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225.第225章 :司徒公夙夜请出战(三)

225.第225章 :司徒公夙夜请出战(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就不在意名份吗?”宇文泰动作也温柔起来,格外怜惜。

    “妾更在意郎君,不愿使郎君居炉火上。”云姜抱紧了宇文泰,宇文泰听了这话心中所有压力哪怕是与之无关的,都顿然消解。

    “我不日便要奉主上东去洛阳拜谒宗庙、陵寝……”他轻柔地用双唇轻吻她的额角眉梢。云姜本以为他又要托付什么,谁知道宇文泰忽然收紧了手臂,让她更密实地贴进他怀里,显出他依依难舍,“不知何时再见。”

    云姜心里一紧,她心里也许多话,但不能说。她心里也不是没有顾虑,没有压力,但是她都深深埋进自己的心底。长久以来她所能做的只有忍耐,忍耐,忍自己家世败落,从官吏家的小娘子跌落为显宦家的奴婢,做原本从来就不知道、没做过的事。

    被夫人看重,有意安置她在郎主身边服侍,她只是个奴婢岂能由了自己?意外的是,大丞相宇文泰给她原本已平淡、灰暗到了极点的生活带来了希望的亮色。一开始只是因为他也出身于代郡武川,就这么简单。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她那么在意他,甚至那么爱他。还是忍,她不想自己因为想改变现状的欲望占了上锋而因此被心头强烈的欲念操纵,变得急躁求取,而更害怕因此失去最后一点尊严。她只能忍,只能等,等到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一天。一直等到大丞相渭曲得胜而归。

    在书斋里久了,知道郎主也总是很累。他是大魏真正的主政者,支撑着外面威势不可挡,其实内里贫弱又不名正言顺的社稷。这里面有多少明刀明枪,又有多少暗流涌动?她作为一个官家奴婢能看到的,比心思细腻的大丞相看到的要少得多。

    她总是看他脸色,想因此而察知他每次回来的时候心情如何?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烦难事?幸好她不是长公主,不用处处权衡,她只要在意他是高兴还是烦恼。如果他步伐沉重,不喜言笑,她就会格外地安静、柔婉。

    有时候她都要压抑得痛苦到极点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忍过来的。

    总觉得他刚才说的话有不祥之气,却什么都不问,温柔一笑,把所有的顾虑、压力都泯灭在自己心里。在已经逐渐亮起来的床帐中,这一笑让宇文泰看得格外清楚,心头安定许多。

    “妾盼郎君平安归来。”只这淡淡一句话好像给了宇文泰无比的力量,让他顿时怀疑自己是否杞人忧天。

    就在邺城气象一新的时候,满朝官吏颤颤栗栗,为大将军的雷霆之势所威服,唯有一个人心急不已。

    这个人就是侯景。

    侯景眼看着高澄步步立威,使出雷霆手段,在朝官吏们风气为之一震,人人不敢再明目张胆贪财好货,渎职懈任;在野惜丁养民国力日渐强盛,争夺要地屯军驻守,竭尽所能以资军国。这完全就是要统一天下的气势。如今更是肃清异党,所谓选贤任能其实就是安置心腹,已是虎视眈眈盯着长安。

    可是他的处境与高澄正相反,如今他正处于颓势之中。丢了河南数郡,豫州刺史名不正言不顺,名实不符。原先的御史中尉高仲密刚刚上任北豫州刺史,这更是给他心里扎进去一根刺。偏偏高仲密的三弟大都督高敖曹得高王和大将军父子二人器重,如今正屯军于虎牢,显然也是大将军高澄安插的。那他所剩还有几何?

    他着急,高澄小儿一点不着急。高澄跃跃欲试要重整河南旧地,这一点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但是他一点看不出来高澄有重用他的意思。他安置了高敖曹,手里还有大把的可用之人,但唯独没看出来也有把他归为己用的意思。他经营豫州多年,如果高澄趁这个机会把这个豫州刺史给了别人,他丢掉的可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刺史的官位而已。

    豫州之重,在长安与邺城之间,必是宇文泰和高澄的争夺焦点。如果他还是豫州刺史,可以坐壁上观,从中渔利,他就可以成为宇文泰和高澄都想笼络的人。如果他失了豫州,不但失了这个地位,几乎连安身立命之处都要丧失。

    侯景顾虑重重,决定亲自去找高澄,主动请战。至少不能让高敖曹甚至高仲密得了便宜。别看现在高澄对高仲密贬官而遣出,但毕竟都是渤海高氏一门,何况高敖曹还是他的叔祖。侯景觉得高澄有时候是表面上说狠话,其实心里没那么狠。

    侯景看高敖曹不顺眼就是从沙苑大败开始的。当然之前高敖曹那副镇墓兽的样子就已经让他心里瞧不上了。总觉得高敖曹自视甚高,自以为是,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仗着自己勇猛,当下又正是勇将稀缺的时候,得了高王器重,就可着性子地作践别人,高王还当真赞他真性情,把他看得比谁都重要。

    要是以前,高敖曹怎么放肆都没关系,因为他知道高敖曹对黄口乳儿的少主极具恶感。也只有他才敢几次贬低、戏弄高澄这个鲜卑小儿而不会遭高王之忌讳。这些都让侯景暗中欣喜,他乐得坐山观虎斗。可谁知道后来事情居然幡然一变,变成了他不希望的趋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高敖曹亲近上大将军高澄了。渭曲遇险的时候,高敖曹不顾性命地去救高澄。后来回了邺城高澄也越来越器重高敖曹,和他的父亲高王一样。如果单是这样,侯景也不至于过分忧心。因为高敖曹的兄长高仲密和高澄之间的关系就太微妙了。

    高仲密弃嫡妻娶新妇,高澄横加干涉。虽然高仲密最终抱得美人归,但是为此还是得罪了高澄的心腹崔暹。崔暹狭隘起来就是个小人,侯景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得罪了崔暹,在这个时候就等于是得罪了大将军高澄。因为这个时候的崔暹正是高澄手中劈荆斩棘的利剑,借他来得罪百官以清吏治。正在得用,焉能放手?谁要动崔暹,谁就是和大将军过不去。高仲密果然丢了官职被贬出都城。

    真要是高仲密和大将军高澄对立起来,侯景很难预测高敖曹会帮谁。所以若仅是高敖曹对高澄有点好感倒也不会怎么样。问题在于,侯景很敏感地发现,高敖曹对他倒是恶感倍增,这也是从沙苑大败开始明显起来的。不知是从哪里开始,已经是彼此看不顺眼,并且越来越不顺眼。

    侯景心里一重一重细想:高敖曹看他越来越不顺眼,对高澄却越来越有好感;他丢了河南之地,高敖曹却被高澄派到河南重地虎牢去屯军,一边还有他的兄长高仲密。也许高仲密和高澄并不是真的有嫌隙呢?

    侯景越来越心惊,他想自己动手去收覆河南诸郡,不能再等下去,谁知道高澄小儿又会做出什么决定?

    大将军想不起来,没关系。他可以去求大将军。

    “高澄小儿”确实也没闲着,这一点侯景猜得没错。他心情复杂地去东柏堂的路上,高澄正在东柏堂和崔季舒、陈元康商量要事。

    三个人都是公服在身,未及更衣,很忙碌的样子。冬日初至,东柏堂庭院里原本草木繁盛的景象已经凋零下去。鲜花似锦早已是觅之不见的昨日,只剩下已经萎顿的枯叶在刚起的北风中无力地随之摇曳。

    温室虽小,好在人不多。隔窗送来的北风呼啸声衬得室内温暖而舒适。牛骨奶汤热气腾腾,却被弃之一边,没有人有闲暇理会它。室内三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舆图上。

    “宇文黑獭骤得河洛,必然欣喜。名不正言不顺是他心头之大患,既有此机会,岂能不去正名?他失于急切,便是我之良机,世子可命人伏兵于洛阳城,伺机行事。”陈元康眉头紧锁地盯着舆图上的洛阳,极为专注。

    “不错,不错,”崔季舒笑叹道,“长猷将军所料不假。想必正名定要带上那个傀儡天子元宝炬。宇文黑獭篡逆之心虽昭然若揭,但此时必定还不敢行事,元宝炬还是他手中的挡箭牌,岂能骤然失之?”崔季舒从舆图上抬起头来,看着高澄笑道,“若是世子得了元宝炬,宇文黑獭失了凭恃,西寇之心必乱。国贫民弱,人心不安,人人必疑是天遣之,看他何以自处?只怕他内府之中都要夫妻反目了。”崔季舒好像看到了那样的情景,禁不住地大笑起来。

    高澄听其二人言论,虽也说中了他的心思,但毕竟持重,没像崔季舒那么喜形于色。任凭崔、陈二臣都抬头看着他,等他表态,他却只管低头看舆图,把目光放在图上洛阳城附近不断在心里考量。二臣都只能看到他如漆般的发髻及挽发的那支玉质莹润、细腻的玉簪。原本的三梁进贤冠嫌沉重,已摘掉。

    他伸出右手,将手指在舆图上空缓慢移动,似乎在寻找什么目标,左手提起降纱袍宽大的衣袖,以免衣袖扫着舆图阻了视线。“金墉城如何?”高澄的手指落在了洛阳的西北,蓦然抬起头来。一双极精致而略显纤巧的浓眉在灯光下格外耀眼,晃得人心头一震。一双绿眸先看了看陈元康又瞧了瞧崔季舒,等着他们的回答。

    陈元康和崔季舒听了这话不约而同又一起低头看舆图,高澄用手指指了指金墉城,示意给他们看。

    “大妙也!”陈元康脱口赞道。

    崔季舒盯着舆图还在研究。

    金墉城,是曹魏时期明帝所建,算不上单独的城池,应当归于都城洛阳的附属、卫城。此刻金塘城的微妙之处在于,身后便是孟津渡,黄河上的河桥联通南北。黄河之北有北中城、南有河阴城,皆有高欢、高澄以往指派的驻军。守住河桥,身后是上党,可挥军南下,若是俘获了元宝炬可以顺风而归,还能有效阻止西寇北上。

    崔季舒也不是笨人,笑道,“世子是怕洛阳城不清静,所以要都留给宇文黑獭。世子想派谁去金墉城?”

    崔季舒话音未落,忽听温室外面有个声音响起,“大将军……”这是东柏堂里的奴婢。

    “何事?”高澄镇定地问道。

    “濮阳郡公、司徒侯景求见。”奴婢的声音恰到好处,听得清楚又不过分张扬。

    谁都没说话,陈元康和崔季舒齐齐地转头看着高澄,倒是都没有太多惊讶之色。

    “世子的主意见效果了,想必侯司徒是怕世子过于疏远他。”崔季舒小声问道。

    “侯景其人,不能过于亲近,世子虽有心,也要多多留意才好。”陈元康也低语道。他心里实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请司徒进来。”高澄没回答他们,向外面吩咐了一句。

    不大会儿功夫,侯景冠带整齐地进了温室,猛然看到陈元康和崔季舒也在他目中瞬间现出惊讶。原本以为夤夜来拜可以单独见到高澄,没想到这么晚了大将军的这两个心腹还在东柏堂。但是他的惊讶之色很快便收了起来,点着跛足缓缓走到近前。

    “下官侯景拜见大将军。”侯景架势拉得实足。

    陈元康和崔季舒已经起身。

    “司徒不必拘礼。”高澄坐而受礼,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客气,极其客气,“司徒是稀客,请都请不来,夤夜下降,想来必有缘故吧。这些日子邺城天气突变,难道是所供不足,司徒缺了什么?”

    这玩笑开得真是让侯景恨到心底里最深处去了,真把他当成了妇人孺子?难倒他是寄人篱下,还是无家可归?一边笑道,“多谢大将军殷切关爱,下官与大将军真是心心相通。邺城天气突变,大将军自沙苑归来伤愈否?不日便要向陛下请行远赴建康出使,想必辛劳,大将军若贵体未愈能否成行?倘有吩咐处,下官一定竭尽全力为大将军效劳。”

    侯景满面春风,实际上他自己才是殷勤倍至,言不由衷避实就虚地把话题扯到了出使梁国这件事上。他和高澄心里都明白,所谓所使,其事本来就半真半假,更别提是哪天的事。遣使也好,送质也好,目的不在事情本身,只在于信还是不信,若信了,都相安无事,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