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饷帝的窟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八十七章 饷帝的窟窿
杨改革笑呵呵的解释了军饷发三分之一的用途,众人也恍然大悟,明白皇帝的苦心。
“你们此去陕西,粮草、物资、军械、火药等补充,朕想了想,决定,军械、火药等物资消耗,完全由宫中供应,以保证你们军械、火器的质量,需要多少,你们报上来,朕从宫内调拨,粮草,杂用等,一部分随军携带,一部分就地购买,或者是委托商人军供,让商人于某月某日运某些物资到某地,然后开出票据,让商人到新军总部兑付,如此,也不至于使得你们的物资短缺。”杨改革又布置其后勤的具体细节。
毕自肃,吴三桂等平台里的众人都不解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启禀陛下,粮饷、物资的供应,我朝向来都是地方官府负责筹集,供大军支使,此次,为何由陛下全包了呢?听陛下的意思,好像新军的粮草,物资等等供应,都不依靠地方官府?如此,新军消耗可就大了”毕自肃很不解的问道,要是全部都由皇帝掏腰包,那这开销可就大了,费用高得吓人,如果说军械,火药由宫中供应,为的是保证质量,这个他可以理解,不过那个粮草也由皇帝直接供应,他就不明白了,怎么不走地方官府的路子呢?
“呵呵,朕知道,如此开销费用必定很大,可是,朕也不忍心把这些负担加到陕西百姓身上去啊朕也是节约地方的民力啊这几千人以到地方,如果依靠地方吃饭,补充物资,这地方上必定叫苦不迭,必定支应不起,朕的本意是去赈灾,是去平叛,如果因为供应新军物资而导致地方受更多的苦,出现更多的叛乱,岂是朕所想?岂不是和朕的目的南辕北辙?所以,即便是费用高昂,朕也依然自己负担了,实实在在的减轻地方的负担啊”杨改革说道,其实还有一个没说,那就是明朝客军的待遇和补给,向来就不咋样,客军说的就是离开自己的驻地之外的军队的统称,比如,浙江,四川调到关外支援锦宁防线的,这些兵,统统属于客军,吃的,喝的,用的全靠地方官府支应着,地方官府的能力有限,怎么可能完全满足?所以,客军的待遇补充,就十分的糟糕,从而也导致了客军的战斗力低下,最出名的就是崇祯第一次下令勤王的时候,不少军队走到半路上,因为地方上负担不起客军的消耗,而导致客军大规模自行溃散的事情,实在是窝囊之极。杨改革如今也是不想出现那种走到半路上就散伙的情况发生,即便是拼着消耗高昂,也得咬牙硬挺着。
听了皇帝的一番解释,众人对皇帝的“仁慈”“博爱”“爱护百姓”那是十分的钦佩,那里知道皇帝的内心,也是咬着牙,苦苦的支撑着。
“臣明白了,陛下圣明,陛下的仁爱之心,煌煌如天日……”毕自肃对于皇帝这种不费地方一粮一文的做法,相当的喜欢,他就是陕西巡抚,不用背上五千人供应的包袱,他自然是喜欢。
对于毕自肃的称赞,杨改革笑了笑了事。
“毕爱卿,你此去,朕给你十万银币,作为你上任的开销,那些作战有功,防守得力的官军卫所,做事认真的,肯为百姓着想的,配合移民赈灾的,你该奖励的就奖励,朕这十万银币给你,你手头也才宽裕,不至于捉襟见肘,新军的开销和军饷,均由朕负责,这个无须你操心……”杨改革说的差不多了,开始最后的撒钱。
“臣明白。”毕自肃虽然对皇帝这种军队钱财不经过他的手的做法有些不满,可是,也没说出来,这新军就是皇帝的亲军,亲军的待遇向来是不同的,皇帝要自己发钱,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他手上还有十万银币,算是不小的收获,他对这次出任陕西巡抚才有了底气,陕西那边就是一个字“穷”,如果手边有银子,那就好办事得多,对于掌握地方军政,民政,十分的有效。
“吴三桂,你们新军前去陕西,军饷、粮饷、物资发放,补充等,以前在新军里是什么样,到了陕西,依旧是什么样,军饷、粮饷、物资、补充不经过他人之手,明白吗?到了地方,不要惊扰、打搅地方,自己需要什么东西,就自己掏银子买,不要强拿索要,新军的军纪,是朕最看重的,明白吗?坏了军纪,可别说朕不饶人。”毕竟是新军的处*女秀,杨改革不厌其烦的交代这个,交代那个,一再的强调军纪。
“学员明白。”几个毛头小伙子高声答应道
“好我大明的明天,朕的希望,可都寄托在了你们的身上,你们是新军的代表,代表了新军的首战,此战,只许胜,不许败。胜了,才是朕的新军,如果败了,也不要回来见朕,朕可丢不起那个人……”杨改革又激将,又给吴三桂几个人打气。毕竟是一群未成年的小孩子啊杨改革始终不放心,当然,杨改革自己也是刚刚满十八岁。
“只许胜,不许败,学员明白。”几个少年郎欢天喜地的给皇帝保证着,保证自己不会失败。
“好……,该说的,朕都说得差不多了,你们都回去准备准备吧,三日之后,就是出兵的日子,这几日,你们就多商量一下,接触一下,多熟悉一下吧。”
“遵命,陛下”毕自肃,吴三桂等几个人,同声应到。
……
众人走了,杨改革只留下了孙承宗。准备再和孙承宗谈艺谈军事上的事情。
“孙师傅,你对这次朕的布置怎么看。”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陛下的参谋团,可谓是一绝,此举,可解决我朝必定文人领兵,而领兵之人不懂军政之尴尬啊新军此去,只要中规中矩,就不会出大问题,剿灭一些叛匪,民变,可以说易如反掌。”孙承宗评价道。
“呵呵,孙师傅也觉得这个参谋制度很好吗?”杨改革“谦虚”的问道。
“是的,陛下,我朝文人领军的弊端就是在文人不知兵,如果有能够提供建议的参谋团,文人领兵的弊端,可以解决,此举,倒是我朝之福音啊日后,像萨尔浒这类大败,应可避免。”孙承宗微笑着说道。
“呵呵,孙师傅,参谋团的事,还请孙师傅多费心了,挑选一些优秀的学员充任参谋团。”杨改革小小的得意了一把,“开心”的笑了笑。
“这个陛下放心,自然是没问题的。”孙承宗很痛快的答应道。
“朕有意把参谋部做大,做强,成为辅佐我朝军政的一个常设部门,不过,参谋制度如今还没有战绩,更没有可遵循的经验,所以,朕也不打算立刻推出来,待吴三桂他们在陕西那边运用参谋团取得了经验,有了战绩,再推出来,应该容易得多。到时候,孙师傅这个参谋部的部长,才算是名副其实啊我朝日后作战,即便是文人领军,也不至于一塌糊涂。”杨改革见没人,就和孙承宗说说心里话,说说自己心底的打算,和别人那是万万不能说的,这也是杨改革放松自己的手段,向一个可靠的人倾诉自己心中的想法,有助于缓解压力。
孙承宗想了想,道:“陛下,要想参谋部成为常设之衙门,诚如陛下所言,没有战绩,没有取得经验之前,确实不可大肆宣扬,待日后百官都看到参谋制度的好处,不用说,大家也都会支持的。臣觉得陛下的做法没有问题。”孙承宗给了皇帝一个肯定的答复。
杨改革松了口气,孙承宗没有对自己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又道:“关于新军后勤,孙师傅有什么看法?我朝客军的弊病,也是不小,如果日后全靠地方官府支应大军的开销,很不现实,一旦客军数目超过地方供应的上限,这客军长途跋涉,还没吃没喝,怕还没上战场,就要先自行消散了啊”杨改革也听说过不少历史,历史上由于后勤制度的缺失,客军走到半路溃散、消失的不在少数,最典型的就是崇祯二年,崇祯下勤王诏之后,各地的官军奋力的来救,本是一片好心,可谓拳拳,可惜,事先也没人告诉崇祯,该有一个详细的盘算,该事先调拨物资。崇祯一下令勤王,也没有一个部门负责的协调,到底那个地放要准备多少物资粮食,也没个准数,一窝蜂的来,结果,地方官府没粮食供应,前来勤王的官军自行溃散,活脱脱的上演了一幅可笑图,悲剧图,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严重的制度问题。
孙承宗拧着眉头,想了想,道:“陛下所言不差,此事,确实是一件棘手之事,缘由还在一个钱啊没有银子,这客军的种种待遇和补给,自然是不可能多好地方官府也是能力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供养大军啊陛下说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可怕,想日后一旦发生什么重大事故,不得不防啊”
两人都沉默了一会,杨改革又才道:“朕如今对新军实行的后勤制度,倒是可以避免客军的种种麻烦和弊端,不过,支出实在是庞大啊朕也感觉吃力……孙师傅说得不错,就是一个字,钱啊”杨改革感慨的说道,没有钱,什么都不能干啊
孙承宗更是沉默,他孙承宗要说弄军事,倒是能说上一些,要说弄钱,孙承宗面对如今这个皇帝陛下,只能高山仰止仰着脑袋伸直了脖子看皇帝。皇帝都说难弄钱,他更是不用开口了。
“唉……新军的后勤,孙师傅先管着,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就改进,那些需要添加的,就添加,务必先弄一个可行的制度出来,日后远征关外,甚至朝鲜,倭国,也才有一个可行的制度作为依靠,到时候不至于抓瞎,一切以保障新军的战斗力为前提,朕出钱就朕出钱吧……”新的后勤制度肯定是要出台的,明朝这种依靠地方支应军队的办法,在国内,有限的数目还行,多了势必就会导致自己崩溃,实在是一个必须改革的弊端,杨改革叹息一声,没有其他的办法,就是一个字,钱。
“臣领命。”孙承宗答应下来。
……
孙承宗也走了。
杨改革一个人站在平台里,看着巨大的沙盘发呆。
半响,才道:“大伴?”
“奴婢在。”王承恩连忙过来伺候着。
“朕的内帑里,如今还有多少钱?”杨改革布置陕西军事的时候,花钱可是很痛快,一出手,就给了毕自肃十万枚银币,新军的供应更是敞开,甚至不需要地方的供给,痛快是痛快,不过现在没人了,就痛苦了。
杨改革就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自己最近花钱实在是厉害,如开闸放水一般,这大军一动,要的就是银子,五千人的新军去打仗,一个月的开销,怎么也得好几万两,杨改革一想到各种各样需要自己按月支出的开销,就觉得头疼,毛文龙那里需要按月支出,前些日子,袁崇焕那里的也是一样,新军就更别说,召进京拱卫京师的部队更是如此,锦衣卫这些特务机构就更别说了,都是花钱的窟窿,如今这出战的新军,俨然又是一个按月支出的大窟窿,杨改革面对这些窟窿,猛然间,有点心惊肉跳,这不知不觉当中,自己每月的开销,就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自己碓切起来的这些用来保命的“东西”,如今也是一个要自己命的东西,那一天短了他们的银子,这些东西,就是一头嗜血的猛兽,会掉转头,吞噬掉自己。
饷帝按揭帝啊杨改革心底,不自觉的感叹道,按揭、按揭,按时揭皮啊一点没说错,那一天就把身上那层皮真揭去了。
那里弄银子去?一个大大的疑问号,顶在了杨改革的脑门上。
“回陛下,内帑里的银子,大约还有百多万吧……”王承恩身为皇帝的大管家,对皇帝的钱了如指掌,现在是不敢跟皇帝说内帑里具体有多少银子,要是说实话,王承恩怕皇帝会为此睡不着觉,也就模模糊糊的用了个百多万。
……
北方的大草原上。
林丹汗和以野猪皮为首的联军打得正不可开交,林丹汗损失过大,于是,向自己的盟友明朝求援,要求给银子,给东西,前些次,明朝要不是直接拒绝,就是以朝廷还在商量为由,打发他走了,这次却不一样,传来的消息,一个明朝皇帝的联络使日后会专门负责和他的的联络,并常驻关外,明朝日后的东西,都会通过这个人的手给他。
林丹汗得到的消息说,明朝这次,会大力的支援他,但是东西都要在那个人手里,那个人更是传消息给自己,说要在锦宁城外的小凌河畔见一见他,代表明朝的皇帝和他谈些事,那边传来的消息说,要亲自谈过以后,才能确定一些东西,林丹汗不亲自去,很多东西就没法确定,明朝就无法援助林丹汗任何一样东西。林丹汗吃不准明朝的想法,觉得蹊跷,自己以前要东西,明朝都磨蹭得很,这次忽然出来一个联络使,专门负责这事,林丹汗想了一夜,战事吃紧他急需补充,如今能补充他的人,就只有明朝了,明朝愿意继续和他联合合作,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个好消息,何况据说,明朝这次会很大方,那个人据说是代表了明朝的皇帝,以明朝皇帝的身份和他谈,想要他到小凌河去,也不算过分。不过,那里可是明朝的地盘……
……
辽东,锦宁城,小凌河畔,刘吉善这个联络使,铺开了场面,正在等一个人。
他正在等林丹汗。
皇帝交给他联络林丹汗的使命,他在京城里的时候,就谋划开了,首先是通过快马,给林丹汗传递消息。
如今,他就正在按照皇帝的指示,在锦州见林丹汗,要联合林丹汗一起对付东虏和蒙古右翼的联军。
今天的时辰,已经不早了,看着太阳已经过了午时,刘吉善一个人坐在篷子底下,望着西北方,等待着林丹汗。
昨日接到消息,林丹汗今天会到。可是,今天的日头,眼看着就要过去了,林丹汗还没影子。
刘吉善不急不慢的喝茶。他的后面,就是小凌河,如今正是六月,河水高涨,正好可以行船,他就把物资,直接从小凌河运了过来,按照皇帝说的,只能走水路。
远处起了一片烟尘。好像是不少人马。
刘吉善放下手中的茶杯。站了起来,看了看,没作声,又坐下,继续 喝茶。
不一会,远处的烟尘就到了咫尺。远远的就有明朝官军去拦截,双方互相的交谈了一会,查看了一些东西,然后,那队烟尘,就领着人马,到了刘吉善的跟前。
来的正是蒙古人,看样子,来头也不小,穿着打扮也算是奢华。
【感谢“同袍梓儿”的评价票宅男群欢迎加入。】
【今天是崇祯367年的忌日……】
第二百八十七章 饷帝的窟窿
杨改革笑呵呵的解释了军饷发三分之一的用途,众人也恍然大悟,明白皇帝的苦心。
“你们此去陕西,粮草、物资、军械、火药等补充,朕想了想,决定,军械、火药等物资消耗,完全由宫中供应,以保证你们军械、火器的质量,需要多少,你们报上来,朕从宫内调拨,粮草,杂用等,一部分随军携带,一部分就地购买,或者是委托商人军供,让商人于某月某日运某些物资到某地,然后开出票据,让商人到新军总部兑付,如此,也不至于使得你们的物资短缺。”杨改革又布置其后勤的具体细节。
毕自肃,吴三桂等平台里的众人都不解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启禀陛下,粮饷、物资的供应,我朝向来都是地方官府负责筹集,供大军支使,此次,为何由陛下全包了呢?听陛下的意思,好像新军的粮草,物资等等供应,都不依靠地方官府?如此,新军消耗可就大了”毕自肃很不解的问道,要是全部都由皇帝掏腰包,那这开销可就大了,费用高得吓人,如果说军械,火药由宫中供应,为的是保证质量,这个他可以理解,不过那个粮草也由皇帝直接供应,他就不明白了,怎么不走地方官府的路子呢?
“呵呵,朕知道,如此开销费用必定很大,可是,朕也不忍心把这些负担加到陕西百姓身上去啊朕也是节约地方的民力啊这几千人以到地方,如果依靠地方吃饭,补充物资,这地方上必定叫苦不迭,必定支应不起,朕的本意是去赈灾,是去平叛,如果因为供应新军物资而导致地方受更多的苦,出现更多的叛乱,岂是朕所想?岂不是和朕的目的南辕北辙?所以,即便是费用高昂,朕也依然自己负担了,实实在在的减轻地方的负担啊”杨改革说道,其实还有一个没说,那就是明朝客军的待遇和补给,向来就不咋样,客军说的就是离开自己的驻地之外的军队的统称,比如,浙江,四川调到关外支援锦宁防线的,这些兵,统统属于客军,吃的,喝的,用的全靠地方官府支应着,地方官府的能力有限,怎么可能完全满足?所以,客军的待遇补充,就十分的糟糕,从而也导致了客军的战斗力低下,最出名的就是崇祯第一次下令勤王的时候,不少军队走到半路上,因为地方上负担不起客军的消耗,而导致客军大规模自行溃散的事情,实在是窝囊之极。杨改革如今也是不想出现那种走到半路上就散伙的情况发生,即便是拼着消耗高昂,也得咬牙硬挺着。
听了皇帝的一番解释,众人对皇帝的“仁慈”“博爱”“爱护百姓”那是十分的钦佩,那里知道皇帝的内心,也是咬着牙,苦苦的支撑着。
“臣明白了,陛下圣明,陛下的仁爱之心,煌煌如天日……”毕自肃对于皇帝这种不费地方一粮一文的做法,相当的喜欢,他就是陕西巡抚,不用背上五千人供应的包袱,他自然是喜欢。
对于毕自肃的称赞,杨改革笑了笑了事。
“毕爱卿,你此去,朕给你十万银币,作为你上任的开销,那些作战有功,防守得力的官军卫所,做事认真的,肯为百姓着想的,配合移民赈灾的,你该奖励的就奖励,朕这十万银币给你,你手头也才宽裕,不至于捉襟见肘,新军的开销和军饷,均由朕负责,这个无须你操心……”杨改革说的差不多了,开始最后的撒钱。
“臣明白。”毕自肃虽然对皇帝这种军队钱财不经过他的手的做法有些不满,可是,也没说出来,这新军就是皇帝的亲军,亲军的待遇向来是不同的,皇帝要自己发钱,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他手上还有十万银币,算是不小的收获,他对这次出任陕西巡抚才有了底气,陕西那边就是一个字“穷”,如果手边有银子,那就好办事得多,对于掌握地方军政,民政,十分的有效。
“吴三桂,你们新军前去陕西,军饷、粮饷、物资发放,补充等,以前在新军里是什么样,到了陕西,依旧是什么样,军饷、粮饷、物资、补充不经过他人之手,明白吗?到了地方,不要惊扰、打搅地方,自己需要什么东西,就自己掏银子买,不要强拿索要,新军的军纪,是朕最看重的,明白吗?坏了军纪,可别说朕不饶人。”毕竟是新军的处*女秀,杨改革不厌其烦的交代这个,交代那个,一再的强调军纪。
“学员明白。”几个毛头小伙子高声答应道
“好我大明的明天,朕的希望,可都寄托在了你们的身上,你们是新军的代表,代表了新军的首战,此战,只许胜,不许败。胜了,才是朕的新军,如果败了,也不要回来见朕,朕可丢不起那个人……”杨改革又激将,又给吴三桂几个人打气。毕竟是一群未成年的小孩子啊杨改革始终不放心,当然,杨改革自己也是刚刚满十八岁。
“只许胜,不许败,学员明白。”几个少年郎欢天喜地的给皇帝保证着,保证自己不会失败。
“好……,该说的,朕都说得差不多了,你们都回去准备准备吧,三日之后,就是出兵的日子,这几日,你们就多商量一下,接触一下,多熟悉一下吧。”
“遵命,陛下”毕自肃,吴三桂等几个人,同声应到。
……
众人走了,杨改革只留下了孙承宗。准备再和孙承宗谈艺谈军事上的事情。
“孙师傅,你对这次朕的布置怎么看。”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陛下的参谋团,可谓是一绝,此举,可解决我朝必定文人领兵,而领兵之人不懂军政之尴尬啊新军此去,只要中规中矩,就不会出大问题,剿灭一些叛匪,民变,可以说易如反掌。”孙承宗评价道。
“呵呵,孙师傅也觉得这个参谋制度很好吗?”杨改革“谦虚”的问道。
“是的,陛下,我朝文人领军的弊端就是在文人不知兵,如果有能够提供建议的参谋团,文人领兵的弊端,可以解决,此举,倒是我朝之福音啊日后,像萨尔浒这类大败,应可避免。”孙承宗微笑着说道。
“呵呵,孙师傅,参谋团的事,还请孙师傅多费心了,挑选一些优秀的学员充任参谋团。”杨改革小小的得意了一把,“开心”的笑了笑。
“这个陛下放心,自然是没问题的。”孙承宗很痛快的答应道。
“朕有意把参谋部做大,做强,成为辅佐我朝军政的一个常设部门,不过,参谋制度如今还没有战绩,更没有可遵循的经验,所以,朕也不打算立刻推出来,待吴三桂他们在陕西那边运用参谋团取得了经验,有了战绩,再推出来,应该容易得多。到时候,孙师傅这个参谋部的部长,才算是名副其实啊我朝日后作战,即便是文人领军,也不至于一塌糊涂。”杨改革见没人,就和孙承宗说说心里话,说说自己心底的打算,和别人那是万万不能说的,这也是杨改革放松自己的手段,向一个可靠的人倾诉自己心中的想法,有助于缓解压力。
孙承宗想了想,道:“陛下,要想参谋部成为常设之衙门,诚如陛下所言,没有战绩,没有取得经验之前,确实不可大肆宣扬,待日后百官都看到参谋制度的好处,不用说,大家也都会支持的。臣觉得陛下的做法没有问题。”孙承宗给了皇帝一个肯定的答复。
杨改革松了口气,孙承宗没有对自己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又道:“关于新军后勤,孙师傅有什么看法?我朝客军的弊病,也是不小,如果日后全靠地方官府支应大军的开销,很不现实,一旦客军数目超过地方供应的上限,这客军长途跋涉,还没吃没喝,怕还没上战场,就要先自行消散了啊”杨改革也听说过不少历史,历史上由于后勤制度的缺失,客军走到半路溃散、消失的不在少数,最典型的就是崇祯二年,崇祯下勤王诏之后,各地的官军奋力的来救,本是一片好心,可谓拳拳,可惜,事先也没人告诉崇祯,该有一个详细的盘算,该事先调拨物资。崇祯一下令勤王,也没有一个部门负责的协调,到底那个地放要准备多少物资粮食,也没个准数,一窝蜂的来,结果,地方官府没粮食供应,前来勤王的官军自行溃散,活脱脱的上演了一幅可笑图,悲剧图,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严重的制度问题。
孙承宗拧着眉头,想了想,道:“陛下所言不差,此事,确实是一件棘手之事,缘由还在一个钱啊没有银子,这客军的种种待遇和补给,自然是不可能多好地方官府也是能力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供养大军啊陛下说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可怕,想日后一旦发生什么重大事故,不得不防啊”
两人都沉默了一会,杨改革又才道:“朕如今对新军实行的后勤制度,倒是可以避免客军的种种麻烦和弊端,不过,支出实在是庞大啊朕也感觉吃力……孙师傅说得不错,就是一个字,钱啊”杨改革感慨的说道,没有钱,什么都不能干啊
孙承宗更是沉默,他孙承宗要说弄军事,倒是能说上一些,要说弄钱,孙承宗面对如今这个皇帝陛下,只能高山仰止仰着脑袋伸直了脖子看皇帝。皇帝都说难弄钱,他更是不用开口了。
“唉……新军的后勤,孙师傅先管着,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就改进,那些需要添加的,就添加,务必先弄一个可行的制度出来,日后远征关外,甚至朝鲜,倭国,也才有一个可行的制度作为依靠,到时候不至于抓瞎,一切以保障新军的战斗力为前提,朕出钱就朕出钱吧……”新的后勤制度肯定是要出台的,明朝这种依靠地方支应军队的办法,在国内,有限的数目还行,多了势必就会导致自己崩溃,实在是一个必须改革的弊端,杨改革叹息一声,没有其他的办法,就是一个字,钱。
“臣领命。”孙承宗答应下来。
……
孙承宗也走了。
杨改革一个人站在平台里,看着巨大的沙盘发呆。
半响,才道:“大伴?”
“奴婢在。”王承恩连忙过来伺候着。
“朕的内帑里,如今还有多少钱?”杨改革布置陕西军事的时候,花钱可是很痛快,一出手,就给了毕自肃十万枚银币,新军的供应更是敞开,甚至不需要地方的供给,痛快是痛快,不过现在没人了,就痛苦了。
杨改革就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自己最近花钱实在是厉害,如开闸放水一般,这大军一动,要的就是银子,五千人的新军去打仗,一个月的开销,怎么也得好几万两,杨改革一想到各种各样需要自己按月支出的开销,就觉得头疼,毛文龙那里需要按月支出,前些日子,袁崇焕那里的也是一样,新军就更别说,召进京拱卫京师的部队更是如此,锦衣卫这些特务机构就更别说了,都是花钱的窟窿,如今这出战的新军,俨然又是一个按月支出的大窟窿,杨改革面对这些窟窿,猛然间,有点心惊肉跳,这不知不觉当中,自己每月的开销,就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自己碓切起来的这些用来保命的“东西”,如今也是一个要自己命的东西,那一天短了他们的银子,这些东西,就是一头嗜血的猛兽,会掉转头,吞噬掉自己。
饷帝按揭帝啊杨改革心底,不自觉的感叹道,按揭、按揭,按时揭皮啊一点没说错,那一天就把身上那层皮真揭去了。
那里弄银子去?一个大大的疑问号,顶在了杨改革的脑门上。
“回陛下,内帑里的银子,大约还有百多万吧……”王承恩身为皇帝的大管家,对皇帝的钱了如指掌,现在是不敢跟皇帝说内帑里具体有多少银子,要是说实话,王承恩怕皇帝会为此睡不着觉,也就模模糊糊的用了个百多万。
……
北方的大草原上。
林丹汗和以野猪皮为首的联军打得正不可开交,林丹汗损失过大,于是,向自己的盟友明朝求援,要求给银子,给东西,前些次,明朝要不是直接拒绝,就是以朝廷还在商量为由,打发他走了,这次却不一样,传来的消息,一个明朝皇帝的联络使日后会专门负责和他的的联络,并常驻关外,明朝日后的东西,都会通过这个人的手给他。
林丹汗得到的消息说,明朝这次,会大力的支援他,但是东西都要在那个人手里,那个人更是传消息给自己,说要在锦宁城外的小凌河畔见一见他,代表明朝的皇帝和他谈些事,那边传来的消息说,要亲自谈过以后,才能确定一些东西,林丹汗不亲自去,很多东西就没法确定,明朝就无法援助林丹汗任何一样东西。林丹汗吃不准明朝的想法,觉得蹊跷,自己以前要东西,明朝都磨蹭得很,这次忽然出来一个联络使,专门负责这事,林丹汗想了一夜,战事吃紧他急需补充,如今能补充他的人,就只有明朝了,明朝愿意继续和他联合合作,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个好消息,何况据说,明朝这次会很大方,那个人据说是代表了明朝的皇帝,以明朝皇帝的身份和他谈,想要他到小凌河去,也不算过分。不过,那里可是明朝的地盘……
……
辽东,锦宁城,小凌河畔,刘吉善这个联络使,铺开了场面,正在等一个人。
他正在等林丹汗。
皇帝交给他联络林丹汗的使命,他在京城里的时候,就谋划开了,首先是通过快马,给林丹汗传递消息。
如今,他就正在按照皇帝的指示,在锦州见林丹汗,要联合林丹汗一起对付东虏和蒙古右翼的联军。
今天的时辰,已经不早了,看着太阳已经过了午时,刘吉善一个人坐在篷子底下,望着西北方,等待着林丹汗。
昨日接到消息,林丹汗今天会到。可是,今天的日头,眼看着就要过去了,林丹汗还没影子。
刘吉善不急不慢的喝茶。他的后面,就是小凌河,如今正是六月,河水高涨,正好可以行船,他就把物资,直接从小凌河运了过来,按照皇帝说的,只能走水路。
远处起了一片烟尘。好像是不少人马。
刘吉善放下手中的茶杯。站了起来,看了看,没作声,又坐下,继续 喝茶。
不一会,远处的烟尘就到了咫尺。远远的就有明朝官军去拦截,双方互相的交谈了一会,查看了一些东西,然后,那队烟尘,就领着人马,到了刘吉善的跟前。
来的正是蒙古人,看样子,来头也不小,穿着打扮也算是奢华。
【感谢“同袍梓儿”的评价票宅男群欢迎加入。】
【今天是崇祯367年的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