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起到反作用的限价令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大海这边跟黄菲菲交流,那边众人也聊得差不多了。
这时,朱大帅开始阐述他发现的商机。
孙卫国听着,还挺高兴。忽然,他想起来,去年妆点生活成立的时候,好像是孙大海强烈要求,才把君子兰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的。
孙卫国脑袋直疼,怎么有点事,就和孙大海有关呀。
好像当时,孙大海和方林的意见还不统一,最后还是孙大海强行以股东身份,通过了这个决定。
妆点生活的股权分布很有意思,当时还没有为管理层配股。前两大股东是孙氏投资公司和曹家的投资基金,他们都不参与公司的经营。
因此公司要是有什么重大事项,需要表决的话,就是孙大海他们五个小股东参加。
孙卫红在沪城上学,肯定是弃权。孙圆圆和孙大河,是孙大海的铁杆迷弟、迷妹,必然听哥哥的,孙大海说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曹月唯恐天下不乱的脾气,肯定也不会帮方林。所以,进入股东表决的环节,就等于是孙大海说了算。
方林是个懂规矩的好同志。
他一边念叨着“这样的配置不太合理”,一边抓紧时间查阅资料,自行编制《君子兰大规模培育手册》给公司培育基地的人,并帮忙培训和优化母本。
方大同也知道这件事。他在背后还训斥过方林:“大海年纪小,喜欢君子兰,这又不是什么过分的事。你一个大人,又是长辈,和他争执个什么劲儿呀。他既然想多种君子兰,你就用你的专业知识,想办法尽量帮他。”
孙大海要求大量培育君子兰,要占到室内绿植一半以上。
以方大同的经验,虽然觉得这个比例有点夸张,其实占一成也就够了,而且,孙大海还不让君子兰外流,这个要求也有点过分。
不过,总的来说,方大同就是觉得孙大海这是小孩任性。反正对公司的影响不大,也就这样执行了。
至于说朱大帅发现的商机,其实方大同早就知道了。
要知道妆点生活是官园花鸟鱼虫市场最大的卖家,不仅实力强,而且经营的花卉品种多,品相好,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市场的领头羊。
许多经营同样品种花卉的卖家,每天早上都会先看妆点生活的定价,然后再调整自己的开价。
而且妆点生活在市场的销售人员,并不是随意雇佣的销售员,而是由公司市场部的人轮流担任。
陈锋跟了黄菲菲一年,学到了不少东西。他要求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在销售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关信息的统计和汇总,借以判断价格走势。
从春节过后不久开始,以君子兰为代表的室内绿植价格的集体上涨,其中君子兰的价格,可以说是暴涨。
这个情况陈锋向方大同专门汇报过。随着君子兰的价格节节升高,俩人还说,这回小老板的任性,又有了最好的结果,他的运气真好云云。
朱大帅找到方大同的时候,方大同正在忙别的。他听到后也不在意,反正这事已经告诉孙大海了,孙大海就说了句“我知道了,和以前一样,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不成想朱大帅还真上心,非要拉着自己和黄菲菲,要一起找孙家人说。
说就说吧,正好方大同和黄菲菲也想知道,孙大海到底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
既然问题提出了,而且几个当事人都在场,孙卫国便发大招,把孙大海直接放出来。你自己决定的事,现在自己想办法处理吧。
怎么处理?现在的行情才哪儿到哪儿呀。
孙大海没有多说什么,随手取出准备好的几张报纸,并告诉大家,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就是这次君子兰涨价的原因。让大家轮流观看……
东北吉省的长春市,在改革开放以后,就自发形成了君子兰交易市场。今年开始,在有心人的带动下,市场上君子兰的价格大幅增高。
市政府的领导,没有市场经济物价调控的概念,而是习惯性的使用行政手段,出台了一纸限价令。命令中规定一盆君子兰,售价不得超过二百元,以此对君子兰的售价进行限制。
谁知道事与愿违,限价令限制不住价格,反而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君子兰的炒作。
刚开始,大家还在明面上遵守二百元的限价,后来人们纷纷突破限价。
这时,市场上出现看各种奇葩的交易,像什么一盆君子兰二百元,花盆八百元,营养土五百元,营养水三百元等等。
再到后来,人们索性连这层遮羞布都扯了下去,直接视地方政府的限价令如无物,买卖双方自行协商好价格,直接成交。
……
看完报纸,再听到孙大海对此简单的解释,这时大家才明白,君子兰涨价的原因。
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传导性,远在长春的价格波动,直接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君子兰价格上涨,随便还把整个绿植市场,给带动了起来。
孙大海不为所动,仍然维持以前的要求:对君子兰重点培养,优化母本,提高数量,并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君子兰出现大面积外流。
孙大海同时对黄菲菲提议,因为君子兰目前价格较高,各企业采取领导人负责制,对正在使用中的君子兰(净化空气),每周进行盘点,防止出现被偷被盗。
“一盆君子兰就能卖几百上千块钱?”孙卫国拿着报纸,惊讶地问。
“咱首都这边,上周六全天,仅上千块的君子兰,就卖出了十株。”陈锋回答。
“这不是奸商嘛,什么花居然能买到一千块钱?还卖出了那么多。”孙卫国轻轻一拍桌子。
他有些气愤,自己是国家厅级干部,每月工资有八十多,在当时算是高收入了。这样不吃不喝存一年,都还买不起一盆花。
陈锋尴尬地挠了挠头,说道:“您别生气,卖花的不是奸商,是我们公司。”
孙卫国顿时被憋了回去。
他酝酿半天,才又问了一句:“那买花的都是些什么人呀?花这么多钱买花,能做什么?”
“我们做过调查,花高价买花的人,一部分是要送礼;另一部分人则是在投机,准备等价格涨起来,然后卖出,挣差价。”陈锋做过调查,回答很痛快。
孙大海这边跟黄菲菲交流,那边众人也聊得差不多了。
这时,朱大帅开始阐述他发现的商机。
孙卫国听着,还挺高兴。忽然,他想起来,去年妆点生活成立的时候,好像是孙大海强烈要求,才把君子兰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的。
孙卫国脑袋直疼,怎么有点事,就和孙大海有关呀。
好像当时,孙大海和方林的意见还不统一,最后还是孙大海强行以股东身份,通过了这个决定。
妆点生活的股权分布很有意思,当时还没有为管理层配股。前两大股东是孙氏投资公司和曹家的投资基金,他们都不参与公司的经营。
因此公司要是有什么重大事项,需要表决的话,就是孙大海他们五个小股东参加。
孙卫红在沪城上学,肯定是弃权。孙圆圆和孙大河,是孙大海的铁杆迷弟、迷妹,必然听哥哥的,孙大海说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曹月唯恐天下不乱的脾气,肯定也不会帮方林。所以,进入股东表决的环节,就等于是孙大海说了算。
方林是个懂规矩的好同志。
他一边念叨着“这样的配置不太合理”,一边抓紧时间查阅资料,自行编制《君子兰大规模培育手册》给公司培育基地的人,并帮忙培训和优化母本。
方大同也知道这件事。他在背后还训斥过方林:“大海年纪小,喜欢君子兰,这又不是什么过分的事。你一个大人,又是长辈,和他争执个什么劲儿呀。他既然想多种君子兰,你就用你的专业知识,想办法尽量帮他。”
孙大海要求大量培育君子兰,要占到室内绿植一半以上。
以方大同的经验,虽然觉得这个比例有点夸张,其实占一成也就够了,而且,孙大海还不让君子兰外流,这个要求也有点过分。
不过,总的来说,方大同就是觉得孙大海这是小孩任性。反正对公司的影响不大,也就这样执行了。
至于说朱大帅发现的商机,其实方大同早就知道了。
要知道妆点生活是官园花鸟鱼虫市场最大的卖家,不仅实力强,而且经营的花卉品种多,品相好,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市场的领头羊。
许多经营同样品种花卉的卖家,每天早上都会先看妆点生活的定价,然后再调整自己的开价。
而且妆点生活在市场的销售人员,并不是随意雇佣的销售员,而是由公司市场部的人轮流担任。
陈锋跟了黄菲菲一年,学到了不少东西。他要求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在销售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关信息的统计和汇总,借以判断价格走势。
从春节过后不久开始,以君子兰为代表的室内绿植价格的集体上涨,其中君子兰的价格,可以说是暴涨。
这个情况陈锋向方大同专门汇报过。随着君子兰的价格节节升高,俩人还说,这回小老板的任性,又有了最好的结果,他的运气真好云云。
朱大帅找到方大同的时候,方大同正在忙别的。他听到后也不在意,反正这事已经告诉孙大海了,孙大海就说了句“我知道了,和以前一样,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不成想朱大帅还真上心,非要拉着自己和黄菲菲,要一起找孙家人说。
说就说吧,正好方大同和黄菲菲也想知道,孙大海到底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
既然问题提出了,而且几个当事人都在场,孙卫国便发大招,把孙大海直接放出来。你自己决定的事,现在自己想办法处理吧。
怎么处理?现在的行情才哪儿到哪儿呀。
孙大海没有多说什么,随手取出准备好的几张报纸,并告诉大家,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就是这次君子兰涨价的原因。让大家轮流观看……
东北吉省的长春市,在改革开放以后,就自发形成了君子兰交易市场。今年开始,在有心人的带动下,市场上君子兰的价格大幅增高。
市政府的领导,没有市场经济物价调控的概念,而是习惯性的使用行政手段,出台了一纸限价令。命令中规定一盆君子兰,售价不得超过二百元,以此对君子兰的售价进行限制。
谁知道事与愿违,限价令限制不住价格,反而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君子兰的炒作。
刚开始,大家还在明面上遵守二百元的限价,后来人们纷纷突破限价。
这时,市场上出现看各种奇葩的交易,像什么一盆君子兰二百元,花盆八百元,营养土五百元,营养水三百元等等。
再到后来,人们索性连这层遮羞布都扯了下去,直接视地方政府的限价令如无物,买卖双方自行协商好价格,直接成交。
……
看完报纸,再听到孙大海对此简单的解释,这时大家才明白,君子兰涨价的原因。
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传导性,远在长春的价格波动,直接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君子兰价格上涨,随便还把整个绿植市场,给带动了起来。
孙大海不为所动,仍然维持以前的要求:对君子兰重点培养,优化母本,提高数量,并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君子兰出现大面积外流。
孙大海同时对黄菲菲提议,因为君子兰目前价格较高,各企业采取领导人负责制,对正在使用中的君子兰(净化空气),每周进行盘点,防止出现被偷被盗。
“一盆君子兰就能卖几百上千块钱?”孙卫国拿着报纸,惊讶地问。
“咱首都这边,上周六全天,仅上千块的君子兰,就卖出了十株。”陈锋回答。
“这不是奸商嘛,什么花居然能买到一千块钱?还卖出了那么多。”孙卫国轻轻一拍桌子。
他有些气愤,自己是国家厅级干部,每月工资有八十多,在当时算是高收入了。这样不吃不喝存一年,都还买不起一盆花。
陈锋尴尬地挠了挠头,说道:“您别生气,卖花的不是奸商,是我们公司。”
孙卫国顿时被憋了回去。
他酝酿半天,才又问了一句:“那买花的都是些什么人呀?花这么多钱买花,能做什么?”
“我们做过调查,花高价买花的人,一部分是要送礼;另一部分人则是在投机,准备等价格涨起来,然后卖出,挣差价。”陈锋做过调查,回答很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