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孙子传 > 第38章 田武考察 田书伐莒(2)

第38章 田武考察 田书伐莒(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伍参完全同意孙叔敖的见解,补充道:“吾国长久以来为晋所轻,今日正可趁机一雪前耻。”

    于是庄王下令总攻击,伍参率先锋军迎头痛击晋军,孙叔敖楚军主力绕至黄河埋伏。孙叔敖料定,伍参将敌方先锋军歼灭后,敌军必溃逃黄河,楚军主力埋伏于此,必一举将其全部歼灭。有人对此部署提出异议:若敌军先设埋伏,我军必失利。孙叔敖断然回答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因敌军的先锋是先谷,此人性急如火,傲慢轻敌,好大喜功,决不会有耐性躲在溪谷里等待尚不知动向的楚军。孙叔敖指挥楚军主力埋伏于又深又窄的名唤瓶底的溪谷之中,待敌深入,予以痛击。

    不出孙叔敖所料,先谷果真中了埋伏。当晋军部队三分之一进入瓶底后,楚军忽地大声击鼓呐喊,冲出树林,奋勇杀敌,一时刀剑声、惨叫声和马嘶声不绝于耳,斩先谷人头于车下,全歼晋军。

    读了这段晋、楚交战的历史,田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田武来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晋、齐、秦军救宋,曾与围宋的楚军在此决战。

    战前,晋国君臣十分细致地对双方的有利和不利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判断: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宋庄公孙)如晋告急。先轸(后为晋中军元帅)曰:‘报旋(晋文公流亡时,曾得到宋国的恩惠)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在此一举)。’狐偃(晋将)曰:‘楚始得曹,而新昏(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这是围魏救赵所本的最早原则)。’”

    先轸的中心思想是想趁此机会,发动战争,以奠定霸权。狐偃的策略,认为楚刚统治曹,又和卫有亲戚关系,如果直接进攻曹、卫,则齐、宋可免楚之侵略。晋文公采纳了这一策略。

    第二年春天,晋出兵伐曹、卫,都取得了胜利,但楚军仍继续围宋,宋又派门尹般到晋军告急。晋文公曰:“宋人告急,舍之(不设法救宋之急)则绝(两国就会断交),告楚不许(不答应和解),我欲战矣。齐、秦未可(不出兵),若之何?”先轸说:“使宋舍我,我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捉住)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齐、秦喜得贿赂而恨楚之顽固),能无战乎?”先轸的策略确实高明,不仅把齐、秦争取过来,而且又激怒了楚军,非战不可。这样就达到了“取威定霸”的目的。晋文公完全按先轸的意见去做,形成了战前非常有利的战略态势。

    战斗开始时,晋令其下军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首先向楚右军进攻。楚右军是由其盟军陈、蔡军队组成的,战斗力最弱,遭到这一出其不意的打击,立即溃败。晋上军主将狐毛为了诱歼战斗力较弱的楚左军,接战后故意竖起两面白旗引车佯退,下军主将栾技也令阵后的战车拖着树枝,扬起尘土,伪装败逃。楚军统帅子玉不知是计,下令追击。晋军元帅先轸指挥中军主力乘机横击楚军,晋上军也回军夹击,楚左军大部被歼。子玉急忙下令撤退,才保全了中军逃回楚地。

    考察城濮古战场,田武有三点收获:

    第一,战前要对战争进程进行严肃的、细致的、全面的分析判断,然后才能下决心,定部署,绝不可贸然应战。

    第二,印证了鬼谷涧王栩老师之所教: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第三,兵不厌诈。

    田武自城濮来到鲁国的长勺。公元前684年,齐国进攻鲁国,战于长勺。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擂鼓出战,被曹刿(guì)劝止。待到齐军击鼓三次,进攻受挫,旗倒辙乱,曹刿说,可以反击了。于是鲁军发起反击,打败了齐军。事后,鲁庄公问曹刿打败齐军的道理,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田武从齐、鲁长勺之战,特别是从曹刿的精辟论述中,获得了新的兵法理论:指挥作战,要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公元前718年,郑国进攻卫国,燕国出兵救援,与郑国的军队战于北制(今河南荥阳县境)。郑以三军部署在燕军的正面,另以一部偷袭其侧后。燕军只注意防备正面,背后遭到了郑军的突然袭击,结果大败。

    齐桓公时,蛮族大将令友王和孤竹王分别领兵十万,合力犯齐。齐桓公急忙召见名相管仲商议如何歼敌,管仲答道:“蛮军兵力强大,正面对抗必难以制胜。若能切断敌军后援,烧毁其粮秣,我三万精兵可击溃二十万蛮军。”

    管仲派大将高溪率兵一万埋伏于天柱山西侧,断敌后援;孙管湫率五千兵马在鹤子谷烧敌粮秣,大将宾胥无领兵二万正面迎敌,夜袭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