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有组织有预谋的抢劫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收税是很大的问题,谁敢拿税赋来开刀,那更是自己要找不自在。
其实大明朝的官在税赋上开刀的人很多,不过不约而同的,都是进行摊派,即采取各种法子加税,比如金花银的损耗,比如征粮时的各种杂税等等。
可是大规模的减税,却是闻所未闻,一次减了这么多,拿什么来填补这个空缺?
当然,新任巡抚的做法是用桑税抵粮税,这个办法看上去似乎妥当,可是仔细一想,却有点让人觉得可笑了。
首先,朝廷要的是粮,虽然也会折金花银,可是浙江的粮食才是朝廷的重点,朝廷还靠着浙江的粮食去赈灾,亦或去辽东、宣府养兵,你就算拿出银子出来,没有足够的粮食,怎么成?
这还只是其一,关键的问题在于第二点,种粮的往往都是小户人家,你把人家的税减了,固然这些人家对你感恩戴德,毕竟那些只有三五亩田的寻常农户,每年种出来的粮食只有这么大,都说是十抽二,其实真正缴纳的粮税远远比这个高得多,有的地方甚至是十抽五,许多人虽有几亩薄田,看上去似乎日子过得下去,实则大多数人都是吃了半年的细粮接下来半年就是吃粗粮,末尾的几个月,只得掺些野菜才能勉强果腹了,若是大面积的减税,那么这些人填饱肚子就不再是问题了。
最大的问题是桑税,现在种桑的都是浙江的大户,这些人家哪个不是良田万顷?有的朝中有人,有的是本就在浙江的极有声望的豪绅,他们土地多,种的桑田也多,巡抚大人竟将桑税足足提高了数倍,随便一个大户,若是缴起税来,怕都是数百上千两的金花银,若是你种的更多一些,怕是几千两也未尝没有可能,这些人,会答应吗?
平时官府的许多政策,都是尽量的倾斜这些士绅,为的就是安抚他们,现在倒好,巡抚大人不但不对这些人安抚,反而先拿这些人开刀。
这……
布政使赵明倒是对徐谦有好感的,一方面他是王学门徒,另一方面,徐谦带兵南下,拯救大家于水火之中,于是忍不住劝道:“大人,若是如此,怕是大户们不满,他们若是要闹起来,这可不是好玩的,到时候……”
徐谦微微一笑,道:“这个无妨,告诉他们,明日夜里,请大家来巡抚衙门,凡是有什么不满的,都可以来找本官诉说,本官自然会给他们说清楚讲明白,赵大人,这新政要尽力推行下去,要立即下文,让各府各县遵照这一条办理,立即贴出文告,公告天下。”
赵明心里叹了口气,忍不住想,这新任巡抚,毕竟是清流出身,一切都过于想当然了,方略倒是好方略,也确实有爱民之心,若是这个办法真能推广下去,浙江一省,恐怕再无饿殍,毫无节制的种桑,也会得到一定缓解,可是……这毕竟只是愿望,再美好的愿望碰到了现实,都是扯淡。
不过赵明也并不担心,徐谦这个所谓的政令,多半只是刚刚上任一头热的想法,等到时候遇到了阻力,自然会改弦更张,现在倒不如先顺着他,遇到困难之后,再废除也就是了。
一场会议很快结束,巡抚与布政使司自然下文,公告浙江各府各县,这一道政令下来,倒是不少人暗暗点头,浙江的税本来就重,现在巡抚减税,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只是这拳拳爱民之心却是跃然纸上。
消息传到乡间,更是反应热烈,乡民们一直深信徐谦乃是文曲星,现在甫一上任就要减税,这可就非比寻常了,历朝历代,只听说过税赋越来越多,摊派多如牛毛的,从未听说过减税一说。
再加上明报及时刊文,将徐谦税制的用心和税制的许多章法一一刊载出去,什么样的人不必纳粮税,又有什么样的人纳三十抽一的粮税,桑税如何征收,再有若有官吏加征税赋,又该到哪里状告,本地知府、知县若是不肯照章办理又会如何严惩,林林总总,正版报纸竟有十万言,更是鼓励生员进行督促,说是家事国事天下事,读书人都需事事关心,王学讲究的是知行合一,理应将所见所闻,俱都上报。
也就是说,明报在这边,号召省内生员督促官府的税赋征收,假若有官吏不法,大可报到巡抚衙门或是明报,到时巡抚衙门必定照章办理,并且还会对该生员进行一定的奖励,比如在学里,廪生、增生的缺额,还有乡试的名额之类,不再单单考察学问,还要考察品行,纠察官吏不法也属于德行考察的范畴,总之,若是上报,之后上报属实,在进学方面,会给予一定的倾斜。
对生员来说,本来就清高自傲,现在巡抚衙门放权,让他们纠察不法,生员们自然欢迎,以后见到了官吏,腰杆子更直。不只如此,来点正义感,居然还有好处,各乡的生员、秀才们拿了明报,此时已经开始打起主意了。
倒是那巡按周昌也拿到了明报,看了之后也是眉飞色舞,他有预感,徐谦这是在作死。一开始,以为这只是徐抚台虚晃一枪,喊喊口号而已,这在官场上并不鲜见,可是具体执行不执行,是另一回事,谁晓得这位抚台大人吃了猪油蒙了心,居然动真格,连明报都为他鼓噪造势,如此一来,那些种桑的大户们,会善罢甘休吗?这些人可都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利益受损,等于是加收他们的税来补那些寻常小户的不足,周昌决定再等一等,等那些大户闹起来,再在其中做一些文章,到了那时,且看这巡抚怎么下的来台。
想到这里,周昌心情大好,不由哼起了小曲,很是畅快。
…………………………………………………………………………………………………………………………………………………………………………
浙江的大户,尤以青田刘家最是尊贵,拥有的土地也是最多,刘家在浙江的地位,可远远比从前的商家要厉害的多,而商家后来从事走私,土地倒是不多,可是刘家不同,青田县几乎过半的土地,都是刘家所有。
这刘家的祖上乃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被敕为诚意伯,刘伯温的长子刘廌世袭诚意伯、又敕光禄大夫,职官正一品。虽无实权,却也实在显赫,只是其父被人害死,刘廌无心朝政,索性就以奉亲守墓的名义,归隐回乡,在乡中闲住。
此后,刘家便有祖训,子孙不得为官,因此所有人都挂着诚意伯的名义,在乡中闲居,数代经营,刘家在京师的最后一点影响力都已经烟消云散,可是他们在浙江,却属于名门中的名门。
刘家后人,传到现代乃是第三任诚意伯刘瑜,刘瑜已是年过半百,朝廷多次请他入京为官,他都不肯受,只在家中读书,再加上正德十八年的时候,朝廷又敕刘基(伯温)为太师,谥号定为文成,敕命下来,就必须改葬祖宗的尸骸,毕竟地位不同,陵墓要用更高标准进行改迁,刘瑜就以这个名义,依旧在青田县的家中闲住。
刘家的土地,足有数千顷,因为前些年,大量商贾购丝,许多人家都改粮为桑,刘家见状,也随着这个潮流将绝大多数的土地改为了桑田,可此时,问题却出来了,新任巡抚居然要加税。若只是加一点两点倒也罢了,可现在显然不是一点两点这么简单,而是数倍的增长,刘家土地极多,若是按照现在的税率,怕是每年就要缴纳生丝一千多担上去。按现在的市价,纹银至少高达数万。
数万纹银,这简直就是抢劫。大明朝,可曾听说过缴纳这么多生丝的,缴纳这么多纹银的吗?
本来刘瑜对徐谦的印象很好,毕竟这家伙稳住了浙江,于刘家也是有恩,可是谁知,这家伙刚刚上台,第一个板子就打在刘家身上。
刘瑜很生气,在他的书房里,叫来了结果青田县的大户,这几个大户,自然也极力怂恿刘家先站出来,到时大家一起闹一场,要嘛指使人去抗税,要嘛索性就发动人弹劾这个家伙,总而言之,十成抽四成的税是他们绝对不能承受的,种桑可是需要成本的,需要大量的人口去采茧,还需灌溉、除虫,如此算下来,可能大片土地的收益,还不如官府征收的税要高,官府收了一千担丝上去,可能自家余下的纯利,怕是只有七八百担。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抢劫行为,这像话吗?
……………………………………………………………………………………………………………………………………………………………………
第一章送到,哎,天天喊月票,天天都三更,结果别人叫一声,已连续数天三更,月票就把老虎爆掉了,不甘心啊。RS
收税是很大的问题,谁敢拿税赋来开刀,那更是自己要找不自在。
其实大明朝的官在税赋上开刀的人很多,不过不约而同的,都是进行摊派,即采取各种法子加税,比如金花银的损耗,比如征粮时的各种杂税等等。
可是大规模的减税,却是闻所未闻,一次减了这么多,拿什么来填补这个空缺?
当然,新任巡抚的做法是用桑税抵粮税,这个办法看上去似乎妥当,可是仔细一想,却有点让人觉得可笑了。
首先,朝廷要的是粮,虽然也会折金花银,可是浙江的粮食才是朝廷的重点,朝廷还靠着浙江的粮食去赈灾,亦或去辽东、宣府养兵,你就算拿出银子出来,没有足够的粮食,怎么成?
这还只是其一,关键的问题在于第二点,种粮的往往都是小户人家,你把人家的税减了,固然这些人家对你感恩戴德,毕竟那些只有三五亩田的寻常农户,每年种出来的粮食只有这么大,都说是十抽二,其实真正缴纳的粮税远远比这个高得多,有的地方甚至是十抽五,许多人虽有几亩薄田,看上去似乎日子过得下去,实则大多数人都是吃了半年的细粮接下来半年就是吃粗粮,末尾的几个月,只得掺些野菜才能勉强果腹了,若是大面积的减税,那么这些人填饱肚子就不再是问题了。
最大的问题是桑税,现在种桑的都是浙江的大户,这些人家哪个不是良田万顷?有的朝中有人,有的是本就在浙江的极有声望的豪绅,他们土地多,种的桑田也多,巡抚大人竟将桑税足足提高了数倍,随便一个大户,若是缴起税来,怕都是数百上千两的金花银,若是你种的更多一些,怕是几千两也未尝没有可能,这些人,会答应吗?
平时官府的许多政策,都是尽量的倾斜这些士绅,为的就是安抚他们,现在倒好,巡抚大人不但不对这些人安抚,反而先拿这些人开刀。
这……
布政使赵明倒是对徐谦有好感的,一方面他是王学门徒,另一方面,徐谦带兵南下,拯救大家于水火之中,于是忍不住劝道:“大人,若是如此,怕是大户们不满,他们若是要闹起来,这可不是好玩的,到时候……”
徐谦微微一笑,道:“这个无妨,告诉他们,明日夜里,请大家来巡抚衙门,凡是有什么不满的,都可以来找本官诉说,本官自然会给他们说清楚讲明白,赵大人,这新政要尽力推行下去,要立即下文,让各府各县遵照这一条办理,立即贴出文告,公告天下。”
赵明心里叹了口气,忍不住想,这新任巡抚,毕竟是清流出身,一切都过于想当然了,方略倒是好方略,也确实有爱民之心,若是这个办法真能推广下去,浙江一省,恐怕再无饿殍,毫无节制的种桑,也会得到一定缓解,可是……这毕竟只是愿望,再美好的愿望碰到了现实,都是扯淡。
不过赵明也并不担心,徐谦这个所谓的政令,多半只是刚刚上任一头热的想法,等到时候遇到了阻力,自然会改弦更张,现在倒不如先顺着他,遇到困难之后,再废除也就是了。
一场会议很快结束,巡抚与布政使司自然下文,公告浙江各府各县,这一道政令下来,倒是不少人暗暗点头,浙江的税本来就重,现在巡抚减税,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只是这拳拳爱民之心却是跃然纸上。
消息传到乡间,更是反应热烈,乡民们一直深信徐谦乃是文曲星,现在甫一上任就要减税,这可就非比寻常了,历朝历代,只听说过税赋越来越多,摊派多如牛毛的,从未听说过减税一说。
再加上明报及时刊文,将徐谦税制的用心和税制的许多章法一一刊载出去,什么样的人不必纳粮税,又有什么样的人纳三十抽一的粮税,桑税如何征收,再有若有官吏加征税赋,又该到哪里状告,本地知府、知县若是不肯照章办理又会如何严惩,林林总总,正版报纸竟有十万言,更是鼓励生员进行督促,说是家事国事天下事,读书人都需事事关心,王学讲究的是知行合一,理应将所见所闻,俱都上报。
也就是说,明报在这边,号召省内生员督促官府的税赋征收,假若有官吏不法,大可报到巡抚衙门或是明报,到时巡抚衙门必定照章办理,并且还会对该生员进行一定的奖励,比如在学里,廪生、增生的缺额,还有乡试的名额之类,不再单单考察学问,还要考察品行,纠察官吏不法也属于德行考察的范畴,总之,若是上报,之后上报属实,在进学方面,会给予一定的倾斜。
对生员来说,本来就清高自傲,现在巡抚衙门放权,让他们纠察不法,生员们自然欢迎,以后见到了官吏,腰杆子更直。不只如此,来点正义感,居然还有好处,各乡的生员、秀才们拿了明报,此时已经开始打起主意了。
倒是那巡按周昌也拿到了明报,看了之后也是眉飞色舞,他有预感,徐谦这是在作死。一开始,以为这只是徐抚台虚晃一枪,喊喊口号而已,这在官场上并不鲜见,可是具体执行不执行,是另一回事,谁晓得这位抚台大人吃了猪油蒙了心,居然动真格,连明报都为他鼓噪造势,如此一来,那些种桑的大户们,会善罢甘休吗?这些人可都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利益受损,等于是加收他们的税来补那些寻常小户的不足,周昌决定再等一等,等那些大户闹起来,再在其中做一些文章,到了那时,且看这巡抚怎么下的来台。
想到这里,周昌心情大好,不由哼起了小曲,很是畅快。
…………………………………………………………………………………………………………………………………………………………………………
浙江的大户,尤以青田刘家最是尊贵,拥有的土地也是最多,刘家在浙江的地位,可远远比从前的商家要厉害的多,而商家后来从事走私,土地倒是不多,可是刘家不同,青田县几乎过半的土地,都是刘家所有。
这刘家的祖上乃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被敕为诚意伯,刘伯温的长子刘廌世袭诚意伯、又敕光禄大夫,职官正一品。虽无实权,却也实在显赫,只是其父被人害死,刘廌无心朝政,索性就以奉亲守墓的名义,归隐回乡,在乡中闲住。
此后,刘家便有祖训,子孙不得为官,因此所有人都挂着诚意伯的名义,在乡中闲居,数代经营,刘家在京师的最后一点影响力都已经烟消云散,可是他们在浙江,却属于名门中的名门。
刘家后人,传到现代乃是第三任诚意伯刘瑜,刘瑜已是年过半百,朝廷多次请他入京为官,他都不肯受,只在家中读书,再加上正德十八年的时候,朝廷又敕刘基(伯温)为太师,谥号定为文成,敕命下来,就必须改葬祖宗的尸骸,毕竟地位不同,陵墓要用更高标准进行改迁,刘瑜就以这个名义,依旧在青田县的家中闲住。
刘家的土地,足有数千顷,因为前些年,大量商贾购丝,许多人家都改粮为桑,刘家见状,也随着这个潮流将绝大多数的土地改为了桑田,可此时,问题却出来了,新任巡抚居然要加税。若只是加一点两点倒也罢了,可现在显然不是一点两点这么简单,而是数倍的增长,刘家土地极多,若是按照现在的税率,怕是每年就要缴纳生丝一千多担上去。按现在的市价,纹银至少高达数万。
数万纹银,这简直就是抢劫。大明朝,可曾听说过缴纳这么多生丝的,缴纳这么多纹银的吗?
本来刘瑜对徐谦的印象很好,毕竟这家伙稳住了浙江,于刘家也是有恩,可是谁知,这家伙刚刚上台,第一个板子就打在刘家身上。
刘瑜很生气,在他的书房里,叫来了结果青田县的大户,这几个大户,自然也极力怂恿刘家先站出来,到时大家一起闹一场,要嘛指使人去抗税,要嘛索性就发动人弹劾这个家伙,总而言之,十成抽四成的税是他们绝对不能承受的,种桑可是需要成本的,需要大量的人口去采茧,还需灌溉、除虫,如此算下来,可能大片土地的收益,还不如官府征收的税要高,官府收了一千担丝上去,可能自家余下的纯利,怕是只有七八百担。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抢劫行为,这像话吗?
……………………………………………………………………………………………………………………………………………………………………
第一章送到,哎,天天喊月票,天天都三更,结果别人叫一声,已连续数天三更,月票就把老虎爆掉了,不甘心啊。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