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迫不得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罗斯福就这么上当受骗,他就不是罗斯福,也不可能在一九四一年的大选中第三次当选美国总统。要知道,在罗斯福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人三次当选总统,更别说是连续三次了。
根据尼米兹回忆,在丘吉尔提出建议的时候,罗斯福就有所担忧。
问题是,罗斯福不可能戳穿丘吉尔的谎言,因为这关系到美英关系,而这又是对美国最为重要的同盟关系。如果美英关系出现裂痕,不但英国的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害,美国也别想得到半点好处。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英国,美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打赢这场战争,顶多争取到停战的结果。
因为不能戳穿丘吉尔的谎言,所以罗斯福也就不能拒绝丘吉尔的提议。
只是,罗斯福也留了一手。
在与丘吉尔商量的时候,罗斯福明确提出,美军坚守澳大利亚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丘吉尔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兑现承诺,关键就是向西南太平洋派遣远征舰队,不然美军将从一九四三年一月初开始撤军。
罗斯福这么做,等于把难题交给了丘吉尔。
十一月二十二日,尼米兹回到珍珠港。
按照罗斯福的安排,在年底之前,美军不得从澳大利亚撤退,如果丘吉尔兑现了承诺就得坚守澳大利亚。如此一来,美国海军也就有了新的使命,即在年底之前,阻止中**队进攻澳大利亚。而且到一九四三年初,必须得保证通往澳大利亚的航线不被切断,以便在必要的时候从澳大利亚撤军。
这看私简单的任务,却难住了尼米兹。
显然,向西南太平洋派遣舰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尼米兹手里也没有可以用来夺回制海权的舰队。即便把八艘小型航母都派过去,也不可能抗衡中国海军的第五舰队。甚至不够中国舰队打。
这样一来,就只能设法在其他战场上牵制住中国海军了。
说白了,在攻占了新喀里多尼亚之后,中**队在什么时候登陆澳洲,不是由陆军与陆战队决定的,而是由海军决定的。主要就是,在登陆澳洲的战斗中。海军舰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别忘了,新喀里多尼亚距离澳洲大陆也有一千多公里呢。
虽然对重型与中型轰炸机来说,这个距离不算远。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亚的重型轰炸机可以轰炸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所有重要城镇,中型轰炸机则能轰炸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但是对战术飞机来说,这个距离依然太远了。问题是,在战场上,重型与中型轰炸机不可能完全取代战术飞机。别的不说,轰炸机就需要战斗机护航,而在中**队中,只有双发重型战斗机有这么远的作战半径。而重型战斗机并不适合在白天作战,其主要活动时间在夜晚,适合在白天活动的战术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不到一千公里,也就无法为轰炸机提供全程掩护,使得轰炸机在白天的作战效率不会高到哪里去。
如此一来,舰载航空兵就不可否缺了。
可见。只有在中国海军舰队做好了准备的情况下。中**队才会发起攻打澳洲的登陆作战行动。
按照尼米兹的判断,中国海军肯定会把五艘舰队航母留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如果有必要,甚至会从第二舰队抽调一艘舰队航母,让六艘舰队航母组成两支航母战斗群。轮番执行作战任务。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海军能够投入西南太平洋战场的极限了。
要知道。不管怎么样,只要斯科特的第二印度洋舰队还在孟买港里,哪怕是所有官兵都在岸上晒太阳,中国海军就得在印度洋上保留一支以舰队航母为核心的舰队,而且至少需要一艘舰队航母。
如果能够迫使中国海军向其他战场上派遣舰队航母,也就有望破坏中**队攻打澳洲本土的作战行动,至少能够使中**队推迟登陆作战行动,而尼米兹需要的也就是这一点点时间。
在尼米兹做出决定之后,战术上的麻烦就落到了斯普鲁恩斯的肩膀上。
回到珍珠港之后,尼米兹就找到斯普鲁恩斯,非常直接的问了一个问题,即依靠现有的几艘小型航母,有没有把握在一场战术反击中击败中国海军,至少给予中国舰队重创,让中国海军从西南太平洋上抽调兵力。
显然,斯普鲁恩斯非常惊讶。
要知道,当时可供他指挥的只有四艘小型航母,而中国海军的第五舰队里也有四艘小型航母。
也就是说,双方舰队的规模相差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斯普鲁恩斯只能保证把中国舰队挡在夏威夷群岛的大门之外。至于主动挑战中国舰队,在他看来完全是发疯的举动。
问题是,斯普鲁恩斯也非常清楚,尼米兹绝对不是心血来潮才提出这个要求的。
在与尼米兹谈过之后,斯普鲁恩斯也知道,如果他不采取行动,尼米兹将别无选择,只能任命一名新的舰队司令官,因为这不是尼米兹部署的作战任务,而是罗斯福总统直接下达的命令。
问题是,在美国海军中,有谁能够顶替斯普鲁恩斯?
哈尔西还在第三舰队,而且替斯普鲁恩斯背下了新喀里多尼亚海战战败的黑锅,声誉与地位都大不如前。弗莱彻早已离开舰队,而且才能平庸,根本不适合在这个时候担任舰队指挥官。米切尔已经阵亡,而且就算没死,他也不适合指挥航母战斗群。克拉克虽然有不错的才能,但是从来没有担任过指挥官的职务,一直是舰队的航空作战参谋,且资历等都没有达到担任指挥官所需的最低标准。
还有人选吗?
没有了,根本没有人可以顶替斯普鲁恩斯。
为了说服斯普鲁恩斯,尼米兹甚至半开玩笑的提到,如果斯普鲁恩斯不肯受命,他就得亲自率领舰队出征。
问题是,尼米兹也取代不了斯普鲁恩斯。
要知道,尼米兹最初在潜艇部队服役,然后在海军部供职,到成为太平洋舰队司令的时候都没有担任过舰队指挥官。更重要的是,尼米兹的才能在战略层面上,在战术上,他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才干。
事实上,也正是斯普鲁恩斯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以哈尔西才会心甘情愿的替他背下黑锅。
问题是,这并不表示斯普鲁恩斯会迎难而上,或者说是会自寻死路。
战后,斯普鲁恩斯就在回忆录中提到,尼米兹安排的任务,与让他率领舰队主动去送死没有半点区别。
结果就是,斯普鲁恩斯没有立即答应下来。
当然,尼米兹也没有强迫他立即做出决定。
不管怎么说,就算斯普鲁恩斯接受了这个任务,也无法立即率领舰队出征,因此他有几天的考虑时间。
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情。
这就是,哈尔西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向尼米兹提交了辞呈,要求辞去第三舰队司令官的职务。
当然,哈尔西的辞职,与斯普鲁恩斯遇到的难题没有直接关系。
导致哈尔西辞职的直接原因是麦克阿瑟干预舰队作战,命令他派遣第三舰队的所有战舰掩护一支船队前往新喀里多尼亚。更要命的是,这支船队不是去把困在岛上的美军接回到澳大利亚,而是为岛上的美军送去作战物资,即让那些快要绝望的美军官兵继续在新喀里多尼亚抵抗中**队。
如果是去把岛上的美军撤回来,哈尔西不会犹豫。
做为军人,哈尔西有足够强的责任感,为了拯救友军,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没什么,而且这对提升士气有很大帮助。
问题是,麦克阿瑟根本就不想把岛上的美军撤回来。
其实,这也与罗斯福的决定有关,即为了阻止中**队攻打澳洲大陆,得尽可能的在新喀里多尼亚给中**队制造麻烦。如此一来,不但不能把岛上的美军撤出来,还得设法为其提供增援。
只是,哈尔西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结果就是,哈尔西拒绝执行麦克阿瑟下达的命令,而且明确提出,他的直接上级是太平洋舰队司令。
当然,哈尔西也没有做错,罗斯福早就明确了指挥关系。
可是,麦克阿瑟也不是省油的灯。
在哈尔西决绝执行他下达的命令之后,麦克阿瑟立即以战区司令官的身份,强行命令布里斯班与悉尼的美军战舰出港,并且安排墨尔本的船队前往塔斯曼海与舰队会合。大概是担心舰长不肯听从他的命令,麦克阿瑟还安排战区司令部的参谋前往各艘战舰,直接向舰长下达命令。
要命的是,罗斯福这次没有支持海军,而是支持了麦克阿瑟。
对哈尔西来说,这显然是莫大的耻辱。要知道,罗斯福之前已经明确了指挥关系,现在却亲自破坏了基本原则。在哈尔西看来,不但麦克阿瑟侮辱了他,总统也愚弄了他,根本没有把他这个战区舰队司令放在眼里。
结果就是,哈尔西直接交上了辞呈。
不管尼米兹怎么想,哈尔西显然不可能继续留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了,因为这次哈尔西得罪的不仅仅是麦克阿瑟,还与总统对着干。如果尼米兹不批准哈尔西递交的辞呈,后果将更加严重。
哈尔西的回归,给了尼米兹一个新的选择。(未完待续……RQ
如果罗斯福就这么上当受骗,他就不是罗斯福,也不可能在一九四一年的大选中第三次当选美国总统。要知道,在罗斯福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人三次当选总统,更别说是连续三次了。
根据尼米兹回忆,在丘吉尔提出建议的时候,罗斯福就有所担忧。
问题是,罗斯福不可能戳穿丘吉尔的谎言,因为这关系到美英关系,而这又是对美国最为重要的同盟关系。如果美英关系出现裂痕,不但英国的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害,美国也别想得到半点好处。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英国,美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打赢这场战争,顶多争取到停战的结果。
因为不能戳穿丘吉尔的谎言,所以罗斯福也就不能拒绝丘吉尔的提议。
只是,罗斯福也留了一手。
在与丘吉尔商量的时候,罗斯福明确提出,美军坚守澳大利亚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丘吉尔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兑现承诺,关键就是向西南太平洋派遣远征舰队,不然美军将从一九四三年一月初开始撤军。
罗斯福这么做,等于把难题交给了丘吉尔。
十一月二十二日,尼米兹回到珍珠港。
按照罗斯福的安排,在年底之前,美军不得从澳大利亚撤退,如果丘吉尔兑现了承诺就得坚守澳大利亚。如此一来,美国海军也就有了新的使命,即在年底之前,阻止中**队进攻澳大利亚。而且到一九四三年初,必须得保证通往澳大利亚的航线不被切断,以便在必要的时候从澳大利亚撤军。
这看私简单的任务,却难住了尼米兹。
显然,向西南太平洋派遣舰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尼米兹手里也没有可以用来夺回制海权的舰队。即便把八艘小型航母都派过去,也不可能抗衡中国海军的第五舰队。甚至不够中国舰队打。
这样一来,就只能设法在其他战场上牵制住中国海军了。
说白了,在攻占了新喀里多尼亚之后,中**队在什么时候登陆澳洲,不是由陆军与陆战队决定的,而是由海军决定的。主要就是,在登陆澳洲的战斗中。海军舰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别忘了,新喀里多尼亚距离澳洲大陆也有一千多公里呢。
虽然对重型与中型轰炸机来说,这个距离不算远。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亚的重型轰炸机可以轰炸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所有重要城镇,中型轰炸机则能轰炸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但是对战术飞机来说,这个距离依然太远了。问题是,在战场上,重型与中型轰炸机不可能完全取代战术飞机。别的不说,轰炸机就需要战斗机护航,而在中**队中,只有双发重型战斗机有这么远的作战半径。而重型战斗机并不适合在白天作战,其主要活动时间在夜晚,适合在白天活动的战术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不到一千公里,也就无法为轰炸机提供全程掩护,使得轰炸机在白天的作战效率不会高到哪里去。
如此一来,舰载航空兵就不可否缺了。
可见。只有在中国海军舰队做好了准备的情况下。中**队才会发起攻打澳洲的登陆作战行动。
按照尼米兹的判断,中国海军肯定会把五艘舰队航母留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如果有必要,甚至会从第二舰队抽调一艘舰队航母,让六艘舰队航母组成两支航母战斗群。轮番执行作战任务。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海军能够投入西南太平洋战场的极限了。
要知道。不管怎么样,只要斯科特的第二印度洋舰队还在孟买港里,哪怕是所有官兵都在岸上晒太阳,中国海军就得在印度洋上保留一支以舰队航母为核心的舰队,而且至少需要一艘舰队航母。
如果能够迫使中国海军向其他战场上派遣舰队航母,也就有望破坏中**队攻打澳洲本土的作战行动,至少能够使中**队推迟登陆作战行动,而尼米兹需要的也就是这一点点时间。
在尼米兹做出决定之后,战术上的麻烦就落到了斯普鲁恩斯的肩膀上。
回到珍珠港之后,尼米兹就找到斯普鲁恩斯,非常直接的问了一个问题,即依靠现有的几艘小型航母,有没有把握在一场战术反击中击败中国海军,至少给予中国舰队重创,让中国海军从西南太平洋上抽调兵力。
显然,斯普鲁恩斯非常惊讶。
要知道,当时可供他指挥的只有四艘小型航母,而中国海军的第五舰队里也有四艘小型航母。
也就是说,双方舰队的规模相差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斯普鲁恩斯只能保证把中国舰队挡在夏威夷群岛的大门之外。至于主动挑战中国舰队,在他看来完全是发疯的举动。
问题是,斯普鲁恩斯也非常清楚,尼米兹绝对不是心血来潮才提出这个要求的。
在与尼米兹谈过之后,斯普鲁恩斯也知道,如果他不采取行动,尼米兹将别无选择,只能任命一名新的舰队司令官,因为这不是尼米兹部署的作战任务,而是罗斯福总统直接下达的命令。
问题是,在美国海军中,有谁能够顶替斯普鲁恩斯?
哈尔西还在第三舰队,而且替斯普鲁恩斯背下了新喀里多尼亚海战战败的黑锅,声誉与地位都大不如前。弗莱彻早已离开舰队,而且才能平庸,根本不适合在这个时候担任舰队指挥官。米切尔已经阵亡,而且就算没死,他也不适合指挥航母战斗群。克拉克虽然有不错的才能,但是从来没有担任过指挥官的职务,一直是舰队的航空作战参谋,且资历等都没有达到担任指挥官所需的最低标准。
还有人选吗?
没有了,根本没有人可以顶替斯普鲁恩斯。
为了说服斯普鲁恩斯,尼米兹甚至半开玩笑的提到,如果斯普鲁恩斯不肯受命,他就得亲自率领舰队出征。
问题是,尼米兹也取代不了斯普鲁恩斯。
要知道,尼米兹最初在潜艇部队服役,然后在海军部供职,到成为太平洋舰队司令的时候都没有担任过舰队指挥官。更重要的是,尼米兹的才能在战略层面上,在战术上,他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才干。
事实上,也正是斯普鲁恩斯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以哈尔西才会心甘情愿的替他背下黑锅。
问题是,这并不表示斯普鲁恩斯会迎难而上,或者说是会自寻死路。
战后,斯普鲁恩斯就在回忆录中提到,尼米兹安排的任务,与让他率领舰队主动去送死没有半点区别。
结果就是,斯普鲁恩斯没有立即答应下来。
当然,尼米兹也没有强迫他立即做出决定。
不管怎么说,就算斯普鲁恩斯接受了这个任务,也无法立即率领舰队出征,因此他有几天的考虑时间。
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情。
这就是,哈尔西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向尼米兹提交了辞呈,要求辞去第三舰队司令官的职务。
当然,哈尔西的辞职,与斯普鲁恩斯遇到的难题没有直接关系。
导致哈尔西辞职的直接原因是麦克阿瑟干预舰队作战,命令他派遣第三舰队的所有战舰掩护一支船队前往新喀里多尼亚。更要命的是,这支船队不是去把困在岛上的美军接回到澳大利亚,而是为岛上的美军送去作战物资,即让那些快要绝望的美军官兵继续在新喀里多尼亚抵抗中**队。
如果是去把岛上的美军撤回来,哈尔西不会犹豫。
做为军人,哈尔西有足够强的责任感,为了拯救友军,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没什么,而且这对提升士气有很大帮助。
问题是,麦克阿瑟根本就不想把岛上的美军撤回来。
其实,这也与罗斯福的决定有关,即为了阻止中**队攻打澳洲大陆,得尽可能的在新喀里多尼亚给中**队制造麻烦。如此一来,不但不能把岛上的美军撤出来,还得设法为其提供增援。
只是,哈尔西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结果就是,哈尔西拒绝执行麦克阿瑟下达的命令,而且明确提出,他的直接上级是太平洋舰队司令。
当然,哈尔西也没有做错,罗斯福早就明确了指挥关系。
可是,麦克阿瑟也不是省油的灯。
在哈尔西决绝执行他下达的命令之后,麦克阿瑟立即以战区司令官的身份,强行命令布里斯班与悉尼的美军战舰出港,并且安排墨尔本的船队前往塔斯曼海与舰队会合。大概是担心舰长不肯听从他的命令,麦克阿瑟还安排战区司令部的参谋前往各艘战舰,直接向舰长下达命令。
要命的是,罗斯福这次没有支持海军,而是支持了麦克阿瑟。
对哈尔西来说,这显然是莫大的耻辱。要知道,罗斯福之前已经明确了指挥关系,现在却亲自破坏了基本原则。在哈尔西看来,不但麦克阿瑟侮辱了他,总统也愚弄了他,根本没有把他这个战区舰队司令放在眼里。
结果就是,哈尔西直接交上了辞呈。
不管尼米兹怎么想,哈尔西显然不可能继续留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了,因为这次哈尔西得罪的不仅仅是麦克阿瑟,还与总统对着干。如果尼米兹不批准哈尔西递交的辞呈,后果将更加严重。
哈尔西的回归,给了尼米兹一个新的选择。(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