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爱,要学习(4)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helenr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我看来,“只爱得不到”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除了它是痛苦的、悲剧的、不平凡的,还因为它是安全的。
阿兰·德波顿在自己的专栏中写道:“没有回报的爱也许很痛苦,但也很安全,因为它只会把伤害带给自己,而不会强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一种苦乐参半的个人痛苦,就像完全是自己引发的一样。但是只要爱得到了回报,你就不得不准备好放弃那种仅仅会’被伤害‘的被动意识,还要自己承担恶意伤害的责任。”我沉浸在得不到的爱情中,清楚地知道我不会被其他人伤害,也不会去伤害其他人,而我获得的伤害主要来自我自己。你看,我多么安全,多么善良啊!
一旦你得到了想要的爱情,一旦你的爱情不再无人回应而是获得了回报,你就必须为这份爱情承担起责任,不管承担的时间长短(长的有可能就是一生啊,多可怕),反正你要承担责任。我并非享受得不到的爱情之痛,但是我确实害怕在爱中承担责任,我害怕接受爱情的束缚,害怕自由与自我的丧失,害怕过一种与他人有联系的生活。其实,说到底这是一种恐惧,恐惧责任,恐惧失去自由。具体来说是恐惧自由选择机会的丧失,如果我选择了这一个,就不能选择另外一个,说不定下一个会更好呢?
就我个人而言,“只爱得不到”的真正原因是:害怕伤害他人,害怕选择,害怕对他人负责,害怕被爱情束缚,于是逃避选择,逃避责任。也许在我的内心对自由的渴望更甚于对爱情的渴望。
“只爱得不到”的爱情还具有娱乐的作用。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表达了性的娱乐性,他说:“据说海豚之间有生殖性和娱乐性的两种搞法。这就是说,海豚也有伟大的友谊。我和陈清扬连在一起,好像两种海豚一样。”同样,有的时候我只爱得不到的爱情也是为了娱乐。当我不想工作,又找不到其他有趣的娱乐项目来做时,我就会思念一下我那些得不到的爱人,自娱自乐一番。毕竟这很简单,不用排队,不用花钱消费,更不必出门寻找。
王菲翻唱过一首CocteauTwins(极地双子星)的名曲《RilkeanHeart》,中文版叫《怀念》,曲调自然、轻松,唱得更是随意欢快,也多少表达了“只爱得不到”的娱乐性质。
推辞每次真实的相聚
困着自己渴望着你的消息
沾沾自喜拒绝的魅力
不着痕迹享受着与你的距离
也许喜欢怀念你多于看见你
我也许喜欢想象你多于得到你
也许喜欢怀念你多于看见你
我也许喜欢想象你不需要抱着你
也许喜欢怀念你多于看见你
我也许喜欢想象你受不了真一起啊
听完这首歌,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一个女人在用爱情自娱自乐的快活场景?我听过很多已婚人士一边悲叹自己找不到灵魂伴侣的痛苦,一边又不愿意放弃实际生活中的俗世伴侣。就是因为“只爱得不到”很安全很娱乐,简直是居家旅行出门必备的娱乐项目!
有时候,我会怀疑“只爱得不到”这是一部分人的宿命(宿命论在爱情中流行了几千年)。比如,有的男屌丝就是只爱得不到的女神,有的女屌丝就是只爱得不到的高富帅。但是随着青春的流逝,很多男屌丝放弃了得不到的女神,很多女屌丝也放弃了得不到的高富帅,他们纷纷从得不到的迷梦中醒悟过来,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另一半,过上了世俗的幸福生活。一方面,我认为这是青春期结束后的成熟表现,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是面对现实,对现实无奈之后的接受和妥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甘愿接受和妥协,那些不接受和不妥协的人依然在战斗着。
“只爱得不到”还涉及人性的一面--人性本贱,人就是爱他得不到的东西。正如法朗士的格言“人类没有去爱他已拥有之物的习惯。”因为得不到而爱,因为爱不得而欲罢不能。与此对应,蒙田说:“爱情中别无他物,只有对身外之物狂乱的渴望。”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让你趋之若鹜。如果已经拥有了,我还渴求什么,我当然要爱我得不到的呀!
还有的人“只爱得不到”是因为他们害怕得到,害怕拥有,他们就靠着这“得不到”而活,一旦得到,他们就失去了活着的动力。就像有的男人苦苦追求一个女人十几年,当最后求婚成功,在婚礼现场却逃跑了,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为了得到她而活,如今得到了,他失去了原有的动力,又没有找到一个新的活着的动力,于是他选择再次得不到。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当水晶店的老板终于有能力去实现他的梦想--去麦加朝拜时,他却选择不去,永远不去麦加,依靠对麦加的憧憬而活也是这个原因。
从得不到的爱推而广之,有多少人为没有从事的职业苦恼,为没有实现的梦想遗憾?我们总是为了我们没有的颠沛流离,寝食难安。就像森林中有两条路,一个人一旦选择了A路径,就看不到B路径上的风景,也不知道选择了B路径会怎样,于是,我们总是去猜想自己未选择的那条B路径是不是空气更新鲜,风光更旖旎。其实不然,如何去爱我们的选择,如何对我们的选择感到满意,也许是我们终身要学的事情。
也许,当某一天我们真正做到不再恐惧平凡;不再恐惧失去自由,与他人缔结联系;不再希望通过追寻得不到的东西来确认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再自卑,不再懦弱,能够强大到承担起另一个生命的责任;能够做到对自己的选择满意,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我们就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得到的就是我们所爱的,我们所爱的也正是我们得到的。
爱自己,就不要过度牺牲
牺牲自己并不会使大家都幸福
小的时候我们全家都住在乡下,家里会养猪,养鸡鸭这些家禽,还会养小狗小猫这些小动物,因此家里的剩饭剩菜常常都成了动物的吃食。我妈妈也会因为养这些动物,故意多做米饭的量。
后来有一段时间,家里不养这些动物了,可是我妈还没有适应和学会改变,每每做饭都做太多,而剩下一些饭。第二天,她主动要吃剩饭,家里的其他人都吃新鲜的饭,如果谁和她抢吃剩饭就像剥夺了她展现伟大母爱的权利一样,她会非常不高兴,于是大家都让她吃剩饭。但是当她把剩饭吃完,当天新鲜的饭又会剩下一些,于是,这些剩饭我妈又留着第二天自己吃。
她吃剩饭吃了好几个月,大家都觉得对不住她,最后在大家的坚持反对和反复劝说下,也因为妈妈终于肯少做些饭,她终于不再吃剩饭了。从这事情上我也终于找到我母亲爱唠叨,爱抱怨,还让别人听了很不舒服的原因:她太过度牺牲了。
我相信很多子女一定听过自己妈妈这样的抱怨: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给你们好的,起早贪黑地干活都是为了你们,为了这个家,你们却这样不懂事,真让我伤心。也许是社会观念的支配,认为母亲就应该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也许是母性使然,母亲会爱护孩子,热爱家庭,为了家人任劳任怨,不断付出,委曲求全。总之,母亲这一角色总是与奉献和牺牲联系在一起,但是一个人过度牺牲自己,长期让自己受委屈,既不会让自己感觉幸福,也会让身边的人产生压力。
多年前有一则新闻引起广泛的热议。哈尔滨有一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为了母亲他还想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误刺母亲,险些要了她的性命。据说这位母亲本来是一个性格开朗、工作干练的基层妇女干部。当她下决心进城陪读的时候,刚刚40岁出头。她拒绝再婚,辞掉工作,卖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儿子身上,结果换来的不仅是考研的失败,也毁了孩子的人生。
这位母亲陪读九年,牺牲巨大,结果却是如此残酷,让人惋惜也替其不值。但是,这件事也让我们认识到一点:女性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并不是智慧的做法。一个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使自己的生命之光黯淡的妈妈,不但自己活得累,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纪伯伦在《先知的灵光--孩子》中说得好:“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从属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孩子也会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之路要走,他们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那些企图控制孩子,那些希望以牺牲自我为条件换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很有可能会牺牲掉自己的孩子。而那些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同时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努力为自己奋斗的父母则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得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女性面对孩子时会过度牺牲自己,面对伴侣时也常常过度牺牲自己。我有个男性友人近日非常苦恼,因为他的女朋友总是动不动就对他发脾气和指责一通,有的时候甚至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常常是以“我为了你”为开头,以“可是我却什么都没得到,你还这样对待我,你个没良心的”为结尾。原来当年他们在另一个小城市生活,为了男友的事业发展,女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两人一起来到大城市打拼和奋斗。来到大城市发展后,两个人都有了新工作,但是男方工作异常忙碌,女朋友为了男朋友的健康,辞了工作,照顾起他的起居饮食,两个人过起了幸福的同居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当男朋友获得事业上的晋升,小有所成的时候,他们的幸福却不见了,开始频繁争吵。女朋友因为一心扑在男友身上,在新城市里并没有交到多少朋友,男朋友工作忙碌不能陪伴她的时候,她就倍感孤单。随着男朋友事业的发展,她越来越没自信而且变得多疑,常常查看对方的手机,盘问男友的行踪,怀疑他和别的女性有染,觉得自己为他远离家乡,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实在不值又委屈。这使得她长期陷于痛苦,又让对方不胜其扰。我对这位男性友人的建议是:找个保姆照顾两个人的生活起居,让女友停止过度牺牲,鼓励女友出去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出去社交,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这样她不仅没时间去吵架,也更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过度牺牲是婚恋关系中的一大杀手。很多女性错误地认为:当自己为这个家庭,为这个男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奉献更多的自我,就能得到对方更多的爱。但我们发现,实际上,正好恰恰相反。越是更爱自己的女性(当然这里的爱自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指为自己而活的女性)越容易拥有一个更爱自己的伴侣与更美满的婚姻生活。而为了父母,为了家庭,为了伴侣,为了公婆,为了子女而付出一切,牺牲一切的女性反而会面对更多的指责,生活不幸福。
如果男女双方获得的幸福是通过女性过度牺牲,无论牺牲的是她的事业,学业,还是人际关系而获得的,那么他们的关系并不会稳定,幸福也不会持久,往往还会出现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牺牲意味着伤痛,意味着不公,只要有伤痛和不公,就会希望获得补偿,一旦想获得补偿就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牺牲的女性内心其实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付出,而是为了有所得而牺牲的,但是得到多少才算公平和满足呢?这一点很难衡量。她往往需要伴侣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如果伴侣做不到,她就会替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也会怀疑伴侣是否爱自己。而承受牺牲的男性会产生很多的负罪感,刚开始他会感谢或疼惜女性的付出,更爱她,但是时间一久,对对方的疼惜与爱也会减弱,同时也会因为不堪负罪感的压力,开始逃避,为了躲避内心的负罪感,反而会认为女性的付出和牺牲是理所应当的,是她自己没有能力的表现,会更加贬低与指责女性。这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关系破裂。我们看到很多为了伴侣牺牲的女性最后不仅得不到伴侣的爱,还导致伴侣离开她,就是这个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一部分女性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和伴侣身上,认为自己是从属于孩子,从属于伴侣的。以为孩子有出息,就是自己有出息;伴侣事业上获得成功了,就是自己成功了。其实,这是一种天真的错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伴侣、子女并不能代表你自己去创造价值,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寻找与建立,对生命探索必须由自己完成。
在我看来,“只爱得不到”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除了它是痛苦的、悲剧的、不平凡的,还因为它是安全的。
阿兰·德波顿在自己的专栏中写道:“没有回报的爱也许很痛苦,但也很安全,因为它只会把伤害带给自己,而不会强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一种苦乐参半的个人痛苦,就像完全是自己引发的一样。但是只要爱得到了回报,你就不得不准备好放弃那种仅仅会’被伤害‘的被动意识,还要自己承担恶意伤害的责任。”我沉浸在得不到的爱情中,清楚地知道我不会被其他人伤害,也不会去伤害其他人,而我获得的伤害主要来自我自己。你看,我多么安全,多么善良啊!
一旦你得到了想要的爱情,一旦你的爱情不再无人回应而是获得了回报,你就必须为这份爱情承担起责任,不管承担的时间长短(长的有可能就是一生啊,多可怕),反正你要承担责任。我并非享受得不到的爱情之痛,但是我确实害怕在爱中承担责任,我害怕接受爱情的束缚,害怕自由与自我的丧失,害怕过一种与他人有联系的生活。其实,说到底这是一种恐惧,恐惧责任,恐惧失去自由。具体来说是恐惧自由选择机会的丧失,如果我选择了这一个,就不能选择另外一个,说不定下一个会更好呢?
就我个人而言,“只爱得不到”的真正原因是:害怕伤害他人,害怕选择,害怕对他人负责,害怕被爱情束缚,于是逃避选择,逃避责任。也许在我的内心对自由的渴望更甚于对爱情的渴望。
“只爱得不到”的爱情还具有娱乐的作用。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表达了性的娱乐性,他说:“据说海豚之间有生殖性和娱乐性的两种搞法。这就是说,海豚也有伟大的友谊。我和陈清扬连在一起,好像两种海豚一样。”同样,有的时候我只爱得不到的爱情也是为了娱乐。当我不想工作,又找不到其他有趣的娱乐项目来做时,我就会思念一下我那些得不到的爱人,自娱自乐一番。毕竟这很简单,不用排队,不用花钱消费,更不必出门寻找。
王菲翻唱过一首CocteauTwins(极地双子星)的名曲《RilkeanHeart》,中文版叫《怀念》,曲调自然、轻松,唱得更是随意欢快,也多少表达了“只爱得不到”的娱乐性质。
推辞每次真实的相聚
困着自己渴望着你的消息
沾沾自喜拒绝的魅力
不着痕迹享受着与你的距离
也许喜欢怀念你多于看见你
我也许喜欢想象你多于得到你
也许喜欢怀念你多于看见你
我也许喜欢想象你不需要抱着你
也许喜欢怀念你多于看见你
我也许喜欢想象你受不了真一起啊
听完这首歌,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一个女人在用爱情自娱自乐的快活场景?我听过很多已婚人士一边悲叹自己找不到灵魂伴侣的痛苦,一边又不愿意放弃实际生活中的俗世伴侣。就是因为“只爱得不到”很安全很娱乐,简直是居家旅行出门必备的娱乐项目!
有时候,我会怀疑“只爱得不到”这是一部分人的宿命(宿命论在爱情中流行了几千年)。比如,有的男屌丝就是只爱得不到的女神,有的女屌丝就是只爱得不到的高富帅。但是随着青春的流逝,很多男屌丝放弃了得不到的女神,很多女屌丝也放弃了得不到的高富帅,他们纷纷从得不到的迷梦中醒悟过来,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另一半,过上了世俗的幸福生活。一方面,我认为这是青春期结束后的成熟表现,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是面对现实,对现实无奈之后的接受和妥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甘愿接受和妥协,那些不接受和不妥协的人依然在战斗着。
“只爱得不到”还涉及人性的一面--人性本贱,人就是爱他得不到的东西。正如法朗士的格言“人类没有去爱他已拥有之物的习惯。”因为得不到而爱,因为爱不得而欲罢不能。与此对应,蒙田说:“爱情中别无他物,只有对身外之物狂乱的渴望。”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让你趋之若鹜。如果已经拥有了,我还渴求什么,我当然要爱我得不到的呀!
还有的人“只爱得不到”是因为他们害怕得到,害怕拥有,他们就靠着这“得不到”而活,一旦得到,他们就失去了活着的动力。就像有的男人苦苦追求一个女人十几年,当最后求婚成功,在婚礼现场却逃跑了,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为了得到她而活,如今得到了,他失去了原有的动力,又没有找到一个新的活着的动力,于是他选择再次得不到。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当水晶店的老板终于有能力去实现他的梦想--去麦加朝拜时,他却选择不去,永远不去麦加,依靠对麦加的憧憬而活也是这个原因。
从得不到的爱推而广之,有多少人为没有从事的职业苦恼,为没有实现的梦想遗憾?我们总是为了我们没有的颠沛流离,寝食难安。就像森林中有两条路,一个人一旦选择了A路径,就看不到B路径上的风景,也不知道选择了B路径会怎样,于是,我们总是去猜想自己未选择的那条B路径是不是空气更新鲜,风光更旖旎。其实不然,如何去爱我们的选择,如何对我们的选择感到满意,也许是我们终身要学的事情。
也许,当某一天我们真正做到不再恐惧平凡;不再恐惧失去自由,与他人缔结联系;不再希望通过追寻得不到的东西来确认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再自卑,不再懦弱,能够强大到承担起另一个生命的责任;能够做到对自己的选择满意,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我们就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得到的就是我们所爱的,我们所爱的也正是我们得到的。
爱自己,就不要过度牺牲
牺牲自己并不会使大家都幸福
小的时候我们全家都住在乡下,家里会养猪,养鸡鸭这些家禽,还会养小狗小猫这些小动物,因此家里的剩饭剩菜常常都成了动物的吃食。我妈妈也会因为养这些动物,故意多做米饭的量。
后来有一段时间,家里不养这些动物了,可是我妈还没有适应和学会改变,每每做饭都做太多,而剩下一些饭。第二天,她主动要吃剩饭,家里的其他人都吃新鲜的饭,如果谁和她抢吃剩饭就像剥夺了她展现伟大母爱的权利一样,她会非常不高兴,于是大家都让她吃剩饭。但是当她把剩饭吃完,当天新鲜的饭又会剩下一些,于是,这些剩饭我妈又留着第二天自己吃。
她吃剩饭吃了好几个月,大家都觉得对不住她,最后在大家的坚持反对和反复劝说下,也因为妈妈终于肯少做些饭,她终于不再吃剩饭了。从这事情上我也终于找到我母亲爱唠叨,爱抱怨,还让别人听了很不舒服的原因:她太过度牺牲了。
我相信很多子女一定听过自己妈妈这样的抱怨: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给你们好的,起早贪黑地干活都是为了你们,为了这个家,你们却这样不懂事,真让我伤心。也许是社会观念的支配,认为母亲就应该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也许是母性使然,母亲会爱护孩子,热爱家庭,为了家人任劳任怨,不断付出,委曲求全。总之,母亲这一角色总是与奉献和牺牲联系在一起,但是一个人过度牺牲自己,长期让自己受委屈,既不会让自己感觉幸福,也会让身边的人产生压力。
多年前有一则新闻引起广泛的热议。哈尔滨有一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为了母亲他还想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误刺母亲,险些要了她的性命。据说这位母亲本来是一个性格开朗、工作干练的基层妇女干部。当她下决心进城陪读的时候,刚刚40岁出头。她拒绝再婚,辞掉工作,卖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儿子身上,结果换来的不仅是考研的失败,也毁了孩子的人生。
这位母亲陪读九年,牺牲巨大,结果却是如此残酷,让人惋惜也替其不值。但是,这件事也让我们认识到一点:女性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并不是智慧的做法。一个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使自己的生命之光黯淡的妈妈,不但自己活得累,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纪伯伦在《先知的灵光--孩子》中说得好:“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从属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孩子也会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之路要走,他们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那些企图控制孩子,那些希望以牺牲自我为条件换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很有可能会牺牲掉自己的孩子。而那些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同时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努力为自己奋斗的父母则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得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女性面对孩子时会过度牺牲自己,面对伴侣时也常常过度牺牲自己。我有个男性友人近日非常苦恼,因为他的女朋友总是动不动就对他发脾气和指责一通,有的时候甚至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常常是以“我为了你”为开头,以“可是我却什么都没得到,你还这样对待我,你个没良心的”为结尾。原来当年他们在另一个小城市生活,为了男友的事业发展,女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两人一起来到大城市打拼和奋斗。来到大城市发展后,两个人都有了新工作,但是男方工作异常忙碌,女朋友为了男朋友的健康,辞了工作,照顾起他的起居饮食,两个人过起了幸福的同居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当男朋友获得事业上的晋升,小有所成的时候,他们的幸福却不见了,开始频繁争吵。女朋友因为一心扑在男友身上,在新城市里并没有交到多少朋友,男朋友工作忙碌不能陪伴她的时候,她就倍感孤单。随着男朋友事业的发展,她越来越没自信而且变得多疑,常常查看对方的手机,盘问男友的行踪,怀疑他和别的女性有染,觉得自己为他远离家乡,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实在不值又委屈。这使得她长期陷于痛苦,又让对方不胜其扰。我对这位男性友人的建议是:找个保姆照顾两个人的生活起居,让女友停止过度牺牲,鼓励女友出去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出去社交,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这样她不仅没时间去吵架,也更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过度牺牲是婚恋关系中的一大杀手。很多女性错误地认为:当自己为这个家庭,为这个男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奉献更多的自我,就能得到对方更多的爱。但我们发现,实际上,正好恰恰相反。越是更爱自己的女性(当然这里的爱自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指为自己而活的女性)越容易拥有一个更爱自己的伴侣与更美满的婚姻生活。而为了父母,为了家庭,为了伴侣,为了公婆,为了子女而付出一切,牺牲一切的女性反而会面对更多的指责,生活不幸福。
如果男女双方获得的幸福是通过女性过度牺牲,无论牺牲的是她的事业,学业,还是人际关系而获得的,那么他们的关系并不会稳定,幸福也不会持久,往往还会出现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牺牲意味着伤痛,意味着不公,只要有伤痛和不公,就会希望获得补偿,一旦想获得补偿就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牺牲的女性内心其实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付出,而是为了有所得而牺牲的,但是得到多少才算公平和满足呢?这一点很难衡量。她往往需要伴侣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如果伴侣做不到,她就会替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也会怀疑伴侣是否爱自己。而承受牺牲的男性会产生很多的负罪感,刚开始他会感谢或疼惜女性的付出,更爱她,但是时间一久,对对方的疼惜与爱也会减弱,同时也会因为不堪负罪感的压力,开始逃避,为了躲避内心的负罪感,反而会认为女性的付出和牺牲是理所应当的,是她自己没有能力的表现,会更加贬低与指责女性。这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关系破裂。我们看到很多为了伴侣牺牲的女性最后不仅得不到伴侣的爱,还导致伴侣离开她,就是这个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一部分女性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和伴侣身上,认为自己是从属于孩子,从属于伴侣的。以为孩子有出息,就是自己有出息;伴侣事业上获得成功了,就是自己成功了。其实,这是一种天真的错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伴侣、子女并不能代表你自己去创造价值,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寻找与建立,对生命探索必须由自己完成。