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核弹研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500章 核弹研制
后世,在美国人爆炸了长崎原子弹72小时后,美国人公开发表的史密斯报告,就让全球震惊。
这份全名叫做《原子能的军事用途:美国政府发展原子弹之官方报告》也带给了当时在二战分赃大会上憋了一肚子气的华夏中央政府一个很大的震撼。
当时原子弹的威名经常的挂在人们的口中,老蒋当时背靠着美国也经常口爆原子弹。但别人的毕竟不是自己的,为了提高华夏的大国地位,老蒋也命令进行自己的核弹研究。主持研制的正是俞大维。
俞大维不光是当了12年的兵工署署长,在留德期间还专攻数理逻辑与哲学,也曾听过爱因斯坦讲授相对论,稍后还曾在德国修习“弹道学”,也算是当时华夏少数钻研“弹道学”的专家之一。本来,他的身份给了宽广的人脉也是一点。不过在先锋军这里,华夏国内优秀的科学人才,绝大多数都被先锋军搜集来了。
“原子弹需要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而且还是大量的!”孟享当时对俞大维这个相当于曼哈顿计划的格罗夫斯式的人物感慨道。虽然他已经提早了5年开始这个核弹计划,但美国人和德国人也早就开始了。
德国人在37年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铀计划,但中子被吸收引起铀原子裂变是在39年才被发现的,德国人一开始的研究并不是很上心。铀原子的经费只有100万马克而已,他们的科研力量集中到了火箭这个很有实战前途的项目上。
而且随着德国人迫害犹太人,在二战前有2000多名犹太科学家和工程师离开了德国人前往美国。不过因为随着孟享的插手,从中截获了300多人。这已经是看在先锋军救助了那么多犹太人的面子和高薪聘请上,才拉来了这么多的人才。要不然,人家宁愿去和平安宁的美国。
不要小看这两千多人,这可是科技界的精英人物。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虽然最多的时候起用了53.9万人,但科学家最多时候不过也才4000多人而已。当然,其他文职人员的科学素养也很高,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终究是因为先锋军的名气小了些,加上华夏太弱了,即使先锋军收拢的那300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大多数不算太出名的,那些著名的人才早就被美国人盯上了。不过这三百多人也是一大笔财富,分布在各大学院中完善着华夏的科技基础。
不过,即使那些不肯留在华夏的犹太科学家也对救助过他们和他们的同胞的先锋军有一份好感,对于孟享在他们身边安置的留学生也是倾囊相授。
孟享也知道华夏的条件已经决定了引进来的方式太狭隘,于是从一开始,更多的是倾向于走出去,向外大派留学生。
原历史上,民国时期从12年到新朝建立,官私留学生的人数约为5万多人。而这个时空,仅仅先锋军这两年多公派出的留学生就有3万人,一个留学生一年资助不低于3000大洋。这笔上亿元的巨大开支也就是有孟享的军火费用能支持,要不然中央政府根本无法支撑。
人员方面也好解决,中央政府这些年办教育,也积累了不少的人才,31年的时候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万多人。而这些毕业和没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都被集中到了联合战区来了。
此时联合战区内的大学数已经达到了近百所。而36年的时候,全华夏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以及专科学校的总数不过才110多所。
但在孟享的支持投资下,仅仅在先锋军资助下新建起了学校就有二十多所,而随着联合战区内思想的活跃,生活的提高,使得私立学校也增加了二十多家。虽然其中一些私立大学的规模还不如后世的小学规模大,但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那些老牌的学校,孟享更是全力支持。
联合战区内,公立的大学,以及私营入股的大学的投入,仅仅39-40年这学年,就让孟享投进去2亿多大洋,来应对不断扩张的大学教育。
随着7月份底完成了大学录取工作的统计来看,等到8月底新生入校后,仅仅联合战区内,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就可以突破十万人。
但这已经是极限了。
钱不是问题,抱着金属货币发行权的孟享虽然撒出去几亿大洋,但相当于在社会上完成了几个经济循环,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而学校的建设和设备的添置也不是大问题。生源也没问题,义务教育开展后,有了充足的生源,接受高中教育的人数也大为增加。
而制约大学扩张的关键还是师资的问题。没有好的老师,即使再多的学生也不管用。
民国时期,之所以大师辈出,除去宽松的思想环境有关系外,学生的数量也有一定的因素。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人数多了,只能放羊。后世大学生大多数不过是在大学中晃荡一圈而已,属于那种外门弟子。而能够得到老师用心指点的内门弟子,甚至是手把手教导的核心弟子实在是少之又少。
十万在校生,已经让那些老师们忙不过来了。要知道他们不仅仅要教书育人,还担负着一些课题的研究工作。华夏百废待兴,很多方面需要打基础,人才最是紧缺的时候,一个人才忙碌几方面也是正常的。
从犹太人、捷克、波兰等地聘请的那些外教到了缓解了一部分压力,虽然那些高额的聘请费用,以及翻译、服务人员等的安排,也是一大笔巨大的开支,但孟享更相中的是他们的才能。只可惜人数还是很少,孟享只能打起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的算盘,大肆外派留学生。
虽然留学生费用高,但孟享此时不差钱!
2万多留学生,孟享尤嫌不足,在今年开始的留学生的名单中,一下子又添加了3万人的数目。
“这么多人会不会太多了?”即使周白赞同孟享的留学生计划,但看到孟享又一下子抛出了3万人,不由心惊道。这样的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个可不是国内的教育,钱只在国内滚动而已,这个可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拿到国外去消费。同样的一万元,在国内可当四五万来用,甚至更多。
“时间来不及啊!”孟享感叹了一句,让周白只是想到了欧战在世界的波及,却不知道孟享如果带领华夏崛起后,带给这个世界的影响。再过几年,如果华夏和欧美国家可能翻脸,就不会再有这些好的留学机会了。所以孟享才大力的安排人手去留学。
即使现在,也不是哪里都能去。
瑞典、瑞士等受欧战波及很少,法国、丹麦等地至少在未来一两年也算安稳,可以去学习。英国是无法去了,孟享也无法预料到那里的情况会不会有什么变数。不过,德国国内至少一两年内也是比较安稳的。此外,留学人数派出最多的还是美国了。只要孟享不从中改变太大,美国要比别的地方更安宁。
鉴于未来和美国人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战争波及,孟享不可能把所有的留学人数都集中在美国,分散在各国也有利于汲取各国不同的风格,融会贯通。也避免以后在国内的文化和科学界只有一个声音在说话。
在38年孟享开始布置留学生的时候,就为未来的核能利用罗列了计划。他虽然没有考虑到基地需要核能来解禁,但了解到未来走势的孟享自然不会疏忽这个机遇,为未来打着基础。
而此时在38年孟享派出去到国外留学进修的一批人已经回来了一部分。他们中的一些人都会成为先锋军研究原子弹的骨干力量。
比如王淦昌,在38年的时候,就被孟享派去丹麦哥本哈根跟随在波尔等人身边进修了。经过了两年的进修,因为先锋军的核弹计划,所以就把他召集了回来。虽然此时王淦昌脑海中已经有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初步的试验方法,但闻听祖国的召唤,他还是急匆匆的赶了回来。走的时候,还不忘邀请一下他的老师波尔。
此时虽然丹麦已经落于德国人之手,但波尔作为丹麦科学家的核心人物,哥本哈根派系的灵魂人物,自然不会轻易的屈服撤离。他依旧坚持在了丹麦,直到43年的时候,才撤到了美国。
当然,面对战争的威胁,哥本哈根这个世界物理的圣地,还是不断的有人离开,大部分选择去了美国,但王淦昌也拉回来了两三个人。
当初在华夏举办龙杯科学大奖的时候,很多国外的学者对于先锋军他们安排的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很是赞叹。他们不知道那是基地的科技中心,但至少知道了华夏不是一片野蛮之地,至少有一个地方有着世界上都数得着的尖端实验室。
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回旋加速器、云雾室这些三十年代出现的先进的物理学实验设备,这里都很齐备。这无疑也吸引了一些人过来。除了王淦昌拉回来的两三个人外,先锋军的其他人员也聘请来了三十多个科学家。
孟享脑海中的那些大师是不会到先锋军这里来的。
比如中子物理学之父的费米,这个意大利物理界的核心人物,因为妻子是犹太人,而受到意大利法西斯的迫害。38年的时候,孟享曾派人与之接洽。但他没有到华夏的打算,而是在当年去领诺贝尔奖的时候,带着家人一起跑到美国去了。
他们逃离的时候,受到了先锋军的一点帮助,所以费米身边此时还带着两个华夏助手。不过,当费米参加了曼哈顿计划后,他的两个华夏助手也就回到了华夏。
奥本海默虽然是犹太人,但人家是从小长在美国的,也不愿意离开美国。
而另一个奥地利的物理大师泡利在35年的时候就跑到美国来了。不过,先锋军却是招揽到了他的得意门生吴健雄。
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后世曾经作为唯一一个华夏籍科学家参加了曼哈顿计划。得益于后世的宣传,孟享对之印象很深刻。她师从物理学大师泡利后,今年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她也同意了回国为国效力,跟随她的还有袁家骝,她未来的丈夫,也是后世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不过有些尴尬的是,他的学术成就被妻子的光辉所掩盖,还比不上别人对他的另一个身份的关注。他还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的儿子。
吴健雄是接到她的老师施士元的邀请后才决定放弃继续进修的机会,返回国内的。作为居里夫人为华夏培养的唯一一个博士生,施士元33年婉拒了居里夫人的挽留回到华夏。当年曾是华夏最年轻的教授,只是受限于当时的环境,最终英雄无用武之地。
但当孟享了解到他的经历后,也将之列入了夸父计划的名单中。
夸父计划实际上是核能利用的一系列大项目的总称,不仅包括核裂变的研究,核聚变以及基本粒子的研究也是包括其中,原子弹的研究只是其中附带的一个分项。
虽然很多科学家心中都有一个为了研究世界的本质而不惜用一些破坏性手段的恶魔存在,更有一些不惜以毁灭世界为代价而忘情研究的科学疯子,但大多数科学家是远离战争的,也反感把精力用在武器研究上。尤其先锋军请来的那些科学家,他们根本不会帮着先锋军来制造原子弹。就连美国人也有个反制纳粹的借口。
就像后世对付老萨一样,美国人扣帽子是有光荣传统的,当年德国人对于核能的研究进度和破坏性从后世看来,略有些夸大。如果说美国当局在一些科学家的数次请示下,包括情报局的严密监控下还不知道核弹的威力,纯粹是低估了他们的智商。但是依旧是众多的科学家主动提出来研制,才有了顺水推舟的巨大投入计划。
但这些却是与先锋军,甚至是华夏无缘的。
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请别人来帮助华夏研制核弹,都是不可能的。那些外国学者和专家倒是可以进行基础性的培训,甚至是核能的和平开发和利用。这也是夸父计划的主体是和平利用为主,只有最秘密的一部分是核弹的研制和利用,这个只能靠华夏人自己来打造世界之矛。
“我参加!”吴大猷郑重的在名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上边已经有了叶企孙和吴有训的名字。核能研究覆盖全面,夸父计划需求的人才很多,叶企孙和吴有训也是此时华夏物理界执牛耳的人物。
“我参加!”从爱因斯坦亲自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匆匆赶回国的周培源,也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因为爱因斯坦和先锋军的关系不错,所以他受到了爱因斯坦更多的制导。但华夏的核弹研究在即,他受到邀请后立即赶了回来。
“我参加!”钱三强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却看到了另一页有个同姓的名字“钱学森”。
“曾昭抡!”俞大维看着手中的那份名单,心中浮现着一张熟悉的面孔。作为华夏著名化学家的曾昭抡和他是表亲,却比他更早一步投入了夸父计划中。
夸父计划正式启动是40年的2月份,而俞大维刚接手而已。之前因为俞大维与老蒋等人的关系,在后勤部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考验期后,孟享才放心的让鼠二直接管理的夸父计划交给他。
而夸父计划的一道道程序已经开始运作了。而其中研究的核弹的计划中,提到核弹的时候,不是直接称呼,也不是被称为小东西,而是以金乌称呼。此时关注那个金乌的名单上,至今已经聚集了三百多名华夏科学家了。
人数虽少,但先锋军的优势却要比别人更要有利一些。
孟享手中没有美国人投入25亿美元的财力,但有基地的帮助,却是可以省却大半的费用。
原子弹的研究,此时即便是那些世界顶尖的大牛们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对此对清晰的,反而是孟享。
即使不知道怎么研制,但大体的原理经过了高中时候,题海磨练的孟享还是较劲脑汁的想出了一些大概。后世网上的爆炸信息中,也混杂着一些核弹的原理。半个世纪过去后,这些都已经成了基本的东西了,并不惹人惊奇。
“铀235或者钚239吸收中子,裂变,放出更多的中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放出巨大的能量。可控的核能反应,可以使用石墨减速剂,……”吴有训看着手中的这份资料,感觉价值千金,不仅仅是上边解释了原子弹的一些原理,而且一些数字也是让人惊奇。比如临界质量,上边注明了有中子反射的球形铀的临界质量是15公斤左右。
这个可是孟享曾经估算过15公斤铀多么大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个消息来源于网络上的一篇设计伊朗核问题的报道。
上边还提到了浓缩铀最好采用气体扩散法。
气体扩散法投资额高,耗电量大。但却是很长时间内,唯一的工业化浓缩铀的方法。其他诸如离心法、喷嘴法、激光分离法此时都不适用,孟享也仅仅知道一个离心法的名字而已,反而不如气体扩散法了解的多。投资大点,可以多利用一下基地的实验器材,也可以通过进口相关设备,而耗电量大可以靠基地电站来提供,对于工业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阶段的华夏来说,算是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对于气体扩散法用六氟化铀,孟享也一下子点了出来,形成了文字性的东西,假托情报部门的功劳,成为了夸父计划中的绝密文件。
这些很多是国外他们没有确定的内容,自然是世界上的独一份了。借助着这些提示,无疑华夏的夸父计划一开始就处在一个高上。
不过,基础性的东西需要稳固了才能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一些基础需要亲自试验计算才能有通盘的了解。孟享的资料只是一个提示和参考,还有大量的计算和试验需要华夏科学家们一点点的完成。
而牵扯到计算,就需要大量的数学家的帮助,数学组由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华罗庚来领导。
这个年代的华夏,由于条件缺乏,没有资金来做实验,很多科学项目落后世界很多,但一些理论性的研究却是世界前列的。华夏的数学,就一直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华罗庚、吴文俊、林家翘、许宝騄等都是数一数二的世界大师,这一次的夸父计划的数学方面的研究,就是具有组织才能的华罗庚来领导的,而他同时也担负着华夏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也是孟享为了基地升级而启动的另一个大计划——“女娲计划”。RO
第500章 核弹研制
后世,在美国人爆炸了长崎原子弹72小时后,美国人公开发表的史密斯报告,就让全球震惊。
这份全名叫做《原子能的军事用途:美国政府发展原子弹之官方报告》也带给了当时在二战分赃大会上憋了一肚子气的华夏中央政府一个很大的震撼。
当时原子弹的威名经常的挂在人们的口中,老蒋当时背靠着美国也经常口爆原子弹。但别人的毕竟不是自己的,为了提高华夏的大国地位,老蒋也命令进行自己的核弹研究。主持研制的正是俞大维。
俞大维不光是当了12年的兵工署署长,在留德期间还专攻数理逻辑与哲学,也曾听过爱因斯坦讲授相对论,稍后还曾在德国修习“弹道学”,也算是当时华夏少数钻研“弹道学”的专家之一。本来,他的身份给了宽广的人脉也是一点。不过在先锋军这里,华夏国内优秀的科学人才,绝大多数都被先锋军搜集来了。
“原子弹需要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而且还是大量的!”孟享当时对俞大维这个相当于曼哈顿计划的格罗夫斯式的人物感慨道。虽然他已经提早了5年开始这个核弹计划,但美国人和德国人也早就开始了。
德国人在37年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铀计划,但中子被吸收引起铀原子裂变是在39年才被发现的,德国人一开始的研究并不是很上心。铀原子的经费只有100万马克而已,他们的科研力量集中到了火箭这个很有实战前途的项目上。
而且随着德国人迫害犹太人,在二战前有2000多名犹太科学家和工程师离开了德国人前往美国。不过因为随着孟享的插手,从中截获了300多人。这已经是看在先锋军救助了那么多犹太人的面子和高薪聘请上,才拉来了这么多的人才。要不然,人家宁愿去和平安宁的美国。
不要小看这两千多人,这可是科技界的精英人物。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虽然最多的时候起用了53.9万人,但科学家最多时候不过也才4000多人而已。当然,其他文职人员的科学素养也很高,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终究是因为先锋军的名气小了些,加上华夏太弱了,即使先锋军收拢的那300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大多数不算太出名的,那些著名的人才早就被美国人盯上了。不过这三百多人也是一大笔财富,分布在各大学院中完善着华夏的科技基础。
不过,即使那些不肯留在华夏的犹太科学家也对救助过他们和他们的同胞的先锋军有一份好感,对于孟享在他们身边安置的留学生也是倾囊相授。
孟享也知道华夏的条件已经决定了引进来的方式太狭隘,于是从一开始,更多的是倾向于走出去,向外大派留学生。
原历史上,民国时期从12年到新朝建立,官私留学生的人数约为5万多人。而这个时空,仅仅先锋军这两年多公派出的留学生就有3万人,一个留学生一年资助不低于3000大洋。这笔上亿元的巨大开支也就是有孟享的军火费用能支持,要不然中央政府根本无法支撑。
人员方面也好解决,中央政府这些年办教育,也积累了不少的人才,31年的时候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万多人。而这些毕业和没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都被集中到了联合战区来了。
此时联合战区内的大学数已经达到了近百所。而36年的时候,全华夏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以及专科学校的总数不过才110多所。
但在孟享的支持投资下,仅仅在先锋军资助下新建起了学校就有二十多所,而随着联合战区内思想的活跃,生活的提高,使得私立学校也增加了二十多家。虽然其中一些私立大学的规模还不如后世的小学规模大,但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那些老牌的学校,孟享更是全力支持。
联合战区内,公立的大学,以及私营入股的大学的投入,仅仅39-40年这学年,就让孟享投进去2亿多大洋,来应对不断扩张的大学教育。
随着7月份底完成了大学录取工作的统计来看,等到8月底新生入校后,仅仅联合战区内,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就可以突破十万人。
但这已经是极限了。
钱不是问题,抱着金属货币发行权的孟享虽然撒出去几亿大洋,但相当于在社会上完成了几个经济循环,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而学校的建设和设备的添置也不是大问题。生源也没问题,义务教育开展后,有了充足的生源,接受高中教育的人数也大为增加。
而制约大学扩张的关键还是师资的问题。没有好的老师,即使再多的学生也不管用。
民国时期,之所以大师辈出,除去宽松的思想环境有关系外,学生的数量也有一定的因素。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人数多了,只能放羊。后世大学生大多数不过是在大学中晃荡一圈而已,属于那种外门弟子。而能够得到老师用心指点的内门弟子,甚至是手把手教导的核心弟子实在是少之又少。
十万在校生,已经让那些老师们忙不过来了。要知道他们不仅仅要教书育人,还担负着一些课题的研究工作。华夏百废待兴,很多方面需要打基础,人才最是紧缺的时候,一个人才忙碌几方面也是正常的。
从犹太人、捷克、波兰等地聘请的那些外教到了缓解了一部分压力,虽然那些高额的聘请费用,以及翻译、服务人员等的安排,也是一大笔巨大的开支,但孟享更相中的是他们的才能。只可惜人数还是很少,孟享只能打起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的算盘,大肆外派留学生。
虽然留学生费用高,但孟享此时不差钱!
2万多留学生,孟享尤嫌不足,在今年开始的留学生的名单中,一下子又添加了3万人的数目。
“这么多人会不会太多了?”即使周白赞同孟享的留学生计划,但看到孟享又一下子抛出了3万人,不由心惊道。这样的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个可不是国内的教育,钱只在国内滚动而已,这个可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拿到国外去消费。同样的一万元,在国内可当四五万来用,甚至更多。
“时间来不及啊!”孟享感叹了一句,让周白只是想到了欧战在世界的波及,却不知道孟享如果带领华夏崛起后,带给这个世界的影响。再过几年,如果华夏和欧美国家可能翻脸,就不会再有这些好的留学机会了。所以孟享才大力的安排人手去留学。
即使现在,也不是哪里都能去。
瑞典、瑞士等受欧战波及很少,法国、丹麦等地至少在未来一两年也算安稳,可以去学习。英国是无法去了,孟享也无法预料到那里的情况会不会有什么变数。不过,德国国内至少一两年内也是比较安稳的。此外,留学人数派出最多的还是美国了。只要孟享不从中改变太大,美国要比别的地方更安宁。
鉴于未来和美国人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战争波及,孟享不可能把所有的留学人数都集中在美国,分散在各国也有利于汲取各国不同的风格,融会贯通。也避免以后在国内的文化和科学界只有一个声音在说话。
在38年孟享开始布置留学生的时候,就为未来的核能利用罗列了计划。他虽然没有考虑到基地需要核能来解禁,但了解到未来走势的孟享自然不会疏忽这个机遇,为未来打着基础。
而此时在38年孟享派出去到国外留学进修的一批人已经回来了一部分。他们中的一些人都会成为先锋军研究原子弹的骨干力量。
比如王淦昌,在38年的时候,就被孟享派去丹麦哥本哈根跟随在波尔等人身边进修了。经过了两年的进修,因为先锋军的核弹计划,所以就把他召集了回来。虽然此时王淦昌脑海中已经有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初步的试验方法,但闻听祖国的召唤,他还是急匆匆的赶了回来。走的时候,还不忘邀请一下他的老师波尔。
此时虽然丹麦已经落于德国人之手,但波尔作为丹麦科学家的核心人物,哥本哈根派系的灵魂人物,自然不会轻易的屈服撤离。他依旧坚持在了丹麦,直到43年的时候,才撤到了美国。
当然,面对战争的威胁,哥本哈根这个世界物理的圣地,还是不断的有人离开,大部分选择去了美国,但王淦昌也拉回来了两三个人。
当初在华夏举办龙杯科学大奖的时候,很多国外的学者对于先锋军他们安排的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很是赞叹。他们不知道那是基地的科技中心,但至少知道了华夏不是一片野蛮之地,至少有一个地方有着世界上都数得着的尖端实验室。
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回旋加速器、云雾室这些三十年代出现的先进的物理学实验设备,这里都很齐备。这无疑也吸引了一些人过来。除了王淦昌拉回来的两三个人外,先锋军的其他人员也聘请来了三十多个科学家。
孟享脑海中的那些大师是不会到先锋军这里来的。
比如中子物理学之父的费米,这个意大利物理界的核心人物,因为妻子是犹太人,而受到意大利法西斯的迫害。38年的时候,孟享曾派人与之接洽。但他没有到华夏的打算,而是在当年去领诺贝尔奖的时候,带着家人一起跑到美国去了。
他们逃离的时候,受到了先锋军的一点帮助,所以费米身边此时还带着两个华夏助手。不过,当费米参加了曼哈顿计划后,他的两个华夏助手也就回到了华夏。
奥本海默虽然是犹太人,但人家是从小长在美国的,也不愿意离开美国。
而另一个奥地利的物理大师泡利在35年的时候就跑到美国来了。不过,先锋军却是招揽到了他的得意门生吴健雄。
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后世曾经作为唯一一个华夏籍科学家参加了曼哈顿计划。得益于后世的宣传,孟享对之印象很深刻。她师从物理学大师泡利后,今年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她也同意了回国为国效力,跟随她的还有袁家骝,她未来的丈夫,也是后世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不过有些尴尬的是,他的学术成就被妻子的光辉所掩盖,还比不上别人对他的另一个身份的关注。他还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的儿子。
吴健雄是接到她的老师施士元的邀请后才决定放弃继续进修的机会,返回国内的。作为居里夫人为华夏培养的唯一一个博士生,施士元33年婉拒了居里夫人的挽留回到华夏。当年曾是华夏最年轻的教授,只是受限于当时的环境,最终英雄无用武之地。
但当孟享了解到他的经历后,也将之列入了夸父计划的名单中。
夸父计划实际上是核能利用的一系列大项目的总称,不仅包括核裂变的研究,核聚变以及基本粒子的研究也是包括其中,原子弹的研究只是其中附带的一个分项。
虽然很多科学家心中都有一个为了研究世界的本质而不惜用一些破坏性手段的恶魔存在,更有一些不惜以毁灭世界为代价而忘情研究的科学疯子,但大多数科学家是远离战争的,也反感把精力用在武器研究上。尤其先锋军请来的那些科学家,他们根本不会帮着先锋军来制造原子弹。就连美国人也有个反制纳粹的借口。
就像后世对付老萨一样,美国人扣帽子是有光荣传统的,当年德国人对于核能的研究进度和破坏性从后世看来,略有些夸大。如果说美国当局在一些科学家的数次请示下,包括情报局的严密监控下还不知道核弹的威力,纯粹是低估了他们的智商。但是依旧是众多的科学家主动提出来研制,才有了顺水推舟的巨大投入计划。
但这些却是与先锋军,甚至是华夏无缘的。
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请别人来帮助华夏研制核弹,都是不可能的。那些外国学者和专家倒是可以进行基础性的培训,甚至是核能的和平开发和利用。这也是夸父计划的主体是和平利用为主,只有最秘密的一部分是核弹的研制和利用,这个只能靠华夏人自己来打造世界之矛。
“我参加!”吴大猷郑重的在名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上边已经有了叶企孙和吴有训的名字。核能研究覆盖全面,夸父计划需求的人才很多,叶企孙和吴有训也是此时华夏物理界执牛耳的人物。
“我参加!”从爱因斯坦亲自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匆匆赶回国的周培源,也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因为爱因斯坦和先锋军的关系不错,所以他受到了爱因斯坦更多的制导。但华夏的核弹研究在即,他受到邀请后立即赶了回来。
“我参加!”钱三强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却看到了另一页有个同姓的名字“钱学森”。
“曾昭抡!”俞大维看着手中的那份名单,心中浮现着一张熟悉的面孔。作为华夏著名化学家的曾昭抡和他是表亲,却比他更早一步投入了夸父计划中。
夸父计划正式启动是40年的2月份,而俞大维刚接手而已。之前因为俞大维与老蒋等人的关系,在后勤部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考验期后,孟享才放心的让鼠二直接管理的夸父计划交给他。
而夸父计划的一道道程序已经开始运作了。而其中研究的核弹的计划中,提到核弹的时候,不是直接称呼,也不是被称为小东西,而是以金乌称呼。此时关注那个金乌的名单上,至今已经聚集了三百多名华夏科学家了。
人数虽少,但先锋军的优势却要比别人更要有利一些。
孟享手中没有美国人投入25亿美元的财力,但有基地的帮助,却是可以省却大半的费用。
原子弹的研究,此时即便是那些世界顶尖的大牛们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对此对清晰的,反而是孟享。
即使不知道怎么研制,但大体的原理经过了高中时候,题海磨练的孟享还是较劲脑汁的想出了一些大概。后世网上的爆炸信息中,也混杂着一些核弹的原理。半个世纪过去后,这些都已经成了基本的东西了,并不惹人惊奇。
“铀235或者钚239吸收中子,裂变,放出更多的中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放出巨大的能量。可控的核能反应,可以使用石墨减速剂,……”吴有训看着手中的这份资料,感觉价值千金,不仅仅是上边解释了原子弹的一些原理,而且一些数字也是让人惊奇。比如临界质量,上边注明了有中子反射的球形铀的临界质量是15公斤左右。
这个可是孟享曾经估算过15公斤铀多么大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个消息来源于网络上的一篇设计伊朗核问题的报道。
上边还提到了浓缩铀最好采用气体扩散法。
气体扩散法投资额高,耗电量大。但却是很长时间内,唯一的工业化浓缩铀的方法。其他诸如离心法、喷嘴法、激光分离法此时都不适用,孟享也仅仅知道一个离心法的名字而已,反而不如气体扩散法了解的多。投资大点,可以多利用一下基地的实验器材,也可以通过进口相关设备,而耗电量大可以靠基地电站来提供,对于工业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阶段的华夏来说,算是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对于气体扩散法用六氟化铀,孟享也一下子点了出来,形成了文字性的东西,假托情报部门的功劳,成为了夸父计划中的绝密文件。
这些很多是国外他们没有确定的内容,自然是世界上的独一份了。借助着这些提示,无疑华夏的夸父计划一开始就处在一个高上。
不过,基础性的东西需要稳固了才能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一些基础需要亲自试验计算才能有通盘的了解。孟享的资料只是一个提示和参考,还有大量的计算和试验需要华夏科学家们一点点的完成。
而牵扯到计算,就需要大量的数学家的帮助,数学组由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华罗庚来领导。
这个年代的华夏,由于条件缺乏,没有资金来做实验,很多科学项目落后世界很多,但一些理论性的研究却是世界前列的。华夏的数学,就一直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华罗庚、吴文俊、林家翘、许宝騄等都是数一数二的世界大师,这一次的夸父计划的数学方面的研究,就是具有组织才能的华罗庚来领导的,而他同时也担负着华夏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也是孟享为了基地升级而启动的另一个大计划——“女娲计划”。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