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三章 燕赵归心(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是三九之天,张耳的额头却密布汗珠。面色绷紧,紧咬嘴唇,显然张耳内心在做激烈的挣扎。
挥袖擦去汗珠,张耳有些不甘的说道;“可是老师,秦人辱我赵人甚深,先有长平,后有邯郸,无一不是仇深似海。你我俱是赵人,若投靠秦人,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再者我虽落魄至此,可毕竟也曾是一方诸侯,如今又握有燕地之兵,号令燕地四郡,如果就这么投降了韩信,我实在不甘心呀!学生以为韩信虽然得势,可未必就是天下的真命之主,中原的项羽一日未败,这天下的归属仍未尘埃落定。到不如我们再坚持坚持,如今赵歇虽败,但南部势力仍然为损,北部的韩广学生也能想方设法让他站到我们一边,也许赵国还有有些生机,老师你以为呢?”
单乌并未直接回答,只是抬头淡淡看了张耳一眼,“你并非不识时务之人,又何必自欺欺人。项羽虽在,刘邦犹存,这天下自号的诸侯加起来仍多如过江之鲫,可你觉得哪个会是天命所归?我单乌对秦国并无好感,相反我亲族皆死于秦人之手,论个人感情我对秦国是恨之入骨,可我仍要劝你归降秦国,何也?”
“因为我是墨者,墨者的宗旨就是兼爱天下,消弭征乏。若能让天下得以大治,我单乌个人的恩怨仇恨又算得上什么?项羽刘邦之流,一个暴虐成性肆意屠城略地,视天下苍生为草芥;一个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田氏待他如手足他却谋夺他人基业。这等人为了私利一定会不顾苍生的死活,想尽一切办法打到对手,如此就算天下大定,也是十室九空。”
“反观韩信,我虽未与之深交,但观其行听其言,皆能感觉出此人乃是天下雄主,胸襟之广绝非项羽刘邦能比。从他在咸阳对待诸子百家的态度便可略见一斑,解禁海选之令一颁布,关东学子无不击掌相庆,纷纷投向关中。我也得到了钜子的书信,说此人可以托付天下,故而才到此处劝你顺应天下大势,归降秦国。”
张耳擦了擦汗珠,“老师,此事事关重大,容我再想想,再想想。”
单乌怒目圆睁,霍然喝道;“张耳,你若再执迷不悟,为一己之私而置燕地百姓于不顾。我单乌从此便不再认你为弟子,墨家也会全力相助韩信铲除你。”
张耳浑身一震,面部不停抽动,表情痛苦万分,终于长叹一声,“罢了,我张耳既无力于赵国,倒不如老师所言,保一方百姓的安危。”
…….
张耳的轻易投降倒是有些出乎韩信的预料之外,他原本听到辛剧提起单乌此人,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按照他的想法,单乌虽然曾对张耳有大恩,可张耳毕竟是乱世之中的枭雄,就算重情重义也不会超过了对权利的野心。所以他请单乌来,本意只是想能对张耳尝试着劝降,就算现在不降,日后粮草告竭时也会顺势归降的。
本想张耳乃是一方诸侯,就算有心归顺也会审时度势,观望一阵再做决定的。毕竟现在韩信虽然占据了赵国北部,可仍然是立足未稳,与秦国后方的连通也并不畅通,若生变故,秦国势力败退出赵地也并非不可能。
但这张耳却听从了单乌之言,如此轻易的就归顺了自己,这倒让韩信有些始料未及,同时也对墨家在士人心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暗暗捏了把汗,幸好墨家是选择支持了自己,而不是项羽或者刘邦,要不然倒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情。
收到张耳愿意归降的消息后,韩信担心时间久了会生变故,便立即点起了一千亲兵,快马奔向城门接受张耳的投降。
城门之外,张耳面如平静的挺身而立,身边则是单乌以及一众燕赵将领。
千余秦骑席卷奔来,带起一片扬天雪花,虽只有千余人,却气势如虹,声势骇人。
张耳忍不住眯起了眼睛,心中暗暗称赞。这队秦军仍然是在高速奔驰中,却井然有序,彼此之间的间隔丝毫不乱。再加上鞍上甲士兵器一应俱全,胯下坐骑高大昂扬,一看就是百战精锐之师。自己虽然好谋,带兵却并不是强项,所帅之兵大多是仓促成军的乌合之众,如此看来败于韩信之手,到也是情理之中。
一马当先者正是红氅披身的一员秦将,张耳眯着眼,看着那骑士纵马奔到自己身前仅一丈处险险拉马,身后的千余骑士瞬间拉马停下,行动齐整一致,可见训练有素。
那名秦将面带微笑,并未说话,只是在马上挺直身子居高临下的看着张耳。张耳观此人少年英姿,面带微笑却不怒自威,身后千余骑竟无一人敢于他并驾齐驱。虽未见过韩信,可张耳凭着直觉感觉出这名秦将就是韩信,于是张口问道;“你就是韩信?”
韩信身边一名秦兵厉声喝道;“大胆,竟然直呼上将军名讳。”
话声刚落,身后千名骑兵齐拉马缰,齐声呼喝。战马高高举起马蹄,重重落下溅起了一片雪花。行令如一,肃杀之气瞬间崩发,一众降将不由齐齐变色,不少人甚至害怕的退后数步。
韩信抬手,示意左右噤声,微微俯下身子微笑的看着张耳,道;“正是我,不知常山王有何指教。”
韩信和张耳目光交接,一上一下对视许久,最终张耳移开了目光,低下头单膝跪下,“罪臣张耳,见过上将军。耳今日已经归降大秦,请上将军勿再提往日常山王之号。”
韩信点了点头,显然很满意张耳的姿态,上下打量了番张耳,见他年近中年,双鬓隐隐有些白发生出,虽只是一袭洗得发白的长袍在身,但却面色平静,丝毫不见慌乱之色。便笑道:“常山王能弃暗投明,归顺我大秦,实属明智之举,也是赵燕两国子民之福。我奉秦王之命,特拜你为少师,领渔阳郡守,节制右北平、辽东、辽西三郡之事。”
张耳心中好笑,秦王远在数千里外的咸阳,绝不会未卜先知早半个月就知道他张耳要归顺秦国的。所以韩信口中冠冕堂皇的什么“奉秦王之命”纯属扯淡,根本就是他矫秦王的旨意自己随口封赏的。其实少师之职虽有殊荣,却是虚职,唯有渔阳郡手节制燕地四郡之职才是实权,也代表了韩信默认了他对燕地的管辖权。
所以虽然知道韩信是假借秦王之意,仍然是中规中矩的跪拜谢恩。“臣张耳谢陛下封赏。”
韩信满意的点了点头,举手遥托,“张少师请起。”
张耳便顺势站起身来,韩信又看向张耳身后一众将领,笑道;“诸位同僚,因为我对各位还不是十分熟悉,待问过张少师后再行封赏。各位尽管放心,如今赵燕之地新定,急需有经验的各位将军和臣工为我大秦治理各地,所以各位若是真心归顺我大秦并再无异心,我韩信今日在此为誓,绝不负各位所怀之才。”
听见韩信如此许诺,一众降将这才放下心来,纷纷跪下呼道;“多谢上将军。”
张耳见韩信寥寥数句话,便将手下的心收服了大半,不由暗生佩服。眉头一邹,忽然伸手做邀道;“还请上将军入城接掌城务。”
气氛顿时凝固,秦军数名将尉面色紧绷,目光中皆露出杀气,而一众降将却面露惶惶之色,心中对张耳的临时起意埋怨不已。
要知道城内尚有近四万的燕军,而韩信身边只有不到一千的轻骑,他若答应入城,那岂不是冒然行险,万一张耳有异心那该如何?
和如果韩信不敢入内,或者找个借口推脱掉,那必然会堕了他的声势,他刚刚营造出来的气势顿时会矮了数分,心中也会被这些燕赵降将瞧不起。
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单乌不由紧皱眉头,心知张耳又是心中的傲气发作,成心想给韩信一个难堪,到不是中途变卦想要对韩信不利。
担心韩信心生猜疑,单乌便想开口圆场,却不料韩信抢先笑道;“如此也好。”说完一挥马鞭,战马从张耳身边越过,直奔城中,其后千余骑兵不假思索便紧紧随之入城,只剩下满脸愕然避开在两旁的一众降将。
蓟城燕王府内,厚厚一大堆的籍卷被堆在了堂中,张耳在一旁向韩信分别介绍道这些分别是什么。韩信则认真的听着,一边吩咐旁边的书记官认真记下所说之事。
燕国虽是小国,地广人稀,但毕竟也有数郡的之地,待这些交接完毕,也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时辰了。
原本身处险地,韩信的亲卫门一个个紧张十分,将燕王府里三层外三层的团团围住,下马刀弓在手,纷纷占据府中各处要地严阵以待。直到后续秦军纷纷入城接管城中防务,这部亲卫才稍缓如临大敌之势。
总算将厚厚一堆的籍卷接收完毕,韩信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这些密密麻麻的燕篆所书的籍卷几乎让他头昏脑胀,却很多都是他急需欠缺的资料。
抬头见张耳面色有些古怪的看向自己,便问道;“张少师有何见教。”
张耳一躬身,“见教不敢,只是耳心中有一疑问,还望上将军未耳解惑。”
韩信一挥手,“有何不解,但说无妨。”
张耳沉吟便可,便如实说道;“蓟城新降,军心未稳,我十分好奇上将军为何有如此胆量敢只身前往,难道不怕其中有诈?要知道你可是秦国的中流砥柱,你若去了我相信秦国必然大乱生起,上将军以为如何?”
韩信笑了笑,“不错,你所言甚是,我若突然死在蓟城中秦国一定会生起内乱来,那时候对你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张耳扬了扬眉,心中更加不解道;“那你为何……?“
“很简单。”韩信斩钉截铁的说道。“我素闻赵人重信义,墨家更是一诺千金,有单先生作保,我如何能不相信。”
听到韩信夸奖,一旁的单乌不由眯起了眼睛,笑着轻捋胡须,心中犹如喝了蜜糖一般。又听见韩信说道;“再者你若杀我,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无论秦国如何乱起,忠于我的部下一定会攻下蓟城屠城以泄愤的,你以为凭你这点兵马能守得住吗?你太小看我韩信所带之军了吧,我之所以一直隐而不发,无非就是想和平收复燕地。”
“更重要一点。”韩信嘴角笑容泛起,“你以为你能留得住我吗?我若想走,这天下还没有谁能留得住我,不要说你的四万弱兵,就算是项羽的江东子弟兵在此,我也一样能纵横捭阖,进退自如。”
韩信高昂头颅,自信满满的说出这番话的瞬间,张耳神情一时失神,恍惚间竟有了有种想要拜倒的冲动。强自镇定下来,深深的看了韩信一眼,低下头去跪拜道;“臣张耳请罪,从此后再无不服之心,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张耳的话显然是向韩信效忠,可问题是他竟然直呼韩信陛下,这不论如何都是僭越之事。可韩信只是微微一笑,却也不说破,两人心中都是心照不宣,自然无需多说。
得到了张耳和一众燕将归降后,韩信轻易的平定了上谷、广阳、右北平、渔阳四郡,又以张耳为将,率归降燕兵辅以蒙石五千秦国精骑,向东攻略辽西辽东二郡。
韩广闻秦军来攻,顿时惊慌失措,深知秦军强大不可敌,又不甘心就此归顺秦国做秦国臣子,于是拔营东向,率残军弃城东逃辽东。
蒙石听说辽东军逃走后,立刻带轻骑追击,在辽河边追上了正在逃窜的辽东大军、一战破之,杀死辽东军卒三万多余,俘获二万,辽东军士的尸首堆积如山,竟将河水生生阻断。
韩广抛下大军,独率五千亲兵向东狂奔,逃入襄平。蒙石果断抛下俘虏,让随后赶到的张耳大军接收,他自己则带着骑兵一路追赶,紧跟着到达襄平。
此时的韩广早已如同惊弓之鸟,见秦军杀来,也不管他们能不能攻下城市便立即弃城逃跑,继续向东逃亡,进入了箕子国境内,灭掉了由商朝遗臣箕子建立的国家,自立为王。但因为实力损耗极重,再加上对秦国的恐惧,韩广便终身不敢再提返回中原之事,之事安心的攻略周边小国,做他的化外之王。
至此,秦军已经平定了燕地六郡,又得赵地三郡。再得到秦国国内赶来的的二万援军后,韩信便大张旗鼓,率三万秦军以及五万新军南下,兵临赵国恒山郡。
秦国大军压境,赵地一时大恐,军民皆面带惶惶之色。(未完待续)
虽是三九之天,张耳的额头却密布汗珠。面色绷紧,紧咬嘴唇,显然张耳内心在做激烈的挣扎。
挥袖擦去汗珠,张耳有些不甘的说道;“可是老师,秦人辱我赵人甚深,先有长平,后有邯郸,无一不是仇深似海。你我俱是赵人,若投靠秦人,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再者我虽落魄至此,可毕竟也曾是一方诸侯,如今又握有燕地之兵,号令燕地四郡,如果就这么投降了韩信,我实在不甘心呀!学生以为韩信虽然得势,可未必就是天下的真命之主,中原的项羽一日未败,这天下的归属仍未尘埃落定。到不如我们再坚持坚持,如今赵歇虽败,但南部势力仍然为损,北部的韩广学生也能想方设法让他站到我们一边,也许赵国还有有些生机,老师你以为呢?”
单乌并未直接回答,只是抬头淡淡看了张耳一眼,“你并非不识时务之人,又何必自欺欺人。项羽虽在,刘邦犹存,这天下自号的诸侯加起来仍多如过江之鲫,可你觉得哪个会是天命所归?我单乌对秦国并无好感,相反我亲族皆死于秦人之手,论个人感情我对秦国是恨之入骨,可我仍要劝你归降秦国,何也?”
“因为我是墨者,墨者的宗旨就是兼爱天下,消弭征乏。若能让天下得以大治,我单乌个人的恩怨仇恨又算得上什么?项羽刘邦之流,一个暴虐成性肆意屠城略地,视天下苍生为草芥;一个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田氏待他如手足他却谋夺他人基业。这等人为了私利一定会不顾苍生的死活,想尽一切办法打到对手,如此就算天下大定,也是十室九空。”
“反观韩信,我虽未与之深交,但观其行听其言,皆能感觉出此人乃是天下雄主,胸襟之广绝非项羽刘邦能比。从他在咸阳对待诸子百家的态度便可略见一斑,解禁海选之令一颁布,关东学子无不击掌相庆,纷纷投向关中。我也得到了钜子的书信,说此人可以托付天下,故而才到此处劝你顺应天下大势,归降秦国。”
张耳擦了擦汗珠,“老师,此事事关重大,容我再想想,再想想。”
单乌怒目圆睁,霍然喝道;“张耳,你若再执迷不悟,为一己之私而置燕地百姓于不顾。我单乌从此便不再认你为弟子,墨家也会全力相助韩信铲除你。”
张耳浑身一震,面部不停抽动,表情痛苦万分,终于长叹一声,“罢了,我张耳既无力于赵国,倒不如老师所言,保一方百姓的安危。”
…….
张耳的轻易投降倒是有些出乎韩信的预料之外,他原本听到辛剧提起单乌此人,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按照他的想法,单乌虽然曾对张耳有大恩,可张耳毕竟是乱世之中的枭雄,就算重情重义也不会超过了对权利的野心。所以他请单乌来,本意只是想能对张耳尝试着劝降,就算现在不降,日后粮草告竭时也会顺势归降的。
本想张耳乃是一方诸侯,就算有心归顺也会审时度势,观望一阵再做决定的。毕竟现在韩信虽然占据了赵国北部,可仍然是立足未稳,与秦国后方的连通也并不畅通,若生变故,秦国势力败退出赵地也并非不可能。
但这张耳却听从了单乌之言,如此轻易的就归顺了自己,这倒让韩信有些始料未及,同时也对墨家在士人心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暗暗捏了把汗,幸好墨家是选择支持了自己,而不是项羽或者刘邦,要不然倒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情。
收到张耳愿意归降的消息后,韩信担心时间久了会生变故,便立即点起了一千亲兵,快马奔向城门接受张耳的投降。
城门之外,张耳面如平静的挺身而立,身边则是单乌以及一众燕赵将领。
千余秦骑席卷奔来,带起一片扬天雪花,虽只有千余人,却气势如虹,声势骇人。
张耳忍不住眯起了眼睛,心中暗暗称赞。这队秦军仍然是在高速奔驰中,却井然有序,彼此之间的间隔丝毫不乱。再加上鞍上甲士兵器一应俱全,胯下坐骑高大昂扬,一看就是百战精锐之师。自己虽然好谋,带兵却并不是强项,所帅之兵大多是仓促成军的乌合之众,如此看来败于韩信之手,到也是情理之中。
一马当先者正是红氅披身的一员秦将,张耳眯着眼,看着那骑士纵马奔到自己身前仅一丈处险险拉马,身后的千余骑士瞬间拉马停下,行动齐整一致,可见训练有素。
那名秦将面带微笑,并未说话,只是在马上挺直身子居高临下的看着张耳。张耳观此人少年英姿,面带微笑却不怒自威,身后千余骑竟无一人敢于他并驾齐驱。虽未见过韩信,可张耳凭着直觉感觉出这名秦将就是韩信,于是张口问道;“你就是韩信?”
韩信身边一名秦兵厉声喝道;“大胆,竟然直呼上将军名讳。”
话声刚落,身后千名骑兵齐拉马缰,齐声呼喝。战马高高举起马蹄,重重落下溅起了一片雪花。行令如一,肃杀之气瞬间崩发,一众降将不由齐齐变色,不少人甚至害怕的退后数步。
韩信抬手,示意左右噤声,微微俯下身子微笑的看着张耳,道;“正是我,不知常山王有何指教。”
韩信和张耳目光交接,一上一下对视许久,最终张耳移开了目光,低下头单膝跪下,“罪臣张耳,见过上将军。耳今日已经归降大秦,请上将军勿再提往日常山王之号。”
韩信点了点头,显然很满意张耳的姿态,上下打量了番张耳,见他年近中年,双鬓隐隐有些白发生出,虽只是一袭洗得发白的长袍在身,但却面色平静,丝毫不见慌乱之色。便笑道:“常山王能弃暗投明,归顺我大秦,实属明智之举,也是赵燕两国子民之福。我奉秦王之命,特拜你为少师,领渔阳郡守,节制右北平、辽东、辽西三郡之事。”
张耳心中好笑,秦王远在数千里外的咸阳,绝不会未卜先知早半个月就知道他张耳要归顺秦国的。所以韩信口中冠冕堂皇的什么“奉秦王之命”纯属扯淡,根本就是他矫秦王的旨意自己随口封赏的。其实少师之职虽有殊荣,却是虚职,唯有渔阳郡手节制燕地四郡之职才是实权,也代表了韩信默认了他对燕地的管辖权。
所以虽然知道韩信是假借秦王之意,仍然是中规中矩的跪拜谢恩。“臣张耳谢陛下封赏。”
韩信满意的点了点头,举手遥托,“张少师请起。”
张耳便顺势站起身来,韩信又看向张耳身后一众将领,笑道;“诸位同僚,因为我对各位还不是十分熟悉,待问过张少师后再行封赏。各位尽管放心,如今赵燕之地新定,急需有经验的各位将军和臣工为我大秦治理各地,所以各位若是真心归顺我大秦并再无异心,我韩信今日在此为誓,绝不负各位所怀之才。”
听见韩信如此许诺,一众降将这才放下心来,纷纷跪下呼道;“多谢上将军。”
张耳见韩信寥寥数句话,便将手下的心收服了大半,不由暗生佩服。眉头一邹,忽然伸手做邀道;“还请上将军入城接掌城务。”
气氛顿时凝固,秦军数名将尉面色紧绷,目光中皆露出杀气,而一众降将却面露惶惶之色,心中对张耳的临时起意埋怨不已。
要知道城内尚有近四万的燕军,而韩信身边只有不到一千的轻骑,他若答应入城,那岂不是冒然行险,万一张耳有异心那该如何?
和如果韩信不敢入内,或者找个借口推脱掉,那必然会堕了他的声势,他刚刚营造出来的气势顿时会矮了数分,心中也会被这些燕赵降将瞧不起。
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单乌不由紧皱眉头,心知张耳又是心中的傲气发作,成心想给韩信一个难堪,到不是中途变卦想要对韩信不利。
担心韩信心生猜疑,单乌便想开口圆场,却不料韩信抢先笑道;“如此也好。”说完一挥马鞭,战马从张耳身边越过,直奔城中,其后千余骑兵不假思索便紧紧随之入城,只剩下满脸愕然避开在两旁的一众降将。
蓟城燕王府内,厚厚一大堆的籍卷被堆在了堂中,张耳在一旁向韩信分别介绍道这些分别是什么。韩信则认真的听着,一边吩咐旁边的书记官认真记下所说之事。
燕国虽是小国,地广人稀,但毕竟也有数郡的之地,待这些交接完毕,也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时辰了。
原本身处险地,韩信的亲卫门一个个紧张十分,将燕王府里三层外三层的团团围住,下马刀弓在手,纷纷占据府中各处要地严阵以待。直到后续秦军纷纷入城接管城中防务,这部亲卫才稍缓如临大敌之势。
总算将厚厚一堆的籍卷接收完毕,韩信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这些密密麻麻的燕篆所书的籍卷几乎让他头昏脑胀,却很多都是他急需欠缺的资料。
抬头见张耳面色有些古怪的看向自己,便问道;“张少师有何见教。”
张耳一躬身,“见教不敢,只是耳心中有一疑问,还望上将军未耳解惑。”
韩信一挥手,“有何不解,但说无妨。”
张耳沉吟便可,便如实说道;“蓟城新降,军心未稳,我十分好奇上将军为何有如此胆量敢只身前往,难道不怕其中有诈?要知道你可是秦国的中流砥柱,你若去了我相信秦国必然大乱生起,上将军以为如何?”
韩信笑了笑,“不错,你所言甚是,我若突然死在蓟城中秦国一定会生起内乱来,那时候对你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张耳扬了扬眉,心中更加不解道;“那你为何……?“
“很简单。”韩信斩钉截铁的说道。“我素闻赵人重信义,墨家更是一诺千金,有单先生作保,我如何能不相信。”
听到韩信夸奖,一旁的单乌不由眯起了眼睛,笑着轻捋胡须,心中犹如喝了蜜糖一般。又听见韩信说道;“再者你若杀我,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无论秦国如何乱起,忠于我的部下一定会攻下蓟城屠城以泄愤的,你以为凭你这点兵马能守得住吗?你太小看我韩信所带之军了吧,我之所以一直隐而不发,无非就是想和平收复燕地。”
“更重要一点。”韩信嘴角笑容泛起,“你以为你能留得住我吗?我若想走,这天下还没有谁能留得住我,不要说你的四万弱兵,就算是项羽的江东子弟兵在此,我也一样能纵横捭阖,进退自如。”
韩信高昂头颅,自信满满的说出这番话的瞬间,张耳神情一时失神,恍惚间竟有了有种想要拜倒的冲动。强自镇定下来,深深的看了韩信一眼,低下头去跪拜道;“臣张耳请罪,从此后再无不服之心,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张耳的话显然是向韩信效忠,可问题是他竟然直呼韩信陛下,这不论如何都是僭越之事。可韩信只是微微一笑,却也不说破,两人心中都是心照不宣,自然无需多说。
得到了张耳和一众燕将归降后,韩信轻易的平定了上谷、广阳、右北平、渔阳四郡,又以张耳为将,率归降燕兵辅以蒙石五千秦国精骑,向东攻略辽西辽东二郡。
韩广闻秦军来攻,顿时惊慌失措,深知秦军强大不可敌,又不甘心就此归顺秦国做秦国臣子,于是拔营东向,率残军弃城东逃辽东。
蒙石听说辽东军逃走后,立刻带轻骑追击,在辽河边追上了正在逃窜的辽东大军、一战破之,杀死辽东军卒三万多余,俘获二万,辽东军士的尸首堆积如山,竟将河水生生阻断。
韩广抛下大军,独率五千亲兵向东狂奔,逃入襄平。蒙石果断抛下俘虏,让随后赶到的张耳大军接收,他自己则带着骑兵一路追赶,紧跟着到达襄平。
此时的韩广早已如同惊弓之鸟,见秦军杀来,也不管他们能不能攻下城市便立即弃城逃跑,继续向东逃亡,进入了箕子国境内,灭掉了由商朝遗臣箕子建立的国家,自立为王。但因为实力损耗极重,再加上对秦国的恐惧,韩广便终身不敢再提返回中原之事,之事安心的攻略周边小国,做他的化外之王。
至此,秦军已经平定了燕地六郡,又得赵地三郡。再得到秦国国内赶来的的二万援军后,韩信便大张旗鼓,率三万秦军以及五万新军南下,兵临赵国恒山郡。
秦国大军压境,赵地一时大恐,军民皆面带惶惶之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