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齐晋联军(一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收藏要满一千了,忘了收藏的亲们帮收藏一下哈,万分感谢
。。。。。。。。。。。。。。。。。。。。。。。。。。。。。
大臣们的陈述和楚王的问策让洛思琪终于知道了楚王为什么会在这么危险的时期不老实的躲在寝宫里却要在大殿中大会群臣。
原来不知为何,齐国最近开始频频向齐国的南部国境调动军队,据探子回报,现在囤集在齐国南部的齐国军队已经达到了五万人!
在春秋时期楚平王的时候,中国还并没有二十一世纪这么多的人口,甚至连全盛时期的唐朝,人口也要比春秋时要多得多。
春秋各国除去守卫国都和边境的兵力以外,能聚集起五万军队已经算是要有很大军事行动的表现了。这还得是数的过来的大国才行,很多小国别说五万军队,就是全国的所有军队都加起来,能凑上个万八千人就算很不错很不错了。
所以在春秋时很多小国为了生存下来,就不得不去依存大国,像郑国这样全国能动员出五万军队的国家和那些靠他国生存的小国相比也算是个比较厉害的中等诸侯了。它面对别的小国是底气十足,游刃有余的,可当晋国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过边境,攻城略地的时候,郑国的国王就只能将所有的军队都龟缩到自己的都城里,派信使来请求楚王的援助。
其实楚平王并不是不想吞并郑国,凭楚国的实力按理说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是完全可以把郑国给灭掉的。可惜想吞并郑国的国家并不仅仅只有楚国一个,比如这次以为太子建报仇为名而大举兴师的晋国。
楚国就算早就想郑国被灭掉,但那只限于被它自己,其他国家想做这个事是楚国万万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晋国,郑国对于晋楚两国的战略意义十分的重要,无论谁得到郑国都可以将其作为进攻对方的前方基地和跳板,打再多的仗也不会对自己的国内有太多的影响。
于是历史上便出现了这样一个很奇怪也很搞笑的现象,那就是晋楚两国都想灭掉郑国,郑国也无力与它们之中的任何一国相对抗,最后的结果却是楚国进攻郑国,晋国来救,晋国进攻郑国,楚国来救,双方拉锯不休,郑国的军队总是龟缩在城里看城外的晋楚两国交战,待它们分出胜负也元气大伤,郑国的军队再出来收复原属郑国的领土。
然而现在形势不同了,楚王为了根除夜神教,早命屈离带领三万人马去了楚国南部的黑巫山一带,这三万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是楚国大军的精锐,楚国现在不等这三万人回来就出征救郑,能不能胜已是很难说清,更别说齐国目前的动向很有可能要和晋国联合灭郑。
郑国是不能不救的,一旦郑国被晋国所灭,楚国也就直接暴露在了强大的晋国面前,到时候晋国以中原霸主的身份号召各国联合伐楚,楚国的日子可就很不好过了。
不过洛思琪现在看着下面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洛思琪在历史课本里曾经学习过,郑国其实在周王东迁的时候曾经强盛过,还号称什么“春秋小霸”!可后来随着齐、晋、楚、秦等大国的崛起,郑国的国力便日渐衰落,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中等诸侯国家。
由于郑国一直处在这些诸侯大国的围绕之中,成了典型的“四战之地”,尤其在南面本是蛮荒国度的楚国强盛之后,一旦楚国试图进兵中原,郑国就成了楚国北上争霸的必经之路。晋国作为当时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为了遏制楚国向中原扩张,便也总会发兵南下,在郑国附近与楚国交战。
用他人的地方当然还是不如用自己的方便,所以晋国有时候也会想把郑国吞并到自己的国家里去。郑国处在这样一个地方,慢慢的反而发明了自己的生存法则,那就是半抵抗半投降政策。
郑国的国君往往会根据作战的形势来决定选择投降的方法,有的时候是稍微抵抗下就投降,有的时候是抵抗也不抵抗就投降了,当然也有拼死也不投降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在郑国已经将军队缩进都城,然后派使者去对方帅帐那里说:“我们服了,您想要什么就说吧!我们尽量满足您!”之后对方还不愿退兵时才会发生。
本来这个火候也不是很好掌握的,选择收缩和投降的时机很重要,因为郑国所谓的投降就是承认你比我厉害,我服了,要什么东西我尽量给,但却并不缴械。这本是很难的,但这样投降的次数多了,自然慢慢的也会变得经验丰富,百试百灵。
当然郑国所谓的尽量给也只是给对方的将领们一些东西让他们上交一部分再私自分分就了事了,否则每次都有求必应的话,郑国也早就让他们的国君给给破产了。
晋顷公其实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要不也不会任由国内六卿的势力逐渐坐大,他这次看准楚国自顾不暇的时机联合齐国出兵,一是没有外援的郑国现在太好对付了,二就是灭掉郑国之后晋国王室的力量就可以随之增强,这样既不会因夺取国内氏族的土地来充实王室而引起矛盾激化,也可以靠这次行动像所有人表明王室的力量还是可以控制一切的。
很幸运齐国面对这个良机时也不愿放弃,很快就和晋国达成了一致,开始在齐国南部的边境进行屯兵,随时准备和晋国联合对付楚国万一赶来的增援。
很不幸的是郑国也明白了自己到了怎样一个要亡国的节点,所以他们这次要比之前要强硬的多,在龟缩进都城前还利用晋国军队轻敌冒进的机会狠狠的打击了一次晋国先头的少数部队,这让本来想大耍威风的晋顷公恼羞成怒,天天催促六卿将军队早点汇集到指定地点,六卿们虽说也不太把晋顷公放在眼里,但眼看着现在是灭掉郑国的千载良机,到时候论功行赏时自己怎么也少不了一些好处,所以还是很配合的合力将郑国的都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
郑国的求救信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跑到楚王这里来求救的,下面的大臣们争论不休,争来争去都回归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郑国是不得不救的,可楚国现在的救助能力也是十分不足的。
洛思琪看着这些争来争去却提不出一个解决办法的大臣们很是头痛,没想到这些让她觉得头痛的大臣们争到最后得出的结论居然是——由精通法术的神女随军出征,他们都相信只要神乎其神的神女跟着楚军主力去救,再配上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做统帅,就算楚国的军队要少于齐晋的联军,也是必胜无疑的!
洛思琪觉得这个提议真的是荒唐极了,她自己的能力她知道,对付个把人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人她都有必胜的把握,但现在那些大臣要她去面对的是齐晋两国整整十五万的大军啊!她可不是漫画里或小说中那可以召唤末日流星的使无数陨石落下让敌人片甲不留的大法师,到时候真的大军交战,凭她现在的能力,别说什么让楚军必胜无疑了,能不能保证她自己的安全都是个问题。
而楚王,对大臣们的这个建议,也是第一时间的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C
收藏要满一千了,忘了收藏的亲们帮收藏一下哈,万分感谢
。。。。。。。。。。。。。。。。。。。。。。。。。。。。。
大臣们的陈述和楚王的问策让洛思琪终于知道了楚王为什么会在这么危险的时期不老实的躲在寝宫里却要在大殿中大会群臣。
原来不知为何,齐国最近开始频频向齐国的南部国境调动军队,据探子回报,现在囤集在齐国南部的齐国军队已经达到了五万人!
在春秋时期楚平王的时候,中国还并没有二十一世纪这么多的人口,甚至连全盛时期的唐朝,人口也要比春秋时要多得多。
春秋各国除去守卫国都和边境的兵力以外,能聚集起五万军队已经算是要有很大军事行动的表现了。这还得是数的过来的大国才行,很多小国别说五万军队,就是全国的所有军队都加起来,能凑上个万八千人就算很不错很不错了。
所以在春秋时很多小国为了生存下来,就不得不去依存大国,像郑国这样全国能动员出五万军队的国家和那些靠他国生存的小国相比也算是个比较厉害的中等诸侯了。它面对别的小国是底气十足,游刃有余的,可当晋国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过边境,攻城略地的时候,郑国的国王就只能将所有的军队都龟缩到自己的都城里,派信使来请求楚王的援助。
其实楚平王并不是不想吞并郑国,凭楚国的实力按理说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是完全可以把郑国给灭掉的。可惜想吞并郑国的国家并不仅仅只有楚国一个,比如这次以为太子建报仇为名而大举兴师的晋国。
楚国就算早就想郑国被灭掉,但那只限于被它自己,其他国家想做这个事是楚国万万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晋国,郑国对于晋楚两国的战略意义十分的重要,无论谁得到郑国都可以将其作为进攻对方的前方基地和跳板,打再多的仗也不会对自己的国内有太多的影响。
于是历史上便出现了这样一个很奇怪也很搞笑的现象,那就是晋楚两国都想灭掉郑国,郑国也无力与它们之中的任何一国相对抗,最后的结果却是楚国进攻郑国,晋国来救,晋国进攻郑国,楚国来救,双方拉锯不休,郑国的军队总是龟缩在城里看城外的晋楚两国交战,待它们分出胜负也元气大伤,郑国的军队再出来收复原属郑国的领土。
然而现在形势不同了,楚王为了根除夜神教,早命屈离带领三万人马去了楚国南部的黑巫山一带,这三万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是楚国大军的精锐,楚国现在不等这三万人回来就出征救郑,能不能胜已是很难说清,更别说齐国目前的动向很有可能要和晋国联合灭郑。
郑国是不能不救的,一旦郑国被晋国所灭,楚国也就直接暴露在了强大的晋国面前,到时候晋国以中原霸主的身份号召各国联合伐楚,楚国的日子可就很不好过了。
不过洛思琪现在看着下面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洛思琪在历史课本里曾经学习过,郑国其实在周王东迁的时候曾经强盛过,还号称什么“春秋小霸”!可后来随着齐、晋、楚、秦等大国的崛起,郑国的国力便日渐衰落,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中等诸侯国家。
由于郑国一直处在这些诸侯大国的围绕之中,成了典型的“四战之地”,尤其在南面本是蛮荒国度的楚国强盛之后,一旦楚国试图进兵中原,郑国就成了楚国北上争霸的必经之路。晋国作为当时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为了遏制楚国向中原扩张,便也总会发兵南下,在郑国附近与楚国交战。
用他人的地方当然还是不如用自己的方便,所以晋国有时候也会想把郑国吞并到自己的国家里去。郑国处在这样一个地方,慢慢的反而发明了自己的生存法则,那就是半抵抗半投降政策。
郑国的国君往往会根据作战的形势来决定选择投降的方法,有的时候是稍微抵抗下就投降,有的时候是抵抗也不抵抗就投降了,当然也有拼死也不投降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在郑国已经将军队缩进都城,然后派使者去对方帅帐那里说:“我们服了,您想要什么就说吧!我们尽量满足您!”之后对方还不愿退兵时才会发生。
本来这个火候也不是很好掌握的,选择收缩和投降的时机很重要,因为郑国所谓的投降就是承认你比我厉害,我服了,要什么东西我尽量给,但却并不缴械。这本是很难的,但这样投降的次数多了,自然慢慢的也会变得经验丰富,百试百灵。
当然郑国所谓的尽量给也只是给对方的将领们一些东西让他们上交一部分再私自分分就了事了,否则每次都有求必应的话,郑国也早就让他们的国君给给破产了。
晋顷公其实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要不也不会任由国内六卿的势力逐渐坐大,他这次看准楚国自顾不暇的时机联合齐国出兵,一是没有外援的郑国现在太好对付了,二就是灭掉郑国之后晋国王室的力量就可以随之增强,这样既不会因夺取国内氏族的土地来充实王室而引起矛盾激化,也可以靠这次行动像所有人表明王室的力量还是可以控制一切的。
很幸运齐国面对这个良机时也不愿放弃,很快就和晋国达成了一致,开始在齐国南部的边境进行屯兵,随时准备和晋国联合对付楚国万一赶来的增援。
很不幸的是郑国也明白了自己到了怎样一个要亡国的节点,所以他们这次要比之前要强硬的多,在龟缩进都城前还利用晋国军队轻敌冒进的机会狠狠的打击了一次晋国先头的少数部队,这让本来想大耍威风的晋顷公恼羞成怒,天天催促六卿将军队早点汇集到指定地点,六卿们虽说也不太把晋顷公放在眼里,但眼看着现在是灭掉郑国的千载良机,到时候论功行赏时自己怎么也少不了一些好处,所以还是很配合的合力将郑国的都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
郑国的求救信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跑到楚王这里来求救的,下面的大臣们争论不休,争来争去都回归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郑国是不得不救的,可楚国现在的救助能力也是十分不足的。
洛思琪看着这些争来争去却提不出一个解决办法的大臣们很是头痛,没想到这些让她觉得头痛的大臣们争到最后得出的结论居然是——由精通法术的神女随军出征,他们都相信只要神乎其神的神女跟着楚军主力去救,再配上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做统帅,就算楚国的军队要少于齐晋的联军,也是必胜无疑的!
洛思琪觉得这个提议真的是荒唐极了,她自己的能力她知道,对付个把人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人她都有必胜的把握,但现在那些大臣要她去面对的是齐晋两国整整十五万的大军啊!她可不是漫画里或小说中那可以召唤末日流星的使无数陨石落下让敌人片甲不留的大法师,到时候真的大军交战,凭她现在的能力,别说什么让楚军必胜无疑了,能不能保证她自己的安全都是个问题。
而楚王,对大臣们的这个建议,也是第一时间的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