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王离的心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巨鹿城北,王离大营。
“大将军,连续数日送来的粮草都不足往日一办。我军存粮不多,若是再这样下去,怕是不妙啊!”
大将军,即统领边军,驻守上郡的王离,身边的亲信都这么称呼他。章邯等人称之为武城侯,也是为了便于分别。
一个中年男子端坐帅位,丰神坚毅,双目炯炯有神。皮肤显得略黑,想来是西北边塞的日晒风沙所致。身材高大魁梧,很符合土生土长西北汉子的特点,此人正是秦国长城边军统帅王离。
王离举手投足间,不自觉地流露出一股威武。一身银色铠甲,虽然擦得锃亮,却显得有些破旧。然而在整个大秦帝国无一人敢小觑,对于这件传承多年的盔甲只有无限的崇敬之情。
只因为这盔甲来历不凡,是昔年秦始皇帝嬴政亲手赏赐。它曾穿在王翦的身上,王翦先后领军灭赵、灭燕、灭楚国。后来这件盔甲穿在王贲身上,王贲挥军攻陷魏都大梁,攻克齐都临淄,俘虏齐王建。
这件盔甲是一个见证,见证了秦国最伟大的武将世家的荣耀,也昭示了王离名将后裔,出身不凡的身份。王贲死后,这件铠甲自然而然地交到了王离手中。
王离也算不负祖、父名望,蒙恬死后便接掌了长城边军,肩负起镇守大秦帝国北部边疆的重任。
此番他接到秦二世照明,率军沿长城东进,南下赵高,配合灭赵。此前匈奴被蒙恬打的抱头鼠窜,迁移大漠草原,不敢靠近长城一带,史书有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的记载。
如今由他接管之后,在对抗匈奴一事上,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功绩,更谈不上超于蒙恬。要知道王氏与蒙氏,在大秦崛起统一过程中,两大数一数二的功臣世家,彼此之间一直有所竞争。
王家有王翦、王贲父子在灭六国之战中,功劳显赫。蒙氏自蒙骜入秦,先后攻陷韩赵魏多出城池,秦国在函谷关外建立了东郡和三川郡,奠定了对外扩张的基础。其后的蒙武随王翦灭楚,立下大功。
也许在前两代,王家父子依靠攻陷灭亡五国的功劳,风头盖过了蒙家。但是到了第三代,蒙恬深受始皇帝器重,筑长城大匈奴,功劳卓著。其弟蒙毅也官至上卿,蒙家兄弟显赫一时,反超了王家。
王离作为王家的第三代传人,对此一直颇为郁闷。奈何自己一直是蒙恬的副手,根本没有独挡一面,超越的机会。后来蒙恬死了,蒙家衰败了,接手边军的王离却不甘心,他知道在大秦将士和百姓心中,蒙氏仍然高出他们王家。
唯一能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便是事实说话,在战功上超过蒙恬。让所有人看到王家的实力,让所有人知道王家比蒙氏更强。当然,这并不是一种仇恨,而是名将世家对功勋和荣誉的执着和重视。
想要超越蒙恬,单单是对付匈奴的战绩是不行。就在他为此遗憾的时候,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东方六国起义风起云涌。
多好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啊!王离感叹的同时,却因为自己身份的限制,不可轻举妄动,只能望匪兴叹。对能够率军出击的少府章邯,更是羡慕无比。
直到那日接到秦二世胡亥的诏书,命他统领大军沿长城东进,配合章邯将军合围赵国。
接到消息时,王离别提有多高兴了,终于可以像祖父和父亲一样,灭国平叛,建不是之奇功。巧合的是地点还是在赵国,想当年祖父王翦首先攻克邯郸,灭亡的第一个国家便是赵。
历史似乎在重演,王离心中感觉,当年祖父在这边土地上,开启了王家荣耀的之路。今日也是在这里,他要中兴王家的声势和荣誉。
一想到这,王离总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兴奋,因此特意穿起这件,祖父、父亲传下来的御赐铠甲,出兵巨鹿。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和决心,不言而喻。
到了巨鹿,王离与章邯兵兵分两处,配合作战。注意是配合作战,王离并不附属于章邯,在指挥权限级别上并非附属于章邯。
王离驻扎巨鹿城北,先派大军将来救援的赵国将军陈余,燕齐韩魏国等过,以及一些零星的小股叛军死死压制住,让他们在巨鹿城北动也不敢动。
紧接着便派出了涉间、苏角分批进攻巨鹿城。而章邯却“乐得逍遥”,南线的进攻并不凶猛,章邯给出的理由是吸援军来救,围点打援。在这种战术问题上,他二人意见略有不同。
至于麾下二十万长城边军的粮秣,则是全部依靠章邯运送。毕竟是长途奔袭,不可能携带太多粮草,再者上郡的粮草也是依靠关中运送,要是这样辗转,耗费太大。
相比之下,章邯身后不远就是大河。不管是从关中沿渭水、黄河向河北运粮,还是从敖仓取粮,都方便很多。
敖仓设在荥阳东北的敖山,黄河与济水分流的地方,联通鸿沟和中原漕运河流。秦始皇独具慧眼,统一六国后在此设立粮仓,收集中原之地的粮食存储于此。
至于敖仓存储的粮食数量,真真切切有些惊人,反秦三年,楚汉相争五年,多少大军从此运粮,却从未用完。从某些方面看,刘邦之所以能与项羽对峙那么久,并最终取得胜利,敖仓之粮未尝不是一个重要臂助。
敖仓的粮食通过鸿沟,大河运送道河北,再运到自己军中这段有些麻烦。好在章邯还算有先见之明,提前修筑好了甬道,以做输送粮秣之通道,以此供给大军。
某种程度上,于王离而言,自己才是巨鹿之战的主角。章邯的存在就是为他守住侧翼,担任运输大队长,输送粮食而已。事实证明,章邯一直干得不错!
然而最近两天,甬道似乎出了些问题,粮草运送数量明显下滑,下滑的数量还不是一点半点。
若是任由这样下去,二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怕是要出问题了,故而军需官急匆匆地来见王离,希望能有的明确的处理。
听到军需官禀报,王离不禁眉头一皱,问道:“甬道可是出了什么耽搁?”
军需回答道:“回报大将军,是的,前几日一支楚军出现破坏多处甬道,以至于耽误了运送。似乎刚刚修复之后,又被楚国人破坏了,所以误了粮草运送。”
“甬道有出了问题?”王离对此颇有怒意。
军需官是王离亲信,故而大胆言道:“大将军,章上将军会不会有别的心思?上将军在巨鹿城南,除了为我军守卫侧翼,还有就是维持甬道通畅,输送军粮。可是有二十万大军啊,难道连一条粮道都看不好,屡次给楚国人可乘之机?”
军需官之所以敢这么说,是有原因的。他知道王离对章邯颇有微词,说到底还是和资历、地位这些有关系。
章邯原来不过是少府官员,临危受命率军出击,王离对这样的机会羡慕不已。然而打了几场胜仗之后,章邯便堂而皇之地成了上将军,王离的羡慕逐渐转化成了嫉妒。
秦国军制,以上将军为尊,下来才是大将军。也就是说章邯比自己高出一级。这可让王离有些不爽,蒙氏还能与王家一较长短,章邯又算得了什么?
不就那几场胜仗吗?王离一直认为,当时若是派自己出战,指不定局势比自己好。名将功臣世家的公子,对新崛起大将有些隐约的矛盾。
章邯之所通过赵成转告秦二世和赵高,请王离来“配合”。之所以守卫巨鹿城南,唯一做的就是为王离守御侧翼,输送粮草。将攻击巨鹿和围困对抗援军的重任交给王离,未尝不是将一份天大的功劳赠与王离。
章邯也算得上良苦用心,但也因此忽略了一些问题。特定的情境下,这些问题爆发出来时,会被无限放大,很可能成为致命伤。或许巨鹿之战的伏笔,此时已经埋下。即便如此,王离大将军似乎还有些不大领情,章邯此举可谓得不偿失。
听军需官这么说,王离沉思一会摇摇头,说道:“应该不会,章邯即便有心,也不会拿这种事关大秦国运的战事儿戏!”
王大将军脑海中理智刚刚占据了上风,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让他刚刚笃定的想法有些动摇。
属下来报:“楚军项羽所部业已杀来!”
巨鹿城北,王离大营。
“大将军,连续数日送来的粮草都不足往日一办。我军存粮不多,若是再这样下去,怕是不妙啊!”
大将军,即统领边军,驻守上郡的王离,身边的亲信都这么称呼他。章邯等人称之为武城侯,也是为了便于分别。
一个中年男子端坐帅位,丰神坚毅,双目炯炯有神。皮肤显得略黑,想来是西北边塞的日晒风沙所致。身材高大魁梧,很符合土生土长西北汉子的特点,此人正是秦国长城边军统帅王离。
王离举手投足间,不自觉地流露出一股威武。一身银色铠甲,虽然擦得锃亮,却显得有些破旧。然而在整个大秦帝国无一人敢小觑,对于这件传承多年的盔甲只有无限的崇敬之情。
只因为这盔甲来历不凡,是昔年秦始皇帝嬴政亲手赏赐。它曾穿在王翦的身上,王翦先后领军灭赵、灭燕、灭楚国。后来这件盔甲穿在王贲身上,王贲挥军攻陷魏都大梁,攻克齐都临淄,俘虏齐王建。
这件盔甲是一个见证,见证了秦国最伟大的武将世家的荣耀,也昭示了王离名将后裔,出身不凡的身份。王贲死后,这件铠甲自然而然地交到了王离手中。
王离也算不负祖、父名望,蒙恬死后便接掌了长城边军,肩负起镇守大秦帝国北部边疆的重任。
此番他接到秦二世照明,率军沿长城东进,南下赵高,配合灭赵。此前匈奴被蒙恬打的抱头鼠窜,迁移大漠草原,不敢靠近长城一带,史书有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的记载。
如今由他接管之后,在对抗匈奴一事上,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功绩,更谈不上超于蒙恬。要知道王氏与蒙氏,在大秦崛起统一过程中,两大数一数二的功臣世家,彼此之间一直有所竞争。
王家有王翦、王贲父子在灭六国之战中,功劳显赫。蒙氏自蒙骜入秦,先后攻陷韩赵魏多出城池,秦国在函谷关外建立了东郡和三川郡,奠定了对外扩张的基础。其后的蒙武随王翦灭楚,立下大功。
也许在前两代,王家父子依靠攻陷灭亡五国的功劳,风头盖过了蒙家。但是到了第三代,蒙恬深受始皇帝器重,筑长城大匈奴,功劳卓著。其弟蒙毅也官至上卿,蒙家兄弟显赫一时,反超了王家。
王离作为王家的第三代传人,对此一直颇为郁闷。奈何自己一直是蒙恬的副手,根本没有独挡一面,超越的机会。后来蒙恬死了,蒙家衰败了,接手边军的王离却不甘心,他知道在大秦将士和百姓心中,蒙氏仍然高出他们王家。
唯一能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便是事实说话,在战功上超过蒙恬。让所有人看到王家的实力,让所有人知道王家比蒙氏更强。当然,这并不是一种仇恨,而是名将世家对功勋和荣誉的执着和重视。
想要超越蒙恬,单单是对付匈奴的战绩是不行。就在他为此遗憾的时候,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东方六国起义风起云涌。
多好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啊!王离感叹的同时,却因为自己身份的限制,不可轻举妄动,只能望匪兴叹。对能够率军出击的少府章邯,更是羡慕无比。
直到那日接到秦二世胡亥的诏书,命他统领大军沿长城东进,配合章邯将军合围赵国。
接到消息时,王离别提有多高兴了,终于可以像祖父和父亲一样,灭国平叛,建不是之奇功。巧合的是地点还是在赵国,想当年祖父王翦首先攻克邯郸,灭亡的第一个国家便是赵。
历史似乎在重演,王离心中感觉,当年祖父在这边土地上,开启了王家荣耀的之路。今日也是在这里,他要中兴王家的声势和荣誉。
一想到这,王离总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兴奋,因此特意穿起这件,祖父、父亲传下来的御赐铠甲,出兵巨鹿。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和决心,不言而喻。
到了巨鹿,王离与章邯兵兵分两处,配合作战。注意是配合作战,王离并不附属于章邯,在指挥权限级别上并非附属于章邯。
王离驻扎巨鹿城北,先派大军将来救援的赵国将军陈余,燕齐韩魏国等过,以及一些零星的小股叛军死死压制住,让他们在巨鹿城北动也不敢动。
紧接着便派出了涉间、苏角分批进攻巨鹿城。而章邯却“乐得逍遥”,南线的进攻并不凶猛,章邯给出的理由是吸援军来救,围点打援。在这种战术问题上,他二人意见略有不同。
至于麾下二十万长城边军的粮秣,则是全部依靠章邯运送。毕竟是长途奔袭,不可能携带太多粮草,再者上郡的粮草也是依靠关中运送,要是这样辗转,耗费太大。
相比之下,章邯身后不远就是大河。不管是从关中沿渭水、黄河向河北运粮,还是从敖仓取粮,都方便很多。
敖仓设在荥阳东北的敖山,黄河与济水分流的地方,联通鸿沟和中原漕运河流。秦始皇独具慧眼,统一六国后在此设立粮仓,收集中原之地的粮食存储于此。
至于敖仓存储的粮食数量,真真切切有些惊人,反秦三年,楚汉相争五年,多少大军从此运粮,却从未用完。从某些方面看,刘邦之所以能与项羽对峙那么久,并最终取得胜利,敖仓之粮未尝不是一个重要臂助。
敖仓的粮食通过鸿沟,大河运送道河北,再运到自己军中这段有些麻烦。好在章邯还算有先见之明,提前修筑好了甬道,以做输送粮秣之通道,以此供给大军。
某种程度上,于王离而言,自己才是巨鹿之战的主角。章邯的存在就是为他守住侧翼,担任运输大队长,输送粮食而已。事实证明,章邯一直干得不错!
然而最近两天,甬道似乎出了些问题,粮草运送数量明显下滑,下滑的数量还不是一点半点。
若是任由这样下去,二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怕是要出问题了,故而军需官急匆匆地来见王离,希望能有的明确的处理。
听到军需官禀报,王离不禁眉头一皱,问道:“甬道可是出了什么耽搁?”
军需回答道:“回报大将军,是的,前几日一支楚军出现破坏多处甬道,以至于耽误了运送。似乎刚刚修复之后,又被楚国人破坏了,所以误了粮草运送。”
“甬道有出了问题?”王离对此颇有怒意。
军需官是王离亲信,故而大胆言道:“大将军,章上将军会不会有别的心思?上将军在巨鹿城南,除了为我军守卫侧翼,还有就是维持甬道通畅,输送军粮。可是有二十万大军啊,难道连一条粮道都看不好,屡次给楚国人可乘之机?”
军需官之所以敢这么说,是有原因的。他知道王离对章邯颇有微词,说到底还是和资历、地位这些有关系。
章邯原来不过是少府官员,临危受命率军出击,王离对这样的机会羡慕不已。然而打了几场胜仗之后,章邯便堂而皇之地成了上将军,王离的羡慕逐渐转化成了嫉妒。
秦国军制,以上将军为尊,下来才是大将军。也就是说章邯比自己高出一级。这可让王离有些不爽,蒙氏还能与王家一较长短,章邯又算得了什么?
不就那几场胜仗吗?王离一直认为,当时若是派自己出战,指不定局势比自己好。名将功臣世家的公子,对新崛起大将有些隐约的矛盾。
章邯之所通过赵成转告秦二世和赵高,请王离来“配合”。之所以守卫巨鹿城南,唯一做的就是为王离守御侧翼,输送粮草。将攻击巨鹿和围困对抗援军的重任交给王离,未尝不是将一份天大的功劳赠与王离。
章邯也算得上良苦用心,但也因此忽略了一些问题。特定的情境下,这些问题爆发出来时,会被无限放大,很可能成为致命伤。或许巨鹿之战的伏笔,此时已经埋下。即便如此,王离大将军似乎还有些不大领情,章邯此举可谓得不偿失。
听军需官这么说,王离沉思一会摇摇头,说道:“应该不会,章邯即便有心,也不会拿这种事关大秦国运的战事儿戏!”
王大将军脑海中理智刚刚占据了上风,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让他刚刚笃定的想法有些动摇。
属下来报:“楚军项羽所部业已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