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宋王 > 第二五二章 烽烟起庆州

第二五二章 烽烟起庆州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林昭出使河湟吐蕃的这段时间,大宋王朝发生了很多事情。青苗法,以及其他的新法条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却也遭到了很多重要人物的抵制与反对。比如京东路的青州,青苗法实施半年之后,知州欧阳修果断下令,下半年不再继续推行青苗法。欧阳修在大宋士林和官场中的影响不言而喻,要知道,著名的嘉佑二年龙虎榜,他便是主考官。大宋朝诸多的青年翘楚,各级官吏中有不少人可以说都是他的门生。再者,领导古文运动,是大宋读书人的楷模,他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影响巨大。欧阳修对青苗法表态之后,朝野之上再次掀起了反对青苗法的风潮,一时间王安石压力巨大,更是愤怒不已。奈何欧阳修德高望重,王安石根本奈何不得!这才只是个开始,紧接中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再次不安分了,也出来反对青苗法。范纯仁之前已经有过上书反对,言辞jīliè,不过被皇帝赵顼压了下去,这次又跳出高调反对了。鉴于范仲淹的声望,以及对大宋朝的贡献,皇帝赵顼没有与之一般见识。还给了范纯仁一个地方高官职位,就是想要将他调离汴京,同时也算是一种交易,暗示他闭口。可是范纯仁一点都不给面子,当上成都转运使之后,立即宣称,他所管辖的范围内,不得推行新法。转运使是负责地方财政的高级官员。范纯仁几乎管辖了整个川蜀地区。这么一个举动。影响自然就大了许多。这两个人的举动。无疑给了王安石巨大的阻挠,对熙宁新法而言,更是很大打击。皇帝赵顼也很无奈,奈何打击已经习惯成自然,心态还算稳固。正想要介入处理的时候,西北却又起烽烟,使他不得不转移注意力……八月中,西夏入侵环庆路。史载熙宁三年八月。夏人犯大顺城,知庆州李复圭以方略授环庆路钤辖李信、庆州东路都巡检刘甫、监押种咏出战,兵少取败。李复圭声称属下违其节制,斩杀李信和刘甫,种咏也随也被其下狱。此事立即在大宋朝引起轩然大波。首先是对西夏的声讨,毕竟宋朝和西夏之间刚刚恢复了良好关系。西夏李秉常才刚刚向宋朝臣服,接受了大宋皇帝的册封,边疆的榷场互市也才恢复不久。这个时候,西夏竟然贸然寇边,这让大宋王朝的脸面往哪里搁?明显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很是可恶。何况西夏还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与河湟吐蕃搞什么联姻,居心叵测啊!大宋君臣对此很是不满,按理说是该讨伐西夏的,要是以往,兴许叫嚣声会很高。但是这一次,除了另行少数人之外,大宋朝堂上几乎是鸦雀无声,大臣们一致三缄其口……原因无它,恐夏症,一点也没错!在讨伐之前,西北边军已经在作战反击了,只是情况却很不尽如人意。庆州李复圭的反击竟然失败了,宋朝君臣只觉得脸上更加无光,同时对他们的信心也是极大挫伤。毕竟李复圭和种咏的名声都不小,环庆路似乎都是边防精锐!于是乎,大宋臣子们的注意力发生了改变,转而关注起责任来。尤其是失败的时候,就越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得找个人出来承担责任,给天下一个交代。于是乎,按照李复圭的说法,这些不听从命令的将领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罪魁祸首。李信、刘甫合该受死,甚至还涉及了西军中著名的青涧城种家成员。种咏,北宋名将种世衡第四子,在李复圭帐下任监押。兵败的消息传出之后,被李复圭下狱,若非他出身特殊,李复圭多少要顾及种家影响,只怕种咏早就和其他两位兄弟一般无二,追随仁宗皇帝于地下了。不过这并不妨事,李复圭杀不了种咏,但是上报到朝廷之后就另当别论了。皇帝赵顼龙颜大怒,言官们的指责更是风起云涌,大有非杀种咏而后快的之势。幸运的是,就是在这个时候,一则消息传来。声称种咏等人可能是冤枉的,庆州战败是由于李复圭本人轻敌冒,贸然出击。战败之后,他为了推卸责任而诬陷他人。消息传到汴京,顿时一片哗然!到底是战败将领们的狡辩?还是李复圭欺上瞒下,诬陷他人?一时间众说纷纭,很难有个定论。此事受到广泛关注的,除了因为西北战事,以及李复圭和种咏的特殊身份之外。还因为李复圭与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关系。两人早年间便相识,几乎因为知己,交情匪浅。李复圭能在西北军中混的如鱼得水,某种程度上,也与王相公的提携与照拂有一定关系。王安石早就心存收复西北之心,故而在军中有自己相熟之人,甚至是亲信也不奇怪。与之关系亲厚的李复圭自然成了不二人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靠山,所以李复圭就格外嚣张得意。还是因为他与相公关系匪浅,所以猜疑不断,为人所诟病……或许是空穴来风,也有可能是无风不起浪。总之,西北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引起各方猜疑与议论都在情理之中。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这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众说纷纭,各种猜疑,还不如直接进行调查来的实在。本来陕西宣抚使韩绛前去的调查最合适不过,他的职位与级别无疑是最合适的,毕竟事情是出在陕西四/路。但是韩绛兄弟几个与王安石的关系相对比较亲密,难免会有所偏颇,让人难以信服。同时赵顼似乎也有点不放心,尤其是关乎到军事的大事。思来想去,还是需要派个心腹之人了解情况……可是派谁前往呢?赵顼死脑了半天,最终目光落在西北地图上的时候,突然间脑中灵光一闪。林昭不是在西北嘛!按时间算,这会也该从河湟吐蕃回来了。让他顺道去一趟环庆路,暗中了解一下情况,应该还是可以的。赵顼想了想,提笔写下了一道圣旨……看着大河在西北第一个拐弯,赵顼目光中充满期待,喃喃自语道:“也不知道出使河湟情况如何了?会带给朕什么惊喜吗?”~~~~~~~~~~~~~~~~~~~~~~柴敏言与大长公主赵福康在宫中散步,无意间听内侍提及:西北出事了。听到“西北”两个字,柴敏言顿时就有些紧张了。赵福康见状只是一笑,她是过来人,完全明白柴敏言的心态。情窦初开的汴京第一美人,岂能瞒过她的法眼?最近一段时间,赵福康的病情已经好多了,心情也逐渐开朗。已经从油尽灯枯之地,逐步开始有痊愈了迹象了。很大一个原因,可能就在于柴敏言这种懵懂的情愫。赵福康在她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将许多的情愫转移寄托在了柴敏言身上,希望她能够幸福……祝福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开始逐渐好转……柴敏言也由此被太皇太后奉为上宾,随意出入宫禁,待遇优厚……“放心好了,我已经打听过了,出事的是西夏,他现在还在吐蕃!”赵福康哈哈一笑,是打趣,也是安慰。“哦!”柴敏言轻轻点点头,没有说话。赵福康又道:“还有啊,我顺便问了下,大概再有一个多月,他就会来了。”“哦!”柴敏言神态之中有些淡淡的娇羞,眼神之中却也有一种思念与牵挂。“敏言,要是真的喜欢,等他回来,我去帮你提亲?”赵福康笑道:“实在不行,让娘娘(太皇太后)帮你指婚可好?”“公主……”柴敏言这次是真有些害羞了。说到这里,赵福康轻声问道;“对了,这个林昭出身如何?是哪里人是?家里还有什么人吗?”赵福康这般查户口式的问法,柴敏言显然是误会了,以为公主接下里还会问生辰八字什么的,当即俏脸微红,连连摇头……赵福康笑道:“你莫要误会,我是总觉得林昭很面熟,可是又想不起来了。前几日我想着,会不会是我见过与他容貌相似的长辈,所以才有此一问的。”柴敏言沉吟片刻道:“他好像是江宁人士,父母很早就不在了,自小由舅舅抚养长大。最初的时候曾经是孟家的书童,后来有了今日的成就……”最近一段时间,只要得空出宫,柴敏言总会去见见沐思虹,她们已然成为闺中密友,林昭自然是她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这些事情,柴敏言都是从沐思虹口中得知的。父母早亡?江宁孟家?大长公主赵福康一边走,一边低头沉思着。如果只是这样,按理说自己不可能与林昭,或者他的家人有几面可能。可是为什么就感觉那么熟悉呢?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很亲切,这让赵福康很好奇,也很费解。一边散步,脑海中一直思索着此事!没想到,转个弯突然有人迎面而来,打断了赵福康已经隐约有眉目的思索……(未完待续……)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