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第214章 求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南而来的南诏大军停留在益州城南面。东西北三个方向都看不见南诏人。有人认为,如果南诏真想攻打益州,势必围城,切断益州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与北方剑南东川道节度使府的联络。
东川军是距离益州最近的援军。
所以面对相距二百里路的南诏大军,益州城依然风平浪静,四座城门照常开着,自由出入。
安逸了几十年的益州百姓依然认为只要朝廷与南诏和谈,南诏士兵的脚步就会自邛州眉州往后转,再不会往前再踏进一步。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节度使是否同意白送给南诏三万匹蜀锦。
太守心疼得要死:“大人,这可是三万匹蜀锦!”
桑长史长途奔波,连家门都没蹭一下就与太守进了节度使府。他寒声说道:“大人,这分明就是敲诈威胁!南诏是在找借口攻打益州城!”
从嵩州一路抵抗,雅州大败,邛眉两州失陷。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南诏大军就到了眼前。议事厅中西川军的将军们心里充满了悲凉。节度使以下,牛副都督的官衔品级最高。黑红的脸上看不出情绪波动。他没言声,将军们保持着沉默,听厅中两名文官慷慨陈词。
“益州赋税一半靠锦业。夺走了所有织锦人家的蜀锦。空有织机,连本钱都没了。南诏大军退走,拿什么织锦?”太守一想到三万匹蜀锦,剜心的疼痛难以忍耐。
桑长史咬牙切齿地坚持:“就算给了南诏人,他们也绝不会放弃进益州掠城!”
两位面和心不和,相互猜忌着的官员此时异口同声向西川节度使恳求道:“还请大人发兵,与南诏决一死战!”
西川军打着,北面还能请求东川军增援。经剑阁出川,越过秦岭就是关中平原,离长安不远。朝廷的大军也能入川。益州的背后站着整个大唐,南诏这点兵力又算得了什么?
“本藩报往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奏折已经送走了。没有兵部调令,东川军不能动。而现在南诏只给了两天时间。两位大人,本藩以为筹集蜀锦交付南诏,拖延时间,方为上策。”西川节度使轻抚着雪白的胡须,不见丝毫慌乱,“南诏不会把益州府纳入版土。他没那胃口。小国太穷,抢掠些财物罢了。就算给了他们三万匹锦,朝廷震怒之下,每年的岁贡加倍,南诏拿了多少,都会加倍还回来。”
节度使的意思是答应白送给南诏三万匹锦?
太守急了:“大人,织锦户谁愿意白给南诏蜀锦?”
岁贡就算加倍,也是献给朝廷的。这些织锦户的损失谁来赔?这不是摆明了节度使畏战,打算明抢吗?
节度使微微一笑:“时间不等人。牛将军,此事着你来办。就按家有织机数上激蜀锦。告诉那些织锦户们。不缴织锦,本藩可以战死在城门楼上。拦不住南诏大军,益州城陷,他们失去的就不止是蜀锦了!”
上头有人好顶锅,身兼大都督的节度使大人主和,自己不过是副手罢了。但愿晟丰泽白得了三万匹蜀锦,能短足撤兵。牛副都督心头一松,起身领命。
见节度使决心已下,太守和桑长史二人只得闭嘴认了。
商议定后,更鼓已敲过三更。一队队士兵分头出发,敲响了织锦人家的大门。
外面传来的嘈杂声惊醒了季英英,她下意识地从枕头下抽出了杨静渊送给她的小刀道:“南诏攻城了?”
值夜的湘儿也吓了一跳:“娘子,奴婢去看看。”
没等她披好衣裳,绫儿走了进来:“牛副都督带着兵来了。”
牛副都督?季英英一听是他亲自带兵来,匆匆穿好衣裳,走出了房门。
黑沉沉的夜里,湖对岸的白鹭堂已经亮起了灯。远远能望见下人提着灯笼匆匆走过的身影。
为什么会是牛副都督来?在牛家的遭遇让季英英紧张起来:“我们溜到院门那边瞧瞧去。”
“娘子,您别去了。”季嬷嬷提了盏灯笼出来,直接叫住了季英英。她埋怨地看了她一眼道,“都是十来岁的小娘子,半夜三更的被那些兵冲撞了怎么得了。还是老奴去打听消息吧。”
季英英想了想就同意了,再三叮嘱她道:“嬷嬷,消息打听不到没有关系。您也当心一点。”
“老奴晓得。娘子回房去吧。晚上露重,别着了凉。”季嬷嬷提着灯笼去了。
主仆三人回了房,睡意全无。等了有大半个时辰,季嬷嬷就回来了。
她走得急,进屋让湘儿连倒了两碗水饮了,才愤愤说道:“娘子你猜牛副都督半夜前来做什么?”
季英英嗔道:“嬷嬷别卖关子,我们都急得睡不着呢。”
“他要杨家捐六千五百匹蜀锦呢。”
六千五百匹蜀锦?!
三人的嘴张得能吞下鸡蛋。
白鹭堂中,牛副都督毫不客气地坐在了杨石氏旁边的主位上。端着茶盏悠然地欣赏着杨家众人的脸色。
安静的厅堂里,跳跃的烛火将众人的脸色映得阴晴不定。
杨石氏强压着心里的惊惧,镇定地问道:“南诏索买三万匹锦,打算折价几何?”
“杨大太太是真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懂?”牛副都督放下了茶盏,倾身望向杨石氏,讥讽道,“带着二十万大军前来买锦?杨大太太,你觉得南诏会出个什么价钱?”
杨石氏不慌不忙地说道:“方才都督也说明白了。南诏是来买锦的。不管什么价,总也要有个价。就算南诏出了价,杨家也可以不卖。再说了,六千五百匹锦,杨家没有。想卖也卖不了啊。”
这是公然地拒绝。牛副都督蓦然想起几年前请官媒来杨家提亲的事情。官媒回来学着杨石氏的模样原话转告:“我家三郎习武,十八岁以前破不得童子身。不能耽搁了人家。再说,杨家是商贾,高攀不起三品都督府家的小娘子。”
“仕农工商,杨家排末。”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牛副都督径直站了起来,望向了厅堂外。夜色中,两行士兵整齐地站在甬道两侧,手中的火把噼剥燃烧着。
望着他的背影,透过他看到院子里的士兵,杨石氏和两个儿子脸色大变。牛副都督没有明说,三人心里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哪怕战死沙场,杨石氏也肯白拿杨家锦给战死的士兵收殓入葬。如今不仅不敢迎战,还带兵来威胁强索蜀锦,她气得浑身发颤,高声说道:“西川军屡战屡败,如今被打怕了,不敢打了。打算白拿织锦人家的锦去向南诏求和?牛副都督,您对得起身上穿着的三品武将官袍吗?”
夜里安静,杨石氏的话传到了厅堂之外。火把摇曳,站列整齐的士兵忍不住哆嗦了下。一张张脸刷地望向厅堂。
“噌!”地一声,牛副都督拔出了腰间的宝剑。
烛火下杨石氏双目圆瞪,一把将扑挡在自己身前的陈嬷嬷推倒在地上,昂着脖子一动不动。
自南而来的南诏大军停留在益州城南面。东西北三个方向都看不见南诏人。有人认为,如果南诏真想攻打益州,势必围城,切断益州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与北方剑南东川道节度使府的联络。
东川军是距离益州最近的援军。
所以面对相距二百里路的南诏大军,益州城依然风平浪静,四座城门照常开着,自由出入。
安逸了几十年的益州百姓依然认为只要朝廷与南诏和谈,南诏士兵的脚步就会自邛州眉州往后转,再不会往前再踏进一步。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节度使是否同意白送给南诏三万匹蜀锦。
太守心疼得要死:“大人,这可是三万匹蜀锦!”
桑长史长途奔波,连家门都没蹭一下就与太守进了节度使府。他寒声说道:“大人,这分明就是敲诈威胁!南诏是在找借口攻打益州城!”
从嵩州一路抵抗,雅州大败,邛眉两州失陷。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南诏大军就到了眼前。议事厅中西川军的将军们心里充满了悲凉。节度使以下,牛副都督的官衔品级最高。黑红的脸上看不出情绪波动。他没言声,将军们保持着沉默,听厅中两名文官慷慨陈词。
“益州赋税一半靠锦业。夺走了所有织锦人家的蜀锦。空有织机,连本钱都没了。南诏大军退走,拿什么织锦?”太守一想到三万匹蜀锦,剜心的疼痛难以忍耐。
桑长史咬牙切齿地坚持:“就算给了南诏人,他们也绝不会放弃进益州掠城!”
两位面和心不和,相互猜忌着的官员此时异口同声向西川节度使恳求道:“还请大人发兵,与南诏决一死战!”
西川军打着,北面还能请求东川军增援。经剑阁出川,越过秦岭就是关中平原,离长安不远。朝廷的大军也能入川。益州的背后站着整个大唐,南诏这点兵力又算得了什么?
“本藩报往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奏折已经送走了。没有兵部调令,东川军不能动。而现在南诏只给了两天时间。两位大人,本藩以为筹集蜀锦交付南诏,拖延时间,方为上策。”西川节度使轻抚着雪白的胡须,不见丝毫慌乱,“南诏不会把益州府纳入版土。他没那胃口。小国太穷,抢掠些财物罢了。就算给了他们三万匹锦,朝廷震怒之下,每年的岁贡加倍,南诏拿了多少,都会加倍还回来。”
节度使的意思是答应白送给南诏三万匹锦?
太守急了:“大人,织锦户谁愿意白给南诏蜀锦?”
岁贡就算加倍,也是献给朝廷的。这些织锦户的损失谁来赔?这不是摆明了节度使畏战,打算明抢吗?
节度使微微一笑:“时间不等人。牛将军,此事着你来办。就按家有织机数上激蜀锦。告诉那些织锦户们。不缴织锦,本藩可以战死在城门楼上。拦不住南诏大军,益州城陷,他们失去的就不止是蜀锦了!”
上头有人好顶锅,身兼大都督的节度使大人主和,自己不过是副手罢了。但愿晟丰泽白得了三万匹蜀锦,能短足撤兵。牛副都督心头一松,起身领命。
见节度使决心已下,太守和桑长史二人只得闭嘴认了。
商议定后,更鼓已敲过三更。一队队士兵分头出发,敲响了织锦人家的大门。
外面传来的嘈杂声惊醒了季英英,她下意识地从枕头下抽出了杨静渊送给她的小刀道:“南诏攻城了?”
值夜的湘儿也吓了一跳:“娘子,奴婢去看看。”
没等她披好衣裳,绫儿走了进来:“牛副都督带着兵来了。”
牛副都督?季英英一听是他亲自带兵来,匆匆穿好衣裳,走出了房门。
黑沉沉的夜里,湖对岸的白鹭堂已经亮起了灯。远远能望见下人提着灯笼匆匆走过的身影。
为什么会是牛副都督来?在牛家的遭遇让季英英紧张起来:“我们溜到院门那边瞧瞧去。”
“娘子,您别去了。”季嬷嬷提了盏灯笼出来,直接叫住了季英英。她埋怨地看了她一眼道,“都是十来岁的小娘子,半夜三更的被那些兵冲撞了怎么得了。还是老奴去打听消息吧。”
季英英想了想就同意了,再三叮嘱她道:“嬷嬷,消息打听不到没有关系。您也当心一点。”
“老奴晓得。娘子回房去吧。晚上露重,别着了凉。”季嬷嬷提着灯笼去了。
主仆三人回了房,睡意全无。等了有大半个时辰,季嬷嬷就回来了。
她走得急,进屋让湘儿连倒了两碗水饮了,才愤愤说道:“娘子你猜牛副都督半夜前来做什么?”
季英英嗔道:“嬷嬷别卖关子,我们都急得睡不着呢。”
“他要杨家捐六千五百匹蜀锦呢。”
六千五百匹蜀锦?!
三人的嘴张得能吞下鸡蛋。
白鹭堂中,牛副都督毫不客气地坐在了杨石氏旁边的主位上。端着茶盏悠然地欣赏着杨家众人的脸色。
安静的厅堂里,跳跃的烛火将众人的脸色映得阴晴不定。
杨石氏强压着心里的惊惧,镇定地问道:“南诏索买三万匹锦,打算折价几何?”
“杨大太太是真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懂?”牛副都督放下了茶盏,倾身望向杨石氏,讥讽道,“带着二十万大军前来买锦?杨大太太,你觉得南诏会出个什么价钱?”
杨石氏不慌不忙地说道:“方才都督也说明白了。南诏是来买锦的。不管什么价,总也要有个价。就算南诏出了价,杨家也可以不卖。再说了,六千五百匹锦,杨家没有。想卖也卖不了啊。”
这是公然地拒绝。牛副都督蓦然想起几年前请官媒来杨家提亲的事情。官媒回来学着杨石氏的模样原话转告:“我家三郎习武,十八岁以前破不得童子身。不能耽搁了人家。再说,杨家是商贾,高攀不起三品都督府家的小娘子。”
“仕农工商,杨家排末。”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牛副都督径直站了起来,望向了厅堂外。夜色中,两行士兵整齐地站在甬道两侧,手中的火把噼剥燃烧着。
望着他的背影,透过他看到院子里的士兵,杨石氏和两个儿子脸色大变。牛副都督没有明说,三人心里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哪怕战死沙场,杨石氏也肯白拿杨家锦给战死的士兵收殓入葬。如今不仅不敢迎战,还带兵来威胁强索蜀锦,她气得浑身发颤,高声说道:“西川军屡战屡败,如今被打怕了,不敢打了。打算白拿织锦人家的锦去向南诏求和?牛副都督,您对得起身上穿着的三品武将官袍吗?”
夜里安静,杨石氏的话传到了厅堂之外。火把摇曳,站列整齐的士兵忍不住哆嗦了下。一张张脸刷地望向厅堂。
“噌!”地一声,牛副都督拔出了腰间的宝剑。
烛火下杨石氏双目圆瞪,一把将扑挡在自己身前的陈嬷嬷推倒在地上,昂着脖子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