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讨论出真知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代表已经离开矿机好多年了,过去的黑发也变了白发。
上班的职工,到了厂门口要从自行车上下来,过了厂门之后,再骗腿上车,继续骑着走。这是矿机多年以来,形成的规矩。
姚远和张代表就在厂门边上站着,职工们下车路过厂门的时候,竟然没有人能够认出来,那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就是他们当年的张书记。
倒是有不少认识姚远的,下的车来,和姚远打招呼。
“姚总早!”
“傻哥早!”
“姚老板早啊!”
叫姚远傻哥的,都是过去他在矿机宿舍区住着的时候,那些老街坊,或者过去和他很熟悉的人。其他和他原先不熟,现在熟悉了的,还是要用尊称称呼他。
张代表看着竟然有许多的职工,会和姚远打招呼,心里就知道,姚远的确不和过去那些矿机干部一样,他与职工们应该走的很近。
一个工厂,只有干部和职工走的近了,这个工厂才有希望。当然,姚远现在不是什么干部,直接就是这个工厂的老板。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张代表眼里,姚远才更加的难得。
一个家财上亿的老板,和工人们一样穿工作服,站在门口和工人们打招呼,在这个时代,除了姚远,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和职工站在一起,这是张代表和姚远心里不约而同的共识。
这一点,并不符合现代管理的理念,姚远在这方面是另类。
两个人在门口没有呆多久,就去了老楼。姚远已经为张代表准备了一间办公室,就在他的隔壁。原来这里就空着,但办公用具却是齐全的。
姚远心里,早就有了要给自己找个“政委”的打算,也想到了把张代表给接回来。只是他那个时候太忙,没有时间来实施他心里这个想法,直到现在才有了机会。但办公室,他早就为张代表准备好了。
张代表并没有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呆多久,也不让姚远陪着,自己换了工服,直接就下车间了。
这个工厂,他太熟悉了,也太想念了。去到车间里,听听那些机器的转动声,看看那些闪着金属光泽的零件,看看在车间里忙碌着的工人们,是他一直盼望着的事情。现在,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当年在这里领导这个厂子的时候,他也是喜欢一个人出去,到车间里和工人们说说话,问问情况,也不需要别人跟着。别人跟着,工人们倒不敢跟他说心里话了。
离着老楼最近的,就是机加车间的车工工段。出了老楼的大门,往东一拐,北面第一间工房就是。
姚虎当年建造这个工厂的时候,就是从最东面开始的。越往东面的工房建的越早,就越老旧。最东面的一趟工房,早已经破败不堪,被废弃了。车工工段是第三趟工房。
老楼西面的工房,都是动乱之后,张代表在的时候建的,还算比较新,姚远就都给了美美,让她组织生产矿机新的产品。
老楼东面这些工房,原本没有打算再利用。要等着美美的新产品成功了,卖出钱来,有钱的时候,扩大再生产,拆了建造新的生产基地。结果姚远把工人们组织起来,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解决吃饭问题,就商量出不少的新点子来。这些工房当中还能凑合着用的,就被整修起来,又弄出不少生产车间来。
美美那边,姚远的意思是先按照美美的主意来,搞现代化的管理,暂时不和东面他领导着的这些旧车间掺合。等他们在这边,把他想的这些新管理办法试验成熟了,再一点点地向美美那边渗透。
张代表同意姚远的意见。美美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小丫头做事执着坚毅,雷厉风行,足可独立担当一面。
如今,美美也已经三十五六了,再不是当年那个小丫头了。
张代表从老楼出来,就直接往右拐,去看那些旧工房里的生产情况。
没来之前,他就和姚远商量了,他先以姚远聘请来的顾问的名义工作,等了解一段时间的具体情况之后,再和姚远商量,怎么把职工们组织起来的办法。
这个车工工房,是五十年代建的,那种老式的苏式建筑,灰砖斜顶。屋脊上面,又加一溜半人高的通风窗口,木质的。窗口上原先是有玻璃的,窗子和窗框中间有轴,需要通风的时候,可以把窗子底部往外推,窗子就以轴为中心旋转一个角度,由垂直变为横向,工房内就可以和外面通风了。
经历了这许多年,大部分的窗子已经没了玻璃,许多的窗子和窗框也已经损坏,只剩了一个框架。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工房上面有这么大的口子,工房里太冷。修缮工房的时候,就买些塑料布,把上面大部分的窗口都封死,只间隔着留了几个还有窗子的,用来通气。
工房内部原来是有暖气设施的,那种老式的生铁暖气包,也是矿机铸造车间自己生产的,沿墙安装着。
张建国承包矿机的时候,正赶上生铁值钱。张建国就让人把所有工房的生铁暖气包外加暖气管道,都拆下来卖了废铁。
如今,所有工房里,都没了暖气设施。
张代表走进车工工房的时候,刚刚过了八点钟的上班时间。
以往的时候,工人们有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八点上班,八点十五以后,才陆续进入自己的岗位,开动机床干活。
张代表走进来的时候,工房里已经机器轰鸣了。大部分的工人,已经在岗位上,紧张地开始工作了。
工人都有了岗位之后,姚远还是实行了美美制衣的定岗和计件工资制度。不按劳分配,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
所有计时定岗工人的工资,采用系数计算的办法。系数标准,则是所有计件工人工资的平均数。
也就是说,一个月下来,所有职工的工资,都是浮动的。能拿多少,要看整个工段创造的利润多少。定时岗位职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的工资,都化解成不同的系数。
与美美制衣不同的是,这个系数,不是由资方制定,而是由所有职工代表集体讨论产生的。期间为把所有计时岗位的工资系数确定下来,也是经过了职工激烈的讨论。
比如管理人员的系数,车间主任和副主任,工段长和调度、统计。一线工人们不干这些工作,不知道他们的付出与辛苦,定高了他们不同意。可定低了,这些管理人员也不同意。他们操心受累,其实比一线生产工人累多了,心累和体力劳动累还不一样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无论职工还是管理人员,大家都看明白了姚远。
在姚远这里,没有谁比谁高贵,大家都一样,论能力拿工资,凭本事吃饭天经地义。
所以,大家也就没有什么顾忌,在讨论会上,敢发言,敢争执,有理走遍天下。
争执的结果,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到最后,大家还得把问题推到姚远这里来,让他来当裁判。
要不姚远非惦记着给自己找个政委,把张代表给弄回来呢。到最后,除了他,就没有一个有足够威信的,把大家都给说服,连马友宝说话都不管用。
定生产部经理的系数的时候,马友宝当一辈子工人,能拿个职工平均工资他都知足。所以,职工代表讨论,给他1.5的系数,也就是拿工人平均工资的1.5倍,他已经很知足了。可副经理林清华和董云就不干了。
你经理拿1.5,我们副经理拿多少?具体管理操心可都是我们的,我们付出多少啊?白天黑夜的,我们才顶一个半工人啊?要照这个规定,我们还不干了呢,我们也去当工人,我们又不是不会干活。
马友宝也考虑两位副主任说的有道理。他整天和两位副手在一起,也看到了他们的付出。这管理车间是真不容易啊,屁大点事儿你想不明白,处理不好,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林清华着急上火,嘴唇上都起泡了。
他就提议,经理不分正副,大家一样。
一样那两位也不干。经理才到1.5,那车间主任呢,工段长呢,调度呢,统计呢,那些杜娟管着的后勤人员呢?大家依次往下降,最后一个仓储管理的工资,恐怕连平均工资的一半都到不了,他们干吗?
仓储管理当然不干了。他们现在不比以前,坐在库房里等着大家领东西就行。得按时清库,有完整的对账记录,还得统计材料、计划报表,完全按着杜娟规定的什么现代仓储管理办法来工作,一大堆事要做。
现在没文化底子,原先干仓储的那些工人提起来的保管员,根本就干不了这活。这么大的工作量,你让我们拿一半工资,我们也不干。谁看我们轻松,谁有本事谁来干好了。
几次商讨会开下来,问题就来一大堆。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家经过争论,总算明白了各岗位的不容易。虽然没商讨出什么结果,却谁也不再说谁轻松了,大家都不容易。
到最后,看看大家都慢慢开始互相理解了,姚远就出来,结合矿机原有的标准,解释为什么这些粗糙的标准不能用,然后再说美美制衣是怎么干的?
到这时候,大家都经过了探索与讨论的过程,都在脑子里详细想了这些问题,姚远再讲,大家就都能听懂姚远讲的是什么了。
讨论出真知啊,先民主后集中,姚远把这个伟人的理论,就给用上了。
其实,鞍钢宪法三结合的班子,就是一个利于不断讨论和实践领导集体。
往往最好的办法,都是这样经过不断讨论,才产生出来的。
张代表已经离开矿机好多年了,过去的黑发也变了白发。
上班的职工,到了厂门口要从自行车上下来,过了厂门之后,再骗腿上车,继续骑着走。这是矿机多年以来,形成的规矩。
姚远和张代表就在厂门边上站着,职工们下车路过厂门的时候,竟然没有人能够认出来,那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就是他们当年的张书记。
倒是有不少认识姚远的,下的车来,和姚远打招呼。
“姚总早!”
“傻哥早!”
“姚老板早啊!”
叫姚远傻哥的,都是过去他在矿机宿舍区住着的时候,那些老街坊,或者过去和他很熟悉的人。其他和他原先不熟,现在熟悉了的,还是要用尊称称呼他。
张代表看着竟然有许多的职工,会和姚远打招呼,心里就知道,姚远的确不和过去那些矿机干部一样,他与职工们应该走的很近。
一个工厂,只有干部和职工走的近了,这个工厂才有希望。当然,姚远现在不是什么干部,直接就是这个工厂的老板。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张代表眼里,姚远才更加的难得。
一个家财上亿的老板,和工人们一样穿工作服,站在门口和工人们打招呼,在这个时代,除了姚远,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和职工站在一起,这是张代表和姚远心里不约而同的共识。
这一点,并不符合现代管理的理念,姚远在这方面是另类。
两个人在门口没有呆多久,就去了老楼。姚远已经为张代表准备了一间办公室,就在他的隔壁。原来这里就空着,但办公用具却是齐全的。
姚远心里,早就有了要给自己找个“政委”的打算,也想到了把张代表给接回来。只是他那个时候太忙,没有时间来实施他心里这个想法,直到现在才有了机会。但办公室,他早就为张代表准备好了。
张代表并没有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呆多久,也不让姚远陪着,自己换了工服,直接就下车间了。
这个工厂,他太熟悉了,也太想念了。去到车间里,听听那些机器的转动声,看看那些闪着金属光泽的零件,看看在车间里忙碌着的工人们,是他一直盼望着的事情。现在,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当年在这里领导这个厂子的时候,他也是喜欢一个人出去,到车间里和工人们说说话,问问情况,也不需要别人跟着。别人跟着,工人们倒不敢跟他说心里话了。
离着老楼最近的,就是机加车间的车工工段。出了老楼的大门,往东一拐,北面第一间工房就是。
姚虎当年建造这个工厂的时候,就是从最东面开始的。越往东面的工房建的越早,就越老旧。最东面的一趟工房,早已经破败不堪,被废弃了。车工工段是第三趟工房。
老楼西面的工房,都是动乱之后,张代表在的时候建的,还算比较新,姚远就都给了美美,让她组织生产矿机新的产品。
老楼东面这些工房,原本没有打算再利用。要等着美美的新产品成功了,卖出钱来,有钱的时候,扩大再生产,拆了建造新的生产基地。结果姚远把工人们组织起来,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解决吃饭问题,就商量出不少的新点子来。这些工房当中还能凑合着用的,就被整修起来,又弄出不少生产车间来。
美美那边,姚远的意思是先按照美美的主意来,搞现代化的管理,暂时不和东面他领导着的这些旧车间掺合。等他们在这边,把他想的这些新管理办法试验成熟了,再一点点地向美美那边渗透。
张代表同意姚远的意见。美美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小丫头做事执着坚毅,雷厉风行,足可独立担当一面。
如今,美美也已经三十五六了,再不是当年那个小丫头了。
张代表从老楼出来,就直接往右拐,去看那些旧工房里的生产情况。
没来之前,他就和姚远商量了,他先以姚远聘请来的顾问的名义工作,等了解一段时间的具体情况之后,再和姚远商量,怎么把职工们组织起来的办法。
这个车工工房,是五十年代建的,那种老式的苏式建筑,灰砖斜顶。屋脊上面,又加一溜半人高的通风窗口,木质的。窗口上原先是有玻璃的,窗子和窗框中间有轴,需要通风的时候,可以把窗子底部往外推,窗子就以轴为中心旋转一个角度,由垂直变为横向,工房内就可以和外面通风了。
经历了这许多年,大部分的窗子已经没了玻璃,许多的窗子和窗框也已经损坏,只剩了一个框架。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工房上面有这么大的口子,工房里太冷。修缮工房的时候,就买些塑料布,把上面大部分的窗口都封死,只间隔着留了几个还有窗子的,用来通气。
工房内部原来是有暖气设施的,那种老式的生铁暖气包,也是矿机铸造车间自己生产的,沿墙安装着。
张建国承包矿机的时候,正赶上生铁值钱。张建国就让人把所有工房的生铁暖气包外加暖气管道,都拆下来卖了废铁。
如今,所有工房里,都没了暖气设施。
张代表走进车工工房的时候,刚刚过了八点钟的上班时间。
以往的时候,工人们有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八点上班,八点十五以后,才陆续进入自己的岗位,开动机床干活。
张代表走进来的时候,工房里已经机器轰鸣了。大部分的工人,已经在岗位上,紧张地开始工作了。
工人都有了岗位之后,姚远还是实行了美美制衣的定岗和计件工资制度。不按劳分配,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
所有计时定岗工人的工资,采用系数计算的办法。系数标准,则是所有计件工人工资的平均数。
也就是说,一个月下来,所有职工的工资,都是浮动的。能拿多少,要看整个工段创造的利润多少。定时岗位职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的工资,都化解成不同的系数。
与美美制衣不同的是,这个系数,不是由资方制定,而是由所有职工代表集体讨论产生的。期间为把所有计时岗位的工资系数确定下来,也是经过了职工激烈的讨论。
比如管理人员的系数,车间主任和副主任,工段长和调度、统计。一线工人们不干这些工作,不知道他们的付出与辛苦,定高了他们不同意。可定低了,这些管理人员也不同意。他们操心受累,其实比一线生产工人累多了,心累和体力劳动累还不一样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无论职工还是管理人员,大家都看明白了姚远。
在姚远这里,没有谁比谁高贵,大家都一样,论能力拿工资,凭本事吃饭天经地义。
所以,大家也就没有什么顾忌,在讨论会上,敢发言,敢争执,有理走遍天下。
争执的结果,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到最后,大家还得把问题推到姚远这里来,让他来当裁判。
要不姚远非惦记着给自己找个政委,把张代表给弄回来呢。到最后,除了他,就没有一个有足够威信的,把大家都给说服,连马友宝说话都不管用。
定生产部经理的系数的时候,马友宝当一辈子工人,能拿个职工平均工资他都知足。所以,职工代表讨论,给他1.5的系数,也就是拿工人平均工资的1.5倍,他已经很知足了。可副经理林清华和董云就不干了。
你经理拿1.5,我们副经理拿多少?具体管理操心可都是我们的,我们付出多少啊?白天黑夜的,我们才顶一个半工人啊?要照这个规定,我们还不干了呢,我们也去当工人,我们又不是不会干活。
马友宝也考虑两位副主任说的有道理。他整天和两位副手在一起,也看到了他们的付出。这管理车间是真不容易啊,屁大点事儿你想不明白,处理不好,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林清华着急上火,嘴唇上都起泡了。
他就提议,经理不分正副,大家一样。
一样那两位也不干。经理才到1.5,那车间主任呢,工段长呢,调度呢,统计呢,那些杜娟管着的后勤人员呢?大家依次往下降,最后一个仓储管理的工资,恐怕连平均工资的一半都到不了,他们干吗?
仓储管理当然不干了。他们现在不比以前,坐在库房里等着大家领东西就行。得按时清库,有完整的对账记录,还得统计材料、计划报表,完全按着杜娟规定的什么现代仓储管理办法来工作,一大堆事要做。
现在没文化底子,原先干仓储的那些工人提起来的保管员,根本就干不了这活。这么大的工作量,你让我们拿一半工资,我们也不干。谁看我们轻松,谁有本事谁来干好了。
几次商讨会开下来,问题就来一大堆。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家经过争论,总算明白了各岗位的不容易。虽然没商讨出什么结果,却谁也不再说谁轻松了,大家都不容易。
到最后,看看大家都慢慢开始互相理解了,姚远就出来,结合矿机原有的标准,解释为什么这些粗糙的标准不能用,然后再说美美制衣是怎么干的?
到这时候,大家都经过了探索与讨论的过程,都在脑子里详细想了这些问题,姚远再讲,大家就都能听懂姚远讲的是什么了。
讨论出真知啊,先民主后集中,姚远把这个伟人的理论,就给用上了。
其实,鞍钢宪法三结合的班子,就是一个利于不断讨论和实践领导集体。
往往最好的办法,都是这样经过不断讨论,才产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