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名门纪事 > 第四百零六章 子以其指

第四百零六章 子以其指

作者:天光映云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廖先生已经等了涵因多时,见到她,行礼称夫人。

    涵因笑道:“先生多礼,听说文庙已经开工了。不知道可否顺利?”

    “托夫人的福,一切已经安排妥当了。”廖先生笑道。

    “如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先生万勿客气。”涵因说道。

    廖文恺点头称是。

    “凉州天干物燥,这一次一定要多放置一些储水的缸,最好在院子里头开一口井,免得再次走水。”涵因提醒道。

    “夫人放心,这次一定会小心防备。定不会让那些小人有机可乘。”廖先生笑道,之后他压低声音说道:“那些图都已经放出去了,听说长安吴王府已经把秘库打开了,不过据知情人说,那里头根本没有什么金银秘宝,竟是一堆甲胄、兵器,恐怕是准备早反的。夫人可要小心啊。”

    涵因知道他说的是郑伦是她父亲,若是这批甲胄兵器被说成是郑伦的,那么她家又要遭一次大祸了,冷笑道:“不必担心,皇上这时候可没心思找……家父的麻烦。”她差点直接说出“死人”二字,还没出口,想起来郑伦现在是她的便宜爹,说这两个字可是大大的“不孝”,这在古人来说简直跟犯罪没区别了。

    廖文恺见涵因并不担心,反正自己已经尽了提醒的义务,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涵因笑道:“倒是先生要小心了,此事引来了朝廷的关注,顺风帮接洽卖地图的事宜,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官府连根拔出来。”

    “顺风帮做买卖消息的生意几十年,从没出国岔子,夫人请不要担心。我们自由一套法子避过官府。”廖文恺笑道。

    “如此就好。”涵因笑道:“还有一件事要麻烦先生。”

    “夫人请吩咐。”廖文恺说道。“你在长安既然有同门。让他们办一件事。”

    “让他们议论孝王当立为太子。”涵因笑道。

    廖文恺刚刚拿起杯子的手一抖,茶水滴了出来,掉在他的衣衫之上,浸湿了一大片,愣了半饷才说道:“夫人内宅之中却能搅动天下,在下佩服……”

    ……………………………………………………

    长安的士林间忽然起了风议,认为国家应该立储。而这件事则是因为北学、南学加上冀学在一起争论《春秋公羊传》里面的一句话“子以其指”而引起的。

    在春秋公羊传里面记录着这样一件事,邾文公元妃姜氏,来自齐国,生子貜且;二妃姬氏。来自晋国,生子接菑。后来老君去世,新君貜且即位。接菑就跑到了出生的晋国,后来晋以诸侯之师八百乘送接菑入邾,遭到邾人的拒绝。《公羊传》记述邾人的态度:“接菑,晋出也;貜且,齐出也。子以其指。则接菑也四,貜且也六;子以大国压之,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贵则皆贵矣,虽然,貜且也长。”

    意思是说接菑的母亲是出自晋国,貜且的母亲出自齐国。两个人的身份同样高贵,即便如此,貜且年纪更长。因此他比接菑更有资格继承国君之位。

    问题就来了,对于儒家来说正嫡的地位远远高于妾室,但是公羊传里面说“皆贵”,这就不合理了,因为姜氏是元妃。也就是嫡夫人,她的孩子貜且怎么能和二妃生的接菑“皆贵”。而以年长得立呢。因此“子以其指”这句含混不清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被各个时期的经学家出于各种目的,争论来争论去,文公这两个妃子的身份也被涂来改去,弄得神秘兮兮的。

    东汉时期,研究《公羊传》的大儒何休注解说:“俱不得天之正性”,意思是说文公这两个儿子其实全都是庶子。

    这些人咬文嚼字的抠字眼,争论来争论去,并不是他们太闲了,非要讨论文公的那两个老婆是不是大老婆这种无聊的事,而是要影射朝政。

    当今皇帝嫡后和先前立的两个太子都死了,皇帝有四子,梁王由许婕妤所出,年纪最长,已经改封就国,孝王是王淑妃所生,身份贵重,年纪次于梁王,现在还没有纳妃,仍然住在皇宫之中,再次就是李德妃养的泰王,生母郑贵妃,而崔贤妃生的六皇子年纪太小,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因此此时士林忽然争论起《公羊传》的问题,有心人一听这就是以貜且比拟孝王,认为应该立孝王为太子。

    长安因吴王府挖掘到甲胄问题,流言满天飞,传言之中,那些兵器都是郑伦的。泰王是郑伦的外孙,这个事情和《公羊传》搀和在一起,就忽然异样的敏感了起来,意在暗指泰王没有资格继承皇位,那么有资格的就只有既贵且长的孝王了。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跳了出来,将正在观望之中的朝堂搅起了波澜。

    孝王即将十五岁,礼部按照旧例,奏请为孝王选妃。而此时,又有一份奏章,认为吴王府挖出秘库甲胄,京师震动,劝皇帝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

    写奏章的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翰林院编修,一看便是不知道哪一派推出来试水的。

    皇帝却把这份奏章留中了,既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于是,大臣们开始纷纷猜测,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又有人也上了一份同样意见的奏章,皇帝依然是留中。

    皇帝暧昧的态度,引得人猜测纷纷,很多人在这些年看管了皇帝的嬗变,而且将靖国公和、李明哲赶出长安,又处死了柳正言以后,皇帝权威日盛,朝堂上大臣们的意见跟他自己一致则听,不一致则不予理会。朝堂上的事情,再不是群臣可以逼迫他的。现在皇帝刚刚大权在握,他怎么可能想要立储。因此,保持清醒的朝臣一言不发,看着这个闹剧如何收场。

    更多的是心存侥幸,想要投机的人,他们一看皇帝留中,认为有机可趁,便开始上书说,请求立孝王为太子。

    皇帝坐在龙椅上,指着这些奏章冷笑:“看看,看看,果然跳出来了吧。我就知道他们这些人安生不了。”

    刘公公和刘胜站在一边,任谁都能看的出来皇帝心情不好,他们两个都敛声屏气的垂着首,用眼角的余光扫着皇帝。

    皇帝站起身,说道:“走吧,去见太皇太后。”

    仁寿宫中,太皇太后正在逗涵因的两个孩子,李德妃站在一旁。太皇太后年纪越大,便越喜欢小孩子。可惜崔贤妃的六皇子杨琨,身体三天两头不好,动不动就病,这么冷的天气,太皇太后也不敢让贤妃把孩子抱过来逗弄,生怕路上受了凉,弄病了,于是李德妃便时常抱着涵因的两个孩子过来,给太皇太后解闷。

    皇帝给太皇太后见礼:“给皇祖母请安。”

    “皇帝来了,过来看看这两个孩子,长得多俊啊。”太皇太后笑道:“不要嫌我这个老太婆唠叨,皇上的子嗣也太稀薄了些。皇上还年轻,应该多多临御嫔妃,广播雨露,才能子嗣丰盈。哎,皇后已经去世几年,皇上无嘉偶相配,也不是常法。呃……”太皇太后年纪大了,所以说话有时候会接不上气。

    皇帝赶忙趁这个机会打断了她的话,他知道让太皇太后说完的结果,就是自己又要面临立后这个问题,于是赶忙说道:“皇祖母的训示,孙儿记下了。其实孙儿是来跟皇祖母商议给孝王选妃的事情。”

    太皇太后知道皇帝现在不想立后,也知道朝廷上对于立太子的议论,知道现在最好不要逼问皇帝,因此点到即止,笑道:“哎呀,没想到这么快,玳儿也要选妃了。”

    “谁说不是呢。”皇帝笑道,“礼部提了几个人选,孙儿便来找太皇太后商量来了。”说着让刘胜把礼部的折子呈给太皇太后。这已经是皇帝筛选过后让人重新誊抄的。

    太皇太后扫了刘胜一眼,结果折子看了起来,果然重臣之女都被皇帝排除,现在留在折子上的,都是清贵之家的女孩子,笑道:“都是家世不错的孩子,其实选妃主要选的是品行,不如这样吧,除夕大宴,把这些家的女孩子也都召进宫中,我亲自看看她们的品行。”

    “那就请皇祖母费心了。”皇帝笑道。

    太皇太后想了想又说道:“这选完妃之后用不了多久就要大婚了,他们兄弟总共四人,这个大日子可不能不参加。梁王今年刚从封过跑回来,我让他留下陪陪我,可听说前些日子有御史上奏,说梁王在宫中逗留时间太久。这两天,他又要上表辞行了。若是明年孝王大婚,他又要回来参加婚礼,一来一回也太过折腾了。我看皇上不如下旨,就然梁王多留些日子,等到孝王大婚完了再回封国。”

    皇帝这一次却没有反对,说道:“皇祖母所虑甚是,就依皇祖母,这样吧,朕下诏在长安中给梁王置宅,也免得他在宫中住着,招御史弹劾违反礼法。”

    太皇太后满意的点点头,皇帝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太皇太后不想立孝王,而皇帝根本就不想立太子,两个人在商讨家事的和睦气氛中达成了默契。

    ps:

    求粉红,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