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唐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年初一的早晨,粉末般的雪花纷纷飞下,巍峨的宫殿又一次披上洁白素装,柳树变成臃肿银条,宫墙象条白脊背的巨蛇,伸向远远的灰蒙蒙的烟霭里。
大明宫紫辰殿,这里是距离内宫最近的一处宫殿,皇帝的御书房通常安排在这里,当今皇帝李系的御书房就设在紫辰殿的偏殿,由大大小小五、六间房组成,除了正常的图书典籍外,供皇帝咨询的翰林学士、跑腿侍侯的小宦官、武艺高强的贴身侍卫等等,这些都是常驻御书房的人员。
御书房的主人李系是当今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拥有着正常皇帝应有所的一切,宫殿、皇后、群妃、龙袍、排场等等,但权力除外,是的!从他登基以来就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大唐朝政被七大世家把持,尤其是右相崔圆,在他魁梧、胖大的身影笼罩下,李系就仿佛是一支将熄灭的蜡烛。
所以对李系来说,御书房纯粹就是个摆设,他也极少来这里处理朝务,不过今天是庆治十六年的正月初一,他却意外地出现在御书房里。
御书房里已被碳盆烘得温暖如春,空气有些干燥,李系苍白的脸上出现一团病态的酡红,他年纪约四十出头,是先帝肃宗的次子,身体赢弱,长期纵欲的生活总是使他显得疲惫不堪。
宽大的紫檀木桌案上散乱地摆放着几十本今天刚送来的奏折,大多是各地为今年暖冬所上的折子,异常的气候必然会给来年的收成带来影响。
李系叹了一口气,这些折子也只是给他看看而已,上面已有门下侍中裴俊审核以及中书令崔圆的最终批阅,已经批转各部去执行,而给他看的,只是个副本。
这时,心腹大宦官马英俊快步走进,他低声禀报道:“陛下!崔相国已到,在外侯见。”
马英俊是先帝肃宗身边排名第三的掌权宦官,仅次于鱼朝恩和李辅国,曾是张皇后的心腹,十六年前,唐肃宗李亨病危,张皇后伪诏命太子进宫,趁机发动了宫廷政变,正是马英俊联系到羽林军大将军李抱玉的支持,一举杀死李辅国和太子李豫,在崔圆及裴遵庆等重臣的支持下,拥立越王李系登位。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回纥人的背信弃义击碎了李系的雄心壮志,也让马英俊的拥立之功化为泡影,现在他仅仅只是一个内侍主管。
“让他进来吧!”李系疲惫地挥了挥手,他今天之所到御书房来,也是正是崔圆的要求。
片刻,崔圆笑咪咪地走进御书房,跪下向李系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老臣崔圆给陛下拜年,恭祝陛下诸事顺利,励精图治,使我大唐愈加强盛。”
李系一下子站起来,却又慢慢坐下。
崔圆的新年献辞李系没有放在心上,但他跪下磕头却将李系的疲态一扫而空,在他的记忆中,崔圆从来就没有下跪过,今天是怎么回事?
他轻轻一抬手笑道:“相国免礼平身,赐坐!”
“谢陛下!”
崔圆缓缓坐下,他瞥了一眼桌案上的奏折,从李系进御书房起,到现在已快一个时辰,他只翻阅了一本不到,崔圆不禁暗暗冷笑一声,一个连农事都不关心的皇帝,他还能有什么作为?
“陛下,老臣在大年初一赶来,主要有两件事想和陛下商量。”
“相国但说无妨。”
崔圆沉吟一下道:“一是今年北方气候异常,明春蝗灾、涝灾极有可能发生,为及早防灾,请陛下同意老臣调江淮三百万石米入太仓(即国家粮库)。”
李系打了一个哈欠,懒洋洋道:“此事相国看着办吧!不必禀报朕,另一事是什么?”
崔圆微微一笑,“第二件事便是陇右战事已毕,但军中将士尚未得到封赏,眼看已到新年,老臣听闻军中已有怨声,说家中已无米下炊,臣心中甚是不安,登利可汗虽然北退,但仍盘恒在阴山一带,一旦士气低落,恐怕后患无穷,所以老臣草拟了一份封赏名单,请陛下过目,若无异议,请陛下今天便下诏施行。”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本折子,双手递给李系。
大唐军中封赏应由兵部根据各军司马报来的军绩表进行评功,然后再报门下省预审,再由中书省内讨论后,将意见再转皇帝最后批准,一旦皇帝核准,便要由中书舍人草成制敕,但最后的玺印却掌握在门下省的符宝郎手中,也就是说,最后还要由门下省复核一遍,这是为了防止中书省专权。
这一套权力制衡的制度十分严格,本来是不错的,但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罢相后,李隆基为加强皇权,便利用李林甫和杨国忠渐渐破坏了这套权力制衡制度,左相也就成了摆设。
经安史之乱和回纥乱华后,世家逐渐掌握大权,七大世家各自掌握部分权力,架空了皇权,尤其是右相崔圆,控制了中书省、吏部、刑部等核心权力机构以及御史台等监察机构,手中又有二十余万大军,可谓权势滔天,而皇帝李系只是一个傀儡,他的命令连大明宫都出不了。
所以今天崔圆绕过兵部和门下省,直接将奖励军功的册子递给李系,就是想用皇帝的意思来堵住裴俊和韦谔的口。
李系接过册子,略略翻了一下,‘拨钱五十万贯赏赐军功,其中凤翔军四十万贯,陇右及朔方诸军十万贯,’而且勋官及其他升官的名额也大多给了凤翔军。
李系不露声色地又翻了一页,却愣住了,这竟是对有功之臣的封赏,加封兵部尚书韦谔为太子太傅、开府仪同三司;提拔金吾卫大将军崔庆功为征西大元帅、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再往下看,李系心突地跳了一下,下面赫然写着:升凤翔郡刺史段秀实为太原尹兼河东节度使。
段秀实是出了名的保皇党,在肃宗时他曾先后任河西节度史和安西四镇节度使,后来因兵力不足,朝廷决定放弃安西,段秀实被调回朝廷任中书侍郎,却屡遭崔圆排挤,贬为凤翔郡刺史。
李系此时已赫然明白了崔圆的真正用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是要借这次陇右战役将其弟崔庆功塞进内阁,也就是说崔圆要在内阁七宰相的基础上再加一相,这样八相中,两崔、杨、王,崔圆已经占据四席,其他四人中只要再有一人支持他或是保持中立,崔圆便在内阁中占据了优势,使他能够得以顺利连任。
按十五年前七大世家达成的协议,再增加一名内阁成员须七人一致同意才能提名,若崔圆按部就班以常规方式来操作,首先在内阁联席会议上就通不过,所以崔圆便将自己推出来,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强行增加一名阁僚。
但让李系震惊的不是这个,而是崔圆早就看透了自己不甘寂寞的心,但他却引而不发,一直到这个最关键的时候,他才忽然点出段秀实,其真正的目的是在警告自己。
沉默了片刻,李系淡淡一笑道:“相国大年初一还为国事操劳,朕惭愧啊!”说罢,提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还给了崔圆。
“太后前日感恙,朕还要赶去探望,就不留相国了。”
崔圆接过了奏折,绕过内阁提名,崔庆功入阁第一关便算过了,另一关便是须在新年大朝上三读通过,这也是其他人进行阻挠的唯一途径,不过相对内阁联席会议却要容易一些,只须过半的内阁成员同意便可通过此案。
“臣还要去办理调米之事,就不打搅陛下了。”
崔圆深深施了一礼,在马英俊的恭送下慢慢退出了房间。
一直到他身影消失不见,李系才冷冷地‘哼!’了一下,他略沉吟片刻,立刻写了一封短信,交给另一名心腹宦官陈仙甫,低声叮嘱道:“你速派人将这封信送给张若镐,不得耽误!”
陈仙甫接过信点了点头,“老奴明白,这就去办!”
李系搓了一下手,站起身下令道:“摆驾,回宫!”
.........
大年初一的早晨,粉末般的雪花纷纷飞下,巍峨的宫殿又一次披上洁白素装,柳树变成臃肿银条,宫墙象条白脊背的巨蛇,伸向远远的灰蒙蒙的烟霭里。
大明宫紫辰殿,这里是距离内宫最近的一处宫殿,皇帝的御书房通常安排在这里,当今皇帝李系的御书房就设在紫辰殿的偏殿,由大大小小五、六间房组成,除了正常的图书典籍外,供皇帝咨询的翰林学士、跑腿侍侯的小宦官、武艺高强的贴身侍卫等等,这些都是常驻御书房的人员。
御书房的主人李系是当今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拥有着正常皇帝应有所的一切,宫殿、皇后、群妃、龙袍、排场等等,但权力除外,是的!从他登基以来就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大唐朝政被七大世家把持,尤其是右相崔圆,在他魁梧、胖大的身影笼罩下,李系就仿佛是一支将熄灭的蜡烛。
所以对李系来说,御书房纯粹就是个摆设,他也极少来这里处理朝务,不过今天是庆治十六年的正月初一,他却意外地出现在御书房里。
御书房里已被碳盆烘得温暖如春,空气有些干燥,李系苍白的脸上出现一团病态的酡红,他年纪约四十出头,是先帝肃宗的次子,身体赢弱,长期纵欲的生活总是使他显得疲惫不堪。
宽大的紫檀木桌案上散乱地摆放着几十本今天刚送来的奏折,大多是各地为今年暖冬所上的折子,异常的气候必然会给来年的收成带来影响。
李系叹了一口气,这些折子也只是给他看看而已,上面已有门下侍中裴俊审核以及中书令崔圆的最终批阅,已经批转各部去执行,而给他看的,只是个副本。
这时,心腹大宦官马英俊快步走进,他低声禀报道:“陛下!崔相国已到,在外侯见。”
马英俊是先帝肃宗身边排名第三的掌权宦官,仅次于鱼朝恩和李辅国,曾是张皇后的心腹,十六年前,唐肃宗李亨病危,张皇后伪诏命太子进宫,趁机发动了宫廷政变,正是马英俊联系到羽林军大将军李抱玉的支持,一举杀死李辅国和太子李豫,在崔圆及裴遵庆等重臣的支持下,拥立越王李系登位。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回纥人的背信弃义击碎了李系的雄心壮志,也让马英俊的拥立之功化为泡影,现在他仅仅只是一个内侍主管。
“让他进来吧!”李系疲惫地挥了挥手,他今天之所到御书房来,也是正是崔圆的要求。
片刻,崔圆笑咪咪地走进御书房,跪下向李系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老臣崔圆给陛下拜年,恭祝陛下诸事顺利,励精图治,使我大唐愈加强盛。”
李系一下子站起来,却又慢慢坐下。
崔圆的新年献辞李系没有放在心上,但他跪下磕头却将李系的疲态一扫而空,在他的记忆中,崔圆从来就没有下跪过,今天是怎么回事?
他轻轻一抬手笑道:“相国免礼平身,赐坐!”
“谢陛下!”
崔圆缓缓坐下,他瞥了一眼桌案上的奏折,从李系进御书房起,到现在已快一个时辰,他只翻阅了一本不到,崔圆不禁暗暗冷笑一声,一个连农事都不关心的皇帝,他还能有什么作为?
“陛下,老臣在大年初一赶来,主要有两件事想和陛下商量。”
“相国但说无妨。”
崔圆沉吟一下道:“一是今年北方气候异常,明春蝗灾、涝灾极有可能发生,为及早防灾,请陛下同意老臣调江淮三百万石米入太仓(即国家粮库)。”
李系打了一个哈欠,懒洋洋道:“此事相国看着办吧!不必禀报朕,另一事是什么?”
崔圆微微一笑,“第二件事便是陇右战事已毕,但军中将士尚未得到封赏,眼看已到新年,老臣听闻军中已有怨声,说家中已无米下炊,臣心中甚是不安,登利可汗虽然北退,但仍盘恒在阴山一带,一旦士气低落,恐怕后患无穷,所以老臣草拟了一份封赏名单,请陛下过目,若无异议,请陛下今天便下诏施行。”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本折子,双手递给李系。
大唐军中封赏应由兵部根据各军司马报来的军绩表进行评功,然后再报门下省预审,再由中书省内讨论后,将意见再转皇帝最后批准,一旦皇帝核准,便要由中书舍人草成制敕,但最后的玺印却掌握在门下省的符宝郎手中,也就是说,最后还要由门下省复核一遍,这是为了防止中书省专权。
这一套权力制衡的制度十分严格,本来是不错的,但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罢相后,李隆基为加强皇权,便利用李林甫和杨国忠渐渐破坏了这套权力制衡制度,左相也就成了摆设。
经安史之乱和回纥乱华后,世家逐渐掌握大权,七大世家各自掌握部分权力,架空了皇权,尤其是右相崔圆,控制了中书省、吏部、刑部等核心权力机构以及御史台等监察机构,手中又有二十余万大军,可谓权势滔天,而皇帝李系只是一个傀儡,他的命令连大明宫都出不了。
所以今天崔圆绕过兵部和门下省,直接将奖励军功的册子递给李系,就是想用皇帝的意思来堵住裴俊和韦谔的口。
李系接过册子,略略翻了一下,‘拨钱五十万贯赏赐军功,其中凤翔军四十万贯,陇右及朔方诸军十万贯,’而且勋官及其他升官的名额也大多给了凤翔军。
李系不露声色地又翻了一页,却愣住了,这竟是对有功之臣的封赏,加封兵部尚书韦谔为太子太傅、开府仪同三司;提拔金吾卫大将军崔庆功为征西大元帅、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再往下看,李系心突地跳了一下,下面赫然写着:升凤翔郡刺史段秀实为太原尹兼河东节度使。
段秀实是出了名的保皇党,在肃宗时他曾先后任河西节度史和安西四镇节度使,后来因兵力不足,朝廷决定放弃安西,段秀实被调回朝廷任中书侍郎,却屡遭崔圆排挤,贬为凤翔郡刺史。
李系此时已赫然明白了崔圆的真正用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是要借这次陇右战役将其弟崔庆功塞进内阁,也就是说崔圆要在内阁七宰相的基础上再加一相,这样八相中,两崔、杨、王,崔圆已经占据四席,其他四人中只要再有一人支持他或是保持中立,崔圆便在内阁中占据了优势,使他能够得以顺利连任。
按十五年前七大世家达成的协议,再增加一名内阁成员须七人一致同意才能提名,若崔圆按部就班以常规方式来操作,首先在内阁联席会议上就通不过,所以崔圆便将自己推出来,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强行增加一名阁僚。
但让李系震惊的不是这个,而是崔圆早就看透了自己不甘寂寞的心,但他却引而不发,一直到这个最关键的时候,他才忽然点出段秀实,其真正的目的是在警告自己。
沉默了片刻,李系淡淡一笑道:“相国大年初一还为国事操劳,朕惭愧啊!”说罢,提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还给了崔圆。
“太后前日感恙,朕还要赶去探望,就不留相国了。”
崔圆接过了奏折,绕过内阁提名,崔庆功入阁第一关便算过了,另一关便是须在新年大朝上三读通过,这也是其他人进行阻挠的唯一途径,不过相对内阁联席会议却要容易一些,只须过半的内阁成员同意便可通过此案。
“臣还要去办理调米之事,就不打搅陛下了。”
崔圆深深施了一礼,在马英俊的恭送下慢慢退出了房间。
一直到他身影消失不见,李系才冷冷地‘哼!’了一下,他略沉吟片刻,立刻写了一封短信,交给另一名心腹宦官陈仙甫,低声叮嘱道:“你速派人将这封信送给张若镐,不得耽误!”
陈仙甫接过信点了点头,“老奴明白,这就去办!”
李系搓了一下手,站起身下令道:“摆驾,回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