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军事教科书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德国人投降了,曾经号称强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投降了,战斗了数年、曾一度席卷几乎整个欧洲的德意志军人投降了。
在二十八凌晨五点十五分,作为陆军参谋总长的克莱勃斯穿着仅剩的一件整洁军装,举着一面白旗,从国会大厦的地堡中走出来,当着上千名幸存的德意志士兵的面,大跨步的走到对面苏军的阵地上。随后,他乘坐着苏军为他准备的军车,一路来到了朱可夫等人所在的苏军前总指挥部 ̄ ̄他要谈判,为了暂时停战而进行的谈判。
在苏军的前总指挥部里,包括朱可夫、吉尔尼洛娃在内的几位苏军前线指挥官接待了这位敌军目前最高的指挥官,正是通过克莱勃斯之口,朱可夫等人才知道希特勒已死的消息。而后,克莱勃斯提出,他可以用元首的名义,向所有还在继续战斗的德军部队下达命令,让他们暂时停止战斗。但是在投降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德军方面的要求,那就是这个问题,要等到德国新的政府成立之后,再同盟军以及苏军方面商谈。
很显然,虽然是苏军前线的最高指挥官,但是朱可夫在这个问题上却没有决定权,按照苏联宪法的规定,只有身为总书记的楚思南,才有最终决定宣战、议和等重大问题的权力。某些小说中那种指挥作战的指挥官们,直接在前线接受某一敌国投降的描述,绝对是犯了最低级的错误,如果此时地朱可夫不向克里姆林宫报告。而是直接接受了德军的最后投降的话,那么等待着他的,只能是苏联军事法庭的审判。而作为安全委员会第一书记的吉尔尼洛娃,显然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授人口实。于是,在几分钟后,朱可夫便通过高频电话,同克里姆林宫取得了联系。
临晨五点多钟,楚思南才刚刚起床不久,这位苏联的最高决策者立刻就获知了前线的情况。在同朱可夫通话的过程中,他毫不犹豫的对德军方面要求做出了答复:“告诉他们。必须无条件投降,我们地苏维埃政权不会同任何法西斯谈判。任何形式的谈判都不会有。给他们限定一个投降地时间表,下达一个最后的通牒。如果他们在规定地期限内仍旧不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话,朱可夫同志,你们的进攻就要继续下去。”
楚思南的话就是苏联政府的最后决定,朱可夫必须予以执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结束了通话之后,朱可夫征询了一下吉尔尼洛娃以及梅、罗两位将军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朱可夫建议给德军下达最后通牒地时候。限令他们投降的最后时间为两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八点四十分。但是在这一点上,吉尔尼洛娃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位女强人认为,两个小时的时间太长了,她已经等不及了。因此,一个小时,只有一个小时才是最为合适的。如果一个小时德国人还不最后无条件投降。那么就要让一线的部队发起进攻。
朱可夫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同吉尔尼洛娃较真,于是,克莱勃斯最终得到的答复,就是他地部队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宣布无条件投降,否则,苏军将会再次发起进攻。形势比人强,在这个时候的克莱勃斯已经没有了任何讨教还价的余地,面对苏军开出地最后通牒,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忧心忡忡的返回仍旧暂时掌握在德军手中的国会大厦。
此后的一切似乎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在克莱勃斯返回国会大厦地下室之后,苏军开始了长达半小时的宣传攻势,在那高音喇叭所播发出来的消息中,仍旧坚守在国会大厦内的德军主要指挥官们获知,他们依偎强援的海因里希、温克,已经早早的向美英盟军投降了。而这一个消息的确认,彻底击溃了残余德军的斗志,在半个小时之后,国会大厦内再次传来几声枪响,一向不可一世的戈培尔,在绝望之中饮弹自尽,而在此之前,他已经亲自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已经六个孩子。清晨,伴随着新一天第一缕阳光的出现,德军的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带着隐匿在国会大厦内的一干德军指挥官,以及上千名衣衫褴褛的德军士兵,缓缓的走出了大厦的前门,正式向早已等候在大厦前苏军阵线内的朱可夫等人投降。
七点五十分,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国会大厦的大会议厅内举行,德军代表魏德林与兴奋的满脸通红的吉尔尼洛娃,先后以投降者、受降者的身份,在投降书上签了字。随后,魏德林向所有仍旧在柏林城内坚持战斗的德军残余部队下达了缴械投降的命令,至此,柏林战役全面结束。
从发起柏林外围战役开始,到柏林市区的争夺战最终结束,这一场标志着二战最终结束的重大战役,共持续了将近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苏军损失兵力高达三十万,堪称是对德战争后期兵员损失最大的一场战役,而同样是在这场战役中,德军则付出了将近四十万人的生命,而在这四十万的生命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当然,这四十万还不包括那些死于战斗中的无辜柏林市民。
到了二十八日的中午,柏林市区内全部的战斗已经结束,幸存下来的德军官兵,被苏军的士兵从各个残破的废墟中驱赶出来,直接押往柏林东郊的战俘营。而在这个时候,连续几天没合眼的朱可夫,才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过有人传言,当时朱可夫在长吁一口气,转而回指挥部去休息的时候,曾经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 ̄“终于走了。”
不是“终于结束了”而是“终于走了”那又是谁终于走了?毫无疑问,在这个时候走地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足以令任何一名苏军指挥官大为头疼的吉尔尼洛娃同志。
在魏德林签署了投降书之后,吉尔尼洛娃似乎就在前线待不下去了,她在柏林的国会大厦前,同苏军的几位主要指挥官们合了一个影,而后又草草的慰问了一下一线官兵,随即,便揣着那份德军投降书乘坐军机。一路赶回莫斯科去了。
吉尔尼洛娃这次如此急迫的返回莫斯科,可绝不仅仅是为了请功。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在经过了柏林战役的一段生活之后,这位安全委员会的最高负责人好像对身处战斗一线的生活感兴趣了。她似乎觉得在前线指挥战斗是最佳地晋升途径。不过说来也是,对于她这样的一个人来说,在前线几乎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冲锋陷阵地有士兵,真正决策指挥的有军官,而她呢,她所要做地就是等。等到战斗结束之后,捞取一份凭空得来的功劳。别说是她啦,这样的好事大概任何人都会感兴趣的。
如今柏林的战事结束了,之后对德的一系列后续工作,恐怕还有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正式开展,而且呢。她对那些事情也不感兴趣。幸好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令伟大而突然间好战地吉尔尼洛娃同志感兴趣的东西出现了。英国人在希腊挑起事端,触怒了她那位脾气原本就不是很好的丈夫,如今,巴尔干的两支方面军已经成立,几十万苏联红军气势汹汹的杀赴了希腊。毫无疑问,这场战争又是无可避免了。
在柏林战役的最后这两天时间里,吉尔尼洛娃一方面关注着柏林战事地进展,一面却又将目光投向了巴尔干半岛。她这个人或许功利心太重,或许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她很有自知之明,对于自己所不了解的东西,她从不过分插手,而一旦是她打定主意要去插上一手的事情,那她就肯定会提前在上面花上一些功夫。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去希腊地前线有一番作为,那么吉尔尼洛娃自然不会毫无准备,她更加不想像在柏林战役时那样,整天在指挥部里做一个闷葫芦,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一群大男人在自己面前商量战略战术的问题而自己一无表现。
因此呢,在这两天时间里,她让人搞到了一份巴尔干地区的地理详图以及最近的一份希腊兵力分布图,对于安全委员会的第一书记来说,搞到这些东西实在是太简单了。而当地图到手之后,她便找借口将朱可夫、梅列茨科夫、罗科索夫斯基三人,以及柏林前线大大小小的作战参谋们召集到一起,美其名曰要研究一下希腊未来战争走向的种种可能性,实际上就是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以及军中智囊们给她出谋划策,制定出一条在希腊作战的最佳方案。
要知道此时能够在柏林地区指挥作战的人,那都是真正在苏德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实战指挥官,他们中有善于进行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比如朱可夫;有善于指挥机动作战、进行装甲军团对决的指挥官,比如罗科索夫斯基;有善于破阵攻坚、乱中取胜的指挥官,比如梅列茨科夫。当然,那些从各个方向上攻到柏林城下的中高级指挥官、作战参谋,也都各自有所擅长,比如从高加索地区一路西进而来的指挥官,就极其擅长指挥山地作战;从列宁格勒方向上过来的指挥官,就擅长在水网地区、沼泽密布地带指挥作战;而从白俄罗斯、乌克兰方向上过来的指挥官,就精通在丛林地貌、草丘平原地区指挥作战。吉尔尼洛娃把这些战场的一线指挥官们聚集到一起,为她将来所要干涉的希腊战事出谋划策,那情形真是热闹至极,毫不客气的说,恐怕楚思南那最高统帅部的智囊团,都没有这个阵容来的强大。
尽管在这些指挥官看来,希腊的战事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吉尔尼洛娃的身份在那里摆着,谁看见她较真心里都有些发虚。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这些人倒也是竭尽全力,尽可能把整套作战计划做到无一漏洞,不为别的,大家伙都怕这个喜怒无常地女人,一旦在希腊吃了亏,会把帐算到他们头上。
经过几天时间,一大群指挥官、作战参谋集思广益,针对希腊每一个可能性战区的地形条件、敌军兵力布防特点、可能性的变动等等因素,制定出了一套近乎完备的作战计划。战场如何推进、各个战线的兵力如何调配、各个进攻方向上应该向哪一个区域推进;如果在某个地区受挫应该如何应付、在某个地区进展顺利应该如何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如果在某道防线上英军增兵怎么办;某一地域的英军在遭受攻击后有可能向哪个方向撤退、在他们撤退的时候应该如何应付、如何对集结在特定区域的敌军实施有效的合围并最终歼灭、如何防止英军向海上撤退、如何防止英军向土耳其方向撤退等等等等。毫不客气的说,这些指挥官、作战参谋们。是真地殚精竭虑,尽可能将希腊战场上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状况以及相应地对策考虑到了。不过即便是如此。朱可夫等人还是一再强调,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在前一刻谁也无法猜测到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因此,无论多么详尽得当的战役计划,也只是一个计划,它必须根据战场形势地发展,而不断做出改进。
斩获颇丰的吉尔尼洛娃,终于兴冲冲的离开了柏林前线。而对于她的离开,包括朱可夫在内的所有柏林前线指挥官,全都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这位女瘟神可要比那些亡命的德国人可怕多了。
信心十足的吉尔尼洛娃,一回到莫斯科就直接跑去见了楚思南。她一方面将德军签下地投降书交给自己的丈夫,另一方面就是要求立刻前往希腊,前往即将爆发战争的前线。
吉尔尼洛娃的要求让楚思南大为皱眉。他心说自己这位妻子还真是一刻也不舍得消停啊,在柏林前线整出那么多是非来,这而今好不容易回到莫斯科来了,她又要去希腊,难道几个月不见,这位权力上的野心家有一转眼化身为战争贩子了?
鉴于前段时间在柏林战场上吉尔尼洛娃的表现,楚思南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妻子的要求,他的理由很充分,作为安全委员会地成员,吉尔尼洛娃并不通晓军事,她如果到了前线,能帮上忙的地方不多能惹麻烦的地方却是不少。更何况在希腊进行的战争,从目前来看不可能有太大的规模,她这样一个职务的人,也没有必要到那里去。
吉尔尼洛娃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打算,她同样也有充分的理由。首先,她现在是预备役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什么叫预备役?顾名思义,那就是对一线作战部队进行各方面支援的一支后备部队。而今呢,希腊的局势变幻莫测,虽然说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毕竟现在谁也说不准。因此,为了以防万一,她这个预备役方面军的军事委员,就必须亲临一线,随时关注战场形势的最新变化,以决定是否对前线给于必要的支援。其次呢,吉尔尼洛娃得意洋洋的反驳楚思南,说是什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她吉尔尼洛娃原来是不懂的军事,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段时间的前线生活,让她学习到了不少东西。这次回来,她还专门整出了一套完备的作战计划,就等着运用到希腊战场上去了。
自己这位军事细胞匮乏的妻子,竟然还有了完整的作战计划!这一点着实让楚思南吃惊,出于好奇,他将被吉尔尼洛娃视为瑰宝的那套作战计划要来看了看。这一看之下,楚思南吃惊的差点没把当时抱在怀里的儿子给扔出去。
这作战计划啧啧那绝对看成是完整,以至于完整到它都不像是一场战役的作战计划了,而现实一本系统翔实的、针对各种作战环境下指挥要领的军事教科书了。老实说,如果这东西拿到军事院校里去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学员们当作教材使用,都是毫不过时的,只不过与一般的军事教科书不同,这本东西是完全以希腊的地形、兵力分布、敌我形势对比为模板打造出来的。
楚思南几乎不用去考虑,都知道这份所谓吉尔尼洛娃同志制定的作战方案,究竟是怎么搞出来的,他能够从其中感觉到很多熟悉的人的作战思路。
看着这份颇有意义的军事教材,楚思南在感觉哭笑不得的同时,也不由得对吉尔尼洛娃的能量感到惊讶。毫无疑问,那些身经百战因而有些桀骜不驯的将军们,是真的在她面前服软了,不然的话,就这么一份东西,等闲的人就不可能搞得出来。
德国人投降了,曾经号称强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投降了,战斗了数年、曾一度席卷几乎整个欧洲的德意志军人投降了。
在二十八凌晨五点十五分,作为陆军参谋总长的克莱勃斯穿着仅剩的一件整洁军装,举着一面白旗,从国会大厦的地堡中走出来,当着上千名幸存的德意志士兵的面,大跨步的走到对面苏军的阵地上。随后,他乘坐着苏军为他准备的军车,一路来到了朱可夫等人所在的苏军前总指挥部 ̄ ̄他要谈判,为了暂时停战而进行的谈判。
在苏军的前总指挥部里,包括朱可夫、吉尔尼洛娃在内的几位苏军前线指挥官接待了这位敌军目前最高的指挥官,正是通过克莱勃斯之口,朱可夫等人才知道希特勒已死的消息。而后,克莱勃斯提出,他可以用元首的名义,向所有还在继续战斗的德军部队下达命令,让他们暂时停止战斗。但是在投降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德军方面的要求,那就是这个问题,要等到德国新的政府成立之后,再同盟军以及苏军方面商谈。
很显然,虽然是苏军前线的最高指挥官,但是朱可夫在这个问题上却没有决定权,按照苏联宪法的规定,只有身为总书记的楚思南,才有最终决定宣战、议和等重大问题的权力。某些小说中那种指挥作战的指挥官们,直接在前线接受某一敌国投降的描述,绝对是犯了最低级的错误,如果此时地朱可夫不向克里姆林宫报告。而是直接接受了德军的最后投降的话,那么等待着他的,只能是苏联军事法庭的审判。而作为安全委员会第一书记的吉尔尼洛娃,显然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授人口实。于是,在几分钟后,朱可夫便通过高频电话,同克里姆林宫取得了联系。
临晨五点多钟,楚思南才刚刚起床不久,这位苏联的最高决策者立刻就获知了前线的情况。在同朱可夫通话的过程中,他毫不犹豫的对德军方面要求做出了答复:“告诉他们。必须无条件投降,我们地苏维埃政权不会同任何法西斯谈判。任何形式的谈判都不会有。给他们限定一个投降地时间表,下达一个最后的通牒。如果他们在规定地期限内仍旧不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话,朱可夫同志,你们的进攻就要继续下去。”
楚思南的话就是苏联政府的最后决定,朱可夫必须予以执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结束了通话之后,朱可夫征询了一下吉尔尼洛娃以及梅、罗两位将军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朱可夫建议给德军下达最后通牒地时候。限令他们投降的最后时间为两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八点四十分。但是在这一点上,吉尔尼洛娃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位女强人认为,两个小时的时间太长了,她已经等不及了。因此,一个小时,只有一个小时才是最为合适的。如果一个小时德国人还不最后无条件投降。那么就要让一线的部队发起进攻。
朱可夫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同吉尔尼洛娃较真,于是,克莱勃斯最终得到的答复,就是他地部队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宣布无条件投降,否则,苏军将会再次发起进攻。形势比人强,在这个时候的克莱勃斯已经没有了任何讨教还价的余地,面对苏军开出地最后通牒,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忧心忡忡的返回仍旧暂时掌握在德军手中的国会大厦。
此后的一切似乎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在克莱勃斯返回国会大厦地下室之后,苏军开始了长达半小时的宣传攻势,在那高音喇叭所播发出来的消息中,仍旧坚守在国会大厦内的德军主要指挥官们获知,他们依偎强援的海因里希、温克,已经早早的向美英盟军投降了。而这一个消息的确认,彻底击溃了残余德军的斗志,在半个小时之后,国会大厦内再次传来几声枪响,一向不可一世的戈培尔,在绝望之中饮弹自尽,而在此之前,他已经亲自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已经六个孩子。清晨,伴随着新一天第一缕阳光的出现,德军的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带着隐匿在国会大厦内的一干德军指挥官,以及上千名衣衫褴褛的德军士兵,缓缓的走出了大厦的前门,正式向早已等候在大厦前苏军阵线内的朱可夫等人投降。
七点五十分,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国会大厦的大会议厅内举行,德军代表魏德林与兴奋的满脸通红的吉尔尼洛娃,先后以投降者、受降者的身份,在投降书上签了字。随后,魏德林向所有仍旧在柏林城内坚持战斗的德军残余部队下达了缴械投降的命令,至此,柏林战役全面结束。
从发起柏林外围战役开始,到柏林市区的争夺战最终结束,这一场标志着二战最终结束的重大战役,共持续了将近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苏军损失兵力高达三十万,堪称是对德战争后期兵员损失最大的一场战役,而同样是在这场战役中,德军则付出了将近四十万人的生命,而在这四十万的生命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当然,这四十万还不包括那些死于战斗中的无辜柏林市民。
到了二十八日的中午,柏林市区内全部的战斗已经结束,幸存下来的德军官兵,被苏军的士兵从各个残破的废墟中驱赶出来,直接押往柏林东郊的战俘营。而在这个时候,连续几天没合眼的朱可夫,才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过有人传言,当时朱可夫在长吁一口气,转而回指挥部去休息的时候,曾经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 ̄“终于走了。”
不是“终于结束了”而是“终于走了”那又是谁终于走了?毫无疑问,在这个时候走地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足以令任何一名苏军指挥官大为头疼的吉尔尼洛娃同志。
在魏德林签署了投降书之后,吉尔尼洛娃似乎就在前线待不下去了,她在柏林的国会大厦前,同苏军的几位主要指挥官们合了一个影,而后又草草的慰问了一下一线官兵,随即,便揣着那份德军投降书乘坐军机。一路赶回莫斯科去了。
吉尔尼洛娃这次如此急迫的返回莫斯科,可绝不仅仅是为了请功。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在经过了柏林战役的一段生活之后,这位安全委员会的最高负责人好像对身处战斗一线的生活感兴趣了。她似乎觉得在前线指挥战斗是最佳地晋升途径。不过说来也是,对于她这样的一个人来说,在前线几乎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冲锋陷阵地有士兵,真正决策指挥的有军官,而她呢,她所要做地就是等。等到战斗结束之后,捞取一份凭空得来的功劳。别说是她啦,这样的好事大概任何人都会感兴趣的。
如今柏林的战事结束了,之后对德的一系列后续工作,恐怕还有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正式开展,而且呢。她对那些事情也不感兴趣。幸好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令伟大而突然间好战地吉尔尼洛娃同志感兴趣的东西出现了。英国人在希腊挑起事端,触怒了她那位脾气原本就不是很好的丈夫,如今,巴尔干的两支方面军已经成立,几十万苏联红军气势汹汹的杀赴了希腊。毫无疑问,这场战争又是无可避免了。
在柏林战役的最后这两天时间里,吉尔尼洛娃一方面关注着柏林战事地进展,一面却又将目光投向了巴尔干半岛。她这个人或许功利心太重,或许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她很有自知之明,对于自己所不了解的东西,她从不过分插手,而一旦是她打定主意要去插上一手的事情,那她就肯定会提前在上面花上一些功夫。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去希腊地前线有一番作为,那么吉尔尼洛娃自然不会毫无准备,她更加不想像在柏林战役时那样,整天在指挥部里做一个闷葫芦,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一群大男人在自己面前商量战略战术的问题而自己一无表现。
因此呢,在这两天时间里,她让人搞到了一份巴尔干地区的地理详图以及最近的一份希腊兵力分布图,对于安全委员会的第一书记来说,搞到这些东西实在是太简单了。而当地图到手之后,她便找借口将朱可夫、梅列茨科夫、罗科索夫斯基三人,以及柏林前线大大小小的作战参谋们召集到一起,美其名曰要研究一下希腊未来战争走向的种种可能性,实际上就是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以及军中智囊们给她出谋划策,制定出一条在希腊作战的最佳方案。
要知道此时能够在柏林地区指挥作战的人,那都是真正在苏德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实战指挥官,他们中有善于进行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比如朱可夫;有善于指挥机动作战、进行装甲军团对决的指挥官,比如罗科索夫斯基;有善于破阵攻坚、乱中取胜的指挥官,比如梅列茨科夫。当然,那些从各个方向上攻到柏林城下的中高级指挥官、作战参谋,也都各自有所擅长,比如从高加索地区一路西进而来的指挥官,就极其擅长指挥山地作战;从列宁格勒方向上过来的指挥官,就擅长在水网地区、沼泽密布地带指挥作战;而从白俄罗斯、乌克兰方向上过来的指挥官,就精通在丛林地貌、草丘平原地区指挥作战。吉尔尼洛娃把这些战场的一线指挥官们聚集到一起,为她将来所要干涉的希腊战事出谋划策,那情形真是热闹至极,毫不客气的说,恐怕楚思南那最高统帅部的智囊团,都没有这个阵容来的强大。
尽管在这些指挥官看来,希腊的战事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吉尔尼洛娃的身份在那里摆着,谁看见她较真心里都有些发虚。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这些人倒也是竭尽全力,尽可能把整套作战计划做到无一漏洞,不为别的,大家伙都怕这个喜怒无常地女人,一旦在希腊吃了亏,会把帐算到他们头上。
经过几天时间,一大群指挥官、作战参谋集思广益,针对希腊每一个可能性战区的地形条件、敌军兵力布防特点、可能性的变动等等因素,制定出了一套近乎完备的作战计划。战场如何推进、各个战线的兵力如何调配、各个进攻方向上应该向哪一个区域推进;如果在某个地区受挫应该如何应付、在某个地区进展顺利应该如何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如果在某道防线上英军增兵怎么办;某一地域的英军在遭受攻击后有可能向哪个方向撤退、在他们撤退的时候应该如何应付、如何对集结在特定区域的敌军实施有效的合围并最终歼灭、如何防止英军向海上撤退、如何防止英军向土耳其方向撤退等等等等。毫不客气的说,这些指挥官、作战参谋们。是真地殚精竭虑,尽可能将希腊战场上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状况以及相应地对策考虑到了。不过即便是如此。朱可夫等人还是一再强调,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在前一刻谁也无法猜测到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因此,无论多么详尽得当的战役计划,也只是一个计划,它必须根据战场形势地发展,而不断做出改进。
斩获颇丰的吉尔尼洛娃,终于兴冲冲的离开了柏林前线。而对于她的离开,包括朱可夫在内的所有柏林前线指挥官,全都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这位女瘟神可要比那些亡命的德国人可怕多了。
信心十足的吉尔尼洛娃,一回到莫斯科就直接跑去见了楚思南。她一方面将德军签下地投降书交给自己的丈夫,另一方面就是要求立刻前往希腊,前往即将爆发战争的前线。
吉尔尼洛娃的要求让楚思南大为皱眉。他心说自己这位妻子还真是一刻也不舍得消停啊,在柏林前线整出那么多是非来,这而今好不容易回到莫斯科来了,她又要去希腊,难道几个月不见,这位权力上的野心家有一转眼化身为战争贩子了?
鉴于前段时间在柏林战场上吉尔尼洛娃的表现,楚思南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妻子的要求,他的理由很充分,作为安全委员会地成员,吉尔尼洛娃并不通晓军事,她如果到了前线,能帮上忙的地方不多能惹麻烦的地方却是不少。更何况在希腊进行的战争,从目前来看不可能有太大的规模,她这样一个职务的人,也没有必要到那里去。
吉尔尼洛娃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打算,她同样也有充分的理由。首先,她现在是预备役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什么叫预备役?顾名思义,那就是对一线作战部队进行各方面支援的一支后备部队。而今呢,希腊的局势变幻莫测,虽然说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毕竟现在谁也说不准。因此,为了以防万一,她这个预备役方面军的军事委员,就必须亲临一线,随时关注战场形势的最新变化,以决定是否对前线给于必要的支援。其次呢,吉尔尼洛娃得意洋洋的反驳楚思南,说是什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她吉尔尼洛娃原来是不懂的军事,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段时间的前线生活,让她学习到了不少东西。这次回来,她还专门整出了一套完备的作战计划,就等着运用到希腊战场上去了。
自己这位军事细胞匮乏的妻子,竟然还有了完整的作战计划!这一点着实让楚思南吃惊,出于好奇,他将被吉尔尼洛娃视为瑰宝的那套作战计划要来看了看。这一看之下,楚思南吃惊的差点没把当时抱在怀里的儿子给扔出去。
这作战计划啧啧那绝对看成是完整,以至于完整到它都不像是一场战役的作战计划了,而现实一本系统翔实的、针对各种作战环境下指挥要领的军事教科书了。老实说,如果这东西拿到军事院校里去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学员们当作教材使用,都是毫不过时的,只不过与一般的军事教科书不同,这本东西是完全以希腊的地形、兵力分布、敌我形势对比为模板打造出来的。
楚思南几乎不用去考虑,都知道这份所谓吉尔尼洛娃同志制定的作战方案,究竟是怎么搞出来的,他能够从其中感觉到很多熟悉的人的作战思路。
看着这份颇有意义的军事教材,楚思南在感觉哭笑不得的同时,也不由得对吉尔尼洛娃的能量感到惊讶。毫无疑问,那些身经百战因而有些桀骜不驯的将军们,是真的在她面前服软了,不然的话,就这么一份东西,等闲的人就不可能搞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