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技术宅在古代 > 145、铺路

145、铺路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经过五人的介绍, 制造砚台的过程比较复杂, 一般要经过采石、选料、雕刻、磨光、配盒五道工序。

    眼下采石还只是第一道工序,砚台名贵与否, 最基本的条件在于砚石。砚石有坑洞之别,优劣之分。名坑质优之砚石,加上制砚高手制作,可以出产精品和珍品。所以即便是同一座山上开采下来的,不同的坑, 出来的端石品质也不尽相同,制作出的端砚最终品质, 也都不一样。

    至于后面的选料、雕刻、磨光、配盒等工序,都不简单。

    “那些工人没有经验,从开采到选料、雕刻、磨光、配盒, 都需要小的们亲自教才行。而且若是出现了精品和珍品端石, 还必须由我等亲自制作,方能不浪费了一块天生的璞玉。”

    这几人一边说, 一边脸上露出兴奋和激动, 仿佛马上就有端砚要出自他们之手一样。

    “端山这边,可以由你们五人说了算。但本官有个前提,你们必须和本官签下契子, 不得将此处的端砚告知于外界他人,在本县端砚之名传扬出去之前,你们不能向外透露端石的妙用。”

    在李文柏看来,这点担心还是必要的。

    毕竟他们都是附近各个州县请来的, 谁能保证,他们在这里忙活了一阵,哪天会不会把端石能制作端砚的消息传了出去?若是传出去,那谁还来买交合县的端砚?

    五个商人也是明白人,连连点头,严肃道:“大人说的是,应该立契。小的们也绝不敢将这里的事情传到外面去。”

    他们确实不敢,或许他们骗骗别人还可以,但是骗李文柏,他们还没这个胆子。

    现如今,谁都知道,交合县出了一个县令,不仅扳倒了交合县的地头蛇施五,还连带把西州刺史都给搞倒了。前庭派出五千州兵,愣是围了交合县十几日,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屁都没放一声,灰溜溜地回到了前庭。

    如此强横的角色,谁还敢惹?

    就是送这五人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怼李文柏欺上瞒下,干出吃里扒外的勾当。

    李文柏忽的笑了笑,道:“你们都可以看得出这砚台的好处。本官甚至可以给你们个入分子的机会,也不收你们什么钱,但又一个条件。”

    五人心中微动,作为商人的本能,感觉到李文柏的条件不简单,但这砚台的好处都看在眼底,相视一眼开口问道:“什么条件,大人请说。”

    “条件就是……”

    李文柏想要做的就是一成的分子,交换对方商铺端砚的经营权。借用眼前几人的商铺,打通整个陇右的商路,来售卖端砚。而且不只是端砚,还有别的产出的别的东西。

    经过一番解释,总算听明白李文柏的意思了。敢情李文柏是想拿他们所有人的店铺,来卖自己的东西啊。这可和他们从李文柏这里收购端砚,再卖出去,是两回事了。后者挣的利润都是自己的,前者的利润,可就全是李文柏的了。他们五人能得到的,只有那一成份子的分红。

    “这……未免也……”这五人交头接耳了一阵,都苦着脸,一时下不了决心。

    李文柏让出分子也是反复思虑的结果,毕竟他们五个人,每个人一成,那便占了一半。说不心疼那肯定是假的,但他之所以愿意换,便是看中了这五人的商铺。这五人的身份都不简单,都是附近各个州县有名的砚台商人,他们的商铺可以说是遍布整个陇右地区。有他们的商铺支持,交合这边只要一生产出成品端砚以及改良宣纸,便可第一时间经由他们的商铺,面向市场。而且一旦拥有了商铺的经营权,那么变少了中间一层买进卖出的差价,可以直接做到从生产到销售的无缝衔接,做到利润的最大化。

    “既然你们不愿意,那边罢了,权当本官没说过吧。”

    见五人还在犹豫,李文柏也不再多等,转身便走。若是少了这样的决断,这样的生意不做也罢。

    见李文柏急着走,这五人慌了,也顾不上多想,连忙拉住他的袖子,咬咬牙,道:“大人,我们答应,我们答应了。”

    李文柏叫来了李成,吩咐道:“李成,你等会儿带着这几位,去县衙后堂,把契子签了。”

    李成刚刚一直在旁边听着,明白李文柏的意思,点头应下,便带着五个商人下去了。

    和五个商人谈妥了之后,李文柏的心情一下子舒畅了起来。

    本来他还在为以后打开市场担心,谁想到一打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有了这五人的商铺做跳板,交合县产出的所有宣纸和端砚,都能以极快的速度,销售到附近的州县,而且还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简直是一举两得。

    现如今,一千五百姓开垦荒地,一千五百姓砍伐青檀树,剥树皮。两边的工程都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着。相信过不了几天,准备工作就绪,就能开始正式种植芦苇和龙须草,以及端石的开采。

    又吩咐了一些注意事项,李文柏便坐着马车,在李二等人的护卫下,回到了县衙。

    眼下百姓的劳动力已经得到了合理的分配,他自己却不能就这么闲下来。

    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他原本的计划,就是打算将交合县打造成一个以文化产业为主的商业县城。

    现在交合县的改良宣纸、端砚的工程,已经开始展开,相信在几个月后,便会逐渐成熟。到时候无论是改良的宣纸、还是各种品质的端砚的需求,都会非常的大。同时,芦苇和龙须草还可以用来制作普通的书籍用纸。

    既然有了书籍用纸,为什么不干脆将书籍用纸也加工一遍?直接在纸上印刷文字,将名家典籍,全都印制成册,再进行售卖呢?

    有了宣纸、有了端砚,若是再加上名家典籍的成书,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也就大体实现了。

    提到了印刷文字,李文柏知道,如今大齐人使用的印刷方式,都还是雕版印刷。

    关于雕版印刷,李文阿比有所了解。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然后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

    这种印刷方式,有着很大的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最重要的是,如果要印刷的书籍页数很多,那么便要准备相当多数量的印刷版。这是极为麻烦的事情。

    而李文柏想到的,则是活字印刷。

    据他所知,就算是活字印刷术,也分很多种,主要都是原料的区别。北宋年间的,都是胶泥活字。所谓胶泥活字,便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但李文柏觉得这个太麻烦,书籍上的常用汉字得有三千多个,每一个都用这么来一遍,那还不得折腾到猴年马月?

    所以他打算,采用木料,也就是明朝年间的木活字。

    同样三千多个常用汉字,用木料雕刻起来,就轻松多了,找几个木匠,最多几天时间,便可以雕刻完毕。

    想到这,李文柏便不再犹豫,决定动身出门。

    说起来,活字印刷术的制作并不难,难就难在想法。

    活字印刷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木活字,有木料就行,还有一个部分,便是盛放木活字的模板。模板最好用金属制成。

    于是李文柏先是将木活字和金属模板的样图画在了纸上,然后叫上了李二和几个护卫,一起出了衙门,向着西市的铁匠铺走去。

    到了铁匠铺,铁匠们一看县老爷来了,一下子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就要参拜。

    李文柏连忙扶起,示意众人不必多礼,然后将图纸交给了老铁匠。老铁匠看了好半天,愣是没搞懂。

    最后李文柏指着图纸上面的图案,给他解释了好半天,这是铁板底托,这是格栅,这是固定支架。

    说起来挺复杂的样子,其实整体来说并不麻烦,经过李文柏的详细解释,老铁匠终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表示没问题。

    “只是可能需要点时间,大人……”

    “没事,你尽管做,本官晚些再来取。”

    说完,李文柏便没多久留,带着李二等人,去了木雕店。

    这次李文柏只是将图纸给老师傅看了两眼,对方就明白了。木活字的制作,比起金属模板,要简单许多。说白了,就是先锯下相应尺寸的小木块,然后在木块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便可。

    制作虽然简单,但毕竟要雕刻三千多个文字,需要一定的时间。

    “记住,像‘之’‘乎’‘者’‘也’这些常用字,一定要多刻几个。”

    李文柏叮嘱道。毕竟要印刷的书籍大多是古文典籍,都是文言文的格式,其中像之乎者也这样的常用字必然不少,而且大多出现在同一页,要是这些常用字少了,便会不够用。

    又交到了一些细节后,老师傅表示可以接手。虽然他很好奇县尊大人这是要做什么,但碍于尊卑有别,也不敢随便询问。

    “不知大人是否急着用?若是急着用,老朽可以……”雕工老师傅见李文柏语气急切,还以为他很着急,想了想,便问道。看他这样子,好像还准备连夜加班替李文柏赶制。

    李文柏哪里看不出老师傅的意思,连忙打断道:“不着急,老翁慢慢来,本官有的是时间,只求质量,慢些天不打紧。”

    尽管如此说,雕工老师傅还是把期限定在了五天。看样子,是打算和几个徒弟们一起赶制了。

    对此,李文柏也没有强求什么。

    在收到木活字之前,李文柏先见到了金属模板。

    他本以为老铁匠只是听懂了个大概,就算做出来了,肯定还要修改修改,没想到竟是如此完美。无论是尺寸还是手感,都出乎他的意料,甚至是内部格栅和底托的衔接处,都处理得很好。

    金属模板有了,现在,就只缺木活字了。等到五天后木活字全部雕刻完毕,那么大齐第一个木活字印刷,就要诞生了。

    古语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

    李文柏没有做过君王或者宰相,没有治理大国的经验。但他是李家的家主,是个商人。

    在他看来,治理一个交合县,和做生意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把几十口的家族,换成了几万人口的县城和各乡村罢了。

    一个县里有了蛀虫,就要除去这些蛀虫,比如施五等人。等到没有了蛀虫,剩下的就要收拾眼前的这个烂摊子。

    如果交合县的百姓能像中原或者江南地区百姓一样,通过种地自给自足,那么也不至于穷苦落败至此。交合县地处陇右,土地贫瘠,种地喂不饱那么多张嘴,这点李文柏很清楚。

    只有发展商业,发展经济,才能真正让这座县城重获焕发生机。

    于是才有了李文柏承包草场、雇佣百姓种植芦苇、龙须草、研究改良宣纸的工艺、联合五个砚台商人开发端山制造端砚。

    于是才有了现在。

    很多商人们表面上和李文柏合作,实际上心里却对他颇有看法,认为他做了官也难改商人的本性。商人图利,李文柏在交合县做这些,就是为了挣钱。

    宣纸和砚台都是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确实挣钱,但并不是目的。李文柏真正的目的是,在交合县整个地区,建立起能够延续好几代,成为交合县标志性的产业结构。

    只要这几样文化产业不倒,那么交合的百姓,就永远有活儿干,永远饿不死。甚至,他们要是生活富足了,还能承包作坊,自己干。

    这是这个时代,唯一能够彻底根治百姓贫穷,且能够造福子孙后代的方法。

    李文柏有这个自信。

    作者有话要说:周末一直忙着工作,事情太多了,这几天会爆更哦。么么么哒,亲亲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