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宝藏里隐藏着什么——藏宝之谜(1)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宝藏,是人人都感兴趣的东西;宝藏埋藏在哪里,是人人都乐于讨论的话题。巨额的财富是一种诱惑,对那些乐衷于寻宝的人,更让他们感到刺激的是破解古人留下的谜题。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字,一张破旧不堪的图纸,也许就是找到宝藏的钥匙。
宫廷遗留下的宝物
古代的统治者拥有整个天下,宫廷之中收藏着各种稀奇古怪、价值连城的宝物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随着王朝的覆灭,有些宝物也就销声匿迹了,究竟这些宝贝藏在哪里?
“希望”钻石没有希望
“希望”蓝钻石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钻石王之一。1947年,“希望”蓝钻石的标价为1500万美元,这是它的最后一次标价。而如今,“希望”蓝钻石的价格已远不止此了。自从1947年后,“希望”蓝钻石再也没有被拍卖过。1958年,“希望”蓝钻石被占有它的最后一个主人、美国珠宝商海里·温斯顿捐赠给了华盛顿史密斯研究院。在该院的珠宝大厅里,“希望”蓝钻石陈列在一个防弹玻璃柜里,与各国帝王加冕礼上用过的珠宝媲美。那幽幽的蓝光仿佛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诉说着它那神秘的历史。
“希望”蓝钻石问世于500年前。在编基伯那河畔的一座废弃的矿井里,一个路过的老人偶尔瞥见一块熠熠闪光的石头。经辨别,竟是一枚硕大的蓝钻石。老人请工匠将钻石进行粗加工,加工后的蓝钻石还有112.5克拉。老人去世后,他的3个儿子为这枚钻石大打出手,结果钻石被族长充公,下令镶嵌在神像的前额上。
一天深夜,一个抵不住钻石蓝光诱惑的年轻人偷走了钻石。但仅仅几个小时,他就被守护神像的婆罗门捕获,活活被打死,成为蓝钻石的第一个牺牲者。蓝钻石被重新镶嵌在神像的前额上。
17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用斧头劈死两个婆罗门,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将蓝钻石攫为己有。传教士将蓝钻石带回了自己的故乡,可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被割断了喉管,蓝钻石也不知去向。
40年后,蓝钻石落入巴黎珠宝商琼·泰弗尼尔手中,他随即脱手,将钻石卖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数年后,琼·泰弗尼尔到俄国做生意,竟被一条野狗活活咬死。
路易十四对这枚蓝钻石爱不释手,经过琢磨,蓝钻石镶嵌在象征着王权的王杖上,取名为“法国蓝宝”。可是不久后的一天,他最宠爱的一个孙子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击后,不久也撒手归天。
路易十四死后,“法国蓝宝”落入蓓丽公主之手。她将钻石从王杖上取下,作为装饰挂在她的项链上。1792年9月3日,在一次偶发的事件中,蓓丽公主被一群平民百姓殴打致死。
“法国蓝宝”由蓓丽公主的宠物变为路易十六的珍玩。可是一场法国大革命的风暴把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东尼送上了断头台。“法国蓝宝”在这场大革命中被皇家侍卫雅各斯·凯洛蒂乘乱窃取。
法国临时政府在清点国库时,发现“法国蓝宝”失踪,于是贴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宝者处以死刑。侍卫雅各斯·凯洛蒂闻讯后终日不安,精神发生错乱,最后自杀而死。
“法国蓝宝”40年后为俄国太子伊凡觅得。伊凡在寻花问柳时,为了讨得一个妓女的欢心,竟将“法国蓝宝”拱手相赠。一年后,伊凡另结新欢,对赠宝之事后悔不已,决定追索回来。可是,那个妓女死活不依,伊凡一剑刺死妓女,夺宝而归。然而,时过未久,伊凡皇太子在宫中死于非命。
神秘的“法国蓝宝”给占有它的主人带来的厄运比巫师的诅咒还要灵验,人们视之为不祥之物。尽管如此,世界上还是有许多贪婪的目光盯着它,希冀有朝一日成为拥有它的主人。
“法国蓝宝”从伊凡皇太子手里转移到女皇加德琳一世手里。女皇意欲将钻石镶在皇冠上,于是命人将“蓝宝”送至荷兰,交由堪称世界上一流手艺的威尔赫姆·佛尔斯进行精心加工。经过威尔赫姆·佛尔斯的精心雕琢,“法国蓝宝”被切割成现在见到的样子,它的每个面都闪着诱人的蓝光。加工后的钻石重44.4克拉。钻石加工好以后,钻石匠的儿子不辞而别,将钻石带到英国伦敦去了,无法交差的钻石匠服毒自杀,以谢女皇。而他的儿子后来在英国也自杀身亡,死因不明。
英国珠宝收藏家亨利·菲利浦在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手里以9万美元购得了这颗钻石,命名为“希望”。1839年,亨利·菲利浦暴死。他的侄子成为“希望”蓝钻石的主人。这位钻石的主人将钻石置于展厅公展,后来据说他寿终正寝。
20世纪初,一个叫杰奎斯·赛罗的商人购得了“希望”钻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杀了。
钻石又流落到一个俄国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此人不久遇刺而死。
哈比布·贝购下了钻石,接着转卖给西蒙。传来消息说,哈比布·贝及其家人在直布罗陀附近的海中不幸淹死。西蒙则在一次车祸中全家丧生。
钻石辗转到了土耳其苏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一个王妃为此丧生,苏丹本人于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党人废黜。
“希望”蓝钻石的下一个主人是华盛顿的百万富翁沃尔斯·麦克林夫妇。自从拥有这颗钻石以后,灾难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他们,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先后遭遇了不幸。
1947年,海里·温斯顿以1500万美元购进“希望”蓝钻石,成为钻石的最近一个主人。
“希望”蓝钻石自问世以来,历经沧桑,周游列国,其间,更易的主人有数十人之多。可是“希望”蓝钻石并没有给占有它的主人带来希望,相反,除少数几个人外,其余的主人屡遭厄运,甚至命丧黄泉。
这是为什么呢?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存在着一种人们尚未得知的神奇的力量呢?也许有一天,“希望”蓝钻石能满足人们探究这个秘密的希望。
离奇的钻石失窃案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法王路易十六表面接受立宪政体,实则力图绞杀革命。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偕同王室逃至法奥边境瓦伦,两天后被群众押回巴黎,历经1500多年的法国封建王朝从此崩溃。
几天之后,法国制宪议会一位议员向公众提出了警告:内外敌人正在试图夺取王冠上的钻石。巴黎人民不会忘记法国王冠上有世界上最美丽的钻石与珠宝,每逢圣马丁复活节的星期二,在保安警察的监护下,巴黎人民才可在陈列柜前匆匆走过,观赏珍宝。历代法王都为王冠添上新的珠宝感到荣幸,这些稀世珍宝,历来都是保存在珍宝贮藏室里。自从路易十六执政以来,这些珍宝就交给忠诚可靠的克雷西看管。
在议员的警告下,制宪议会组成了由3位议员和11位专家参加的专门委员会,负责清点保存法国王室的稀世珍宝。经过3个月的紧张工作,共清点出钻石9547颗,总值达3000万法郎之巨。此后,每星期一人们都可参观这些珍宝,负责看管的克雷西对此十分担心,怕给不法之徒们以可乘之机。不知为什么,克雷西的职务很快被雷斯图代替,此人却是吉伦特派领袖罗兰的心腹。
1792年9月,路易十六因阴谋复辟而被废黜。此时,法国处在危机之中,外部面临欧洲联盟的入侵:国内山岳派与吉伦派争斗激烈,到处是失业与饥荒,恐怖与暗杀。在这严峻的时刻,珍宝贮藏室贴上了封条,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么多奇珍异宝,竟无人看守。
9月17日,内务大臣罗兰在国民议会突然宣布:“珍宝贮藏室门被撬,钻石全部丢失!”
据称,自9月11日深夜至14日深夜,盗匪3次光顾珍宝贮藏室,无人觉察。第一次行窃时,盗匪三十多人打扮成国民自卫军,全副武装,气焰十分嚣张。15日早晨,巴黎街头出现了贱价的钻石,才引起人们注意,警察分局局长塞尔让只粗粗地到现场看了一下,并未做任何调查。16日当盗匪第四次来临时,被国民自卫军巡逻队抓获。
至此,罗兰才于17日宣布失盗。
这起骇人听闻的盗窃案,确实令人深思,引起人们一系列疑问:为什么议员会事先提出珍宝被盗的警告?为什么忠实可靠的克雷西被撤职?为什么不多派人看守珍宝贮藏室?为什么警察局长对此案十分冷淡?为什么会连续发生4次盗窃案?谁是幕后策划者?盗宝的目的是什么?
盗窃案发生后,内务大臣罗兰指控他的政敌、国防大臣丹东及丹东的朋友应该负责,丹东又反过来指责罗兰和罗兰的朋友应完全负责,各派唇枪舌剑,指责对方。
9月21日,刑事法庭审判了抓获的2名盗匪,并判处他们死刑,次日执行,但在囚车上,临死的囚犯向庭长供出了藏在他家厕所的一袋钻石,共有一百多颗。不久,珍宝贮藏室守卫长、警察分局局长之一的塞尔让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指出在弗夫大街的阴沟里有一大堆珍宝。塞尔让前往取宝,并明目张胆地将一件美丽的玛瑙工艺品据为己有,他因此赢得了“塞尔让·玛瑙”的诨号。
不久,警察又逮住了一个叫勒图的家伙,此君供出了一个17岁的盗匪。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得知儿子入狱时,大发雷霆,声称要揭发一桩耸人听闻的案子。十分奇怪的是,第二天早上,父亲被人毒死,儿子也死在监狱。这一连串的事情,使人莫名其妙。
在珍宝失盗的1792年9月,法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形势危难之际。人们只知道拿破仑指挥瓦尔密战役的胜利,拯救了巴黎和法兰西民族,然而,瓦尔密战役胜利的奥秘,过去、现在以至将来也永远不会被揭开。
历史学家们、军事指挥家们知道,当时敌人只遭到了轻微的损失,便立即撤退,这是毫无道理的。从战略上讲,敌方指挥官布伦斯维克也不应发布撤退命令,拿破仑当时也认为不可理解。这使人怀疑在战线后是不是进行了某种交易。事实上,当双方军队打仗时,举行了某次秘密会议,法国得花一大笔钱,以换取敌方撤军。8月11日,法国特使就已答应付给从杜伊勒利宫掠夺来的3000万法郎。贪得无厌的敌人,说钱数不够,法国议员帕尼斯知道这笔交易后,就建议从珍宝贮藏室找差额部分。他的建议被采纳了。事后,一个男爵的回忆录也披露了此事:“还需要搜集相当一笔钱来贿赂普鲁士大臣。珍宝贮藏室的钻石正可提供这笔钱!”
9月17日,罗兰宣布珍宝贮藏室失盗。
一周后,敌我双方举行了瓦尔密会议,于是出现了瓦尔密战役神秘的胜利。因此,有人认为,国防大臣丹东秘密策划了夜间的入室盗窃,然后让普通的盗贼进行后几次偷盗,以便把事情搅混。
那么,丹东后面是否还有更强有力的对手呢?后来,另一起奇案揭开了真相。1805年,一伙伪造钞票的人面临死刑的判决,其中有一个名叫巴巴的人公然宣称:“如果我被判死刑,我将请皇帝(拿破仑)宽恕。没有我就没有拿破仑的皇位!”
法官和观众都吓得呆若木鸡,为巴巴的欺君之罪捏了一把汗,可他还继续说:“我是珍宝贮藏室的盗匪之一,我帮助同伙把雷让钻石和我熟悉的其他珍宝,埋藏在弗夫大街,这些珍宝的所有权已被出卖。根据给我特赦的诺言,我提供了埋藏珍宝的地点。雷让钻石已从那里取出。先生们,法国雾月18日政变之后,当时的首席执政官(拿破仑)为了得到急需的资金,就把这颗漂亮的钻石,典押给荷兰政府了。”
巴巴没被处死,而是关在比塞特尔,受到了良好的待遇。那么他的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是真是假呢?恐怕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拿破仑的财宝
1812年5月,法国皇帝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对俄国进行远征,并于同年9月14日占领莫斯科。此时的莫斯科几乎是座空城了,大部分居民已随俄军撤退,近20万人口的城市剩下的还不到1万人。当天晚上,城内有几处起火,后又蔓延成大火,整整持续了6天6夜。饥饿和严寒威胁着法军。由于战线拉得很长,交通运输常遭袭击,粮食和弹药供应不上,而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又不接受和谈,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不得不放弃刚占领不久的莫斯科,于10月19日向西南缓慢后撤。撤退中,沿途曾不断受到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阻击。就在这个时候,法军庞大的辎重队中有25辆装满了在莫斯科掠夺的战利品的马车突然失踪了。自那时起,一个半世纪以来,拿破仑的这批战利品究竟隐藏在哪儿,就成了鲜为人知之谜。
一位名叫尤·勃可莫罗夫的前苏联学者,他并不是研究历史的,但在阅读英国历史小说家瓦·斯戈特所著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生涯》一书时,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很感兴趣:
“因感到目前处境的危险,拿破仑深知在莫斯科所掠夺的古代的武器、大炮、伊凡大帝墓塔上的大十字架、克里姆林宫中的珍贵物品、教堂的装饰品以及绘画和雕像等已无法带走,但又不甘心让俄军夺去,所以就命令将这些东西沉入萨姆廖玻的湖里。”
瓦·斯戈特是一位注重史实的作家。他这本书的完成和出版是在1831~1832年之间,离拿破仑远征莫斯科仅隔20年。勃可莫罗夫由此而认为,对这件事在那些曾参加了这次远征的人的手记或回忆录中应有所涉及,于是决定要查阅一下与拿破仑同时代的人是否提到有关战利品的情况。
拿破仑在败退时,曾和两名亲信乘着雪橇往西疾驰。其中一人名叫阿仑·德·歌朗格尔。勃可莫罗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见到如下一段话:“11月1日,拿破仑从比亚吉玛退走。11月2日,我们来到了萨姆廖玻。第三天,到达斯拉普柯布。在这里,我们遇到大雪的侵袭……”
哥朗格尔写道,拿破仑曾在萨姆廖玻。斯戈特说,拿破仑把战利品沉入萨姆廖玻的湖里。两者提供的日期和地点是完全相符的。
后来,勃可莫罗夫还参阅了一些俄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所记述的有关这方面的材料,一致认为拿破仑是1812年11月2日把从莫斯科掠夺的战利品扔进了萨姆廖玻的湖中。
但这样的事情,法国士兵会不会泄漏给俄国人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再说,即使居民知道法国皇帝这个秘密,大概也只能望湖兴叹。试想,在因战争而荒芜的小村子里,又有什么工具能把湖底的东西打捞上来呢?所以,勃可莫罗夫深信,如果战利品确实沉入了湖里,那它现在还应沉睡在不为人知的那个地方。
这个地方是哪儿?这个湖又在何处?勃可莫罗夫在列宁图书馆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查阅,几乎翻了所有的地图。但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在比亚吉玛、萨姆廖玻一带并没有什么湖。后来,他给前苏联地理科学研究所去了信,对方答复说:
“在比亚吉玛西南50公里的沼泽地有条叫萨姆廖夫卡的河.那块沼泽地也是以这个名字命名的。”
一百多年来,是否有人对这块地方进行过探索呢?勃可莫罗夫虽然查阅了许多资料,但收获甚微。后来,他给有关机构发了信,询问这方面的情况。大部分的回答是无可奉告,只有斯摩棱斯克地方政府内政管理局记录保存室提供了一点材料:
宝藏,是人人都感兴趣的东西;宝藏埋藏在哪里,是人人都乐于讨论的话题。巨额的财富是一种诱惑,对那些乐衷于寻宝的人,更让他们感到刺激的是破解古人留下的谜题。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字,一张破旧不堪的图纸,也许就是找到宝藏的钥匙。
宫廷遗留下的宝物
古代的统治者拥有整个天下,宫廷之中收藏着各种稀奇古怪、价值连城的宝物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随着王朝的覆灭,有些宝物也就销声匿迹了,究竟这些宝贝藏在哪里?
“希望”钻石没有希望
“希望”蓝钻石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钻石王之一。1947年,“希望”蓝钻石的标价为1500万美元,这是它的最后一次标价。而如今,“希望”蓝钻石的价格已远不止此了。自从1947年后,“希望”蓝钻石再也没有被拍卖过。1958年,“希望”蓝钻石被占有它的最后一个主人、美国珠宝商海里·温斯顿捐赠给了华盛顿史密斯研究院。在该院的珠宝大厅里,“希望”蓝钻石陈列在一个防弹玻璃柜里,与各国帝王加冕礼上用过的珠宝媲美。那幽幽的蓝光仿佛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诉说着它那神秘的历史。
“希望”蓝钻石问世于500年前。在编基伯那河畔的一座废弃的矿井里,一个路过的老人偶尔瞥见一块熠熠闪光的石头。经辨别,竟是一枚硕大的蓝钻石。老人请工匠将钻石进行粗加工,加工后的蓝钻石还有112.5克拉。老人去世后,他的3个儿子为这枚钻石大打出手,结果钻石被族长充公,下令镶嵌在神像的前额上。
一天深夜,一个抵不住钻石蓝光诱惑的年轻人偷走了钻石。但仅仅几个小时,他就被守护神像的婆罗门捕获,活活被打死,成为蓝钻石的第一个牺牲者。蓝钻石被重新镶嵌在神像的前额上。
17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用斧头劈死两个婆罗门,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将蓝钻石攫为己有。传教士将蓝钻石带回了自己的故乡,可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被割断了喉管,蓝钻石也不知去向。
40年后,蓝钻石落入巴黎珠宝商琼·泰弗尼尔手中,他随即脱手,将钻石卖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数年后,琼·泰弗尼尔到俄国做生意,竟被一条野狗活活咬死。
路易十四对这枚蓝钻石爱不释手,经过琢磨,蓝钻石镶嵌在象征着王权的王杖上,取名为“法国蓝宝”。可是不久后的一天,他最宠爱的一个孙子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击后,不久也撒手归天。
路易十四死后,“法国蓝宝”落入蓓丽公主之手。她将钻石从王杖上取下,作为装饰挂在她的项链上。1792年9月3日,在一次偶发的事件中,蓓丽公主被一群平民百姓殴打致死。
“法国蓝宝”由蓓丽公主的宠物变为路易十六的珍玩。可是一场法国大革命的风暴把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东尼送上了断头台。“法国蓝宝”在这场大革命中被皇家侍卫雅各斯·凯洛蒂乘乱窃取。
法国临时政府在清点国库时,发现“法国蓝宝”失踪,于是贴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宝者处以死刑。侍卫雅各斯·凯洛蒂闻讯后终日不安,精神发生错乱,最后自杀而死。
“法国蓝宝”40年后为俄国太子伊凡觅得。伊凡在寻花问柳时,为了讨得一个妓女的欢心,竟将“法国蓝宝”拱手相赠。一年后,伊凡另结新欢,对赠宝之事后悔不已,决定追索回来。可是,那个妓女死活不依,伊凡一剑刺死妓女,夺宝而归。然而,时过未久,伊凡皇太子在宫中死于非命。
神秘的“法国蓝宝”给占有它的主人带来的厄运比巫师的诅咒还要灵验,人们视之为不祥之物。尽管如此,世界上还是有许多贪婪的目光盯着它,希冀有朝一日成为拥有它的主人。
“法国蓝宝”从伊凡皇太子手里转移到女皇加德琳一世手里。女皇意欲将钻石镶在皇冠上,于是命人将“蓝宝”送至荷兰,交由堪称世界上一流手艺的威尔赫姆·佛尔斯进行精心加工。经过威尔赫姆·佛尔斯的精心雕琢,“法国蓝宝”被切割成现在见到的样子,它的每个面都闪着诱人的蓝光。加工后的钻石重44.4克拉。钻石加工好以后,钻石匠的儿子不辞而别,将钻石带到英国伦敦去了,无法交差的钻石匠服毒自杀,以谢女皇。而他的儿子后来在英国也自杀身亡,死因不明。
英国珠宝收藏家亨利·菲利浦在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手里以9万美元购得了这颗钻石,命名为“希望”。1839年,亨利·菲利浦暴死。他的侄子成为“希望”蓝钻石的主人。这位钻石的主人将钻石置于展厅公展,后来据说他寿终正寝。
20世纪初,一个叫杰奎斯·赛罗的商人购得了“希望”钻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杀了。
钻石又流落到一个俄国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此人不久遇刺而死。
哈比布·贝购下了钻石,接着转卖给西蒙。传来消息说,哈比布·贝及其家人在直布罗陀附近的海中不幸淹死。西蒙则在一次车祸中全家丧生。
钻石辗转到了土耳其苏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一个王妃为此丧生,苏丹本人于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党人废黜。
“希望”蓝钻石的下一个主人是华盛顿的百万富翁沃尔斯·麦克林夫妇。自从拥有这颗钻石以后,灾难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他们,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先后遭遇了不幸。
1947年,海里·温斯顿以1500万美元购进“希望”蓝钻石,成为钻石的最近一个主人。
“希望”蓝钻石自问世以来,历经沧桑,周游列国,其间,更易的主人有数十人之多。可是“希望”蓝钻石并没有给占有它的主人带来希望,相反,除少数几个人外,其余的主人屡遭厄运,甚至命丧黄泉。
这是为什么呢?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存在着一种人们尚未得知的神奇的力量呢?也许有一天,“希望”蓝钻石能满足人们探究这个秘密的希望。
离奇的钻石失窃案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法王路易十六表面接受立宪政体,实则力图绞杀革命。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偕同王室逃至法奥边境瓦伦,两天后被群众押回巴黎,历经1500多年的法国封建王朝从此崩溃。
几天之后,法国制宪议会一位议员向公众提出了警告:内外敌人正在试图夺取王冠上的钻石。巴黎人民不会忘记法国王冠上有世界上最美丽的钻石与珠宝,每逢圣马丁复活节的星期二,在保安警察的监护下,巴黎人民才可在陈列柜前匆匆走过,观赏珍宝。历代法王都为王冠添上新的珠宝感到荣幸,这些稀世珍宝,历来都是保存在珍宝贮藏室里。自从路易十六执政以来,这些珍宝就交给忠诚可靠的克雷西看管。
在议员的警告下,制宪议会组成了由3位议员和11位专家参加的专门委员会,负责清点保存法国王室的稀世珍宝。经过3个月的紧张工作,共清点出钻石9547颗,总值达3000万法郎之巨。此后,每星期一人们都可参观这些珍宝,负责看管的克雷西对此十分担心,怕给不法之徒们以可乘之机。不知为什么,克雷西的职务很快被雷斯图代替,此人却是吉伦特派领袖罗兰的心腹。
1792年9月,路易十六因阴谋复辟而被废黜。此时,法国处在危机之中,外部面临欧洲联盟的入侵:国内山岳派与吉伦派争斗激烈,到处是失业与饥荒,恐怖与暗杀。在这严峻的时刻,珍宝贮藏室贴上了封条,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么多奇珍异宝,竟无人看守。
9月17日,内务大臣罗兰在国民议会突然宣布:“珍宝贮藏室门被撬,钻石全部丢失!”
据称,自9月11日深夜至14日深夜,盗匪3次光顾珍宝贮藏室,无人觉察。第一次行窃时,盗匪三十多人打扮成国民自卫军,全副武装,气焰十分嚣张。15日早晨,巴黎街头出现了贱价的钻石,才引起人们注意,警察分局局长塞尔让只粗粗地到现场看了一下,并未做任何调查。16日当盗匪第四次来临时,被国民自卫军巡逻队抓获。
至此,罗兰才于17日宣布失盗。
这起骇人听闻的盗窃案,确实令人深思,引起人们一系列疑问:为什么议员会事先提出珍宝被盗的警告?为什么忠实可靠的克雷西被撤职?为什么不多派人看守珍宝贮藏室?为什么警察局长对此案十分冷淡?为什么会连续发生4次盗窃案?谁是幕后策划者?盗宝的目的是什么?
盗窃案发生后,内务大臣罗兰指控他的政敌、国防大臣丹东及丹东的朋友应该负责,丹东又反过来指责罗兰和罗兰的朋友应完全负责,各派唇枪舌剑,指责对方。
9月21日,刑事法庭审判了抓获的2名盗匪,并判处他们死刑,次日执行,但在囚车上,临死的囚犯向庭长供出了藏在他家厕所的一袋钻石,共有一百多颗。不久,珍宝贮藏室守卫长、警察分局局长之一的塞尔让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指出在弗夫大街的阴沟里有一大堆珍宝。塞尔让前往取宝,并明目张胆地将一件美丽的玛瑙工艺品据为己有,他因此赢得了“塞尔让·玛瑙”的诨号。
不久,警察又逮住了一个叫勒图的家伙,此君供出了一个17岁的盗匪。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得知儿子入狱时,大发雷霆,声称要揭发一桩耸人听闻的案子。十分奇怪的是,第二天早上,父亲被人毒死,儿子也死在监狱。这一连串的事情,使人莫名其妙。
在珍宝失盗的1792年9月,法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形势危难之际。人们只知道拿破仑指挥瓦尔密战役的胜利,拯救了巴黎和法兰西民族,然而,瓦尔密战役胜利的奥秘,过去、现在以至将来也永远不会被揭开。
历史学家们、军事指挥家们知道,当时敌人只遭到了轻微的损失,便立即撤退,这是毫无道理的。从战略上讲,敌方指挥官布伦斯维克也不应发布撤退命令,拿破仑当时也认为不可理解。这使人怀疑在战线后是不是进行了某种交易。事实上,当双方军队打仗时,举行了某次秘密会议,法国得花一大笔钱,以换取敌方撤军。8月11日,法国特使就已答应付给从杜伊勒利宫掠夺来的3000万法郎。贪得无厌的敌人,说钱数不够,法国议员帕尼斯知道这笔交易后,就建议从珍宝贮藏室找差额部分。他的建议被采纳了。事后,一个男爵的回忆录也披露了此事:“还需要搜集相当一笔钱来贿赂普鲁士大臣。珍宝贮藏室的钻石正可提供这笔钱!”
9月17日,罗兰宣布珍宝贮藏室失盗。
一周后,敌我双方举行了瓦尔密会议,于是出现了瓦尔密战役神秘的胜利。因此,有人认为,国防大臣丹东秘密策划了夜间的入室盗窃,然后让普通的盗贼进行后几次偷盗,以便把事情搅混。
那么,丹东后面是否还有更强有力的对手呢?后来,另一起奇案揭开了真相。1805年,一伙伪造钞票的人面临死刑的判决,其中有一个名叫巴巴的人公然宣称:“如果我被判死刑,我将请皇帝(拿破仑)宽恕。没有我就没有拿破仑的皇位!”
法官和观众都吓得呆若木鸡,为巴巴的欺君之罪捏了一把汗,可他还继续说:“我是珍宝贮藏室的盗匪之一,我帮助同伙把雷让钻石和我熟悉的其他珍宝,埋藏在弗夫大街,这些珍宝的所有权已被出卖。根据给我特赦的诺言,我提供了埋藏珍宝的地点。雷让钻石已从那里取出。先生们,法国雾月18日政变之后,当时的首席执政官(拿破仑)为了得到急需的资金,就把这颗漂亮的钻石,典押给荷兰政府了。”
巴巴没被处死,而是关在比塞特尔,受到了良好的待遇。那么他的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是真是假呢?恐怕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拿破仑的财宝
1812年5月,法国皇帝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对俄国进行远征,并于同年9月14日占领莫斯科。此时的莫斯科几乎是座空城了,大部分居民已随俄军撤退,近20万人口的城市剩下的还不到1万人。当天晚上,城内有几处起火,后又蔓延成大火,整整持续了6天6夜。饥饿和严寒威胁着法军。由于战线拉得很长,交通运输常遭袭击,粮食和弹药供应不上,而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又不接受和谈,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不得不放弃刚占领不久的莫斯科,于10月19日向西南缓慢后撤。撤退中,沿途曾不断受到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阻击。就在这个时候,法军庞大的辎重队中有25辆装满了在莫斯科掠夺的战利品的马车突然失踪了。自那时起,一个半世纪以来,拿破仑的这批战利品究竟隐藏在哪儿,就成了鲜为人知之谜。
一位名叫尤·勃可莫罗夫的前苏联学者,他并不是研究历史的,但在阅读英国历史小说家瓦·斯戈特所著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生涯》一书时,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很感兴趣:
“因感到目前处境的危险,拿破仑深知在莫斯科所掠夺的古代的武器、大炮、伊凡大帝墓塔上的大十字架、克里姆林宫中的珍贵物品、教堂的装饰品以及绘画和雕像等已无法带走,但又不甘心让俄军夺去,所以就命令将这些东西沉入萨姆廖玻的湖里。”
瓦·斯戈特是一位注重史实的作家。他这本书的完成和出版是在1831~1832年之间,离拿破仑远征莫斯科仅隔20年。勃可莫罗夫由此而认为,对这件事在那些曾参加了这次远征的人的手记或回忆录中应有所涉及,于是决定要查阅一下与拿破仑同时代的人是否提到有关战利品的情况。
拿破仑在败退时,曾和两名亲信乘着雪橇往西疾驰。其中一人名叫阿仑·德·歌朗格尔。勃可莫罗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见到如下一段话:“11月1日,拿破仑从比亚吉玛退走。11月2日,我们来到了萨姆廖玻。第三天,到达斯拉普柯布。在这里,我们遇到大雪的侵袭……”
哥朗格尔写道,拿破仑曾在萨姆廖玻。斯戈特说,拿破仑把战利品沉入萨姆廖玻的湖里。两者提供的日期和地点是完全相符的。
后来,勃可莫罗夫还参阅了一些俄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所记述的有关这方面的材料,一致认为拿破仑是1812年11月2日把从莫斯科掠夺的战利品扔进了萨姆廖玻的湖中。
但这样的事情,法国士兵会不会泄漏给俄国人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再说,即使居民知道法国皇帝这个秘密,大概也只能望湖兴叹。试想,在因战争而荒芜的小村子里,又有什么工具能把湖底的东西打捞上来呢?所以,勃可莫罗夫深信,如果战利品确实沉入了湖里,那它现在还应沉睡在不为人知的那个地方。
这个地方是哪儿?这个湖又在何处?勃可莫罗夫在列宁图书馆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查阅,几乎翻了所有的地图。但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在比亚吉玛、萨姆廖玻一带并没有什么湖。后来,他给前苏联地理科学研究所去了信,对方答复说:
“在比亚吉玛西南50公里的沼泽地有条叫萨姆廖夫卡的河.那块沼泽地也是以这个名字命名的。”
一百多年来,是否有人对这块地方进行过探索呢?勃可莫罗夫虽然查阅了许多资料,但收获甚微。后来,他给有关机构发了信,询问这方面的情况。大部分的回答是无可奉告,只有斯摩棱斯克地方政府内政管理局记录保存室提供了一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