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初改失败袁绍出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董卓霸占了洛阳,和历史轨迹一样,一开始循规蹈矩,做的一切都符合人臣的作风,没有丝毫僭越。
张铭已经正式离京,董卓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借刘协之手,颁一系列关于大汉学术的改革:
先成立大汉书局,名字很陌生,但用途却是一目了然。这个机构没有别的用途,就是吸收洛阳周边的寒士,当然也在其他地方吸收一些读书人专职或者兼职抄书。抄写完毕的书籍,以市场价十分之一的价格出售。
此举自然是亏本的买卖,还好朝廷宣布书局亏损将由国库垫付,这才让担任书局主管的官员不至于抓狂。
可不得不说降价了的书籍,极大地流传到了司州、雍州和凉州三地,使这些地方的寒门子弟有了更多读书的机会。
而负责抄写书本的工作人员,通过在书局兼职,也可以在读书之余存到足够买书和过日子的银子。
其次,在太学原有的基础上,将太学扩建为大汉大学。儒家学派依然是主修项目,但并不排挤其他学派的入驻,并且向大汉各地各学派剩余学者出邀请,希望其能入驻大汉大学进行教学。同时,宣布每一个大学生,必须选修两个副科,否则取消学籍。
地方上,宣布每一个州要有一个州学,每一个县要有一个县学,每一个乡必须有一个乡学。同时下指标,要求三州必须在十五年后,地方儿童启蒙率达到1oo%,县学、州学必须每年招收足额的学子入学,否则将影响地方官员的升迁。
最后,取消孝廉制度,延缓五年执行。五年后,每年进行一次公务员考试,地方或者太学院学生可以主动报名参加,通过考试之后,根据成绩分配到乡、县、州郡、朝堂等地方任职。
这些政策出现之后,引来了大汉士子们的争议。寒士们看到了可以脱离世家控制的希望,而世家仿佛看到了催命符,避而不及。
第二天便有一个朝臣,在朝上弹劾董卓,说他离经叛道,废除祖宗法律,此举置大汉列祖列宗于何处?
最后还痛心疾地大呼:董卓今天能够无视祖宗法律,那么明天岂非无视皇权威严。 而且贱民得到了读书的机会,岂不给他们胡思乱想的条件?陈胜吴广,黄巾之乱可是历历在目啊!大汉风雨飘摇,经不起折腾了啊!
或许是触及到了董卓的底线,结果董卓再次爆,不听李儒的劝告,将这个可怜的替罪羊押了下去砍了。然后拿着他的头颅,对殿中的朝臣大叫:“学术改革,不为董某个人,乃为大汉之千秋万世,若有妖言惑众,假借大汉先祖,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者,就如此人!”
就这样,董卓彻底将全大汉的世家得罪了。原因很简单,世家为自己家族牟利那是必然的,对家族没有利益谁还愿意当官?孔老二可是说得很清楚了,‘修身齐家平天下’,这家没有搞定如何帮你大汉治理国家?这不本末倒置了吗?
说穿了,董卓搞错了一个问题。不是应该提倡让天下世家学习比圣人还要圣人的神人,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而是应该,将天下世家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最高境界。到时候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世家就会自地监督其他世家,从而减少以权谋私的情况生。
只是说得容易,五千多年来华夏大地上就没有真正做到过这一点。董卓,也没办法,更别说他如今走的,完全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不过摄于董卓的兵马和刀刃,朝臣们沉默了,与董卓的战斗也开始从表面,转移到了地下。于是董卓蓦然现,自己举步维艰了。
先,董卓蓦然现国库空了,查了好几次帐,结果都没有问题,只能说是汉灵帝时期开销太大,而且各地天灾**不断,所以本来就没有多少钱,加上董卓几个措施无不是要用很多钱财才能堆积出效果的,所以转眼还没有开始,这启动款就没了。
其次,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当书局需要在兰台和东观拿书前去给学子抄写的时候,无奈现两地已经成了老鼠养殖基地,里面除了老鼠就是蟑螂,那珍藏不知道多久的书本,书是一本都没有了。
董卓自然是大雷霆,而刘协的脸色也好不到哪里。毕竟兰台东观可是皇家存书,如今里面的书本一个不剩全部不见了,这简直就是给皇家丢脸啊!这次几乎不用董卓提议,刘协都下令彻查此事了。
可查来查去只查到书本是在洛阳动乱时期不见的,去向却是毫无头绪,哪怕董卓在之后砍了几个负责的官员,第二批调查人员的结果依然如此。 无奈下,书局自然是不了了之。而董卓也只能再次下令,借阅三州世家存书,待抄写一遍后送还。
只是一处错处处错,学术改革变得越来越艰难,而董卓也因为本性而变得原来越暴戾,结果走的路线也变得越来越偏离正轨。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曾经反问自己:自己的记忆是错的吗?记忆里面那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不是繁荣富强,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吗?为什么?在大汉之中,最基本的知识普及都不成功?
如果张铭在这里,估计会告诉他:老大,你难道不知道要普及知识,先要搞定领民的温饱问题,然后还要鼓励工商促进领地繁华之后,才有本钱实行的吗?
只是董卓不明白,盖因他接受的记忆仅仅是政治和古文学,对经济完全就是一窍不通。再加上记忆并不完整,所以导致他完全忽视的经济建设。
董卓开始迷失了,为了将心中不岔泄出来,他第一次在醉酒之后进入了皇宫之中,临幸了一个宫女,结果因为过度粗暴,将宫女虐待而死。
于是第二天,他就受到了n多大臣的弹劾,更有不怕死的,当然不排除是收了大世家好处的笨蛋,再次将董卓那些‘离经叛道’的学术改革问题提了出来,直指董卓不学无术,祸害苍生。
董卓完全暴走了,将这些官员全部斩杀,而且,还是在大殿之上,拔刀斩杀。要不是李儒拼死阻拦,董卓即将把殿上的袁绍给砍了。
如果他真的做了,那么他最后一点遮羞布,也就彻底完了。李儒就是知道这点,所以就算是冒死,也要阻止董卓做傻事。
只是董卓意图杀害袁绍,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事实。结果从当晚开始,董卓行在就出现了三拨不知道哪个世家豢养的死士,虽然结果是有惊无险,但董卓也因此过上了担心受怕的日子。
最后李儒无奈建议:“行在已经不安全,还望主公入宫居住!”
“可之前的事,已经让朝臣讨厌某了,如果再入住皇宫,岂不是让董某走向不归之路?”董卓也知道只有皇宫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只是心中还有最后的障碍。
“主公须知生命乃革命的本钱,若主公未完成革命事业先一步捐躯,要置我等于何地?只要主公能够平安,区区名望算什么?在世家的眼里,尤其是在袁氏眼里,主公不管对他们多好,也是将他们应得东西抢走之人,怎能让其不记恨主公?”为了董卓的安全,李儒已经决定豁出去了。
两人争执不休,最后董卓在李儒和其他臣子的共同要求下,无奈妥协,正式夜寐皇宫。而刘协,正巴不得董卓将自己的名声彻底败光,所以没什么意见。当然,就算他有意见,只怕也不敢和董卓提就是了。
而董卓进入皇宫之后,有了上次的行为,结果一个控制不好,又临幸了两个巡逻的宫女,结果再次向着不归之路迈出了一步。
可以说,从那天起,董卓除了日常的锻炼、日常和朝臣们的斗嘴皮子、兢兢业业处理三州事务之外,在天黑之后就会在后宫之中淫戏宫女,最后更是在某天和大将们喝酒完毕之后,摸入灵帝遗下嫔妃的寝宫之中。
董卓堕落了,他也明白这点,所以他打算做一件惊天骇俗之事,那就是将袁氏彻底屠戮一空。
他知道,洛阳能够和他一拼的就只剩下袁氏一家。只需要灭了袁氏,哪怕自己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一辈子,至少也可以安安乐乐了。此时此刻的董卓,已经从一个有着现代知识的古代人,变回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古代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少年了,自己都没有一个子嗣。如此奔波劳累大半辈子,自己的事业和成就,究竟能够谁来继承?
人生苦短,自己已经差不多五十岁了,放在乡下庶民那里,不少人三四十岁就挂掉了,自己年纪也不算年轻了。前路茫茫,既然如此,还不如及时行乐,至于大汉,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打定主意,不管李儒的劝阻,董卓开始调动兵马,即将强攻袁府,击杀袁氏一族。
而另一方面,在董卓动兵的瞬间,已经有情报人员向袁府告了密。
“什么?董卓意图将在洛阳的袁氏一族屠戮一空?!”袁逢直接跳了起来,他怎么也不相信,董卓居然能够如此疯狂。
“叔父,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董卓因为改革的失败,加上对前路的迷茫,已经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加上**宫中,已经让他彻底堕落成一个只图享受的废物。只是这废物也有几分想法,明白想要真正享乐,除去你我是必然要做的事情。而他的名声,也到了完全可以无视天下人谩骂的情况下,将我等诛杀的程度,所以屠戮袁氏,只怕他真的做得出来!”对于董卓,袁绍虽然算不上了解,但至少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与分析能力。
“既然如此,本初,今晚你就通过密道,带领三万私兵立刻离开洛阳!”袁逢计较了一下,对袁绍下了命令。
“喏!”袁绍明白,只要自己还活着,董卓才能有所顾忌,不会杀害在洛阳的袁氏一族。
于是,在吕布带领士兵冲入袁府的时候,袁绍已经带着一干士兵,朝着翼州方向逃了过去。如今的翼州刺史韩馥乃是他袁氏的门生,给他一个地方建立根据地估计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吕布也在现袁绍以及三万私兵不见踪影的情况下,立刻汇报给了董卓。
“什么?!袁绍跑了?是谁?是谁泄的密?!”他已经知道,袁绍能够那么快跑,军中只怕有内奸。
“主公,此刻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李儒见到董卓又要飙,立刻从旁劝阻。“主公,如今袁绍既然已经离京,就算杀了留在洛阳袁氏族人,也没有任何用处。为了将事态的负面影响压到最低,最好快点放了袁氏族人,并且给袁绍一点官职,以安其心啊!”
“这……唉……”董卓也已经意识到,袁绍的离京,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了。
南阳袁术,董卓从不放在眼里。就他那失败的人生,只要袁氏一灭,他定当怒火中烧派兵前来攻打洛阳。到时候自己以逸待劳,要灭掉他并不困难。只是这个袁绍离开了,不太好对付啊……
无奈下,董卓只能依从李儒的劝说,不仅放了袁氏一族,还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然而,或许是袁绍离开的关系,董卓开始觉得自己的背后有一股力量在逼迫自己努力一般。虽然依然荒淫,但政事处理得更加卖力,而李儒看在眼里,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主公,今生若是没办法让革命开花结果,至少让我们,将革命的种子,深深埋入在大汉这片土壤之中吧!
董卓霸占了洛阳,和历史轨迹一样,一开始循规蹈矩,做的一切都符合人臣的作风,没有丝毫僭越。
张铭已经正式离京,董卓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借刘协之手,颁一系列关于大汉学术的改革:
先成立大汉书局,名字很陌生,但用途却是一目了然。这个机构没有别的用途,就是吸收洛阳周边的寒士,当然也在其他地方吸收一些读书人专职或者兼职抄书。抄写完毕的书籍,以市场价十分之一的价格出售。
此举自然是亏本的买卖,还好朝廷宣布书局亏损将由国库垫付,这才让担任书局主管的官员不至于抓狂。
可不得不说降价了的书籍,极大地流传到了司州、雍州和凉州三地,使这些地方的寒门子弟有了更多读书的机会。
而负责抄写书本的工作人员,通过在书局兼职,也可以在读书之余存到足够买书和过日子的银子。
其次,在太学原有的基础上,将太学扩建为大汉大学。儒家学派依然是主修项目,但并不排挤其他学派的入驻,并且向大汉各地各学派剩余学者出邀请,希望其能入驻大汉大学进行教学。同时,宣布每一个大学生,必须选修两个副科,否则取消学籍。
地方上,宣布每一个州要有一个州学,每一个县要有一个县学,每一个乡必须有一个乡学。同时下指标,要求三州必须在十五年后,地方儿童启蒙率达到1oo%,县学、州学必须每年招收足额的学子入学,否则将影响地方官员的升迁。
最后,取消孝廉制度,延缓五年执行。五年后,每年进行一次公务员考试,地方或者太学院学生可以主动报名参加,通过考试之后,根据成绩分配到乡、县、州郡、朝堂等地方任职。
这些政策出现之后,引来了大汉士子们的争议。寒士们看到了可以脱离世家控制的希望,而世家仿佛看到了催命符,避而不及。
第二天便有一个朝臣,在朝上弹劾董卓,说他离经叛道,废除祖宗法律,此举置大汉列祖列宗于何处?
最后还痛心疾地大呼:董卓今天能够无视祖宗法律,那么明天岂非无视皇权威严。 而且贱民得到了读书的机会,岂不给他们胡思乱想的条件?陈胜吴广,黄巾之乱可是历历在目啊!大汉风雨飘摇,经不起折腾了啊!
或许是触及到了董卓的底线,结果董卓再次爆,不听李儒的劝告,将这个可怜的替罪羊押了下去砍了。然后拿着他的头颅,对殿中的朝臣大叫:“学术改革,不为董某个人,乃为大汉之千秋万世,若有妖言惑众,假借大汉先祖,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者,就如此人!”
就这样,董卓彻底将全大汉的世家得罪了。原因很简单,世家为自己家族牟利那是必然的,对家族没有利益谁还愿意当官?孔老二可是说得很清楚了,‘修身齐家平天下’,这家没有搞定如何帮你大汉治理国家?这不本末倒置了吗?
说穿了,董卓搞错了一个问题。不是应该提倡让天下世家学习比圣人还要圣人的神人,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而是应该,将天下世家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最高境界。到时候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世家就会自地监督其他世家,从而减少以权谋私的情况生。
只是说得容易,五千多年来华夏大地上就没有真正做到过这一点。董卓,也没办法,更别说他如今走的,完全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不过摄于董卓的兵马和刀刃,朝臣们沉默了,与董卓的战斗也开始从表面,转移到了地下。于是董卓蓦然现,自己举步维艰了。
先,董卓蓦然现国库空了,查了好几次帐,结果都没有问题,只能说是汉灵帝时期开销太大,而且各地天灾**不断,所以本来就没有多少钱,加上董卓几个措施无不是要用很多钱财才能堆积出效果的,所以转眼还没有开始,这启动款就没了。
其次,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当书局需要在兰台和东观拿书前去给学子抄写的时候,无奈现两地已经成了老鼠养殖基地,里面除了老鼠就是蟑螂,那珍藏不知道多久的书本,书是一本都没有了。
董卓自然是大雷霆,而刘协的脸色也好不到哪里。毕竟兰台东观可是皇家存书,如今里面的书本一个不剩全部不见了,这简直就是给皇家丢脸啊!这次几乎不用董卓提议,刘协都下令彻查此事了。
可查来查去只查到书本是在洛阳动乱时期不见的,去向却是毫无头绪,哪怕董卓在之后砍了几个负责的官员,第二批调查人员的结果依然如此。 无奈下,书局自然是不了了之。而董卓也只能再次下令,借阅三州世家存书,待抄写一遍后送还。
只是一处错处处错,学术改革变得越来越艰难,而董卓也因为本性而变得原来越暴戾,结果走的路线也变得越来越偏离正轨。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曾经反问自己:自己的记忆是错的吗?记忆里面那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不是繁荣富强,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吗?为什么?在大汉之中,最基本的知识普及都不成功?
如果张铭在这里,估计会告诉他:老大,你难道不知道要普及知识,先要搞定领民的温饱问题,然后还要鼓励工商促进领地繁华之后,才有本钱实行的吗?
只是董卓不明白,盖因他接受的记忆仅仅是政治和古文学,对经济完全就是一窍不通。再加上记忆并不完整,所以导致他完全忽视的经济建设。
董卓开始迷失了,为了将心中不岔泄出来,他第一次在醉酒之后进入了皇宫之中,临幸了一个宫女,结果因为过度粗暴,将宫女虐待而死。
于是第二天,他就受到了n多大臣的弹劾,更有不怕死的,当然不排除是收了大世家好处的笨蛋,再次将董卓那些‘离经叛道’的学术改革问题提了出来,直指董卓不学无术,祸害苍生。
董卓完全暴走了,将这些官员全部斩杀,而且,还是在大殿之上,拔刀斩杀。要不是李儒拼死阻拦,董卓即将把殿上的袁绍给砍了。
如果他真的做了,那么他最后一点遮羞布,也就彻底完了。李儒就是知道这点,所以就算是冒死,也要阻止董卓做傻事。
只是董卓意图杀害袁绍,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事实。结果从当晚开始,董卓行在就出现了三拨不知道哪个世家豢养的死士,虽然结果是有惊无险,但董卓也因此过上了担心受怕的日子。
最后李儒无奈建议:“行在已经不安全,还望主公入宫居住!”
“可之前的事,已经让朝臣讨厌某了,如果再入住皇宫,岂不是让董某走向不归之路?”董卓也知道只有皇宫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只是心中还有最后的障碍。
“主公须知生命乃革命的本钱,若主公未完成革命事业先一步捐躯,要置我等于何地?只要主公能够平安,区区名望算什么?在世家的眼里,尤其是在袁氏眼里,主公不管对他们多好,也是将他们应得东西抢走之人,怎能让其不记恨主公?”为了董卓的安全,李儒已经决定豁出去了。
两人争执不休,最后董卓在李儒和其他臣子的共同要求下,无奈妥协,正式夜寐皇宫。而刘协,正巴不得董卓将自己的名声彻底败光,所以没什么意见。当然,就算他有意见,只怕也不敢和董卓提就是了。
而董卓进入皇宫之后,有了上次的行为,结果一个控制不好,又临幸了两个巡逻的宫女,结果再次向着不归之路迈出了一步。
可以说,从那天起,董卓除了日常的锻炼、日常和朝臣们的斗嘴皮子、兢兢业业处理三州事务之外,在天黑之后就会在后宫之中淫戏宫女,最后更是在某天和大将们喝酒完毕之后,摸入灵帝遗下嫔妃的寝宫之中。
董卓堕落了,他也明白这点,所以他打算做一件惊天骇俗之事,那就是将袁氏彻底屠戮一空。
他知道,洛阳能够和他一拼的就只剩下袁氏一家。只需要灭了袁氏,哪怕自己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一辈子,至少也可以安安乐乐了。此时此刻的董卓,已经从一个有着现代知识的古代人,变回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古代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少年了,自己都没有一个子嗣。如此奔波劳累大半辈子,自己的事业和成就,究竟能够谁来继承?
人生苦短,自己已经差不多五十岁了,放在乡下庶民那里,不少人三四十岁就挂掉了,自己年纪也不算年轻了。前路茫茫,既然如此,还不如及时行乐,至于大汉,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打定主意,不管李儒的劝阻,董卓开始调动兵马,即将强攻袁府,击杀袁氏一族。
而另一方面,在董卓动兵的瞬间,已经有情报人员向袁府告了密。
“什么?董卓意图将在洛阳的袁氏一族屠戮一空?!”袁逢直接跳了起来,他怎么也不相信,董卓居然能够如此疯狂。
“叔父,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董卓因为改革的失败,加上对前路的迷茫,已经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加上**宫中,已经让他彻底堕落成一个只图享受的废物。只是这废物也有几分想法,明白想要真正享乐,除去你我是必然要做的事情。而他的名声,也到了完全可以无视天下人谩骂的情况下,将我等诛杀的程度,所以屠戮袁氏,只怕他真的做得出来!”对于董卓,袁绍虽然算不上了解,但至少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与分析能力。
“既然如此,本初,今晚你就通过密道,带领三万私兵立刻离开洛阳!”袁逢计较了一下,对袁绍下了命令。
“喏!”袁绍明白,只要自己还活着,董卓才能有所顾忌,不会杀害在洛阳的袁氏一族。
于是,在吕布带领士兵冲入袁府的时候,袁绍已经带着一干士兵,朝着翼州方向逃了过去。如今的翼州刺史韩馥乃是他袁氏的门生,给他一个地方建立根据地估计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吕布也在现袁绍以及三万私兵不见踪影的情况下,立刻汇报给了董卓。
“什么?!袁绍跑了?是谁?是谁泄的密?!”他已经知道,袁绍能够那么快跑,军中只怕有内奸。
“主公,此刻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李儒见到董卓又要飙,立刻从旁劝阻。“主公,如今袁绍既然已经离京,就算杀了留在洛阳袁氏族人,也没有任何用处。为了将事态的负面影响压到最低,最好快点放了袁氏族人,并且给袁绍一点官职,以安其心啊!”
“这……唉……”董卓也已经意识到,袁绍的离京,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了。
南阳袁术,董卓从不放在眼里。就他那失败的人生,只要袁氏一灭,他定当怒火中烧派兵前来攻打洛阳。到时候自己以逸待劳,要灭掉他并不困难。只是这个袁绍离开了,不太好对付啊……
无奈下,董卓只能依从李儒的劝说,不仅放了袁氏一族,还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然而,或许是袁绍离开的关系,董卓开始觉得自己的背后有一股力量在逼迫自己努力一般。虽然依然荒淫,但政事处理得更加卖力,而李儒看在眼里,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主公,今生若是没办法让革命开花结果,至少让我们,将革命的种子,深深埋入在大汉这片土壤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