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五 闹剧简单结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但是说实话,江敏的觉悟还真不怎么高啊!如果说自己的东西能有那么大的价值的话,江敏也不想留着给自己惹祸,可这毕竟是婆婆留下的,当初冯志彬交给她的时候,说的就很慎重了,一定要保管好了。人品文物处的人怎么说,江敏就是一口咬定,根本没有这东西。等后来实在没办法了,自己坐车回城里去了,她正好要准备毕业论文,马上就要毕业了。
此时,江敏的食品加工厂最不担心的就是销路了,最后盘账的时候,江敏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按照事先约定好的,给职工们发红利,而干部们就跟不用说了,各种待遇都有,分米、分面,分豆油,甚至还有布票啥的,奖金更是比职工都多。
养猪场那里也是一样,大家都很卖力干活,那样兼职的技术员,干脆连自己单位的班都不去上了。这里挣得钱多啊!
江敏手下的职工,分到了红利,但是实际上,还扣除了一小部分,江敏打算用这笔钱来做保险,也就是职工们的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在九十年代中期,我国菜先从东北三省的几个城市作为试点进入社会统筹保障金,也就是养老保险。之后从98年1月起各地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其中规定,第三条款: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而江敏的做法,就是提前给自己的手下人一个养老的保障。
江敏手下的人,尤其是厂子里的工人,大多数都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江敏这样做了,就等于背负了一个巨大的包袱。但是,江敏的眼光更长远一下些,她就是要人们知道。跟着她江敏干。有肉吃。
对于江敏的做法,有许多人不理解,尤其是江敏身边那些信得过的人,江敏的做法,对于她本身来说,没有任何的利益可言言。甚至会影响现在的生意。伍代很发愁,江敏的意思是,要要这些钱换成国库券,也就是国债。1981年1月。国务院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确定从1981年开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中国在中断21年后,重新恢复发行国债,并首次冠以“国库券”之名。当年,中国共发行48亿元的国库券。
1981年突然发行国债,“向老百姓借钱搞建设”。与当时的中央财政巨额赤字有关。
“文革”刚止,百业待兴。1978年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提出从1978年到1985年,要建设120个大项目,其中有十大钢铁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十大油气田等高指标。按这个规划来计算,这8年的基建投资规模相当于新中国前28年的总和。
巨大的投资规模令国民经济难以承受重负。最明显的标志是,1979年、1980年连续出现巨额财政赤字,1979年赤字达170多亿元。1980年赤字达121亿元。
而与此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增反降。1980年8月的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报告说,由于减免农村税收,增加部分职工的工资和实行奖励制度,还增加了国防战备费支出以及对恢复名誉的干部和职工补发工资等,对财政收入进行了冲减,唯一之途只有向银行的透支,结果又造成银行多发46亿元钞票。引发物价上涨。老百姓意见很大。
靠银行多发票子搞建设明显是饮鸩止渴,要治疗“投资饥渴症”。财政部就得想方法开辟财源。
时任财政部国债司司长的张加伦回忆,以前国家财政的基本原则是“收支平衡,不打赤字”,而……连续两年出现巨额赤字,“中央也恼火了,研究怎么办”。
这时候,财政部就想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公债的事儿了。
1981.发行国库券
“买得多,思想好”
王嘉锡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好些年,每个月发工资之前,单位的通告栏中都会通知,告知当月单位发行国库券的总量、每个职工会发到的国库券数量,通常是职位越高、收入越高的职工,被分配到的国库券就越多。
另外,通知里还会号召员工自行认购国库券,“认购得越多,当然就觉得你思想越先进、越爱国”。
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年息4厘,自发行第6年起分5年作5次偿还本金。当时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
这是中国的国债第一次使用“国库券”的名字。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国债,曾先后用过“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经济建设公债”。后来参考了国外,才把国债的名称确定为“国库券”。
当时,就国库券的偿还时间还引发了讨论:“有人说,偿还得太快不行啊,这几年经济缓不过来呀;10年吧,又怕太长,所以最后决定,从第六年还本付息,每年还五分之一,抽签。”
1981年的国库券发行手段,主要是借鉴了建国初期各类公债的经验,长偿债期、行政推销制、不允许流通。
唯一的不同点在于推销对象有所变化。建国初期的公债发行,面向城乡居民。而在1981年的时候,则主要是面向单位。原因就是当时各省反映,都说老百姓很穷,老百姓不容易买,所以定成单位买。
可是没想到,到发行的时候,地方又反映,有的老百姓也要买。
这让财政部措手不及,因为原先设想是针对单位,券面都设计成大额的,如1张10万元的,没有小额的。于是财政部赶紧让人民银行设计加印小面额的。结果,1981年国债计划发行40亿,实际完成48亿,其中有一千多万是老百姓买的。
第二年再发国债的时候,财政部就开始针对单位和个人分着卖了,也有了1元、10元、100元等多种面额。
但是,国库券的“热销”,仅仅在第一年出现。从1982年开始,“越卖越难”。
当时财政部在国债推销的时候,对下面都讲要“自愿量力,不要强行摊派”。但由于各单位都分配有任务,推销在实际操作中却变了味儿。
国家号召国营企业的职工购买国库券,上辈子江敏的丈夫就是其中一员,本来他们就不得老爷子的待机,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可还是得在单位购买了不少国库券,不是他们觉悟高,因为当时单位硬是强行给扣下了,不买也不行,而且3年后才能兑换。
到了快兑换的时候,街上突然出现了一些人,说可以拿国库券兑换羊毛衫,江敏那时候着急用那笔钱,就和很多人赶去兑换。兑换的规则是很吃亏的,连本金的面值都不够。江敏那时候还是决定换, 过不多久,到了兑换的时候,江敏才知道,国库券的利息很高,这次换的羊毛衫是亏了利息和部分本金的。这件事给江敏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她说什么也要多买国库券。这比存在银行里的利息还高呢!
伍代很发愁,本来他还打算扩大生产的规模呢!可是现在江敏把钱全占上了,只留下流动资金,和一些预留的存款,剩下的都没了 国库券。算下来,江敏一共花了三十多万元去买国库券呢!幸好他们做的很隐秘,没有知道江敏买了这么多。万一有人知道了,说不上给按个什么罪名呢!
江敏算是大买主,其他的人,知道有人收购,虽然价格有点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赚头,一些有门路的人,从供销社或者是厂家,弄来了不少生活日用品或者是必需品,让人们拿手里的国库券换,这样下来,他们才是得利最多的人。江敏是最大的本家,但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不算多。尤其是那些当官的,一个个的精着呢,有好处拿,自然睁一只闭一只眼了,反正政策内的,谁也说不出来什么。
工人们的埋怨声还是有的,但是,江敏给他们开出了全额的工作,过年过节发东西,年终分红的时候,大家的眼睛都直了。谁还会为了这点小钱闹出什么问题来啊!就算有那样各色的,也没有办法,江敏的手段也不是没见识过,尤其是哪个伍代,杀人可是从来都是不见血的,收拾你一个人,让你去做脏活累活,不时的还表扬你!等你什么时候思想改造完毕了,你什么时候再回来。
江敏和伍代这样做,也是没办法,在这样复杂的单位就是这样,你得讲究策略,不能一本老直帐啊!
枪大出头鸟,她不能让自己站在台面上来。女人别太拔尖儿了,那没好果子吃,闷声不响的挣大钱才是真的。(未完待续)RQ
但是说实话,江敏的觉悟还真不怎么高啊!如果说自己的东西能有那么大的价值的话,江敏也不想留着给自己惹祸,可这毕竟是婆婆留下的,当初冯志彬交给她的时候,说的就很慎重了,一定要保管好了。人品文物处的人怎么说,江敏就是一口咬定,根本没有这东西。等后来实在没办法了,自己坐车回城里去了,她正好要准备毕业论文,马上就要毕业了。
此时,江敏的食品加工厂最不担心的就是销路了,最后盘账的时候,江敏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按照事先约定好的,给职工们发红利,而干部们就跟不用说了,各种待遇都有,分米、分面,分豆油,甚至还有布票啥的,奖金更是比职工都多。
养猪场那里也是一样,大家都很卖力干活,那样兼职的技术员,干脆连自己单位的班都不去上了。这里挣得钱多啊!
江敏手下的职工,分到了红利,但是实际上,还扣除了一小部分,江敏打算用这笔钱来做保险,也就是职工们的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在九十年代中期,我国菜先从东北三省的几个城市作为试点进入社会统筹保障金,也就是养老保险。之后从98年1月起各地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其中规定,第三条款: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而江敏的做法,就是提前给自己的手下人一个养老的保障。
江敏手下的人,尤其是厂子里的工人,大多数都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江敏这样做了,就等于背负了一个巨大的包袱。但是,江敏的眼光更长远一下些,她就是要人们知道。跟着她江敏干。有肉吃。
对于江敏的做法,有许多人不理解,尤其是江敏身边那些信得过的人,江敏的做法,对于她本身来说,没有任何的利益可言言。甚至会影响现在的生意。伍代很发愁,江敏的意思是,要要这些钱换成国库券,也就是国债。1981年1月。国务院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确定从1981年开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中国在中断21年后,重新恢复发行国债,并首次冠以“国库券”之名。当年,中国共发行48亿元的国库券。
1981年突然发行国债,“向老百姓借钱搞建设”。与当时的中央财政巨额赤字有关。
“文革”刚止,百业待兴。1978年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提出从1978年到1985年,要建设120个大项目,其中有十大钢铁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十大油气田等高指标。按这个规划来计算,这8年的基建投资规模相当于新中国前28年的总和。
巨大的投资规模令国民经济难以承受重负。最明显的标志是,1979年、1980年连续出现巨额财政赤字,1979年赤字达170多亿元。1980年赤字达121亿元。
而与此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增反降。1980年8月的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报告说,由于减免农村税收,增加部分职工的工资和实行奖励制度,还增加了国防战备费支出以及对恢复名誉的干部和职工补发工资等,对财政收入进行了冲减,唯一之途只有向银行的透支,结果又造成银行多发46亿元钞票。引发物价上涨。老百姓意见很大。
靠银行多发票子搞建设明显是饮鸩止渴,要治疗“投资饥渴症”。财政部就得想方法开辟财源。
时任财政部国债司司长的张加伦回忆,以前国家财政的基本原则是“收支平衡,不打赤字”,而……连续两年出现巨额赤字,“中央也恼火了,研究怎么办”。
这时候,财政部就想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公债的事儿了。
1981.发行国库券
“买得多,思想好”
王嘉锡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好些年,每个月发工资之前,单位的通告栏中都会通知,告知当月单位发行国库券的总量、每个职工会发到的国库券数量,通常是职位越高、收入越高的职工,被分配到的国库券就越多。
另外,通知里还会号召员工自行认购国库券,“认购得越多,当然就觉得你思想越先进、越爱国”。
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年息4厘,自发行第6年起分5年作5次偿还本金。当时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
这是中国的国债第一次使用“国库券”的名字。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国债,曾先后用过“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经济建设公债”。后来参考了国外,才把国债的名称确定为“国库券”。
当时,就国库券的偿还时间还引发了讨论:“有人说,偿还得太快不行啊,这几年经济缓不过来呀;10年吧,又怕太长,所以最后决定,从第六年还本付息,每年还五分之一,抽签。”
1981年的国库券发行手段,主要是借鉴了建国初期各类公债的经验,长偿债期、行政推销制、不允许流通。
唯一的不同点在于推销对象有所变化。建国初期的公债发行,面向城乡居民。而在1981年的时候,则主要是面向单位。原因就是当时各省反映,都说老百姓很穷,老百姓不容易买,所以定成单位买。
可是没想到,到发行的时候,地方又反映,有的老百姓也要买。
这让财政部措手不及,因为原先设想是针对单位,券面都设计成大额的,如1张10万元的,没有小额的。于是财政部赶紧让人民银行设计加印小面额的。结果,1981年国债计划发行40亿,实际完成48亿,其中有一千多万是老百姓买的。
第二年再发国债的时候,财政部就开始针对单位和个人分着卖了,也有了1元、10元、100元等多种面额。
但是,国库券的“热销”,仅仅在第一年出现。从1982年开始,“越卖越难”。
当时财政部在国债推销的时候,对下面都讲要“自愿量力,不要强行摊派”。但由于各单位都分配有任务,推销在实际操作中却变了味儿。
国家号召国营企业的职工购买国库券,上辈子江敏的丈夫就是其中一员,本来他们就不得老爷子的待机,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可还是得在单位购买了不少国库券,不是他们觉悟高,因为当时单位硬是强行给扣下了,不买也不行,而且3年后才能兑换。
到了快兑换的时候,街上突然出现了一些人,说可以拿国库券兑换羊毛衫,江敏那时候着急用那笔钱,就和很多人赶去兑换。兑换的规则是很吃亏的,连本金的面值都不够。江敏那时候还是决定换, 过不多久,到了兑换的时候,江敏才知道,国库券的利息很高,这次换的羊毛衫是亏了利息和部分本金的。这件事给江敏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她说什么也要多买国库券。这比存在银行里的利息还高呢!
伍代很发愁,本来他还打算扩大生产的规模呢!可是现在江敏把钱全占上了,只留下流动资金,和一些预留的存款,剩下的都没了 国库券。算下来,江敏一共花了三十多万元去买国库券呢!幸好他们做的很隐秘,没有知道江敏买了这么多。万一有人知道了,说不上给按个什么罪名呢!
江敏算是大买主,其他的人,知道有人收购,虽然价格有点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赚头,一些有门路的人,从供销社或者是厂家,弄来了不少生活日用品或者是必需品,让人们拿手里的国库券换,这样下来,他们才是得利最多的人。江敏是最大的本家,但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不算多。尤其是那些当官的,一个个的精着呢,有好处拿,自然睁一只闭一只眼了,反正政策内的,谁也说不出来什么。
工人们的埋怨声还是有的,但是,江敏给他们开出了全额的工作,过年过节发东西,年终分红的时候,大家的眼睛都直了。谁还会为了这点小钱闹出什么问题来啊!就算有那样各色的,也没有办法,江敏的手段也不是没见识过,尤其是哪个伍代,杀人可是从来都是不见血的,收拾你一个人,让你去做脏活累活,不时的还表扬你!等你什么时候思想改造完毕了,你什么时候再回来。
江敏和伍代这样做,也是没办法,在这样复杂的单位就是这样,你得讲究策略,不能一本老直帐啊!
枪大出头鸟,她不能让自己站在台面上来。女人别太拔尖儿了,那没好果子吃,闷声不响的挣大钱才是真的。(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