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牛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堂堂徐部堂,如今是处在冰火两重天,京师和直浙的舆论谓全然不同。
而此时的徐谦,却是照吃照睡,舆论固然能杀人,可是却杀不死徐谦。每日照常去当值的时候,徐谦倒是可以看出,户部的大小官员们对他的敬畏。
这种敬畏出自某种莫名的恐惧,一方面,徐谦能够给大家一个前途,只要大家跟着徐谦好好办事,亦步亦趋,圆满完成任务,便是连寻常的书吏,都会有当官的可能,其他人自然就不必说了。
而另外一方面,大家对这位部堂,是实在是畏惧到了骨子里,因为你就算得罪了杨廷和,那也无妨,大不了被人弹劾,这官是不必做了,回去做自己的寓公,颐养天年,这虽然对大多数来说,固然是要命,可是比起得罪徐谦来,实在不算什么。
得罪徐谦,可怕的不是贬官和罢官,可怕的是谁也不知道,人家会怎么收拾你,这种未知的恐惧,才是真正的可怕,说不准你走在路上,被数十个壮汉鸡奸,又或者一不留神掉进沟里,被人砸了石头,做流氓的怕见官,做了官的怕耍流氓,道理就是如此。
其实真正为难的,还是顺天府衙门,顺天府衙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所有的差役全部放了出去,四处缉查,结果人倒是抓了不少,一审问,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傻子都知道,人家既然殴打了朝廷命官,肯定要立即躲起来,说不定早就被人安排去了直浙,甚至可能直接去了海路安抚使司,逍遥海外去了。
而顺天府这边,一边是希望拿出凶手,因为朝廷那边是催促的很急′尤其是都察院,几乎天天都御使来这里催问不交出凶徒来,顺天府上下的日子都不好过,可是另一方面,假若追查出了真凶他们又害怕一旦果是徐谦教唆,到时候,又是棘手。
在这种复杂心态下,大家只能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慢慢耗着吧。
也就在所有人痛斥徐谦的时候,已有七八个大臣调入了京师,其中有几个并不如意的地方官员这些人的背景一致,从前在大礼议事件时,曾对嘉靖进行过有力的支持原本这些人按理来说应该平步青云,只是可惜,徐谦的出现,却是让大礼议事件无疾而终,而这些人彻底悲剧了,他们投机失败,自然不为朝廷的主流所容,一脚踹去了爪哇国,而天子呢已经有了制衡杨廷和的人选和手段,自然也不需要他们。
这几年来,他们在外头过得很苦被朝廷的主流所不容,大好的前途,全部葬送在了荒郊野岭里头每天要担惊受怕,生怕一夜醒来,那些桀骜不驯的土人突然冲入衙中造反,在那种刁民遍地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灾难,因为那些人素来信仰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而对此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是荒郊野岭不是统治中心,派驻地方官员,意思意思也就是了,不必奢求太多。
其中一个人,就是桂鄂,桂鄂说起来还是徐谦的这大舅子,当年也是他,在浙江点徐谦为解元,为徐谦平步青云,提供了很牢靠的基础。
桂鄂入京,立即就安排了一个职位,翰林院侍讲学士,同时兼任詹事府詹事一职。
说穿了,桂鄂成为了太子的老师,主理詹事府大小事务。
同时,许多官员也都授以了官职,这些人原本并不如意,仕途悲惨,而一下子,俱都成为了未来的官场明星。只要运气好,便是将来入阁,也不成问题。
他们当然不是突然鸿运当头,而是天子蓄谋已久,这些人本来就是官场的另类,给予这样的安排,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机会,假若太子登基,他们就是帝师,绝不可能和现在的大臣们同流合污,因为他们和东宫已经联系在了一起,想不想飞黄腾达,就看自己能不能保太子登基了。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谁是太子?
现在嘉靖朝,并没有太子,既然没有太子,那么设詹事府官员,又有什么意义?
这里头就有名分的问题,好在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对徐谦的口诛笔伐上,暂时也顾忌不了这个。
与此同时,方献夫也入朝了。
宫中召张璁入阁,张璁再三不肯,最后勉强同意,可是这老家伙是个人精,磨磨蹭蹭的上路,人家是从运河进京,偏偏他是从陆路,这一耽搁,就是两三月过去,据闻在北通州,他还以身体不好的名义歇养了几天,可是立皇!中山王的圣旨一来,张璁似乎一下子来了精神,飞快就往京师赶来。
抵达京师之后,张璁入宫觐见,整个京师的政局,随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杨廷和为首的旧党还有徐谦的新党之外,以张璁为首的一股势力立即窜起,他们从前多有不如意,大多数人都被死死的打压,尤其是在大礼议之中,没少受白眼,被压了七八年,而现如今,终于登上了舞台。
徐谦甚至怀疑,嘉靖放任杨廷和等人打压这一批人,一直保持沉默,等的就是今日,因为这批人投机失败,最后成为了大礼议事件的牺牲品,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为其他朝廷命官接纳,他们想要平步青云,唯一的机会就是死死的抓住嘉靖这根救命稻草,或者说,是抓住朱载基。
无论如何,这些人一个个的显赫起来,至少他们和徐谦的目标一致,暂时也不可能引起什么冲突。
张璁进京的消息传出来,紧接着第二日便进了内阁当值,不过这位张大人上任的第一天,就上了一道奏疏,要求改名。理由呢,很简单,为尊者讳。因为嘉靖叫朱厚,而张璁的名字中也有一个璁字,虽然两字不同,可是字音却是相同,其实这种事,大家也都是凑合,嘉靖叫朱厚,朝中王厚、刘后之类的人多的是,莫不是也要为尊者讳?可是张璁却偏不如此,他正儿八经的上了奏疏,意味深长。
嘉靖也高兴,立即给他赐名孚敬,另外还特旨嘉奖一番。
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倒是颇为欢实,大家终于反应过来了,许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张璁无耻。
无耻就无耻吧,反正张孚敬不以为意,下值之后,他便立即赶往了徐府,拜谒徐谦。
他是内阁学士,徐谦是户部尚书,虽然内阁学士只是正五品,并没有其他的兼职,品级确实是不如徐谦,可是但凡入阁,其实在权利上就已经高于尚书,徐谦不去拜谒他就不错,偏偏这位改名的张大人不以为意,身段之低,很是教人大开眼界。
对待张孚敬的拜访,徐谦倒也拿出了一点诚意,亲自到中门迎他,论出身,徐谦甩张孚敬几条街,可是论年龄,张孚敬比徐昌还要大,其实这也是张孚敬不择手段非要巴结嘉靖的主要原因,他和其他的清流不同,人家是春风得意,年轻轻的便做了官,时间有的是,慢慢熬资历,养名望,机会迟早会送上门。可是张孚敬年近五旬才金榜题名,四十六岁才做官,就算他活得长,再活三十年就已是侥幸,假若十年之内不能平步青云,他这辈子,只怕至多也就混个知府。可是张孚敬是个雄心勃勃的人,在他13岁时便有共济天下的理想。在《题族兄便面》诗云:“有个卧龙人,平生尚高洁。手持白羽扇,濯濯光如雪。动时生清风,静时悬明月。清风明月只在动静间,肯使天下苍生苦炎热。”
一个人少年时便踌躇满志,结果熬到中年才勉强混了个官职,在部堂里观政,几乎没有人看好他,大多数人对他白眼有加,那时候的张孚敬只怕只有一个念头,无论用什么办法,他一定要爬上去,他要爬的比所有人高,要实现自己幼时的理想。
徐谦迎他入厅,打量着这个不同寻常的访客,徐谦见过的官员,大多都是按部就班,或者是四平八稳,可是这个人,显然是个很有冒险精神的人,张孚敬比他的岁数显得还老一些,两鬓已是斑斑,显然是长久被人压制,他的日子过的并不好,不过他并没有显露出一朝得志时的得意忘形,反而满脸谦逊之色,这让徐谦对他增加了一丁点的好感,不过这种好感也实在有限,因为徐谦知道,这不过是他面对自己的姿态而已,至于人家心里怎么想,那也只有天知道。
张孚敬微微一笑,喝了一口茶,随即道:“徐大人,久仰大名,老夫今日前来拜谒,为的乃是新政之事。”
第二章送到,最近一直都在网吧更新,跟做贼一样,身边有人进出,立即关掉文档,悲剧啊。RT
堂堂徐部堂,如今是处在冰火两重天,京师和直浙的舆论谓全然不同。
而此时的徐谦,却是照吃照睡,舆论固然能杀人,可是却杀不死徐谦。每日照常去当值的时候,徐谦倒是可以看出,户部的大小官员们对他的敬畏。
这种敬畏出自某种莫名的恐惧,一方面,徐谦能够给大家一个前途,只要大家跟着徐谦好好办事,亦步亦趋,圆满完成任务,便是连寻常的书吏,都会有当官的可能,其他人自然就不必说了。
而另外一方面,大家对这位部堂,是实在是畏惧到了骨子里,因为你就算得罪了杨廷和,那也无妨,大不了被人弹劾,这官是不必做了,回去做自己的寓公,颐养天年,这虽然对大多数来说,固然是要命,可是比起得罪徐谦来,实在不算什么。
得罪徐谦,可怕的不是贬官和罢官,可怕的是谁也不知道,人家会怎么收拾你,这种未知的恐惧,才是真正的可怕,说不准你走在路上,被数十个壮汉鸡奸,又或者一不留神掉进沟里,被人砸了石头,做流氓的怕见官,做了官的怕耍流氓,道理就是如此。
其实真正为难的,还是顺天府衙门,顺天府衙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所有的差役全部放了出去,四处缉查,结果人倒是抓了不少,一审问,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傻子都知道,人家既然殴打了朝廷命官,肯定要立即躲起来,说不定早就被人安排去了直浙,甚至可能直接去了海路安抚使司,逍遥海外去了。
而顺天府这边,一边是希望拿出凶手,因为朝廷那边是催促的很急′尤其是都察院,几乎天天都御使来这里催问不交出凶徒来,顺天府上下的日子都不好过,可是另一方面,假若追查出了真凶他们又害怕一旦果是徐谦教唆,到时候,又是棘手。
在这种复杂心态下,大家只能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慢慢耗着吧。
也就在所有人痛斥徐谦的时候,已有七八个大臣调入了京师,其中有几个并不如意的地方官员这些人的背景一致,从前在大礼议事件时,曾对嘉靖进行过有力的支持原本这些人按理来说应该平步青云,只是可惜,徐谦的出现,却是让大礼议事件无疾而终,而这些人彻底悲剧了,他们投机失败,自然不为朝廷的主流所容,一脚踹去了爪哇国,而天子呢已经有了制衡杨廷和的人选和手段,自然也不需要他们。
这几年来,他们在外头过得很苦被朝廷的主流所不容,大好的前途,全部葬送在了荒郊野岭里头每天要担惊受怕,生怕一夜醒来,那些桀骜不驯的土人突然冲入衙中造反,在那种刁民遍地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灾难,因为那些人素来信仰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而对此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是荒郊野岭不是统治中心,派驻地方官员,意思意思也就是了,不必奢求太多。
其中一个人,就是桂鄂,桂鄂说起来还是徐谦的这大舅子,当年也是他,在浙江点徐谦为解元,为徐谦平步青云,提供了很牢靠的基础。
桂鄂入京,立即就安排了一个职位,翰林院侍讲学士,同时兼任詹事府詹事一职。
说穿了,桂鄂成为了太子的老师,主理詹事府大小事务。
同时,许多官员也都授以了官职,这些人原本并不如意,仕途悲惨,而一下子,俱都成为了未来的官场明星。只要运气好,便是将来入阁,也不成问题。
他们当然不是突然鸿运当头,而是天子蓄谋已久,这些人本来就是官场的另类,给予这样的安排,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机会,假若太子登基,他们就是帝师,绝不可能和现在的大臣们同流合污,因为他们和东宫已经联系在了一起,想不想飞黄腾达,就看自己能不能保太子登基了。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谁是太子?
现在嘉靖朝,并没有太子,既然没有太子,那么设詹事府官员,又有什么意义?
这里头就有名分的问题,好在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对徐谦的口诛笔伐上,暂时也顾忌不了这个。
与此同时,方献夫也入朝了。
宫中召张璁入阁,张璁再三不肯,最后勉强同意,可是这老家伙是个人精,磨磨蹭蹭的上路,人家是从运河进京,偏偏他是从陆路,这一耽搁,就是两三月过去,据闻在北通州,他还以身体不好的名义歇养了几天,可是立皇!中山王的圣旨一来,张璁似乎一下子来了精神,飞快就往京师赶来。
抵达京师之后,张璁入宫觐见,整个京师的政局,随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杨廷和为首的旧党还有徐谦的新党之外,以张璁为首的一股势力立即窜起,他们从前多有不如意,大多数人都被死死的打压,尤其是在大礼议之中,没少受白眼,被压了七八年,而现如今,终于登上了舞台。
徐谦甚至怀疑,嘉靖放任杨廷和等人打压这一批人,一直保持沉默,等的就是今日,因为这批人投机失败,最后成为了大礼议事件的牺牲品,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为其他朝廷命官接纳,他们想要平步青云,唯一的机会就是死死的抓住嘉靖这根救命稻草,或者说,是抓住朱载基。
无论如何,这些人一个个的显赫起来,至少他们和徐谦的目标一致,暂时也不可能引起什么冲突。
张璁进京的消息传出来,紧接着第二日便进了内阁当值,不过这位张大人上任的第一天,就上了一道奏疏,要求改名。理由呢,很简单,为尊者讳。因为嘉靖叫朱厚,而张璁的名字中也有一个璁字,虽然两字不同,可是字音却是相同,其实这种事,大家也都是凑合,嘉靖叫朱厚,朝中王厚、刘后之类的人多的是,莫不是也要为尊者讳?可是张璁却偏不如此,他正儿八经的上了奏疏,意味深长。
嘉靖也高兴,立即给他赐名孚敬,另外还特旨嘉奖一番。
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倒是颇为欢实,大家终于反应过来了,许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张璁无耻。
无耻就无耻吧,反正张孚敬不以为意,下值之后,他便立即赶往了徐府,拜谒徐谦。
他是内阁学士,徐谦是户部尚书,虽然内阁学士只是正五品,并没有其他的兼职,品级确实是不如徐谦,可是但凡入阁,其实在权利上就已经高于尚书,徐谦不去拜谒他就不错,偏偏这位改名的张大人不以为意,身段之低,很是教人大开眼界。
对待张孚敬的拜访,徐谦倒也拿出了一点诚意,亲自到中门迎他,论出身,徐谦甩张孚敬几条街,可是论年龄,张孚敬比徐昌还要大,其实这也是张孚敬不择手段非要巴结嘉靖的主要原因,他和其他的清流不同,人家是春风得意,年轻轻的便做了官,时间有的是,慢慢熬资历,养名望,机会迟早会送上门。可是张孚敬年近五旬才金榜题名,四十六岁才做官,就算他活得长,再活三十年就已是侥幸,假若十年之内不能平步青云,他这辈子,只怕至多也就混个知府。可是张孚敬是个雄心勃勃的人,在他13岁时便有共济天下的理想。在《题族兄便面》诗云:“有个卧龙人,平生尚高洁。手持白羽扇,濯濯光如雪。动时生清风,静时悬明月。清风明月只在动静间,肯使天下苍生苦炎热。”
一个人少年时便踌躇满志,结果熬到中年才勉强混了个官职,在部堂里观政,几乎没有人看好他,大多数人对他白眼有加,那时候的张孚敬只怕只有一个念头,无论用什么办法,他一定要爬上去,他要爬的比所有人高,要实现自己幼时的理想。
徐谦迎他入厅,打量着这个不同寻常的访客,徐谦见过的官员,大多都是按部就班,或者是四平八稳,可是这个人,显然是个很有冒险精神的人,张孚敬比他的岁数显得还老一些,两鬓已是斑斑,显然是长久被人压制,他的日子过的并不好,不过他并没有显露出一朝得志时的得意忘形,反而满脸谦逊之色,这让徐谦对他增加了一丁点的好感,不过这种好感也实在有限,因为徐谦知道,这不过是他面对自己的姿态而已,至于人家心里怎么想,那也只有天知道。
张孚敬微微一笑,喝了一口茶,随即道:“徐大人,久仰大名,老夫今日前来拜谒,为的乃是新政之事。”
第二章送到,最近一直都在网吧更新,跟做贼一样,身边有人进出,立即关掉文档,悲剧啊。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