荐李纲领兵出征河东太原府,就是为了将李纲从朝堂上排挤出去。
皇帝赵桓立即准奏,任命李纲为河东、河北宣抚使,负责领兵解救太原府城。
李纲虽然是主战派,但他只会用大义激励别人上战场去流血牺牲,何曾想过自己亲自上阵?
于是,李纲推辞说:“臣是一个书生,确实不懂兵事。在京城被围时,不得已才为陛下料理兵事,现在让臣为大帅,恐怕误国家大事。”
然而,皇帝赵桓不准李纲推辞这个任命。
李纲哪里敢领兵出征,他退朝后就称病不上朝,请求去职。
然而李纲连上十多份请辞的奏书,皇帝赵桓都不同意。
此时朝中也有台谏官上言说李纲不能离开朝廷。皇帝赵桓认为这是为大臣游说,对台谏官加以斥责,表露了一定要李纲挂帅的决心。
有人不平地对李纲说道:“公知道为什么派公出任宣抚使吗?这不是为了边防之事,而是想借此去掉公,则京城之人无话可说罢了。公坚持卧病不起,说谗言的人会更加放肆,皇上是否发怒还测料不到,公该当如何应对?”
李纲默认不语。
李纲与皇帝赵桓僵持间,朝中另一个主战派,同知枢密院事许翰写上“杜邮”二字送给李纲。
“杜邮”来自一个典故:
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武安君白起奉秦昭王之命出城巡视。
当白起到达咸阳西门十里远的杜邮时,秦昭王派使者前来赐武安君短剑,让他用短剑自裁。
武安君白起怒问自己所犯何罪?但最终,他迫于压力而不得不拔剑自杀。
许翰用这二字典故提醒李纲,再僵持下去,恐有杀身之祸。
李纲惊恐之中慌忙入宫受命。
见李纲领命了,皇帝赵桓亲自抄写《裴度传》赐给李纲以示勉励。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为唐德宗贞元五年进士。
唐宪宗时,裴度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被藩镇派刺客暗杀。宰相武元衡遇害,裴度亦伤了头部。
旋即,裴度代武元衡为相。后亲自出镇,督统诸将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
裴度坚持正道,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为将相二十余年,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
皇帝赵桓赐给李纲《裴度传》,意思是唐朝的文官裴度能够领兵平叛,如今李纲领兵出战,同样可以建功立业,就不要再说自己是甚么书生了。
李纲见了,却开口说道:“吴元济以蔡州周围的一小块地方与唐室相抗衡,这与金人力量的强弱自然是不能相比的,而臣未曾奢望比得上裴度的万分之一。
然而外寇入侵之患可以攘除,但让小人在朝,大害却难以去掉。
如果朝廷有了正气,使君子之道长,则抵御外敌入侵并不难。”
接着,李纲又将裴度论政敌元稹、魏洪简的奏疏中的关键话语抄下来呈给皇上。
李纲此举,无疑是在明白说朝堂上奸臣小人当道。这可就太不给皇帝赵桓面子了。
不过,皇帝赵桓还是忍下了这口气,以礼回答安抚了李纲。
随后,李纲又以宣抚司统属的兵马只有一万二千人,且尚未聚集到一起为由,请求推迟启程期限。
皇帝赵桓亲自批字,认为李纲是拖延时间,抗拒命令。
李纲再次上书说明之所以不能启程的原因,并且说:“陛下先前认为臣专权,现在又说臣是抗拒命令。本打算派遣大帅去解重围,却以专权、抗命之人担任大帅,恐怕不行吧?希望能够批准臣解去宣抚使之职。”
总而言之,最善于把军中将士逼到战场上送死的主战派大臣李纲,轮到自己上阵时却是推三阻四,死活不肯上战场。
皇帝赵桓又召见李纲,对他说道“:卿替朕巡视完边防,就可以返回朝廷。”以此来宽慰李纲,让他放心上任。
李纲却说道:“臣此番出行,没有再返回朝廷之理。
过去范仲淹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去安抚西北边疆,经过郑州,见到吕夷简。
吕夷简说‘:参知政事怎么能够再回来呢?’后来果然如此。
现在臣因为愚蠢和直率不被朝廷容纳,如果臣出行,则与敌拼死于战场,这是臣的愿望。
万一朝廷不能坚持抗战,又欲割地议和,李纲惟求退隐山林,终此一生。
请陛下明察臣一片孤忠,以全君臣之义。”
李纲的一番话,让皇帝赵桓也为之动容,他又岂能不知李纲是那种正直的大臣?
然而正因为李纲是所谓正直的大臣,所以才决不容忍赵桓割土地,弃百姓以保全自己的皇位。
又正因为李纲不容忍割土地、弃百姓,以强硬的主战派姿态现身,所以才深得民心。
从太学生上书一事,就可看出东京士民对李纲的拥戴超过了对赵桓这个皇帝的拥戴。
李纲这种人不打发走,皇帝赵桓心不能安。
可是如果公开罢免李纲,不但是揭掉了新皇帝赵桓仁德英明的面纱,还会再次激起士民强烈的抗议。
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打发李纲去抗金。东京汴梁城的士民们总不会因为李纲去打金国人而闹事造反吧?
六月十日,敢于直言的左司谏陈公辅,被耿南仲指责为李纲的党羽。
陈公辅自知逃不过此劫,干脆公开承认自己就是支持李纲,主动递上辞呈。
陈公辅还将皇帝赵桓、耿南仲等人的心事点明:“李纲书生,不知军旅,派他增援太原,这乃是大臣故意陷害,李纲此去必败。”
皇帝赵桓和耿南仲恼羞成怒,陈公辅随即被赶出京城,责监合州酒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