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四章 痛失先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章 痛失先手
高鹏云将情况汇报上去后,等于将难题又一次给了张学良,仅仅三天时间,张学良就像是过了三年一样。
事情来得太突然,东北军抗击日军进攻宛平的军事行动,获得全国大部分的赞扬,不少城市城市都组织起了规模不小的游行。呼吁支援东北军抗日,这里当然有西北的影子。
但也有民众在绝望中,希望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愿望。
此时此刻,张学良发现身边人才的匮乏,尤其是帅才的匮乏,身边没有一个能对战事全局有所洞察的高级幕僚,让张学良总是感觉如履薄冰一样的战战兢兢。
对战日本,张学良的内心是没有多大信心的,对蒋介石的了解,东北军很难从中央获得必要的援助,甚至在内心深处,张学良还有一种恐惧,他总感觉蒋介石是很希望东北军在华北就打光了的。
这种恐惧,就像是慢性病一样,慢慢吞噬着他的雄心。
“铭九,你说说曾一阳的情况,你觉得他站在我的位置会怎么做?”苦思无果的情况下,张学良只能找个目标,来为自己找点安慰。北方的很多将领,都对曾一阳赞叹不已,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面对日军最精锐部队,曾一阳能够在兵力占据并不是太大优势的情况下,用微弱的军备,仅仅靠着指挥官的睿智,完胜日军第六师团。
这样的战果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任何一支中国军队,都不敢打包票,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不敢说,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孙铭九想了想,脑子里一片空白。
“难道你跟着他学习了九个月,什么都没有学到吗?”张学良狐疑的看了一眼孙铭九,自从孙铭九回来后,张学良的卫队,就交给了孙打理。而孙铭九也顺利的晋升为少将,和华北前敌总司令部高级参谋、特务团团长、抗日先锋大队司令等职。
孙铭九皱着眉头仔细回忆了和曾一阳在一起接触的点点滴滴,忽然,他发现认识的曾一阳是如此的模糊,每一个记忆都像是真实的曾一阳,但每一个曾一阳都是格格不入的,汇聚在一起,就像是一堆支离破碎的玻璃。
“他有时候很热情,就像是一个茶房,什么事情都会为你想到……;他有时候有很严厉,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了,还会挨一顿臭骂,而且骂人不带脏字,就能让人难受的连想死的心都有……;他有时候,又很激进……”孙铭九见张学良不悦,只好将自己影像中的曾一阳说了一些,但就是找不到确切的点上。
“这样的人,不就是一个乱七八糟的人吗?”张学良就搞不明白了,一向很机灵的孙铭九,为什么连描述一个人都说不清楚呢?
“对对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孙铭九刚想赞同张学良的观点,又感觉到好像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连忙否认道:“也不对,他就是一个在熟悉他的人面前,是一个模糊的人,在不认识他,但是是他对手的面前,又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张学良笑了,能让孙铭九如此看不透的人,还是第一个。孙铭九还跟着曾一阳学习了九个多月,凭借这一点,就能让孙铭九夜夜睡不着了。
事实上,回到东北军之后,孙铭九一直有着失眠的毛病,这也是张学良知道的。
“不过,我探听到一个消息,德国人想用三个师的装备,换曾一阳为德国服务二十年,不过这个提议显然委员长哪里做不了主。”孙铭九下了决定,将他察言观色,和道听途说的消息,结合起来的论断说了出来。
“哦,有这事?”张学良一挑眉毛,心里一惊,德国陆军的强大,不是中国陆军能够比拟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德国陆军的兵源素质是各国陆军中第一流的。
注重教育,和从小艰苦的德国人,在很多方面有着其优越的一面,尤其是在军队中,这种品质被放大了,让德国陆军在普法战争过后,登上了最强陆军的宝座。
孙铭九是个高傲的人,他在西北的时候,有一次无意中站在曾一阳的门外,听到了这则消息,让他也吃惊不已。当时代表南京来西北说服的的就是陈仪,老头子精神好的出奇,觉得凭借自己对国家的热心,一定能够感动,并说服曾一阳为国家效力。
但是,显然中共方面根本就没有放人的打算,曾一阳本人也不愿意。
为了增加说服力,孙铭九豁出去,将自己站在问外听到的说了出来,这才让张学良有了将曾一阳绑到东北军这艘战船上的想法。
当然,他也明白,曾一阳这样的人,根本不是他给点好处就能够拉过来的,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让东北军和中共的利益绑在一起,用联盟的方式,让中共将曾一阳派到东北军中。
“如果,曾一阳出任东北军参谋长,这一职位,你觉得会有多少人反对?”张学良心里还没底,这场战争到底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所有的主动权都在日本人手里,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人想打一场局部战争,那么就在华北,主要是在河北,山东,还有察南,和热河南部争夺。最后演变的结果,就是东北军和关东军之间的较量。
“反对倒是不怕,有少帅您在,矛盾都是能够被压制住的,可是曾一阳本人就不见得会愿意。”就像孙铭九觉得自己绝对不会背叛东北军,背叛少帅那样,曾一阳绝对不会接受东北军的职务。
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双方的实力相当,互有攻守,如果那方的平衡被打破,那么战火还会烧向全国。
届时,东北军需要有一个运作良好的参谋部,一个睿智的战役全局指挥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惜的是,这个人一直都没有出现,东北军中不缺乏猛将,但就是缺乏优秀的,有战略眼光的统帅,张学良也知道在军事上,他并不出众。
孙铭九脑子里最先闪到的不是曾一阳成为他的长官,而是一个才二十二岁的年轻人,竟然要晋升中将?不免让他有些嫉妒。东北军至少有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少将出任参谋长显然是不可能的。
随后,曾一阳身边的那个臭屁的警卫周炎,会穿上曾一阳的中将制服,到处显摆。
想当初,孙铭九刚到河套,见曾一阳的时候,就看到穿着曾一阳少将军装,出来显摆的周炎。当时孙铭九还傻乎乎的给周炎敬礼,完全是把对方当成了长官。
奇怪的是,孙铭九并不讨厌周炎,更是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周炎对曾一阳,就像是他对少帅一样。但是,曾一阳的处事风格,让他和周炎的关系更融洽,平时就像是兄弟一样。
留给张学良的时间不过,他现在根本就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好参谋长的时候,而是那个日本兵该如何处理,成了他最大的问题。
交给南京方面?
根本不行,外交部那些人,吃人饭,不办人事的家伙,只能是胳膊肘往外拐,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将宛平城拱手让给日本人。
失去北平,东北军是否能够在华北立足已经是很成为问题了。
北平一丢,天津就是等于送给日本人了,加上张家口、廊坊等地,都成了日本人嘴边的一块肥肉,什么时候想吃,下嘴就成。
届时,东北军能够占据的只能是张学良扶持的宋哲元占据的山东半省,这几年,在张学了的资助下,宋哲元的实力飞涨。东北军整军之后,淘汰的士兵也有不少,都送给了宋哲元。
一方面,山东富庶,宋哲元不用为粮草担心,加上他苦心经营,二十九军已经扩张到了五个师,五万余人枪,跟韩复榘在山东相持不下。
两个西北军的昔日同僚,现在成了两方势力的对峙的马前卒,也是西北军的悲哀。作为投靠蒋介石的西北军高级将领,韩复榘好不容易将投靠东北军的张宗昌给弄死了,还没等他将张宗昌的势力全部接手过来,扩张自己的实力,空降了一个宋哲元。
两个知根知底的人物之间的较量,往往以韩复榘的退败而结束。但是出于道义,宋哲元并没有全力打压韩复榘,也让对方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势力区域。
不到最后关头,张学良是不准备动用宋哲元的势力的,因为他知道,宋不太可靠,他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加入东北军的势力范围,根本谈不上要为东北军效死的地步。
在同何柱国、王多荃、于学忠等人商量后,张学良算是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
至少,在东北军高层中,并没有太大的异议反对战争,反而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对北平周边日寇的围剿,为卫戍平津扫平障碍。
命令下达之后,高鹏云阴笑着对身边的副官,亲信低声说了几乎。
副官诧异的看了一眼高鹏云之后,在获得了肯定的回答之后,也是面露笑容,出门就将抓住的那个日军士兵带走,说是送到司令部去了。
出了队伍不久,就听到了枪响声,还有呼喊声,转了一圈回到高鹏云的队伍中后,副官装出一副很难受的样子,对高鹏云报告道:“卑职无能,让那个日本兵逃跑了。”
高鹏云也是做足了戏份,勃然大怒,手中的马鞭狠狠的抽打在副官身上,口中大骂其无能。
发怒的高鹏云和副官都知道,这些都是做给人看的,这些年,关东军对东北军的渗透很厉害,难保313旅中没有关东军的特务。所以,这出戏不过是做给别有用心的人看的。
实际上,被抓住的志村菊次郎在离开队伍五六百米的时候,副官找到了一处小林子,当时就把对方一枪托打在后脑勺上,把人给打晕了。几个人挖了个坑,就将不知死活的菊次郎给埋到了坑中。
心中有了底气的高鹏云,命令队伍原地休息,就和守在宛平的林大木联系上了。
“什么?日军撤退了?”高鹏云顿时有些傻眼,他知道,这两天,东北军在抽调给地兵力,支援平津,日本人也没有闲着,将散落在北平各个要道上的日军抽调去了宛平城外。
日中在华北的驻屯军人数上不过,牟田也只能将一些战斗力不强的宪兵编入了他的部队,但也筹集了不少人。
实力增长的牟田撤退了,这简直就是一个玩笑,但这的的确确是真的。
好在牟田没跑远,将部队在卢沟桥上布置了桥头堡等阵地,准备固守卢沟桥,和东北军隔河相望。
消息传到保定,和南京,不部分人欢呼雀跃,以为日本人不准备大战,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而已。
但是,接到消息的曾一阳,却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曾一阳被神化的同时,对曾一阳战法的研究也被各方所注意,其中最系统,详细的研究资料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
即便曾一阳隐隐要成为一个化学家的时候,日本军部也对曾一阳的评价为天生的军人。
自小对军事的培养,让曾一阳多了一种敏感,对于一些不起眼的消息总能够摸到更全面的事实真像。
远在宁夏灵武的曾一阳直接就上报给中央,希望能够和东北军取得联系,就他的看法,东北军接下来的情况会很危险,很有可能会有在平津的主力会被日军围歼的局面出现。站在他的位置,如果单独和东北军联系,会后很多的麻烦,因为他现在还是在西北,根本就没有带领四十军,进入华北战场。
所以,他还是谨慎的,向上级请示。
在不少人看来,华北治安军近两万伪军没有动,察哈尔兵团的四万伪蒙军没有动,真正交战的不过是两千人不到的驻屯军的一个缺编联队,这就让很多了人有了遐想的空间。
日军的这次挑衅不过是华北驻屯军的单方面行动,日军内阁或许是取反对态度来看待这次事件的。
相对于曾一阳的焦急,南京方面不少人已经开始准备着手和日本外交部的谈判,想着放弃那些华北的利益,能够平息日本的怒火。
这不难理解,全国上下抗日的情绪高涨,但在国防方面,南京政府似乎对华东的防御很没有信心,甚至已经有声音说,南京在江浙构建了一个可以和马奇诺防线相媲美的工事带。整个防线在五十个师的布防下,可以阻击来自任何强度的日军攻击。但是在华北,根本就没有组建合格的工事,来防御可能出现的战争。
有夸张的成分,也有自我安慰的成分,但是在华北。
形势就不容乐观了,外交上的谈判失利,英法一再的对日本容让,以至于只要有谈判发生,就会产生让举国上下都愤慨不已的坏消息。
而曾一阳在不知道中央具体分析的情况下,得出了一个结论,日军增兵是必然的,但是如何增兵,从哪里增兵,才是影响结果的因素。
从东北增兵华北为主,长城沿线的东北军虽然会有很大的压力,但后方无忧的情况下,自然坚持一到两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日军从海上增兵为主,直接运送兵力到天津,那么在长城沿线的东北军就会腹背受敌。热河、察哈尔的日军就会大举进入中原,守则有可能被分割包围,全军覆没。
只要有三个师团在十天内运送到天津,凭借日军优于东北军的机动能力,东北军就会损失惨重。最好的打算也是何柱国的五十七军,五个师损失过半,突围成功,最坏的结果就是,连带在北平的105师都被日军分割包围在狭小的区域内,动弹不得。
最后,东北军仅仅可能在战争的初期,就丢失一半以上的兵力和大量武器。
在日军轻松拿下河北后,日军挥师攻击大同,则晋绥军就会被拦腰截断。山西盆地和绥远草原的联系将被彻底分割。那么华北的战事,将在短期内,成为向日军一面倒的局势。
曾一阳的判断结果就是日军想要速胜的迫切希望,这样导致的战术思想就是,在日军进攻初期,日军会集中所有机动兵力,用最强的部队,寻求中国军队主力决战。
在华北,东北军和晋绥军无疑是最强的两股势力,尤其是东北军的装备在中国军队中是数一数二的,战斗力上也很难评估。
因为张学良整编后的东北军中,大部分都是东北籍士兵,而日军在伪满的统治非常不得人心,用高压,迫害的铁腕,来压榨东北数省,这是根本就瞒不了的。
届时,东北籍的士兵会不会发挥更强的战斗力,这也很不好说。
曾一阳的分析很快就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因为一旦朝着曾一阳的思路去想,那么东北军和晋绥军,两支部队总人数超过六十万,就会在战争前期的几个月内,就被迫和日军决战。决战的结果很难说,这两支部队能够剩下多少人。
唯一,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日军还没有增兵,扩张战争的目的还不明显。
曾一阳的建议送到张学良府邸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天,这三天内,日军内阁已经同意了全面侵略华的议题,并先期在本土和朝鲜开始了紧急动员令。
当然,国内是不知道日本内阁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在朝鲜的20师团,和以19师团预备役组建的109师团,关东军所辖的独立混成第11 旅团主力,接到了增兵华北的命令,正在集结。
张学良接到曾一阳的战役分析报告的时候,已经失去了部队调动上的先手。
日军关东军混成11旅团,已经接到了命令,在11日奉调入关,主力已经通过公主岭,进入密云境内的高顺营。
从整个战役上来说,东北军撤离北平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谁也不敢将八百年帝都拖入战火之中,北平承载了中华历史上最绚丽的古迹和文物。
东北军不能,也不敢做这个罪人。
第四章 痛失先手
高鹏云将情况汇报上去后,等于将难题又一次给了张学良,仅仅三天时间,张学良就像是过了三年一样。
事情来得太突然,东北军抗击日军进攻宛平的军事行动,获得全国大部分的赞扬,不少城市城市都组织起了规模不小的游行。呼吁支援东北军抗日,这里当然有西北的影子。
但也有民众在绝望中,希望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愿望。
此时此刻,张学良发现身边人才的匮乏,尤其是帅才的匮乏,身边没有一个能对战事全局有所洞察的高级幕僚,让张学良总是感觉如履薄冰一样的战战兢兢。
对战日本,张学良的内心是没有多大信心的,对蒋介石的了解,东北军很难从中央获得必要的援助,甚至在内心深处,张学良还有一种恐惧,他总感觉蒋介石是很希望东北军在华北就打光了的。
这种恐惧,就像是慢性病一样,慢慢吞噬着他的雄心。
“铭九,你说说曾一阳的情况,你觉得他站在我的位置会怎么做?”苦思无果的情况下,张学良只能找个目标,来为自己找点安慰。北方的很多将领,都对曾一阳赞叹不已,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面对日军最精锐部队,曾一阳能够在兵力占据并不是太大优势的情况下,用微弱的军备,仅仅靠着指挥官的睿智,完胜日军第六师团。
这样的战果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任何一支中国军队,都不敢打包票,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不敢说,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孙铭九想了想,脑子里一片空白。
“难道你跟着他学习了九个月,什么都没有学到吗?”张学良狐疑的看了一眼孙铭九,自从孙铭九回来后,张学良的卫队,就交给了孙打理。而孙铭九也顺利的晋升为少将,和华北前敌总司令部高级参谋、特务团团长、抗日先锋大队司令等职。
孙铭九皱着眉头仔细回忆了和曾一阳在一起接触的点点滴滴,忽然,他发现认识的曾一阳是如此的模糊,每一个记忆都像是真实的曾一阳,但每一个曾一阳都是格格不入的,汇聚在一起,就像是一堆支离破碎的玻璃。
“他有时候很热情,就像是一个茶房,什么事情都会为你想到……;他有时候有很严厉,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了,还会挨一顿臭骂,而且骂人不带脏字,就能让人难受的连想死的心都有……;他有时候,又很激进……”孙铭九见张学良不悦,只好将自己影像中的曾一阳说了一些,但就是找不到确切的点上。
“这样的人,不就是一个乱七八糟的人吗?”张学良就搞不明白了,一向很机灵的孙铭九,为什么连描述一个人都说不清楚呢?
“对对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孙铭九刚想赞同张学良的观点,又感觉到好像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连忙否认道:“也不对,他就是一个在熟悉他的人面前,是一个模糊的人,在不认识他,但是是他对手的面前,又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张学良笑了,能让孙铭九如此看不透的人,还是第一个。孙铭九还跟着曾一阳学习了九个多月,凭借这一点,就能让孙铭九夜夜睡不着了。
事实上,回到东北军之后,孙铭九一直有着失眠的毛病,这也是张学良知道的。
“不过,我探听到一个消息,德国人想用三个师的装备,换曾一阳为德国服务二十年,不过这个提议显然委员长哪里做不了主。”孙铭九下了决定,将他察言观色,和道听途说的消息,结合起来的论断说了出来。
“哦,有这事?”张学良一挑眉毛,心里一惊,德国陆军的强大,不是中国陆军能够比拟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德国陆军的兵源素质是各国陆军中第一流的。
注重教育,和从小艰苦的德国人,在很多方面有着其优越的一面,尤其是在军队中,这种品质被放大了,让德国陆军在普法战争过后,登上了最强陆军的宝座。
孙铭九是个高傲的人,他在西北的时候,有一次无意中站在曾一阳的门外,听到了这则消息,让他也吃惊不已。当时代表南京来西北说服的的就是陈仪,老头子精神好的出奇,觉得凭借自己对国家的热心,一定能够感动,并说服曾一阳为国家效力。
但是,显然中共方面根本就没有放人的打算,曾一阳本人也不愿意。
为了增加说服力,孙铭九豁出去,将自己站在问外听到的说了出来,这才让张学良有了将曾一阳绑到东北军这艘战船上的想法。
当然,他也明白,曾一阳这样的人,根本不是他给点好处就能够拉过来的,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让东北军和中共的利益绑在一起,用联盟的方式,让中共将曾一阳派到东北军中。
“如果,曾一阳出任东北军参谋长,这一职位,你觉得会有多少人反对?”张学良心里还没底,这场战争到底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所有的主动权都在日本人手里,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人想打一场局部战争,那么就在华北,主要是在河北,山东,还有察南,和热河南部争夺。最后演变的结果,就是东北军和关东军之间的较量。
“反对倒是不怕,有少帅您在,矛盾都是能够被压制住的,可是曾一阳本人就不见得会愿意。”就像孙铭九觉得自己绝对不会背叛东北军,背叛少帅那样,曾一阳绝对不会接受东北军的职务。
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双方的实力相当,互有攻守,如果那方的平衡被打破,那么战火还会烧向全国。
届时,东北军需要有一个运作良好的参谋部,一个睿智的战役全局指挥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惜的是,这个人一直都没有出现,东北军中不缺乏猛将,但就是缺乏优秀的,有战略眼光的统帅,张学良也知道在军事上,他并不出众。
孙铭九脑子里最先闪到的不是曾一阳成为他的长官,而是一个才二十二岁的年轻人,竟然要晋升中将?不免让他有些嫉妒。东北军至少有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少将出任参谋长显然是不可能的。
随后,曾一阳身边的那个臭屁的警卫周炎,会穿上曾一阳的中将制服,到处显摆。
想当初,孙铭九刚到河套,见曾一阳的时候,就看到穿着曾一阳少将军装,出来显摆的周炎。当时孙铭九还傻乎乎的给周炎敬礼,完全是把对方当成了长官。
奇怪的是,孙铭九并不讨厌周炎,更是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周炎对曾一阳,就像是他对少帅一样。但是,曾一阳的处事风格,让他和周炎的关系更融洽,平时就像是兄弟一样。
留给张学良的时间不过,他现在根本就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好参谋长的时候,而是那个日本兵该如何处理,成了他最大的问题。
交给南京方面?
根本不行,外交部那些人,吃人饭,不办人事的家伙,只能是胳膊肘往外拐,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将宛平城拱手让给日本人。
失去北平,东北军是否能够在华北立足已经是很成为问题了。
北平一丢,天津就是等于送给日本人了,加上张家口、廊坊等地,都成了日本人嘴边的一块肥肉,什么时候想吃,下嘴就成。
届时,东北军能够占据的只能是张学良扶持的宋哲元占据的山东半省,这几年,在张学了的资助下,宋哲元的实力飞涨。东北军整军之后,淘汰的士兵也有不少,都送给了宋哲元。
一方面,山东富庶,宋哲元不用为粮草担心,加上他苦心经营,二十九军已经扩张到了五个师,五万余人枪,跟韩复榘在山东相持不下。
两个西北军的昔日同僚,现在成了两方势力的对峙的马前卒,也是西北军的悲哀。作为投靠蒋介石的西北军高级将领,韩复榘好不容易将投靠东北军的张宗昌给弄死了,还没等他将张宗昌的势力全部接手过来,扩张自己的实力,空降了一个宋哲元。
两个知根知底的人物之间的较量,往往以韩复榘的退败而结束。但是出于道义,宋哲元并没有全力打压韩复榘,也让对方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势力区域。
不到最后关头,张学良是不准备动用宋哲元的势力的,因为他知道,宋不太可靠,他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加入东北军的势力范围,根本谈不上要为东北军效死的地步。
在同何柱国、王多荃、于学忠等人商量后,张学良算是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
至少,在东北军高层中,并没有太大的异议反对战争,反而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对北平周边日寇的围剿,为卫戍平津扫平障碍。
命令下达之后,高鹏云阴笑着对身边的副官,亲信低声说了几乎。
副官诧异的看了一眼高鹏云之后,在获得了肯定的回答之后,也是面露笑容,出门就将抓住的那个日军士兵带走,说是送到司令部去了。
出了队伍不久,就听到了枪响声,还有呼喊声,转了一圈回到高鹏云的队伍中后,副官装出一副很难受的样子,对高鹏云报告道:“卑职无能,让那个日本兵逃跑了。”
高鹏云也是做足了戏份,勃然大怒,手中的马鞭狠狠的抽打在副官身上,口中大骂其无能。
发怒的高鹏云和副官都知道,这些都是做给人看的,这些年,关东军对东北军的渗透很厉害,难保313旅中没有关东军的特务。所以,这出戏不过是做给别有用心的人看的。
实际上,被抓住的志村菊次郎在离开队伍五六百米的时候,副官找到了一处小林子,当时就把对方一枪托打在后脑勺上,把人给打晕了。几个人挖了个坑,就将不知死活的菊次郎给埋到了坑中。
心中有了底气的高鹏云,命令队伍原地休息,就和守在宛平的林大木联系上了。
“什么?日军撤退了?”高鹏云顿时有些傻眼,他知道,这两天,东北军在抽调给地兵力,支援平津,日本人也没有闲着,将散落在北平各个要道上的日军抽调去了宛平城外。
日中在华北的驻屯军人数上不过,牟田也只能将一些战斗力不强的宪兵编入了他的部队,但也筹集了不少人。
实力增长的牟田撤退了,这简直就是一个玩笑,但这的的确确是真的。
好在牟田没跑远,将部队在卢沟桥上布置了桥头堡等阵地,准备固守卢沟桥,和东北军隔河相望。
消息传到保定,和南京,不部分人欢呼雀跃,以为日本人不准备大战,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而已。
但是,接到消息的曾一阳,却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曾一阳被神化的同时,对曾一阳战法的研究也被各方所注意,其中最系统,详细的研究资料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
即便曾一阳隐隐要成为一个化学家的时候,日本军部也对曾一阳的评价为天生的军人。
自小对军事的培养,让曾一阳多了一种敏感,对于一些不起眼的消息总能够摸到更全面的事实真像。
远在宁夏灵武的曾一阳直接就上报给中央,希望能够和东北军取得联系,就他的看法,东北军接下来的情况会很危险,很有可能会有在平津的主力会被日军围歼的局面出现。站在他的位置,如果单独和东北军联系,会后很多的麻烦,因为他现在还是在西北,根本就没有带领四十军,进入华北战场。
所以,他还是谨慎的,向上级请示。
在不少人看来,华北治安军近两万伪军没有动,察哈尔兵团的四万伪蒙军没有动,真正交战的不过是两千人不到的驻屯军的一个缺编联队,这就让很多了人有了遐想的空间。
日军的这次挑衅不过是华北驻屯军的单方面行动,日军内阁或许是取反对态度来看待这次事件的。
相对于曾一阳的焦急,南京方面不少人已经开始准备着手和日本外交部的谈判,想着放弃那些华北的利益,能够平息日本的怒火。
这不难理解,全国上下抗日的情绪高涨,但在国防方面,南京政府似乎对华东的防御很没有信心,甚至已经有声音说,南京在江浙构建了一个可以和马奇诺防线相媲美的工事带。整个防线在五十个师的布防下,可以阻击来自任何强度的日军攻击。但是在华北,根本就没有组建合格的工事,来防御可能出现的战争。
有夸张的成分,也有自我安慰的成分,但是在华北。
形势就不容乐观了,外交上的谈判失利,英法一再的对日本容让,以至于只要有谈判发生,就会产生让举国上下都愤慨不已的坏消息。
而曾一阳在不知道中央具体分析的情况下,得出了一个结论,日军增兵是必然的,但是如何增兵,从哪里增兵,才是影响结果的因素。
从东北增兵华北为主,长城沿线的东北军虽然会有很大的压力,但后方无忧的情况下,自然坚持一到两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日军从海上增兵为主,直接运送兵力到天津,那么在长城沿线的东北军就会腹背受敌。热河、察哈尔的日军就会大举进入中原,守则有可能被分割包围,全军覆没。
只要有三个师团在十天内运送到天津,凭借日军优于东北军的机动能力,东北军就会损失惨重。最好的打算也是何柱国的五十七军,五个师损失过半,突围成功,最坏的结果就是,连带在北平的105师都被日军分割包围在狭小的区域内,动弹不得。
最后,东北军仅仅可能在战争的初期,就丢失一半以上的兵力和大量武器。
在日军轻松拿下河北后,日军挥师攻击大同,则晋绥军就会被拦腰截断。山西盆地和绥远草原的联系将被彻底分割。那么华北的战事,将在短期内,成为向日军一面倒的局势。
曾一阳的判断结果就是日军想要速胜的迫切希望,这样导致的战术思想就是,在日军进攻初期,日军会集中所有机动兵力,用最强的部队,寻求中国军队主力决战。
在华北,东北军和晋绥军无疑是最强的两股势力,尤其是东北军的装备在中国军队中是数一数二的,战斗力上也很难评估。
因为张学良整编后的东北军中,大部分都是东北籍士兵,而日军在伪满的统治非常不得人心,用高压,迫害的铁腕,来压榨东北数省,这是根本就瞒不了的。
届时,东北籍的士兵会不会发挥更强的战斗力,这也很不好说。
曾一阳的分析很快就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因为一旦朝着曾一阳的思路去想,那么东北军和晋绥军,两支部队总人数超过六十万,就会在战争前期的几个月内,就被迫和日军决战。决战的结果很难说,这两支部队能够剩下多少人。
唯一,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日军还没有增兵,扩张战争的目的还不明显。
曾一阳的建议送到张学良府邸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天,这三天内,日军内阁已经同意了全面侵略华的议题,并先期在本土和朝鲜开始了紧急动员令。
当然,国内是不知道日本内阁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在朝鲜的20师团,和以19师团预备役组建的109师团,关东军所辖的独立混成第11 旅团主力,接到了增兵华北的命令,正在集结。
张学良接到曾一阳的战役分析报告的时候,已经失去了部队调动上的先手。
日军关东军混成11旅团,已经接到了命令,在11日奉调入关,主力已经通过公主岭,进入密云境内的高顺营。
从整个战役上来说,东北军撤离北平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谁也不敢将八百年帝都拖入战火之中,北平承载了中华历史上最绚丽的古迹和文物。
东北军不能,也不敢做这个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