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后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丹麦一位名叫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家曾经以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记述过人类这样一种普遍的境况:“人们常常感到自己只是为了他人的需要而生存,不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意愿使自己成为自己,他只是试图按照别人认为应该的那样去思维、感受和行动……也就是说,他不得不选择做一个并非自己本人的人。”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我就在以自己那浅薄的理解力来逐渐解释这些更可以称之为哲理的话,而后,有了这部对自己写作生涯上有颠覆意义的作品。文中的故事仅仅是一种虚拟的叙述,但是,我认为,小说必须能够表达出一些只有小说能表现的东西,比如,还原一个人真实的自我。首先要从故事性入手,其次是对心灵或者说对个体人物人性的挖掘,以及能够有自由的空间充分描绘出命运演变的轨迹。
小说最初的完稿是在几年前,由于经历及个人的人生体验在不断的被时间冲刷,期间几易其稿,直至现在才完成了最终的定稿,这个过程,对我来讲,是漫长的。我把它定义为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在创作的同时,也努力把它描绘成一部三代人命运既为独立却又互相关联的断代史。或许有人无法接受这样一种对人及故事的诉说方式,我曾经也试图让自己以一种自我否定的角度来审视作品本身,但后来发现,一些内在的东西却让我能够聊以欣慰。或许,它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它却真实的代表了写作者的内心以及想要诉说的欲望。
海德格尔说:“人曾在土壤,今在亲熟寻常之物中间迷行。超越只能指在这寻常事物中回忆不寻常的意义。”白玉玺、白民乐、白朗杰这三代人也仅仅是在我笔下他们各自的那个时代,有着相对不寻常的意义,或者说是个例。白玉玺暴躁却又善良,无知却也伟大;白民乐聪慧进步,却也在他那个时代里做了一些不平凡的事情;而白朗杰,更多的是在浮躁的时代背景中展现出了真实的内心与自我,他是一个矛盾的存在,处于荒谬的一个大环境,却又向往自由、理想而又诗意的生活,他喜爱幻想,会写一些小文字,爱耍小聪明,孤傲,但毫不掩饰对于一切事物的渴望。对于他们,我更多的给予了自由,因为在循规蹈矩的生活里,他们是从不喜欢遵守规则的人,也因此而印证了海德格尔的话。
其实,我也是个自由、随性且喜欢打破寻常规则的人。
时光漫漶,在我的文学生涯里,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并没有具体的文体限制,我热爱它们,只要它能够像潜藏一冬的枝蔓般,在经年的缝隙中萌芽拔节,那么就完全能够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循环往复的光景所赐予的最美时光。经常会在深夜,为自己斟上一杯清酒,在微醺的状态下敲打着笔下的故事,于是,会站在自己创作的角色身边,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像这生命流失,犹如左手年华一般的时日,正因为有了苦难,才能够清楚的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悲伤与孤寂所混入黑暗的过程,隐匿的痕迹之外,只能是内心的一片荒芜,以及,对所处角色的一种仓皇认知。
关于白朗杰的人物个性,或许与我本人是有所关联的,我向来是个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的人,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真切感受,与朋友数量的多少或是现实的境遇没有丝毫关联。由于安全感的匮乏,以至于我不喜欢黑暗的房间,一个人的夜晚要有光才能睡去;不喜欢有人在我身后走路,尤其是还配上富有节奏与韵律的脚步声;一个人乘坐电梯时,在轿厢内甚至会感到些许的惶恐与不安;经常会做一些漂浮的梦境,像是灵魂不由自主的在四野荡。
关于故事里的爱情,无论是白玉玺和王小翠、穗子,还是白民乐与柳淑云,或是白朗杰与杨晓薇、范雨灵、颜梦琳和陈丽静等人,他们的主题都是想直面这个“爱”字,更多的是依靠人物个人的一种意志,爱的荡气回肠,并不避讳内心的情感,淳朴却又直接。故事中的他们,不会让付出爱的人变成记忆,更不会让被爱的人成为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光内活在当下。而故事中一些对身体细节的描写,其实是人物内在的一种释放,也是对外界喧嚣及人们普遍通有欲望的一种对抗形式。
时光总是会在一瞬间被定格,随之定格的,还有那些温软的话语和轻柔的曲调。在安静的时候,它们会在骨子里寂寞的扎根,然后巧妙的蔓延生长开来,直到身体的每一处细枝末节。经常会在夜晚放起音乐,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然后体验内心,而这些,都是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基础情感积淀和人物情感转变的根基。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疯狂的迷恋于记忆中的某一段时光默片,总是想通过旧有的事物来迈进理想的现实。青春年少的日子人们都是认真经历过的,并且在那样美好的年华中我们总是期许,希冀着一个温暖的结局,但是故事中的这三代人最终却都像一阵飘零的风,在生命成长或走向完结的路途中被吹散而零落,和着他们琐碎的记忆往事,化为了一片片泥土。在整部作品的创作中,我更多投入的是一种自然状态,没有刻意去改变和修饰什么,而是更为直白的流露自己对于生活与情感的态度,以及用自己浅薄的意识对生命的一种深入探讨和思索。或许在今后的文学路途中,除自己擅长的小说、散文及诗歌文体外,我还会尝试一些影视文本的创作,希望到时候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也始终都会坚持自己的做事原则,如果准备去做一件事,那么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去争取到最好。
最后,对作品的意见及看法还是要交由大家来评论的,我想,更多的读者是能够与我灵魂相通的。那么,在此要感谢家人、朋友、诸位师长、后援的读者以及在我二十几年的岁月中给予我帮助及支持的因缘众生。
谨以此书,献给青春、理想及灵魂相通的人们。当然,还有我自己的信仰和内心。
白艾昕。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丹麦一位名叫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家曾经以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记述过人类这样一种普遍的境况:“人们常常感到自己只是为了他人的需要而生存,不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意愿使自己成为自己,他只是试图按照别人认为应该的那样去思维、感受和行动……也就是说,他不得不选择做一个并非自己本人的人。”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我就在以自己那浅薄的理解力来逐渐解释这些更可以称之为哲理的话,而后,有了这部对自己写作生涯上有颠覆意义的作品。文中的故事仅仅是一种虚拟的叙述,但是,我认为,小说必须能够表达出一些只有小说能表现的东西,比如,还原一个人真实的自我。首先要从故事性入手,其次是对心灵或者说对个体人物人性的挖掘,以及能够有自由的空间充分描绘出命运演变的轨迹。
小说最初的完稿是在几年前,由于经历及个人的人生体验在不断的被时间冲刷,期间几易其稿,直至现在才完成了最终的定稿,这个过程,对我来讲,是漫长的。我把它定义为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在创作的同时,也努力把它描绘成一部三代人命运既为独立却又互相关联的断代史。或许有人无法接受这样一种对人及故事的诉说方式,我曾经也试图让自己以一种自我否定的角度来审视作品本身,但后来发现,一些内在的东西却让我能够聊以欣慰。或许,它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它却真实的代表了写作者的内心以及想要诉说的欲望。
海德格尔说:“人曾在土壤,今在亲熟寻常之物中间迷行。超越只能指在这寻常事物中回忆不寻常的意义。”白玉玺、白民乐、白朗杰这三代人也仅仅是在我笔下他们各自的那个时代,有着相对不寻常的意义,或者说是个例。白玉玺暴躁却又善良,无知却也伟大;白民乐聪慧进步,却也在他那个时代里做了一些不平凡的事情;而白朗杰,更多的是在浮躁的时代背景中展现出了真实的内心与自我,他是一个矛盾的存在,处于荒谬的一个大环境,却又向往自由、理想而又诗意的生活,他喜爱幻想,会写一些小文字,爱耍小聪明,孤傲,但毫不掩饰对于一切事物的渴望。对于他们,我更多的给予了自由,因为在循规蹈矩的生活里,他们是从不喜欢遵守规则的人,也因此而印证了海德格尔的话。
其实,我也是个自由、随性且喜欢打破寻常规则的人。
时光漫漶,在我的文学生涯里,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并没有具体的文体限制,我热爱它们,只要它能够像潜藏一冬的枝蔓般,在经年的缝隙中萌芽拔节,那么就完全能够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循环往复的光景所赐予的最美时光。经常会在深夜,为自己斟上一杯清酒,在微醺的状态下敲打着笔下的故事,于是,会站在自己创作的角色身边,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像这生命流失,犹如左手年华一般的时日,正因为有了苦难,才能够清楚的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悲伤与孤寂所混入黑暗的过程,隐匿的痕迹之外,只能是内心的一片荒芜,以及,对所处角色的一种仓皇认知。
关于白朗杰的人物个性,或许与我本人是有所关联的,我向来是个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的人,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真切感受,与朋友数量的多少或是现实的境遇没有丝毫关联。由于安全感的匮乏,以至于我不喜欢黑暗的房间,一个人的夜晚要有光才能睡去;不喜欢有人在我身后走路,尤其是还配上富有节奏与韵律的脚步声;一个人乘坐电梯时,在轿厢内甚至会感到些许的惶恐与不安;经常会做一些漂浮的梦境,像是灵魂不由自主的在四野荡。
关于故事里的爱情,无论是白玉玺和王小翠、穗子,还是白民乐与柳淑云,或是白朗杰与杨晓薇、范雨灵、颜梦琳和陈丽静等人,他们的主题都是想直面这个“爱”字,更多的是依靠人物个人的一种意志,爱的荡气回肠,并不避讳内心的情感,淳朴却又直接。故事中的他们,不会让付出爱的人变成记忆,更不会让被爱的人成为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光内活在当下。而故事中一些对身体细节的描写,其实是人物内在的一种释放,也是对外界喧嚣及人们普遍通有欲望的一种对抗形式。
时光总是会在一瞬间被定格,随之定格的,还有那些温软的话语和轻柔的曲调。在安静的时候,它们会在骨子里寂寞的扎根,然后巧妙的蔓延生长开来,直到身体的每一处细枝末节。经常会在夜晚放起音乐,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然后体验内心,而这些,都是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基础情感积淀和人物情感转变的根基。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疯狂的迷恋于记忆中的某一段时光默片,总是想通过旧有的事物来迈进理想的现实。青春年少的日子人们都是认真经历过的,并且在那样美好的年华中我们总是期许,希冀着一个温暖的结局,但是故事中的这三代人最终却都像一阵飘零的风,在生命成长或走向完结的路途中被吹散而零落,和着他们琐碎的记忆往事,化为了一片片泥土。在整部作品的创作中,我更多投入的是一种自然状态,没有刻意去改变和修饰什么,而是更为直白的流露自己对于生活与情感的态度,以及用自己浅薄的意识对生命的一种深入探讨和思索。或许在今后的文学路途中,除自己擅长的小说、散文及诗歌文体外,我还会尝试一些影视文本的创作,希望到时候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也始终都会坚持自己的做事原则,如果准备去做一件事,那么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去争取到最好。
最后,对作品的意见及看法还是要交由大家来评论的,我想,更多的读者是能够与我灵魂相通的。那么,在此要感谢家人、朋友、诸位师长、后援的读者以及在我二十几年的岁月中给予我帮助及支持的因缘众生。
谨以此书,献给青春、理想及灵魂相通的人们。当然,还有我自己的信仰和内心。
白艾昕。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