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配合协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各军区的督军和大总兵定下来后其他的就简单了,大家商议了一下把军政处的文震孟、袁化中、魏大中、洪承畴、黄道周、侯恂六人全部派了出去,加上最早定在北京军区的倪元璐刚好一个军区一个监军。 曹文诏、左良玉、祖大寿、刘兴祚等人也各派出去作副将,军参处张祥安、陈奇瑜都不动在京里当参谋,只有孙传庭在王永光的一再要求下被派去西北随军参谋,毕竟西北地方情况要特殊些。
年初时张静安和赵率教就带着人去了贵州,培训士兵外带传授修路、建房、修建新型农庄等技术,同时还把博学院中很多新培育出的农作物带去栽种,据说贵州、云南、四川等南方各省种植土豆、番薯、玉米等新品种的效果非常好。在军事和建设方面西南军区应该已经学到怎么做没有问题了,张静安到东南军区赵率教到南京军区应该也能够打开局面,唯独西北军区还没人去传授这些全靠马世龙在那里自己摸索。
本来辽东军区的袁可立跟刘兴祚在中前所也在培训士兵,但辽东离陕西太远只得就近培训直隶和山东的士兵,陕西那边一直是个空白。马世龙离开山海关后手中只有当年红山卫那帮犯了错误的人,这些人经过在皮岛短暂培训后去了嘉峪关,算是马世龙的开创班底。这些人一直在红山卫种田战斗力不怎么样,皮岛培训其间也多为灌输些忠诚方面的教育,何况南方人到了北方还有个水土不服的问题,所以马世龙经常跟军务院叫苦。
王永光跟孙承宗走得近,知道孙承宗欣赏马世龙于是也关注得多,开始本想讨好一下孙承宗就多提了两句西北方面的事,结果让天启认为他对西北边事感兴趣,西北军区督军的胆子就落在他肩上,这让他有苦难言。后来见人员分配定了需要自己先去嘉峪关实地考察,王永光知道自己不能再客气了,于是把西北军区士兵没有经过培训一事提了出来,天启一想也是个事,加上孙承宗从旁说话,就把考虑问题周到的洪承畴派去当监军,顺便多派了个孙传庭当参谋。
由于西北人马太弱,按开始推算的假如蒙古人吃了败仗要向西走,无论是为了抄近路还是抢补给都很可能进长城捞一把,为了到时候能制止住蒙古人,天启跟孙承宗商议后决定把曹文诏的三万轻骑兵派到西北军区去,同时将曹文诏和祖大弼都升为副将协助马世龙。祖大弼的锤兵经过不断增加现在也有三千人,他们中除了拿锤的还有的拿开山斧、大关刀、方天戟等重兵器,身批重甲准备在关键时刻与敌硬拼力气。曹文诏的人是清一色的快马砍刀以快取胜,两人轻重搭配应付敌人也能相得益彰。
等一切安排停当孙承宗问道:“皇上,你开始说到军情处,前几日听孙云鹤说皇上准备对他们进行分工,说是为了更好的跟内卫配合,不知道具体情况是什么?”
天启说:“是这样的,杨公春说内卫分为内务部和外务部两大部门,有时候有行动要与军情处联系时现锦衣卫负责情报的人内外不分,如此一来很容易耽误事。因为除了被派到各地对官员进行经济审察的人外内卫一般不出京,杨公春说需要军情处专门有人去外面替内卫办事,就像当年东厂要出外办事也需要锦衣卫调人过去协助一样。”
见孙承宗没有说话,天启笑了一下说:“先生不要担心,朕绝对不会让内卫变成另外一个东厂的,内卫创建之初朕就说过他们只管对官员进行有必要的监视和审察,绝对不会象原来的东厂那样随便抓人。不但是内卫,连锦衣卫中的诏狱朕都准备撤销了,有罪的普通人送刑部而官员就送大理寺关押审理,审理过程让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不会担心被牵连,朕正在考虑诏狱撤了后就让刘侨去军情处主管外务,先生既然问起就说说这样行不行?”
孙承宗说:“原来是这样,刘侨川西一趟立了功也可见可以担当重任,现在又跟杨涟杨大人和钱谦益去江南一带巡视各地锦衣卫,等他回来可以任命他做这件事。”
天启这时候说:“说起刘侨朕想起一件事,杨涟中途给朝廷送了封奏报,说现在各地的工场和矿山越建越多,而民间大户不得再增加田产,这种情况下农忙时就会出现田间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杨涟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将女子组织起来集中做工,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有体力的男子空出来抢种抢收,但监政院他们商议调查后现短时间不可行。杨涟的第二个建议是平时不管,只在农忙时让当地卫所军出来帮忙抢种抢收,不知道先生怎么看这事?”
孙承宗说:“臣听说过这事,也清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前大户们自己有田有矿有工场,人手不足时自己就可以调配。现在朝廷强行要求所有人家中的无论私田公田都得交税纳粮,而且还定了封顶田租只是在开矿和开工场方面要宽松些。种田和经商都有封顶利润只有工业上利润高一些,于是很多卖了田去搞工业,所以就出现农忙时田间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因为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工人去帮别人种田。”
天启说:“本来朕也想到今后退役士兵越来越多后就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让他们进入大铁公司组建大农场,不过现在还没有那么些人退役就出现这些情况,确实有些没有想到。”
孙承宗说:“如果是短期行为应该没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个大问题不容有失,卫所军完全可以在农忙时去帮忙收种。不过让军队长期种地就有问题,大明开国之初那么多强兵猛将,种了两百多年的田以后战斗力已经剩不下什么了,这是因为把军队向农夫方向在培养。而且帮忙种田不能白帮忙,必须要有一定的报酬,一是有了报酬士兵们做起来有劲,另外一个也避免地方上养成依靠懒惰思想。”
天启想了想问:“还有个想法就是条件成熟后能不能增加招兵范围?自从逐步取消以前的固定军户制度后,很多有意愿的民户也报名参军,但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当兵说怕死怕受伤。朕有时候在想要不要把所有适龄男丁都征招进军队,边军要不了那么多人也可以把他们就地组织起来,以军事组织的名义种地做工学技术。”
孙承宗说:“取消固定军户后如果出现兵员不足的情况,可以在民户中可以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强行征招,但要像皇上说的那样人人当兵恐怕有一定难度还办不到。士兵组织在一起除了人还需要很多装备,全国所有适龄男丁都当兵恐怕准备不了那么多装备武器。臣听说马世龙到了嘉峪关后就把所有被赦免的罪人组织在一起训练,有的做工有的种地还有的巡守边界,皇上可以让人去打探一下他那里有什么心得体会。”
天启想了想说:“既然马世龙在那样做肯定要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王永光王大人去视察时叫马世龙将他的考虑和现都写下来,回来后给朕看看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没有。不过他现在是西北军区负责野战的大总兵,这些跟种田做工的人和事就让他交给当地总督,暂时没有总督就交给巡抚让主守的地方军管理,野战军就要抛开坛坛罐罐只管进攻杀敌。”
开完会后军务院中诸人就想着怎么管理好自己的管辖地,新的地方新的任务还有新的人员搭配,确实会给很多人新的想法和困扰必须要事先做准备,看样子过完年就都得去自己的管辖地看一看好让心里有底。就在军务院各人都忙着规划来年的前途时,腊月初杨涟一行人回来了,听说他们回来了天启立即召见了杨涟等人。
经过杨涟和刘侨还有钱谦益对一路所见的陈述后,天启明白了江南一带的大致状况。江南诸省现在都在大搞建设,大铁公司在兴建各省之间的省道就不说了,有些富裕的地方自己都在筹钱跟大铁公司谈判入股修路,这些人的想法是先修好先收益,而且将来收费时还可以跟大铁公司按股分成,算起来确实很划算。信王他们经过商议后同意民间自筹资金修路的事,也同意将来收费时按股分成,只是怎么算还在谈判中不过也都是些可以不计较的细节问题。
对矿山和工场的监管基本上也都落实到各州各县身上,毕竟代表大铁公司的人手也只有每省的几百锦衣卫和内卫还有后派去的一些太监,传达个命令还行要大小事务都监督到位那肯定不行。只是刘宗周和高攀龙的三级分工和徐光启提出的四级分工提议出来后,上下的意见都还没有统一,但百姓们不管那么些该做什么做什么,所以虽然看起来一副百业振兴的样子但也透露出一些杂乱无绪。
这些都是些小问题可以等一等再说,反正只是政策上和管理范围上的调整,不需要实体上的费力搬迁,等监政院几位考虑清楚了自然就好了,天启现在可不想为这事去伤脑子。只是杨涟他们说起个现象引起他的重视,就是他们一路回来现天气不是很冷,这还有一月就要过年,就算不变得冰天雪地也应该寒风刺骨,谁知道路上的风还很柔和,太阳也晒得人暖洋洋的,在一家店里还现几只萎靡不振但继续飞来飞去找人叮咬的蚊子,确实很是反常。
天启知道这是暖冬的前兆,一般来说来年不是旱灾就是虫灾,这对农作物不时什么好消息。不过天启也没有多担心,只是让几人回去好好做事,刘侨在新岗位要尽快进入角色,而杨涟也要跟高攀龙等人商议一下地方辅政官员的事。
各军区的督军和大总兵定下来后其他的就简单了,大家商议了一下把军政处的文震孟、袁化中、魏大中、洪承畴、黄道周、侯恂六人全部派了出去,加上最早定在北京军区的倪元璐刚好一个军区一个监军。 曹文诏、左良玉、祖大寿、刘兴祚等人也各派出去作副将,军参处张祥安、陈奇瑜都不动在京里当参谋,只有孙传庭在王永光的一再要求下被派去西北随军参谋,毕竟西北地方情况要特殊些。
年初时张静安和赵率教就带着人去了贵州,培训士兵外带传授修路、建房、修建新型农庄等技术,同时还把博学院中很多新培育出的农作物带去栽种,据说贵州、云南、四川等南方各省种植土豆、番薯、玉米等新品种的效果非常好。在军事和建设方面西南军区应该已经学到怎么做没有问题了,张静安到东南军区赵率教到南京军区应该也能够打开局面,唯独西北军区还没人去传授这些全靠马世龙在那里自己摸索。
本来辽东军区的袁可立跟刘兴祚在中前所也在培训士兵,但辽东离陕西太远只得就近培训直隶和山东的士兵,陕西那边一直是个空白。马世龙离开山海关后手中只有当年红山卫那帮犯了错误的人,这些人经过在皮岛短暂培训后去了嘉峪关,算是马世龙的开创班底。这些人一直在红山卫种田战斗力不怎么样,皮岛培训其间也多为灌输些忠诚方面的教育,何况南方人到了北方还有个水土不服的问题,所以马世龙经常跟军务院叫苦。
王永光跟孙承宗走得近,知道孙承宗欣赏马世龙于是也关注得多,开始本想讨好一下孙承宗就多提了两句西北方面的事,结果让天启认为他对西北边事感兴趣,西北军区督军的胆子就落在他肩上,这让他有苦难言。后来见人员分配定了需要自己先去嘉峪关实地考察,王永光知道自己不能再客气了,于是把西北军区士兵没有经过培训一事提了出来,天启一想也是个事,加上孙承宗从旁说话,就把考虑问题周到的洪承畴派去当监军,顺便多派了个孙传庭当参谋。
由于西北人马太弱,按开始推算的假如蒙古人吃了败仗要向西走,无论是为了抄近路还是抢补给都很可能进长城捞一把,为了到时候能制止住蒙古人,天启跟孙承宗商议后决定把曹文诏的三万轻骑兵派到西北军区去,同时将曹文诏和祖大弼都升为副将协助马世龙。祖大弼的锤兵经过不断增加现在也有三千人,他们中除了拿锤的还有的拿开山斧、大关刀、方天戟等重兵器,身批重甲准备在关键时刻与敌硬拼力气。曹文诏的人是清一色的快马砍刀以快取胜,两人轻重搭配应付敌人也能相得益彰。
等一切安排停当孙承宗问道:“皇上,你开始说到军情处,前几日听孙云鹤说皇上准备对他们进行分工,说是为了更好的跟内卫配合,不知道具体情况是什么?”
天启说:“是这样的,杨公春说内卫分为内务部和外务部两大部门,有时候有行动要与军情处联系时现锦衣卫负责情报的人内外不分,如此一来很容易耽误事。因为除了被派到各地对官员进行经济审察的人外内卫一般不出京,杨公春说需要军情处专门有人去外面替内卫办事,就像当年东厂要出外办事也需要锦衣卫调人过去协助一样。”
见孙承宗没有说话,天启笑了一下说:“先生不要担心,朕绝对不会让内卫变成另外一个东厂的,内卫创建之初朕就说过他们只管对官员进行有必要的监视和审察,绝对不会象原来的东厂那样随便抓人。不但是内卫,连锦衣卫中的诏狱朕都准备撤销了,有罪的普通人送刑部而官员就送大理寺关押审理,审理过程让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不会担心被牵连,朕正在考虑诏狱撤了后就让刘侨去军情处主管外务,先生既然问起就说说这样行不行?”
孙承宗说:“原来是这样,刘侨川西一趟立了功也可见可以担当重任,现在又跟杨涟杨大人和钱谦益去江南一带巡视各地锦衣卫,等他回来可以任命他做这件事。”
天启这时候说:“说起刘侨朕想起一件事,杨涟中途给朝廷送了封奏报,说现在各地的工场和矿山越建越多,而民间大户不得再增加田产,这种情况下农忙时就会出现田间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杨涟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将女子组织起来集中做工,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有体力的男子空出来抢种抢收,但监政院他们商议调查后现短时间不可行。杨涟的第二个建议是平时不管,只在农忙时让当地卫所军出来帮忙抢种抢收,不知道先生怎么看这事?”
孙承宗说:“臣听说过这事,也清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前大户们自己有田有矿有工场,人手不足时自己就可以调配。现在朝廷强行要求所有人家中的无论私田公田都得交税纳粮,而且还定了封顶田租只是在开矿和开工场方面要宽松些。种田和经商都有封顶利润只有工业上利润高一些,于是很多卖了田去搞工业,所以就出现农忙时田间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因为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工人去帮别人种田。”
天启说:“本来朕也想到今后退役士兵越来越多后就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让他们进入大铁公司组建大农场,不过现在还没有那么些人退役就出现这些情况,确实有些没有想到。”
孙承宗说:“如果是短期行为应该没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个大问题不容有失,卫所军完全可以在农忙时去帮忙收种。不过让军队长期种地就有问题,大明开国之初那么多强兵猛将,种了两百多年的田以后战斗力已经剩不下什么了,这是因为把军队向农夫方向在培养。而且帮忙种田不能白帮忙,必须要有一定的报酬,一是有了报酬士兵们做起来有劲,另外一个也避免地方上养成依靠懒惰思想。”
天启想了想问:“还有个想法就是条件成熟后能不能增加招兵范围?自从逐步取消以前的固定军户制度后,很多有意愿的民户也报名参军,但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当兵说怕死怕受伤。朕有时候在想要不要把所有适龄男丁都征招进军队,边军要不了那么多人也可以把他们就地组织起来,以军事组织的名义种地做工学技术。”
孙承宗说:“取消固定军户后如果出现兵员不足的情况,可以在民户中可以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强行征招,但要像皇上说的那样人人当兵恐怕有一定难度还办不到。士兵组织在一起除了人还需要很多装备,全国所有适龄男丁都当兵恐怕准备不了那么多装备武器。臣听说马世龙到了嘉峪关后就把所有被赦免的罪人组织在一起训练,有的做工有的种地还有的巡守边界,皇上可以让人去打探一下他那里有什么心得体会。”
天启想了想说:“既然马世龙在那样做肯定要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王永光王大人去视察时叫马世龙将他的考虑和现都写下来,回来后给朕看看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没有。不过他现在是西北军区负责野战的大总兵,这些跟种田做工的人和事就让他交给当地总督,暂时没有总督就交给巡抚让主守的地方军管理,野战军就要抛开坛坛罐罐只管进攻杀敌。”
开完会后军务院中诸人就想着怎么管理好自己的管辖地,新的地方新的任务还有新的人员搭配,确实会给很多人新的想法和困扰必须要事先做准备,看样子过完年就都得去自己的管辖地看一看好让心里有底。就在军务院各人都忙着规划来年的前途时,腊月初杨涟一行人回来了,听说他们回来了天启立即召见了杨涟等人。
经过杨涟和刘侨还有钱谦益对一路所见的陈述后,天启明白了江南一带的大致状况。江南诸省现在都在大搞建设,大铁公司在兴建各省之间的省道就不说了,有些富裕的地方自己都在筹钱跟大铁公司谈判入股修路,这些人的想法是先修好先收益,而且将来收费时还可以跟大铁公司按股分成,算起来确实很划算。信王他们经过商议后同意民间自筹资金修路的事,也同意将来收费时按股分成,只是怎么算还在谈判中不过也都是些可以不计较的细节问题。
对矿山和工场的监管基本上也都落实到各州各县身上,毕竟代表大铁公司的人手也只有每省的几百锦衣卫和内卫还有后派去的一些太监,传达个命令还行要大小事务都监督到位那肯定不行。只是刘宗周和高攀龙的三级分工和徐光启提出的四级分工提议出来后,上下的意见都还没有统一,但百姓们不管那么些该做什么做什么,所以虽然看起来一副百业振兴的样子但也透露出一些杂乱无绪。
这些都是些小问题可以等一等再说,反正只是政策上和管理范围上的调整,不需要实体上的费力搬迁,等监政院几位考虑清楚了自然就好了,天启现在可不想为这事去伤脑子。只是杨涟他们说起个现象引起他的重视,就是他们一路回来现天气不是很冷,这还有一月就要过年,就算不变得冰天雪地也应该寒风刺骨,谁知道路上的风还很柔和,太阳也晒得人暖洋洋的,在一家店里还现几只萎靡不振但继续飞来飞去找人叮咬的蚊子,确实很是反常。
天启知道这是暖冬的前兆,一般来说来年不是旱灾就是虫灾,这对农作物不时什么好消息。不过天启也没有多担心,只是让几人回去好好做事,刘侨在新岗位要尽快进入角色,而杨涟也要跟高攀龙等人商议一下地方辅政官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