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章 《历史的遗物》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电影《历史的遗物》将会是陈天阳的法雷利电影公司,继电影《甜心天使》,《维多利亚的秘密》之后,投资拍摄的第三部电影。
这部电影将试图解释一些“有趣”的文化现象,比如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内收藏的大量的来自中国,埃及,希腊等地的文物,这些文物的前世今生。
电影将围绕中国近代史上,西方探险家在中国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窃取带走大量价值连城的文物展开故事情节,敦煌近代历史上的名人,王道士王圆篆,英国的犹太裔探险家斯坦因,法国探险家伯希等人,都会在这部电影里出场。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16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朝的统治者,笃信佛教,因此佛教在民间非常盛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位过路的名字叫做乐尊的行脚僧,在敦煌莫高窟挖出了第一个佛洞,也拉开了敦煌莫高窟之后近千年的兴建序幕。后来历经隋唐,北宋,西夏和元朝,到了元朝的时候,敦煌莫高窟的修建才停止。
元朝末年,凤阳人朱元璋揭竿而起,灭掉元朝,明朝开始。明朝时期,敦煌莫高窟这个地方,开始逐渐被人们遗忘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
这个时候,敦煌莫高窟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王圆篆道士出场了。
王圆篆,湖北麻城人,生活在清朝末年。自幼家世贫寒,曾经在甘肃省做过兵勇。日后出家做了道士,云游四方。来到敦煌,被这里的陈旧的佛窟吸引住了。这里的佛窟虽然年久失修。非常的陈旧,但是或许那一刻这位王圆篆道士,被敦煌积攒千年的底蕴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就留在了这里。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信徒信仰的三清老祖,玉皇大帝;佛教信仰的释迦牟尼,是西方极乐。虽然佛道两教在中国的民间非常盛行,但是这两个教派到底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宗教。当敦煌莫高窟在近代史上,引发全世界的关注的时候,守在敦煌莫高窟这个佛家圣地的。居然是一位道家的弟子,不得不说是造化弄人。
敦煌莫高窟是一个文化宝库,这里的壁画,经文,佛像,都是中国自南北朝到元代1000年左右的漫长岁月当中,无数无名无姓的僧人,虔心创作出来的。很多僧人,为了莫高窟绘画雕佛像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经历。这些僧人,就这样消失在了茫茫的历史长河中,但是,他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和敦煌的底蕴。永远会被历史铭记。
王圆篆来到敦煌莫高窟的时候,这里因为年代久远,且时不时遭遇人为的破坏。莫高窟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片衰败之气。一些地方堆满了泥沙。王圆篆认为自己到了一个佛家的圣地,虽然自己是道家弟子。信仰不同,但是王圆篆还是被这里吸引住了。他留在了这里。
之后王圆篆就开始敦煌莫高窟内的泥沙清理工作,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指望王圆篆一个人来完成这些工作,是不现实的。于是王圆篆就四处化缘,省吃俭用积攒钱财,雇佣敦煌当地的乡民,来清理莫高窟内的淤泥。有的大一点的佛窟,清理起来需要数以年计,工程不可谓不浩大。
历史上的王圆篆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头脑的。1900年也就是大清光绪二十六年,王圆篆道士,聘请了一位名叫杨果的不第秀才,来到莫高窟,誊写经书,然后他在拿出去化缘的时候,向那些有钱人兜售道家的一些经典。
王圆篆的道家经典,在当时是否畅销,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这位名叫杨果的不第秀才的到来,却直接为敦煌莫高窟日后震惊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
这位杨秀才,喜好抽烟袋锅子,没事儿也喜欢在莫高窟内溜达。一日,偶然往墙上碰烟袋锅子的时候,听到了空荡荡的回音,怀疑里面有密室。杨秀才立刻报告给了王圆篆,王圆篆赶紧顺着杨秀才指的墙壁,挖开了一扇门,于是乎,敦煌莫高窟里面最著名的的一窟——藏经洞问世了。
藏经洞里面拥有经文,历史书籍,绢画,刺绣等50000余本,可以说是堆积如山。直到今天,人们都无法解释,藏经洞里的这么多经文,到底是谁藏在里面的,因为这些经文涵盖了从三国魏晋南北朝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有汉文,吐蕃文,回鹘文,梵文等多种文字。
藏经洞出现了之后,王圆篆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文物的价值,就拿出去往附近的村寨中售卖。以前的中国人有的相信,烧掉经文可以免去灾难的说法。王圆篆身为一个道士,去向那些百姓推销佛经,自然人家会觉得不伦不类,于是销路并不好。
王圆篆也希望藏经洞的经文,能够得到官方的重视,他曾经徒步五十余里,来到县城,找到县衙的县太爷,送上两卷经文。那时的县太爷名字叫做严泽,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贪官,自然没有把王圆篆送上来的东西重视起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之后几年,县里面又换了一位县太爷,名字叫做汪宗翰,是个进士出身。王圆篆再次来到县衙,送上一沓经文。汪宗翰还是给了王圆篆报告上来的情况一定的重视,亲自带着几个小卒,骑马去莫高窟看了看。这位县太爷收走了几卷经文,留下话让王道士自己保管经文,这件事情也没了下文。
王圆篆两次见找县衙门没什么希望了,于是就骑着驴,带着两个箱子的经文,单骑800多里地,冒着被狼群吃掉的危险,来到了肃州,找到了道台老爷。
道台比县令高了好几个级别,是四品官。可是这位道台老爷,也不重视王圆篆反映上来的情况,随意看了看这位道士送上来的经文,就打发他走了。
王圆篆仍不死心,还给当时统治着大清朝的慈禧老佛爷写了匿名信。那个时候,清朝已经摇摇欲坠,清廷当然没有闲心关心这些。这封信自然也就泥牛入海了。
就这样,心灰意冷的王圆篆道士,只能在莫高窟独自守候着这个被当时的国人遗忘的地方了。
“你不睁眼看世界,世界却在看你。”时间来到1907年,莫高窟迎来了一位野心勃勃的探险家,来自英国的斯坦因。
斯坦因来到敦煌,见到王圆篆之后,对这里的经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斯坦因并不会说中文,因此雇佣一位蒋师爷做翻译。这是王圆篆第一次接触外国人,他还是比较抵触的,为了获取王圆篆的信任,斯坦因绘声绘色地向王圆篆讲述了一个所谓的“玄奘从印度取经,而我是来中国为印度取回真经的,因为印度的经文都已经遗失了,只有中国有”这个奇葩的故事,却骗取了王圆篆的信任。
斯坦因最终以200两马蹄银的价格,窃取莫高窟经文二十四箱,佛画,刺绣等五箱。
斯坦因带着这些战利品,一回到英国,就轰动了西方学术界,第二年,另一位野心勃勃的探险家来到了中国的敦煌,他就是法国人伯希和。
伯希和对中国文化是有很深的研究的,他本人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也让他在和王圆篆沟通的过程中非常顺利。伯希和在藏经洞中仔细审查了三个星期,然后搜集了堪称精华的经文10000余卷,以白银五百两的价格把这些经文带到了法国。由于伯希和精通汉学,所以伯希和带走的这些文物价值远远超过斯坦因。
1909年,伯希和再次造访中国,在北京,他会见了国学大师王国维,罗振玉等人。自鸣得意的伯希和,不经意向王国维,罗振玉这些人,展示了一本从敦煌得来的珍贵文物,这才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对敦煌的关注。
王国维等人立刻向朝廷上表,请求朝廷把敦煌莫高窟内的文物全部收集到北京来,以免被西方探险家劫掠或是遗落民间。由于王国维,罗振玉都是国学大师,朝廷也比较重视他们反映的情况,他们下令甘肃地方政府把莫高窟内的文物收集运到北京。
由于西方探险家来莫高窟的时候,王圆篆是拿到银两的,可是朝廷没有任何银两给他,于是王圆篆就私藏了很大一部分文物。被朝廷带走的文物,从甘肃走到北京,每到一地,都会被地方官员私藏一部分,到达北京的时候,只有8000多件,现在都被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内。
而被法国人伯希和带走的文物一万多件,都被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内;英国人伯希和带走的文物,则流入了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中国敦煌文物,共计13700多件,是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虽然清廷名义上把敦煌文物收归国有了,但是实际上很多都被王圆篆私藏了。之后多年间,斯坦因和伯希和都曾经故地重游,此外还有日本人橘瑞超,俄国人奥尔登堡,美国人华尔纳等人接踵而至,敦煌莫高窟大量海外流失,日本,俄国,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都藏有大量的中国文物..。
西方国家博物馆一直标榜中国的文物在他们的土地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这不过是在牵强附会罢了。类似于斯坦因,伯希和,橘瑞超和华尔纳这些强盗般的探险家,在移动文物的时候,都对莫高窟文物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如今的敦煌莫高窟,只能通过那些伤痕累累的墙壁,诉说着近代史上遭遇的不幸..(未完待续。。)
电影《历史的遗物》将会是陈天阳的法雷利电影公司,继电影《甜心天使》,《维多利亚的秘密》之后,投资拍摄的第三部电影。
这部电影将试图解释一些“有趣”的文化现象,比如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内收藏的大量的来自中国,埃及,希腊等地的文物,这些文物的前世今生。
电影将围绕中国近代史上,西方探险家在中国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窃取带走大量价值连城的文物展开故事情节,敦煌近代历史上的名人,王道士王圆篆,英国的犹太裔探险家斯坦因,法国探险家伯希等人,都会在这部电影里出场。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16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朝的统治者,笃信佛教,因此佛教在民间非常盛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位过路的名字叫做乐尊的行脚僧,在敦煌莫高窟挖出了第一个佛洞,也拉开了敦煌莫高窟之后近千年的兴建序幕。后来历经隋唐,北宋,西夏和元朝,到了元朝的时候,敦煌莫高窟的修建才停止。
元朝末年,凤阳人朱元璋揭竿而起,灭掉元朝,明朝开始。明朝时期,敦煌莫高窟这个地方,开始逐渐被人们遗忘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
这个时候,敦煌莫高窟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王圆篆道士出场了。
王圆篆,湖北麻城人,生活在清朝末年。自幼家世贫寒,曾经在甘肃省做过兵勇。日后出家做了道士,云游四方。来到敦煌,被这里的陈旧的佛窟吸引住了。这里的佛窟虽然年久失修。非常的陈旧,但是或许那一刻这位王圆篆道士,被敦煌积攒千年的底蕴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就留在了这里。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信徒信仰的三清老祖,玉皇大帝;佛教信仰的释迦牟尼,是西方极乐。虽然佛道两教在中国的民间非常盛行,但是这两个教派到底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宗教。当敦煌莫高窟在近代史上,引发全世界的关注的时候,守在敦煌莫高窟这个佛家圣地的。居然是一位道家的弟子,不得不说是造化弄人。
敦煌莫高窟是一个文化宝库,这里的壁画,经文,佛像,都是中国自南北朝到元代1000年左右的漫长岁月当中,无数无名无姓的僧人,虔心创作出来的。很多僧人,为了莫高窟绘画雕佛像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经历。这些僧人,就这样消失在了茫茫的历史长河中,但是,他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和敦煌的底蕴。永远会被历史铭记。
王圆篆来到敦煌莫高窟的时候,这里因为年代久远,且时不时遭遇人为的破坏。莫高窟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片衰败之气。一些地方堆满了泥沙。王圆篆认为自己到了一个佛家的圣地,虽然自己是道家弟子。信仰不同,但是王圆篆还是被这里吸引住了。他留在了这里。
之后王圆篆就开始敦煌莫高窟内的泥沙清理工作,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指望王圆篆一个人来完成这些工作,是不现实的。于是王圆篆就四处化缘,省吃俭用积攒钱财,雇佣敦煌当地的乡民,来清理莫高窟内的淤泥。有的大一点的佛窟,清理起来需要数以年计,工程不可谓不浩大。
历史上的王圆篆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头脑的。1900年也就是大清光绪二十六年,王圆篆道士,聘请了一位名叫杨果的不第秀才,来到莫高窟,誊写经书,然后他在拿出去化缘的时候,向那些有钱人兜售道家的一些经典。
王圆篆的道家经典,在当时是否畅销,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这位名叫杨果的不第秀才的到来,却直接为敦煌莫高窟日后震惊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
这位杨秀才,喜好抽烟袋锅子,没事儿也喜欢在莫高窟内溜达。一日,偶然往墙上碰烟袋锅子的时候,听到了空荡荡的回音,怀疑里面有密室。杨秀才立刻报告给了王圆篆,王圆篆赶紧顺着杨秀才指的墙壁,挖开了一扇门,于是乎,敦煌莫高窟里面最著名的的一窟——藏经洞问世了。
藏经洞里面拥有经文,历史书籍,绢画,刺绣等50000余本,可以说是堆积如山。直到今天,人们都无法解释,藏经洞里的这么多经文,到底是谁藏在里面的,因为这些经文涵盖了从三国魏晋南北朝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有汉文,吐蕃文,回鹘文,梵文等多种文字。
藏经洞出现了之后,王圆篆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文物的价值,就拿出去往附近的村寨中售卖。以前的中国人有的相信,烧掉经文可以免去灾难的说法。王圆篆身为一个道士,去向那些百姓推销佛经,自然人家会觉得不伦不类,于是销路并不好。
王圆篆也希望藏经洞的经文,能够得到官方的重视,他曾经徒步五十余里,来到县城,找到县衙的县太爷,送上两卷经文。那时的县太爷名字叫做严泽,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贪官,自然没有把王圆篆送上来的东西重视起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之后几年,县里面又换了一位县太爷,名字叫做汪宗翰,是个进士出身。王圆篆再次来到县衙,送上一沓经文。汪宗翰还是给了王圆篆报告上来的情况一定的重视,亲自带着几个小卒,骑马去莫高窟看了看。这位县太爷收走了几卷经文,留下话让王道士自己保管经文,这件事情也没了下文。
王圆篆两次见找县衙门没什么希望了,于是就骑着驴,带着两个箱子的经文,单骑800多里地,冒着被狼群吃掉的危险,来到了肃州,找到了道台老爷。
道台比县令高了好几个级别,是四品官。可是这位道台老爷,也不重视王圆篆反映上来的情况,随意看了看这位道士送上来的经文,就打发他走了。
王圆篆仍不死心,还给当时统治着大清朝的慈禧老佛爷写了匿名信。那个时候,清朝已经摇摇欲坠,清廷当然没有闲心关心这些。这封信自然也就泥牛入海了。
就这样,心灰意冷的王圆篆道士,只能在莫高窟独自守候着这个被当时的国人遗忘的地方了。
“你不睁眼看世界,世界却在看你。”时间来到1907年,莫高窟迎来了一位野心勃勃的探险家,来自英国的斯坦因。
斯坦因来到敦煌,见到王圆篆之后,对这里的经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斯坦因并不会说中文,因此雇佣一位蒋师爷做翻译。这是王圆篆第一次接触外国人,他还是比较抵触的,为了获取王圆篆的信任,斯坦因绘声绘色地向王圆篆讲述了一个所谓的“玄奘从印度取经,而我是来中国为印度取回真经的,因为印度的经文都已经遗失了,只有中国有”这个奇葩的故事,却骗取了王圆篆的信任。
斯坦因最终以200两马蹄银的价格,窃取莫高窟经文二十四箱,佛画,刺绣等五箱。
斯坦因带着这些战利品,一回到英国,就轰动了西方学术界,第二年,另一位野心勃勃的探险家来到了中国的敦煌,他就是法国人伯希和。
伯希和对中国文化是有很深的研究的,他本人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也让他在和王圆篆沟通的过程中非常顺利。伯希和在藏经洞中仔细审查了三个星期,然后搜集了堪称精华的经文10000余卷,以白银五百两的价格把这些经文带到了法国。由于伯希和精通汉学,所以伯希和带走的这些文物价值远远超过斯坦因。
1909年,伯希和再次造访中国,在北京,他会见了国学大师王国维,罗振玉等人。自鸣得意的伯希和,不经意向王国维,罗振玉这些人,展示了一本从敦煌得来的珍贵文物,这才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对敦煌的关注。
王国维等人立刻向朝廷上表,请求朝廷把敦煌莫高窟内的文物全部收集到北京来,以免被西方探险家劫掠或是遗落民间。由于王国维,罗振玉都是国学大师,朝廷也比较重视他们反映的情况,他们下令甘肃地方政府把莫高窟内的文物收集运到北京。
由于西方探险家来莫高窟的时候,王圆篆是拿到银两的,可是朝廷没有任何银两给他,于是王圆篆就私藏了很大一部分文物。被朝廷带走的文物,从甘肃走到北京,每到一地,都会被地方官员私藏一部分,到达北京的时候,只有8000多件,现在都被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内。
而被法国人伯希和带走的文物一万多件,都被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内;英国人伯希和带走的文物,则流入了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中国敦煌文物,共计13700多件,是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虽然清廷名义上把敦煌文物收归国有了,但是实际上很多都被王圆篆私藏了。之后多年间,斯坦因和伯希和都曾经故地重游,此外还有日本人橘瑞超,俄国人奥尔登堡,美国人华尔纳等人接踵而至,敦煌莫高窟大量海外流失,日本,俄国,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都藏有大量的中国文物..。
西方国家博物馆一直标榜中国的文物在他们的土地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这不过是在牵强附会罢了。类似于斯坦因,伯希和,橘瑞超和华尔纳这些强盗般的探险家,在移动文物的时候,都对莫高窟文物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如今的敦煌莫高窟,只能通过那些伤痕累累的墙壁,诉说着近代史上遭遇的不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