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朱祁镇的奋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是真正的绝境,身陷敌营,没有人可以信任,没有人可以依靠,也不会有专人来伺候他的起居,其实衣食待遇不好还在其次,对于朱祁镇而言,能否活到第二天才是他每天都要考虑的问题
也先的第二个敌人
也先退出了关外,却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他希望重整军队,再次入关进攻京城。但就在此时,一个隐藏的敌人出现了,打乱了也先的计划,而这个敌人比明军更为可怕,因为他就出现在也先的身后。
脱脱不花是黄金家族的传人,也是也先所推立的蒙古大汗,而也先不过是蒙古太师而已,换句话说,他是也先的领导。不过他的这个领导干得实在比较烦,因为他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所以在他的名字前面总会被人加上两个前缀字——傀儡。
事实证明,成吉思汗的子孙一般都不是孬种,至少这位脱脱不花不是。据史料记载,他是一个十分精明强干的人,对于现在的这种地位他十分不满,但又苦于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兵力与也先叫板,只能一直隐忍下来。
无独有偶,瓦剌部落的第三把手知院阿剌也对也先不满,这倒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像也先这样强势的人,自然是老子天下第一,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就这样,看似强大无比的瓦剌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对于这些情况,也先心中也是有数的,但他仗着自己兵多将广,不把脱脱不花和阿剌放在眼里,把他们当成跑龙套的,任意使唤,可他想不到的是,这道裂痕将彻底毁掉他的宏图霸业。
瓦剌内部的这些斗争自然瞒不过明朝大臣们的眼睛,他们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并扩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而主持这一隐蔽战线工作的正是老牌地下工作者胡濙。事实证明,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也先刚刚退出关外时还是有所期望的,因为在出发之前,他就下达了指令,命令龙套甲脱脱不花和龙套乙阿剌陈兵关外,一旦自己战况不利就立刻进关会师合战,可当他真正下达会师命令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二位龙套兄早已不见了踪影。
原来这两位仁兄早在进攻前就打好了算盘,他们认为打胜了也是也先的功劳,自己捞不到什么好处,而如果战败自己却要损兵折将,这笔生意做不得(利多归额森,害则均受之),所以他们乐得听从也先的命令,表示自己甘愿做预备队,在关外等候。
而当他们听说也先失败后,不禁喜上心头,大肆庆贺,再加上明朝政府在一边煽风点火,大搞策反工作,还没等也先退出关,他们就变成了和平使者,派遣使者向明朝求和,并赠送了马匹。
这下也先同志有大麻烦了,被打得落荒而逃不说,逃出关外也无人接应,用狼狈不堪来形容实在一点也不过分。但这些还只是小问题,更大的难题在于,他只是瓦剌的太师,脱脱不花虽然是傀儡,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领导,现在领导都已经求和了,自己这个太师还怎么打?
思来想去,毫无出路,众叛亲离的也先只好满怀悲痛地收回了自己出鞘的马刀,回家放牧,而他一统天下的梦想也就此永远破灭。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挑起战争的侵略者终归是会失败的。
孤独的抗争
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结束了,于谦用他无畏的勇气击败了来犯的军队,从而名垂青史,万古流芳。朱祁钰也由于这场战争的胜利获得了极大的威望,稳固了自己的皇帝地位。此外,石亨、杨洪等人都因功被封赏。对于明朝的君臣而言,可谓是皆大欢喜。但就在他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另一个人却正在痛苦中挣扎和抗争,只为了能够活下去,这位不幸的仁兄就是朱祁镇。
从大同到宣府,再到北京,朱祁镇一直被挟持着来回奔走,堂堂的皇帝成了人质,这个角色的变化固然让人难以接受,但更让他难受的是,他已经得知,自己不再是皇帝,他的弟弟已接替了他的位置。
对于这一变化,朱祁镇是有着亲身体会的。边关将领刚开始对他的到来还小心应对,到后来却变成了毫不理会,而京城的那些人明知自己身在也先营中,却仍然大炮伺候。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他,对于大明而言,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而绑匪集团自然也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看。之前也先还能从他身上捞到点好处,可慢慢地他发现,大明王朝对赎回这个人没有多少兴趣,自己不但要背一个绑匪的名声,还要管朱祁镇先生的饭。历来不做赔本生意的也先逐渐失去了对这位过期皇帝的耐心,对他十分怠慢。
朱祁镇就此陷入窘境,家里人不要他,不会再派人来赎他,绑匪集团也对他这个过期人质失去了兴趣,随时可能要他的命。而他独自一人身处异地他乡,狼窝虎穴之中,唯有每日随军四处漂泊。
这是真正的绝境,身陷敌营,没有人可以信任,没有人可以依靠,也不会有专人来伺候他的起居。其实衣食待遇不好还在其次,对于朱祁镇而言,能否活到第二天才是他每天都要考虑的问题。
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足可把任何一个正常人逼疯,但出人意料的是,平日养尊处优的朱祁镇竟然坚持了下来,而且还活得不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应该说朱祁镇的处境确实十分困难,因为很多被派来看管他的蒙古士兵和蒙古贵族祖上都吃过朱棣和明军的大亏,很多人的亲人也死在明朝手中,所以对他怀有极深的仇恨。但朱祁镇用他的气度和风范征服了几乎身边所有的人,即使身处敌营,他也从未因为自己的人质身份向敌人卑躬屈膝,即使对于一些辱骂轻慢他的人,也能够以礼相待,不卑不亢,渐渐地,在他身边的那些原本对他怀有敌意的人都被他所感化。
特别是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作为一个长期征战的武将,他原本十分瞧不起这个打败仗的明朝皇帝,但自从他奉命看管朱祁镇以来,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年轻人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地影响着他,即使在极为危险艰苦的环境下,这个人仍然镇定自若,待人诚恳,丝毫不见慌乱。渐渐地,他开始欣赏并喜欢这个人。
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对这个自己看管下的人质不但没有丝毫不敬,还对他礼遇有加,甚至还时常带着自己的妻子去看望朱祁镇,且态度十分恭敬(伯颜与其妻见帝,弥恭谨),如同见自己的上级前辈一般。
伯颜的这种态度使得也先十分不满。他没有想到,这个囚犯竟然反客为主,不但没有吃什么苦头,反而过得很舒服,还让自己的弟弟对他服服帖帖。他想破脑袋也搞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对于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唯一的情绪就是愤怒。
这种情绪驱使着他,在他的内心催生了一个念头——杀掉朱祁镇。
朱祁镇人生中的又一次危机即将到来。
谋杀与策略
在向北京进军的途中,也先的军队经过黑松林(地名),并在此地扎营,安排歌舞招待高级贵族,这其中也包括朱祁镇。然而就在这个宴会上,又发生了一件让也先十分难堪的事情,促使他下定决心要杀掉朱祁镇。
在宴会召开时,伯颜帖木儿居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对身为囚犯的朱祁镇礼遇有加,使得众人侧目。自己的弟弟竟然如此尊敬这个人质,置自己于何地!
也先气得七窍冒烟,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他下定了决心,宁可不要赎金和人盾,也要杀掉这个让他丢面子的朱祁镇!
但公开杀掉朱祁镇影响太坏,于是也先便制订了一个周详的谋杀计划。由于朱祁镇住在伯颜帖木儿的营区,很明显,伯颜帖木儿是不会让也先杀掉朱祁镇的,而且他的营区距离也先的营区还有十几里。为了掩人耳目,也先决定在夜间派人潜入朱祁镇的帐篷,把他除掉。到时即使伯颜帖木儿有什么意见,也没有用了。
可是就在夜深人静,也先决定动手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平静的夜里突然下起雷雨,狂风大作,这还不算,天雷竟然震死了也先的马(会夜大雷雨,震死额森所乘马)!
老天爷的架势一下子把也先吓住了,他自然不会把这场雷雨和积雨云、阴阳电极之类的玩意儿联系起来,在他看来,这是上天对他谋杀行动的愤怒反应。
看来上天真的还在庇护着这个人啊,怀着这样的感慨,也先撤销了自己的计划。
就这样,朱祁镇逃过了这一劫。但似乎上天还想要继续考验他,在他未来的道路上,有一个比也先更为可怕的敌人正在等待着他。
在影视剧中,叛徒和汉奸往往更加可恨,而在现实中也是如此,那个比也先更加厉害、更难对付的人就是喜宁。
不知这位仁兄到底有什么心理疾病,自从他成为也先的下属后,不断地出主意想要毁掉大明江山,想要除掉朱祁镇。
在北京战败后,喜宁充分发挥了太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也先狼狈不堪,无路可走之时,他故作神秘地告诉也先,他已经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可以绕开京城,攻灭明朝,横扫天下。
喜宁的计划十分复杂,具体说来是由关外直接攻击宁夏,然后绕开京城,向江浙一带前进攻击占领南京,从而占据天下。
我翻了一下地图,大致量了下距离,顿时感到这个世界上真是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喜宁先生发扬大无畏之精神,竟然主动要求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真可谓是身残志坚。
当然了,与以往一样,他仍然向也先建议,要带着朱祁镇去骗城门兼当人盾。
如果这个计划真的付诸实施,且不说最终能否实现那宏伟的目标,至少朱祁镇先生很可能在某一个关口被冷箭射死或是被火铳打死,而沿途的军民也会大受其害。
朱祁镇又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滑稽的是,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幸运的是,这一次他的身边多了两个人,帮助他闯过了这一关。
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袁彬,而另一个人叫做哈铭。
袁彬,江西人,在此之前,他的身份仅仅是一个锦衣校尉,根本没有跟皇帝接近的机会,但机缘巧合,这场战乱使他不但成为了朱祁镇的亲信和朋友,还用他的忠诚与坚毅书写下了一出流传青史、患难与共的传奇。
而另一个哈铭则更有点传奇色彩,因为这个人并非汉族,而是蒙古人。但从其行为来看,他似乎并没有趁着战乱,站到自己的同胞一边以邀功,而是对朱祁镇竭尽忠诚,其行为着实可让无数所谓忠义之士汗颜。
正是有了这两个人的帮助,朱祁镇才得以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克服无数的难关,最终获得自由。
朱祁镇是一个政治嗅觉不敏锐的人,听到喜宁的远征计划后,他没有看出喜宁的险恶用心,拿不定主意,便去询问袁彬和哈铭。两人闻言大惊,立刻告诉朱祁镇:
参考消息
人皆有情
哈铭是也先派给朱祁镇的一个听差,名为听差,实则为监视。但在朱祁镇的感召下,不但不再听从也先的指挥,反而跟朱祁镇成了密友。英宗回国后,已经改姓杨的哈铭写了一篇一篇《正统临戎录》。这篇回忆录中说,有一天醒来,朱祁镇对他说:“哈铭,你知道吗?昨天夜里睡觉,你的手压在我胸口上,我怕惊醒你都没敢翻身。汉时光武帝和严子陵同宿,严子陵把脚压在光武帝肚皮上,光武帝也只耐心地等他自己翻身抬下去,你倒和他一般。”两人关系之亲密,由此可见一斑。
此去极为凶险,天寒地冻不说,大哥您还不会骑马,就算没饿死冻死,到了边关,守将不买您的账,您怎么办啊(天寒道远……至彼而诸将不纳,奈何)?
这一番话说得朱祁镇冷汗直冒,他立刻下定决心,无论如何,绝不随同出征!
打定主意后,朱祁镇坚定态度,对喜宁的计划推托再三,还请出伯颜帖木儿等人多方活动,最终使得这一南侵计划暂时搁浅。
就这样,朱祁镇在袁彬和哈铭的协助下,赢得了这个回合斗争的胜利。
经过这件事情,朱祁镇与袁彬、哈铭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他们已经由君臣变为了朋友。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和朱祁镇做朋友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瓦剌军中,朱祁镇的身份是囚犯,他的待遇不过是一顶普通的帐篷和车马(所居止毡帐敝纬,旁列一车一马),况且这位仁兄已经不是皇帝了,还随时有被拖出去砍头的危险,而根据相关部门统计,自古以来,被俘的皇帝能够活着回去的少之又少,跟着这位太上皇大人,非但捞不到什么好处,反而很有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
如果要搞风险投资,大可不必找朱祁镇这样的对象,因为风险太大,而收益却遥遥无期。
袁彬和哈铭十分清楚这一点,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操守,把自己的忠诚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在朱祁镇人生最为黑暗的时刻,他们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在沙漠中,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酷热难耐,晚上却寒气逼人。很明显,朱祁镇先生并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也缺少自理能力,而他的身边也没有太监和宫女伺候,只有单薄的被褥,夜幕降临,气温下降时,他就冻得直哆嗦。每当这个时候,袁彬都会用自己的体温为朱祁镇暖脚(以胁温帝足)。
可能有人会觉得袁彬的这一行为只能表现封建社会臣子的愚忠,那么下面的事例应该可以证明,至少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
在行军途中,袁彬不小心中了风寒,在当时的环境下,这几乎是致命的。瓦剌也不可能专门派人去照料袁彬,朱祁镇急得不行,也想不出别的办法,情急之下,他紧紧地抱住袁彬,用这种人类最原始的方法为袁彬取暖,直到袁彬汗流浃背,转危为安(以身压其背,汗浃而愈)。
在那艰辛的岁月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背弃了朱祁镇。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瞎子也看得出来,如果没有什么奇迹发生,这位朱祁镇先生就只能老死异乡了。但无论情况多么险恶,袁彬和哈铭始终守在他的身旁,不离不弃。
这种行为,我们通常称之为患难与共。
自古以来,最难找到朋友的就是皇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朱祁镇先生确实找到了两个朋友,不为名利、不为金钱的真正的朋友。更为难得的是,朱祁镇并没有走他先辈的老路,演一出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的老戏。在之后的岁月中,虽然他的身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始终牢记着这段艰辛岁月,保持着与袁彬和哈铭的友情。
就这样,朱祁镇、袁彬、哈铭团结一致,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坚持着与命运的抗争,但他们逐渐发现,要想生存下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有一个人十分不愿意让他们继续活着,非要置他们于死地。
这个人还是喜宁。
喜宁十分厌恶朱祁镇,也十分讨厌忠诚于他的袁彬和哈铭。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背叛者的眼中,所有人都应该是背叛者,而袁彬和哈铭违反了这一规则。他多次向也先进言,希望杀掉朱祁镇,但由于有伯颜帖木儿的保护,加上也先的政治考虑,这个建议很难得到实施。于是他灵机一动,希望拿袁彬开刀,可又苦于没有借口,正好这时一件事情的发生几乎促成了他的阴谋。
事情是这样的,也先为了缓和与明朝的关系,也是为了将来打算,决定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朱祁镇,但不知是他的妹妹长得不好看,还是朱祁镇不想当这个上门女婿,反正是一口回绝了。但毕竟自己还是人家的囚犯,绑匪愿意招人质做女婿,已经很给面子了,万一要是激怒了也先,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于是朱祁镇想了一个很绝的理由拒绝了这门送上门的亲事。
朱祁镇说:很荣幸您愿意把妹妹嫁给我,我也很想娶她,可问题在于我现在还在外面打猎(即所谓北狩,史书中对于被俘皇帝的体面说法),虽然想娶您的妹妹,但礼仪不全,实在太过失礼,等我回去之后,一定郑重地来迎娶您的妹妹(驾旋而后聘)。
朱祁镇打了个太极拳,所谓“驾旋而后聘”,要想让我聘您的妹妹,先得让我“驾旋”,一来二去,又推到了也先的身上。
也先虽然粗,却并不笨,听到这个回答,立刻火冒三丈。
等你朱祁镇回去再说?那得等到什么时候?老子还不想放你呢!
也先这才感觉到,这个貌似文弱的年轻人其实十分之狡猾,他很想砍两刀泄愤,可考虑到政治影响,又只好忍了下来。正在此时,喜宁抓住了这个机会,向也先告密,说这些话都是袁彬和哈铭唆使朱祁镇说的。
这个小报告十分厉害,也先正愁没有人出气,便把矛头对准了袁彬和哈铭,开始寻找机会,想要杀掉这两个人。所幸朱祁镇得到了消息,便安排袁彬和哈铭与自己住在一起,时刻不离。也先碍于面子,也很难在朱祁镇面前动手,袁彬和哈铭的命这才保住了。
但朱祁镇毕竟不能二十四小时和袁彬、哈铭待在一起,他也有外出的时候,虽然这段时间很短,却也差点酿成大祸。
一次,朱祁镇外出探访伯颜帖木儿回来,发现袁彬不见了。他大吃一惊,询问左右人,得知是也先派人把他叫去了,朱祁镇顿感不妙,顾不上其他,问清袁彬出行的方向,立刻追寻而去。
朱祁镇不会骑马,只能一路小跑,虽然汗流浃背却也不敢有丝毫停歇,因为他知道袁彬此去必定凶险异常,如果赶不上就只能看见他的人头了。
好在上天不负有心人,体质虚弱的朱祁镇紧跑慢跑,终于还是追上了袁彬。不出他所料,也先派来的人正准备杀掉袁彬,此时的朱祁镇体现出了他强硬的一面。
他眼见袁彬有难,便跑上去怒斥也先派来的人,以死相逼,绝不允许他们杀死袁彬。那些人看到这个平时文弱不堪的过期皇帝竟然拿出了玩命的架势,也都被他吓住了,便释放了袁彬。
就这样,朱祁镇用他的勇气从也先的屠刀下救回了他的朋友,但他们同时都意识到,如果不除掉头号卖国贼喜宁,这种事情还会再次发生,到时结局如何就不好说了。为了能够解决这个心头大患,朱祁镇经过仔细思考,与袁彬、哈铭密谋,订下了一个完美的计划。
参考消息
袁彬绝不能死
英宗复辟后,袁彬风光受赏,但好景不长,锦衣卫指挥门达得势,一时权倾朝野,朝臣多屈服于他,唯独袁彬不肯。门达在他这儿总是碰钉子,遂记恨于心,于是搜集了一些诸如袁彬小妾的父亲骗人钱财的罪状,向英宗告发袁彬。英宗考虑了很久,回答说:“随你去办,但要把活的袁彬还给我。”袁彬于是先下狱,后又到南京放闲,直到英宗去世,门达一党被洗刷干净,他才得以官复原职。不久,门达被令充军南丹,袁彬还在郊外为他饯别,赠送财物。
朱祁镇的圈套
景泰元年(朱祁钰年号,公元1450)元月,朱祁镇突然一反常态,主动找到也先,表示愿意配合他去向京城要赎金。
也先闻言大喜过望,他正缺钱花,这位人质竟然主动要求去要钱,实在是出乎意料,他连忙询问派何人前去,何时动身。
朱祁镇却不慌不忙地告诉他,什么时候动身都可以,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派去的使者需要由他来指定。
这个条件在也先看来不算条件,只要你肯开口要钱,就什么都好说,他立刻答应了。
于是,朱祁镇便看似漫不经心地说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两个人选,一个叫高,另一个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到,正是喜宁。
朱祁镇提出了他的条件,等待着也先的回复,而也先似乎早已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他哪里还在乎派出去的是谁,别说喜宁,就算是喜狗,只要能把钱拿回来就行。
他满口答应了,并立刻下令喜宁准备出发。
喜宁倒对这一使命很感兴趣,他原本在宫里当太监,之后又当走狗,现在居然给了他一个外交官身份,威风凛凛地出使,实在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但他绝对想不到的是,他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而此时的朱祁镇则是长舒了一口气,当他看见也先满脸喜色地不住点头时,他明白,自己的圈套终于奏效了。
在之前的几个月中,为了除掉喜宁,朱祁镇与袁彬和哈铭进行了反复商议和讨论,最终决定,借明军之手杀死喜宁。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把喜宁送到明军手中,很明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喜宁派去出使明朝,但这必须要也先的同意。
如何让也先听从自己的调遣呢?经过仔细思考,他们找到了也先的一个致命弱点——贪钱,便商定由朱祁镇主动提出去向明朝要赎金,并建议由喜宁出使,而也先大喜之下,必然应允。
事情的发展和他们预想的完全一致,也先和喜宁都没有看破其中的玄机,圈套的第一步圆满完成。
接下来的是第二步,而这一步更加关键,就是如何让接待使臣的明朝大臣领会朱祁镇诛杀喜宁的意图。
要知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果不说清楚,明朝是不会随便杀掉瓦剌使者的,而要想互通消息,还需要另一个使者的帮助,于是,他们为此又选定了一个人充当第二使者,这个人就是高。
高具体情况不详,在被俘明军中,他只是个不起眼的低等武官,但朱祁镇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说明此人已经深得朱祁镇的信任,事实证明,他并没有辜负太上皇对他的这份信任。
为保密起见,高事先并未得到指示,所以他一直以为自己真的是出去索要赎金的。直到临出发前的那天夜里,趁着众人都在忙于准备之时,袁彬暗地里找到高,塞给他一封密信。高看过之后,才明白了自己所行的真正目的。
信的内容十分简单,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俾报宣府,设计擒宁!
当然,这些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也先和喜宁对此一无所知。
就这样,喜宁带着随从的瓦剌士兵趾高气扬地朝边关重地宣府出发了,他有充分的理由为之骄傲,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当然,也是最后一次。
他更不会注意到,在自己的身后,高那冷冷的目光正注视着他。
使者一行人日夜兼程赶到了宣府,接待他们的是都指挥江福。正如朱祁镇等人所料,江福并不清楚这一行人的目的,以为他们只是来要钱的,应付了他们一下之后就准备打发他们走。喜宁自然十分不满,而高却另有打算,他找了个机会,将自己所行的真正目的告诉了江福。这时江福才知道,这些人其实不是来要钱的,而是来送礼的。
这份礼物就是喜宁的人头。
于是,江福突然态度大变,表示使者这么远来一趟不容易,要在城外请他们吃饭。喜宁以为事情有转机,十分高兴,便欣然赴宴。
可是他刚到地方,屁股还没坐稳,伏兵已经杀出(至其地,伏尽起),随从的瓦剌士兵纷纷投降。喜宁见势不妙,回头去找高,想和他一起逃走,却不料高突然大喊“擒贼!”并出其不意地将他紧紧抱住,使他动弹不得(直前抱持之)。众人一拥而上,抓获了这个卖国贼。
朱祁镇回归万事俱备
此时,喜宁才如梦初醒,他的外交官生涯也到此为止,往日不同今时,他也指望不了什么外交豁免权,等待他的将是大明的审判和刑罚。
至于喜宁先生的结局,史料多有不同记载,有的说他被斩首,有的说他被凌迟,但不管怎样,他总算是死了,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
喜宁的死对时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此也先失去了一个最为得力的助手和情报源泉,他再也无法随心所欲地进攻边关,而朱祁镇则为自己的回归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
参考消息
哈铭的对策
喜宁死后,少了挑衅的人,作为被也先指派给英宗的长随,哈铭的话也逐渐被也先采纳。哈铭于是利用这种局势,开始是偶尔,后来是常常,劝也先把这个没什么利用价值的太上皇还给大明,免得自己累赘。再说新帝登基,大明的腰杆又硬了,其利用价值就更小了。在这种造势下,也先才一步步降低了索取赎金的下限,最后把人免费送还给了大明。
所以当喜宁的死讯传到朱祁镇耳朵里时,他几乎兴奋得说不出话来,而袁彬和哈铭也是高兴异常,他们似乎已经认定,自己回家的日子不远了!
喜宁死了,不会再有人处心积虑地要加害朱祁镇。也先似乎也对他失去了兴趣,屡次表示只要明朝派人来接,就放他回去。并且已经数次派遣使臣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愿望。看似朱祁镇回家之事已经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使者不断地派过去,明朝那边却一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朱祁镇知道,自己的弟弟祁钰已经取代了自己,成为了皇帝。这些他并不在乎,因为他明白,以他在土木堡的失败和现在的身份,就算回去也绝不可能再登皇位,而他的弟弟取代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说到底,他只是想回家而已。
他不断地等待着家里的人来找他,来接他,哪怕只是看看他也好,可是现实总是让他失望,他逐渐明白:
他想家,但家里人却并不想念他。而他当年的好弟弟,现在的皇帝朱祁钰似乎也不希望再次见到他。
也先固然已经不想再留着他,可是他的弟弟朱祁钰也不想要他回来,朱祁镇成了一个大包袱,没有人喜欢他,都想让他离得越远越好。
在我看来,这才是朱祁镇最大的悲哀。
面对这一窘境,袁彬和哈铭都感到十分沮丧,但出人意料的是,朱祁镇并没有屈服,他依然每天站在土坡之上,向南迎风眺望,无论刮风下雨,日晒风吹,始终坚持不辍。
袁彬和哈铭被朱祁镇的这一行为彻底折服了,他们佩服他,却也不理解他。他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持着这个人,使他在绝境中还能如此坚守自己的信念。
参考消息
向大师求救
朱祁镇归期不定,十分着急。山西人仝寅,自幼学习汉代学者京房的易学,占卜祸福百算百验,被不少人传成了神人。有人就向朱祁镇推荐仝寅,说不妨找大师算上一卦。朱祁镇被鼓捣得决定一试,于是秘密派遣使者,让大同镇守太监裴富去找仝寅,询问回去的时间。没多久,仝大师的结论传回来了:大吉,明年仲秋皇帝必能回国。
“为什么你能一直坚持回家的希望?”
“因为我相信,在那边,还有一个人在等着我回来。”
孤独的守望者
千里之外的京城确实有一个人还在等着朱祁镇回来,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背弃了朱祁镇,但这个人仍然在这里等待着他。
她就是朱祁镇的妻子钱皇后。
在土木堡失败、朱祁镇被俘后,朝廷上上下下忙成一团,有的忙着准备逃跑,有的忙着备战,有的忙着另立皇帝,谋一个出路,没有人去理会这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
这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场巨大的风暴前,一个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朱祁镇都已经过期作废了,何况他的妻子。
但在这个女子看来,那个为万人背弃的朱祁镇是她的丈夫,也是她的唯一。
她只知道,自己什么都可以不要,只求能换回她的丈夫平安归来。
她不像于谦、王直那样经验丰富、能够善断,也没有别的办法,听说能用钱换回自己的丈夫,便收集了自己几乎所有的财产派人交给也先,只求能换得人质平安归来。可是结果让她失望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于谦主持大局,朱祁钰成为了新的皇帝,朱祁镇成了太上皇,朝廷上下都把他当成累赘,再也无人理会他,更不会有人花钱赎他。
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就发生在这个女人的眼前。在这段日子中,她充分体会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面对着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她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做些什么去换回自己的丈夫,于是她只剩下了一个方法——痛哭。
哭固然没有用,但对一个几乎已经失去一切的女人而言,除了痛哭,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整日除了哭还是哭,白天哭完晚上接着哭,所谓“哀泣吁天,倦即卧地”,孟姜女哭倒长城只不过是后人的想象,在由强者书写的历史中,历来没有眼泪的位置。
痛苦没有能够换回她的丈夫,却损害了她的身体。由于长期伏地痛哭,很少活动,她的一条腿变瘸了(损一股),到最后,她不再流泪了,不是她停止了哭泣,而是因为她已哭瞎了眼睛,再也流不出眼泪(损一目)。
她已经无能为力,唯有静静地等待,等待着奇迹的发生,等待着丈夫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她的眼前。
这个已经瘸腿瞎眼的女子就此开始了她孤独的守望,虽然前路茫茫,似乎毫无希望,但她始终相信:
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因为他也知道,这里有一个人等着他。
钱皇后希望自己的丈夫回来,朱祁钰却不希望自己的哥哥回来。
作为领导了北京保卫战的皇帝,朱祁钰的声望达到了顶点,而相对于他打了败仗的哥哥而言,此刻的朱祁钰早已是众望所归,大臣们向他顶礼膜拜,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而这种号令天下的快感也使得他终于明白了皇权的魔力,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要来争夺这个位置。
他倚在龙椅上,看着下面跪拜着的大臣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舒适感。
是的,这是属于我的位置,属于我一个人的位置,我不再是摄政,不再是代理,现在,我是大明王朝至尊无上的皇帝,唯一的皇帝!
至于我的好哥哥朱祁镇,就让他继续在关外打猎吧(北狩),那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我相信他会喜欢并习惯这种生活的。当然了,如果他就这么死在外面自然更好,那就一了百了了。
哥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就此永别吧。
在权力面前,从来就没有兄弟的位置。
这是真正的绝境,身陷敌营,没有人可以信任,没有人可以依靠,也不会有专人来伺候他的起居,其实衣食待遇不好还在其次,对于朱祁镇而言,能否活到第二天才是他每天都要考虑的问题
也先的第二个敌人
也先退出了关外,却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他希望重整军队,再次入关进攻京城。但就在此时,一个隐藏的敌人出现了,打乱了也先的计划,而这个敌人比明军更为可怕,因为他就出现在也先的身后。
脱脱不花是黄金家族的传人,也是也先所推立的蒙古大汗,而也先不过是蒙古太师而已,换句话说,他是也先的领导。不过他的这个领导干得实在比较烦,因为他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所以在他的名字前面总会被人加上两个前缀字——傀儡。
事实证明,成吉思汗的子孙一般都不是孬种,至少这位脱脱不花不是。据史料记载,他是一个十分精明强干的人,对于现在的这种地位他十分不满,但又苦于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兵力与也先叫板,只能一直隐忍下来。
无独有偶,瓦剌部落的第三把手知院阿剌也对也先不满,这倒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像也先这样强势的人,自然是老子天下第一,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就这样,看似强大无比的瓦剌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对于这些情况,也先心中也是有数的,但他仗着自己兵多将广,不把脱脱不花和阿剌放在眼里,把他们当成跑龙套的,任意使唤,可他想不到的是,这道裂痕将彻底毁掉他的宏图霸业。
瓦剌内部的这些斗争自然瞒不过明朝大臣们的眼睛,他们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并扩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而主持这一隐蔽战线工作的正是老牌地下工作者胡濙。事实证明,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也先刚刚退出关外时还是有所期望的,因为在出发之前,他就下达了指令,命令龙套甲脱脱不花和龙套乙阿剌陈兵关外,一旦自己战况不利就立刻进关会师合战,可当他真正下达会师命令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二位龙套兄早已不见了踪影。
原来这两位仁兄早在进攻前就打好了算盘,他们认为打胜了也是也先的功劳,自己捞不到什么好处,而如果战败自己却要损兵折将,这笔生意做不得(利多归额森,害则均受之),所以他们乐得听从也先的命令,表示自己甘愿做预备队,在关外等候。
而当他们听说也先失败后,不禁喜上心头,大肆庆贺,再加上明朝政府在一边煽风点火,大搞策反工作,还没等也先退出关,他们就变成了和平使者,派遣使者向明朝求和,并赠送了马匹。
这下也先同志有大麻烦了,被打得落荒而逃不说,逃出关外也无人接应,用狼狈不堪来形容实在一点也不过分。但这些还只是小问题,更大的难题在于,他只是瓦剌的太师,脱脱不花虽然是傀儡,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领导,现在领导都已经求和了,自己这个太师还怎么打?
思来想去,毫无出路,众叛亲离的也先只好满怀悲痛地收回了自己出鞘的马刀,回家放牧,而他一统天下的梦想也就此永远破灭。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挑起战争的侵略者终归是会失败的。
孤独的抗争
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结束了,于谦用他无畏的勇气击败了来犯的军队,从而名垂青史,万古流芳。朱祁钰也由于这场战争的胜利获得了极大的威望,稳固了自己的皇帝地位。此外,石亨、杨洪等人都因功被封赏。对于明朝的君臣而言,可谓是皆大欢喜。但就在他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另一个人却正在痛苦中挣扎和抗争,只为了能够活下去,这位不幸的仁兄就是朱祁镇。
从大同到宣府,再到北京,朱祁镇一直被挟持着来回奔走,堂堂的皇帝成了人质,这个角色的变化固然让人难以接受,但更让他难受的是,他已经得知,自己不再是皇帝,他的弟弟已接替了他的位置。
对于这一变化,朱祁镇是有着亲身体会的。边关将领刚开始对他的到来还小心应对,到后来却变成了毫不理会,而京城的那些人明知自己身在也先营中,却仍然大炮伺候。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他,对于大明而言,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而绑匪集团自然也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看。之前也先还能从他身上捞到点好处,可慢慢地他发现,大明王朝对赎回这个人没有多少兴趣,自己不但要背一个绑匪的名声,还要管朱祁镇先生的饭。历来不做赔本生意的也先逐渐失去了对这位过期皇帝的耐心,对他十分怠慢。
朱祁镇就此陷入窘境,家里人不要他,不会再派人来赎他,绑匪集团也对他这个过期人质失去了兴趣,随时可能要他的命。而他独自一人身处异地他乡,狼窝虎穴之中,唯有每日随军四处漂泊。
这是真正的绝境,身陷敌营,没有人可以信任,没有人可以依靠,也不会有专人来伺候他的起居。其实衣食待遇不好还在其次,对于朱祁镇而言,能否活到第二天才是他每天都要考虑的问题。
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足可把任何一个正常人逼疯,但出人意料的是,平日养尊处优的朱祁镇竟然坚持了下来,而且还活得不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应该说朱祁镇的处境确实十分困难,因为很多被派来看管他的蒙古士兵和蒙古贵族祖上都吃过朱棣和明军的大亏,很多人的亲人也死在明朝手中,所以对他怀有极深的仇恨。但朱祁镇用他的气度和风范征服了几乎身边所有的人,即使身处敌营,他也从未因为自己的人质身份向敌人卑躬屈膝,即使对于一些辱骂轻慢他的人,也能够以礼相待,不卑不亢,渐渐地,在他身边的那些原本对他怀有敌意的人都被他所感化。
特别是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作为一个长期征战的武将,他原本十分瞧不起这个打败仗的明朝皇帝,但自从他奉命看管朱祁镇以来,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年轻人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地影响着他,即使在极为危险艰苦的环境下,这个人仍然镇定自若,待人诚恳,丝毫不见慌乱。渐渐地,他开始欣赏并喜欢这个人。
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对这个自己看管下的人质不但没有丝毫不敬,还对他礼遇有加,甚至还时常带着自己的妻子去看望朱祁镇,且态度十分恭敬(伯颜与其妻见帝,弥恭谨),如同见自己的上级前辈一般。
伯颜的这种态度使得也先十分不满。他没有想到,这个囚犯竟然反客为主,不但没有吃什么苦头,反而过得很舒服,还让自己的弟弟对他服服帖帖。他想破脑袋也搞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对于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唯一的情绪就是愤怒。
这种情绪驱使着他,在他的内心催生了一个念头——杀掉朱祁镇。
朱祁镇人生中的又一次危机即将到来。
谋杀与策略
在向北京进军的途中,也先的军队经过黑松林(地名),并在此地扎营,安排歌舞招待高级贵族,这其中也包括朱祁镇。然而就在这个宴会上,又发生了一件让也先十分难堪的事情,促使他下定决心要杀掉朱祁镇。
在宴会召开时,伯颜帖木儿居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对身为囚犯的朱祁镇礼遇有加,使得众人侧目。自己的弟弟竟然如此尊敬这个人质,置自己于何地!
也先气得七窍冒烟,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他下定了决心,宁可不要赎金和人盾,也要杀掉这个让他丢面子的朱祁镇!
但公开杀掉朱祁镇影响太坏,于是也先便制订了一个周详的谋杀计划。由于朱祁镇住在伯颜帖木儿的营区,很明显,伯颜帖木儿是不会让也先杀掉朱祁镇的,而且他的营区距离也先的营区还有十几里。为了掩人耳目,也先决定在夜间派人潜入朱祁镇的帐篷,把他除掉。到时即使伯颜帖木儿有什么意见,也没有用了。
可是就在夜深人静,也先决定动手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平静的夜里突然下起雷雨,狂风大作,这还不算,天雷竟然震死了也先的马(会夜大雷雨,震死额森所乘马)!
老天爷的架势一下子把也先吓住了,他自然不会把这场雷雨和积雨云、阴阳电极之类的玩意儿联系起来,在他看来,这是上天对他谋杀行动的愤怒反应。
看来上天真的还在庇护着这个人啊,怀着这样的感慨,也先撤销了自己的计划。
就这样,朱祁镇逃过了这一劫。但似乎上天还想要继续考验他,在他未来的道路上,有一个比也先更为可怕的敌人正在等待着他。
在影视剧中,叛徒和汉奸往往更加可恨,而在现实中也是如此,那个比也先更加厉害、更难对付的人就是喜宁。
不知这位仁兄到底有什么心理疾病,自从他成为也先的下属后,不断地出主意想要毁掉大明江山,想要除掉朱祁镇。
在北京战败后,喜宁充分发挥了太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也先狼狈不堪,无路可走之时,他故作神秘地告诉也先,他已经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可以绕开京城,攻灭明朝,横扫天下。
喜宁的计划十分复杂,具体说来是由关外直接攻击宁夏,然后绕开京城,向江浙一带前进攻击占领南京,从而占据天下。
我翻了一下地图,大致量了下距离,顿时感到这个世界上真是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喜宁先生发扬大无畏之精神,竟然主动要求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真可谓是身残志坚。
当然了,与以往一样,他仍然向也先建议,要带着朱祁镇去骗城门兼当人盾。
如果这个计划真的付诸实施,且不说最终能否实现那宏伟的目标,至少朱祁镇先生很可能在某一个关口被冷箭射死或是被火铳打死,而沿途的军民也会大受其害。
朱祁镇又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滑稽的是,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幸运的是,这一次他的身边多了两个人,帮助他闯过了这一关。
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袁彬,而另一个人叫做哈铭。
袁彬,江西人,在此之前,他的身份仅仅是一个锦衣校尉,根本没有跟皇帝接近的机会,但机缘巧合,这场战乱使他不但成为了朱祁镇的亲信和朋友,还用他的忠诚与坚毅书写下了一出流传青史、患难与共的传奇。
而另一个哈铭则更有点传奇色彩,因为这个人并非汉族,而是蒙古人。但从其行为来看,他似乎并没有趁着战乱,站到自己的同胞一边以邀功,而是对朱祁镇竭尽忠诚,其行为着实可让无数所谓忠义之士汗颜。
正是有了这两个人的帮助,朱祁镇才得以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克服无数的难关,最终获得自由。
朱祁镇是一个政治嗅觉不敏锐的人,听到喜宁的远征计划后,他没有看出喜宁的险恶用心,拿不定主意,便去询问袁彬和哈铭。两人闻言大惊,立刻告诉朱祁镇:
参考消息
人皆有情
哈铭是也先派给朱祁镇的一个听差,名为听差,实则为监视。但在朱祁镇的感召下,不但不再听从也先的指挥,反而跟朱祁镇成了密友。英宗回国后,已经改姓杨的哈铭写了一篇一篇《正统临戎录》。这篇回忆录中说,有一天醒来,朱祁镇对他说:“哈铭,你知道吗?昨天夜里睡觉,你的手压在我胸口上,我怕惊醒你都没敢翻身。汉时光武帝和严子陵同宿,严子陵把脚压在光武帝肚皮上,光武帝也只耐心地等他自己翻身抬下去,你倒和他一般。”两人关系之亲密,由此可见一斑。
此去极为凶险,天寒地冻不说,大哥您还不会骑马,就算没饿死冻死,到了边关,守将不买您的账,您怎么办啊(天寒道远……至彼而诸将不纳,奈何)?
这一番话说得朱祁镇冷汗直冒,他立刻下定决心,无论如何,绝不随同出征!
打定主意后,朱祁镇坚定态度,对喜宁的计划推托再三,还请出伯颜帖木儿等人多方活动,最终使得这一南侵计划暂时搁浅。
就这样,朱祁镇在袁彬和哈铭的协助下,赢得了这个回合斗争的胜利。
经过这件事情,朱祁镇与袁彬、哈铭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他们已经由君臣变为了朋友。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和朱祁镇做朋友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瓦剌军中,朱祁镇的身份是囚犯,他的待遇不过是一顶普通的帐篷和车马(所居止毡帐敝纬,旁列一车一马),况且这位仁兄已经不是皇帝了,还随时有被拖出去砍头的危险,而根据相关部门统计,自古以来,被俘的皇帝能够活着回去的少之又少,跟着这位太上皇大人,非但捞不到什么好处,反而很有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
如果要搞风险投资,大可不必找朱祁镇这样的对象,因为风险太大,而收益却遥遥无期。
袁彬和哈铭十分清楚这一点,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操守,把自己的忠诚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在朱祁镇人生最为黑暗的时刻,他们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在沙漠中,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酷热难耐,晚上却寒气逼人。很明显,朱祁镇先生并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也缺少自理能力,而他的身边也没有太监和宫女伺候,只有单薄的被褥,夜幕降临,气温下降时,他就冻得直哆嗦。每当这个时候,袁彬都会用自己的体温为朱祁镇暖脚(以胁温帝足)。
可能有人会觉得袁彬的这一行为只能表现封建社会臣子的愚忠,那么下面的事例应该可以证明,至少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
在行军途中,袁彬不小心中了风寒,在当时的环境下,这几乎是致命的。瓦剌也不可能专门派人去照料袁彬,朱祁镇急得不行,也想不出别的办法,情急之下,他紧紧地抱住袁彬,用这种人类最原始的方法为袁彬取暖,直到袁彬汗流浃背,转危为安(以身压其背,汗浃而愈)。
在那艰辛的岁月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背弃了朱祁镇。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瞎子也看得出来,如果没有什么奇迹发生,这位朱祁镇先生就只能老死异乡了。但无论情况多么险恶,袁彬和哈铭始终守在他的身旁,不离不弃。
这种行为,我们通常称之为患难与共。
自古以来,最难找到朋友的就是皇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朱祁镇先生确实找到了两个朋友,不为名利、不为金钱的真正的朋友。更为难得的是,朱祁镇并没有走他先辈的老路,演一出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的老戏。在之后的岁月中,虽然他的身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始终牢记着这段艰辛岁月,保持着与袁彬和哈铭的友情。
就这样,朱祁镇、袁彬、哈铭团结一致,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坚持着与命运的抗争,但他们逐渐发现,要想生存下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有一个人十分不愿意让他们继续活着,非要置他们于死地。
这个人还是喜宁。
喜宁十分厌恶朱祁镇,也十分讨厌忠诚于他的袁彬和哈铭。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背叛者的眼中,所有人都应该是背叛者,而袁彬和哈铭违反了这一规则。他多次向也先进言,希望杀掉朱祁镇,但由于有伯颜帖木儿的保护,加上也先的政治考虑,这个建议很难得到实施。于是他灵机一动,希望拿袁彬开刀,可又苦于没有借口,正好这时一件事情的发生几乎促成了他的阴谋。
事情是这样的,也先为了缓和与明朝的关系,也是为了将来打算,决定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朱祁镇,但不知是他的妹妹长得不好看,还是朱祁镇不想当这个上门女婿,反正是一口回绝了。但毕竟自己还是人家的囚犯,绑匪愿意招人质做女婿,已经很给面子了,万一要是激怒了也先,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于是朱祁镇想了一个很绝的理由拒绝了这门送上门的亲事。
朱祁镇说:很荣幸您愿意把妹妹嫁给我,我也很想娶她,可问题在于我现在还在外面打猎(即所谓北狩,史书中对于被俘皇帝的体面说法),虽然想娶您的妹妹,但礼仪不全,实在太过失礼,等我回去之后,一定郑重地来迎娶您的妹妹(驾旋而后聘)。
朱祁镇打了个太极拳,所谓“驾旋而后聘”,要想让我聘您的妹妹,先得让我“驾旋”,一来二去,又推到了也先的身上。
也先虽然粗,却并不笨,听到这个回答,立刻火冒三丈。
等你朱祁镇回去再说?那得等到什么时候?老子还不想放你呢!
也先这才感觉到,这个貌似文弱的年轻人其实十分之狡猾,他很想砍两刀泄愤,可考虑到政治影响,又只好忍了下来。正在此时,喜宁抓住了这个机会,向也先告密,说这些话都是袁彬和哈铭唆使朱祁镇说的。
这个小报告十分厉害,也先正愁没有人出气,便把矛头对准了袁彬和哈铭,开始寻找机会,想要杀掉这两个人。所幸朱祁镇得到了消息,便安排袁彬和哈铭与自己住在一起,时刻不离。也先碍于面子,也很难在朱祁镇面前动手,袁彬和哈铭的命这才保住了。
但朱祁镇毕竟不能二十四小时和袁彬、哈铭待在一起,他也有外出的时候,虽然这段时间很短,却也差点酿成大祸。
一次,朱祁镇外出探访伯颜帖木儿回来,发现袁彬不见了。他大吃一惊,询问左右人,得知是也先派人把他叫去了,朱祁镇顿感不妙,顾不上其他,问清袁彬出行的方向,立刻追寻而去。
朱祁镇不会骑马,只能一路小跑,虽然汗流浃背却也不敢有丝毫停歇,因为他知道袁彬此去必定凶险异常,如果赶不上就只能看见他的人头了。
好在上天不负有心人,体质虚弱的朱祁镇紧跑慢跑,终于还是追上了袁彬。不出他所料,也先派来的人正准备杀掉袁彬,此时的朱祁镇体现出了他强硬的一面。
他眼见袁彬有难,便跑上去怒斥也先派来的人,以死相逼,绝不允许他们杀死袁彬。那些人看到这个平时文弱不堪的过期皇帝竟然拿出了玩命的架势,也都被他吓住了,便释放了袁彬。
就这样,朱祁镇用他的勇气从也先的屠刀下救回了他的朋友,但他们同时都意识到,如果不除掉头号卖国贼喜宁,这种事情还会再次发生,到时结局如何就不好说了。为了能够解决这个心头大患,朱祁镇经过仔细思考,与袁彬、哈铭密谋,订下了一个完美的计划。
参考消息
袁彬绝不能死
英宗复辟后,袁彬风光受赏,但好景不长,锦衣卫指挥门达得势,一时权倾朝野,朝臣多屈服于他,唯独袁彬不肯。门达在他这儿总是碰钉子,遂记恨于心,于是搜集了一些诸如袁彬小妾的父亲骗人钱财的罪状,向英宗告发袁彬。英宗考虑了很久,回答说:“随你去办,但要把活的袁彬还给我。”袁彬于是先下狱,后又到南京放闲,直到英宗去世,门达一党被洗刷干净,他才得以官复原职。不久,门达被令充军南丹,袁彬还在郊外为他饯别,赠送财物。
朱祁镇的圈套
景泰元年(朱祁钰年号,公元1450)元月,朱祁镇突然一反常态,主动找到也先,表示愿意配合他去向京城要赎金。
也先闻言大喜过望,他正缺钱花,这位人质竟然主动要求去要钱,实在是出乎意料,他连忙询问派何人前去,何时动身。
朱祁镇却不慌不忙地告诉他,什么时候动身都可以,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派去的使者需要由他来指定。
这个条件在也先看来不算条件,只要你肯开口要钱,就什么都好说,他立刻答应了。
于是,朱祁镇便看似漫不经心地说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两个人选,一个叫高,另一个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到,正是喜宁。
朱祁镇提出了他的条件,等待着也先的回复,而也先似乎早已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他哪里还在乎派出去的是谁,别说喜宁,就算是喜狗,只要能把钱拿回来就行。
他满口答应了,并立刻下令喜宁准备出发。
喜宁倒对这一使命很感兴趣,他原本在宫里当太监,之后又当走狗,现在居然给了他一个外交官身份,威风凛凛地出使,实在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但他绝对想不到的是,他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而此时的朱祁镇则是长舒了一口气,当他看见也先满脸喜色地不住点头时,他明白,自己的圈套终于奏效了。
在之前的几个月中,为了除掉喜宁,朱祁镇与袁彬和哈铭进行了反复商议和讨论,最终决定,借明军之手杀死喜宁。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把喜宁送到明军手中,很明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喜宁派去出使明朝,但这必须要也先的同意。
如何让也先听从自己的调遣呢?经过仔细思考,他们找到了也先的一个致命弱点——贪钱,便商定由朱祁镇主动提出去向明朝要赎金,并建议由喜宁出使,而也先大喜之下,必然应允。
事情的发展和他们预想的完全一致,也先和喜宁都没有看破其中的玄机,圈套的第一步圆满完成。
接下来的是第二步,而这一步更加关键,就是如何让接待使臣的明朝大臣领会朱祁镇诛杀喜宁的意图。
要知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果不说清楚,明朝是不会随便杀掉瓦剌使者的,而要想互通消息,还需要另一个使者的帮助,于是,他们为此又选定了一个人充当第二使者,这个人就是高。
高具体情况不详,在被俘明军中,他只是个不起眼的低等武官,但朱祁镇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说明此人已经深得朱祁镇的信任,事实证明,他并没有辜负太上皇对他的这份信任。
为保密起见,高事先并未得到指示,所以他一直以为自己真的是出去索要赎金的。直到临出发前的那天夜里,趁着众人都在忙于准备之时,袁彬暗地里找到高,塞给他一封密信。高看过之后,才明白了自己所行的真正目的。
信的内容十分简单,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俾报宣府,设计擒宁!
当然,这些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也先和喜宁对此一无所知。
就这样,喜宁带着随从的瓦剌士兵趾高气扬地朝边关重地宣府出发了,他有充分的理由为之骄傲,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当然,也是最后一次。
他更不会注意到,在自己的身后,高那冷冷的目光正注视着他。
使者一行人日夜兼程赶到了宣府,接待他们的是都指挥江福。正如朱祁镇等人所料,江福并不清楚这一行人的目的,以为他们只是来要钱的,应付了他们一下之后就准备打发他们走。喜宁自然十分不满,而高却另有打算,他找了个机会,将自己所行的真正目的告诉了江福。这时江福才知道,这些人其实不是来要钱的,而是来送礼的。
这份礼物就是喜宁的人头。
于是,江福突然态度大变,表示使者这么远来一趟不容易,要在城外请他们吃饭。喜宁以为事情有转机,十分高兴,便欣然赴宴。
可是他刚到地方,屁股还没坐稳,伏兵已经杀出(至其地,伏尽起),随从的瓦剌士兵纷纷投降。喜宁见势不妙,回头去找高,想和他一起逃走,却不料高突然大喊“擒贼!”并出其不意地将他紧紧抱住,使他动弹不得(直前抱持之)。众人一拥而上,抓获了这个卖国贼。
朱祁镇回归万事俱备
此时,喜宁才如梦初醒,他的外交官生涯也到此为止,往日不同今时,他也指望不了什么外交豁免权,等待他的将是大明的审判和刑罚。
至于喜宁先生的结局,史料多有不同记载,有的说他被斩首,有的说他被凌迟,但不管怎样,他总算是死了,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
喜宁的死对时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此也先失去了一个最为得力的助手和情报源泉,他再也无法随心所欲地进攻边关,而朱祁镇则为自己的回归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
参考消息
哈铭的对策
喜宁死后,少了挑衅的人,作为被也先指派给英宗的长随,哈铭的话也逐渐被也先采纳。哈铭于是利用这种局势,开始是偶尔,后来是常常,劝也先把这个没什么利用价值的太上皇还给大明,免得自己累赘。再说新帝登基,大明的腰杆又硬了,其利用价值就更小了。在这种造势下,也先才一步步降低了索取赎金的下限,最后把人免费送还给了大明。
所以当喜宁的死讯传到朱祁镇耳朵里时,他几乎兴奋得说不出话来,而袁彬和哈铭也是高兴异常,他们似乎已经认定,自己回家的日子不远了!
喜宁死了,不会再有人处心积虑地要加害朱祁镇。也先似乎也对他失去了兴趣,屡次表示只要明朝派人来接,就放他回去。并且已经数次派遣使臣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愿望。看似朱祁镇回家之事已经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使者不断地派过去,明朝那边却一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朱祁镇知道,自己的弟弟祁钰已经取代了自己,成为了皇帝。这些他并不在乎,因为他明白,以他在土木堡的失败和现在的身份,就算回去也绝不可能再登皇位,而他的弟弟取代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说到底,他只是想回家而已。
他不断地等待着家里的人来找他,来接他,哪怕只是看看他也好,可是现实总是让他失望,他逐渐明白:
他想家,但家里人却并不想念他。而他当年的好弟弟,现在的皇帝朱祁钰似乎也不希望再次见到他。
也先固然已经不想再留着他,可是他的弟弟朱祁钰也不想要他回来,朱祁镇成了一个大包袱,没有人喜欢他,都想让他离得越远越好。
在我看来,这才是朱祁镇最大的悲哀。
面对这一窘境,袁彬和哈铭都感到十分沮丧,但出人意料的是,朱祁镇并没有屈服,他依然每天站在土坡之上,向南迎风眺望,无论刮风下雨,日晒风吹,始终坚持不辍。
袁彬和哈铭被朱祁镇的这一行为彻底折服了,他们佩服他,却也不理解他。他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持着这个人,使他在绝境中还能如此坚守自己的信念。
参考消息
向大师求救
朱祁镇归期不定,十分着急。山西人仝寅,自幼学习汉代学者京房的易学,占卜祸福百算百验,被不少人传成了神人。有人就向朱祁镇推荐仝寅,说不妨找大师算上一卦。朱祁镇被鼓捣得决定一试,于是秘密派遣使者,让大同镇守太监裴富去找仝寅,询问回去的时间。没多久,仝大师的结论传回来了:大吉,明年仲秋皇帝必能回国。
“为什么你能一直坚持回家的希望?”
“因为我相信,在那边,还有一个人在等着我回来。”
孤独的守望者
千里之外的京城确实有一个人还在等着朱祁镇回来,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背弃了朱祁镇,但这个人仍然在这里等待着他。
她就是朱祁镇的妻子钱皇后。
在土木堡失败、朱祁镇被俘后,朝廷上上下下忙成一团,有的忙着准备逃跑,有的忙着备战,有的忙着另立皇帝,谋一个出路,没有人去理会这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
这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场巨大的风暴前,一个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朱祁镇都已经过期作废了,何况他的妻子。
但在这个女子看来,那个为万人背弃的朱祁镇是她的丈夫,也是她的唯一。
她只知道,自己什么都可以不要,只求能换回她的丈夫平安归来。
她不像于谦、王直那样经验丰富、能够善断,也没有别的办法,听说能用钱换回自己的丈夫,便收集了自己几乎所有的财产派人交给也先,只求能换得人质平安归来。可是结果让她失望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于谦主持大局,朱祁钰成为了新的皇帝,朱祁镇成了太上皇,朝廷上下都把他当成累赘,再也无人理会他,更不会有人花钱赎他。
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就发生在这个女人的眼前。在这段日子中,她充分体会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面对着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她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做些什么去换回自己的丈夫,于是她只剩下了一个方法——痛哭。
哭固然没有用,但对一个几乎已经失去一切的女人而言,除了痛哭,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整日除了哭还是哭,白天哭完晚上接着哭,所谓“哀泣吁天,倦即卧地”,孟姜女哭倒长城只不过是后人的想象,在由强者书写的历史中,历来没有眼泪的位置。
痛苦没有能够换回她的丈夫,却损害了她的身体。由于长期伏地痛哭,很少活动,她的一条腿变瘸了(损一股),到最后,她不再流泪了,不是她停止了哭泣,而是因为她已哭瞎了眼睛,再也流不出眼泪(损一目)。
她已经无能为力,唯有静静地等待,等待着奇迹的发生,等待着丈夫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她的眼前。
这个已经瘸腿瞎眼的女子就此开始了她孤独的守望,虽然前路茫茫,似乎毫无希望,但她始终相信:
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因为他也知道,这里有一个人等着他。
钱皇后希望自己的丈夫回来,朱祁钰却不希望自己的哥哥回来。
作为领导了北京保卫战的皇帝,朱祁钰的声望达到了顶点,而相对于他打了败仗的哥哥而言,此刻的朱祁钰早已是众望所归,大臣们向他顶礼膜拜,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而这种号令天下的快感也使得他终于明白了皇权的魔力,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要来争夺这个位置。
他倚在龙椅上,看着下面跪拜着的大臣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舒适感。
是的,这是属于我的位置,属于我一个人的位置,我不再是摄政,不再是代理,现在,我是大明王朝至尊无上的皇帝,唯一的皇帝!
至于我的好哥哥朱祁镇,就让他继续在关外打猎吧(北狩),那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我相信他会喜欢并习惯这种生活的。当然了,如果他就这么死在外面自然更好,那就一了百了了。
哥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就此永别吧。
在权力面前,从来就没有兄弟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