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战争的阴霾(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应对这种局势,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下令修筑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但是现在滇缅公路刚开始动工修建不久,短时间内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就算云南省的那数十万老人妇女以及儿童日夜不停地赶工,最早也得今年九月份才能通车。
但是通车后也只是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有一定的作用,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起不到任何帮助,毕竟只要有点水平的人用屁股想也知道,蒋介石是不会真正相信和帮助共产党八路军这个名义上的盟友实际上的心腹大患的。
基于这种情况,一个大而广且不怎么被蒋介石记恨的根据地对共产党是多么重要,它是八路军能否支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大关键。
由于要转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韩云华不得不命令所有的非执勤部队立即停止训练,帮助各军工单位以及老百姓转移。本来儿童和部分老百姓是没必要转移的,但是韩云华考虑到大批的灾民涌入肯定会造成根据地各方面的压力剧增的情况,所以提早将一部分没有自保以及劳动能力的人口迁出根据地,以防一但日军进攻态势太猛烈的话,军区有可能出现的溃败以及日军小部队偷袭造成老百姓不必要的伤亡。
这倒不是韩云华杞人忧天,据前不久钱壮飞的情报部门在敌占区的密探传回来的消息表明,在内蒙古军区的外围已经有大批日伪军在结集。虽然具体人数有多少还不太清楚,但是单单被情报人员认出来的日军有番号的部队就有109师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第21师团。再加上原本就驻守察哈尔以及绥远地区的日军第26师团和第六师团,另外还有驻守张家口的山下旅团以及驻守大同的步兵第39旅团,也就是在内蒙古军区的外围日军一共结集了4个师团外加四个旅团的重兵,总兵力达到了恐怖的9万多人。
尽管第21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3旅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都是日军新编成的部队,部队的编制也和现在侵华的日军有一定的区别,战斗力更是没法和那些老牌的师团相比。但是这九万多人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韩云华不得不防出现意外的情况。
收到钱壮飞送来的情报后,韩云华第一次失眠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有八个多月了,韩云华一直过的顺风顺水,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他都能坦然面对,永远是那么地自信。但是这次韩云华却没有必胜的信心,九万多日军足够国民政府组织一场大型会战了,但是共产党八路军包括他麾下的内蒙古军区能不能打胜这场空前的大战,说实话韩云华心里没有一点底。
但是想一想南京冤死的数十万冤魂以及正在忍受着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华北、华中、华南以及东北和台湾的数万万同胞乡亲们,韩云华知道自己退无可退。
这次韩云华不准备和日军进行惨烈的阵地战了,他准备将战火引到敌占区去,大部队跳到外线,根据地只留一少部分地方守备部队诱敌即可。至于根据地的老百姓韩云华是这样安排的,原来的居民愿意迁往晋西北以及陕甘宁边区的军区负责将他们安全送到晋西北地区,再由晋西北的120师转送到安全的地方。不愿意迁徙的随时做好准备,以村庄为单位寻早转移的安全地点,只要接到转移命令,立即转移到寻找好了的藏身点,具体工作则是由各县保安团和各村庄的民兵负责。
那些逃难来的灾民,韩云华暂时在根据地修建了七八个难民营,只要是从南方逃来的难民全部集中在这几个难民营,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难民中的青壮年男女转移到安全的晋西北或者是附近的山里。至于那些年老体弱的则是继续留在难民营,韩云华考虑到既然鬼子刻意放这些难民来拖垮韩云华所部的经济,那么就不大可能会屠杀这些难民。但是以防万一鬼子兽性爆发,韩云华还是提前将青壮年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毕竟日本鬼子的的身体里充满了野兽的基因,谁也不知道那些丧心病狂的家伙会不会一个兽血来潮再来几次杀人比赛,毕竟他们是有前科的。韩云华想来,那些身体瘦弱且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的老人,鬼子是不会在意这些人的,他们巴不得留着这些不能创造财富的老人来消耗韩云华原本就紧缺的物资了。
这样一来,部队执行老百姓西迁的任务就更重了,由于韩云华所部在察哈尔地区严守军纪,对辖区内老百姓更是爱护有加,前几次的大战更是让老百姓明白了一个道理:韩云华老总的部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部队,无论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抛下咱老百姓不管的。
基于这种情况,在察哈尔地区只要是韩云华下的命令,老百姓都是大力支持。所以这次韩云华的命令刚发下去不就,各县就将愿意迁往晋西北安全地区的名单统计出来了,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将这些人结集了起来。
韩云华看了一下名单,发现根据地一百四十多万人口有将近三十万愿意迁往晋西北,剩下将近一百一十万愿意留在察哈尔。在下达命令的同时,韩云华就让各县乡的地方政府向老百姓们说清楚,这次迁移基本上说是一次永久性迁徙,最起码在抗战胜利之前这些人是不可能再回到察哈尔了。
但是只要迁往晋西北以及陕甘宁边区,八路军就会负责他们的耕地以及基本的生产资料。韩云华可是知道现在的南泥湾还真的是“南泥湾”,还不是后来开发过后的“好江南”,正好用来安置这些人,也省下后来在动用大批的部队去开荒种田。
这样忙忙碌碌的西迁运动一直进行了一个多月,直到6月29日最后一批的察哈尔居民踏上了西迁之路后,根据地的这次西迁运动才算暂时告以段落,但是当这些人到达晋西北最少也得二十天以后的事了。
为了这次西迁,韩云华将军区所有的汽车和军马以及所有的骑兵马车都用上了,通往晋西北的路上一片烟尘,汽车的轰鸣声、骡马的嘶吼声、小儿的啼哭声使得整个西迁之路充满了生机。当然了这次西迁运动,内蒙古军区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巨大的,库存的汽油已经消耗了将近一半,粮食以及圈养的牲畜也送了一半给老百姓。
7月1日,花园口第一批难民已经过了日军控制的大同特别市,向韩云华所部控制的丰镇而来。寺内寿一也知道韩云华已经悉知了他的阴谋,而且还准备接招了,所以寺内寿一在得知韩云华向西迁移支那老百姓的时候也没去捣乱,只是派了几架飞机沿途耀武扬威了一番。但是却没有派轰炸机之类的去轰炸,寺内寿一只想告诉韩云华他想和他的内蒙古军区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战斗。
但是韩云华对此却不以为然,当寺内寿一派部队驱赶和引诱难民到察哈尔开始,他寺内寿一以及以他为首的整个华北方面军已经将日军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丢弃的一干二净。现在寺内寿一的做法,在韩云华眼里就是想做婊子却又想立贞节牌坊,简直是无耻之极。
由于双方对此都心知肚明,所以韩云华直接在丰镇和大同的边界设了一个接待站,相对应的日军在大同城外也设了一个粥棚,给那些难民提供最后一顿饭食,双方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诡异的交接。
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在暗地里双方都是剑拔弩张,形势极其严峻。首先是驻守张家口的山下奉文所部的一个步兵联队和一个骑兵大队,向突击一旅的防区推进了三十公里,其前锋已经进驻进了张北县外围的大亚湾,而韩云华所部的突击一旅的一个团也已经悄悄潜伏到了张家口的外围,随时准备对张家口城发起奇袭。
当然寺内寿一貌似慈善的做法也为日军挣了不少国际分,一些不明就已的国外媒体高呼是他们的呼吁让一直骄横的大日本陆军有所收敛。殊不知日军的兽性已经到了骨子里了,远不是他们在报纸上叫嚣几句就能改变的了的。
寺内寿一这个老狐狸也不失时机地让日本的报纸大肆宣扬华北方面军的善举,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国际上对“日军”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的谴责,为日本挽回一点国际颜面。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安抚黄泛区上千万难民的意思,毕竟上千万的灾民如果暴动起来,对日军的冲击也不会小。
为了应对这种局势,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下令修筑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但是现在滇缅公路刚开始动工修建不久,短时间内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就算云南省的那数十万老人妇女以及儿童日夜不停地赶工,最早也得今年九月份才能通车。
但是通车后也只是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有一定的作用,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起不到任何帮助,毕竟只要有点水平的人用屁股想也知道,蒋介石是不会真正相信和帮助共产党八路军这个名义上的盟友实际上的心腹大患的。
基于这种情况,一个大而广且不怎么被蒋介石记恨的根据地对共产党是多么重要,它是八路军能否支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大关键。
由于要转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韩云华不得不命令所有的非执勤部队立即停止训练,帮助各军工单位以及老百姓转移。本来儿童和部分老百姓是没必要转移的,但是韩云华考虑到大批的灾民涌入肯定会造成根据地各方面的压力剧增的情况,所以提早将一部分没有自保以及劳动能力的人口迁出根据地,以防一但日军进攻态势太猛烈的话,军区有可能出现的溃败以及日军小部队偷袭造成老百姓不必要的伤亡。
这倒不是韩云华杞人忧天,据前不久钱壮飞的情报部门在敌占区的密探传回来的消息表明,在内蒙古军区的外围已经有大批日伪军在结集。虽然具体人数有多少还不太清楚,但是单单被情报人员认出来的日军有番号的部队就有109师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第21师团。再加上原本就驻守察哈尔以及绥远地区的日军第26师团和第六师团,另外还有驻守张家口的山下旅团以及驻守大同的步兵第39旅团,也就是在内蒙古军区的外围日军一共结集了4个师团外加四个旅团的重兵,总兵力达到了恐怖的9万多人。
尽管第21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3旅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都是日军新编成的部队,部队的编制也和现在侵华的日军有一定的区别,战斗力更是没法和那些老牌的师团相比。但是这九万多人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韩云华不得不防出现意外的情况。
收到钱壮飞送来的情报后,韩云华第一次失眠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有八个多月了,韩云华一直过的顺风顺水,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他都能坦然面对,永远是那么地自信。但是这次韩云华却没有必胜的信心,九万多日军足够国民政府组织一场大型会战了,但是共产党八路军包括他麾下的内蒙古军区能不能打胜这场空前的大战,说实话韩云华心里没有一点底。
但是想一想南京冤死的数十万冤魂以及正在忍受着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华北、华中、华南以及东北和台湾的数万万同胞乡亲们,韩云华知道自己退无可退。
这次韩云华不准备和日军进行惨烈的阵地战了,他准备将战火引到敌占区去,大部队跳到外线,根据地只留一少部分地方守备部队诱敌即可。至于根据地的老百姓韩云华是这样安排的,原来的居民愿意迁往晋西北以及陕甘宁边区的军区负责将他们安全送到晋西北地区,再由晋西北的120师转送到安全的地方。不愿意迁徙的随时做好准备,以村庄为单位寻早转移的安全地点,只要接到转移命令,立即转移到寻找好了的藏身点,具体工作则是由各县保安团和各村庄的民兵负责。
那些逃难来的灾民,韩云华暂时在根据地修建了七八个难民营,只要是从南方逃来的难民全部集中在这几个难民营,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难民中的青壮年男女转移到安全的晋西北或者是附近的山里。至于那些年老体弱的则是继续留在难民营,韩云华考虑到既然鬼子刻意放这些难民来拖垮韩云华所部的经济,那么就不大可能会屠杀这些难民。但是以防万一鬼子兽性爆发,韩云华还是提前将青壮年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毕竟日本鬼子的的身体里充满了野兽的基因,谁也不知道那些丧心病狂的家伙会不会一个兽血来潮再来几次杀人比赛,毕竟他们是有前科的。韩云华想来,那些身体瘦弱且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的老人,鬼子是不会在意这些人的,他们巴不得留着这些不能创造财富的老人来消耗韩云华原本就紧缺的物资了。
这样一来,部队执行老百姓西迁的任务就更重了,由于韩云华所部在察哈尔地区严守军纪,对辖区内老百姓更是爱护有加,前几次的大战更是让老百姓明白了一个道理:韩云华老总的部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部队,无论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抛下咱老百姓不管的。
基于这种情况,在察哈尔地区只要是韩云华下的命令,老百姓都是大力支持。所以这次韩云华的命令刚发下去不就,各县就将愿意迁往晋西北安全地区的名单统计出来了,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将这些人结集了起来。
韩云华看了一下名单,发现根据地一百四十多万人口有将近三十万愿意迁往晋西北,剩下将近一百一十万愿意留在察哈尔。在下达命令的同时,韩云华就让各县乡的地方政府向老百姓们说清楚,这次迁移基本上说是一次永久性迁徙,最起码在抗战胜利之前这些人是不可能再回到察哈尔了。
但是只要迁往晋西北以及陕甘宁边区,八路军就会负责他们的耕地以及基本的生产资料。韩云华可是知道现在的南泥湾还真的是“南泥湾”,还不是后来开发过后的“好江南”,正好用来安置这些人,也省下后来在动用大批的部队去开荒种田。
这样忙忙碌碌的西迁运动一直进行了一个多月,直到6月29日最后一批的察哈尔居民踏上了西迁之路后,根据地的这次西迁运动才算暂时告以段落,但是当这些人到达晋西北最少也得二十天以后的事了。
为了这次西迁,韩云华将军区所有的汽车和军马以及所有的骑兵马车都用上了,通往晋西北的路上一片烟尘,汽车的轰鸣声、骡马的嘶吼声、小儿的啼哭声使得整个西迁之路充满了生机。当然了这次西迁运动,内蒙古军区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巨大的,库存的汽油已经消耗了将近一半,粮食以及圈养的牲畜也送了一半给老百姓。
7月1日,花园口第一批难民已经过了日军控制的大同特别市,向韩云华所部控制的丰镇而来。寺内寿一也知道韩云华已经悉知了他的阴谋,而且还准备接招了,所以寺内寿一在得知韩云华向西迁移支那老百姓的时候也没去捣乱,只是派了几架飞机沿途耀武扬威了一番。但是却没有派轰炸机之类的去轰炸,寺内寿一只想告诉韩云华他想和他的内蒙古军区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战斗。
但是韩云华对此却不以为然,当寺内寿一派部队驱赶和引诱难民到察哈尔开始,他寺内寿一以及以他为首的整个华北方面军已经将日军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丢弃的一干二净。现在寺内寿一的做法,在韩云华眼里就是想做婊子却又想立贞节牌坊,简直是无耻之极。
由于双方对此都心知肚明,所以韩云华直接在丰镇和大同的边界设了一个接待站,相对应的日军在大同城外也设了一个粥棚,给那些难民提供最后一顿饭食,双方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诡异的交接。
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在暗地里双方都是剑拔弩张,形势极其严峻。首先是驻守张家口的山下奉文所部的一个步兵联队和一个骑兵大队,向突击一旅的防区推进了三十公里,其前锋已经进驻进了张北县外围的大亚湾,而韩云华所部的突击一旅的一个团也已经悄悄潜伏到了张家口的外围,随时准备对张家口城发起奇袭。
当然寺内寿一貌似慈善的做法也为日军挣了不少国际分,一些不明就已的国外媒体高呼是他们的呼吁让一直骄横的大日本陆军有所收敛。殊不知日军的兽性已经到了骨子里了,远不是他们在报纸上叫嚣几句就能改变的了的。
寺内寿一这个老狐狸也不失时机地让日本的报纸大肆宣扬华北方面军的善举,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国际上对“日军”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的谴责,为日本挽回一点国际颜面。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安抚黄泛区上千万难民的意思,毕竟上千万的灾民如果暴动起来,对日军的冲击也不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