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114章 买房置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吓,俺就说这俩小兔崽子在一起,不会做什么好事的吧。看吧,看吧,让他们帮个忙,就像是耽误他们做贼似的,跑得愣快的——”林氏还在后面,怪声怪气的说风凉话呢。
“娘,你就不能先闭上你那臭嘴。把人都骂跑了,谁来帮咱?”趴在地上的李家贵,就火了,责怪上林氏了。
“吓,说谁臭嘴了,说谁臭嘴呢?俺是你娘!你咋胳膊肘往外拐呢?”林氏也被李家贵说火了,就指着他骂上了。
一来二去,俩人就吵吵把火的,声音大大的,高高的,鬼哭狼嚎的互相指责、对骂上了。
晴娘他们走出去很远了,还能听到林氏和李家贵互相骂人的声音。
见状,晴娘摇了摇头。李家人窝里横的习惯,真就是与生俱来的。什么时候都改不了。俩人都这样了,还互相争斗呢。
不过安顺听到林氏他们的坏话后,却十分的生气。
哼,骂人的声音这么大,看来李家人还是有力气的!
又觉得李家人真真是不可理喻,不值得帮忙。就把帮助他们的心思放淡了,回去后也没再提这事。
至于林氏和李家贵他们能不能爬回家去,却是再没人管的。
“娘,你看,俺卖了多少银子回来了?”一回到家,安顺就高高兴兴的蹦到王嫂子面前,把他今日卖鱼得来的钱,全部拿给她看。
“吓,咋这么多钱呢!”王嫂子开始还不太在意,觉得小孩子家家的,就是能赚两个钱,能有几个铜板啊。还不抵他自己零花呢。
可是一见到安顺口袋里,大把大把的铜钱,足足好几斤沉,当场就惊呆了。
大周国的货币制度,一两银子大概能兑换一千五百文铜钱,二两银子就有三千枚呢。安顺在集市上卖鱼,
收来的,也多是铜钱。那装钱的袋子,就撑得鼓鼓囊囊的。一抖,还哗啦啦钱币碰撞得直响呢。
“这些,这些都是你卖鱼赚的?”王嫂子就吃惊得不得了。安顺这娃子,卖个鱼咋能卖这么多钱出来呢,改不会卖的是——金子做的鱼吧?
“娘,晴娘说集里的人家都爱吃活鱼,就让俺用桶装了些河水,卖活鱼去了。结果,俺去了,那些人都疯了似的抢的买——”安顺就高兴得够呛,一五一十的,跟自家老娘说起了赚钱的原因。
哦,又是小晴娘出的好主意!自家娃才一下子赚了这么多钱。
王嫂子就觉得晴娘这女娃真了不得的。是个该好好处的。又见安顺一提到晴娘,就眉飞色舞,口若悬河的样子,就不禁笑着看了安顺一眼。
“安顺啊,既然是晴娘出的主意好,那你该谢谢她啊。诺,这一吊钱娘收着了,其他的你拿去,给晴娘买个好玩意,谢谢她吧。”王嫂子就有点试探着,态度有些暧昧的问到。
“娘,俺,俺也不知道女孩子家喜欢啥,她说她家要在村里买房子。那可能缺钱吧,要不,俺就把这些银子都给她吧。”安顺脸色一红,想了半天,才讷讷的说到。
晕!
王嫂子一听,差点就摔了一跤。
这傻小子,追女孩子,给人家送礼物,都不会送!直接的,就要给人家送钱去了——
第二天,安顺果然憨笑着,背着一大袋子叮当作响的铜钱,找晴娘去了。
不过,晴娘当然是婉言谢绝了。
她告诉安顺卖鱼的诀窍,可不是为了图钱。她也只是随便一说的,如果安顺没听进去,卖不出钱来。或者,镇上的人不爱吃鲜鱼,还有嫌贵,不肯买,安顺也还是赚不到钱的。
所以这事儿,那还是安顺自己有福气啊!她怎好占安顺的便宜?
还有她买房子的钱,已经攒够了。也不需要安顺的这几千文钱了。
晴娘就跟木氏商量着,想在村里先看看,哪里有合适的房子卖,她们好买了来。
可是,在村里转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哪家有卖房子的。没办法,她们又只好到村公所去了一趟,想找里正打听打听,村里哪家卖房子。
“晴娘啊,你们想在村里买房子?哎呦,不巧啊,太寸了!前两天老张家还在赶着卖房子呢,那四和大院,那大房子,啧啧,总共才卖二十两银子。哎,只可惜昨天刚被人买走了。现在,村里就没有人卖房了。”里正坐在太师椅子上,就一脸可惜的摊了摊手叹到。
眼睛却直瞅着晴娘她们笑,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
啥,这么凑巧?
闻言,晴娘和木氏心中不禁就是一跳,觉得自己下手晚了一步,错过了个好机会。
“那,里正大叔,你看看村里还有没有空闲的房产,就算是没主儿的也行啊。”没法,晴娘他们只好退一步了。
“没主的房产啊,倒是有一处,不过——呵呵”里正就在那里撇嘴笑,有点故作神秘,欲言又止。
“大叔,你快说啊,是哪里?”晴娘她们忙追问到。她们现在,可是急于有个新房子安身立命的。
“呵呵,就是你们住的——那个寺庙啊。”里正就笑了。
晕,搞了半天,还是绕到她们自己身上了!晴娘和木氏就有些傻眼了。
那个寺庙,不是不可以住人,可是,可是实在是太破了。
还有,那毕竟是个寺庙了,她们又不是和尚、尼姑的,哪能总住那儿啊。晴娘她们就不乐意。
“呵呵,晴娘啊,那地方可是个好地方啊,靠山又靠水,后面还有好几亩良田都是无主的。”里正却在那里继续诱惑晴娘她们,想让她们买了那处土地。
原本的,村里要是哪里有好土地,早就被人家给盯上,一早瓜分完毕了。可是寺庙的产业,就没人肯动脑筋了。
俗话说得好,宁欠皇帝千两债,不欠和尚一口粮。那是庙产,村里人家多数都信佛,怕占了那里的地,菩萨计较,就不肯去打那里的主意。
就连寺庙里的和尚走后,里面剩下两家还算齐整的禅房,也没人去占着住去。
也就晴娘她们被赶出李家,无处容身了,这才顾不得计较这么多,暂时搬去住几日的。
“吓,俺就说这俩小兔崽子在一起,不会做什么好事的吧。看吧,看吧,让他们帮个忙,就像是耽误他们做贼似的,跑得愣快的——”林氏还在后面,怪声怪气的说风凉话呢。
“娘,你就不能先闭上你那臭嘴。把人都骂跑了,谁来帮咱?”趴在地上的李家贵,就火了,责怪上林氏了。
“吓,说谁臭嘴了,说谁臭嘴呢?俺是你娘!你咋胳膊肘往外拐呢?”林氏也被李家贵说火了,就指着他骂上了。
一来二去,俩人就吵吵把火的,声音大大的,高高的,鬼哭狼嚎的互相指责、对骂上了。
晴娘他们走出去很远了,还能听到林氏和李家贵互相骂人的声音。
见状,晴娘摇了摇头。李家人窝里横的习惯,真就是与生俱来的。什么时候都改不了。俩人都这样了,还互相争斗呢。
不过安顺听到林氏他们的坏话后,却十分的生气。
哼,骂人的声音这么大,看来李家人还是有力气的!
又觉得李家人真真是不可理喻,不值得帮忙。就把帮助他们的心思放淡了,回去后也没再提这事。
至于林氏和李家贵他们能不能爬回家去,却是再没人管的。
“娘,你看,俺卖了多少银子回来了?”一回到家,安顺就高高兴兴的蹦到王嫂子面前,把他今日卖鱼得来的钱,全部拿给她看。
“吓,咋这么多钱呢!”王嫂子开始还不太在意,觉得小孩子家家的,就是能赚两个钱,能有几个铜板啊。还不抵他自己零花呢。
可是一见到安顺口袋里,大把大把的铜钱,足足好几斤沉,当场就惊呆了。
大周国的货币制度,一两银子大概能兑换一千五百文铜钱,二两银子就有三千枚呢。安顺在集市上卖鱼,
收来的,也多是铜钱。那装钱的袋子,就撑得鼓鼓囊囊的。一抖,还哗啦啦钱币碰撞得直响呢。
“这些,这些都是你卖鱼赚的?”王嫂子就吃惊得不得了。安顺这娃子,卖个鱼咋能卖这么多钱出来呢,改不会卖的是——金子做的鱼吧?
“娘,晴娘说集里的人家都爱吃活鱼,就让俺用桶装了些河水,卖活鱼去了。结果,俺去了,那些人都疯了似的抢的买——”安顺就高兴得够呛,一五一十的,跟自家老娘说起了赚钱的原因。
哦,又是小晴娘出的好主意!自家娃才一下子赚了这么多钱。
王嫂子就觉得晴娘这女娃真了不得的。是个该好好处的。又见安顺一提到晴娘,就眉飞色舞,口若悬河的样子,就不禁笑着看了安顺一眼。
“安顺啊,既然是晴娘出的主意好,那你该谢谢她啊。诺,这一吊钱娘收着了,其他的你拿去,给晴娘买个好玩意,谢谢她吧。”王嫂子就有点试探着,态度有些暧昧的问到。
“娘,俺,俺也不知道女孩子家喜欢啥,她说她家要在村里买房子。那可能缺钱吧,要不,俺就把这些银子都给她吧。”安顺脸色一红,想了半天,才讷讷的说到。
晕!
王嫂子一听,差点就摔了一跤。
这傻小子,追女孩子,给人家送礼物,都不会送!直接的,就要给人家送钱去了——
第二天,安顺果然憨笑着,背着一大袋子叮当作响的铜钱,找晴娘去了。
不过,晴娘当然是婉言谢绝了。
她告诉安顺卖鱼的诀窍,可不是为了图钱。她也只是随便一说的,如果安顺没听进去,卖不出钱来。或者,镇上的人不爱吃鲜鱼,还有嫌贵,不肯买,安顺也还是赚不到钱的。
所以这事儿,那还是安顺自己有福气啊!她怎好占安顺的便宜?
还有她买房子的钱,已经攒够了。也不需要安顺的这几千文钱了。
晴娘就跟木氏商量着,想在村里先看看,哪里有合适的房子卖,她们好买了来。
可是,在村里转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哪家有卖房子的。没办法,她们又只好到村公所去了一趟,想找里正打听打听,村里哪家卖房子。
“晴娘啊,你们想在村里买房子?哎呦,不巧啊,太寸了!前两天老张家还在赶着卖房子呢,那四和大院,那大房子,啧啧,总共才卖二十两银子。哎,只可惜昨天刚被人买走了。现在,村里就没有人卖房了。”里正坐在太师椅子上,就一脸可惜的摊了摊手叹到。
眼睛却直瞅着晴娘她们笑,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
啥,这么凑巧?
闻言,晴娘和木氏心中不禁就是一跳,觉得自己下手晚了一步,错过了个好机会。
“那,里正大叔,你看看村里还有没有空闲的房产,就算是没主儿的也行啊。”没法,晴娘他们只好退一步了。
“没主的房产啊,倒是有一处,不过——呵呵”里正就在那里撇嘴笑,有点故作神秘,欲言又止。
“大叔,你快说啊,是哪里?”晴娘她们忙追问到。她们现在,可是急于有个新房子安身立命的。
“呵呵,就是你们住的——那个寺庙啊。”里正就笑了。
晕,搞了半天,还是绕到她们自己身上了!晴娘和木氏就有些傻眼了。
那个寺庙,不是不可以住人,可是,可是实在是太破了。
还有,那毕竟是个寺庙了,她们又不是和尚、尼姑的,哪能总住那儿啊。晴娘她们就不乐意。
“呵呵,晴娘啊,那地方可是个好地方啊,靠山又靠水,后面还有好几亩良田都是无主的。”里正却在那里继续诱惑晴娘她们,想让她们买了那处土地。
原本的,村里要是哪里有好土地,早就被人家给盯上,一早瓜分完毕了。可是寺庙的产业,就没人肯动脑筋了。
俗话说得好,宁欠皇帝千两债,不欠和尚一口粮。那是庙产,村里人家多数都信佛,怕占了那里的地,菩萨计较,就不肯去打那里的主意。
就连寺庙里的和尚走后,里面剩下两家还算齐整的禅房,也没人去占着住去。
也就晴娘她们被赶出李家,无处容身了,这才顾不得计较这么多,暂时搬去住几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