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奔渝护理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十七章奔渝护理
离开《斋香轩》头晚,刘嘉上楼之际,罗玉兰喊她坐于床沿。
“刘嘉呀,你已经守寡十二年了,对得起仲智和朱家了,该有个新家了。你不晓得,在涪州城,我就托人给你选过,可是至今,也没选中一个,妈就担心这个,你去了重庆,地方大,人多,你要选个合适男子,成个新家,你还是我儿媳,孙子还是我孙子。”
刘嘉大喊一声:“妈妈,我从没想再婚。”
“傻妹子,你才三十五,早得很呐,你是大地方的,长得又好看,莫把自己耽搁了。”
“妈妈,你不是也守到今天?”
“我们是小地方,你是大地方,开化得多。刘嘉呀,莫跟妈比。”
“不,我早就决定,陪朱川长大。”
“要不得,傻妹子。你要不成个新家,妈心里难受啊。”
“妈妈,你别逼我了。”刘嘉说着,热泪盈眶。
清晨寒风中,南门汽车站内,罗玉兰仲信给刘嘉送行。罗玉兰穿棉袍,依然难挡寒冷。
二十七年前,也是寒风中,却在码头,送走仲智,没有流泪,没有担心。他去重庆三公家,再留学日本,多少期望梦想令她抵住了寒冷和眼泪。而今送别,却是仲智遗孀,也是重庆,却是疯炸无期,凶吉难卜,泪水难忍啊。
刘嘉本想坐船,如同从上海回乡下余泾浜,观览平川,越河钻汊,悠闲自得,可全家说她一人不安全,慢至四天,于是,仍由汽车颠簸,满目萧索。
此时,微微颤抖的罗玉兰终于没有包住眼泪,看着媳妇走上车门,哽咽着:“刘嘉啊,重庆若有危险,你就回来,跟妈一起。”
刘嘉一手提箱,一手拉住飘起的围巾:“妈妈,我知道,你回去吧,很冷。”
罗玉兰再提高声音:“刘嘉,要是累了,你回来,朱家养得起你。”
刘嘉站立车窗,朝她挥手:“妈妈,我晓得。”
“昨晚上,我给你说的事,你要记住。川川大了,你莫担心。”
“大嫂,三公一家仁义厚道,办法多,有事多找他们,莫忍着。”仲信说。
站在窗口的刘嘉,看见妈站在寒风中,脸色灰暗,白发飘起,眼巴巴地。她忍住眼泪,说:“妈妈,弟弟,你们回去吧,我没事的,放心嘛。”
直到看不见妈和弟弟,刘嘉才一屁股落坐,背靠椅背,眼睛却死盯着车外隆冬的田坝浅丘,酸楚良久。下午四时,车到小龙坎。一下车,马上听到下江人口音,看到下江人装束,行色匆匆,目不旁顾,还有同乡见她装束举止,朝她微笑一下,更有向她问路。顿时,她如回到上海,亲切兴奋,来重庆是对的!
抱个茶壶的三公对孙媳迅速到来非常高兴,用瘦长食指捋捋满头白发,说:“孙媳,我们还担心玉兰不准你来哩。来得正好,你二伯刚去过八路军办事处。”
“八路军办事处?”刘嘉一脸茫然。
“就是共产党周先生驻渝办事处。在红岩嘴,三里多远,通马路。”
“他去做啥子?”刘嘉用别扭的四川话,问道。
“你二伯马上回来,他讲的比我清楚。”三公用茶壶暖暖手背,“上回,仲信岳父来渝,说仲智走了,丢下孤儿寡母,为啥子不找周恩来他们?按世界法律,为你死了,就该抚恤,还要抚养子女成人。你二伯也说,仲智学医有成,为共产党丢了脑壳,现今他们做了政府大官,啷个不去找他?”三公一高兴,没等二伯回来,独自讲起来,竟也声音宏亮。
刘嘉苦笑:“我没请你们去找周先生嘛。”
“明理性急,办事急速,马上去了。只是,你二伯冤枉跑了两趟。”
“哦!”刘嘉望着三公,听他说下去。
“明理头次去,他专找周先生,人家很客气,问他啥事,你二伯脾气怪,他不说,非要见到周先生才说,人家说,周部长很忙,你不容易见到,有事给他们讲也可以,嘿!你二伯一句话也没说,打道回府了。他说那几年跑上海,听说过周先生,名声很高,早想亲眼见见。其实,你二伯很相信周先生,现今来了重庆,所以非要找他。”
三公说罢,歇口气,抬高翘壶嘴,往嘴里倒口茶,继道:“过了两天,你二伯又去了,还是没见到周先生。莫得法,他只得把仲智和你们现今情况,给办事处的先生讲了。那先生很认真,说,十多年前国共首度合作,情况复杂,很多人双重身份,又是国民党,又是共产党,今天是共产党,明天又成国民党,变得很快,‘四一二’前后的上海,更是复杂,有工人群众,有流氓打手,混在一起。当时革命高潮,鱼龙混杂,混水摸鱼的不少,弄不清谁革命谁反革命。所以,他给明理说,你要找人证明仲智是共产党,被反革命杀害,最好两人证明,若找不到,提供两个人也行,他们可找那两人作证,只要属实,你若生活艰难,他们会帮助你,你会护理,可以安排到保育院荣誉军人休养院,你的儿子,可以先送延安,再送苏联读书。明理只好给他们说,等你来了再说。”
因为激动,三公说毕,脸色分外红润,与白发对照鲜明。
“仲智没给我讲他是共产党,他死了,有的人才说他是。我怕,不敢和他们争辩。”
“他当然不会给你讲实话啦。”三公笑的神秘。
晚饭时分,明理二伯回来了,见到刘嘉,分外高兴。然而,不无埋怨:“刘嘉呀,你一个大上海女士,啷个安心在小小涪州织布呢?”二伯是朱家认识刘嘉最早也最热心的人。仲智在世,他去上海做生意,几次去过闸北她家,所以说话随便。
“我织过六年布,弟弟布厂急需技术,我也喜欢织布。”
“哦,你还织过布?今天才听说,没想到,没想到,多才多能嘛。”二伯夸道。
“二伯你才多才多艺呀,会做生意,会压价,会治病,会算命,还会演戏。”说罢,三人皆笑。三公笑毕,对二伯说:“我已经给刘嘉讲了。刘嘉不晓得仲智是不是共产党?听别人说他是,仲智没给她说。”
二伯点下头:“你当然不晓得。前些年,我还相信共党‘共产共妻’,后来,听说仲智也是共产党,我就不信了。我们叔侄一床睡三年,他规矩得很,没说一句怪话,没得一个怪动作,他像个共产共妻的?我还敢和他睡一床?哈哈,哈哈!看到办事处的先生,吃粗饭,穿粗衣,说话诚实,待人客气,我更不信了,哪里像共产共妻的!”
刘嘉听得直笑,说:“我早就不信。好多事情仲智不给我讲,我也不好问。我在想,他是担心我害怕,嘴不牢靠。”
“也是。那几年我跑上海,工人一说起周先生,一脸敬佩,就是不容易见到。我两次去八路军办事处,他们很谨慎,很细心,不随便相信人。也难怪他们,现今很乱,好人坏人难辨,要人作证,也是对的。”
刘嘉说:“仲智也经常说起周先生,也说没见过他。日本一来,都逃散了,他就是共产党,也找不到人证明了。”
二伯点点头,突然又问:“听说那年,仲智有个朋友邀他参加国民革命军,那个朋友啥子名字?还在不在?若在,请他作证嘛。”
“那人叫刘国举,浙江人,仲智在日本的同学,他是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仲智没死以前,来上海看过他两次,仲智死了,就没再来,听说,在南京政府当大官。”
“哦,那他就不是共产党。就是在,也不会给仲信作证。”三公摇头道。
“恰恰相反。仲智死了,没有再来你家,说明他对仲智不满,反证仲智就是共产党。”
三公笑道:“你那个反证,哪个信?不过,若还在国民政府当官,也迁来重庆了。”
二伯兴奋起来:“对头对头,就算他对仲智不满,现今国共合作了,他们又是老同学,去找他帮个忙,找个差事做,恐怕要给你面子的。”
“他就是来了重庆,我也没那么厚的脸皮。”刘嘉沉着脸说。
二伯反倒认真:“我去找他,我脸皮厚,再演他妈一回戏,下跪都可以。”
“二伯,你莫去了,朱家还没那么下贱。”
三公也笑道:“是嘛。又不是喊你扮丝商老板。”
“为了你的出路,何必顾那么多哟,”二伯笑罢,继说,“刘嘉,这样嘛,明天我们还去办事处,或许碰得到周先生,说清这些情况,我想他会给你想法。”
“算了算了,不去难为周先生他们了,我也不好意思开口。”
三公问:“听说有些不三不四的,天天在红岩嘴闲逛。”
“对头,我去两次,有个擦皮鞋的,在办事处路口,总是盯着我,以为我是共党吧。哈哈,妈哟,哈哈!哈哈!我是共党?好笑得很。”
“二伯,你勿去了,少惹麻烦。人家不由你说。”
“怕?我才不怕。我朱明理是生意人,不说远了,在沙坪坝,哪个不晓?臭名远扬。他们把我啷个?嘿!只是,你这个事情呢,要是换个地方,我可以给他们送点礼,求他们帮个忙。八路军办事处,我没往来过。”
“多谢了,二伯,不难为他们了,你带我去招募处,重操旧业。”
“那好办,沙坪坝就有一处。我是想给你找个轻松差事,护理又脏又累。”
“我本是为护理而来,明天就去。”
第二天,去了沙坪坝社会局招募处。招募者是下江人,听她口音,非常热情。再听说做过上海医院护士十五年,满口答应,两个地方可供选择,一个保育院,照顾孤儿,一个伤残军人休养院,前方送来的伤残军人,蒋夫人办的。
二伯正想帮她决定,她立即道:“去伤残军人那里。”
“好的好的。签个字吧。”刘嘉签了字,那人指了指对面的一条山梁,说,“军人休养院乃蒋夫人捐办,就在那个歌乐山上,风景不错,避暑胜地。”
刘嘉顺他指向看去,虽是冬天,横亘眼前的歌乐山依然郁郁葱葱,一脉黛色,除几处岩石裸露,几无萧索。其实,她坐车来渝,经过山顶,汽车钻行林间,已经饱尝松林清香,腊梅摇曳,当时她就顺口夸过好风景,没想就去那里。二伯插话:“你去山上?”
“去!二伯,我喜欢那里,有松竹腊梅。”
招募人开罢介绍信,递给刘嘉,说:“你要没事,明天就去。就在这里上车,早晨九时。记住。”刘嘉哪愿闲着,满口答应:“好的,好的。”
从招募站出来,二伯说:“你答应得太快了,该考虑一下。”
“不去?”
“不是不去,也不是不该去歌乐山,是该去孤儿院,不该去军人休养院。听说那些伤兵很不好侍侯,动不动打人骂人,脾气很坏,还要接屎接尿。我想挡你,你都答应了。”
刘嘉一笑:“人家别妻离子上战场,伤了残了,发脾气也难怪。”
二伯看着侄媳,道:“刘嘉呀,天底下像你这样好的人,没得几个了。”
歌乐山伤残军人休养院隐于遮天蔽日清香扑鼻的松林中,曲径通幽,晨鸟破静。
从此,石梯旁的林间小屋里,住了位穿着整洁清爽的高个女士,伤残军人疗养院多了个上海阿拉。每天大早,她在林间空地上,弯腰伸腿,呼故吸新,然后穿上白大褂,下梯去那片大院,上班吃饭。其实,院里下江人多,语言习俗一致,刘嘉非常喜欢。从此,吃住山上,白班夜班,喂饭换药,接屎倒尿,和蔼客气,认真卖力。人们慢慢觉得,此阿拉与众不同。
这天,突然接到妈妈来信,告知外公十日前无疾而终,终年八十六岁。
妈来信告诉她,那天早晨,先以为外公已去河边散步,没进东屋,可到早饭还是不见,推开门一看,外公端正躺在床中,头朝屋顶,两手贴裤,两脚并拢,一脸安详,一摸,全身已冷,再看书案,端端正正放着遗书,如此写着——
玉兰及仲信孙,近日常感不适,气短胸闷,躯瘫体软,余念在世时日不多,留此遗书。余去后,尔等不必悲伤,节哀自重。余在世八十有六,虽无所成,却少病灾,子女孝顺,后辈有成,家和邻睦,足之够矣。余去后,丧事从简,移风易俗,运回乡下,同葬妻室,共立一碑。切切。倘能如此,含笑九泉矣。玉兰年过花甲,家事莫再操劳,全与子媳掌理,听之任之,尔以养身为先,顺应自然,延年益寿,方利朱门。仲信实业有成,外公着实高兴,但宜谨慎高瞻,顾此兼彼,万无一失。孙媳刘嘉,堪称完人,她于朱家,天赐缘分,万望珍惜,我辞世时,切勿告她,免其伤心,耽误救护。重孙辈中,川川立本可教,前程有望,切实教导,劳其筋骨,砥励意志,莫误天份。余无遗产,仅有书案,留给朱川,师柳学颜,撰书名世,老祖瞑目。
信尾,妈写道:“老人虽然有言在先,高寿正寝,但他毕竟是朱家顶梁柱,一方才子,能不伤悲?你尚年轻,切要节哀保重。遗书全文抄你,知晓外公胸怀,你可减少哀伤,故未电告回家吊丧,媳应鉴谅。”
看罢信,刘嘉痛哭一场,差点病倒,悔恨没能给外公送终。(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奔渝护理
离开《斋香轩》头晚,刘嘉上楼之际,罗玉兰喊她坐于床沿。
“刘嘉呀,你已经守寡十二年了,对得起仲智和朱家了,该有个新家了。你不晓得,在涪州城,我就托人给你选过,可是至今,也没选中一个,妈就担心这个,你去了重庆,地方大,人多,你要选个合适男子,成个新家,你还是我儿媳,孙子还是我孙子。”
刘嘉大喊一声:“妈妈,我从没想再婚。”
“傻妹子,你才三十五,早得很呐,你是大地方的,长得又好看,莫把自己耽搁了。”
“妈妈,你不是也守到今天?”
“我们是小地方,你是大地方,开化得多。刘嘉呀,莫跟妈比。”
“不,我早就决定,陪朱川长大。”
“要不得,傻妹子。你要不成个新家,妈心里难受啊。”
“妈妈,你别逼我了。”刘嘉说着,热泪盈眶。
清晨寒风中,南门汽车站内,罗玉兰仲信给刘嘉送行。罗玉兰穿棉袍,依然难挡寒冷。
二十七年前,也是寒风中,却在码头,送走仲智,没有流泪,没有担心。他去重庆三公家,再留学日本,多少期望梦想令她抵住了寒冷和眼泪。而今送别,却是仲智遗孀,也是重庆,却是疯炸无期,凶吉难卜,泪水难忍啊。
刘嘉本想坐船,如同从上海回乡下余泾浜,观览平川,越河钻汊,悠闲自得,可全家说她一人不安全,慢至四天,于是,仍由汽车颠簸,满目萧索。
此时,微微颤抖的罗玉兰终于没有包住眼泪,看着媳妇走上车门,哽咽着:“刘嘉啊,重庆若有危险,你就回来,跟妈一起。”
刘嘉一手提箱,一手拉住飘起的围巾:“妈妈,我知道,你回去吧,很冷。”
罗玉兰再提高声音:“刘嘉,要是累了,你回来,朱家养得起你。”
刘嘉站立车窗,朝她挥手:“妈妈,我晓得。”
“昨晚上,我给你说的事,你要记住。川川大了,你莫担心。”
“大嫂,三公一家仁义厚道,办法多,有事多找他们,莫忍着。”仲信说。
站在窗口的刘嘉,看见妈站在寒风中,脸色灰暗,白发飘起,眼巴巴地。她忍住眼泪,说:“妈妈,弟弟,你们回去吧,我没事的,放心嘛。”
直到看不见妈和弟弟,刘嘉才一屁股落坐,背靠椅背,眼睛却死盯着车外隆冬的田坝浅丘,酸楚良久。下午四时,车到小龙坎。一下车,马上听到下江人口音,看到下江人装束,行色匆匆,目不旁顾,还有同乡见她装束举止,朝她微笑一下,更有向她问路。顿时,她如回到上海,亲切兴奋,来重庆是对的!
抱个茶壶的三公对孙媳迅速到来非常高兴,用瘦长食指捋捋满头白发,说:“孙媳,我们还担心玉兰不准你来哩。来得正好,你二伯刚去过八路军办事处。”
“八路军办事处?”刘嘉一脸茫然。
“就是共产党周先生驻渝办事处。在红岩嘴,三里多远,通马路。”
“他去做啥子?”刘嘉用别扭的四川话,问道。
“你二伯马上回来,他讲的比我清楚。”三公用茶壶暖暖手背,“上回,仲信岳父来渝,说仲智走了,丢下孤儿寡母,为啥子不找周恩来他们?按世界法律,为你死了,就该抚恤,还要抚养子女成人。你二伯也说,仲智学医有成,为共产党丢了脑壳,现今他们做了政府大官,啷个不去找他?”三公一高兴,没等二伯回来,独自讲起来,竟也声音宏亮。
刘嘉苦笑:“我没请你们去找周先生嘛。”
“明理性急,办事急速,马上去了。只是,你二伯冤枉跑了两趟。”
“哦!”刘嘉望着三公,听他说下去。
“明理头次去,他专找周先生,人家很客气,问他啥事,你二伯脾气怪,他不说,非要见到周先生才说,人家说,周部长很忙,你不容易见到,有事给他们讲也可以,嘿!你二伯一句话也没说,打道回府了。他说那几年跑上海,听说过周先生,名声很高,早想亲眼见见。其实,你二伯很相信周先生,现今来了重庆,所以非要找他。”
三公说罢,歇口气,抬高翘壶嘴,往嘴里倒口茶,继道:“过了两天,你二伯又去了,还是没见到周先生。莫得法,他只得把仲智和你们现今情况,给办事处的先生讲了。那先生很认真,说,十多年前国共首度合作,情况复杂,很多人双重身份,又是国民党,又是共产党,今天是共产党,明天又成国民党,变得很快,‘四一二’前后的上海,更是复杂,有工人群众,有流氓打手,混在一起。当时革命高潮,鱼龙混杂,混水摸鱼的不少,弄不清谁革命谁反革命。所以,他给明理说,你要找人证明仲智是共产党,被反革命杀害,最好两人证明,若找不到,提供两个人也行,他们可找那两人作证,只要属实,你若生活艰难,他们会帮助你,你会护理,可以安排到保育院荣誉军人休养院,你的儿子,可以先送延安,再送苏联读书。明理只好给他们说,等你来了再说。”
因为激动,三公说毕,脸色分外红润,与白发对照鲜明。
“仲智没给我讲他是共产党,他死了,有的人才说他是。我怕,不敢和他们争辩。”
“他当然不会给你讲实话啦。”三公笑的神秘。
晚饭时分,明理二伯回来了,见到刘嘉,分外高兴。然而,不无埋怨:“刘嘉呀,你一个大上海女士,啷个安心在小小涪州织布呢?”二伯是朱家认识刘嘉最早也最热心的人。仲智在世,他去上海做生意,几次去过闸北她家,所以说话随便。
“我织过六年布,弟弟布厂急需技术,我也喜欢织布。”
“哦,你还织过布?今天才听说,没想到,没想到,多才多能嘛。”二伯夸道。
“二伯你才多才多艺呀,会做生意,会压价,会治病,会算命,还会演戏。”说罢,三人皆笑。三公笑毕,对二伯说:“我已经给刘嘉讲了。刘嘉不晓得仲智是不是共产党?听别人说他是,仲智没给她说。”
二伯点下头:“你当然不晓得。前些年,我还相信共党‘共产共妻’,后来,听说仲智也是共产党,我就不信了。我们叔侄一床睡三年,他规矩得很,没说一句怪话,没得一个怪动作,他像个共产共妻的?我还敢和他睡一床?哈哈,哈哈!看到办事处的先生,吃粗饭,穿粗衣,说话诚实,待人客气,我更不信了,哪里像共产共妻的!”
刘嘉听得直笑,说:“我早就不信。好多事情仲智不给我讲,我也不好问。我在想,他是担心我害怕,嘴不牢靠。”
“也是。那几年我跑上海,工人一说起周先生,一脸敬佩,就是不容易见到。我两次去八路军办事处,他们很谨慎,很细心,不随便相信人。也难怪他们,现今很乱,好人坏人难辨,要人作证,也是对的。”
刘嘉说:“仲智也经常说起周先生,也说没见过他。日本一来,都逃散了,他就是共产党,也找不到人证明了。”
二伯点点头,突然又问:“听说那年,仲智有个朋友邀他参加国民革命军,那个朋友啥子名字?还在不在?若在,请他作证嘛。”
“那人叫刘国举,浙江人,仲智在日本的同学,他是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仲智没死以前,来上海看过他两次,仲智死了,就没再来,听说,在南京政府当大官。”
“哦,那他就不是共产党。就是在,也不会给仲信作证。”三公摇头道。
“恰恰相反。仲智死了,没有再来你家,说明他对仲智不满,反证仲智就是共产党。”
三公笑道:“你那个反证,哪个信?不过,若还在国民政府当官,也迁来重庆了。”
二伯兴奋起来:“对头对头,就算他对仲智不满,现今国共合作了,他们又是老同学,去找他帮个忙,找个差事做,恐怕要给你面子的。”
“他就是来了重庆,我也没那么厚的脸皮。”刘嘉沉着脸说。
二伯反倒认真:“我去找他,我脸皮厚,再演他妈一回戏,下跪都可以。”
“二伯,你莫去了,朱家还没那么下贱。”
三公也笑道:“是嘛。又不是喊你扮丝商老板。”
“为了你的出路,何必顾那么多哟,”二伯笑罢,继说,“刘嘉,这样嘛,明天我们还去办事处,或许碰得到周先生,说清这些情况,我想他会给你想法。”
“算了算了,不去难为周先生他们了,我也不好意思开口。”
三公问:“听说有些不三不四的,天天在红岩嘴闲逛。”
“对头,我去两次,有个擦皮鞋的,在办事处路口,总是盯着我,以为我是共党吧。哈哈,妈哟,哈哈!哈哈!我是共党?好笑得很。”
“二伯,你勿去了,少惹麻烦。人家不由你说。”
“怕?我才不怕。我朱明理是生意人,不说远了,在沙坪坝,哪个不晓?臭名远扬。他们把我啷个?嘿!只是,你这个事情呢,要是换个地方,我可以给他们送点礼,求他们帮个忙。八路军办事处,我没往来过。”
“多谢了,二伯,不难为他们了,你带我去招募处,重操旧业。”
“那好办,沙坪坝就有一处。我是想给你找个轻松差事,护理又脏又累。”
“我本是为护理而来,明天就去。”
第二天,去了沙坪坝社会局招募处。招募者是下江人,听她口音,非常热情。再听说做过上海医院护士十五年,满口答应,两个地方可供选择,一个保育院,照顾孤儿,一个伤残军人休养院,前方送来的伤残军人,蒋夫人办的。
二伯正想帮她决定,她立即道:“去伤残军人那里。”
“好的好的。签个字吧。”刘嘉签了字,那人指了指对面的一条山梁,说,“军人休养院乃蒋夫人捐办,就在那个歌乐山上,风景不错,避暑胜地。”
刘嘉顺他指向看去,虽是冬天,横亘眼前的歌乐山依然郁郁葱葱,一脉黛色,除几处岩石裸露,几无萧索。其实,她坐车来渝,经过山顶,汽车钻行林间,已经饱尝松林清香,腊梅摇曳,当时她就顺口夸过好风景,没想就去那里。二伯插话:“你去山上?”
“去!二伯,我喜欢那里,有松竹腊梅。”
招募人开罢介绍信,递给刘嘉,说:“你要没事,明天就去。就在这里上车,早晨九时。记住。”刘嘉哪愿闲着,满口答应:“好的,好的。”
从招募站出来,二伯说:“你答应得太快了,该考虑一下。”
“不去?”
“不是不去,也不是不该去歌乐山,是该去孤儿院,不该去军人休养院。听说那些伤兵很不好侍侯,动不动打人骂人,脾气很坏,还要接屎接尿。我想挡你,你都答应了。”
刘嘉一笑:“人家别妻离子上战场,伤了残了,发脾气也难怪。”
二伯看着侄媳,道:“刘嘉呀,天底下像你这样好的人,没得几个了。”
歌乐山伤残军人休养院隐于遮天蔽日清香扑鼻的松林中,曲径通幽,晨鸟破静。
从此,石梯旁的林间小屋里,住了位穿着整洁清爽的高个女士,伤残军人疗养院多了个上海阿拉。每天大早,她在林间空地上,弯腰伸腿,呼故吸新,然后穿上白大褂,下梯去那片大院,上班吃饭。其实,院里下江人多,语言习俗一致,刘嘉非常喜欢。从此,吃住山上,白班夜班,喂饭换药,接屎倒尿,和蔼客气,认真卖力。人们慢慢觉得,此阿拉与众不同。
这天,突然接到妈妈来信,告知外公十日前无疾而终,终年八十六岁。
妈来信告诉她,那天早晨,先以为外公已去河边散步,没进东屋,可到早饭还是不见,推开门一看,外公端正躺在床中,头朝屋顶,两手贴裤,两脚并拢,一脸安详,一摸,全身已冷,再看书案,端端正正放着遗书,如此写着——
玉兰及仲信孙,近日常感不适,气短胸闷,躯瘫体软,余念在世时日不多,留此遗书。余去后,尔等不必悲伤,节哀自重。余在世八十有六,虽无所成,却少病灾,子女孝顺,后辈有成,家和邻睦,足之够矣。余去后,丧事从简,移风易俗,运回乡下,同葬妻室,共立一碑。切切。倘能如此,含笑九泉矣。玉兰年过花甲,家事莫再操劳,全与子媳掌理,听之任之,尔以养身为先,顺应自然,延年益寿,方利朱门。仲信实业有成,外公着实高兴,但宜谨慎高瞻,顾此兼彼,万无一失。孙媳刘嘉,堪称完人,她于朱家,天赐缘分,万望珍惜,我辞世时,切勿告她,免其伤心,耽误救护。重孙辈中,川川立本可教,前程有望,切实教导,劳其筋骨,砥励意志,莫误天份。余无遗产,仅有书案,留给朱川,师柳学颜,撰书名世,老祖瞑目。
信尾,妈写道:“老人虽然有言在先,高寿正寝,但他毕竟是朱家顶梁柱,一方才子,能不伤悲?你尚年轻,切要节哀保重。遗书全文抄你,知晓外公胸怀,你可减少哀伤,故未电告回家吊丧,媳应鉴谅。”
看罢信,刘嘉痛哭一场,差点病倒,悔恨没能给外公送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